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庸》心得体会文本2022年5篇

时间:2022-12-16 18:09: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学习《中庸》心得体会文本2022年5篇,欢迎参阅。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文本2022年5篇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文本2022年1

  今天由我给大家分享我的学习体会,以及我在以往工作中的心路历程。现在大家都在学习《道德经》,分享学习的感悟,我自己感觉加入讲师团的时间太短,对《道德经》没有很深入的理解,所以我选择了跟大家分享我的《中庸》学习体会,讲的不到之处还请大家多包涵。

  最初接触《中庸》是在每周四早课上观看视频,觉得里面讲的内容容易理解,能听的明白,后来在转正之后就加入《中庸》学习小组。通过写手抄稿、每日诵读、看译文,加深自己对《中庸》的理解,也让我能更恰当的对待工作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下面我就结合《中庸》第二章的内容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思想转变。

  《中庸》第二章原文: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中,就是指合理、适当、协调、恰到好处、不走极端。庸,就是要坚持原则,尊重规律。

  1

  这里有一则小故事:有一只美丽的海鸟,飞到战国时期鲁国京城的郊外,停在一棵树上。京城的人谁也没见过这种鸟,都以为是一种吉祥鸟。鲁国国王看到了,也高兴得不得了。心想:“飞来了神鸟。这可是个好预兆,看来要有大富大贵降到我的头上。”他就叫人把那鸟逮住了。怎么喂养呢?鲁王又想:“神鸟可不能像一般的鸟那样,关在笼子里养着。我一定要让它的生活跟我的一样。否则,让神鸟怪罪下来可不得了。”

  于是,好心的鲁王就吩咐仆人,把那只鸟供养在庙堂里。每天叫人吹乐打鼓给它听,献出最好的美酒请它喝,杀猪宰羊,把最肥最鲜的肉献给它吃。对鸟照顾得够好了,可是那只鸟却一点儿也不领鲁王的情,吓得惊慌失措,在庙堂的顶棚上,一会儿害怕得飞来飞去,一会儿恐惧地躲藏起来。什么美酒啊,肥肉啊,音乐啊,它根本不知道那是鲁王专门献给它的。

  一天,两天,海鸟不吃也不喝。到第三天,那只海鸟就死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外表再美丽的鸟.它的本质仍然是鸟,如果不遵循它的生存法则而将人类的意愿强加给它,最终只能导致它的死亡。而中庸的境界如同老子所说的无为而治一般,不会违背事物的本来面貌和自身规律。这样做才符合中庸之道,才是不会破坏大自然的无为之道.百姓也同样会安贫乐道,天下也自然太平和乐。

  1

  圣人讲要走中庸之道,它的主要原则有三条:一是慎独自修;二是忠恕宽容;三是至诚尽性。

  慎独自修: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保持清醒。不要认为隐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时,同样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住自己。这条原则也是我做人的基本原则。

  从小我的父母就教育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原则,想要的东西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而不能不劳而获,或者贪图小便宜走歪门邪道。这点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工作之后,做的是通讯公司的大库主管,当时的手机刚从模拟机转网成全球通,好多的厂家为了提高销量,都会配有很多的随机赠品。赠品是按订货数量配送的。那会儿也没有直销员,所有的赠品都是由库管保存,给不给客户也基本上由库管出货的时候通知营业员。当时我记得是飞利浦的一款手机赠送银项链和一个小小的18K金的转运珠,好多营业员和业务员在销售几天后都会有一条那样的项链。有一个业务员曾经问我,你弄了几条项链?我说我一条也没有,他觉得不太相信:“库房里那么多,你没留两条?”我告诉他,我给门店和业务配货从来没有克扣过赠品,所以我没有很正常。他们也许不相信,但是我有自己的原则,小事才能见人品。如果拿了一条项链,也许别人不会发现,但是自己的良心会不安,说的直白点就是做贼心虚,一旦别人发现了,往小处讲就会失去别人对你的信任,往大处讲,就会增大贪欲,看见什么东西都会想要据为己有,慢慢的越陷越深,最终走上犯罪的道路。相信大家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只要是内心正直的人都会像我一样这么做,这么做也是符合《中庸》里:君子慎其独的理念的。小到赠品,大到手机,我都没有私自拿或者用过。就像《弟子规》中说的: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这些做人做事的原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也需要我们一辈一辈的继续传承下去。

  《中庸》的第二条原则:忠恕宽容。这一原则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以中庸之道处世,能调和各方面的关系。中庸讲的是人之根本,强调做人的艺术和做事的方法。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需要我们用心的观察分析,才能了解,看待别人往往不能只看现象和表面,而是要深入其心灵,着眼于本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进行沟通交流。在当时的库房里,我们一共三个人,有一个女孩儿小会,平时比较自私小心眼儿,我们一起干活,她总捡最轻的,我和另一个女孩儿觉得大家一起工作,多干点无所谓,所以都不跟她计较。

  有一天,库房里只剩下我和她,到了几百台的手机,需要一部部的拆开包装验货,还需要记录每部手机的串码,平时记录串码都是小会做的,而验货就是我和另一个女孩儿的事。她看到这么多的货知道我自己肯定验不过来,还得给门店和下县的经销商备货,那么她也得跟我一起做,楞了片刻,她说有事要请假,我跟她说:“你要是没什么要紧的事,就明天请假吧,今天这么多货,我一个人也验不完。”她听完还是坚持请假,我一时火大,就直接跟她说,那你可以离职了,去拿离职表吧,我给你签字。说完我就不理她去给业务员备货了。她看我不高兴转身走了。

  等我备完货,看着满屋子的大箱子真的愁,那时候我也不会用电脑入库,都是她操作的,串码也都是她手抄的。这几百台光抄串码也得抄半天,更别提验货了。一时间,真的不知道怎么办了。后来我试着给会计苏大姐打电话,向她请教电脑入库要怎么操作,苏大姐来到库房详细的给我讲了操作步骤,我又问她这么多串码我能不能以后再补录,大姐很奇怪的看着我说:“你们的串码都是手敲进去的?”我说是的,大姐又说:那配给你们的扫码枪是干嘛用的?”我愣住了,问大姐:“扫码枪能录串码?我不知道呀。”大姐又给我讲了扫码枪的用法,结果很快我就把入库和串码就录入好了。并在当天下班把所有的手机全部验货完毕。

  虽然很累,但我知道了电脑怎么用,也通过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有效的沟通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如果我当时没有发火,而是好好的跟她讲明白我们是一个小的团队,应该团结协作来更好的完成工作,也许这件事就有另外一种结果了。

  有一句话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如果拥有宽厚的胸襟和积极好学的精神,就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就能与人与己“无所不容”。这种对他人所表现出的宽容也就是“恕”。虽然我最后原谅了她,但她对人对事的态度给我提了个醒,“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人,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

  通过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做任何工作,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服人,自己学的多,心才宽,才能看的远。学了《中庸》之后才明白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且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作"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那么工作和生活才能更好。

  现在我也在学着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孩子不愿意写作业或者写错题了,我不是简单的大声训斥,而是心平气和的让孩子玩一会儿,等我空闲了给他解决作业中的困难,几次之后,我发现孩子的情绪也在转变,能够自觉的完成作业并且有困难了也不再乱发脾气了。只有坚持宽容忠恕之道,人们才会相安无事和平共处,家庭也才会更和谐幸福。

  至诚尽性是中庸之道的第三条原则,只有坚持至诚尽性,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善良的天性。只有以善待人,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善待。进入集团财务中心后,我这工作上得到了大家的很多帮助,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领导对我的认可,让我感到。由最初的档案管理员一步步的走到今天,能独自完成部分督查的工作,和大家的悉心指导是分不开的。最初做督查的工作只知道按流程做,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来段晓丹就经常的问我:“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需要跟我沟通吗?”或者“还需要我帮你做什么吗?”如果我自己能做下来,就告诉她“我可以”,如果我觉得有困难,就会把问题总结下来,等晓丹不忙的时候向她请教。从年初录入报表的期初数到出合并报表,每一个步骤她都会详细的给我解释。盘点出纳,她会告诉我最快最准确的核对出纳会计账的方法。

  从晓丹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我以前没有学过的专业知识。这种真诚相待的事例在咱们公司还有很多,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我的工作还有盘点各公司的库存情况,在盘点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各位库管的大力配合。酒厂、营销门市、展览馆等库的酒水品种多,大概180多种,畅销的还好盘都是整件的,有好多的老品,需要一件一件或者一瓶一瓶的核对,还有好多类似的包装,例如:小兴台和金奖版小兴台,金黑豆、银黑豆等的包材从外观上看大致相同,我都分不清,库管会带着我一品一品的仔细辨认,不厌其烦的跟我核对我弄不明白的品种。

  古镇的小商品较多,盘点起来比较费时,所以我们都会在月底盘点时跟盘,看着各个库管一个个的数那些小商品,佩服他们的细心和认真。不论是酒水的库管还是小商品的库管,她们都是本着对公司负责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和诚心来工作,所以她们的诚心和善良也成就了我,使我的工作能够完美的完成。

  记得x老师在分享《道德经》时说过,理解、接纳、包容、尊重、欣赏、信任和爱往往能激发一个人内在的力量,他会不断的完善自己,越来越符合我们的期待。从财务的领导同事到各个库管,她们都以善良理解尊重来帮助和配合我的工作,也正是她们激励我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迎难而上,积极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成就自己。

  下面,总结一下我今天的分享:《中庸》的主旨是论中和,认为中和是宇宙的本来状态,是一种高度和谐、完美的境界。第二章的内容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

  我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来解读:

  第一部分:慎独自修, 要求人们在自我修养的过程中,坚持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慎重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保持清醒。不要认为隐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时,同样要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自重自爱,把握住自己;

  第二部分:忠恕宽容, 要求人们将心比心,互相谅解,互相关心,互不损害,忠恕宽容,体仁而行,并行而不相悖;

  第三部分:至诚尽性, 只有坚持至诚尽性,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善良的天性。只有以善待人,也才能得到别人的善待。

  最后以x老师的《道法自然》来给我今天的分享结尾:按实物本身的特点及内在规律做事,意味着我们要接纳、尊重每个人的不同,允许每个人循着自己的本性,把自己的优点特长充分发挥出来。每个人最高的成就就是自己本性的最大发挥。

  今后我也会按照传统文化的指导,使自己走的更高更远!

  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文本2022年2

  中散为万事,末合为一理 ——读《中庸》有感 儒家学说千年历史,留下来的著作都是精品,在读完《大学》之后,我又有幸拜读了并列为“四书”之一的《中庸》。

  和《大学》一样,《中庸》也出自于《礼记》,在宋代被程朱推崇编注后重新受到重视并成为“四书”之一,是由孔子的孙子子思主笔的,身为官方的教科书之一,《中庸》对于教育的发展也有重大的影响。

  相比起其他倾向于为政治服务提出措施政策和观念的儒家经典,《中庸》更倾向于描述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人性修养,提倡自我教育。

  从“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出发,《中庸》言简意赅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核心——自我教育。《中庸》对于自我教育疏导有着非常好的启示作用,人们能够自觉的进行自我审查、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希望能够在此作用下,达到儒家学说教育人的目的,能够拥有“仁”的思想理念,达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的境界,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天人合一”。

  《中庸》首先肯定了孟子的“人性本善”的想法,认为“天命之谓性”,希望人们能够按照这种善良的天性进行自我教育,即“率性之谓道”,按照人道的原则去修治自身的道德行为,“修道之谓教”,达到“仁”的境界。不止如此,《中庸》还强调了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概念,提出学习者要有“慎独”的精神,即能顾强有力地坚持自我约束、自我监督,通过自我教育达到自我境界的发展。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文本2022年3

  从开始接触《论语》起,“中庸”便在我的生活中频繁出现,于是渐渐浅尝了这个易懂却又高深的词汇。“中”意为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庸”意为平常,平庸。

  《论语》和《中庸》中都讲“中庸之道”。在拜读后,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中”是圆,“庸”是方,“中庸”就是把“中”的道理用一种最恰当、合理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可以说是一种方与圆的完美结合与运用。

  记得不久前,我曾对于“锋芒毕露还是韬光养晦”有过一番思考,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中国古往今来,似乎都在提倡着“韬光养晦”,这样正迎合了那句“满招损、谦受益”,人们觉得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本身的素质与修养。但当人们站在如今这个社会的视角上时,却又突然发现,这样的思维方式似乎已不再适用。如今,在我看来,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是不能完全采纳的,取而代之的,当然是“中庸”。

  记得一段很经典的话:“岳飞锋芒太露,无法躲过风波亭之劫;李太白锋芒太露,难以见容于官场,苏东坡盛名之人,屡遭磨难,大象因牙而被擒,蚌以有珠而见剖,龟因壳而致死,鹦以饶舌而被困,犀牛因角贵而招杀,金铎以声自毁”。其实,锋芒太露的结果,容易招忌及受害。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也是如此,而这,正是一种“中庸之道”。“半开”、“半醉”,需要度的把握,而这是没有确切的衡量标准的。行事之时,靠的只是每个人心中对中庸的理解与坚守,在那些复杂中,我想,“简单”的持守才是最难的。

  于是,我“引入”了“圆通”,便是做到既方又圆,这是一种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高度的智慧和修养,能始终做到这一点的人,就绝非等闲之辈。正如中庸所提到的“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生活中的小片段——对于才华的显露,当然,在这之外,还有更多的“中庸圈”,我想,孔子之所以为圣人,便是在于他一生始终处于这中庸圈内吧!他所拥有几乎全部优良品质,虽不夺目,但始终不乏光耀。他面对弟子的过人或不及之处,能正确的对待,并不一味发扬长处,而正是忠于“不偏不倚”。面对才华横溢,不放弃收敛锋芒;面对勇敢,不放弃畏惧;面对矜庄,不放弃随和……我想,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就在于此。

  中庸带给我更多的',就是“和”了。不偏不倚,不过也无不及,达到最好的状态,这就是“和”。这样的一种心态,就是平常心。生活中,面对过失,不过分埋怨别人,也不过分自责;面对荣誉,不过分张扬,也不过分低调;面对困难,不过分踌躇,也不过分淡定。万事适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这样天地万物会各安其位,正常运行。这是一种大智慧。

  《中庸》的深奥让我无法完全置身于内。我想,如果此生无法精通《中庸》将是我最大的遗憾。万物持中,这是做人的原则与处世的艺术。无论碰到什么事,拿出“中庸”,以不变应万变,这将是一生的财富。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文本2022年4

  翻开自己的随笔,读《大学·中庸》可以追溯到三年之前了。当时自己喜欢背《论语》,觉得那些简单的话,之所以成为经典,有着愈久弥新的魅力,用现在的话说,之所以,至今仍然成为我们学习和读书的教材,在于,这些经典有与时俱进的魅力,让不同年龄,不同时期的我们,都能从这些话语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接触《中庸》,源于大哥去x大学去上书法研究班的学习,北大的教授王岳川老师的授课,使大哥受益匪浅。回来便要求我去背《大学·中庸》,说《论语》里很多思想来源于此。

  书上说,“不偏不倚叫做‘中’,不变不更叫做‘庸’;中是天下的正道,庸是天下的定理。”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中庸以“诚”和“中”为基本概念,叙述“天人合一”的理想。书中说“性”“道”不可须臾离开自身,要从“戒慎”“恐惧”“隐显”“慎独”等方面培养自身的品德,掌握中庸之道,致中和。达到中和,则天地万物安处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生生不息。“道”源于本身,与自我相分离,而君子要学会反求诸己才能得之。真正的君子要做到格物致知,去外诱之私,而充其本然之善。这种自我修养与反省的品质使我明白无论遇到什么人或者什么事,不论今后会遭遇怎样的挫折,我们都要学会“反求诸己”,凡事都要从自身找原因。

  人,都长一双眼睛,向外可以观察无边广阔的世界,向内可以看清无限深邃的内心。然而,很多人,向外无边扩展的看了,向内,却从来没有深入过。想想自己上小学的时候,如果考试不好,回家会说考试的时候,答案写错了,或者紧张,或者什么理由。总而言之,不敢正面自己的失败,不从内心去找根本的原因,现在,凡事都会反求诸己,换了立场想一想,其实都会变得平和。

  《中庸》里还有一个重要的字,就是“诚”。有句话说,只要自己对自己诚实,这个世界就不会欺骗你。而之所以,诚很难做,多数在于,人的部分缺点。比如说,虚伪,爱面子,去追求一些原本对生命本身不太重要的名利等外在的东西。而使人,迷失了自己的本性的纯洁。一个“贪”字,就让“诚”字执行起来多曲折。佛法中讲,人有三毒:贪、嗔、痴。自古贪者都是活得很痛苦的,但好像很多人又走不出这个怪圈,而中庸就可以克服人性的贪,从而使人们做到知足常乐。

  那种谨慎的对待大家看不到的地方,对大家听不到的地方也心有恐惧,不敢怠慢,这一种凡事都谨小慎微的态度,让我明白,量化每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而细节就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总之,读过中庸之后,于为人于处世都受益匪浅,受用终身。

  这个世界不缺少梦想,但是缺少让梦想实现的人。中庸这种哲学,告诉我们不论在什么的情况下,都保持一颗轻松的心态去面对事情,以自然心对待自然。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文本2022年5

  一砖一瓦,

  一亭一阁,

  都是他曾在主宰,

  雕栏玉砌,

  都是他的梦境。

  ——题记

  穿越历史的回廊,多少曾辉煌的盛世顷刻间付诸东流,多少曾经披金戴银的帝王瞬间消逝。

  所以,请别怪秦始皇专政,他只是为了延续更久的不朽的传奇;也别怪曹操多疑,因为有多少帝王是被自己的亲信所杀。而又有多少帝王为我们留下多少次的盛世,但独独有他,为我们留下的是不朽的诗篇。

  出生在帝王之家是他的无奈,从小,他比别人学得更多,也比别人懂得的更多。他一直小心翼翼的渴望被父亲关注又不想锋芒过大。从小,他便被养在了这样勾心斗角的帝王之家。

  登上皇位的他,并没有过多的兴奋,他开始规划政治蓝图,渴望书写华丽的一章,他想像秦始皇嬴政一样一统天下,也想像汉武帝刘彻一样将国家发扬光大,更想像唐太宗李世民一样发展到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他怀有满腔的抱负,跃跃欲试,可不幸就这样发生在他身上。被夺下皇位的他却依旧被养在宫中,承受着更多的耻辱。

  在此后的几年,他没有一天不在悔恨自己的亡国之恨。书写下一章又一章的诗篇:从《相见欢》的“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到《望江南》的“多少恨,昨夜梦魂中”最后再到《虞美人》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没有一天他不在悔恨。最终,他还是选择在这无尽的长廊中留下一个背影。我想把他叫住,也想叫他不要这样消极,却无奈他走的太过匆忙!但也许就是这样的性格,成就了他的一生。

  或许他不是最精干的帝王,但他也不是最昏庸的;或许他不是最优美的词人,但他也不是最无为的。他的一生,抑制了太多的愿望与抱负,一直都在维持中庸之道,却不曾想过自己表露心迹的词将会成为千古绝唱。

  我愿在这落花无情的皇宫与他畅饮一场,因为他值得。或许,他的命运是悲哀的,就连词句中也与李清照一样流转着悲伤,但他一定是个明君,只因他之后的悔恨与他的努力。

  多少千古风流人物,有的只是过客,有的背负骂名,有的名扬天下。唯有他,追求中庸之道,透过一个背影站在世人的面前。让我高举杯子,为你干杯,李煜!

学习《中庸》心得体会文本2022年5篇相关文章:

2022年幼儿园教师实习心得体会文本3篇

《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文本6篇 “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

2022年观看影片《脱贫答卷》心得体会文本3篇

精选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总结心得体会文本3篇(幼儿园骨干老师培训感悟总结)

教师个人网络研修心得体会优选文本3篇 中小学教师网络研修心得

2022年观看《第一书记》心得体会文本3篇(观看第一书记心得体会)

2022年学习预防网络诈骗心得体会文本3篇

2022年观看影片《我和我的祖国》心得体会文本3篇 《我和我的祖国》观后感

2022年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心得体会文本3篇(参观革命纪念馆感悟)

2022年夺冠学习女排精神心得体会文本3篇(女排精神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