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刘胡兰》有感10篇(刘胡兰观后感)

时间:2022-10-07 18:08:00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观《刘胡兰》有感10篇(刘胡兰观后感),供大家赏析。

观《刘胡兰》有感10篇(刘胡兰观后感)

观《刘胡兰》有感1

  今天,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有着耀眼红色封面的书,我翻开了全神贯注地读了起来。

  这本书讲的是烈士刘胡兰的故事。1932年,刘胡兰出生在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家庭。1947年1月12日,敌人和地主武装包围了云周西村,封锁了所有路口,不许任何人出村。刘胡兰的奶奶说:“胡兰子,你先躲到金忠嫂子家里,那里不会有人去。”原来农村有个习俗,妇女刚生下小孩后,会在门环上系根红布条,一般人就不进去了。当刘胡兰来到金忠嫂子家,屋里已经有很多人了。刘胡兰想:如果留下来,满堂的乡亲都要受到牵连,不能连累他们!于是,刘胡兰离开了金忠嫂子家。

  不一会儿,几个匪军来到刘胡兰面前,说:“你就是刘胡兰吧!我们长官有请。”刘胡兰被带进了大庙,审讯刘胡兰的是阎军连长张全宝。张全宝问:“你就是刘胡兰?”刘胡兰响亮地回答:“我就是刘胡兰!”“你给八路军干过什么事?”“只要我能办到的,什么都干过!”“你们区上的八路军都到哪去啦?”“不知道。”“以后你会不会为共产党办事?”“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为人民服务到底!”张全宝万万没有想到,一个共产党的小姑娘居然会如此坚强。张全宝走到刘胡兰面前,吼到:“你投不投降?”刘胡兰愤怒地瞪着敌人,喝道:“你说,我咋个死法?”张全宝阴沉着脸,吼道:“用铡刀!”说完,刘胡兰昂首挺胸地向铡刀走去……

  当我看到刘胡兰牺牲时,我热泪盈眶,这个15岁的小姑娘对敌人毫不畏惧,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事业壮丽牺牲了!她的坚贞不屈深深感动了我。相比刘胡兰,我感觉自己真的很渺小。今年我也11岁了,但是在家里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每当遇到困难时,我就变得垂头丧气,只会哭鼻子。为此,爸爸还给我取了个名字叫“爱哭猫”呢!想到这里,我不禁脸红了。

  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从英雄刘胡兰这面镜子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我要以她为榜样,争取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观《刘胡兰》有感2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是为刘胡兰题的词,刘胡兰是一位共产党员员,为中华民族增添了一种新的力量!

  书籍《刘胡兰》主要讲了一位13岁的小女孩刘胡兰,她参加了妇女干部学习班,她学习完毕,就回村负责工作。后来,她碰到了国民党,他要刘胡兰把村里的事情都自白,不然,就把她抓走。刘胡兰被抓走了,敌人怎么问她,打她,她都不说。看到这,我真为她担心。如果当时是我,我肯定会哭喊着叫爸妈。后来,坏蛋用两种办法对付刘胡兰,还不行,他就用刀刺死了6人,想吓刘胡兰,可刘胡兰一点也不怕,她主动向铡刀走去,她死了,为了人民!虽然她的一生只有20xx年,但的确像所说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想,以后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说一声不会就过去了,也不是一声不吭就随之而去,而是要动一动脑子把它解决,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也记得这句怕死就不是共产党*员,可以这样来说,如果没有许许多多像刘胡兰这样的烈士,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是他们用鲜血乃至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还要认真学习,掌握本领,接受新世纪的挑战,为把上海建设成国际化的大都市而努力,为中国的富强而努力。

观《刘胡兰》有感3

  看完《刘胡兰》影片,我的心情既激动又沉重。激动的为这样一位伟大的战士而自豪;沉重的是为失去这样一位伟大的战士而悲痛。我决心要向这位英雄学习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

  一个人的生命是宝贵的,但刘胡兰同志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乡亲们,献给了伟大的祖国,献给了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个人当自己的生命处于“生”与“死”的选择时,应该怎么办?刘胡兰同志以自己的行动做了响亮的回答。军队包围了她的家,把她抓走了,进行了严酷的`行刑,只要说出谁是军人,就可以让“自己”获得自由。

  但她想到,这样一来会把每个军人和乡亲都杀死,甚至还会把整个革命计划都摧毁。于是,刘胡兰像钢铁巨人一样,一声也没出……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有透露一点军事机密,没有发出一声呻吟。

  人们说人的死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为人民的敌人而死,死得可鄙;一种是个人的区区小事而死,死得无意义;另一种是为人民的事业而死,死得其所。我认为刘胡兰是为正义事业而死,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

  说来也惭愧,在上个学期的一个双休日,我约了三个同学擅自外出旅游,结果遭到了家长的批评,当时我认为反正到处挨批评,活得没意思,死了算了。我这种轻生念头太无意义了。

  让我们在国旗下,勤奋学习,珍惜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生活,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烈士的忠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观《刘胡兰》有感4

  一天中午,小胡兰遇见好友云香与玉莲,从云香家推出一辆自行车,胡兰学习骑自行车,一不小心摔跤将辐条弄断后,主动向主人赔礼道歉,伙伴云香的嫂子当着大伙的面夸奖刘胡兰是个勇于承认错误的倔丫头!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是自己做错了的事,就要敢作敢当,不回避,不隐瞒,更不推诿,这才是一个正直的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德。正因为刘胡兰从小就拥有了这种高尚品质,所以她15岁那年,为了村里老百姓的安危,面对敌人的质问与威胁,主动站出来,保护了群众,牺牲了她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条件这么优越,我们都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要是没有这些像刘胡兰一样无畏付出的人,我们哪能有今天呀!

  我们现在更要好好认真地学习,将来才能报效伟大的祖国!报效那些为我们现在的生活付出血汗乃至生命的人!让我们加油、努力吧!

观《刘胡兰》有感5

  爱国作文:观爱国影片《刘胡兰》有感

  今年是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学校组织开展观百部爱国影片,勤奋读书、立志成才活动。其中电影《刘胡兰》我一连看了好几遍,哭了好几次,有时握紧拳头、有时凝屏沉思、有时被片中主人公那高大坚强的形象和就义前那“怕死不当共产党员”的豪迈声音给以信念和力量,在我的人生旅途中一直催我奋进。

  年近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真理与正义,为了和平和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无私的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她的英雄壮举赢得了全国人民的崇敬与爱戴,她不愧为是最勇敢、坚强、爱国的人,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永远是我们大家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是呀,心中只有装着祖国的人,她才会对她有一种伟大深沉的爱,每时每刻为她去奉献自己的一切。思绪将自己带入去年暑假中一件不堪回首的往事。

  那时,我随我的爸爸去泰山观光旅游,在泰山脚下,有一名和自己相差不大的小男孩,在为一位外国游客躬身擦皮鞋,当小男孩后来向他要工钱时,我发现这位游客竟蛮横地把半瓶矿泉水扔给小男孩,嘴里不住地喊着一串“臭”字扬长而去。当时我觉得很开心,很刺激,竟扮着鬼脸讥笑他,后来发现小男孩为了讨一点吃的,竟连连给过路人磕头乞求。逢后还一直当成每次谈话的笑料,没意识到这件事是有损于我们祖国尊严的事情,回想起来那位外国游客骂的、讥笑的不光仅仅是那位小男孩,而是自己和我们的大家,今天想起来既气愤又懊悔,当初为什么没有勇气敢于站起来与他斗争,为什么没有点同情心拿出一点钱去帮助他哪?与胡兰子比起来可为相差甚远,在她的心目中,祖国的一切利益永远高于一切,而自己作为一名跨世纪的少年在英雄面前却显得如此渺小与无志,应该认认真真去反省自己所做一切的时候了。

  通过深刻反思,我渐渐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贫穷就会挨打,不爱国就意味着背叛,作为一名中国人应该有爱国的志气、有做人的骨气、报效祖国的勇气,而自己今天作为一名小学生首先要做到爱祖国、爱人民、关心同学、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用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富强美好。

“爱祖国,要为我们的祖国增光添彩/”这就是我观看影片《刘胡兰》最真切、最深刻的感想.

观《刘胡兰》有感6

  今天,我爸爸给我上网看了刘胡兰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小英雄刘胡兰为了让群众不受敌人的伤害,保护自己的同志,挺身而出,面对敌人的威胁,毫不畏惧,宁死不屈,最后牺牲在敌人血淋的铡刀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后来,毛主席知道了刘胡兰英勇就义的事情,十分感动,他挥笔写下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赞扬刘胡兰的崇高精神和品德。刘胡兰在牺牲的时候虽然只有15岁,但是她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她是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今天,我们生活的和平年代,是无数个和刘胡兰一样的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今天,要学习她的大无畏精神,不怕困难,好好学习,增强本领,长大以后报效祖国,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观《刘胡兰》有感7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云西村。那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好地方,但是地方虽好世道恶。当时,好地都被地主霸占着。刘胡兰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世道中。

  在1937年,万恶的鬼子越过了长城,侵入山西,省城太原也被鬼子占领了。但这时候,八路军来到山西,激发了群众的抗日热情。这时刘胡兰可以上学了。但是才上学第一天,鬼子们就到学堂闹事,我看到这里,心中充满了对鬼子们的怨恨,他们凭什么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肆无忌惮的伤害我们中国人?连学习中国文化也不行,必须得学习日本的“文化”。他们实在是太霸道了。如果不是现在我们中国的国防理论加强了,说不定他们还会再侵略我们呢!不仅是我这样想,在我旁边的同学也纷纷议论起来,说的都是日本人太放肆、可恶了。

  在1947年1月12日的早上,本来刘胡兰和党员雪梅姐,刚做完一切工作准备转移上山,可是匪军在天还没亮时就偷偷的来了。他们还把村中的几个党员绑了起来做威胁,刘胡兰为了保护村里的安危,她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向敌人走去。面对敌人的逼问,她都说不知道。最后她整了整头发和衣服,走向侧刀,刘胡兰壮烈牺牲了。毛泽东为赞扬这位年仅14岁的英雄少年写了“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的题词。是啊!刘胡兰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党员啊!她为了新中国献出了仅有14岁的生命,她死得是那么光荣!如果她当时没留下来全做工作的话,帮助群众转移;如果她只为了自己的生命;如果她当时回答了敌人的问题的话。她就不用死了。可是她为了共产党,为了群众,为了八路军,是那么有责任心,那么尽心尽力不顾自己生命,把生命置之度外,那么认真的去完成党的使命。难道她不是生的伟大吗?

  通过了《刘胡兰》这部电影后,我的收获很大,这部电影让我学会怎样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什么叫做责任心、爱国主义精神。刘胡兰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学习她那公正无私,无论在做什么事都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品质。学习她不畏困难,不怕险恶的革命意志,学习她为祖国的解放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就是因为有千千万万像刘胡兰这样的先烈抛头颅、洒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辜负先烈的期望,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观《刘胡兰》有感8

  她心中有光辉,一心跟党走。为了正义,为了革命,她的名字永远留在了老百姓的记忆深处,她的品格拨撒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她用短暂的青春年华谱写出了光辉的历史。她让我为之震撼!她是一颗最璀璨的明灯——刘胡兰。

  几分钟的时间就观看了刘胡兰短暂而光荣的一生,但这启发是深刻的,感悟是透彻的,她让我体会到了一种无名的震撼。刘胡兰的奶奶对她要求很严格,正因为有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一代光辉人物”,造就了刘胡兰不平凡的精神。十五岁那年,刘胡兰被捕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守口如瓶,面对敌人的铡刀视死如归,毫不畏惧。她为了革命事业,最终流尽了生命中最后的一滴血。毛主席亲笔为刘胡兰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刘胡兰的雕像,雕像气宇轩昂,正气凛然,令人肃然起敬。她用短暂的青春年华,讴歌了历史的诗篇;以英雄的壮举,铸就了祖国的千秋伟业。她感动着我们华夏儿女,她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青春可以闪光,热血可以点亮。

  静谧思考,我们尽情地享受着生命带来的恬静与欢乐,然而却不知欢乐的背后留下的是父母辛勤的汗水。我们经不起风吹雨打,15岁的孩子就有自杀的现象发生,可见我们心理素质是多么的差啊!与刘胡兰相比之下,我们对待生命是多么的随便啊!我们,需要改变!我们要长大,要到外面去接受风风雨雨的考验,因为我们深知:温室里的花朵终究不会一直灿烂下去。

  今天,刘胡兰的光辉形象深深地铭刻在我们心里,让我们一起接过刘胡兰的伟大旗帜,树起这忠贞不二的永恒旗帜,用自己的生命去谱写一支“撼动华夏儿女的绝唱”吧!

  家长点评:

  小作者认真观看了《刘胡兰》这部经典的电影后,深刻地体会到刘胡兰的一生是短暂而光荣的。笔下的人物讴歌,歌颂刘胡兰为了革命事业,有着视死如归,毫不畏惧的不平凡的精神,为本文烙上了鲜明、浓厚的历史痕迹。讴歌中,中华民族的气节精神也在其中尽情地折射出来,闪耀光芒。文章能结合自己的读书体会来写,耐人深思,行文流畅,笔墨简洁凝炼!

  六年级:陈梓婕

观《刘胡兰》有感9

  下午放学回家,我一边心想今天终于可以玩了一边对妈妈说:“今天的家庭作业早在学校里做完了”这时,妈妈从厨房里探了探头说:“是吗?那就去房间里看本书吧。”什么?看书?我最讨厌的就是看书了!心里这样想着,却还是走向了房间,母命不可为违啊。

  走向房间,我瘫在床上,极为不情愿地随手在床边拿起了一本书,心不在焉的看起来。可是,就在我拿起书五分钟的时间,我早已深深地陷入了故事情节当中。这是一篇感人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刘胡兰,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从小就失去了母亲,在一个后妈的身边长大。她常常帮爷爷奶奶干活,解放后才去上学。没上多长时间,他就参加了共产党,为共产党送情报,跟敌人作斗争。最后,为了保护共产党,惨死在敌人的铡刀下。

  读完这个故事,我被刘胡兰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也使我深受启发。我想,如果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我,站在敌人的铡刀面前的是我,我会像刘胡兰一样誓死保护国家吗?我会惧怕吗?这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中。就在刚才,我还以直抱怨着累,不想读书,不想学习。想到自己生活在祖国的怀抱当中,条件如此优越,却怕苦怕累,不发奋学习,还怎么对得起父母,怎么对得起刘胡兰英勇的行为。

  刘胡兰的精神激励着我要好好学习、勇敢、坚强、不向困难屈服,将来为人类的幸福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国家做出贡献。

观《刘胡兰》有感10

  含着眼泪,我又一次读完了《少年刘胡兰》这个故事。闭上眼睛刘胡兰牺牲的那一刻深深震撼了我。

  她为了战斗的胜利,埋伏在草堆里,被火烧着了也纹丝不动,最终牺牲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假如是我们,做什么事都慌慌张张,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就哭鼻子,不想办法解决,难道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就是这样勇敢、坚强的吗?

  我们怕艰苦,冬天,上学迟到还向老师列出各种理由;被老师选入田径队参加训练,怕吃不了那份苦,干脆让爸爸妈妈找老师说出几条理由退出。总之,我们已经习惯于将自己看成温室中的花朵了。假如按这样的生活方式去成长,试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当我们也面临与刘胡兰这样的问题时,我们会怎样去做?

  我相信,跟我同龄的人,读了《少年刘胡兰》后都会跟我一样,感受到的绝不会只有那么一份感动,我们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今后的人生,我们应该怎样走下去才能不辜负于祖国,不辜负这个时代?!

观《刘胡兰》有感10篇(刘胡兰观后感)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