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慨3篇(最好的告别阅读感想)

时间:2023-02-14 22:25: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最好的告别》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慨3篇(最好的告别阅读感想),供大家阅读。

《最好的告别》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慨3篇(最好的告别阅读感想)

《最好的告别》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慨1

  阿图·葛文德在这本书中讨论的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衰老和死亡。初拿到这本书,我没有马上读。面对这样一个敏感的话题,我内心是拒绝的,避之不及。而且,在二十岁的年纪,衰老和死亡似乎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有一天无意中翻开读了一段话,就被深深地触动到,当即决定开始读这本书。

  葛文德围绕衰老和死亡讨论了三个话题:养老、临终医疗和善终护理。从葛文德的文字中,我欣喜地看到,无论是罹患绝症的病人还是衰老脆弱的老人,好好活到生命的终点不是不可能的。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改变观念。我们在对待病人和老人方面最残酷的失败,是没有认识到,除了安全和延长生命,他们还有其他优先考虑事项,譬如避免疼痛或不舒服,尽量保持头脑清醒,偶尔能和家人外出,实现个人生命具有完整性的感觉。通过改变每个人生命最后阶段的可能性这一方式,我们有机会重塑我们的养老机构、我们的文化和我们的对话。

  有一些有意义的改变正在发生。对于老人,可以有比疗养院更好的东西,譬如辅助生活。遭遇死亡,可以有紧急抢救之外的其他选项,譬如善终服务。患上绝症,医生、病人及其家属应该通过一系列谈话,考虑清楚什么时候从为时间而战转向争取人们珍视的其他事物。

  关于衰老和死亡,我们越早思考越好!

《最好的告别》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慨2

  生命,尊严,死亡……阿图葛文德的这本《最好的告别》的标签让我在阅读的时候一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宿命感。的确,死亡离我们很近,是每个人终将走过的宿命。但,我们要怎么迎接死亡?

  死亡到底是什么?从生物学的角度,身体里大多数细胞的凋亡意味着生命的死亡;还有人说,人会经历三次死亡,当最后一个知道他的人死了,他才真真死去,这里强调的是人的影响力;相似的说法还有文学家臧克家先生笔下的“有的人或者,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里更突出一个人的贡献。

  这本书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他先告诉,无论是从生命的长度还是生命的质量上,我们对病人无微不至的,为了让病人活得更久的照顾未必对患者真正有用。在这一部分作者期望说服读者,并不是活得越长的人生越有意义,以及现代医疗设施,比如手术,化疗,很多时候并不能延长生命,甚至会让情况变得更糟。而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本来就难以一概而论。作者引用塔基的基本需求,并提出“人们的优先需求显著改变,他们把注意力放在存在上,而不是放在做事上;关注当下,而不是未来”的观点,试图说明幸福感让一个人的人生有意义,而在医院治疗的方式显然无法让人幸福。

  接着作者从美国现有的制度,或者说存在的机制,提出让病人活得更好的两种可能。在有活力的疗养院里,病人们能尽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接受临终服务,让一个人在临死的最后时间里尽可能舒适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比较两种方式,我认为他们只不过是运作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他们的核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病人尽可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说到想要的生活,其实真的不那么容易获得。第一,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种生活不是简单的可以复制的。这也是疗养院的困难所在。第二,很多人可以说出自己不想要什么,却很难讲出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样容易导致的结果是,病人总觉得不满意(毕竟身体每况愈下是一个事实),更难得到自己想要的。这也是很多人不得善终的重要原因。

  因此,找到“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尤为重要。作者在原文的表述类似于“有什么可以替换的东西”,但我喜欢管这个叫生命的判准,或者底线,理解为一个人决定最想做的事情,最无法割舍的事情是什么。可是这一点,自己尤不知道,何况是在危机时刻做决定的家人们?

  所以我觉得这本书治之于我最大的意义,在于他让我开始思考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东西是什么?我在脑子里搜索了一圈,答案还是不知道。我觉得,这样子其实是有一点可悲的。

  所以,为了让人生更加丰富,为了找到自己最喜欢的东西,好好学习,出好作品吧。这样已有所得的人生,大概才能更清楚地说出,自己这一生里,最重要的是什么。

《最好的告别》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慨3

《最好的告别》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研究了美国养老的发展趋势。几十年来,从救济院到疗养院,养老外部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但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严重失能的老人,在人生的终点到来之前,什么是最重要的?“有一个觉得是自己家的地方,其重要性就像水之鱼一样。”这样的问题逐渐引起关注,改革人士们不断探索出不同的新的养老之路,例如辅助养老机构等概念得到提出和践行。在传统的养老院当中,安全生存作为第一要务,“老了但对生活的要求不能仅仅是安全。”在这些新型的养老机构当中,老人可以感觉像在家里一样,而不是像在机构中被各种规则所约束。例入引入儿童,动物,植物,“用两条狗,四只猫,一百只鸟发起的革命”,“抗击养院的三大瘟疫——厌倦感,孤独感,无助感”,让老人们的价值感得以体现,使其心灵得到滋养,实现最大可能的自主,免于强迫和限制,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段路中,书写自己生命的故事。

  第二部分讲述了如何面对人生尽头。医学在面临这样的状况,是放手,还是全力救治?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真实故事的诉说,让我真切感受到人生终点是多么艰难。“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厕所”理解和接受人终有一死这个事实是需要勇气的,同时也需要学习如何去面对——不光是自己,还是家人。在这一刻,选择是多么的艰难。

  这是一本非常严肃的书,作者采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引用实证研究结论,尽量客观、科学的陈述事实与阐述观点。但同时,那一个个脆弱而真实的生命时刻,也常会人泪光闪现。

《最好的告别》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慨3篇(最好的告别阅读感想)相关文章: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及收获9篇(读书心得和收获)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范文6篇(读书心得 范文)

小学生个人读书心得模板3篇(小学生个人读书感悟怎么写)

《列夫托尔斯泰传》读书心得个人书评3篇(列夫托尔斯泰写过的书)

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3篇 读书心得或体会

《泰戈尔诗选》的读书心得个人感想3篇(关于泰戈尔诗选的读后感)

《飞鸟集》读书心得个人领会3篇(飞鸟集的读书心得)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与总结3篇 教师读书心得随笔

《卖米》读书心得个人书评3篇

爱的教育寒假个人读书心得3篇(爱的教育读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