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物事迹的作文李兰娟3篇(李兰娟人物事迹读后感)

时间:2022-12-10 11:31:03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关于人物事迹的作文李兰娟3篇(李兰娟人物事迹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关于人物事迹的作文李兰娟3篇(李兰娟人物事迹读后感)

关于人物事迹的作文李兰娟1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部教授李兰娟院士的一席话在微博和朋友圈中刷屏。

  她说,"这次疫情过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偶像的真正含义!适当管控娱乐圈那些“明星”动辄上千万的片酬!少年强则国强,学校和家长也要有导向地教育孩子,和平年代大多数人都无恙,明星什么的家喻户晓,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冲在前面的永远是中国军人、消防员、医护工作者,这些做出过扎扎实实贡献的人,他们才是中国的脊梁!"

  在这次疫情中,已经74岁的李兰娟院士,带领自己团队,赶赴武汉,与新型冠状病毒作斗争。

  李兰娟带领团队,发现阿比朵尔、达芦那韦两类药物能够抑制病毒。虽说只是试验数据,对于病毒抑制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李兰娟院士和钟南山院士,都在自己的领域,为此次疫情作出自己一份贡献。

  基辛格说过,“中国人一直都是幸运的,他们总是被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李兰娟院士、钟南山院士、白衣英雄们,不就是国家最勇敢的人吗?

  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直被这些最勇敢的人保护着。无论是当代,还是近代,都是如此。

  01

  李兰娟院士说,希望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人生观、价值观,明白偶像的含义,适当追星,而且要追正确的星。

  确实,在和平和安宁时,我们对于娱乐圈人物太过于关注,而忽略了那些默默作贡献的英雄们。

  明星八卦,平时的我们可能非常了解熟悉。娱乐圈的明星,片酬动辄上千万。而我们的警察、消防员、科研人员,每个月的工资却没有他们的百分之一。

  和平安宁年代,我们偏重于娱乐,娱乐圈明星八卦家喻户晓。但到了关键时期,站出来的,还是平时那些默默做贡献的无名英雄们。

  医护人员、警察、消防人员等等,有的冒着极大危险,做好自身本职工作。

  新闻里的最新消息,全国被感染的医务人员,达到1716名,占到全国确诊病例的3.8%。而其中,有6人为疫情而牺牲,他们是英雄,我们永不能够忘记!

  02

  可能大家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国家卫健委在通报疫情情况时,用了这样的字眼:

  全国1716名医务人员感染新冠肺炎,6人不幸死亡。

  这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背后都是鲜活的生命。每增加一个数字,就代表着感染的人数,增加了一个。

  相关部门在通报疫情时,用了“死亡”这两个字。

  我们普通人,平时形容时,都要避免用到这两个字,我们形容时,会用比较委婉的字眼,如“过世”、“走了”、“牺牲”等。

  他们是英雄,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自然凋零。

  他们在为国家做贡献,他们是英雄,他们是为国家而牺牲。难道可以用“死亡”这两个字简简单单来形容吗?

  数字的背后,可都是生命啊!

  03

  和平年代,我们很少去关注英雄。但在关键时期,却是他们站出来,他们是最勇敢的人,保护着他们背后的人民群众。

  少年强,则国强。

  学校和家长们,需要教育他们正确的观念,追正确的偶像。

  关键时期,站在最前面的,永远都是中国军人、消防员、医护工作者,他们扎扎实实地做着贡献!他们,才是中国脊梁!

  希望疫情早点结束,致敬中国英雄们!感谢您们,保护着后面的人民群众!

关于人物事迹的作文李兰娟2

  李兰娟被刷屏了!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这位73岁的女院士毫不犹豫地奔向战“疫”第一线,率先提出武汉封城。眼下,她正和她的团队在疫情一线不停奔波。这也是她2003年与非典、2013年与H7N9作搏斗后,又一次奔赴战“疫”最前线。

  李兰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绍兴籍著名传染病学专家。

  日前,记者采访了李兰娟的一些同事和乡人,还原她在这些天里马不停蹄地逆行武汉,大无畏战“疫”的故事。

  1月25日,大年初一,柯桥区夏履镇夏履桥村,夏履东江犹如一条玉带穿村而过,江水清澈轻缓,错落有致的民房倒映在江面上,构成一幅美丽的江南水墨画。

  晚上6点,一辆浙A牌照的汽车驶入夏履桥村。车上下来的正是李兰娟院士和她的爱人郑树森院士、儿子郑杰。

  每年春节,她一定会抽空回家乡和亲属团聚,吃上一顿团圆饭。但今年这顿团圆饭,才吃了1个小时,全家人就匆匆赶回杭州。

  夏履桥村党总支书记邱建忠闻讯前去看望李兰娟院士。干练的短发,亲切的笑容,还是熟悉的那个李兰娟,不过,她的面容里却透露着一丝疲惫。

  这些天,在战“疫”打响后,李兰娟一直奔波于前线:

  1月18日,受国务院、国家卫健委委托,她与钟南山院士等一行6人抵达武汉,听取了武汉方面的情况汇报,并查看现场。在武汉,李兰娟作为国家级专家,提出了对疫情的判断,尤其是武汉要采取“不进不出”措施、冠状病毒感染要作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等重要建议。

  1月20日上午,likeqiang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兰娟和钟南山参加了会议。会上,李兰娟就加强疫情防控与救治等提出具体建议。

  1月22日,她向国家建议武汉必须严格地封城。次日上午10点,武汉市就实施了这一措施。

  1月22日,凌晨2点,她连夜从北京赶回杭州。早上8点,她准时出现在医院的门诊病房为患者看病。

  1月24日,她再次赶赴北京,参加科技部召开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研究的会议。当晚也就是除夕夜9点多,她从北京返杭,年夜饭是在机场吃的一份水饺。

  夏履镇党委书记、镇长趁着李兰娟回乡的机会,前去拜访这位夏履乡贤,一番寒暄,交谈了半个小时,李兰娟院士三句话不离疫情。

  “从李院士的话中,我们能感受到,抗击疫情刻不容缓。她与病毒在赛跑。”邱建忠说,往年春节,李兰娟院士一般都要在老家住上几天,今年很特殊,吃完团圆饭后,就又去为疫情奔波了。“她还再三叮嘱我们,叫家乡人民小心病毒,做好防范工作。”

  李兰娟曾说,她是夏履的儿女,她的根在这里。

  夏履镇党委宣传委员张成炳告诉记者,每年母亲节,李兰娟院士都会带着一帮乡贤名医聚集在夏履镇卫生院,为父老乡亲开展义诊。这个活动已经坚持了四五年。在李兰娟院士的关心和支持下,夏履镇卫生院与浙大一院也在开展业务往来。

  柯桥传媒集团记者叶红曾经通过电话采访过李兰娟。“李院士很忙,通过相关部门帮忙联系后,她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第一句话是:‘你好,我是李兰娟。’一口绍兴味的普通话,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李兰娟的微信名就叫‘夏履桥’。”叶红说。

关于人物事迹的作文李兰娟3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号角早已吹响。在这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人民战争中,涌现出了无数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李兰娟是其中之一。

  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消息曝出,北京震动、全国震动、世界震动,李兰娟和钟南山一起,受国之所托,逆行武汉考察疫情。多年的经验让李兰娟感受到事态之严重,她向武汉政府提议“不进不出”。随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议“武汉必须封城”。

  封城,在中国的疾控史上,从未有过,连2003年非典时期也没有。万一疫情没什么大事,李兰娟一生的名誉和声望恐都将毁于一旦。她不是不知道事关重大,但在她心里,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那天起,她的万千关切集中于病患、防治和不断变化的疫情、疫情、疫情。

  她,冒着感染的风险,武汉北京杭州三地跑,出诊开会出差,抽空接受采访,释疑解惑坚定信心,每天睡眠不超过3小时。

  她,在千家万户高举起团聚酒杯的除夕夜,从北京参加完疫情会议返回杭州,在机场吃了份饺子,这就是年夜饭,这张照片流传出来,人们再一次为她动容。

  她,73岁的老院士,却坚持带队去驰援武汉,“这一次,我来当一个医生,武汉有很多危重症患者,需要人工肝等支持治疗。”“战‘疫’不成功,我就不撤兵。”

  有网友慨叹,钟南山、李兰娟是可以托付国运的大医,与其称之谓院士,不如誉之为国士,发大医国士之良知灼见,一能断论新型冠状病毒人传人;二敢第一个提出建议封城;三是亲赴第一线抗击病毒。

  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倘若先生在世,他必会赞誉这位绍兴老乡为巾帼英雄、新时代的民族脊梁。

  “这次疫情结束以后,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把高薪高福利高地位留给德才兼备的科研、军事技术人员,让孩子们明白真正偶像的含义……”这是李兰娟的建议,也是她的肺腑之言。

  “粉”她,李兰娟,你的样子,真正的时代偶像!

关于人物事迹的作文李兰娟3篇(李兰娟人物事迹读后感)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先进事迹观后感大全3篇(中国十大感动人物的事迹)

2022感动中国人物卢仁峰先进事迹观后感范文3篇

2022感动中国人物感人事迹观后感作文3篇(作文感动中国观后感)

向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孙景坤事迹学习心得6篇

七一人物张桂梅同志优秀事迹材料7篇 张桂梅七一表彰发言完整版

教师典型人物事迹材料5篇(典型教师事迹突出的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观后感启迪2022【3篇】 2022年度感动中国观后感

抗疫暖心故事及人物事迹5篇(抗疫人物小故事)

民警防疫先进人物模范事迹材料3篇 公安民警防疫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事迹热点素材3篇 中国感动十大人物张桂梅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