自驱力的优秀读后感3篇(关于自驱力的读后感)

时间:2023-02-03 14:27:32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自驱力的优秀读后感3篇(关于自驱力的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自驱力的优秀读后感3篇(关于自驱力的读后感)

自驱力的优秀读后感1

  《自驱力》一书是美国著名作家凯普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本书核心观点员工的自驱力即内驱力是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之根本动力。何谓自驱力,自驱力又称内驱力,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员工一旦有了自驱力,就会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看成集体中的一员,把自己想象成理想中的样子,把公司的利益当成自己的利益。

  这本书从五个角度来阐释了工作精神即工作态度的问题。它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工作,工作最终目的以及应该怎样去工作,需要保持一种什么态度。书中提出工作不仅是谋生的手段,不要仅因报酬而工作,而是需要我们正确认识工作、面对工作,从工作中既能得到“报酬”,并能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这一切来自于我们的“自驱力”。需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跑起来才能实现并完成自我更高的奋斗目标,很好的完成工作并不决定于个人能力,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工作态度。在现实生活中,总有人会抱怨工作不好,挣的钱太少,从而对工作的态度懒散,在工作中相互推诿,对工作上遇到难题弃之不顾。整日生活在幻想的生活中,而不正确去面对工作,并企图通过不认真、不努力获得丰厚的报酬,梦想实现自我生活目标,可是到头来却被日渐勤奋的、对工作保持积极态度的人落下,迎接他们的最后只有失败。

  通过对本书的认真阅读使我认识到,贯穿整个工作的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自己的工作态度。没有不满意的工作,只有不满意的态度,没有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只有不愿付出的态度,只要我们有着积极健康的工作态度,认真热情地付出,才可能

  有丰硕的收成。拥有自驱力的人在于它会自觉自愿地去寻找机会,发挥创造力,将自己的发展机会置于某种挑战争取的过程中,就会去学习,参加培训,更新自己的工作技能,培养自己在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的能力,把工作看成自己的满足,把工作看成是艺术,把工作看成是一种娱乐活动。

  内驱力归根到底是员工自身一种内在的动机或情感、心理因素,只有内化为一种内在意识才能时时驱动员工的行为与抉择。

  最后,通过阅读《自驱力》一书,我深刻认识到:

  先知先觉者大成;后知后觉者小成;明知不觉者无成;不知不觉者死亡。

自驱力的优秀读后感2

  读完刘力嘉老师的《自驱力》一书后让我全身血液沸腾,我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这本书不同于我以前看过的励志类书籍,这本书很有现实意义,它不仅是理论,而且教我们怎么去实践,尤其后半部分提升自驱力的方法,看完后让我为之一震,因为自己很多的坏习惯都会影响自驱力的提升,所以我也详细拜读了几遍,相信对自己以后的生活工作大有帮助。这本书让我意识到自驱力的重要性,不光个人的成功需要自驱力,一个成功的企业也需要有自驱力的员工,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没有自驱力整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浑浑噩噩,这样早晚会被社会淘汰掉。自驱力,我的理解就是积极、乐观、主动,制定好目标后把它转化为行动的一种内在力量。拥有自驱力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报酬,更重要的是实现自己的价值,拥有自驱力的人充满自信,没有什么困难是他们不能克服的,而我也极其渴望成为这样的人!

  拥有自驱力的人即使处于卑微的境地他们也从不放弃梦想,即使一次次失败也从不放弃努力,他们积极乐观,相信自己的努力付出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他们就像角马一样,为自己跑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环境,为了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很多人都抱怨自己工作不好,待遇低,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到底是怎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如果我们让自己对工作充满热情,每天都精神饱满的上班,在工作中找到乐趣,不断创新,就算刷油漆也要做一个刷油漆最出色的人,这样如果待遇低的话我想可以考虑跳槽了。让自己驱动自己做好工作,让别人无可挑剔,让自己获得充实。拥有自驱力的人坚信只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时间和汗水就一定会比别人收获更丰硕甜美的果实。只有拥有自驱力,我们才能创造出连我们自己都无法预想的价值,发挥自驱力,首先要有挑战的勇气,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是为自己的潜能画地为牢,只能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要先被困难吓倒,要有征服它的勇气,先把“不可能”放到一边,而只想自己是否竭尽全力,没有一件事比竭尽全力更具有力量,只有这个时候你才会发挥出最好的能力。

  遭遇挫折,太棒了!这是一种多么积极的心态!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地方,以前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挫折也不少,不论最后是否处理的好,开始肯定会是一阵抱怨,抱怨命运的不公,我想,以后不会了,试想如果人的一生毫无挫折,什么都是一帆风顺,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可谈,有时候安逸的生活让人麻木,就像跳虱试验一样后来即使障碍接触,可是它已经麻木,毫无追求,所以,我们要主动向挫折提出挑战,让困难来的更猛烈些吧,我想事后再回想起来,我们肯定会笑自己总是把困难放大,而我们的意志力得到了磨练,我们变得坚不可摧。

  30天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一个坏习惯却需要更久的时间去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坚持,坚持30天不可有消极的念头、情绪,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坚持每天早睡早起等等,同样坚持有消极念头出现时立马提醒自己要改变观念,化消极为积极,坚持,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30天过后我相信会是一个全新的自己,世界也会变成一个全新的世界,因为一切不如意在他看来都是那么正常,一切的困难都是对他的考验,等待他来克服。

  大凡成功人士始终都用最积极的内在驱动力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你或许认为自己太差劲,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机会和概率微乎其微,但是只要你有强大的自驱力,只要你希冀着攀登上成功的巅峰,并愿意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那么任何障碍都阻挡不了你成功的步伐。

  “如果你能让自己跑起来,总有一天你会学会飞”。生命不是短程赛跑,如果我们能从内心深处激发出力量,没有任何一条路会显得太遥远,“去跑起来”会使人自信,使人充分发挥主动性,“去跑起来”会使人经常向现实挑战,主动发现和改进工作中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你会喜欢挑战性强的工作或任务,从而带动整个组织焕发出一种自动自发的精神力量。

  世界上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心更高的山!只要我们拥有自驱力,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顺境或逆境,我们会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自驱力的优秀读后感3

  自《没有任何借口》和《细节决定成败》后,经理给我们推荐了第三本企业员工必读读本——《自驱力――工作态度决定一切》。

  在拿到这本书后,我就一直在想,究竟什么是“自驱力”?读完整本书之后,我个人总结为:自驱力就是人们内心中通过自我监督进行自我提高,从而达到提升自我价值的目的的一种意识。正如有人所说的,自驱力就是让员工自己跑起来的一种动力。那么这种自发的动力究竟来自哪里或者说如何产生的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作者凯普对该观点的论述中来吧。

  你是哪种人?

  作者书中提到:“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一生,之所以能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无足轻重的次要角色――包括那些懒惰闲散的人、好逸恶劳的人、平庸无奇的人,原因就在于他们缺乏内心的力量,他们只受外在力量的驱使,为工作而工作。”我们把一切非发自内心的、而使我们工作的力量通称为外在力量。那么这些外在的力量就包括老板的命令、不得不做的理由、环境的变迁等等等等。好好审视一下你自己,这个方案是因为老板说事关重大才努力去做的么?每一次的报表你是否做到精益求精?你再为升值加薪而委曲求全么?你是否没有长远而清晰或者说近期清晰的目标?你是否常常拥有侥幸的心理而逃避着某项工作?如果上述项目中你有一项是肯定的,那么很抱歉朋友,你的内心还没有产生自驱力,更没有为了内心的满足而工作,你可能为了金钱、为了生存、为了生活安逸而工作。

  人是高等动物,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不仅仅因为生存下去而或者,更是把活着的原因延伸到了精神追求的境界。本书作者又将人分为三类:一种是先知先觉的人,一种是后知后觉的人,一种是不知不觉的人。关于这三种人的生存状态我就不赘述了,作者在书中说得已经非常清楚,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自己属于哪一种人。我想,大多数人都属于“后知后觉”的人。我们不敢说但凡是获得成功的人、当上领导的人或者家财万贯的人一定是先知先觉的人,因为其中不乏侥幸走运、靠吹嘘遛马、阿谀奉承的昏庸之材或是一夜暴富的神话,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后知后觉和不知不觉的人群中,先知先觉的人一定是拥有自驱力,努力提高自己,最快、也最容易获得成功的人。

  为内心满足而全力以赴

  世界旅馆业大亨希尔顿的成功事迹恐怕是作者在本书中引用最为频繁的。说实在话,当我看到希尔顿在极大的震撼下改变了对洗马桶这种工作的态度,甚至能够做到与他的前辈一样,喝下自己洗后马桶里的水时,我也深深的被触动了,并偷偷问自己,如果是我,我能做到么?我相信,当希尔顿喝下第一勺马桶水的时候,就为他的成功之路迈出了扎实的一步。世界上也只有少数毅力如此之坚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成功。

  说到成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希尔顿成功了,他的成功不是令人咋舌的资产,不是看似令他骄傲的头衔,那么成功到底是什么呢?作者书中有句话说得好:“他们工作是为了内心的满足,他们因为满足而愿意全力以赴,他们愿意为了工作与企业一同成长。”难道不正是希尔顿为了内心的满足而全力以赴么?

  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只有全力以赴,才无愧于心,才能成长。相反,当你马马虎虎处理工作的时候,也许,你侥幸成功欺骗了领导、躲过了同事,但是你永远无法躲过你自己的良心。

  回报远比付出多

  常常听到有人抱怨:“工资这么少,事情怎么这么多?”“这件事不关我的事,为什么要我做?”“多做一点又不给你多发工资!”没有错,看似吃亏的事情往往能让你得到意外的收获。

  这里所说的“意外的收获”是相对而又绝对的。古人说得好,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或许并未把自己多做的一点事情放在心上,你或许仅仅抱着“算了,还是我还做”的老好人态度去吃亏,但是你又怎能想到,这多做的一点事情,这可以不该吃的亏能给你带来多么大的收获!书中的海伦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出于助人为乐的愿望,海伦放弃了球赛而帮助一位本不认识的律师完成了必须由速记员才能完成的工作,那么结果就是海伦获得了1000美元的酬劳。海伦对这件小事的出众并非酬劳,但是就是因为她原因比别人多付出那么一点,就换回了更大的回报。

  海伦的例子仅仅是为了说明“意外的收获”的相对性。其实这个“意外的收获”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它的绝对性,也就是说在付出了劳动或心血后,得到充裕的回报和收获是一定的。这方面的成功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还是回到希尔顿身上来吧。未成名时的希尔顿也曾一度抱怨:“我出生时,上帝准在打瞌睡,为什么他没有把珠宝放在我的手上,也没有把桂冠戴在我的头上?”但是经过了前辈喝马桶水的震撼之后,这位日后的旅馆业大亨在当晚的手记上写到:“以前的我时多美愚昧多么狭隘啊!现在我才知道,只有辛勤的劳动才能结出最甜美最丰硕的果实。”伟人之所以能承担神圣的工作,就是通过依靠辛勤的劳动才得以实现。

  在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父母和启蒙老师曾无数次谆谆教导我们,要像小蜜蜂一样勤劳,才能享受劳动的果实。那时的我们,心里是多么的明白劳动与收获的关系啊。可是随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劳动与收获的关系竟然在我们的脑海中越来越模糊。不劳而获、坐享其成、得过且过、自欺欺人这些可怕的念头一点点的吞噬着儿时的“劳动最光荣”的坚定信念。

  部门经理常常告诉我们,多做一点,只要多做一点,你就比别人得到更多的收获。没错,做好本职工作的人,是后知后觉的人,要想强人一步,取得更大的成功,一定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从今天开始,每天早起半小时阅读,下班晚走一小时整理今天的工作和明天的计划,做方案和报表时多检查一遍……这样不久,你就会惊喜的发现,工作效率提高了,做起事情来更得心应手了。难道说这不是一种收获么?如果你能坚持这样做,相信成功离你不远了。

  与《细节决定成败》和《没有任何借口》相比,我个人认为《自驱力》阐述的观念是做任何事的基础。就让我们以作者凯普的话结束本篇感想吧:“如果你能让自己跑起来,总有一天你会飞!”

  后记:其实把当时的读后感拿出来晒晒也没有别的想法,只是为了好好梳理梳理这个混沌的自己,郁闷时再来博客时也能适当的鞭策激励自己,调动激情去面对未来的人生。

自驱力的优秀读后感3篇(关于自驱力的读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