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篇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

时间:2023-02-04 06:50: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篇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供大家赏析。

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篇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

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

  似水流年,总是无法挽留那些苍白又静美的片段,被光阴掩埋的故事,想用心去珍藏,便偶感瞬间记载下的文字。

  希望这字里行间留下的蛛丝马迹,能让时间回复,穿过岁月的断层,回到过去——曾经感动心灵的瞬间。

《海上钢琴师》改编自意大利小说名家Aless Baricco的独白剧。

  不明身份的孩子,黑人水手的纯良,深夜琴声的美妙,以及游客们的痴迷,似乎一切的一切的`剧情,随着缄默的大海在潮起潮落的间隙,都充满的暖色调的悲哀。

  在海上所发生的一切,用极端浪漫主义手法讲述了主角1900传奇的一生。

  而主角1900本身有股很特殊的静态美,好似独立于喧嚣之外的透明体,充满才华,有颗脆弱又敏感的心,却怕被人发现。

  这样的一个男子,在弹钢琴时的画面,竟是如此的赏心悦目:气质优雅,目光飞扬,双手如蝶,曼妙飞舞。

  这样的男子,会令人眩晕,接着,便沉醉于他的音乐中。

  影片中钢琴是极佳的音乐背景铺垫,在《海上钢琴师》的剧情中更显现张力。

  音乐在节奏的调节、力度的控制、声部的均衡、音色的运用,都达到了极佳的水平。

  剧情中,音乐动静分明,张驰有致,演奏技巧令人叹为观止,慢奏时,弱音通透得温馨静雅,颤音细密得丝丝入扣,细节纤毫无遗,快奏时,韵律绮丽,节奏鲜明,跳跃感极为活泼,弹跳感触手可及。

  翻过乐章的华服,细细的品味这个男子,干净,纯粹。

  他一生看尽海上潮起潮落,透明的寂寞,隐隐的忧郁,孤独的浪漫。

  他可以掌控钢琴上黑白的琴键,却无法掌控城市里交错的街道。

  他疏离人世,带着对音乐深深的眷恋与纯净得近乎苍白的浪漫,活在与世隔绝的轮船里,沧桑孤独。

  他说,陆地上的人喜欢寻根问底,所以虚度了许多光阴。

  1900一个人在船上空弹着钢琴。

  他说,希望天堂也有钢琴。

  然后,那个鲜活的、用音乐筑起的生命坍塌了。

  最后,古朴的街道,定格了这段故事的结束。

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2

《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个人回忆三部曲》中的得意之作。

  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天才钢琴家1900孤寂的一生。

  生于船,长于船,死于船。

  直到1900死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也没有为他留下任何的痕迹,没有国籍,没有出生登记,或许令人欣慰的只是那张粘合好的音乐碟。

  1900从未踏足陆地,相比于那些执着于未知之地,利益之地的维珍尼亚号上的乘客,真正所反映出的是1900所代表的纯洁心灵与这个社会的格格不入。

  如果说《海上钢琴师》是朱佩赛·多纳托雷导演对与这个时代,这个社会的认知。

  那么在影片中,美国便是这种充满利益与诱惑的混沌社会的具体反映。

  似乎所有的乘客从欧洲远到而来,直至为映入他们眼中的自由女神而惊呼,摘下礼帽,大肆的摇臂,只为迎接那充满可能性的美好未来。

  影片中的美国承载了大多人的梦想,诸如片中出现的小偷,1900说他总是会第一个发现美国,越是落魄的人越是充满期待。

  而1900背道而驰。

  而整部影片对于1900的刻画则大多深入内心,导演将观众带入了一个自我封闭的纯洁世界。

  似乎是对这种心灵的美好希冀,但最后1900的与船共沉,又使人觉得这似乎更像是导演对于这个时代之中纯洁与美好的消逝,所表现出的深深的无奈。

  正如1900的名字,他所处的时代是这个没落时期的开始。

  他将自己拘束在这艘船上,其实是对广阔世界的恐惧。

  正如他自己所说“使我害怕的,不是我所看到的,而是我所看不到的!”这样的几句台词,发人怜悯。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诗意旅程电影,整部影片充满了极端的浪漫主义色彩。

  故事的一开始,Max的回忆,便将整部影片的发展套路凌驾于现实之上。

  现实中绝不会有1900这样的人物,但1900又是人们心中良知共性的结合,是人们内心深处纯洁的写照。

  但这种产物却又与现实社会相抵触,这样两种极端的反差,构造了整部影片艺术基底。

  影片的音乐绝对是一大特色,由埃尼奥·莫里康内大师所谱写的乐曲,再一次打动了观众。

  与影片基调的完美结合,使得整部影片在艺术表现力上得到了质的飞跃。

  与其他的电影音乐不同的是,片中的音乐不仅是艺术表现的辅助,更是故事情节的直接参与者。

  几次的演奏,从与Max共度的顺风钢琴,到抛开乐队的个人演奏,再到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的飙琴大战,对于女孩的痴情弹奏,以至于最后炸船时内心模拟的悦耳声音。

  每一次弹琴都融入到剧情发展之中,成为一条主线,同时也成为了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在镜头的使用上,影片出现了大量的对比蒙太奇镜头。

  比如在到达纽约码头时,乘客们的熙熙攘攘与大厅中1900孤寂身影的对比。

  一个热闹,一个安静,这样的反差发人深思。

  在飙琴的一段中,1900的疯狂的弹奏,观众沉迷其中,假发掉了也不知道,还有烟头掉在自己裤子上烧起来了也不知道,以至于最后的惊呼,形成了一静一动的效果。

  另外,影片通过镜头的快速变焦来表现主体的变化,省去了繁琐的独白,让观众通过直接的视觉效果更真切的体会当时的场景 ,也是影片的特色所在。

  在光线与色彩的使用上,导演在自然光的基础上加上了一些人工光线来渲染艺术效果,这同时也增添了影片的浪漫主义色彩,与整体风格和谐统一。

  片中大抵表现的是1900内心的忧郁,以至于影片从头到尾都是一股冷色调,显得凝重而哀伤。

  但就影片的细节上来说,个人认为在某些方面的处理上还存在缺陷。

  片中与爵士乐鼻祖Jelly Roll Morton飙琴的一段无疑是精彩的。

  1900胜利了,但他的胜利来自与他高超的技巧与手法。

  我认为,假使1900能通过键盘上弹奏的音符来引起众人内心的反思,来唤醒人们心中沉埋的单纯,便会使得这段戏在精彩的同时还能更贴近于影片主题。

  这是我对于1900的理解,一个没有根而终身漂流在海上的男人,独特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使得他处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

  他与这个社会只有一段很短的距离——一块甲板;他与这个社会有一段很长的距离——一个世界!

  他用音乐解读一生,音乐是他对人生的感悟。

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

  单位同事热情的授之以鱼,让我很快的如愿以偿,看到了儿子极力推荐的意大利影片《海上钢琴师》。

  电影讲述了一个天才钢琴师从出生到死亡始终没有踏上过陆地的传奇故事。

  影片的主人公1900的存在似乎归之于大海。严格讲是属于那艘能承载两千人的维多利亚号巨轮。是浩瀚的大海给了他灵感,让他无师自通地成为出色的钢琴师,88个琴键在他的手中似水般流淌,令前来挑战的爵士乐鼻祖谢利也目瞪口呆;也是深邃的大海教会他对世界细微而深入的观察。

  1900是个天生的钢琴家,也是个天生的思想者,他不是害怕世界的陌生而不踏上陆地的,因为一个连死亡时都能面带笑容悠然自得讲着左右手笑话的人是不会害怕任何事情的。他是在追求生活存在的意义,大海、维多利亚号就是他的世界,钢琴就是他的人生,离开这任何一项,他将无法正常呼吸,1900告别时曾说过,我的世界就是在这艘船上,我可以用88个键弹奏像大海一样无限宽广的音乐,在这里我能看到天边的尽头。没有尽头的世界毕竟比不了船上那样简单的生活。换句话讲,1900只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吧。

  六吨半的TNT埋葬了伟大而又无人知晓的1900。他的朋友小号手迈尔斯曾说过:你其实只需一小步,就上岸了!这一小步始终没有踏出。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竟不敢冒险,这也是我看了片子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之惋惜之所在。如果从非艺术的角度讲,1900人生的价值不应这样地消尽,他应该出现在另一条船上,或是冲破心中的樊篱,到岸上给更多的人带去美的享受,这样人生也许会更加光鲜夺目!

《海上钢琴师》最经典的地方应该是它的配乐。剧情与音乐配合的天衣无缝。空阔的舞厅里钢琴随着海浪飘动,琴技比试时的激烈弹奏,爱情到来时的迷惑,不需要多余的对白,音乐足以完美演绎出其中的精髓。无论是激情四溢的,还是感伤怀悲的都深深打动着我……在餐厅的那一场随着海浪拍动而进行的华尔兹钢琴舞,让人大开眼界;与爵士乐大师谢利的琴键上的较量将整个片子推上了高潮。美仑美奂!惊叹不已!

看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篇 海上的钢琴家观后感相关文章: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从音乐角度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优秀心得_观海上钢琴师有感3篇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优秀影评3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心得3篇(《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

影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6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的观后感15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作文3篇(关于海上钢琴师的作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3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电影观后感2022【4篇】 电影海上钢琴师二观后感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12篇(海上钢琴师观后感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