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村官创业事迹3篇 甘肃村官创业事迹发言

时间:2022-10-07 16:26:06 发言稿

  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甘肃村官创业事迹3篇 甘肃村官创业事迹发言,欢迎参阅。

甘肃村官创业事迹3篇 甘肃村官创业事迹发言

甘肃村官创业事迹1

  福泉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事迹

————福泉市地松镇洞铁村委副主任

  冯学波

  冯学波,中共党员,现年29岁,福泉市地松镇洞铁村人,2010年9月任地松镇洞铁村委主任助理;2010年11月通过海选,当选洞铁村委副主任;2011年3月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2011年4月底在市就业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举办洞铁村首次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在福泉市人事劳动局、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创办福泉市人事劳动局留守儿童家庭养兔示范基地;通过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种植中药材前胡200亩,从而开始了带领群众创业的尝试。

  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巨大的心理落差、经济落差和环境落差令冯学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无所适从的他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很快从迷惘和彷徨中走了出来,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既然选择了村官,就必须在村官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任职后,冯学波在做好各项村务的同时,进村入户与百姓座谈,寻找洞铁村落后的原因,倾听百姓对发展经济的诉求。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冯学波发现,村民发展经济和创业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由于思想的束缚、曾经的失败和资金的困扰,他们对创业存在着害怕失败的心理。如何改变这一难题,关键是要发展集体经济,引领村民共同创业,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更是责无旁贷!

  2011年初,冯学波把“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促使农民富”作为自己的创业动力,他要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班人,致富一村人。经过市场调查,冯学波将投入成本少、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的肉兔养殖和中药材(前胡)种植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为了减少风险,他贷款2万元,通过合作社引进前胡种子50公斤发给有创业欲望的8户村民种,村民投工投劳,见效率按五五分成。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人的创业之路都会有坎坷,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冯学波也不例外。他在养兔过程中,虽然有福泉市人事劳动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但是他仍然与其他人一样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养兔,对于冯学波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必须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全面准确掌握肉兔饲养技术,他除了购买养兔专业书籍钻研之外,还外出遵义地区学习。在福泉市就业局,镇党委、政府给予5800元的帮助下,第一批200余只种兔购进,由于村民大多没有防疫知识,使得损失了近100只种兔。此后,他与村民一起上;打扫兔粪,割草等。经过努力,现养殖场兔存栏200余只,能繁种兔68只,预计来年初见成效。前胡种植也因今年大旱而没有收。

  虽然今年没有带领群众获得收益,但积累了一些养兔技术与创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人生的价值!

  来到洞铁村的一年,是冯学波人生价值得到体现的一年;担任村官的一年,是洞铁村带头创业的一年,是冯学波理想抱负得以展现的一年。这一年,他的工作热情他的奉献精神,他的创业干劲得到了全体村民的高度认可。在2010年11月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冯学波以高票当选为村委副主任,并且被选为地松镇党代表。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冯学波说:“作为大学生村官,在这期间我感觉到了充实和快乐,因为我努力了,拼搏了,付出了,虽然没什么大的收获,但他不会气馁。明年,将继续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找项目(比如福泉市林业局黑桃种植一亩补助370元;福泉市农工局无公害蔬菜种植。)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将带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行动带领群众致富”。

甘肃村官创业事迹2

  福泉市大学生村官创业事迹————福泉市地松镇洞铁村委副主任冯学波

  冯学波,中共党员,现年29岁,福泉市地松镇洞铁村人,2010年9月任地松镇洞铁村委主任助理;2010年11月通过海选,当选洞铁村委副主任;2011年3月领办农村专业合作社;2011年4月底在市就业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举办洞铁村首次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在福泉市人事劳动局、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创办福泉市人事劳动局留守儿童家庭养兔示范基地;通过专业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种植中药材前胡200亩,从而开始了带领群众创业的尝试。

  从学校到农村,从学生到村官,巨大的心理落差、经济落差和环境落差令冯学波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无所适从的他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亲切关怀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适应,很快从迷惘和彷徨中走了出来,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既然选择了村官,就必须在村官的岗位上有所作为。”任职后,冯学波在做好各项村务的同时,进村入户与百姓座谈,寻找洞铁村落后的原因,倾听百姓对发展经济的诉求。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冯学波发现,村民发展经济和创业致富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由于思想的束缚、曾经的失败和资金的困扰,他们对创业存在着害怕失败的心理。如何改变这一难题,关键是要发展集体经济,引领村民共同创业,自己作

  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更是责无旁贷!

  2011年初,冯学波把“干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促使农民富”作为自己的创业动力,他要通过自己的创业实践,影响一批人,带动一班人,致富一村人。经过市场调查,冯学波将投入成本少、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市场风险小的肉兔养殖和中药材(前胡)种植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为了减少风险,他贷款2万元,通过合作社引进前胡种子50公斤发给有创业欲望的8户村民种,村民投工投劳,见效率按五五分成。

  创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一个人的创业之路都会有坎坷,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冯学波也不例外。他在养兔过程中,虽然有福泉市人事劳动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但是他仍然与其他人一样饱尝了创业的艰辛。养兔,对于冯学波来说是个全新的概念,必须从头学起。为了能够全面准确掌握肉兔饲养技术,他除了购买养兔专业书籍钻研之外,还外出遵义地区学习。在福泉市就业局,镇党委、政府给予5800元的帮助下,第一批200余只种兔购进,由于村民大多没有防疫知识,使得损失了近100只种兔。此后,他与村民一起上;打扫兔粪,割草等。经过努力,现养殖场兔存栏200余只,能繁种兔68只,预计来年初见成效。前胡种植也因今年大旱而没有收。

  虽然今年没有带领群众获得收益,但积累了一些养兔技

  术与创业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收获了人生的价值!

  来到洞铁村的一年,是冯学波人生价值得到体现的一年;担任村官的一年,是洞铁村带头创业的一年,是冯学波理想抱负得以展现的一年。这一年,他的工作热情他的奉献精神,他的创业干劲得到了全体村民的高度认可。在2010年11月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冯学波以高票当选为村委副主任,并且被选为地松镇党代表。

  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冯学波说:“作为大学生村官,在这期间我感觉到了充实和快乐,因为我努力了,拼搏了,付出了,虽然没什么大的收获,但他不会气馁。明年,将继续通过农村专业合作社找项目(比如福泉市林业局黑桃种植一亩补助370元;福泉市农工局无公害蔬菜种植。)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我将带着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进取,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行动带领群众致富”。

甘肃村官创业事迹3

  xxx1982年出生于黄泥河镇双泉村永胜村组,由于那里经济落后,知识匮乏,信息封闭。2003年高中毕业后的xxx就结束了学业,因而上大学就成了他的一个梦想。

  2005年3月,吉林省委、省政府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人才相对匮乏的现状,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在全省实施“一村一名优秀青年素质提升”项目,选拔农村优秀青年到高校继续深造。对于xxx,这可是难得的圆梦机会。2005年9月份,通过全市公开选拔考试,xxx被正式录取,成为吉林农业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做为一名预备党员,他深知这次机会来之不易,在心底下定决心,一定要学有所成回报社会,回报他的父老乡亲。在学校里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虚心请教,得到了菌物所李晓博士及导员郭正旭等许多老师的教诲,通过两年时间,系统学习了食药用菌专业知识并顺利完成了全部学业,被吉林农业大学评为“优秀毕业学员”。

  毕业返乡后,xxx被镇党委任命为村长助理进行重点培养,并通过组织的考验,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他也决心扎根农村,用自己所学知识开辟一片新天地。通过调查,他认准了地栽木耳项目,黑木耳是一项周期短,见效快,投资少,回报高,生产方式简单的优质创业项目。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帮助下,他积极筹划地栽无公害绿色黑木耳项目。由于项目发展前景好,规划周密,可行度高,被省委人才办列为重点扶持项目。万事开头难,xxx同样也遇到了难题,一是建造养菌室的木料问题,二是木耳段下地栽培的场地问题。镇党委政府知道他的情况后,多方沟通协调,帮他解决了木料问题,建成了200多平米的培养室,为发展木耳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地栽黑木耳的种植工序复杂、要求严格。xxx严格按照 “黑木耳标准化生产模式”分批分期进行二级菌的生产培养,保证了木耳生长的正常周期。这是一项又脏又累的工作,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可xxx每天都要在凌晨两点起床对菌袋进行灭菌消毒。为了抓时间赶进度,他从外地顾了四名工人,连同家人不分昼夜的生产,忙的早饭中午吃,午饭晚上吃;饿了吃块饼干,渴了喝口凉水。经过不懈的努力,xxx的黑木耳菌袋已经发展到8万余段,收入达到万元,成为全村最大的木耳种植户。

  由于产业发展出色,个人能力突出,工作努力认真,塌实稳健,有干劲,xxx被黄泥河镇党委任命为双泉村村委会主任。自此8公里长的村道上多了一个年轻的身影,他经常骑着摩托车穿梭于村屯之间,出入于种植木耳户家及村部,为耳农讲解季栽木耳下地栽培的各个环节和注意的问题。在他的细心指导下村民的木耳今年都得到了大丰收,卖了好价钱,同时,xxx又利用所学知识积极推广养菌新技术,即菌棒式发酵法,利用食品叉扩大栽培段袋料呼吸口,让菌种直接接到扩大的孔洞里,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污染率,而且发菌时间短,成活率高。在xxx的耐心讲解和动员下很多耳农都采用了这种方式,效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为了让木耳产业更好的发展下去,保障耳农的收益,xxx与村里干部一道于2008年6月6日成立了黄泥河镇双泉村木耳产销专业合作社,带动了全村200多户耳农。同时在黄泥河镇政府的帮助下又建起了全市最大的“标准化木耳栽培园区”,一期工程总面积为50多公顷,预计能够摆放黑木耳达1000万袋以上,采用地下净水和天然山泉水作为木耳生产用水,实行“绿色生产,绿色管理,绿色产品”三绿策略,把双泉村木耳品牌打了出去。

  头雁高飞群雁追。在xxx的努力下,不仅实现了个人产业的发展,而且使黄泥河镇双泉村的黑木耳产业得到了进一步扩展,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组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 项目的正确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xxx会带领双泉村木耳种植户飞得更高、更远。

甘肃村官创业事迹3篇 甘肃村官创业事迹发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