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调研讲话精神学习心得感悟4篇

时间:2022-12-12 04:04:00 心得体会

  好的演讲稿可以引导听众,使听众能更好地理解演讲的内容。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演讲稿,演讲稿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安徽调研讲话精神学习心得感悟4篇,欢迎参阅。

安徽调研讲话精神学习心得感悟4篇

安徽调研讲话精神学习心得感悟1

  “澶漫江淮万里春”。近日,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慰问受灾群众,温暖民心,鼓舞人心,提振信心。在察看庄台后,总书记感慨道“愚公移山、大禹治水,中华民族同自然灾害斗了几千年,积累了宝贵经验,我们还要继续斗下去。”总书记的感慨点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两个经典故事,饱含了对劳动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斗争精神的深情致敬,和对当下党带领人民切实完成防汛救灾后续工作的殷殷嘱托,也让党员干部从总书记的“感慨”中做到三个“坚定”。

  坚定人民至上、相信人民、团结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信仰。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耳熟能详。为了解决水患,大禹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每当工程开始的时候,他与百姓干在一起,吃在一起,睡在一起,开山劈石,夙兴夜寐,团结带领部落人民共斗洪魔,最终取得治水成功。大禹治水为了人民,大禹治水的成功更离不开人民。人民,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习近平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今年以来,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到防洪救灾,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团结带领各族人民战疫情、斗洪魔,做好“六稳”、落实“六保”,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当前疫情尚未根除,防汛救灾任务还在继续,全体党员干部应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依靠人民,时刻与人民“战”在一起,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革命信仰。

  坚定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禹治水时,曾手持规矩,实地查探水情,一切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治理了长江以北的大部分河流。大文豪苏轼也是治水专家。元祐六年(1091年),苏轼出任颍州(今安徽阜阳)知州。初到任上,正值颍河八丈沟工程开工。颍河与淮河毗连,水系复杂、河患无穷。到底该不该建设八丈沟,有人赞成、有人反对。为了做出正确的判断,苏轼“到官十日来,九日河之湄”,对颍州一带的河道水系进行了全面考察。他寻官问民,查证资料,差人测量, 两个月后,取得了准确的情况和数据,并及时叫停这个“拍脑门”工程,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向朝廷阐述了反对建八丈沟工程的意见。后根据颍州实地情况,疏浚清河、治理颍州西湖,兴航运、灌农田,造福百姓、泽被后世。大禹治水、苏轼治颍的故事均彰显了实事求是的伟大精神。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习近平曾多次强调,党员干部要力戒官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办实事,求实效,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今天,我们在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即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抗疫防洪双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际,党员干部要坚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而获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

  坚定尊重自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古蜀有“泽国”“赤盆”之称,人民世世代代同洪水作斗争。李冰任蜀守后,实地查探,了解水情地势等情况,发现水流湍急的岷江到下游后,水势浩大,一马平川,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大量泥沙淤积,附近山峦阻流,水患加剧。在尊重当地水文实际规律的前提下,李冰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修建了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及渠道网所组成的都江堰。不仅解决了洪灾问题,而且得以灌溉良田万亩,使蜀地获得“天府之国”的美誉。 都江堰作为全球年代最久、仍在使用的宏大水利工程,得益于它对自然规律的充分尊重和科学利用。习近平指出:“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保护自然生态,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关系着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把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环境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撸起袖子加油干,把一副美丽中国新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安徽调研讲话精神学习心得感悟2

  “这一直是我牵挂的事。”18日下午,正在安徽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来到阜阳市阜南县蒙洼蓄洪区利民村西田坡庄台,顶着炎炎烈日,走进田间地头,深入庄台农户,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在了解情况后,总书记高兴地说:“我一直牵挂灾区的群众,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都有着落、有希望,我的心就踏实。”

  今年汛期以来,我国降水总量多、强度大,山洪地质灾害多,部分地区损失严重。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充分彰显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释放了守土有责、不容懈怠的强烈信号,为我们做好防汛救灾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各部门要闻“汛”而动,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生命至上、突出安全第一、突出担当作为,将党中央各项防汛救灾既定部署落到实处,在众志成城中确保科学安全度汛。

  防汛救灾是当前最紧要的工作,防汛救灾一线是检验干部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试金石。各地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统筹力量、科学救灾,既完善人员转移避险方案预案,畅通预警预报和抢险救灾“最后一公里”,又及时前置抢险救灾物资和应急力量,确保受灾群众和救援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要加强对供水、供电、供气设备设施的巡查和紧急维护,为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和医疗保障,做到全方位布防“无短板”,用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让受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救灾形势,容不得丝毫懈怠,不能麻痹、不能侥幸、不能厌战,只有各方协同、众志成城,才能凝聚风雨无阻、一同向前的合力,筑牢防汛救灾钢铁堤坝。因此,要在防汛救灾中将纪律挺在前,对防洪救灾中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工作严重失职的干部,严肃处理、督促整顿。要将防汛救灾作为当前头等大事来抓,严肃工作纪律、坚守工作岗位、听从党的指挥,不以任何借口推诿拖延、擅离职守,更不能临危退缩、各行其是,竭力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方能维护防汛期间的社会和谐稳定。

  要注重在防汛救灾一线识别干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扛起政治责任,用无畏的行动、狠抓落实的拼劲,践行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总书记慰问受灾群众,不仅给受灾群众送去了暖意,更激励了奋战在抗洪抢险一线的部队官兵和地方干部。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要将总书记“牵挂的事”办好、“牵挂的人”安置妥当,众志成城、团结奋战,将洪水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安徽调研讲话精神学习心得感悟3

  近日,习近平在安徽调研。从王家坝闸、红亮箱包公司、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到长江之滨的生态园,巢湖之畔的创新馆、纪念馆。总书记观汛情、看复工、溯历史、瞻未来,行到江淮紧要地,一枝一叶总关情。

  灾难面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人民安康”托举起生活的希望。18日,习近平先后来到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闸、红亮箱包有限公司、蒙洼蓄洪区曹集镇利民村西田坡庄台,察看淮河水情,走进田间地头,了解当地防汛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等情况,看望慰问受灾群众。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民安是最大的责任。灾情面前,习近平强调最多的就是: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今年入汛以来,习近平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各地区和有关部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防汛救灾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灾害中只有人民生命安全无恙,方能在灾后托举起生活的希望。实现灾害防控和经济发展“双胜利”的目标任务。

  生态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来到马鞍市考察调研,首先来到薛家洼生态园,实地察看长江水势水情、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等情况。生态兴则文明兴。以前的薛家洼生态园生态环境问题非常突出,遍地散落非法码头、散乱污企业、危旧民居,排污超标、钢渣满地,“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2019年4月以来,马鞍山市开展生态环境攻坚战行动,以薛家洼为重点区域的长江东岸综合整治,彻底拆除沿岸违规建筑,57户229名渔民也全部上岸。如今的薛家洼,经历复绿增绿、涵养湿地等修复工程,漫江碧透、万象回春,从昔日“脏乱差”到如今“美如画”,薛家洼生态园正逐步成为马鞍山市的城市生态客厅,生活在这里也更幸福,这正是得益于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经济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的发展。习近平在合肥还考察了安徽创新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了解了安徽省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发展情况,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安徽创新馆是全国首家以“创新”为主题的场馆,集中展示了安徽近年来1400余件有代表性的创新成果,涵盖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革命到底精神,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调研讲话精神学习心得感悟4

  8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安徽考察调研防汛救灾工作,听取军队参与防汛救灾情况汇报时强调,“要发扬连续奋战作风,有力组织抢险救灾,支援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切实完成防汛救灾后续任务。”防汛救灾后续工作事关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发扬连续奋战作风,慎终如始筑牢堤坝、一以贯之初心为民、毫不动摇咬定目标,切实完成防汛救灾后续任务,最大限度减轻灾害的损失和影响,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扬以人为本、为民负责的连续奋战作风,慎终如始筑牢堤坝。切实完成好防汛救灾后续任务,必须着眼于中国灾害事故多发的基本国情、提升国家抵御各类灾害能力作出的重大决策,发扬连续奋战作风,不断增强抵御灾害“韧性”。当前,全国防汛进入“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习近平在安徽淮河考察时再次强调了防汛救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同时指出“我们要提高抗御灾害能力,在抗御自然灾害方面要达到现代化水平”。自然灾害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慎终如始压紧压实责任,密切监测雨情、水情、汛情,抓好查险除险,坚决筑牢防汛安全屏障,构建起现代化城乡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发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连续奋战作风,一以贯之初心为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完成好防汛救灾后续任务,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时刻把群众装在心中,一心一意为了群众、依靠群众,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办人民之所需、干人民之所盼,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服务宗旨,在服务群众中砥砺初心、扛起使命,做到听党指挥、闻令而动、向险而行,锤炼担当铁肩“党性”,真正为广大群众谋利益福祉。当一些地方洪水未来时,必须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修订完善方案预案,落实防汛队伍,不断排查风险隐患,做到洪水不来、准备不止、有备无患;当一些地方洪水来时,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咬紧牙关、迎难而上,有力组织抢险救灾,帮助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全力以赴打好打赢防汛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当洪水退后,要保持头脑清醒,明辨是非正误,践行“顺天应民”原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同自然争夺发展空间。

  发扬固本强基、敢于胜利的连续奋战作风,毫不动摇咬定目标。习近平对抓好下半年全军各项工作提出要求,强调“要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确保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咬定“完成防汛救灾后续任务”目标,也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淬炼固本强基“理性”,持续用力抓基层打基础这一根本,将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落细落实,不断提升维护国家集中统一和社会稳定能力水平,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安徽调研讲话精神学习心得感悟4篇相关文章: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学习心得体会6篇(政治思想的心得体会)

五四运动精神学习心得体会精编范文6篇

精选2022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范文3篇

弘扬劳模精神党员学习心得体会3篇 党员如何弘扬劳模精神

全国劳模精神学习心得与感悟优选6篇

五四精神座谈会学习心得体会3篇

五四精神建团百年学习心得体会最新5篇

2022年五四精神学习心得体会3篇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学习心得体会6篇 加强爱国主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心得体会

弘扬工匠精神学习心得感悟优选6篇(学工匠精神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