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月三歌节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春天的礼赞 壮族三月三歌节读后感)

时间:2023-02-14 09:45:51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壮族三月三歌节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春天的礼赞 壮族三月三歌节读后感),以供参考。

壮族三月三歌节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春天的礼赞 壮族三月三歌节读后感)

壮族三月三歌节观后感心得体会1

  大家好!

  我的家乡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这里保留了很多风俗习惯,我想介绍的是“三月三歌圩节”。在我国“三月三”是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相传三月三是皇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但是现在,每个民族的三月三都是不同的形式。壮族的三月三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

  大家都知道山歌是壮族的特色,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壮族多于三月三来扫墓,通常在三月三时蒸五色糯米饭。

  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山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壮族山歌历史悠久,壮民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歌圩节上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不过壮族人玩绣球,以抛绣球为乐,也不是近一两百年的事物了。南宋人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歌墟的抛绣球活动描述道:“土俗节数日,野外男女分两朋,各以五彩新囊豆粟,往来抛接,名为飞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也说:“土已日(三月三),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纶。男女目成,则女受纶而男婚已定。”所谓飞纶,就是今天的绣球。

  南宋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载,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婉……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宋《太平寰宇记》中也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这说明,当时的歌圩已经相当兴盛。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墟活动的地方就有多达26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如今在我们家里,虽然不会以唱山歌的形式过节,但仍然会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等等欢度节日。这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将是永恒的经典。

壮族三月三歌节观后感心得体会2

  壮族三月三,精彩在“云端”。3月26日上午,“战疫情 奔小康奋进新时代——20__年‘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特别节目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渠道面向全国播出,正式拉开今年“壮族三月三”活动的序幕,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即可“身临其境”共度佳节。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打造“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的第四年,也是加快推进文化旅游强区建设的关键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文化旅游消费品牌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围绕“战疫情、奔小康、奋进新时代”的主题,突出“不一样的三月三,网聚也精彩”的特色,以线上活动为主,举办一系列创新创意的线上活动,打造不一样的“壮族三月三”,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营造奋进、温暖、热烈的节日氛围,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助推复工复产。

  今年,广西精心设计了“桂风壮韵浓”“暖心生活节”“相约游广西”“民族体育炫”“和谐在八桂”五大板块线上活动。在26日推出的特别节目中,这五大板块的线上活动也以精彩文艺节目方式,逐一浓缩呈现。《广西尼的呀》唱出了歌海风情;《春暖花开三月三》发出“云上歌圩”邀请;“云游”《广西》打卡八桂美景;美食定制《家乡的滋味》在舌尖品味不一样的乡愁;民族体育竞技表演《锦绣壮乡情》精彩纷呈……展现“唱跳吹斗踩”万种风情,奏响新时代八桂和谐之音。

  传承千年的民歌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形成共鸣。疫情发生以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向社会广泛征集了一批提振信心、传播正能量的文艺作品,歌舞《平安归来》、配乐诗歌情景表演《同舟共济打赢阻击战》、合唱《相信中国》,吹响战疫的号角,致敬抗疫英雄,成为今年“壮族三月三”最铿锵的声音。

壮族三月三歌节观后感心得体会3

  大家好!

  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歌节”,又称三月歌圩。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极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五色糯饭,染红彩蛋,欢度节日,有的会持续二三天。各地歌节有特定的聚会场地。一般为峒场坡地。有的以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参加者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老人小孩只是来游乐助兴。在歌圩场四周,摊贩云集啊!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

  著名的歌圩有巴马的盘阳河畔、都安的棉山、田阳的乔业、田东的仰岩、宜山的下涧、柳州的鱼峰山等。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情投意合的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演壮戏等娱乐活动。抛绣球可也有讲究啊!绣球为圆形,绣球有花鸟,里面装木棉花或豆、米之类农作物,四角都有彩色布带,供手握抛掷。男女分成两对,双方人数相等。男女双方相距一定距离,各列一方,每方有一个人即领队,在中间树一高竿,作为抛球的高度标准。

  抛球时首先由女方领队手拿绣球,唱完一首山歌将球抛出去,男方如能接住算男方胜利,否则女方胜。谁胜谁将对方踢出一人,然后由胜方发球。每发一次球,均必先唱山歌,如此轮流直至一方“全军覆没”。

  这时,胜方追逐负方、抢取对方头巾、手帕,互相追逐嘻戏,尽兴方散。姑娘若看中一男青年,便将绣球有意抛去,男方接过绣球,若也有情意,即系礼物于绣球上投报之。

  歌节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盛会,更是民族经济交流的盛会。为弘扬民族文化,1984年自治区人民政府组织了“三月三”歌节活动,全广西各地歌手云集南宁,全国各兄弟民族和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也前来观光。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把“三月三”定为文化艺术节。

壮族三月三歌节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春天的礼赞 壮族三月三歌节读后感)相关文章: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大全3篇 2022年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最新

《领航》观后感心得体会7篇 领航者观后感

年纪念长征胜利85周年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心得体会

北京冬奥会的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 对北京冬奥会的看法和感受

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 致敬脱贫攻坚楷模心得体会

青年强则国强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强国青年评论心得)

宁夏开学思政第一课观后感心得体会5篇(开学思政第1课观后感)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观后感心得体会范文3篇(《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心得体会观后感)

时代楷模发布厅黄诗燕先进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黄诗燕先进事迹感悟)

开学思政第一课心得体会观后感年5篇(观看秋季开学思政第一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