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读后感)

时间:2023-02-06 13:37: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读后感),欢迎参阅。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

  一本《苏菲的世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生活的真谛,洗涤了我的心灵。哲学,多么迷茫的字眼,总以为它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然而作者乔期坦·贾德却以小说的形式叙写哲学史,让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了解哲学,让以往读过哲学的人温故知新。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来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也正是本书论述哲学的开始。从这一天起,苏菲不断地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多位大师所思索的根本问题,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认为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的世界》带领我一步步走向思索,它是智慧的世界,它是梦的世界。

  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这只白兔的体积极其庞大,所有的生活都只身于这只兔子的毛顶,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好奇。然而,当他的年龄增长,也就更深入兔子的皮毛,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出脆弱的兔毛的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此一危险的旅程,迈向竭尽所能所能达到的顶峰。

  哲学家们对于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理解,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他们像你孩子一般始终充满好奇心……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神“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不该是心灵封闭与终结。

《苏菲的世界》让我了解了西方的许多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马克思、弗洛伊德……他们像一部说不完的史书,远远流长,绵延不绝。畅游在哲学的海洋中,思想顿时开阔。

  若将自己比喻成登山者,我迫切希望克服险阻,攀上高峰,极目远眺,若将自己比喻成水流,我迫切希望汇入大海,见识广阔;若将自己比喻成幼鹰,我迫切希望展翅翱翔,傲视长空……

  思想敞开,对一切充满幻想。

  没有波澜壮阔、大起大落的情节,《苏菲的世界》从其平淡亲和引人入胜的哲理领导完前的史诗。深奥的哲学理论在这位作家乔斯坦贾德的笔下,变成一阵和煦的春风,充满了活力。

  哲学似乎不再渺茫,它好像心中向往的故事,深入我的生活,深入我的思索。哲学的原理是如此的博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2

  花了一个星期将《苏菲的世界》看完了,其实这也是属于一本我在之前的日子里没有将它读完的书。在买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去仔细了解过它,只是曾闻过其名,感觉口碑还不错,就刚好凑了个单。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它发觉它是一本哲学启蒙书的时候,我就有点不是特别想看了。这次选择很认真的继续阅读这本书,我想是因为有在适当的要求自己吧。《苏菲的世界》并不是一本特别容易理解的书,但是它也并不属于特别难理解的那种。虽然在第一遍看完之后,我的很多思想还是停在比较表面的程度上,但在之后的日子里,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值得再多读几遍的著作。

“最聪明的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这是怎么比较的呢?如果哲学家的意思是,那些明白自己并不知道太阳底下每一件事的人,比那些知道不多,却自认懂得很多的人要聪明,她还比较可以同意。苏菲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但她愈想愈明白:知道自己无知,也是一种知识。她所见过最愚蠢的人,就是那些对某些自己一无所知的事自信满满的人。——《苏菲的世界》

  在最开始看《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觉得它是很纯粹的一本哲学启蒙书,因为从某一天苏菲开始就收到一些很奇怪的信,而给她写信的正是一位哲学老师,于是她就这样很被动的上起了这门哲学课,好在哲学老师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勾起了苏菲深深的学习兴趣。

  其实在阅读的时候,我一直都感觉自己就是苏菲,而作者就是那位哲学老师,他虽然隔我如此遥远,但是我觉得很真实地就是在上他的函授课程,这真的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

  我不知道大多数人对于哲学是怎样的一种态度,我从来都没有研究过哲学,并且了解甚少,脑子里仅有的一些知识也都是在学校老师提及过的那些,显然我并没有认真听过政治课,因为我现在并记不太起来我在学校里了解到的有关哲学知识到底是有多少。

  也许我们真的很少会去讨论哲学,毕竟显得离我们的实际生活太远,去研究世界从哪里来,我们又是谁,我们终究去向何方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有时候我又觉得哲学离我们如此之近,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思维感觉无不被哲学所影响,只是我们习以为常罢了。可是习以为常是不是很危险的一种态度呢?我们已经慢慢地开始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好奇心,这算不算一件坏事呢?

  正如苏菲的母亲一样,我们开始太过熟悉这个社会,所以对于很多事情见怪不怪,不会再想着去深究。

  在《苏菲的世界》前半部分内容中,作者一直都有设置悬念,我觉得这是这本书很奇特的地方。最开始可能觉得一切还比较正常,但是慢慢地,就好像你在阅读一本小说,你知道小说的背景就是这个现实社会中的某处地方发生的事情,这是一个真实的社会,可是突然文中出现了魔鬼,你要注意,这不是做梦,也不是想象,就是在文中所呈现的现实生活中出现了魔鬼,而你又十分肯定这就是一本现实题材的小说,你能懂这种感觉吗?

  我并不明白,我觉得我很需要作者一个十分合理的解释,我一直都相信,小说中所有出现的内容都不会是无意的,它是会为下文做铺垫的。可是,你说,这是不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呢?

  浪漫主义的反讽,你听说过吗?

  直到席德出现,我才开始明白,原来我之前阅读的所有有关苏菲的故事就是一本小说,没错,我是在看《苏菲的世界》,我也知道《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小说,可是我没有想到它只是一本小说中的小说而已,也正因为此,所有的不合理都变成了合理,所有的一切都变得情有可原。

  我觉得到末尾,所有的一切又开始变得神秘化,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跑出来的吗,他们可以自己反抗吗,他们能有属于自己的意识吗,他们的生命难道不都是由作者所控制的吗?

  别忘了,你只是在看一本小说而已。这本小说的神奇我觉得不在于它给读者灌输那么多人物的哲学思想,而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将哲学贯穿于整个故事之中。

  我现在依然不是很了解哲学究竟是什么,但是我已近开始觉得哲学的神奇之处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这确实是一本不应该错过的哲学启蒙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

  苏菲学习了哲学,结果发现她的世界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只是另一个人头脑中的想象,是只存在于一本书中的世界。而我花了四个晚上跟着苏菲“学习”了一遍哲学,内容太多了,结果什么也没有发现,记住的也很少。印象非常深刻的,倒是作者的构思。

  书的开始几章,不觉得有什么异常,但越往下读,越觉得有些怪异,仿佛作者也有些预料不到结尾似的;尤其是那个哲学宴会,真是个悲惨的结局,也真是个奇怪的想法。这奇怪的是苏菲和艾伯特渐渐察觉到了少校和席德的存在,而这种察觉,又是通过少校的笔写出的,这种角色的反抗,一边是虚幻的,因为它和角色一样,存在于少校的内心;一边又是真实的,因为它是苏菲和艾伯特的真实情感,脱离了少校的控制,最终获得了成功。被创造的角色在创造者的安排下逃出了创造出的世界,同时也逃出了创造者的安排,这个小小的扭结,使人有一种糊涂的感觉,真实其实就是虚幻,二者无法分开了。

  看看少校写下的、席德读到的句子:艾伯特说:“小心被他听到。”……

  一个人提醒自己说当心自己!少校好像真是得了人格分裂症似的。而书中的理由是,少校眼皮渐渐沉重,写下一些他也控制不了的句子。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借口,因为这些话也同样出自少校的打字机。我读这本书,我的世界,席德的世界,苏菲的世界。这三个世界原来是不相通的,它们一个从属于一个。谁知道苏菲和艾伯特、席德和少校不是也已经跃过了规则,逃离到了书的外面,也许现在正坐在这间屋子里,看着我用电脑打这篇文章?苏菲说得对,我们——作者和读者——都不该得意扬扬,没准儿我们也只是别人头脑里的一些幻象,或是嘴边的一段故事,其实压根儿就不是真实存在,没准儿我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角,没准儿只是一个无聊的小配角;谁知道呢?

  心灵的想象只是想象,矛盾的逻辑只是逻辑。但是再奇异、再荒谬的想象,意识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在它面前,还有什么奇迹是不可能的呢?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意识,那就像艾伯特所说,已经滑到那只白兔的皮毛深处去了。我们不仅仅是通过艾伯特的口、少校的礼物,还通过这本书自身,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我想,这本书是买对了。哲学已经告诉我们一切的起源的解释都是可能。中国人说,不知生,何知死?

  也许有一句话终身都适用:人世是悲伤而严肃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读后感)相关文章:

书籍《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篇(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阅读心得范文3篇 苏菲的世界阅读体会

学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6篇(读后感《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书心得感想3篇(苏菲的世界的读书感悟)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范文3篇(《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00)

《苏菲的世界》世界名著读后感怎么写3篇(关于《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前八章读后感3篇 《苏菲的世界》每章读后感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领悟心得3篇(写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学生苏菲的世界读后感3篇(读后感《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初中3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