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3篇 国家监察的观后感

时间:2022-08-14 14:10: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3篇 国家监察的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3篇 国家监察的观后感

《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1

  专题片《国家监察》昨晚播出第四集,主题是护航民生。网友认为,普通群众最关心民生问题,有了纪委监委的坚强保障,大家心里踏实了。

  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初心使命,都要求我们党必须聚焦民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我们都要推动解决。

  看完第四集后,网友“清风定远”的感受是,监察体制改革补齐了民生领域的监督短板,真刀真枪对准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让老百姓心里更踏实了,安全感更强了。

  “医药卫生领域腐败,损害的不仅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更使国家医疗资源受到侵蚀。”网友“东游西游还来龙游”认为,无锡市医疗系统腐败案的查处,体现了党和政府推进治理医疗领域腐败的决心。

  医疗领域的腐败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网友“兴义大鲵鲵”留言说,贵州省兴义市医院医学检验科原主任吴世木就是当地群众“人人喊打”的对象。

  2018年3月19日,兴义市纪委监委对吴世木进行立案调查。经查,2004年至2018年,吴世木利用申报采购、审核验收相关试剂耗材和医疗器械的工作便利,帮助医疗设备及耗材供应商谋取利益,收受回扣和感谢费共计648.38万元。2018年7月,吴世木受到开除公职处分。同年11月,吴世木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3个月,收缴违纪违法所得,并处罚金50万元。

  网友“困兽犹斗”在留言里说到了安徽省安庆市的一起医疗腐败案,市立医院原副院长陈新生因此成为“阶下囚”。

  经查,2011年至2018年,陈新生利用担任副院长兼脑外科主任的职务便利,接受20多家医药公司及个人的请托,为上述单位在药品销售、脑外科所用耗材、小型医疗器械的采购及使用等方面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财物,折合人民币共计357.93万元。最终,陈新生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5万元。

  生态坏境和医疗卫生一样,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

  一条严重破坏环境的矮围,在洞庭湖腹地多年屡拆不动,62名公职人员被问责......这让网友“武圣宫镇刘慧”感到震惊。她说:“外婆家就是沅江的,家人都是渔民,渔民靠天吃饭、以湖水谋生。这么多的‘父母官’,不将手中权力用来造福百姓,竟帮助坏人破坏养育着我们的洞庭湖,该罚!”

  2019年5月16日,网友“一世英名”在“新余发布”微信公号发布的一条消息中看到,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环保局原主任科员周世中因违反廉洁纪律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通报。

  2018年12月,新余区纪委监委收到反映周世中问题线索的群众举报。经查,2010年春节至2015年春节期间,时任渝水区环境保护局党组副书记的周世中,收受管理服务对象1500元购物卡、3条软中华香烟和3瓶东方娇子酒。礼品、购物卡共计价值4410元。其中,就有私营企业主为寻求在环保检查方面的“照顾”而送的财物。2019年3月4日,周世中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在专题片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七监督检查室副主任李海滨介绍,生态环境整治过程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要被追究责任。网友“生命不息V奋斗不止”留言说,他们镇的古佛村书记就因环保工作走形式、打折扣受到处分。

  2019年9月30日,四川省泸县兆雅镇政府召开会议,对秸秆禁烧工作进行专项部署。会后,古佛村党总支书记周宗才未及时落实会议精神,仅安排2名村干部进行巡查。次日,周宗才召集村组干部开会,安排秸秆禁烧工作,但仍按原有排班进行巡查值守,未增派人员。9月30日晚,古佛村禁烧区内出现6处露天火点。2019年10月30日,周宗才因在攻坚时期对秸秆禁烧重视不够、未及时安排工作、未积极参与巡查,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承担千家万户的重托,也关乎民族的未来。

  网友“执行力1199”认为,用“鸡脚杆上刮油”形容杜晓阳一点不为过,她连经济困难学生的补助款都不放过,带坏整个单位乃至整个系统的政治生态。教育腐败,绝不能纵容。

  在江西省新余市,一起学校违规收取借读费问题被查处后,当地群众纷纷伸出大拇指。网友“山水渝水”说,2019年9月,群众在网上举报当地良山中学违规收取借读费问题。接到举报后,新余市渝水区纪委监委迅速启动调查处理程序。后来,违规收取的借读费全部被退回。

  原来,良山中学在招生过程中以“赞助费”为名,向非属地管理的43名学生违规收取借读费,每人每年500元。核实情况属实后,渝水区纪委监委立即叫停良山中学的违规乱收费行为,要求良山中学作出深刻检讨,及时退回违规收取的费用,并在全区范围内进行通报。

  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打伞破网”也是人民群众持续关注和拍手叫好的有力举措。

  网友“湖畔廉城”留言说,有黑必有伞,在查处黑恶势力时必须深挖彻查其背后的“保护伞”,坚决破网打伞才能彻底清除黑恶势力。

  专题片中,河南省洛宁县兴华镇董寺村党支部原书记狄治民横行乡里、鱼肉百姓最终被查处,大快人心。网友“赵客002”说,这充分说明扫黑除恶是一项民生工程。

  2019年4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起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典型案件的通报登上《新疆日报》要闻版面,这其中就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公安局原调研员,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公安局原尚永刚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问题。

  网友“伊犁河谷大泉”介绍说,伊犁州党委巡察组巡察该州察布查尔县的一个乡镇时,发现了尚永刚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

  经查,2001年9月至2018年1月,尚永刚利用职务便利及影响,伙同他人非法高利放贷,牟利共计67.7万元;多次帮助非法高利放贷人员姬某追讨高利贷欠款;与黑恶团伙成员交往密切,多次接受对方请托,利用职权包庇涉案犯罪嫌疑人,违规释放涉案人员;帮助他人违规办理特种行业许可证、工程承包等,收受财物共计46.8万元。此外,尚永刚还存在其他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最终,尚永刚被“双开”,涉嫌违法犯罪问题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网友“湘潭退思”认为,黑恶势力严重侵害群众的安全感,其背后的“保护伞”损害了党和群众的鱼水情,纪检监察机关拔伞破网,让老百姓觉得更安全了。

《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2

  权威的视角、生动的细节、精良的制作,电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作为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段的“新年大片”,一经播出就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全景回顾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通过一个个深刻、生动的事例,既震撼心灵、发人深省,也生动展现了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取得的丰硕成果,反映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标本兼治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国家监察》,观众窥见到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前后的明显变化,感受到了反腐败更强劲的“动力”。

  一路走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从全面从严治党、强化自我监督出发,走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路子,将改革成果载入宪法和监察法,纳入法治化轨道,实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机统一和协调推进。党对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从组织形式、职能定位、决策程序上进一步丰富完善,对权力运行的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监督进一步强化,充分体现新时代反腐败工作特征、契合新时代要求。改革前,纪委对吉林工商学院张国志案“鞭长莫及”,改革后,很快就被“打捞上岸”,就是最好的例证。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深化监察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则,也是根本目的。改革后,党对反腐败领导更加坚强有力,由原来侧重“结果性领导”真正转变为“全过程领导”,确保党牢牢把握反腐败工作的领导权、指挥权是尴尬了,因为“九龙治水”,就是拿他没办法,“有后台”“平安着陆”等小道消息开始流传。改革后,省纪委监委迅速对郭海采取了留置措施,这只靴子,终于落地了!

  纪法贯通无障碍、法法衔接无缝隙,推动制度优势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改革后,监委被赋予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调查权,并与纪委合署办公,执纪审查和依法调查可以同时启动、同步进行,监察机关依法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证据使用,纪法衔接更顺畅更有效。不仅消除了“党员带着党籍蹲监狱”等问题,还对轻微违纪违法、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监察调查。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既是实践创新,也是理论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监察道路,为深化标本兼治,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机制,为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和巩固反腐败压倒性胜利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由此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3

  2020年1月12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摄制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一集一经播出,立即引发网友关注。

  网友说,看完专题片深切感受到监察体制改革有利于党和国家对反腐败的运筹帷幄,统一指挥。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上,网友“公民老k”看到了展出的国家监委留置第一案王晓光案相关文书原件,这让他深受震撼,也感受到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坚定决心。

  网友“zhaojin响水”留言说,郭海案件充分反映出监察体制改革前后的不同效果,从原来的公安、检察、纪委各管一段,呈现“九龙治水”的窘境,到改革后监察权的集中,实现了党对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网友“画却凌烟”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据他讲述,2015年,他在查处县农业综合开发办腐败案时,一条问题线索反映该单位工程师江某利用职务之便为其亲属承接工程项目。江某既不是党员,也不是行政机关任命的干部,只是一名普通工作人员。按照当时的《行政监察法》,只能向其主管部门发出监察建议书,责成对其处理,震慑效果大打折扣。《监察法》施行后,像江某这样的干部,也属于监察对象了。

  推进反腐败斗争规范化、法制化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网友“浮梁灯火”说,王晓光案证明,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是深入开展反腐败工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

  网友“清江浦”留言说,自己所在社区里藏了一只啃食群众食品补贴的“硕鼠”,区监委用了很短时间就把他查处了,每人几百块钱的补贴也发到群众手中。

  这只“硕鼠”是咋回事呢?时间回到2014年1月,江苏省淮安市下发《关于发放回族等10个少数民族群众清真食品补贴的通知》。该市清江浦区闸口街道石桥社区会计许凤利用职务之便,通过克扣存折,侵占13名少数民族群众“清真食补”现金共5810元。查处该案后,清江浦区监委向区民宗局下发监察建议书,要求区民宗局主动担责,开展专项清理整治,规范整改落实。清江浦区民宗局根据监察建议,制定了清真食品补贴发放管理整改方案,并出台相关规范补贴管理制度。

  自改革以来,监察体制改革的制度优势正在转化为治理效能,标本兼治的综合效应正在日益凸显,面对强大的震慑和政策感召,一大批有问题干部选择主动投案。

  看完《国家监察》第一集后,网友“pp宝贝”最大的感受是,艾文礼、秦光荣的主动投案,从侧面反映了监察体制改革对那些有问题干部形成了强大震慑。

  网友“五个木头”身边的一起腐败案件的查处也是一个例证。“区监委成立不久,镇卫生院的出纳就去投案了。听说贪了100来万,这都是老百姓医保的保命钱啊。监察体制改革确实好,震慑力十足。”网友“五个木头”说。

  这名卫生院出纳名叫邹云霞,2015年底,她无力偿还购买门面房的按揭贷款,于是就开始挪用公款,直到2018年3月,挪用公款共计99万多元。邹云霞曾想卖掉门面房补上挪用的公款,但房产证一直办不下来,无法出手。2018年1月24日,四川省广安市前锋区监委挂牌成立,对该区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实现监察全覆盖。就在此时,邹云霞的商铺产权证还是没有办下来,她猛然醒悟,再也不对“房产证办下来就卖掉还款”的想法抱一丝希望,下定决心投案。

  网友“笙歌九天”留言说,对腐败分子而言,面对监督无空白、无死角,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态势,早日主动投案才是唯一正途。

《国家监察》最新观后感学习心得精选3篇 国家监察的观后感相关文章:

基层干部《国家监察》观后感心得3篇 中国监察观后感

纪实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一集观后感3篇(国家监察纪录片观后心得)

专题节目《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观后感心得3篇 国家监察第三集观后感心得体会

《国家监察》观后感心得体会精选3篇(国家监察观看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