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汇总3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

时间:2022-09-24 08:15: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汇总3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欢迎参阅。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汇总3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汇总1

  学院组织我们看了一场爱国电影——《金陵十三钗》。

  整场电影的环境和氛围都极其压抑。日本军人满南京城的屠杀。它讲述的是旧中国弱势群体在那个年代的悲惨遭遇:14个教会学生,14个秦淮妓女,一个神父的养子和一个洋人殡葬师,一起出现在了一个天主教堂。

  这部电影拍的十分细腻,妓女丰润扭动的翘臀、洋教士与妓女的调情、孟父亲压抑的伟大的父爱,李教官的隐忍痛心,妓女为救女孩不顾生死的血脉情……一切的一切交织在一起,是一场无声的控诉。它想要宣泄,想要为所有的希望、所有的爱找一个出口。什么能够让难区人民逃离南京,什么能够带领大家躲避战争?然而,在那个年代,有的只是残酷。但是,在那个时代的中国,还有一样东西:民族情。

  从演员上,最让我称奇的便是贝里斯蒂安的演技,《金陵十三钗》是先在外国首映的,洋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反响并不高,因为他们不懂得这种情怀,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妓女就比学生低贱,不懂得牺牲,不懂得隐忍。但是克里斯蒂安懂了,从一个贪财嗜酒的洋人殡葬师蜕变成为一个为灵魂祈祷的神父,他都演的淋漓尽致,看着他为十三钗祈祷的背影,我真的愿意相信世界上有上帝,愿意相信最后的最后,大家都平安无事。

  而从内容上,对我印象很深的就是十几个国民党军人在即将走出南京城的时候为了保护一群逃亡的教堂女学生果断的扳动了枪膛,发生了激战,学生走了,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却引来了坦克,十几个人太渺小了,但是面对敌人的坦克,他们没有办法,唯一的就是用人的身体带着手榴弹去近距离炸毁,一个小编队,没有防弹衣,只有浸泡过水的被褥,一条直线,前面的人一个一个倒下,最后一个炸破手冲击到了坦克的面前,整个场面一直有枪声在回荡,教室一片安静。就是这几个小人物,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和很多军人一样,他们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是一种大爱,军人特有的爱。

  这个故事,最让人感动的是那群从“秦淮河”躲出来的风尘女子,谁说妓女无情,谁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尤唱后庭花”。不错,她们是有自己的私心,进了教堂就找最安全的地方——地窖,但我想,那只不过是在那种情况下的本能反应。她们同样也是有爱的,豆蔻为了为浦生弹奏一手《秦淮景》,不惜冒险,用生命与尊严做赌注,只为找回缺失的四条琵琶弦……更加可贵的是,这群被人们一直瞧不起的“妓女”却个个穿上女学生的衣服代替女学生去参加日本兵的庆功会。她们害怕死亡,更不知道会面对什么,不知道结局,但是她们却勇敢地走上了军车,此时此刻对生命是一种震撼,她们或许有很多未完成的梦,或许没有机会去实现了,她们是伟大的,正是在大灾难面前中国人的抗争和救赎。这部电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感到震撼,因为它融入了国家的命运,表现的是民族的精神。

  爆炸的炮火中,有美丽的五色花随着硝烟飘落,花儿落在地上,牵起一片轻轻的叹息,唯独不变的是我中国儿女不屈的灵魂。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汇总2

  看《金陵十三钗》时,不仅心情沉重,而神经高度紧张,为那些弱女子含恨毙命流泪之余,胸中充满了仇恨,咬牙切齿的恨!

  看到了尸横遍地,血流成河的南京;看到同胞们惨死在日寇屠刀下;看到无辜的妇女被糟蹋;看到无家可归的孤儿,心如刀绞。

  可想,那个年代惨遭不幸的又何止南京一座城市?

  影片中战争残酷镜头和鲜活的生命历历在目·······

  英勇无畏的李教官,用血肉之躯谱写着对祖国人民的大爱。抢救奄奄一息的蒲生,用智慧狙击日寇,给女学生逃生赢得了机会,战斗到最后,献出宝贵的生命。

  会英语的墨玉与十二个沦落风尘的秦淮河妓女,从人性缺失的见死不救,到毅然收养照顾蒲生,最后替代女学生赴庆功宴的几个情节,让人性光辉得以展现。

  以书娟为首,未经历过苦难的`女学生,单纯可爱憎分明。当得知赴日军庆功宴的后果时,大家集体跳楼,这种不可辱的精神让人感动。

  业余神父约翰,原本是唯利是图的美国人,在日本鬼子的兽性面前唤起良知。为了爱,奋不顾身的去找香兰和豆蔻,途中遇友有机会逃离,但他选择留在教堂。为了解救女学生,千方百计的修卡车,把生死置之度外,让人性光辉得以升华。

  当汉奸的父亲,为了救出女儿和学生们,尽一份有人性的父爱之心,最后还是被自己主子枪毙了。告诫人们,这就是当汉奸卖国贼的应得下场。

  伤痕累累的小蒲生,激起豆蔻像亲弟弟一样的精心照顾,临死时还挂念着家里的麦子,被痛苦折磨的情景令人心酸,看到豆蔻临死时流淌在发间不知是血是泪时,含泪的恨在心中燃烧。

  男扮女装的小男孩乔治,代替女学生赴会,深知此去无回,可毫不畏惧。可想结果,无辜的孩子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最后日寇的车开走了,带走的,不是一群沦落风尘的女子和一个女扮男装的男孩,而是人性升华的灵魂。

  看完后,心里想的最多的就是:要和平,不要战争!我们的祖国要强盛,我们的民族要团结!

《金陵十三钗》是一部警醒民心,激励长志,不忘历史伤痛的好电影!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汇总3

  天,依旧静静的;地,依旧静静的;秦淮水,依旧静静地、缓缓到、流着。

  金陵秦淮,这个美丽妖娆的地方,有着一群群美丽风情的女子,一代又一代,秦淮流出了亘古的风采。

  苍烟漠漠,古都杳杳。古朴严实的城池弥漫着风沙。长河的落日,大漠的孤烟。一望无际的黄沙,掩盖了关山,掩盖了醉卧沙场的不归勇士。然而,细雨漫漫的江南,秦淮水却依旧静静地淌。醉生梦死,温柔乡里唱不尽的《秦淮景》;纸醉金迷,瑰色河流数不尽的风情女子。乱世红颜陈圆圆,妖娆顾盼董小宛,倾尽国色顾横波……一扬手,是阵阵香风娇袭,一颔眉,眉间是无尽风情。扭动的躯体仿佛妖娆的藤蔓,又如杨柳轻摆,一步步滋生出片片红莲。琵琶低吟,夜夜笙歌。秦淮八艳们娇柔的笑声,滋养了这条美丽的河。渐渐地,秦淮水染上了脂粉的颜色,静静淌着的是少女们豆蔻的芳香。

  然而,烽烟开始升腾,山河即将破碎。啸天的孤狼唤不回明朗的圆月。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冥冥暮色如一袭纱衫,飘动着淡淡的哀愁,战争的鼓声淹没了撩人的琴音。

  自古巾帼出动荡。这群柔弱苦命的女子摔了琴,断了弦,却舞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国土动荡,这群低眉温顺的女子,虽处低层,却扬起了铮铮节气。惟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风云涌起,朝代更替。清朝建立,明朝灭亡。一将功成万骨枯。秦淮八艳已成为过去。然而,不屈的是秦淮边的`女子,不灭的是誓死卫国的灵魂,不悔的是心底深处的良知。

  秦淮水缓缓流,流不尽的风花雪月,流不尽的倾城容颜。

  1937年的南京,1937年的秦淮。

  当华美的旗袍褪下,当朴素的蓝布大褂穿上身,这群摇曳生姿的女子,带着秦淮的风情,去了日本人的宴会。

“我有一段情呀,唱拨拉诸公听……”,举手投足间,昔日秦淮的锦绣,昔日秦淮的脉脉清流,昔日秦淮的灯火辉煌,仿佛都在那个小小的教堂演绎。

  还忆浴罢描眉,还忆舞袖歌裙,都在咫尺间,清泪四溢。

  秦淮八艳,为的是自己的民族;李教官,为的是自己的使命,那金陵十三钗呢?她们本来可以活着,但却为了那一群女学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她们也曾畏惧。她们沦落风尘,却依然坚强地活着,即使在一双双魔掌下挣扎,却也不忘活着,她们比谁都渴望生命。然而,她们还是去了,为了毫无干系的女学生,她们最终还是去了。秦淮、秦淮,你到底是怎样孕育了这些坚强美丽的女子?

  鲜红的血液染红了琵琶的琴弦,鲜红的血液弥漫了金陵的天。那迟缓前行的坦克也在为她们哀歌么?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我只愿,那盘旋在空中的秃鹫,啄去日本人的眼睛,因为他们的猥亵玷污了秦淮女子的妖娆风情;

  我只愿,那憩觅在深山的毒蛛,吸尽日本人的血液,因为他们的肮脏污染了秦淮水的清净;

  我只愿,那十八层地狱的烈焰,焚去日本人的肉体,因为他们的肢体触碰了中国的天颜!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宣一声佛号:善哉!善哉!为的是我心中的怒火,为的是那仇深似海,为的是秦淮女子香魂不在。

  春去秋来,花开花败,昔日的跫音已渐行渐远,秦淮女子的笑靥也已风吹云散。

  那一脉静静的秦淮水,却仍然缓缓地流着。带着欢歌,带着笑语,带着华灯,带着记忆,静静地流着,流过亘古的世纪。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汇总3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3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二)

抗战影片《金陵十三钗》观后感最新范文3篇(金陵十三钗观影感想)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1000字

《金陵十三钗》观后感共3篇 金陵十三钗的观后感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