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学习心得有感5篇

时间:2022-10-16 08:20: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学习心得有感5篇,以供借鉴。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学习心得有感5篇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学习心得有感1

  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还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有针对性地给予了我们下一步的工作方向,作为一名基层扶贫干部,知道了乡村振兴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继续一往无前地投身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为乡村振兴事业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把高质量乡村发展“竞争力”拼出来。乡村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以巩固换届成果为契机,推动新班子“上任即实干”,全面推行“一肩挑”,打造一支政治可靠、带富领富能力强的“头雁”队伍。结合创新党支部后备人才储备,以“一村一名大学生”为抓手,着力培养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质量“三农”队伍,通过组织选拔、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等方式,将能力素质好、群众认可程度高的大学生、优秀党员、村民、乡贤等纳入村级后备队伍,并建立人才库进行动态管理,激活乡村振兴发展引擎。

  把高质量乡村建设“新面貌”拼出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场硬仗,群众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重要参与者、建设者,要统筹发挥群众力量,积极整合各类资金投入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借助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农村土坯房和危房改造等整治项目,达到“建成一批项目、改善一片面貌、造福一方群众”的效果。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深挖红色故事和人文故事为目标定位,统筹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将绿色、红色、古色融为一体,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把高质量乡村治理“好环境”拼出来。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同步推进“安和庭”建设,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使用,及时调度治理整治情况及各项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宣传,结合抓预防、抓控制、抓化解的“一线”工作法,不断建立健全党的领导、群众参与、社会协同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群众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氛围,为乡村振兴事业保驾护航。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学习心得有感2

  公路不断延伸向前,为在公路上行进提供了便利条件,四通八达的公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缩影,见证了建党百年中国巨大变化,增强了人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沿着公路看中国,看到的是时代变革。“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出自《故乡》的话语,我们耳熟能详。从坑洼泥泞的土路、砂石路,到平整干净的水泥路、柏油路,从可简单出行的田间小路,到可快速观赏的“旅游公路”……再到经纬纵横的高速公路,路的故事一路延续。修路从人力开辟到机械开路、路况从晴灰雨泥到路景交融、路边从黄沙漫漫到绿荫习习,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日益精进、人们出行日益便捷,路见证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致富,先修路”永远不会过时,“公路通、百业兴”永远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风劲潮涌,千帆竞发,公路谱写了欣欣向荣的经济发展和跌宕起伏的历史变革。

  沿着公路看中国,看到的是幸福生活。深山里的“乌托邦”随着公路的延伸,“人间仙境”不再难以抵达;人迹罕至的古老村庄随着公路的延伸,以清新的空气和甘冽的山泉迎接八方来客;落后的小乡村随着公路的延伸,敞开胸怀迎接村容村貌的变迁改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公路建设已实现由“初步连通”向“覆盖成网”的跨越,遍布全国的公路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动脉,更是人们探寻与发现美好故事的旅途;不仅拉近了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来往的车辆更为乡村增添了无限活力。一幅幅绿色生态、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在公路两旁展开,看到的是朝气蓬勃的生活、可知可感的民生福祉,感受到的是交通基础设施巨变带给人们的幸福生活。

  沿着公路看中国,看到的是民族复兴。路从脚下铺展,向远方延伸,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思,风土人情、奇观美景、岁月变迁和温暖故事在车轮的行进中缓缓展开,呈现了人民的坚守和信仰,更是呈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通达四方的公路不仅是便捷出行之路,更是开拓之路、探索之路、发展之路,为中国梦实现汇聚起强大力量,提供强大保障。沿着公路,看今日中国,行程万里初心并未忘却;沿着公路,看百年风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念越走越坚定;沿着公路,看新的征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越来越自信。

  从古到今,路都有丰富内涵的隐喻,“路在脚下,行将致远”,沿着公路看中国,坚定前行,我们的步子越来越稳,中国走向未来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学习心得有感3

  年味浓,年货俏,腊月里忙年真热闹。从城里到乡间,从线下到线上,从“吃好穿新”到“高品质过节”,沉甸甸的年货,带来最真实的获得感。“年货经济”释放出消费潜力,承载着老百姓的幸福与喜悦,折射了美好生活的日新月异。

  燃!庄稼人进城卖年货

  在腊月二十三,北方小年这一天,走在农贸市场里,碰到了正在卖年货的老乡张天云,他见我来后,热情地给我展示他售卖的年货。

“在今冬明春大培训中,我跟着老师学了养鸡、养猪技术,学成后,便扩大了家中鸡和猪的养殖规模,平时遇到啥养殖问题,就请教老师,老师也很耐心地给我讲解,这得益于村委会的‘牵线搭桥’。”张天云高兴地说道。

  说完后,他拿了几节腊肠便要送给我,“自家做的,你拿回去尝尝,我参加了村上的烹饪班之后,回家便动手试了一下,没想到便成功了,哈哈,这多亏了老师细心的讲解,现在想想我们老百姓能过上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

  转身再看看,周围的卖家,除日用百货、烟酒糖茶这些年货“标配”外,还有热带水果、海鲜等年货“高配”,想想这些只有过年才能摆在平民百姓家的餐桌,如今也成了老百姓的“家常便饭”了,那些年货滋味的变化,其实质是国家和民族日益强大的点滴凝聚。

  潮!党支书直播卖年货

“开袋试吃嘎嘣脆,个头圆润又饱满。”农历腊月二十三,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福海镇城市党建会厅党群直播间内,一场特殊的年货销售正通过电商平台向全网直播。为网友们“种草”带货的不是网红达人,而是济海路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星阅。

“好吃,买它!”从黑加仑葡萄干、黑枸杞到福海冷水鱼、打瓜籽,各式各样的本土年货,李星阅逐一推荐,一会儿倾情介绍,一会儿卖力试吃。

“吃枸杞、抗衰老、抗疲劳……”李星阅表情丰富,声音抑扬顿挫。“惊喜不惊喜?想不想拥有!”熟稔网络语言的李星阅,讲起福海县的特产,娓娓道来。

  直播的8种产品,件件能讲出脱贫致富的故事来。来自阔克阿尕什乡乌河枸杞合作社的黑枸杞,带动了20余户农户增收均增收3万元。十多年来,合作社从单纯的枸杞种植、简易加工跨越到自主研发乌河枸杞品牌,集枸杞种植、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供应链销售模式,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摇钱树”。

  暖!村干部入户送年货

“大家看镜头,三、二、一,过年啦!”伴随着相机快门的“咔嚓”声,福海县阿尔达乡干河子三村胥化书期待已久的“全家福”瞬间定格。

  除夕这天上午,福海县阿尔达乡干河子三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两委”成员们,带着米面油等年货走进了村民胥化书家中。

  地处城乡结合部的阿尔达乡干河子三村,无集体土地,是以外出务工为收入的小村,年轻人普遍外出打工。年近60岁的胥化书独自带着孙子、孙女,儿女在四川绵阳务工,每年也就春节在家十来天。

  我上前和支部书记打了招呼,支部书记说道,我们对走访慰问对象进行了分类,分别对留守家庭、经济收入低的、身体状况不好的这几种建立了慰问台账,针对不同类别的慰问对象“私人订制”帮扶措施、跟踪问效计划等多种个性化的措施,确保把慰问送到群众“心坎儿里”。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学习心得有感4

  七星河畔流水桥,孩童嬉戏水桥边;不见丽人洗衣物,只见垂钓亭两旁;少年远出老大回,归来庭孩扯衣裳;三十玩伴炉火述,一碗酸汤忆故乡……

  位于贵州省望谟县桑郎镇上,有座“七星桥”,原来镇里的人多数住河流的右岸,后来随着乡村发展了,房屋沿着桥向两岸延伸,连串成一条线,隔河相望,距离不远,小时候每天都要经过这里,因为那是读书和通往县城的必经之地,据说此桥修建于清道光三年,有许多的历史意义,小时候不懂,长大了才渐渐懂得它的故事,懂得了几分情怀。

  桑郎镇,地处望谟县东部,东、北与罗甸县接壤,南接昂武、纳夜镇,西邻麻山、乐旺镇,1991年撤区并乡建镇,建立桑郎镇。高速公路没通之前,乘车到县城三个多小时,交通不便,气候却很适宜,农产品资源丰富,却走不出于大山之中。桑郎有很多的历史传说和文化遗迹,成岩残壁的“蛮王城”、煅铸于清朝的大铭钟、近代剿匪战役的“双鼻洞”、布依浪哨“七星桥”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淳朴的民风,促使小镇必将往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目标方向。

  七星桥作为曾经河两岸相互通往的唯一桥梁,本地人对之感触极深,这里曾经是赶集时的场所,老百姓在桥面上摆置一些农产品,等着过往的人群进行等价交换,从前车辆很少,行人很慢,一幅画面映入眼帘,清澈的河水从七孔桥下流过,倒映着晚霞的余晖;桥面上穿梭着一群穿戴少数民族服饰的行人,欢歌笑语,朴实无华;桥下嬉戏的孩童与河对岸垂钓的老翁,安静而又祥和。

  七星桥往集镇前100米左右,小学路口的交汇处,又闻到韦阿姨小摊上飘来的酸汤凉粉味道,我们从小学一直吃到初中、高中,包括大学、上班以后一直持续了好多年,韦阿姨为人亲切,总喜欢问去哪里或者从哪里回来,小摊子从不见招牌字样,就依靠在韦阿姨自家屋檐的门口,一把覆盖几层薄膜的大圆伞,还有一张编制多年的竹筒桌,桌上一层纱布覆盖着的弄好的凉粉、一桶酸汤一把葱,加上简易的调味品、一盆清水,两张小小的四方桌,就构成几平方的摊位,娴熟的手法再加上亲自调制的酸汤味,让人不经想起古时小镇的茶楼驿馆。午日时分,正是吃酸汤凉粉的好时段,摊前的清水盆上在阳光的照映下泛起清水涟漪。外出的旅客可以在此等候通往县城的专车,归来的游子能一碗酸汤入味而回望一年收成,我外出就学以前并未读懂这种味道,直到多年后才发现,我们已成家立业,带着老婆孩子回家后,又得来尝一尝韦阿姨的酸汤凉粉。

  傍晚时分,灯光柔和,流水清脆,和务工归来的儿时玩伴一道,牵着家人的手,行走于桥边,叙说当年故事……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学习心得有感5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假期悄然过去,壬寅虎年如约到来。学生时代的我们,从舒适安逸的寒假生活迈入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总需要一段时间去过渡。入村工作刚刚半年的选调生们,“免疫力”稍弱,经历了难得的七天假期后更易患上“节后综合征”。然而,村务的推进、村民的需要等不得我们自愈“慢性病”。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如何更好更快医治“节后综合症”,不如试试“好书”这副药。这次我抓的药“色香味”俱全,名为《郝家川调查》,由内至外养好“精气神”。

  村情村貌绘土地底“色”,调和“七彩”,养好“精”。《郝家川调查》将村情划分为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村级组织、人口分布、教育医疗、产业、文化风俗等七个方面,详略得当展开介绍。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熟悉村情村貌、牢记关键数据是基本功。新进选调生们入村工作时间虽不长也已不短,基本功不扎实实属不应该。于此我们应反躬自省,同时也要救过补阙。对照自查,完全不知道的方面要及时去学习,一知半解的方面要主动搞清楚,谙熟于心的方面要关注新变化。如此才能养精蓄锐,熟识“七色”,夯实“底色”,再作“佳画”。

  党建引领促“乡”村振兴,优化“三治”,养好“气”。郝家川村通过基层党建,推动“法治”与“德治”结合,助力群众自治更上一层楼。在他们较为完善的自治架构下,仍存在着很多突出的弊端。例如,村内各自治组织依赖于村党委处理事务,许多村级组织职能相互重叠……这些也是现阶段推进基层自治背景下很多农村的“通病”,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块顽石。搬走这块顽石,需要选调生们养好力气,练就本事,构建更加合理完善的村党支部规章制度。在党建引领下,做好法治宣传,讲好德治故事,让村民自治更显合理高效。

  产业发展画“味”来宏图,融合“三产”,养好“神”。“三产”融合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未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近年来,一二三产依次出现在郝家川村,有部分村民开始借力互联网销售农产品,打开思路的同时,也敲响了广阔市场的大门。然而在很多农村,一二三产独自发展是常态,一二产融合已是不小的突破,“三产”融合对许多人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概念。这就需要选调生们助力打破思想壁垒,我们新鲜血液中奔腾着的活跃细胞,就是承载村民从弯弯溪流汇入洋洋大海的船。唯有我们“提神醒脑”,抓紧时间多学多看多实践,才能更稳更快驶向彼岸。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学习心得有感5篇相关文章:

外科护理学学习心得有哪些_护理学习方法指导3篇 学好外科护理学的方法

2022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个人学习心得3篇(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的心得)

学校师德师风学习心得2022范文5篇

2022年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心得3篇(学中国传统文化心得)

2022会计专业学习心得体会4篇 学会计专业的心得体会

关于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感悟心得推荐3篇(乡村振兴青年有为演讲稿)

2022最新青春著华章主题学习心得6篇

延安红色教育基地学习心得体会3篇(去延安接受红色教育心得)

国家安全教育最新版学习心得体会3篇 关于国家安全教育的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师培训学习心得10篇(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总结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