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6篇

时间:2023-01-09 17:04:00 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6篇,供大家参考。

《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6篇

《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1

  中午时分,魏德友家的餐桌热闹起来,青椒炒鸡蛋、土豆烧牛肉、素炒茄子、杂粮米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午饭。

“我们的国家富强了,现在护边员的生产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家里通了电,盖了新房,我和老伴儿也涨了退休金,吃穿不愁。”细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老人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魏萍看来,父母年事已高,能陪在他们身边是最大的幸福。“爸爸虽然年纪大了,但是精神头很足,这是因为他一直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魏萍的记忆里,从上学开始,她就和哥哥姐姐住在团场的出租房里,大的带小的,自己照顾自己。

  年幼时,她也曾埋怨父母不心疼不照顾孩子,直到自己当了兵、成了家,渐渐懂得了父母孤守在萨尔布拉克放羊,不仅是为了守住生活来源,更是守护祖国边疆的道理。

“我们兵团人就是要维稳戍边,这是神圣的职责。从山东回来4年了,我没有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我要和父亲一样,用心守护这里的一草一木,每一寸土地。”魏萍说,扛起父母守边的责任,理解了父母的选择,更为他们能够坚守戍边事业而自豪。

《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2

  魏德友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爱国情怀值得大家深思与学习,裕民县有全国闻名的小白杨哨所,魏德友老人就如哨所旁那笔直挺立的白杨树,扎根边疆、顽强生长,默默戍守着祖国的边防,他吃苦就是为了大家生活的甜美,他做的事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而光荣的,他永远是各族干部群众学习的榜样。

“同饮一方水,同在一片蓝天下,魏德友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爱国爱疆的高尚情怀。”裕民县哈拉布拉乡居民徐长生说,哈拉布拉乡与161团毗邻,早就知道魏德友老人的感人事迹。我们每个人都很平凡,但只要大家心有祖国,心有人民群众,甘于奉献,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绩。

《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3

  萨尔布拉克草原地势平缓,边境线缺少天然屏障。除了哨点的边防军队,护边员的巡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牧民们搬走后,草原变成了“无人区”,发生偷越境的概率相对较大。塔城裕民县边防大队政委叶尔那说。

  魏德友是主动选择留下来的。过着“家住路尽头,放牧就是巡逻”的生活。

  每天的清晨或傍晚,魏德友要来回走8公里的牧道去边境线,看有没有人员经过的痕迹,到牧民留下的房子查看情况。

  几个月前,3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往边境方向走,魏德友扯着嗓子、一路小跑,在铁丝网跟前截住了他们,劝他们离开。

  半个多世纪来,魏德友义务巡边近20万公里,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千余人次,堵截临界牲畜万余只,未发生1起涉外事件。

“这是我和战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我要守到自己动不了的那一天。”魏德友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边境最危险的工作就是放牧。魏德友说,他和守边牧民坚持通过放牧的方式捍卫领土,与手握钢枪的外国士兵面对面也不曾后退。

  1973年,魏德友骑马沿着没有边境设施标记的“争议区”放牛,发现一架飞机在上空盘旋。等到飞机离开后,他在盘旋区域内寻觅可疑迹象,发现两串朝向境内的脚印,向连队汇报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可疑的人退回到边境线以外。

  年逾古稀的魏德友仍没有“退休”的想法。有一次巡边遭遇暴风雪,迷失方向的他被困5个多小时。儿女担心父亲的安危,央求他回家养老,但一直没能说动。

  魏德友的妻子刘京好告诉记者,对边境,魏德友有割舍不下的感情,一天不到边境看看,就感觉少了点东西。

“现在走了,以前不就白守了”,魏德友说完向着羊群小跑一阵,像是示意记者:自己身体还硬朗得很。

《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4

  半个多世纪以来,昔日战友陆续告老还乡,边防战士一茬换了又一茬,草原上的牧民也都搬去了条件更好的定居点。而魏德友夫妇却选择留下来,守在界碑旁。

  魏德友的事迹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现在,魏德友守边所在地已成为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我希望你们能够一干到底,积极投身祖国的建设。你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寄托着未来的希望,要把兵团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炎炎夏日,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老人深情地讲述守边故事,用淳朴的话语表达心里的期望。

“魏爷爷默默无闻的坚守让我无比感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他为榜样,为履行兵团职责使命、建设美丽九师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九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学员董晓霞说。

“一生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守边防”,在魏德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黑色的大字格外醒目。铮铮誓言,一诺千金,魏德友说到也做到了:“我想一直守在这里,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5

  一台收音机、一个望远镜、一根羊鞭、一个水壶,6月11日清晨,81岁的魏德友还是和往常一样,带着“装备”,和女儿魏萍赶着200多只羊,去距离家十几公里的边境线上放牧巡边。

  面容瘦黑,略显苍老,身体虽不如从前,但魏德友走在自己熟悉的巡边路上,依然精神抖擞。

  1964年,20岁出头的魏德友响应中央号召,从北京来到九师一六一团屯垦戍边,进驻到荒无人烟的萨尔布拉克草原,和守边牧民一道通过放牧的方式巡边守边。

  1967年,他把家安在这里,戈壁滩上挖出来的地窝子,就是他和妻子的婚房。

  一年又一年,他与战友们一起沿着边境线放牧、种地,肩负起巡逻守边任务。在辖区西巴里坤、萨尔布拉克、额敏河南畔,构筑起了长达20公里的“移动界碑”,用忠诚守护着祖国的领土。

  在荒无人烟的边境,守边的日子异常艰辛,但这些却从未减弱魏德友戍边守土的信念和意志。几十年来,他和妻子只分别回过山东老家一次,他们将一生中最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护边事业。

  2017年,二女儿魏萍辞去山东临沂的工作,回到出生地萨尔布拉克草原,接过父亲的羊鞭放牧巡边,这让魏德友非常欣慰。他常常和女儿一起放牧,给她讲述多年来自己守边的点点滴滴,指认路边的一草一木和每一处设施。

“政治觉悟要高,责任心要强,要耐得住寂寞……”父亲的话,牢牢地刻在了魏萍心里。

《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6

  52年时间,魏德友始终坚守在兵团第九师161团二连,放羊、巡边,他一直做着这样看似平凡但让人感动至深的事。连日来,魏德友老人巡边的事迹,在我区各族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大家表示,魏德友的精神品质可歌可泣,坚定的理想信念、献身党的事业的赤胆忠心令人钦佩和敬仰,要以魏德友为标尺,立足岗位,为兵团事业发展不懈奋斗。

  兵团第七师131团号召全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魏德友为榜样,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掀起学习热潮,拟定学习计划,组织1300余名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先进事迹,并组织召开学习先进事迹专题讨论会,通过讨论加深对魏德友先进事迹的理解,形成立足岗位学先进、见行动、比贡献的浓厚氛围。

《榜样6》人物事迹学习心得6篇相关文章:

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观后感学习心得4篇 张桂梅观后感心得体会

抗击疫情的英雄人物事迹作文3篇(关于抗击疫情的人物事迹作文)

2022青年五四奖章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篇(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心得体会)

感动中国人物事迹三年级学生的观后感4篇 三年级英雄事迹观后感

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学习心得6篇 教师观看时代楷模卢永根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关于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3篇(诚实守信的道德模范事迹)

时代楷模黄文秀人物事迹材料范本大全7篇(黄文秀的人物事迹素材)

2022时代楷模肖文儒事迹学习心得范文3篇

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篇(著名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材料)

时代楷模刘永坦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例文6篇(刘永坦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