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读后感3篇 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题目

时间:2023-02-13 21:25:07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道德经读后感3篇 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题目,供大家赏析。

道德经读后感3篇 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题目

道德经读后感1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读了《道德经》,我们先了解认识了它的作者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又名老聃,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

  我知道了老子曾经担任过周朝守藏室史官,是当时名声很大的学者。由于老子对当时的政治状况不满他曾经辞去了官职,出函谷关西去,写出了《道德经》。

  书上说,老子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把“道”至于至高无上的地位,著名的道家学派的名字就是这样子由此而来的。

  在今天,我们还能在各地的道观里看到老子的塑像,不过在香烟缭绕之中,他已经成为了“太上老君”了。

道德经读后感2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有点懂又不太懂。“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孕育而不占用,养育而不主宰,是有德啊。这是在批判君臣父子封建等级制度吗?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个说的是无用之用,空空什么都没有,反而才能当容器。就像一个满的水杯,要想倒入茶或者别的,必须把里面的水倒掉,才能在装进别的。所以有是优点,没有是用处;如果心理面有太多成见,或是意见,就不容易客观看待事物。反而看不清事实。打破偏见,放开心胸,兼容并蓄。

道德经读后感3

  人类的认知和自然界存在的真正规律是有差距的,毕竟宇宙已经存在几百亿年,而人类从有文字到今天也才1—2万年,近几千年来人类的文明快速发展,但是和浩瀚的宇宙相比,人类如大海的水滴一样渺小。而我们今天所谓的科学和认知,是极其有限的,并非真正永恒不变的道理,所以科学家们还在不断探索。

  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把自己短短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当做正确无误的真理,不可逾越。这只能说是画地为牢了。更可怕的是,把别人的话当做真理,无条件追随。这就演变成社会灾难。

  不论是宇宙,还是人类社会,都处在不断地变动当中,没有永恒不变的真理。

道德经读后感3篇 关于道德经的读后感题目相关文章:

道德经读后感高二3篇 求道德经的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大学3篇(读完道德经最大的感触)

道德经第二十章读后感范本3篇(巜道德经第二章读后感)

最新道德经读后感7篇 求道德经的读后感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3篇(道德经的读后感想)

道德经读后感以上3篇(《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高中读后感3篇 道德经的读后感想

道德经优秀读后感左右3篇 看完道德经的读后感

道德经第三十一章读后感3篇(读道德经第三十三章读后感)

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范文3篇(道德经第三章读后感悟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