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时间:2023-01-07 05:07:00 读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供大家参考。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1

  早在五年前,我的书架上就有一本《欧也妮·葛朗台》。当我得知这是一本关于“吝啬鬼”的书后,就没再翻过。因为我在这之前已读过一本叫《悭吝人》的书,领教了阿巴公。今年寒假,我偶然地翻开了它,就再也没轻易合上。

  阿巴公是个贪婪至极的人。如果葛朗台仅仅是贪婪,那也不会写出什么深刻的东西,我也就不会如此感兴趣。重要的是,葛朗台的形象概括了整整一段历史,他的吝啬也含有特定的历史内容。

  葛朗台老人是位法国大革命前后的人物。从书的开头我们便可看出他具备第一代资产阶级的一切特点,没有多少文化,却精于盘算。他的每笔投机从没失败过,至使财富不断膨胀。随着情节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深地感受到了葛朗台本人的性格——吝啬。尽管家财万贯,却几乎无消费。我们甚至不能说他“爱钱如命,”因为在他眼里,钱比命重要。“把死人看得比钱重就叫做没出息”。把兄弟的死讯告诉侄儿没让他犯难,可要说出“你一点家产都没有了”倒让他感到难于启齿,因为这句话“包含了世界上所有的苦难。”

  在事故中,我更看到了葛朗台老头的“朋友”,个个都是唯利是图的人。很显然,这是当时社会的悲剧。在拜金主义横行的世道上,一切权利的中心就是金钱,金钱是万能的,它使人的灵魂扭曲变形。巴尔扎克正是捕捉到了这一点,才写下了发人深省的《欧也妮·葛朗台》。

  在这本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线索,就是欧也妮的爱情。而在这样的家庭中的爱情必然是苦涩的。欧也妮爱上了夏尔,却受不了来自各方包括父亲葛朗台的反对。夏尔由于家中破产,被迫与欧也妮分手。这一切的祸根就是金钱与迷恋它的人们。以至于当葛朗台死后,可怜欧也妮守着他巨额财产,却既无家庭也无幸福。只能成为一帮利欲熏心之徒追逐围猎的对象。

  写到这里,在我脑海中已不仅仅是葛朗台老头的吝啬与欧也妮的纯真,这简直是一个悲剧。而且是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悲剧。它平凡而其惨烈程度却不亚于古典悲剧。不过在古典悲剧中主宰一切的是命运;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则是金钱。

  我曾反复地问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甚至想写一篇续文论改变欧也妮的命运。我想过,这有时代的因素在内。法国革命后,日益膨胀的资产阶级中势必会出现拜金主义,这同封建社会出现人剥削人的道理是一样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的贪婪导致了这样的一场悲剧。不看从前,就拿现在的人来说,难道没有一个人跟葛朗台有相似点。我们扪心自问,自己就从来没有像葛朗台相似的经历吗?不是,我们有。现在的人并不强于以前的人多少,只是社会强于以前的社会。人,似乎总是这样,自己取得了多少,就想得到比这更多的;自己失去或将要失去多少,就想失去更少的。难怪比尔·盖茨还在不断地积累自己的财富,也难怪他会为几美元的停车费而嫌贵了呢!这——就是人的贪婪。可怕,但挥之不去。

  也许有一天,一本名为《大方人》的书会成为世界名著,与《欧也妮·葛朗台》、《悭吝人》同名。但也许这不可能,因为人的贪欲还在。或许随着社会的进步它会减少,但不会消亡。或许还会有许多未上演的悲剧已经彩排好了。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2

  重温了欧也妮葛朗台。上一次看大约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为了初中课本上那场老葛朗台死前盯着蜡烛燃烧的画面,抱着好奇看完了这本书。

  这一次似乎心境也不太一样了,重新把主线定义在欧也妮上身上。作为一个富家千金,她始终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惯,无论在父亲是否活着的时候。巴尔扎克,作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他用了欧也妮,一个最纯真的女孩子去揭露他周边人的在金钱驱使下,丑恶的嘴脸。

  首先是他的父亲,葛朗台是一个居住在法国索尔城一个颇有名望的商人,他利用局势和一次次商机是他的财产在短期内俱增。这也是小说最初用最大的篇幅去描述的内容,他投资从不失败,甚至对家里的一切精打细算,不买蔬菜和肉,准时熄灭蜡烛,并且不能使用白蜡烛,就连家里的女仆那农都是他精打细算找来的。他对钱财的贪慕摧毁了女儿欧也妮和表弟夏尔的爱情,甚至利用自己亲弟弟的死赚了一笔不义之财和注重亲情的名声。

  夏尔,欧也妮的堂弟。最初因为自己的父亲破产来到了索尔,他对欧也妮从最初的嫌弃到慢慢的接受,甚至在欧也妮拿出所有金币的时候,许诺对方爱情。夏尔带给欧也妮的不止是初恋,也是他这一辈子唯一一次内心的悸动。但在夏尔去印度经商赚钱之后,染上了葛朗台家视钱如命,而视感情如粪土的恶习,最终抛弃了等待他多年的表姐。抛弃姓氏,与贵族小姐结婚。

  公证人的侄子,德·蓬丰,多年对葛朗台一家的钱财不离不弃,终于在葛朗台死后,欧也妮死心后,与欧也妮做了形式上的夫妻,但他一生算计着钱财,算计着地位也算机着欧也妮,最终死在了欧也妮的前面。

  欧也妮这个可怜的女子,她在母亲那里得到过亲情,可惜母亲懦弱胆小为人老实,离世早。在父亲知道自己拥有母亲财产继承权的时候,在父亲那里得到过短暂的亲情,也最终因为亲情被父亲怂恿签下放弃母亲财产的保证书。她也在给出堂弟6000法郎金币的时候,得到过短暂的爱情,可是那个许诺回来娶她的男人,去了印度之后便再无音讯。也是她毕生最温暖的,是女仆那农给她的亲情,那样的亲情没有掺杂了金钱的味道。质朴无华,但小说结局,公证人侄子,欧也妮丈夫死后,公爵一家人再次包围在欧也妮财产身边时,娜农是向着公爵的,是女仆的朴实,让她没有足够的聪明,去看透这时世间的败坏。

  在被伤害践踏了无数次之后,她却依然保持童心,她一生致力于慈善,她出资建立了一个个虔诚的慈善机构,养老院,教会小学,图书馆等等。但她自己的生活,却始终简单如一,像父亲在时一样,她这一身,或许曾经为自己奋力一搏的不过是一段短暂凋零的爱情,她期盼的始终没有得到。金钱给予了她地位和荣誉,却始终束缚了她每一段感情。

  若要批判坏人,批判现实,批判世俗,文字描述就显得苍白无力了,但若夸赞一位不与世俗同流的令人动容的形象,巴尔扎克用同情和赞美的双重情绪创造了欧也妮。也许有了对比,批判才会显得如此血淋淋。

  On n’a assez d’esprit pour comprendre les corruptions du monde!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

  “没有毒药,没有尖刀,没有流血的平凡悲剧。”一句话言简意赅地把这部现实主义小说的主旨传达给读者。但是,比毒药更残酷,比尖刀更锋利,比流血更痛苦的却是在金钱腐蚀之下不堪入目的人性。葛朗台在作者巴尔扎克笔下形象地再现了法国大革命以后第一代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从一贫如洗到家财万贯的命运转变,而其中给我带来深思的,是金钱带给不同人的价值。

  主人公葛朗台是世界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形象之一。他为了节约,把修道院的门窗封死;他从来不买肉,不买面包;家里生火只能从十一月一日至来年三月三十一日,不管寒春料峭或者初秋凉意袭人;一家的被褥都由母女二人缝制,且蜡烛和伙食都只能由他亲自配给……细细斟酌作者的字里行间,从这无数个细节中不难发现葛朗台确实是以吝啬著称。除此之外,他的感情冷漠麻木,没有友谊,没有亲情,他可以为了一袋金币不顾太太和女儿的健康。总之,金钱是唯一让他牵挂,令他动情的东西。葛朗台用他所谓“合法的”的方法从一个箍桶匠变成一个千万富翁,但他并没有满足,临死时依旧挂念着他的金币,最终他的偏执只给他留下一个虚幻的满足感罢了。

  相比之下,葛朗台的独生女欧也妮并不像父亲一般,她善良,无私,纯洁,不受利益的驱使。欧也妮执着着她的爱情,可以为了夏尔献出自己的积蓄为他创造道路。不幸的是夏尔忘恩负义,他发财后在纸醉金迷的世界中变得冷酷,自私,多年后早已将欧也妮抛之脑后。他变得铁石心肠,贪得无厌。即使这样,最使我感动的是欧也妮成长后的稳重成熟。她得知夏尔抛弃了她却依旧为夏尔还清他父亲的债务,将他父亲的名誉送给夏尔,使他免受别人的歧视从而顺利结婚,实现他走上更高的权位的梦想。继承了大笔资金的欧也妮却未改她的善良,她置身于慈善,修建学校,图书馆,教堂,保留了高尚的品格,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尽管最后她不曾拥有亲情,爱情,唯有简单朴实的仆人拿侬陪伴着她,但至少她的善举使她的内心依旧温暖。

  作者善用环境,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这些都将笔下人物的性格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葛朗台的人物象征着当时社会人性的病态,进而从一个家庭的悲剧深化为一个时代的悲剧。巴尔扎克对那些矛盾与弊端进行了抨击和批判,使《欧也妮葛朗台》重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法国历史,同时赋予了作品时代的内涵。

  读完这部作品,我不禁从那个十九世纪法国所风靡的“金钱至上”的思想想到如今社会上的“拜金主义”。我无法否认,当今社会不少人可以为了金钱,放弃为人的道德和本性,变得冷漠自私,他们失去了自我的价值,也得不到金钱的真正价值。虽与葛朗台守财奴形象不完全相同,但却在对金钱的崇拜热爱程度上不亚于葛朗台,然而试问他们得到的金钱就是所谓的幸福吗?我觉得他们失去的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东西。当我们不再拥有爱的时候,哪怕再富有,也仅是穷得只剩下钱了。

  总而言之,保留一颗高尚之心,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赋予人生真正的价值。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4

  读完了《欧也妮葛朗台》,最终明白了别人口中的“葛朗台”是什么意思了。

  文章作者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提高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年轻的欧也妮自幼生活再索漠城,对父亲葛朗台百依百顺。葛朗台刻薄吝啬,靠囤集居奇,投机倒把成为当地首富,因而首人“尊敬”。索漠城有身份的人家纷纷巴结,欲娶欧也妮为妻。然而欧也妮却爱上了来自巴黎的落难公子——堂兄查理,并把自我的积蓄送给其做盘缠。因而遭到葛朗台的斥责和折磨,不久,袒护女儿的妻子也被葛朗台虐待致死。葛朗台再多年以后死去,欧也妮继承遗产,此时欧也妮心爱的查理回到巴黎,但查理却负了欧也妮,取公爵的女儿为妻,意图谋取公爵的钱财,可他万万没想到这时欧也妮的钱财是公爵钱财的20倍……之后欧也妮与商人的儿子结为连理,但欧也妮33岁就成了寡妇,可人们还尊称她为“小姐”。

  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如查理的人,他们为了自我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他们的野心就像胆汁,假如不受到制止,它就是一种令人奋发的液体,但一旦它受到制止,不能顺利发展,他就会变得焦躁,充满虚假。他们缺少爱心,虚心,专心,宽心,耐心,异常是诚心和清心,他们有的只是过分的信心,虚假的哄骗而已,没有一丝道德。凡事包容,诸事忍让,虚心为人,低调做事,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平静心态,学会等待才是为人之道。

  老葛朗台眼中,金钱高于一切,没有钱,就什么都完了。他对金钱的渴望和占有欲几乎到达了病态的程度:他半夜里把自我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抚、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

  对金钱的贪得无厌使老葛朗台成为一个十足的吝啬鬼:尽管拥有万贯家财,可他依旧住在阴暗、破坏的老房子中,每一天亲自分发家人的食物、蜡烛。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当他妻子所以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伴随贪婪和吝啬而来的是老葛朗台的狡猾和工于心计。对于每一笔买卖,他都精心算计,这使他在商业和投机中总是获利。另外,时常故意装做口吃和耳聋是他蒙蔽对手的有效武器。

  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很多聚敛财物的目的,可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明白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我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朋友们,让我们从此刻起重视道德吧!不要在被金钱牵着鼻子走了!要明白道德比金钱更珍贵,更重要!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5

  “亲情与金钱”,是两个互相抵触的词语。因为,用金钱是买不到最真挚的亲情;而用亲情换来的金钱,也是肮脏无比的。《欧也妮·葛朗台》这一本书,就讲述了现实生活中亲情与金钱之间的“斗争”。可是,书中女主角—欧也妮的父亲,却是个贪婪不足的人。在亲情与金钱,却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亲情,抛弃了女儿和妻子……

  可怜的欧也妮,失去了母亲,失去了母爱。心也冷了,漫无目地的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游荡”着。面对着自己的家财万贯,她看也不看一眼。因为,这些白花花的钱,就是害死她母亲的狯子手,就是令她家支离破碎的强恶势力。而唯一支持她活下去的力量,就是等着自己心爱的人—查理回来,安抚自己受过重伤而变得脆弱的心。欧也妮渴望着,盼望着。在这段思念的日子里,年迈的父亲也去世了。而那庞大的家产,就真正由欧也妮继承。许多名门望族得知这个消息,每天都来拥戴欧也妮。可在欧也妮的心里,只有查理是自己唯一认定的丈夫。终于有一天,欧也妮看到了查理寄来的信。她迫不及待地拆开来看,可就因为这一封信,令欧也妮的心彻底破碎了。原来,查理为了还去世的父亲在生前所欠的债,牺牲了他与欧也妮之间的恋情。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作妻子。欧也妮像跌入了万长深渊,在她身边,已经没有亲人,没有值得信任的人了。在她的一生,亲情这种东西,已经完全消失。可欧也妮也坚守亲情,诅咒着金钱。对与无亲无戚的欧也妮来说已经生无可恋,于是就慢慢地走向了死亡……

  《欧也妮·葛朗台》这个故事,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人重蹈覆辙。出买了亲情,背叛了良心,就是为了那些自以为是无所不能的金钱。就比如是人人痛骂的人贩子,他们拐骗小孩,把人当作货物来做交易。埋没了自己的良心,得到了金钱,还破坏了一个温馨的家庭。可试问,就算有钱又怎么样?那得到那些黑心钱后,难道心不会痛,不会害怕吗?每天都是提心吊胆,连睡也要有人把风,生怕被人发现。那样的生活,难道会好过吗?金钱并不是万能。况且,“人各有志”为什么就要走向“拐卖”这一条不归路呢?历史上,有一句话“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古代英雄为了仁义,放弃了生命。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习他们呢?况且,现在又不用自我牺牲,只是为自己的良心负一点责任。虽说人是不能没有钱,可和亲情相比之下,亲情,不是更珍贵,更难得吗?钱,没有了可以再赚。可亲情,一旦失去了,就在也回不来了。别把自己的快乐建造在别人的痛苦上,珍惜亲情,珍惜在亲情中的生活吧!

  世界多么美好,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不要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伤害无辜的人们。亲情,是一个暖炉,温暖着人心;亲情,是一个粘合剂,把身边的人们紧紧的粘在一起。请你们为了别人,同时也为了自己,维护世界的爱,让世界的爱火燃烧得更火红。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

  初读巴尔扎克写的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时,我便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宛如干涸了许久的井忽然得到了甘霖的滋润一般,一下子扑进了书的海洋中畅游一番。

  本文讲述了一位女子的悲惨故事,她就是欧也妮。葛朗台小姐。因为她父亲葛朗台先生的缘故,她很少涉足世事,她那简单纯朴的生活造就了她的善良、单纯、虔诚的性格,使看见她的人无不眼前一亮。试想一下,当时她与父亲被锁在家里时,那窄窄的一道围墙外,哪一个不是为了金钱勾心斗角?哪一个不是为了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的财富玩命奔波?哪一个不是为了追求上位尔虞我诈?世俗的丑恶并没有将她沾污,反而使她成为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莲,是这个时代唯一的星点光明。

  像这样一个温婉娴淑的女子,就应拥有最幸福的生活,然而,当她百万富翁的父亲死后,她的生活瞬间跌落谷底,她守着她父亲留给她的巨额财产,守着她那短暂而没有幸福可言的婚姻,孤单了一辈子。然而,她的生活并没有归于平静,她的丈夫死后,好又变成了一群利欲熏心、唯利是图的人的追逐围堵的猎物。

  我想,我们在叹息的同时,也应思考一个问题——欧也妮。葛朗台的悲剧是谁造成的?是她的父亲吗?是她的巨额财产吗?其实说到底是人们对金钱的贪欲,永远不知道满足的欲望。只要有钱,无论是再卑劣的人都能赢得人们尊敬的目光;只要有钱,即使是毫无感情可言的两个人都可以走到一起。一旦没钱,即使是亲兄弟也可以弃之不顾;一旦没钱,那会身败名裂,一无所有,遭人唾弃。这就是被金钱左右的社会,这就是人欲横流、金钱至上的时代,钱的多少成了人们划分等级的标准,欧也妮小姐便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

  我想,每个人都能了解“金钱是人的奴隶”这句话的涵义,但是真正遇到金钱的诱惑时,谁还能扼制住双手,想到这句话呢?有些象葛朗台先生这样的人,用尽一切卑鄙手段,使尽一切省钱的绝招,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钱,却在他撒手人寰的那一刻拱手让人,这是多么悲哀啊!但更悲哀的是,这个时代是由这群人组成,他们是被金钱奴役的人。

  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除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外,还有就是对人物的刻画。这篇小说中人物形象最丰富的应该就是葛朗台先生了。无论是他的衣着打扮还是他的生活作风,无不令人称绝。但最令人折服的便是他所向披靡的营商之道——装着耳聋和口吃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的上帝便是金钱,他唯一的嗜好、唯一的激情便是赚钱,在他眼里,钱比命要贵重得多,即便在咽气的最后时刻,还要奋力扑向金子。

  我现在看来,这样的行为是我所不能理解的,也是令我觉得非常可笑的,因为除了金钱,他可以说是一无所有,只是一个富有的穷鬼而已,或许他唯一还有的,便是得到金钱以后那种虚幻的满足感吧!

  过于看重金钱的人,像葛朗台,象索漠人,乃至那整个时代的人,他们用金钱亲手埋藏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幸福,而自己,也变成了金钱的奴隶。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完短文你有什么感想)相关文章:

青少年读《欧也妮葛朗台》心得体会精选模板3篇 阅读欧也妮葛朗台心得体会

2022年读著作《欧也妮葛朗台》心得体会文本3篇

关于《欧也妮葛朗台》读后心得体会范本3篇(葛朗台欧也妮读后感)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心得体会范例3篇 读《欧也妮葛朗台》有感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范文3篇(欧也妮葛朗台的阅读感想)

读后感《欧也妮葛朗台》3篇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名著《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3篇 欧也妮葛朗台每章读后感

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6篇(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

《欧也妮葛朗台》心得体会样文合集(欧也妮葛朗台感悟体会)

《欧也妮葛朗台》读后感(欧也妮葛朗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