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弟子规》读书心得作文3篇

时间:2022-12-08 11:21: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22《弟子规》读书心得作文3篇,供大家赏析。

2022《弟子规》读书心得作文3篇

2022《弟子规》读书心得作文1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是每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启蒙读物,也是传承数百年而不衰的人文经典。《弟子规》是由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文章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三字韵文,极易成诵;流传甚广,意义颇丰。

  我初读《弟子规》,是在上小学时,学校统一组织安排各班在下午上课前的唱读时间学习背诵文学经典,《弟子规》便是其中一种读物,我那时并未领会其中的深义,只觉三字韵文通顺易背。后来上初中时,学校又要求背诵《弟子规》,因为练习背诵反复读背的次数多了,我渐渐开始思考其中的意思和内涵。之后由于已经背过所以有许多句反复在心中萦绕,印象深刻。现在虽只记得其中原来经常背诵的几句,但渐觉其中意义非凡,想来大凡经典便是常读常新的。

《弟子规》除总叙外,共分为七个部分,我理解为对人的七个方面作出规范和要求。首先是谈“孝”,中国人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我们的传统文化对宗族和家庭关系十分重视,所以对于孝道十分看重。历史上知名孝子老莱子和李密等人孝亲的故事广为传颂。这一部分短短数行将与长辈相处的方方面面写得极为详细,把几千年中国人对孝子的期待化成对幼子教育的殷殷之言。

  但是“弟子规”中间的孝是有理智的,是有节制的,不是盲目地孝亲,更不是愚孝,里面写道“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无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所以它要求的孝并不是简单的顺从,而是有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孩子明辨是非,能够判断父母的对与错,其次要有勇气指出父母错误的地方,第三还要注意劝谏时的技巧与方法以及耐心,所以《弟子规》对孝道要求很高。但它不仅仅是有要求,它还提供了方法和技巧,譬如“怡吾色,柔吾声”“号泣随”这些不仅仅可以看作是劝谏父母的要求,也可以看作是规劝父母的技巧和方法。

  弟子规虽是出自清代的作品,但它的现世教育意义很高,以为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当时社会的要求,它也能体现出中国人几千年秉持的那种优秀和伟大的思想观念,如在“泛爱众”部分中间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这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高尚品质已经流行了数千年,再比如其中“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体现的谨慎端庄和君子慎独的品质。可见其中体现的伟大品质不胜枚举,还需我们不断品读和静心思索。

《弟子规》短短数页,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中国人几千年积淀的大智慧和先人对子孙后代的无数期许。它是一本启蒙读物,但它势必对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起着指导作用。朗朗上口,弟子成诵;寥寥数页,纸短“道”长;谆谆教诲,化育人心;经典传承,文化大光!

2022《弟子规》读书心得作文2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平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习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习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习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习,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2022《弟子规》读书心得作文3

《弟子规》,全文不过360句,计1080字,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这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弟子规》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用简明通俗的语言,教导大家如何修养品德、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待人接物所应有的礼节。

  从《弟子规》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教育目的——首先就是教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一切言行谨慎、讲信用。对待大众平等仁和,亲近仁德的人,向他学习。只有在能够做好这些之后,才“有余力,则学文”,如果做不好这些,学习知识是没有用的。古人的这个教育原则,到今天也是非常有意义的。而我们现在的教育,却是把全部精力都用在“学文”上,却忽略了做人教育。所设的品德课、政治课,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北国之后之后就是水过鸭背,什么也没留下,更别提深入骨髓的东西了。不得不说,这是我们现代教育最大的失误。

  作为一名教师、一名家长,我们担负着教育子女、教育学生的重任。因为孩子的成长是不可能重来一次。首先做人父母者,就要为孩子的生活起居、家庭教育等负责,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仅仅要教给他知识,也应该教给他生活的道理、做人的修养。当然,这要求我们自己就应该有一份积极的人生态度。另外作为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外,更重要是深入挖掘教材,对学生应更多一些情感抚育、人文教育,继而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因此,不论是教师、家长哪种身份,我们既要教会孩子懂得“长者立,幼勿坐。长着坐。命乃坐”“过犹待,百步余”的礼节,又要让学生拥有“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良好心态。“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能让我们进一步明白对待工作和生活应该在把握节奏的同时要保持正确的态度;“话多说,不如少,唯其是,勿佞巧。”是在告诫我们言多必失,做人应该谨慎守信;“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是在提醒我们要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必须做到德才兼备,而绝非什么御人之术。

“谨、信、仁”三点告诉我们不管在生活中、工作中做什么事情都要时刻谨慎,而且要遵守承诺并且要对待家人、同事要仁慈,以诚相待。立身处世谨言慎行,做人处事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从容面对各种工作和压力,从而感受到快乐。

2022《弟子规》读书心得作文3篇相关文章:

《弟子规》读书心得左右3篇 读《弟子规》有感

初中《弟子规》读书心得3篇(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2022《弟子规》读书心得范文3篇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

《弟子规》读书心得12篇 弟子规的读书心得

《弟子规》读书心得体会6篇 读弟子规的心得与体会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