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合集](优秀作业观后感100字)

时间:2022-04-25 15:01:56 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合集](优秀作业观后感100字),以供借鉴。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合集](优秀作业观后感100字)

第一篇: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

很多人都喜欢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培根,但我却不!!我讨厌这个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的培根,我讨厌这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我讨厌这个拥有着功利主义思想、深谙于官场运作的培根!

不过,前两天读了《培根随笔》后,我才发现了另一个与我想法完全不同的培根。我看到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的热,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决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我恍然明白:“噢!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培根!”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避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这则是一篇“美”的经典之作。它着重论述人应该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展开评述。“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读完这书后,我忽然想起,人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而且每个人的理想与信念不同,当然,所追求的事物和追逐的梦想也各不相同,不可把自己的喜好强加在别人身上,也不能依照自己的喜好来评判他人。

第二篇:培根随笔读后感300字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观后感吧。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1

前些日子,我读了《培根随笔》这本书,读后感想很大。

这本书主要讲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简洁,警句迭出,深受各国人民喜爱。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这本书很不错,建议大家都去读一读。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2

《培根随笔》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一生心血的结晶,一共有58篇,其中涉及哲学、伦理、处世之道等。随处可见那些发人深思的语句,大多数都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培根的行文方式,对于我们来说,虽然语言优美,但却有些深奥。

给我印象到深的,是《论逆境》。我最欣赏的话是“顺境中的好处人人向往,逆境中的好处人人羡慕。”“顺境的美德在于节制,逆境的美德在于坚韧不拨”在这两名话中我们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也给我们带来困难与挫折;遭遇逆境也可理解为人生的万幸,因为它给我们一个锻炼的机会。

《培根随笔》这本书蕴含了丰富的哲理,我们要向培根学习,并且学会用小故事描绘出深刻的道理。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3

这个暑假,我读了《培根随笔》虽然只是一些笔录,但让人感触很深。

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美》中,培根说道:“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培根的话语既使人们开阔了眼界,也能使人们顿悟。

倘若因为荣誉问题而出现问题,要么就是学校的评价机制出现了问题,要么就是个人的姿态出了问题,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培根在《论称赞》中谈到:“名誉好像一条河,能飘起轻浮之物而淹没沉重坚实之物。”这话是何等的分量!所以荣誉面前我们一定警醒,要慎重!慎重!慎重!否则学校就会变成这样一个地方:“一群没有意思的人,做着一些无聊的事情,他们为了荣誉争得不可开交。”

培根追求权力的一生是如此失败;培根追求知识的一生又何等辉煌。权力能左右荣辱于一时,思想的余辉则能泽及万世。

“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人生经历和思想遗产为此做了最好的注释。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4

培根随笔,老师布置这个作业的时候我听这个名就觉得不是很好看的吧。

但,当我看完之后,我才发现,这是一本讲出好多道理的书。

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如同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比如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

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假如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假如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

"凡是把幸运之事归功于自己的聪明和智谋的人,结局大都是不幸的。"当一些人取得成绩时,也许会说这和幸运无关,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本事的,却没想到,今后的路却是异常坎坷,无一顺利。这就说明,幸运固然是存在的,但关键还是靠自己。一个人要想成功,不可能光靠运气,不能做守株待兔里的那个人,竟然是靠运气来吃

合上这本并不算厚的书,我得到的,确实无法计量的知识与道理,它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处事,每当和这位老者交谈的时候,我总会得到一些启示,它永远鞭策着我前进。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5

《培根随笔》给我很多的感触。简洁优美的语言让人忍不住读完全文,让每个读过的青少年受益匪浅。此书分为《论求知》,《论真理》等许多随笔。很多都联系到了我们的生活,与我们息息相关。

其中,最让我感慨的还是《论死亡》这篇随笔。因为,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人如果没了生命,那还谈何友谊,因此,只有活着,才能实现你的愿望。然而,人活着并不是虚度年华,而应该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刻、一分、一秒都不可以错过,人生在世就会使你的生命更有意义,所以要为自己的目标、追求不懈努力。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命运会因你而改变,人生会因你而绚丽多彩。所以,挑战是必不可免的。只有挑战自我才能让你更上一层楼。其实,生命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只有挑战自我的人才能谱出优美的`旋律。

所以要把握你的生命,努力奋斗为你的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6

培根,15世纪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是字7西方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人人都敬仰他,但我却不。我讨厌那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一天,当我读到《培根随笔》时,才发现他有另外的一面。他对哲学的执着,对政治的热衷,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与对困难绝不轻言放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态度。

《培根随笔》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论复仇。培根赞美宽容精神,他说:“宽容是王者的风范。”一个善于宽容的人,不会被世上不平之事摆弄,即使他的身心受到别人的故意伤害,也绝不会冤冤相报,因为宽恕会时时提醒他――邪恶到此为止。

我想,人人若有像培根这样的觉悟,那么社会岂不是更好?并且,复仇只不过会是将一件芝麻大的小事变大。正如培根所说,那些复仇的人,为的只是看到对方的痛苦,并从中得到快慰;等复仇完了,才发现复仇本身并无任何意义,只能使罪恶不断的传递下去。

如果,有哪一本书可以告诉你一个人生的哲理,那么就是《培根随笔》。所以,它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7

翻开培根的《随笔集》,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文章短小。58篇随笔中,很多都不超过一千字,个别最长的也只有五千多字。

培根自己也在《谈快捷》一文中说:“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于快捷,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一样。”所以培根力求以最短的篇幅摆明事实,讲清道理,摈弃那种空洞、肤浅、絮聒的毛病,注重文字的深刻老练、沉重有力,几乎篇篇都是警句格言层见叠出。

培根用客观冷静的笔调写了这些短小精悍的说教文章。他不追求抒情效果,不买弄幽默风趣,从不谈论自己。所以读培根的随笔我们是听不到作者灵魂的絮语,也不像一位朋友在娓娓谈心,倒像是在听一位高人赐教,一位法官判案。

通过读《培根随笔》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知道了友谊是什么,体会到了人世间的对与错,懂得了什么是美。

第三篇:浅论培根的知识观

摘要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书作品创作于1597年一1625年,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论题:(1)人与世界及社会的关系;(2)人与自身的关系;(3)人与上帝、宗教的关系。文章不受个人情感支配,格调公正超脱,篇篇言简意赅而富于变化,文章紧凑,脉络分明,逻辑清晰,用词精当准确,比喻通俗易懂。而本篇《论真理》的“探求真理——向它求爱,认识真理——与它同在,信仰真理——为它而乐,毕竟是人性中最崇高的美德。”,这是培根这位两百多年前的先贤告诉我们对待真理时应该有的态度。真理是我们的归宿,是我们本身,亦是我们应该具有的信仰。本文拟从几方面对《论真理》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比较。所选取的分别是水天同和曹明伦的译本。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随着语言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对译本知识的了解,当代的译本更具有可读性,因为它更好地传达了培根散文的风格,即语言优美、词句凝练、寓意深刻。

关键词:风格;真理;信仰

Abstract Essay is a British pioneer for the essay in the history of world literature, and it occupie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the book was composed in 1597 a 1625, mainly deals with three aspects of the topics: (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society and the world;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mselves;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God and religion. Articles are all detached with personal emotion, but with style of justice. Every piece of writing is concise and full of change, the article is compact, context, logic and venation is clear, and words are appropriate and metaphor is accurate and easy to understand. This Of Truth "the inquiry of truth, which is the lovemaking or wooing of it, the knowledge of truth, which is the presence of it, and the belief of truth, which is the enjoying of it, is the sovereign good of human nature.” This is Bacon, the sages of more than two hundred years ago, tells us that should be the attitude towards the truth. Truth is our destiny, ourselves, is the faith what we should have. This paper will compare the three Chinese translations from several aspects of Of Truth. Here are the translation of Shui Tiantong and Cao Minglun. By comparison we can see that, with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anslated version, the contemporary version are more readable, because it better conveys the prose style of Bacon, as the beautiful language, concise words, and the profound implication.

Keywords: style; truth; faith

1.引言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是英国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凭着机智的头脑和全面的才智,在哲学、政治学、自然科学、法学、历史学和文学等各个领域成绩斐然,给我们一系列光辉的著作。而其中的《论说文集》,谈的都是立身处世之道,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人生冷静而透彻的观察。本文选取的是第一篇,这是一篇哲理性的文章。作者把真理比作珍珠,论价钱,它也许比得上浑然天成的珍珠在日光下显得最美;但却敌不过百般雕琢的钻石或者红宝石,在各种不同的光线下顾盼生辉。

2.译本的比较

2.1译本的选择

由于培根散文的无穷魅力,他的中译本很多,本文选的是水天同的译本(下文称水译),它创作于战争这一特殊时期,而且此时的中国人对哲理问题的了解和研究可谓少矣;另外,翻译时的整体笔调为“亦步亦趋”,译文以白话为主。 曹明伦的译本(下文称曹译)的创作时间与水的译本相隔半个世纪有余,发表于当今文化蓬勃的时代。曹先生认为好的翻译是“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最大限度的神似”。以上分别是他们期望能够达到的翻译标准和原则,其本身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两者都欲最大限度的考虑忠实于原文的词句,但是曹还强调了传神的问题。对于散文的翻译,传神即是要给读者传递原文的风格和韵味。通过比较,力图发现两者是不是成功的达到其预先的标准,哪一个能更好地传达培根散文的风格。

2.2两个译文的比较

⑴ 词语的运用

① Certainly, it is heaven upon earth, to have a man’s mind move in charity, rest in providence, and turn upon the poles of truth. 水译:当然,一个人底心若能以仁爱为动机,以天意为归宿,并且以真理为地轴而动转,那这人的生活可真是地上的天堂了。

曹译:毋庸置疑,若人心能随仁爱而行,依天意而定,且绕真理之轴而转,尘世当为人间乐园。

原文用三个动词”move, rest, turn upon” 的排比结构,形成了一种简洁有力的风格,三个动词把真理的获得,使用表现得淋漓尽致。比较译文可以看出,水的译文力求在形式上求得对等,而有点拘泥于原文,未译出原文的韵味。而曹的译文使用了词语的排比,无论在形式上或内容上都可谓是形神兼备,琅琅上口。

② Doth any man doubt, mat if there were taken out of men’s minds, vain opinions, nattering hopes, false valuations, imaginations as one would, and the like; but it would leave the minds, of a number of men, poor shrunken things; full of melancholy, and indisposition, and unpleasing to themselves? 水译:要是从人们底心中取去了虚妄的自是,自谀的希望,错误的评价,武断的想象,就会使许多人底心变成一种可怜的、缩小的东西,充满忧郁和疾病,自己看起来也讨厌。对于这一点会有人怀疑么?

曹译:假如从世人头脑中除去虚幻的印象、悦人的憧憬、错误的评估、随意的空想以及诸如此类的东西,那恐怕许多人都只会剩下个贫乏而干瘪的头脑,充于其中的只有忧郁不安和自厌自烦,对此假设有谁会质疑呢?

水的译文多根据原文直译,语言多白话,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而曹的译文不拘泥原文形式,在格式的基础上追求内容的传神,且他多用四字格,如“诸如此类,忧郁不安,自厌自烦”,在词语的选择上,可以看出时间的差距。

⑵ 句子结构

Yet truth,the inquiry of truth, which is the love-making, or wooing of it; the knowledge of truth, which is the presence of it; and the belief of truth, which is the enjoying of it; is the sovereign good of human nature. 水译:真理却教给我们说研究真理(就是向它求爱求婚),认识真理(就是与之同处),和相信真理(就是享受它)乃是人性中最高的美德。

曹译:探究真理即要对其求爱求婚,认识真理即要与之相依相随,而相信真理则要享受真理的乐趣,此乃人类天性之至善。

水的译法是将真理的具体的引申含义用括号表达出来,这样虽然视觉上能凸现出来,但失掉了原文的排比张力,使原句的力量降低了;而曹译的“探究真理??,认识真理??,相信真理??”,使真理之间的关系更紧密,更好的保持译文的内在联系。所以个人认为曹译的处理更好。

⑶ 篇章结构

培根的散文篇幅不大,《论真理》全文不过千字,原文分为三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的层次不清,相反它充满了逻辑的美感。中文译者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了划分,水译共分三段,曹译分两段。 水译 曹译 段落大意 ⅰ

1 何为真理,真理的内涵

ⅲ 2 从侧面来反衬人们对真理的疏远与缺乏热忱,给人们敲响

警钟

从上图比较可以看出,水译的一段和二段完全可以划分为同一个段落,因为在语意层次上他们是统一的,曹译的篇章结构更符合汉语的划分标准,更简洁明晰,帮助读者梳理清晰了全文的脉络,更好地展示了全文的美感。

⑷ 修辞手段

尽管培根的散文是说理性的,但是他经常使用典故,如本篇中就引用了《旧约·创世纪》、《新约·约翰福音》、卢克莱修的《物性论》和《蒙田散文》的《论说谎》等等,而且用了比喻、拟人、类比、引用等修辞手段。

Truth may perhaps come to the price of a pearl that sheweth best by day: but it will not rise, to me price of a diamond, or carbuncle that sheweth best in varied lights. 水译:真理在世人眼中其价值也许等于一颗珍珠,在日光之下看起来最好;但是它决够不上那在各种不同的光线下显得最美的钻石和红玉的价值。

曹译:在世人眼里,真理或许可贵如在光天化日下最显璀璨的珍珠,但绝不可能贵如在五彩灯火中最显辉煌的钻石或红玉。

这一比喻,是把真理比作珍珠,是说真理在现实中的价值还不如谎言。水的翻译完全按照句式,把“在世人眼中”这一定语还是放在“真理”后面,这样不符合中文的表达;而曹的翻译把定语提前,句式更清晰,更能体现比喻这一修辞的形象生动。

3.结语

在对培根散文风格的传译上,水译和曹译都是同时代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词语的选择、句式的转换、篇章的组织以及风格手段的传译,都是比较出色的。水天同先生说得好:“夫‘直译’‘意译’之争盲人摸象之争也。以中西文字相差之巨而必欲完全‘直译’,此不待辩而知其不可能者也。”直译还是意译,形似还是神似,语言学派还是文艺学派,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曹明伦教授指出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和途径,发出了“翻译学应明确学科概念,划定学科范围,保持学科特点”的呼吁,倡导“最接近、最自然”二元简单翻译标准。但是由于时代所限,读者水平的不同,以及参考文献,工具书的使用的差别等诸多因素,我们能够看出,为当代读者所接受的应是曹的译本,因为他从可读性、审美性和准确性上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但是我们还是要承认,半个世纪以前的水的译本给我们开启了一扇说理散文的新门路,丰富了说理性散文的形式和内涵,忠实传达了文章的内容。总而言之,他们的辛勤劳动让我们了解了培根,了解了散文。

参考文献:

1. Bacon Essay.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2. 弗·培根著. 曹明伦译. 培根随笔集. 中国翻译. 2004(1). 3. 弗·培根著. 水天同译. 培根论说文集.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 4. 黄宏煦选编. 培根作品精粹. 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5. 5.

第四篇: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感作文300字

浅论培根的知识观

——以《新工具》为例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坚信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一信念我们来自于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弗兰西斯·培根生活在16

世纪末17

世纪初英国社会大变革的时期.培根出身于一个可谓高级官僚家庭,从剑桥大学毕业就到英国大使处服务,后继任议员、掌玺大臣和大法官,并且也得到了爵位。在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新兴资产阶级与旧封建势力发生激烈矛盾的时代,培根的知识观点则完全反映了当时的新兴资产阶级和与其结成联盟的新贵族的情绪和观点。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的弗兰西斯·

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样强烈具有时代精神的口号。他明确阐述了知识与改造社会、把握自然、完善人格、治理国家等方面的种种关系。同时,

他还意识到要促进科学的发展和复兴,

就必须要把握人类推动社会进步、驾驭自然的知识,

这以历史使命并非仅仅依靠科学本身或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就能完成,

还必须考虑社

会各种因素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为此,

他一再呼吁要建立适合知识创新的社会有效机制,

为科学知识的诞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科学知识的创造主体提打造有力的社会保护。

一、“知识就是力量”的哲学思想内涵

培根在他的《新工具》一书中说“由于形式的发现我们就可以在思想上得到真理而在行动上得到自由”,这实际上就是培根把知识看作力量的理论依据。培根认为科学知识的真正合法目标是给人类提供新的发展和力量,力量就是改造社会和自然的能力,而力量又在于知识。

然而,“知识就是力量”具有着深刻的哲学思想内涵。首先培根认为人类驾驭自然的力量就是来自知识,所以说人对自然界的统治只有依靠科学和技术才能实现。知识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也是人类进一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手段,人们要与自然界和谐共存。他的这一哲学思想时至今日都对人类探索自然有着主导的影响。

其次培根认为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来源于知识,他把科学技术摆在了至高无尚的地位,他曾满腔热情地歌颂道“在所能给予人类的一切利益之中,最伟大的莫过于发现新的技术、新的才能和以改善人类生活为目的的物品”。他也曾高度赞扬中国古代的三大发明,认为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的发明及其成果改变了整个世界。

再次培根认为道德的基础还是知识。他强调高尚的道德情操与知识不可分离。“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善辩”。真理就是道德的印章,他强调任何权利都不可能像知识这样在人们的认识内、灵魂内、信仰内建立起至高无尚的地位,知识不但可以改变人们心理的轻佻、野蛮以及对事物的惊奇、幼稚,甚至还可以塑造人的个性,开拓人们的视野,树立起灵魂的尊严,免除粗俗的观念的侵扰,达到真正的自我完善。

二、知识的来源

培根认为知识实际是存在的影象。他说’人是自然的仆奴和解释者”。

第一,人类的认识活动实际就是一种反映活动,人们把现实的客观世界作为知识认识的对象,把自然的客观事物来作为认识的源泉,这正是培根知识观的理论前提。

第二,培根的观点是,知识的全部过程应当由人类感官的原始知觉开始,沿着一条有规则的、径直的、谨慎的道路达到,而理智的知觉即达到真正的公理化和概念化。他深信具有丰富性、确定性和全面性的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基础。这就是说培根认为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核心就是关于认识开始于经验的观点。

第三,培根把科学实验看作成获取知识的可靠的、能动的途径。他提出了“实验是感官和客观事物的中介”的思想,他认为“一切较真实的对于自然的解释都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的,”他认为感官表象只是消极的、自发的反映,能感知到的只是事物的表面现象,然而实验却是能动的,它既可以使重复出现同一现象,又可以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规律。

第四,培根认为知识的来源除感官经验外,理性认识也至关重要。他主张在经验能力与理性能力之间要永远建立起一个真正合法的“婚姻”,以通过这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形成新的科学知识。

三、关于如何求知

关于求知的方法,培根对当时盛行的、被歪曲的亚里士多德的演绎法既不赞同,他认为,要获得真正的知识,就不许以正确的方法和理论作指导。他指出,在此他提出而来归纳法,并且他指出科学归纳法与演绎法完全不同。从目的上看演绎法知识为神学做论证的工具而已。而归纳法则才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的有效工具;在解证秩序方面,演绎法是从一成不变的一般原理出发,推出特殊事物的知识来,然而归纳法则是从特殊和经验出发,引出一般公理和原理;在起点上,演绎法往往是未经证明的公理或只是由含糊不清的语词构成的。归纳法则是将自然做为对象,把科学实验作为基础。所以说,能为理智提供新工具,为求知提供新方法的目前只有培根的科学归纳法。

培根的科学归纳法对归纳的作用、目的以及基本程序都做了较系统的深刻阐述,赋予了归纳逻辑以全新的生命和内容,我们不得不说他奠定了归纳学说的基础。真正的他不愧被誉为“近代归纳下说之父。”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培根作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的知识价值观对人类的贡献巨大,至今仍值得我们不断去研究,他的知识观仍引领着我们对自然地认识和探索,甚至指引着我们的道德观念。希望通过学者们对培根《新工具》中所体现的知识观内容的研究和探讨,他的哲学思想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光芒。

第五篇:培根

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观感作文300字

一个美丽的早晨——对于英国人来说,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傍晚,第30届奥运会在伦敦盛大开幕,我觉得着这是一个精彩、搞笑、创意的开幕式。

其中最精彩的片断是五环相扣。一开始,我们运动场内有许多稻草房,人们都在忙碌着。有的在收割,有的在搬稻草,还有的在田地上东张西望。慢慢地,场景转化为工业时代,场内竖起了无数个大烟囱,人们在忙着铸铁。这时,天空中悬挂的五个大环慢慢地聚拢在一起,环环相扣,一转眼,金色光斑从圆圈撒落,优美的音乐响起,美丽极了。

其中最搞笑的就数憨豆先生,他一边弹琴一遍做梦还忘了谱子。憨豆先生的动作、表情特别古怪,全场观众都被他逗乐了。

其中最有创意的是点火仪式,有八名少年每人手上都拿着火把,点燃八个红花瓣,圣火迅速在每一片花瓣上传递,点燃圣火的红花瓣慢慢地合拢,汇集成高高耸立的火炬台,圣火带着人们的欢呼与微笑,燃烧,燃烧.......

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盛会,这是一次竞技与友谊并存的盛会,这是一次传承与创新的盛会。

观看《培根随笔》的优秀观后感300字[合集](优秀作业观后感100字)相关文章:

阿甘正传观后感800字作文范文通用7篇

烈火英雄观后感800字作文范文实用3篇


相关热词搜索:优秀作业展览观后感400字   观后感800字作文   优秀读后感范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