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篇 月亮与六便士简介读后感

时间:2022-12-11 22:13: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篇 月亮与六便士简介读后感,欢迎参阅。

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篇 月亮与六便士简介读后感

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月亮和六便士》不乏精彩的句子。如:

  “世界是冷酷无情的、残酷的。我们生到人世间没有人知道为了什么,我们死后没有人知道到何处去。我们必须自甘卑屈。我们必须看到冷清寂寥的美妙。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要出风头、露头角,惹起命运对我们注目。让我们去寻求那些淳朴、敦厚的人的爱情吧。他们的愚昧远比我们的知识更为可贵。让我们保持着沉默,满足于自己小小的天地,像他们一样平易温顺吧。这就是生活的智慧。”

  “在爱这种感情中主要成分是温柔。爱情中需要有一种软弱无力的感觉,要有体贴爱护的要求,有帮助别人、取悦别人的热情——如果不是无私,起码是巧妙地遮掩起来的自私;爱情包含着某种程度的腼腆怯懦。爱情要占据一个人莫大的精力,它要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生活专门去做一个爱人。即使头脑最清晰的人,从道理上他可能知道,在实际中却不会承认爱情有一天会走到尽头。爱情赋予他明知是虚幻的事物以实质形体,他明知道这一切不过是镜花水月,爱它却远远超过喜爱真实。它使一个人比原来的自我更丰富了一些,同时又使他比原来的自我更狭小了一些。他不再是一个人,他成了追求某一个他不了解的目的的一件事物、一个工具。”

  “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我们好像住在异国的人,对于这个国家的语言懂得非常少,虽然我们有各种美妙的、深奥的事情要说,却只能局限于会话手册上那几句陈腐、平庸的话。我们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思想,而我们能说得只不过是像‘园丁的姑母有一把伞在屋子里’这类话。”

  张贤亮在《绿化树》中说:“凡是出现两次的事物必有某种意义,那就是命运!”

  文学,文学真的是很难言的东西,它如此另人费解,它不是靠智力,不是靠理性可以把握的。科学最大的弊端是可以模仿。即使你很笨,你仍然可以在科学上做出成绩,尤其是化学!而文学则不然!这个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它如此令我痴迷!尼采说:“模仿无疑于自杀”。科学的本质正是模仿。

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有时候会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或走在寂静的小树林,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或偶尔读到了一些深刻新奇的看法,我常常进入到一种奇妙的境界,采用一种与平常迥然不同的心态来审视自己,思考社会。我要怎样活着?自己平常习以为常的想法是否是对的?是社会错了还是我错了?有时候我会沉浸在自己精神的小世界里,看看自己喜欢的书,憧憬着一些荒诞离奇的生活。可是当太阳升起,又投入到井然有序的生活中的时候,那种奇妙的状态就消失了,自己也就变得理性起来,对未来的想象变得很具体:体面地工作,房子车子票子,毕业,婚姻。每一样都在逼迫在自己停止做白日梦,理性一点,计算起来,做那些有现金流的事。一些令自己激动的想法,引起星空下散步的几句诗,显得微不足道。

  在小说的开始,思特里克兰德就像是活在现实中千千万万普通人中的一个:有着体面地工作,美丽优雅的妻子,两个能让自己炫耀的孩子。他赢得别人的尊重,却又让人觉得古板教条,少了一些讨喜的气质,难以让人产生与他交往的冲动。不过幸好他有一个聪明优雅的妻子,她是一个喜好风雅的人,有了她的经营,他的房子才不至于显得太过冷清。与艺术家,作家及上层人物的交往,她感觉到自己就是他们中的一员,是一个上流社会的人。如果这样的生活继续下去,他们会看着孩子长大,成家生子,他们将见证人类的传承,会骄傲于自己充实忙绿、受人尊敬的一生。可是,生活远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就像昆德拉所说:“年轻无知时结了婚,有了第一个孩子、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后来有一天,发现、也明白了很多事情,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因为人的整个一生已经在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年代被决定了”。已是中年人斯特里克兰德并不觉得迟了,他抛弃妻子,远走他乡去做了一个画家。直到这时,他终于把自己的本来面目显露了出来。他脱离社会,自私不近人情,丝毫不考虑社会对他的看法,对于劝告他嗤之以鼻,面对善意的帮助他冷嘲热讽。最为可恨的是,面对为数不多能够欣赏他的、并且救他性命的恩人施特略夫,在被其好心收留的时候,为了一己欲望不负责任地横刀夺爱,勾引了施特略夫的妻子勃朗什,在欲望过后便抛弃了她,使一生坎坷又不喜平淡的勃朗什饱受打击,在绝望中喝毒药自杀,虽得到抢救但由于中毒太深最后在痛苦地死去。施特略夫也因此心灰意冷,放弃了一生的挚爱——绘画,最后失意返回了家乡。尽管如此,他仍毫不吝惜对思特里克兰德天才的赞美。而这些悲剧的缔造者——斯特里克兰德,却对这一切毫不在意,他眼里只有自己的那个小世界,现实的世界仿佛与他绝缘。他是一个很无耻的人,他也是一个天才。朱熹认为万物中皆有太极,事物中存在着这世间的理。斯特里克兰德好像看透了万物之间的屏障,看到了事物的本质,他眼中的世界与别人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不同,他渴望将这一切表现出来,让他内心的世界出现在画板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美。心与心间的距离有时可以隔着一个星系,别人不懂他的世界,他是孤独的。他心中有着一个魔鬼,极力想把它的世界、它的发现付诸画布,以至于其他的一切都显得微不足道。金钱只是提供温饱的工具,支撑他进行绘画的躯体;女人只是泄欲的工具,他本身甚至厌恶这种影响他思想的本能欲望。他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他时时刻刻都在他自己的星空中漫步,这里空寂辽阔,大到可以将整个世界包裹进去。月亮永远也不会落下,泛着银光温暖他的心灵。这个世界里,现实中的熙熙攘攘显得可笑幼稚,所谓的优雅、体面也变得虚伪、虚荣。如果他的世界是一面镜子,那么现实世界在镜中就是一个荒谬、虚伪、充满乱撞的无头苍蝇的大剧院。如果现实世界是一面镜子,镜中的他则是一个无可救药、不近人情的无耻疯子。生活在荒谬世界中的人,要勇敢地、顽强地生活下去(卡缪)。

  有些讽刺的是,在远离文明社会、原始陌生的塔希提岛,他找到了自己的故乡。他得到人们的理解尊重,虽然他并不在乎着这些。如果所谓的文明社会就是一个个圆形的槽口组成的世界,每个人都得努力改变自己才能适应这个条条框框包裹的世界,那么塔希提岛,就充满了各种形状的插口,每个人的插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槽口,每个人都能够因仗着自己的本性活着。这里没有疯子,这里有各色各样的人。也是在这个岛上,思特里克兰德最终将他的世界表现了出来。在恶病缠身行将就木的时候,他在他居住的木屋上面创造出了不朽之作。这个木屋后来根据他的遗嘱,最后被付之一炬。

  虽然对于思特里克兰德的天才,现在已经无人否认,但是他的人品,也已经差到了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峰。他的人品一度让我对此人感到厌恶,但是读完此书后,我感到自己已经不能用现实世界中的伦理观来评论思特里克兰德,我甚至有点喜欢他,因为他的可爱之处与他的可恨之处一样令人着迷。雅斯贝尔斯哀叹在20世纪的西方世界,由于技术进入大量生产时代,人的生活仅仅是坐公事房,强制劳动和有组织的休闲,这就使人性被埋没,自由遭到沦丧。我们每个人,无论出身什么阶层,无论贫穷、富有,无论快乐或者悲伤,都生活在这样一个牢房里,都心向往自由而又不自由。每个人都想过逃避,却又因为种种羁绊继续坚持下去。如果一个牢房和世界一样大,那么它和这个世界又有什么区别?一个安心的囚犯,是不会受到惩罚的,甚至还会成为所有囚犯的榜样。思特里克兰德是这个牢房的越狱者,社会的伦理道德、法律都束缚不了他,作为代价,他得到的是整个世界的厌恶和抛弃。芸芸众生,虽然都有依照本心生活的渴望,但是谁又敢冒这么大的风险!毕竟唱着“当我和世界不一样,那就让我不一样,坚持对我来说,就是以刚克刚”的歌手,也在迎合大众的趣味。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说,思特里克兰德是真正的勇士。

  月亮和六便士,一个是心中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心中世界是由自我意识将所有感知编织而成,注定与现实世界不一样。是听从内心的指引,还是听从世界的劝告,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比较轻松的做法是自己接受现实世界的观点,压制自我意识,自己的思想来自别人的思想。这样,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让人感到踏实,减少生存的压力。可是,当自我意识觉醒的时候,必然与他人的思想产生冲突,于是人开始感到迷惘,无助和痛苦。在这之后,有人开始反思,有人自暴自弃,也有人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大学生在结束灌输式的初中等教育后,进入色彩缤纷的大学,感到迷惘、无助是正常的,毫无改变才让人感到可怕。因此曾经成绩优秀思想单纯的学生,在大学出现了分水岭。各种选择孰优孰劣,我仍身在此山中,自然不好评论。我追求内心的自由,也希望我生存的世界是美好的。我想不明白自由为什么是善的,也迷惑于自由与责任的关系。我在没有罗盘的大海里航行着,不知道自己将走向哪个方向,也不知道何时能找到自己的塔希提岛。

  唯一确定的,我仍坚信着内心的自由和世界的美好。

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我对好多书都带着对名字第一印象的偏见,这本书我觉得是童话故事来着。

  《月》是一本很出名的书,不过到了现在我才开始认真的读它,毛姆的语言充满了对人性认真的解读,好像总是从最恶毒的角度去对一个进行揣测,但是又不得不承认,他一丝不苟的说着大实话。

  《月》以一个第三者的角度去描述了一个死后才成名的画家思特里克兰先生,并且斯特里克兰先生还是半路出家—40岁出头一声不吭的抛妻弃子,放弃优渥的生活,直到死去一直穷困潦倒,在这期间穿插很多人,思特里克兰夫人、戴尔克先生、尼克尔斯船长等等,从每个人的讲述中拼凑出斯特里克兰先生执着、骄傲的后半生。每个人物都反映着一些人性的东西。

  思特力兰先生的一生看似很传奇,在他成名之后,有无数的人蜂拥而至,尽情的赞美他,臆想他成功的过程,给他添加了各种个样的名头,其实他的后半生,除了为了生活无处奔波看上去跌宕起伏一点,其余都是平淡到乏味的,他只是不停的在画画,他甚至都不会将他的画拿出去卖,他画画只是因为想要画出自己心中的感受,最后他甚至烧了自己终其一生最想画出的壁画。他身上那种飞蛾扑火一般的执着让我感动,不为名利不为财富,仅仅是因为想去做这件事,他就去做了,即使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他也丝毫不抱怨,只要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对于这种人,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呢,即使他最后没有成功,他也比任何一个人都勇敢。

  在这其中也有很多性格各异的人,戴尔克先生在其中占了很大的篇幅,他是一个可笑又可悲的人,他画着最庸俗的画,却有着很高的欣赏眼光,他热心的帮助别人,但是却总是受人嘲笑,在他的故事里,我觉得他比较“圣母”,在他不停受伤害,也不停的原谅,真是怒其不争。一方面,警醒自己不要成为这样一个圣母式的人物,一味的放低姿态并不能换来尊重;另一方面,反思自己有没有成为一个即向他人索取又不知回报的人呢?尽管,我不喜欢戴尔克先生的圣母行为,但是我也佩服他心中对美的追求,他可能是第一个对思特力兰先生的画表示赞赏的人,即使画着庸俗的画,但是也没有被它们所同化,除去最深刻的热爱,也找不出如此出淤泥而不染的理由了。

  思特力兰先生最后在一个小岛里,找到了心灵的平静,正如作者所说,不是因为他的性格有了转变,而是在那个小岛上有“各式各样的孔”,让思特力兰先生尽情的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文明的世界,是否把人都打造成了一摸一样的圆塞子,因为只有圆形的孔洞?

  最后,附上我喜欢的段落:

  1、制造神话是人类的天性。对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果他们生活中有什么令人感到诧异或者迷感不解的事件,人们就会如饥似渴地抓住不放,编造出种种神话,而且深信不疑,近乎狂热。这可以说是浪漫主义对平凡暗淡的生活的一种抗议。

  2、我看不透她要自己丈夫回来是因为爱他呢,还是因为怕别人议论是非;我还怀疑使她肠断心伤的失恋之痛是否也搀杂着虚荣心受到损害的悲伤(这对我年轻的心灵是一件龌齪的事);这种疑心也使我很惶惑。我那时还不了解人性多么矛盾,我不知道真挚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蕴藏着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恶里也找得着美德。

  3、叫人做出高尚行动的有时候反而是幸福得意,灾难不幸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使人变得心胸狭小、报复心更强。

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

  ——题记

  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

  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追寻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一个毫无绘画基础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他只想要内心的宁静。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闻理想和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我最喜欢书里的这段话:“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希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生活中也许我们能够忍受孤独、寂寞,也能够忍受谎言甚至背叛,但是却无法忍受观念不同,更无法打败理想不同而产生的背离。很多人分手的原因不是为了名和利,也不是不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只是简简单单地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

  正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与薛宝钗,其实宝玉是喜欢宝钗的,她举止端庄,容貌出众,说话很条理,做事有分寸。特别是宝钗会体贴人,对老太太问寒问暖,对母亲恭敬孝顺,对王夫人和凤姐更是有求必应。可是宝玉只是喜欢她外在的东西,看见宝钗露出雪白的粉嫩的臂膀,却想如果换成林妹妹,也许自己会摸一把。可见宝玉对宝钗根本就无非分之想,更讨厌她劝自己追求仕途经济。

  或许人性本来就是相通的,地球本来也是圆的,所以英国作家毛姆在他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也是如此,甚至结局都有些相似。宝玉是抛弃了娇妻薛宝钗当了和尚,他是告别了糟糠之妻,去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

  那么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简单地介绍一下故事梗概。男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本来是一位很普通的证券交易员,他有一个富裕和美满的家庭:妻子漂亮,只不过与大多数女性一样,有点爱慕虚荣,两个孩子也健康快乐。他真应该满足于人世的快乐,尽管这种生活未免庸俗和平静。但在他们婚后的第17个年头,他突然离家去了巴黎,抛弃了在外人看来有前途的事业和美满的家庭。人们都以为他有了外遇,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他原来只是为了画画,而且他以前根本不怎么专长绘画。

  别人都以为他疯了,他几次险些因饥饿和疾病而死,他的画作也完全没有品味,除了个别蹩脚的画家把他当成上帝外,任何人都不会买他的画。他不停地流浪,最后来到了一个小岛,与一个土著姑娘爱塔结了婚。他似乎很知足,只要每天都在那里作画。但最后他感染了病,而且又成了盲人。新婚妻子一直照顾他,帮助他完成了自己的巨型壁画。后来他身体溃烂而死,妻子依照他的遗言焚毁了挂满壁画的屋子。

  故事似乎很荒唐,也确实是艺术的再创造,但是你我的身边也许就有这样的人。为了追求梦想,可以抛弃所有的荣华富贵,可以做出我们认为非常荒唐和绝情的事情,比如弘一法师李叔同。可是对他个人来说,是一次壮举,一次人生的涅槃。

  再比如释迦摩尼,他本来是一位王子,也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忽然有一天出城,他看见了人间有生老病死,于是他开始痛苦。换作别人,也许过几天就想开了,该干嘛还干嘛!可是他们这类人就是疯狂。好像孙悟空,本来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学到了一点仙术,威胁阎王爷让他长生不死,玉皇大帝又封他做了弼马温,他还不知足,终于被如来佛压在了五指山下才安稳。

  所以有些人天生的就是爱折腾的命,所谓不到黄河心不死。可是如果世界缺少了这类人,每个人都满足于享受安逸的生活,都对枯燥乏味的生活环境安之若素,虽然少了很多麻烦,却也失去了一些热闹。我们就会在一潭死水中生活,没有一丝波澜,更不会掀起惊涛骇浪。

  为什么我们喜欢大海,为什么也惊叹流星,更加欣赏激流勇进的快艇。因为生活需要活力,人生也需要波澜。如果大雁不再翱翔在蓝天,骏马不再奔驰在草原,海燕不再与海浪搏击,天空不再有雨后的彩虹,生活还有什么趣味。也许你会说,让他们去搏击吧,我只负责看热闹。这种人应该是大多数,但我相信,他们一定也想跃跃欲试,因为每个人都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只要时机成熟,丑小鸭也会变成白天鹅。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每个人都在被生活塑造,也被社会贴上不同的标签。有的标签很合适,即使是六便士,也每天快乐。有的标签贴错了,但是由于贴的太紧撕不下来,或是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撕下来,也就这样一直贴下去了。即使你是月亮,也可能被贴错了标签,所以月亮也会有缺憾,月光也似泪水不断地抛洒。

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名叫《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是20世纪著名作家毛姆最著名的作品,畅销了一个世纪。

  当我看到书封面上的一行字时,我立刻被吸引住了: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并没有提到月亮与六便士,而讲的是:“我”是一名年轻的作家,在一个意外的机会遇见了银行家查尔斯·斯特里克兰。谁知斯特里克兰为了心中隐秘的绘画梦想,弃家出走到巴黎。他对世俗的一切都冷酷无情,不屑一顾,他曾迫使爱他而抛弃丈夫的布兰奇自杀。但他对艺术有着一种非同寻常,无法抗拒的热情。最终他来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娶妻生子,最终双目失明,疾病缠身。但他完成了一幅最为伟大的作品,但在临死前,他委托自己的土著妻子一把火烧了一切......我这才知道,月亮指高高在上的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俗世与金钱。

  毛姆把众多的写作手法运用的炉火纯青,就像他自己讲故事似的,一切似乎都那么真实与生动。我看完后,差点以为这一切都是真的,真有斯特里克兰这个人。我仿佛不在看书,而在坐在火炉边听毛姆讲故事,不禁沉浸在其中。

  再看看这本书的主角,不屈不挠的斯特里克兰。他只为自己的画画理想,放弃了家庭,放弃了名誉。贫穷潦倒,疾病缠身,可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信念,这就是真正的持之以恒!但他却没看到自己的成功。一个人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持之以恒,不忘初心,才能达成自己的目标,才能获得成功!斯特里克兰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月亮与六便士》是一本好书,我希望大家有空看看,一定能获得心灵上的收获。

学生个人《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篇 月亮与六便士简介读后感相关文章:

初中军训读后感中学生3篇 军训读后感高中

2022一年级小学生绿野仙踪读后感3篇 绿野仙踪读后感一年级

学生文化苦旅优秀读后感参考模板6篇(文化苦旅读后感大学生)

关于中学生交通安全的个人讲话稿5篇 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演讲稿

精编学生个人观中国机长观后感心得2022年6篇 大学生中国机长观后感

2022年大学生个人实习工作心得与收获汇总6篇

中小学生《海底两万里》读后感范文5篇 写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

初一学生的简爱读后感模板3篇 初三简爱读后感

呐喊鲁迅专集个人读后感3篇(鲁迅文集的读后感)

学生读梦想的力量读后感心得优选6篇(实现梦想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