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篇 学生参观西柏坡红色基地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09 14:41:59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篇 学生参观西柏坡红色基地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

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篇 学生参观西柏坡红色基地心得体会

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1

  不忘初心要牢记 谦虚谨慎创大业

——挤压党总支开展党员活动日

  为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畏艰难、敢于斗争、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革命精神,提高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励全体党员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增强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挤压党总支于3月18日组织全体党员赴西柏坡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教育,为全体党员干部过一个有意义的政治生日。

  在精心组织下,全体党员于3月18日6:30在邯郸市博物馆集合,上午10:10正式到达西柏坡革命圣地。

  革命圣地显精神

  举起右手温誓词

  大家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西柏坡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旧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在简陋的会议室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两个务必”精神,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在这里我们全体党员干部,面对党旗,大家虔诚的举起右手,紧握拳头,激情满怀,重温入党誓词,庄严的环境和气氛使大家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与责任,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政治生日。

  艰苦朴素勤工作

  运筹帷幄奠基础

  随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的几百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 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摆放着一张满是洞疤的长方形桌子,挂着几乎一面墙大的军用地图。有谁会想到,毛泽东主席和其他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就是在这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指挥所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坚实基础。

  纪念馆里显真实

  革命军民鱼水情

  西柏坡纪念馆,宽敞的大厅里迎面墙壁上是一幅五大书记及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整个雕像气势宏大,人物栩栩如生,群情激昂,似乎正满怀信心迎接着最后的胜利。我们在雕像前拍照留念,站在雕像前仿佛能聆听到当年隆隆的炮火、仿佛能看到我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的身影,仿佛能看到五大书记一盏盏彻夜不眠的灯火。

  但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军民的鱼水之情:中央工委到达西柏坡之后,于 1947年7月17日,在西柏坡主持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草案)》,10月10日党中央向全国颁布实施。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使广大农民群众翻身做主人;三大战役期间,解放区人民在“一切为了前线的胜利”的号召下,从各方面支援我军作战。翻身农民组织起来,积极发展生产,筹集粮食,支援前线,部队走到哪里,群众就把粮食送到哪里。解放区青年踊跃参军参战,保家保田,大批优秀子弟组成支前队伍开赴前线。广大妇女昼夜为子弟兵加工军粮,赶制冬装,制做军鞋,照料伤病员,支援前线。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解放区民兵积极参战,他们组成担架队、挑运队,浩浩荡荡开赴前线。运送战备物资抢救伤员。同时,抢修桥梁,修复铁路,保证道路通畅,成为支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千百万民工手推、肩挑、车拉,用他们的双脚和双肩支撑着战争的需要。在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照耀下,在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我军取得了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正是我党一切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正确理念,才创造了革命军民的鱼水之情,创造了人民战争的创举。

  不忘初心要牢记 谦虚谨慎创大业

  本次学习我们深刻领会了西柏坡精神:一是“两个敢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二是“两个善于”(善于破坏旧世界,善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三是“两个坚持”(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四是“两个务必”(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继续创业精神。西柏坡精神更是我们目前所急需的精神,当下我们更应该牢记建厂初衷:转型升级,成为股份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人员要领会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销售人员要领会善于破坏旧世界,敢于建设新世界的科学精神;车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依靠职工,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发挥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创新降本、提质增效;工业区的所有党员干部更应该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眼睛向内、沉下心来创大业。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不仅详细了解了中国革命伟大征程和新中国建立的艰苦历程,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是对大家上的一堂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课,一致表示,在今后的本职工作中,将继续继承和发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增强赶考意识,永葆党员本色,以全新的精神风貌投入到车间创新降本、提质增效的工作中,为工业区扭亏为盈积极贡献力量,使西柏坡精神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升华。

  挤压部

  张晓龙

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2

  西柏坡红色教育心得体会

  2018年9月6日,我非常荣幸地参加了院里组织的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一行,得以瞻仰号称“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西柏坡,通过这次革命教育,我们回顾历史,瞻仰革命先烈功绩,感受体会西柏坡的精神,学习了很多在工作上学不到的东西。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是一个交通不怎么便利的小山村,但由于它有着优越的战略位置——进可攻,退可守,中国的革命在这里走过一段辉煌的岁月。就这样一个深山中不起眼的小村,却因曾承载着新中国诞生前那段布平凡的历史而引人注目,永久的载入史册,成为激励中国人牢记历史,发扬革命传统的纪念地,吸引着后人了解她、关注她。也正是这座小村庄,令毛主席在多年后仍念念不忘。这里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是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总指挥部;在这里实现了“在最小的指挥所里指挥了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前例。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西柏坡纪念馆,宽敞的大厅里迎面墙壁上是一幅五大书记及当时中共中央机关将士们的巨幅雕像,整个雕像气势宏大,人物栩栩如生,群情激昂,似乎正满怀信心迎接着最后的胜利。我们在雕像前拍照留念,站在雕像前仿佛能聆听到当年隆隆的炮火、仿佛能看到我人民解放军奋不顾身、出生入死、英勇杀敌的身影,仿佛能看到五大书记一盏盏彻夜不眠的灯火。

  随后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认真聆听着导游的讲解,先后参观了任弼时、刘少奇、毛泽东、周恩来、朱德五大书记的故居。这十几处农家小院当年承载着中国历史长河中生死攸关的几百多个日日夜夜,黑黑的木门、土黄色的泥巴墙、平平的房顶、小小的院落、纸糊的小木格窗子,只有门前红红的标志牌提示世人各小院昔日那不平凡的主人及历史,房间中那一件件旧物在默默向人们诉说主人昔日艰苦奋斗、出生入死的日日夜夜。主席那补丁摞补丁的睡衣、总理那洗的泛白的被褥、手摇的纺车、朱老那破旧的藤椅,无一不给我留下难忘的记忆。最令人震惊的是那间不足十几平方米的军事作战室,据介绍这堪称世界上最小的军事指挥所,就在这小小的房间里,五大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决胜千里,以其雄才大略成功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略决战: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消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当目睹那一份份浸透着老帅们心血、智慧和勇气的电文,很容易想见前辈们为国为民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与敌人斗智斗勇的情景。试想,若没有前辈们西柏坡艰苦奋斗的多个日日夜夜,怎会有今天我们幸福的生活?那长长的、黑黑的、潮湿的防空洞仿佛在向世人述说着当年敌机轰鸣中前辈们坚持斗争的情景。

  走在今日西柏坡平坦的旅游大道上,看着眼前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的西柏坡湖,背倚满坡翠柏、松涛阵阵的西柏坡岭,湖光山色相得益彰,独具魅力的秀丽风光,与刚刚参观过里面的历史形成鲜明的对比,每一位到来的人都感受颇深,更懂得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要深深领会这次参观学习西柏坡的深深寓意,这里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听、去看、去感受、去思考。我们一定要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风范和革命精神,提升时代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日常工作中时时刻刻将西柏坡精神融入其中,将精神转化为物质,转化为扎扎实实的行动。

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

  今年xx月xx、xx日两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xx研究所组织的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一行,得以瞻仰号称?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西柏坡。通过这次革命教育,我们回顾历史,瞻仰革命先烈功绩,感受体会西柏坡的精神,学习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伟人们的审时度势和英明选择

  选择西柏坡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人面对急剧变化的革命形势和考虑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做出的慎重选择。这本身也体现了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947年3月,国民党蒋介石在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产之后,为了挽救其垂死的命运,在军事上被迫放弃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我党中央、毛主席于1947年3月主动撤离延安,率领我军开始了转战陕北的艰苦历程。3月26日,枣林沟会议决定,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同志率中央部分工作人员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到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这样刘少奇、朱德、董必武、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先后来到了西柏坡。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有以下几个原因:1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2优越的自然环境,它位于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有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之称;3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

  现在走在西柏坡的大地上,领略她的秀美的风光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佩服老一辈领导人的眼光和气魄,我们现在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时,我们也应该有清醒地头脑,审时度势作出最好的选择,当然也需要相当的魄力。

  二 西柏坡精神

  我们现在重新回到西柏坡瞻仰革命圣地,其实最主要的就是学习一种精神,一种革命的精神。在新中国建立前是一种武装的革命,现在是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两种形式的革命,去需要同样的一种革命精神,而西柏坡的精神正是老一辈革命家留给我们的最伟大的财富之一。西柏坡的精神不仅有助于我们建设伟大的祖国,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发展、实现自己的价值也有重要意义。研究西柏坡精神的本质特征,就是具体分析西柏坡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西柏坡精神是在战略决战的殊死搏斗中产生的,是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夜产生的,是党中央在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的特定条件下产生的,这一历史阶段虽然短暂,但由于这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时刻。因而,这种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革命精神更具有创造力和表现力。在西柏坡这段历史时期,党先后组织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统一了财经工作、指挥了三大战役并最终取得全国革命胜利,这期间党集中体现了艰苦奋斗、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也就是人们常提的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

  党中央移驻西柏坡期间,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三年,敌我力量对比虽然在数量上仍然表现为敌优我劣,但如果加上人心向背和质量对比,我则已占优势。正是这种形势下,我们党发出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号召,用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人民,藐视敌人,夺取胜利,毅然发动了三大战役,展开了空前决战;三大战役胜利后,夺取全国胜利己成定局,面对纷杂万端的社会矛盾,我们党一方面要求全党、全军再接再励,将革命进行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另一方面,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西柏坡胜利召开。毛泽东在会上作报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应逐步由乡村转到城市,规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和胜利后中共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三 新的历史时期学习贯彻西柏坡精神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着新的建设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任务,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贯彻西柏坡精神,争取在祖国建设中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改革开放后,我们国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对党和人民、祖国建设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为此先后有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重回西柏坡,重温西柏坡精神,向全国人民提出新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初,当中国正在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我们又面临着西方国家的重重制裁、世界社会主义严重受挫的巨大压力。江泽民同志专程到西柏坡,要求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将坚持两个务必的着眼点放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严惩腐败,深化改革,使经济建设尽快走上规范化轨道。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时候,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胡锦涛同志来到西柏坡,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党牢记两个务必。其时代价值在于:我们要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成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必须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

  西柏坡精神不仅仅对于我们国家有重要意义,对于我们个人的成长也有很大益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记老一代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历史时期,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尽职尽责,发扬西柏坡精神,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无数的个体组成我们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这样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永葆战斗力,迟早有一天,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会昂扬的站在世界民族之林。

西柏坡红色教育社会实践心得体会3篇 学生参观西柏坡红色基地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