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集团公司常村矿学习心得3篇 潞安集团常村矿矿长

时间:2022-10-29 15:56:17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潞安集团公司常村矿学习心得3篇 潞安集团常村矿矿长,以供借鉴。

潞安集团公司常村矿学习心得3篇 潞安集团常村矿矿长

潞安集团公司常村矿学习心得1

  10月9日,国家安监总局出台《“六大系统”安装使用和监督检查暂行规定》,限期各煤矿企业3年内即于2013年6月底前建立完善监测监控、井下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10月13日,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监局局长赵铁锤再次强调要加紧建立“六大系统”。

  此后,记者得知潞安集团常村煤矿作为国家首个煤矿新型安全防护设施示范矿,已经在国内率先建立了“六大系统”,遂于10月28日赶赴该矿进行了实地采访。

  紧急避险系统:“救生舱”可应急

  当日,记者在常村矿看到了由潞安集团和北京科技大学联合设计的可移动式救生舱。救生舱貌似集装箱,采用组装式钢结构,长6.3米、宽1.4米、高

  1.8米。

  矿工李高峰带领记者弯腰钻进救生舱,外舱很小,仅安放有一个马桶和一套空气净化装置。经李高峰指点介绍,原来,空气净化装置与舱门连接,启动后能释放出氮气,在舱门中形成一个“气帘”,使有害有毒

  气体入不了舱。进入内舱,记者发现为了尽可能腾出空间供避险人员活动,设计者充分利用空间,在舱体两边安置了柜状座椅,可供8人到12人休息。打开座椅下的柜子,里面储备有矿泉水、压缩饼干和医药箱,可供满舱避险人员维持96个小时。

  李高峰拍拍10多厘米厚的舱壁说:“这可是货真

  价实的钢筋铁骨,结实着呢!舱壁能支撑瓦斯爆炸和矿顶塌落产生的压力,而且钢板中混有保温隔热材料,即使外面起火高温达200多摄氏度,舱内也能保持在29摄氏度以下。”担心记者有疑问,他又指着舱尾的一只银色箱子说:“如果舱内温度过低,舱内还有空调可以调节温度。”最后,他把头钻进舱尾的小圆窗:“如果井下透水,舱门被水挤压无法打开,避险人员可以从这个紧急出口逃生。”

  常村矿总工办副主任郑祥举介绍,我们的救生舱

  与智利的“凤凰号”不同,根据采矿需要,它可以用滚轮或滑靴移动,也可以分为多个舱体从顶部吊装移动。值得一提的是,舱内配备有可视系统,这是国外救生舱所没有的,通过它,井上救援人员可看到舱内,并可以与避险人员通话。

  郑祥举还介绍说,以该矿N3采区为例,井下作业

  人数为120人至130人,安装了8个救生舱,最多可容纳96名避险人员。为保证人人有避险位置,采区还建立了一个能容纳80人至100人的永久避难硐室。一旦发生矿难,矿工可以就近躲进救生舱或避难硐室,救生舱还可以自带的镍氢电池为动力,滑动到避难硐室。避难硐室犹如一个大窑洞,构造设施与救生舱类似,所不同的是,它连接着一个永久钻孔,地面救援人员可通过钻孔将空气、水、食物以及电力供应、通信线路输送到井下。

  我们正在朝着更利于救人的方向不断完善技术,想尽办法、不惜代价来做好这项工作,但更希望永远用不上它。“郑祥举最后说,全矿设计有两座永久避难硐室、5座临时避难硐室、62台可移动式救生舱,这套紧急避险系统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全矿970名井下作业人员人人都有避险位置。

  监测监控系统:瓦斯超标能报警

  为啥选择首先在N3采区建立紧急避险系统?”“

  这个区瓦斯较高,瓦斯突出是煤炭生产中危害最大的事故之一,而且爆炸往往发生于瞬间,为了使井下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撤离或躲进救生舱和避难硐室,我们

  还安装了感应器,用来测试瓦斯、氧气、二氧化硫、温度、风速动态,一旦瓦斯超标就会立即报警,并自动断电。”郑祥举介绍。

  记者在矿调度室看到,这间五六百平方米的房间

  内,安装有监测监控控制台和显示屏,控制台前有技术人员24小时不间断地监控着墙上的20多个显示屏,密切关注着各作业区的情况。其中一个显示屏显示井下气体变化情况,闪烁着的数十个光标分别标明了各种气体的浓度。郑祥举介绍,现在煤矿的上级主管部门也连通了监控系统,可实时进行监管。

  人员定位系统:矿工血型也能看到

  下井必须得戴安全帽!“记者跟随工作人员下井

  时,监控人员及时阻拦提醒,并借来几顶安全帽给我们一行人戴上。根据规定,职工必须戴自己的安全帽才能下井,郑祥举拿起一顶红色安全帽说:”安全帽看似普通,其实大有学问,因为帽子里装有一块芯片,工人戴帽下井时,定位系统会即时追踪芯片位置,并显示在系统平面图上。“

  在平面图上,记者看到一个个编号在不停地移动。”一个编号就代表一名矿工。“郑祥举一边说一边动手

  操作,记者惊讶地发现,井下每名矿工的信息立刻显示出来:姓名、籍贯、家庭住址、身高甚至还有血型和身体健康状况。”连血型也能看到?“郑祥举自豪地笑答:”没想到吧?“他还介绍,一旦矿工进入危险区或下井时间过长,系统都会报警。有了定位系统,一旦发生事故,救援人员能很快确定被困矿工的位置,有针对性地实施救援,确定医疗方案。

  据了解,这套定位系统早在2008年底便已完善,覆盖了整个矿区。

  系统建设:借鉴国外经验

  工作人员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另外3个系统:为井

  下人员提供充足氧气的压风自救系统;由无线小灵通、有线电话和群呼系统组成的通讯联络系统,以及净化

  废弃采区积水为井下人员提供水源的供水施救系统。

  据介绍,我国煤矿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

  井数量占到四成,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就是针对这一实际,借鉴南非、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采矿业发达国家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探索出的新型安全防护体系。

  对矿工的生命负责

  随行人员透露,最近矿里可热闹啦!全国各地的同行都纷纷来参观,甚至还有部队官兵。”一想到我们集团研发的救生舱受到各界的青睐,大家都感到很自豪。“常村矿技术人员介绍,除了在矿山领域外,救生舱在其他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它甚至可以进入家庭和社会公共场所,为大家应对地震等自然灾害提供安全保障。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条信息:常村矿的紧急避险系统填补了我国自行研制救生舱的空白,并且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据了解,常村矿建立”六大系统"先后共投资了1.3亿元,其中仅紧急避险系统就耗资7000万元。潞安集团副总经理刘仁生说,我们这样做是为了对矿工的生命负责,这些可移动救生舱和避难硐室都可以重复使用,一次投资能长期受益。

  记者 王君/文 邓寅明/摄

潞安集团公司常村矿学习心得2

  常村矿学习参观心得体会

  4月25日,我们一行45人到山西潞安集团常村煤矿参观学习。在此,我代表掘进系统,首先感谢矿党政领导给我们这次参观学习机会。为此,感受很深,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观念。我们参观的是一个综掘掘进头,该掘进头施工断面平方,巷道宽为米,高米,为锚网加梯子梁支护形成,锚杆的间排距为800mm×1000mm,该巷道跟底板施工,平均煤层厚度为6米。据了解每小班施工三到四排,月进尺300米。

  我们所看到的巷道整洁、帮直、顶平,锚杆虽然有些外露长,但成排成行,施工材料堆放整齐,工具设备上架吊挂整齐,巷道内无杂物,牌板吊挂很整齐,填写很规范,安全设施、通防设施管理明确责任人,后运皮带虽然700—800mm宽,但皮带机两帮环境较干净,整个巷道给我们一种很清新感觉。迎头安全设施虽然简单,但使用很规范。

  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我乘坐的乘人器总长度1800多米,中间有两个90度拐弯,乘人器座位全部是活动的,但没有掉道现象;再一个就是大巷人行车管理很规范,下井人员很少在车上等时间,每一个采区乘人车站有一名专职安监员指挥车辆。我们到付井下口,我仔细看了他们安全文化宣传牌板,上写着“四位一体”的管理制度、“五查三反”“四不放过”的原则、“四勤”、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因素等都让我在想,虽然宣传语言很朴实,蕴藏着他们安全文化内容丰富,他们付井上口一副宣传牌板两句话:想不到是失职,做不到要问责,值得我们深思。这次学习时间很短没有过多学到他在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等方面的管理方法、经验,在此,我向领导汇报一下个人体会和感想:

  一是以人为本,制度管人。他们一位分管掘进领导陪同下井,在中途我了解,你们在生产任务落实上有什么方法,他说:“我们按制度办”。我想,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上有时采取手段管理,我们的制度还不够完善,没有健全,没有很好的去落实,管理上不严不细,执行上不到位;

  二是节约意识特别值得我们学习,走在大巷我看到大多风水管子都是用铁丝吊挂,但吊挂很整齐。他们掘进头也没有浪费的物资和材料现象,我们在管理上有时一味追求投入新的,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当前,面对集团公司严峻的经营形势,我想我们要不断增强节约意识,加强严管细管;

  三是学习他们的责任意识,我们到掘进头看到有几名职工正在往迎头运送锚杆,他们又把剩余备用的材料整理好。在乘坐乘人器时看到乘人器司机在不停的把座位依依整理好,但一千多米的乘人器没有掉道现象。通过细节看出职工责任,今后我们要不断加强责任意识,带动职工落实好责任感;

  四是职工行为规范,他们职工下乘人车到井口途中秩序很规范,到井口排位升井,上罐很自觉,没有拥挤现象,这些充分说明职工素质、行为。

  我想我们作为同行企业距离很远,这些不仅仅是职工行为,我们作为一名基层管理人员,我们要做到哪些?我们应该怎么做?通过这次学习,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新思想,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和管理能力,尽心尽职地工作,同时,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充分发挥安全生产中的带头作用,为实现矿井安全生产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潞安集团公司常村矿学习心得3

  赴常村煤矿参观学习体会

  4月25日,根据矿上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赴山西省潞安矿业集团常村煤矿参观学习,时间虽然只有半天,看到的、听到的、了解到的还不够深入,但参观学习一次,总觉收益匪浅,终身难忘。本次参观学习的主要感受和体会有:

  一、感受

  热情。常村煤矿是一个大矿,对我们临涣煤矿参观学习人员的接待,从高速路口该矿党委办公室主任接站,到接待大厅在矿领导及对口陪同人员的热烈欢迎,参观时每处讲解人员娓娓道来,面含微笑,无不显得热情、大方、大气。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总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细致。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一张《4月25日淮北矿业集团到常村矿地面(井下)参观行程安排表》,将参观的路线(流程),用时、地点、陪同科室人员、参观场所接待人员描述得清清楚楚,特别是时间精确到分钟,可谓是用心细心。职工上井到井口食堂免费用餐,社区健身器材区铺设塑胶地板,居民楼间暖气片蒙上一层布罩,三星级单身职工公寓,处处将以人为本表现得淋漓尽致,将对职工及职工家属的关心关怀细致到极点。

  创新。常村煤矿的企业理念为“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在常村矿,我们所听到的、所看到的,无处不创新,无事不创新,干就要干好,干得最好,干出一流,跻身中国一流,甚至世界一流。创新主要体现在: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行党委目标绩效考核,抓班子、带队伍、创环境、促发展,党建工作有效融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之内;矿务公开的创新,一个企务大厅集企管、账务、供应、机电等职能管理部门集中办公,业务流程顺畅,对一线单位服务到位,涉及到企业职工绩效考核、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通过信息代化设施公开公布,方便查询,接受监督;经营管理理念的创新,物资材料供应实行超市化管理,真正引入市场竞争体制,货比三家,比质比价比售后服务。进入物资超市,映入我眼帘的标语“推行内部市场化改革理念:工资就是螺丝,螺丝就是工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前,淮北矿业集团面对严峻经营形势,大力提倡增收节支,要拓展增收节支的途径,或许从“工资就是螺丝,螺丝就是工资”中就能找到答案。

  标准。在常村煤矿,给我留下一个最重要的感受,就是事事有标准,处处有标准,往深层次思考,就是以制度管理事,以制度管人,制度、标准面前人人平等。对我们临涣煤矿一行参观人员的接待有标准,采煤预备队班前礼仪有标准,社区、幼儿园管理有标准,矿级科级干部跟带班有标准,这些标准都是高标准,落实在高效执行上,收获在实际工作效果上。接待我们的党委办公室李主任一席话让我很感动,他在当秘书期间,写出一篇材料,改了31遍,底稿全部留着。一篇材料改了31遍,说明领导对材料的要求有标准,也说明他对自己的工作达到的高度有标准,不用扬鞭自奋蹄。

  二、体会

  学后应该思考,应该行动,对照先进,找出不足。凭心而论,我们临涣煤矿与常村煤矿在原煤产量上、经济效益上、硬件投入上、地面人员设臵上具有不可比性,但可比的是企业都是通过人、通过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制度管理而运行运作,不同的人、不同的制度设计、不同的管理载体可使企业产生不同安全效果、经营效果,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向心力。近一年来,通过不断学习王矿长、刘书记在不同会议上的讲话精神,通过这次到常村矿参观学习,我更感到我们缺的不是制度、不是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是有效的活动载体(比如常村煤矿有党委目标绩效考核,我们矿也有“五星级”党支部创建考核),我想我们缺的仍然是执行上、落实上的差距。把简单的事做好就不简单,把所有简单的事做好就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制度贵在执行、持之以恒地执行。标准一旦确立,就要不走样、不打折扣,按标准来,按规矩来。结合到单位的工作,个人的工作还是标准不高,要求不严,争先进位的意识不足,对先进的物资管理理念和方法知道不多,喜欢纵向比、与过去比,但与集团公司内部兄弟矿厂、与常村煤矿物资管理工作相比,我们更应该感到差距,我们更应该学习借鉴一切先进的管理经验,在管理上下功夫,在向管理要效益上下功夫,在物资管理工作精细化上做文章,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全体班子成员、全体党员、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坚持物资管理工作制度的严肃性,坚持物资管理工作为全矿安全生产服务的主动性,按照矿党政的统一部署,把所有的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争取通过一到两年的时间,使我矿的物资管理工作跻身于淮北矿集团公司的先进行列。

  二O一二年五月

潞安集团公司常村矿学习心得3篇 潞安集团常村矿矿长相关文章:

社区党员学习心得体会年度最新汇总3篇 党员下社区活动心得体会

公司2023年度工作报告参考6篇(集团公司年度工作报告)

幼儿园园长培训班学习心得4篇(园长培训班心得体会总结)

会计培训学习心得体会怎么写3篇 会计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大全

教师学习心得体会7篇

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心得3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心得体会)

师德培训学习心得体会12篇(有关师德培训的心得体会)

新版师德专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总结2022【3篇】

纪念五四运动学习心得3篇(五四运动纪念会的心得体会)

2022教师教学学习心得新版版3篇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