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冰冰老师讲座心得体会3篇(讲座听课心得体会)

时间:2022-10-11 14:46:3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听冰冰老师讲座心得体会3篇(讲座听课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

听冰冰老师讲座心得体会3篇(讲座听课心得体会)

听冰冰老师讲座心得体会1

  班主任要有成果意识

——听田冰冰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田老师在讲座中说:“善于积累,今天貌似垃圾的材料,都是明天可能闪耀着你思想光辉的金子。”写作,是很多老师老大难的问题,田老师也分享了许多妙招。让我们修炼成一个优秀的写手,修炼成一个优秀的摄影师,来边走边记录自己的美丽的教育历程吧。

(一)写点儿成长足迹

  很多老师都在记录班上孩子们的成长,就每天坚持单纯的记下一些和孩子们发生的事情,留住学校生活的快乐,和年轻的家长朋友们分享,留存一份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难得的文字写真。自己写,也可以让孩子们跟着写,分享交流,会发现孩子们慢慢爱上写作,慢慢写作水平也会提高。

(二)写点儿教育思考

  叶圣陶先生说“先有生活,后有写作;先有经验,后有写作;先有情感,后有写作。”在记录成长故事的同时,进行自己的教育教学反思,也是老师写作的主要方向。

  很多教育事件,如果不能写清楚,只能说明自己没有想清楚。作为德育工作者,很多突发事件的处理,可能凭着自己的经验,靠直觉做事情。有时班主任常常会有自我感觉高妙的做法,事情处理完了之后,还暗暗自鸣得意。那就及时记录下来,留存住自己的精彩一幕,和别人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还要记得自我追问,我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怎样才是更科学的办法?拿出来自己的真实故事,通过不同渠道,听听行内外朋友各抒己见。记录的过程,研磨文字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炼德育内功的过程。

(三)写点儿系统研究

  田老师说她回顾写作之路,强烈地感受到: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这样才能不断地积累,否则经验永远都是处于零散的、缺乏整理和提升的状态。我们学习他人经验介绍的时候,常常会有这样的感受,他人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自己也使用过,甚至还一直在沿用呢,就因为没有转化成文字,缺乏

  总结和提升,就只得为他人喝彩叫好。解决的办法就是及时地记录,将自己的行动,转变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转化成一种学习资源。

  在记录教学案例和教学随笔的过程中,你会不自觉地反思自身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决策与教学手段是否适用于当前的课堂,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是否符合新时期的教育规律。一般情况下,我们对问题的认识是浮于表面的、肤浅的。而我们一旦准备将某个案例、某个问题、某件事情通过文字来表达时,就会对这一具体问题认真思考、深入研究、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揭示问题的实质,从而达到深化问题研究的目的。

  写作的过程同样是理清方法与思路的过程。记录是深化教育内在本质、探索教育内在规律的过程。记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专业成长的重要技术支持,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专业习惯。既然拥有了它,今生就不准备再放开这支服务于教育的笔。

  除了写些什么,为自己留些成果。田老师还说,班主任的日常管理点子和班会活动策划,这些都是无比宝贵的经验和财富,要及时记录,好好整理。

听冰冰老师讲座心得体会2

  不断关注每一位学生

——听田冰冰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在田老师的讲座中,这样一个问题深深吸引了我:“能不能有这样一种和谐?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均等的机会,让每个学生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田老师说她曾经也觉得这不可能,但是,在巴蜀小学,不断地做这样的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尝试,所有的活动都强调“人人发展”,所有的活动都是力求尊重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权利,力求激发每一个人生活活力,去改变“尖子学生挑大梁,一般学生望穿墙”的传统局面。力争让人人都得到发展。

  一、关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少年儿童要健康成长,不仅要学习课内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新年前,田老师班上举行了“捐出圣诞礼物钱,资助贫困小学生”新年爱心捐助活动。

  暑假前夕,田老师倡议家长带领学生走向社会,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九月的社会实践活动照片展,是全班同学在暑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缩影。十一块不同的展板从摘玉米、资教、卖报纸不同角度展示了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孩子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这个学习和生活的大舞台,既学知识,又长见识。

  在不断让学生走出去接触社会的同时,田老师也在构想如何“请进来”,如何有效利用社会资源服务于教学工作。她策划了《聆听行业故事规划人生梦想》行业故事系列讲座,旨在招募家长资源做义工服务于巴蜀,邀请成功人士来巴蜀讲述精彩行业故事,剖析不同行业的社会价值,以激活孩子生命梦想,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房屋结构工程师正深入浅出带领孩子们走进他们设计的别墅、大楼,了解绘图工作,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这样丰富的实践活动,是田老师不断关注学生成长而创生的,我相信这样的活动会让每一位孩子喜欢,每一位孩子都能参与其中,各有收获,感悟自己的成长。

  二、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青少年的心理辅导是一个越来越被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工作。田冰冰老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心灵体操、情景实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学习、生活、交往等不同类别的心理训练。“为树叶找妈妈”,是培养学生观察的细致性;“多方面夸夸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悦纳自我。每项活动都有明确的训练目的,通过“诱导+活动”的方式,张扬小学生的心理优势,燃旺小学生的心理亮点。

  田老师坚持通过网络,不断关注孩子寒暑假生活。暑假,小小班级邮箱成了师生亲密联系的加油站,239封甜蜜温馨的邮件,传递着师生暑期快乐。“国学书香扑面来”博客冬令营,是她与孩子们同读国学精典,PK古诗背诵的阵地。热闹的《百家讲坛》、有趣的《坏习惯投诉站》、趣味盎然的《快乐收藏夹》、热火朝天的《焦点碰撞》都是班级博客上的热门栏目,吸引了全班的学生和家长,也招引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的关注。小小的创新,改变了假期里师生互不见面,教育断线的传统状态,有效拓展教育的空间和时间,弥补了假期学校教育的空白,拉近了师生、家校的距离。田老师潜移默化通过“博客”这个特殊渠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联系,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有的放矢渗透着自己的教育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关注学生身心浸润书香

  田老师特别爱书,她发现儿童文学能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它在孩子的情感生长,道德成长方面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读书带给学生的益处,也许不是立竿见影,但却可以终身受益。孩子因为广泛阅读而带来的知识链接,使得每一步学习都有了一张广博的知识连接网。多阅读,课堂才能有源头活水。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世界是多元的,带领孩子走进其中的美好远胜于大人回避,让孩子背地里乱闯。所以她会自费为班里订上十几种儿童杂志,她会和孩子们之间开展读书竞赛与交流。如:经典诵读展示、走进童话世界、科幻世界,动物知识探秘等。她还会不断评选班级读书小明星、藏书大王、小博士等,用自己的工资设立班级基金,奖励孩子,让藏书成为一种习惯,让好书陪伴学生终身。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自我教育和个人的精神生活是从书本开始的。”冰冰老师抓住一切机会,潜心于对学生的濡染熏陶,努力创设积极向上、健康文明的书香文化氛围,让学生与书为伴,与知识为友,拥有一个书香浸润的童年。她相信儿童在阅读中不仅能开阔视野,同时心胸也会敞亮。

  这些都是我从田老师身上看到的教育情怀,都是我应该学习的地方,当然最

  重要的是在优秀的班主任身上学到教育的智慧,也鼓励自己不断的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积极探索,创生出自己的智慧。

听冰冰老师讲座心得体会3

  智慧的家校沟通

——听田冰冰老师讲座的感想

  田冰冰老师是全国优秀的班主任,有非常丰富的班级管理经验,她的讲座时而幽默风趣,时而令人深思,事例生动形象,让我受益匪浅。

  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田老师对家长的研究,她能有效的与各类家长沟通,甚至能够合理地将不同类型的家长用起来,真的让我很佩服。其实,我相信许多老师,都会遇到难以沟通或蛮不讲理的家长,这些家长问题确实已经困扰我许久。而今天听取了田老师非常实用的家长分类和沟通技巧后,觉得非常有道理。

  田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从还没开学时,就已经开始了,用温暖的短信问候每一位家长,提醒初进小学的孩子父母应该怎样做,仔细向父母询问每位孩子的情况,这样既让自己初步了解每一位新生,也让家长们心里暖暖的,对老师放心。

  当然在平时,也不能盲目地开始家校沟通之旅,田老师说:“应该在接触中对家长类型的特点有所了解,这样可以让自己在沟通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使家校沟通工作更加顺畅。”田老师将家长分为了10种类型,且都总结出了有针对性的有效沟通方式或技巧。我最想学习的有下面这几种:

“科学民主型”家长,一般情况下都是沟通无障碍的。我们大可直截了当地提出心中真挚的想法,甚至可以直截了当说出孩子的不足之处,并对他们提出具体的家庭教育的要求。不仅如此,聊天当中多听听他们的家教方式,将亮点的有特色的家教方式可以拿来在家长会上做推广,树立典型,让他们的家庭教育力量的在班上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的家庭。

“溺爱放纵型”这类家长是比较容易偏听孩子这一方的言论的。如果遇到必须要家庭协助的事情时,就需要褒奖和指导并行。首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对他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随后用具体的事例指出孩子需要改正的地方,耐心热情地说服家长。

“放任自流型”家长本身最突出的弱点,就是他从来没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业上可以取得成功。我们要通过小事的亮点扩大,让他们先充分感受到惊喜,让他们先看到成功的希望,然后才能憧憬动起来,通过和学校的配合,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期望过高型”家长总会怀着对孩子的无限的期待和梦想,但是不从脚踏实地做起,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自身特点眼中脱节,家长只顾盲目地按照自己的理想来要求孩子,让孩子来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面对这样的家长,适合在家长会的时候“旁敲侧击”,在面谈时“曲径通幽”,慢慢地引导他们将朝着理想目标务实地走好每一步。

“粗暴严厉型”这类家长在学生面前有话语权,说一算一。面对这类家长的时候,不要气势汹汹地告黑状,直接给孩子招来了皮肉之苦,似乎是当时出了老师心头的气。这时候,还是要慢慢劝导家长回到科学家教的道路上来,对孩子的惩戒方式逐步降温,可以靠家长的威严来借威震慑,但是不可以操之过急,遭致适得其反,出现极端事件。

  其实老师和家长都是为了孩子,所以在家校沟通中都是一切为了孩子。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找到家校交流的共同的话语,针对不同家长的特点,利用我们的教育的专业性为他们支招建议家教方式,带动更多的家庭用科学的方法来养育孩子,用可信的道理去启迪家长,使家长调整家庭教育的心态和方法,我要学会主动,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当好家长的参谋,调动家长的积极性。

  田老师还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家校沟通的渠道,可以尝试不光是短信、电话,还应尝试多种沟通方式,充分用好家长开放日等与家长面对面的机会。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我们要在平时生活中多多关注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才能在于家长沟通时有话说、有发言权。

  我佩服田老师的不仅是她能与班上那么多家长有效的沟通,而且还能将家长卷入到学校教育中来,协助自己的工作,这需要多么的智慧才能够做到啊!田老师把有职业特色,有表达能力的家长用到课程中,创设了职业教育课,让学生在聆听中详细了解各行各业工作的酸甜苦辣,规划自己的人生。把有热情有时间的家长用到活动中,组成“家长义工团”,家长也乐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同时了解老师们平日工作的辛苦,进而与老师的心更近。

  这些智慧的点子,都是我要学习和借鉴的,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能沟通好每位家长,可能的话也合理卷入一些家长,形成家校共育合力,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加油。

听冰冰老师讲座心得体会3篇(讲座听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