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观后感4篇(大国工匠系列片观后感)

时间:2023-05-31 14:49: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大国工匠》观后感4篇(大国工匠系列片观后感),供大家阅读。

《大国工匠》观后感4篇(大国工匠系列片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1

  最近,学校组织全校师生观看了央视新闻推出的《大国工匠》,其讲述了8位国家高级技师用他们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他们是平凡的劳动者,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他们默默坚守,孜孜以求。他们文化不同,年龄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敬业奉献,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专注坚持,精益求精。

“宝剑锋从磨砺出”,一把好剑要经过多道工序的磨砺敲打才能形成,当然,一个成功的人背后背负的也都是挫折和历练。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如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他用了35的专注和坚守,创造了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可能,他让我们懂得了当前我们缺失的是专注和坚守。

  我们没能专注的学习,也没能守住曾经那份坚持,大学生活的自由,让我们许多人失了追求,丢了勤奋,少了磨砺。前些天,我们无意间聊到了高考,身边的一位男同学说:“高考的结果,只是让你选择了一个不同的地方玩英雄联盟。”是啊,若如你失了8位前辈那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专注和勤恳,就算是高考状元又如何,还不是平平淡淡过了几年的大学生活。

  人生,因为追求而具有连城的价值,追求,因为奋斗才得以实现。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怎么能被自由束缚,怎能因自由而忘了追求,丢了斗志,大学是自我成长的地方,它给予我们的自由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插曲,太贪恋自由,你就忘了约束,忘了约束,你就没了坚持,没了坚持,我们拿什么去筑梦。

  我们缺失的正是这种大国工匠所拥有的专注和坚守,他们凭着专注和坚守,靠着传承和专研,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他们是平凡的劳动者,却凭着不平凡的坚持和精神,成了一个不平凡的人。在绚烂多彩的人生舞台上,我们不应该依恋自己狭小的自由天地,而是珍惜现在,努力学习,汲取他们那种刻苦坚持的精神,把他们的精神应用到我们的专业课学习中来。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决定你生命重量的是你为了这个世界的美好和进步奉献了什么,虽然我们做不到像他们一样成功,但是现在的我们至少能为创造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

《大国工匠》观后感2

  八位劳动者,八位工匠。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他们的成功之路就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成为了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了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1.钳工胡双钱,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工作30多年来,老胡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

  2.捞纸工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经他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坚持着成品率100%的记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

  3.港珠澳大桥管延安。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仅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4.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孟师傅在仅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

  5.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6.他是_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2000圈。他就是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

  7.航天科技集团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工高凤林。焊工高凤林35年专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被称为焊接火箭“心脏”的人。130多枚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他焊接的发动机的推动下顺利飞入太空,其中就有送嫦娥卫星去月球的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0.08毫米,是高凤林焊接生涯里挑战过的最薄记录。

  8.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到达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仅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大国工匠”的感人故事生动证明,仅有那些热爱本职、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精益求精的人,才可能成就一番事业,才可望拓展人生价值。

“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而在这个过程中,代表中国实力的制造工程,其顶级工艺技术确实十分精良,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领域,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其背后所折射的,又恰恰是基础制造业优质技术人才——大国工匠的缺失。

  其实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自我行业的工匠,我们都需要工匠精神,我们要向八位大国工匠学习,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至死不渝的奋斗目标,争做国家的栋梁。对于身为人师的我们来说,也要努力做一个充满“匠心”气质的教师,不墨守成规或急功近利,而是将持续改善和创新当成永恒的旋律。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的方向不应当是囿于知识的传授和灌输,让孩子们的时间花费在成绩单或名次上,更应当侧重于“育”,“育”是文化,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唤醒和激发,培育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创造活力才是教育目的,仅有能培养孩子好奇心、提升在广阔空间中自由思考的本事、鼓励孩子勇于创新和敢于冒险,并一辈子专注于的教育这一件事的工匠教师,才能做出有匠心味道的真教育。

《大国工匠》观后感3

  在岁月的长河里泛起的点点涟漪恰似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你。总有那么一些人,会触及你的灵魂,会抨击你的心灵深处,也许他们没有憾动世界的壮举,也没有感动世人的经历,却总会牵扯你生命里的某根弦,让你不由自主的向他们靠拢。当今社会需要这样的匠人精神,我们也需要这种无私奉献,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来勉励自己,奋勇前行。

  一个人的成功,除了他们拥有的高素质高文化之外,还需要拥有不畏艰苦,奋战一线,努力创新的钻研精神。在2019年三月一号晚上观看的央视颁奖典礼中,给我最直观的感受莫过于"技术强国"。每一位在不同岗位上的技术工人,用他们的刻苦钻研,辛勤付出,不懈努力,创造着一个个不可能而却又可而为之的奇迹,也在诠释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至理名言。

  最令我震撼的是见证高铁技术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的"中国速度"─李万君。“技能报国”是他终生夙愿,“大国工匠”是他至尊荣光。多年的勤学苦练,李万君把焊枪使得出神入化。两根直径仅有3.2毫米的不锈钢焊条,可以被分毫不差地对焊在一起,不留一丝痕迹;20米外,只要听到焊接声,李万君就能判断出电流电压的大小、焊缝的宽窄、焊接质量如何。而后,李万君又带领团队攻克了美国纽约地铁列车转向架焊接难题,通过32道焊接把4厘米厚的钢板严丝合缝地焊在一起,用超探、射线技术检测也看不到任何缺陷。这样的技艺令我们叹为观止。

《大国工匠》观后感4

  在上周四晚自习辅导员组织我们观看了今年五·一特别节目《大国工匠》宣传片,传递着一种正能量,看后我感良多。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相比他们的梦,我们的梦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他们为了梦想付出的汗水是我们的十倍、百倍之多。对比我们这些新一代的筑梦者来说,这是多么令人惭愧的一件事。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是发动机焊接第一人,他给火箭焊“心脏”,2.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的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高凤林如此高超的焊接技术,不得不让人折服!

  还有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就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胡双钱的任务难度之大,令人难以想象的。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来完成的零部件,切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我们的时代、社会做出了突出贡献,让我们不得不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我以后一定加倍努力学习,学习他们的刻苦精神。扎实学习专业课知识,以创造出一个优异的成绩而努力,更是为了我的梦想而努力。

《大国工匠》观后感4篇(大国工匠系列片观后感)相关文章:

《大国工匠》观后感想2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心得体会

《大国工匠》观后感3篇(大国工匠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12篇 大国工匠系列片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4篇(大国工匠1~8集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_观《大国工匠》有感范文3篇 大国工匠系列片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范文学生3篇 大国工匠观后感范文

《大国工匠》观后感个人领悟4篇(看大国工匠的观后感)

关于观《大国工匠》专题节目观后心得6篇(大国工匠观后感)

《大国工匠》观后感参考范文6篇(大国工匠观后感作文)

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观后心得合集6篇(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