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蛙》小说读后感3篇

时间:2022-12-13 06:21:47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读《蛙》小说读后感3篇,供大家赏析。

读《蛙》小说读后感3篇

读《蛙》小说读后感1

《蛙》是一个底层计生干部的个人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我国农村计生工作史。这段历史中有荣辱,有辛酸,有执著,有无奈,有揭露,有褒贬,作家以敏锐的眼光,捕捉社会的风云变幻,娓娓道来,给人以振聋发聩般的心灵震撼。

《蛙》除却情节的跌宕起伏,我还喜欢她的如下风姿:

  语言诙谐。莫言的作品语言是很有风格的,流畅诙谐而且夸张,让人忍俊不禁。比如写王小倜飞行技术的高超,王驾机一个俯冲到西瓜地,探身摘下一个西瓜,一拉杆,歼击机又呼啸着冲向云霄,呵呵,这是多么夸张诙谐的文字!可以和青莲居士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相媲美了。

  节奏鲜明。小说从小伙伴们吃煤写起,如潺潺小溪,清新爽人,接下来的王小倜叛逃、王胆顺流逃跑河中分娩则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高潮,接下来美国爱婴医院的出现如河道陡然变宽,流水变缓,满眼的粼粼微波,如此“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给人以跌宕起伏的艺术享受。

  构思缜密。小说后半程写王肝和秦河、郝大手默契配合,泥塑娃娃、推销娃娃,王肝忽悠顾客时巧舌如簧就进入创作状态,那创作状态中的语言细腻而有哲理,缜密中充满神秘,让顾客心甘情愿地争先恐后地买泥娃娃。

  有人说《蛙》思想不够积极,是在揭计生工作的家丑,从政治的角度看确实有这个嫌疑。但是《蛙》是文学作品,是小说,是小说就要反映现实,超越现实。

读《蛙》小说读后感2

  姑姑从来不是一个犹豫柔软的人,国家政策的执行也像当初她扞卫新生儿的生命那样坚决。乡里有人冒风险偷偷怀上了孩子,哪怕是姑姑的亲侄子“我”的妻子也难逃厄运。姑姑像丧心病狂了一样,用挖挖机拉塌了我妻子邻居家的大叔,并威胁我岳父如果不交出孩子,就拉他邻居的房子,在邻居的哀声咒骂,姑姑的强逼下,我的妻子做了流产手术。就在这时,小说的矛盾达到了高潮,我的妻子死了!这样的场景让我疑惑,大家都没有错,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惨状呢?国家为了人民,人民生孩子也是合理的,错就错在了人民利益与国家政策的暂时冲突,人民是国家政策的承受者,自然要努力去符合政策的要求,若不能做到,个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想要依旧独特的生活下去,悲剧的产生是必然的。

  在之后,姑姑强迫给人做结扎手术,追逐即将临产的孕妇……这些场面不断加深我对悲剧的无奈之感,内心沧桑,这就是艺术的效果。而姑姑的晚年生活的描写,其艺术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姑姑先前在我眼里一直都是一个勇敢无畏的人(除了怕青蛙)可她到了晚年,却时常做恶梦,我想,大概是她内心深处无尽的愧疚吧。姑姑的出嫁过程也挺新颖的:在一个月夜下,她最怕的蛙成群结队来到她身边,剥光了她的衣服,到她逃脱时,她遇见了未来的丈夫——一个泥塑人。而后,姑姑与她的丈夫秦河一起,姑姑描述每一个被自己残害的生命的模样,秦河把他们捏成娃娃,月光如水,姑姑的忏悔是那样清明。这一切寓言式以及象征式的经营手法,把小说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也即关照生命、歌赞生命、敬畏生命。

读《蛙》小说读后感3

  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

  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

  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

  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

读《蛙》小说读后感3篇相关文章:

个人阅读《草房子》小说读后感心得参考范文6篇(草房子的阅读读后感)

品读《百年孤独》小说读后感心得合集6篇(《百年孤独》读书感悟)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小说读后感例文6篇 《钢铁是怎么炼成的》阅读感想?

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读后感心得6篇(爱的教育是日记体小说)

关于阅读《呐喊》经典小说读后感合集6篇 阅读呐喊的读后感

精编读《麦田的守望者》小说学生读后感汇总6篇 麦田里的守望者第四章读后感

动物小说《野犬女皇》读后感3篇 野犬女皇是小说吗

学生品读狂人日记小说读后感合集6篇 读书笔记狂人日记读后感

在人间著名小说读后感六左右3篇(小说人世间读后感)

阅读小说青铜葵花读后感例文6篇(青铜葵花每个章节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