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慎独的国旗下演讲5篇 慎独自律演讲

时间:2022-12-13 09:59:43 演讲稿

  演讲稿的写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演讲稿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还是对演讲稿一筹莫展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慎独的国旗下演讲5篇 慎独自律演讲,以供参考。

关于慎独的国旗下演讲5篇 慎独自律演讲

关于慎独的国旗下演讲1

  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有言:“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古以来,君子就被赋予莲的品性,慎独慎染方能四季花开,常开不败。

  慎独宛若深谷幽兰,独自盛开也要芳香四溢;

  慎染就像六月芙蓉,即使身处淤泥也洁身自好。

  做到慎独慎染,人生的航舰才能在正确的轨道上航行。北戴河供水总公司的马超群因丧失自律,不能慎染,进行“蝇贪”,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偏离了自己的人生轨迹。而被誉为“人民的樵夫”的廖俊波,半生为人民服务,却不带走一枝一叶。为官就为人民,即使被利益包围,仍以自律束己,从不沾染半分。“方兰生贵里,浩然天地秋”是他一生的写照。

  慎独慎染不仅是对行为的考察,更是对内心的磨砺。

  慎独慎染,方能守住内心的那份宁静与坚守。林徽因说“真正平静不是远离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齐白石老先生,一生以画虾闻名,他的画生动灵巧,他的秘诀是每天坚持作画,不管有什么安排,未尝有一日废离。老人认为画虾已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不能因被生活所累而有一天中断画虾,这是齐老的自律与坚守。

  陈忠实隐居故里,每天坚持写作。二十年前,他拿起笔,伴着窗外那颗稚嫩的梧桐树苗;二十年后,他放下手中的笔,窗外的梧桐树已翠盖擎天。一曲《白鹿原》,情系在长安。这是陈忠实的坚守。

  世人都曰慎独慎染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晓慎独慎染好,惟有内心难做到。在电子邮件纷飞的现在,还有几人像尼玛拉木那样为几封信件每天徒步奔走?以雪山为伴,用梅花相送?有人问她:“生命与信件哪一个更重要?”她说:“一旦信件背在我的身上,便成了我生命的一部分。”慎独慎染的背后,她用生命做了赌注,无论如何,她都是生命的赢家。

--说:“青年一代是新时代的主人。”在继往开来,不断砥砺前行的路上,青少年更应用慎独慎染为人生导航,自律自强,自觉抵制住诱惑。“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在纷杂的环境中,用慎独慎染为人生守门,未来便充满无限可能。

  一个人如果想如花般绽放,需以慎独为叶,结慎染之花。唯有慎独慎染才能四季花开,常开不败。

关于慎独的国旗下演讲2

  孔子说过:“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可谓: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只有在独处时方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与德行。可以说,慎独是提高修养与自我完善的必修课。

  东汉名臣杨震,一次途径昌邑,曾受杨震提拔的昌邑县令王密半夜敲开他的房门,向其奉上黄金十斤以谢其提拔之恩。王密对杨震说:“此际,夜深人静没人知道,你就收下吧。”杨震严肃地回到:“天知,神知,我知,你知,谁说没人知道!”于是,杨震态度绝决地把黄金退给了王密。

  慎独是个人独有的品质,是社会生活的净化器。人一旦少了慎独精神,就会降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当个人私欲成为至高无上的追求时,就会腐蚀一大批的心灵,就会危害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一日,元代大学者许衡与几人结伴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耐。中途,路边有一棵挂满果实的梨树,他人跑到树下摘梨解渴,唯独许衡一人未动。有人问许衡:“你为什么不摘梨,难道你不渴吗?”许衡答曰:“这不是我的梨,怎么可以随便乱摘呢?”人们讥笑他迂腐,辩白说:世道这么乱,管他是谁的呢!许衡回到:“世道乱,而我的心不乱,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说到慎独,不该只是先哲和圣贤们的追求,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去践行之。无论何时何地,面对何人何境,我们都要做到严于律己,谨慎不苟。慎独的表现形式在于隐和微,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便是此理。 慎独来自于不断的反省自己,它可以使你的内心不断的清朗透彻,可以让你的人格越发的坚韧,

  慎独还是一面盾牌,它可以使你抵御来自方方面面的不良诱惑,可以使你踏实做事,坦荡为人,使得我们这个社会更加的文明有序,相处和谐。

  慎独的品德如空谷幽兰,虽处高山峡谷之中,虽在人们视野之外,却能坚守自己的本分,保持自己的操守,独自绽放,默默飘香。“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有了这些古人训诫弟子鞭策儿孙的激语,才有了头悬梁、锥刺骨、凿壁透光、囊萤映雪等诸多苦读的儿郎铸成大器扬名于世。

  想想渭水河畔闲情垂钓的姜子牙,虽有经天纬地的治国才能却不张扬,更不助纣为虐。是贤明的周文王慧眼识珠,这才有了八百年周家天下的长久传承。

  慎独是道德品质的试金石,亦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内在人格修养。

  人生不总是被繁华,献花,荣誉和掌声所包围,当一切在华丽转身之后,长久陪伴你的是落寞和空虚。这时的你,需要的是慎独慎行来默默的应对,用微笑来善待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在岁月的风霜雨雪中,去深刻地感受生命的醇厚绵长,让心境坦然,使生命淡然!

关于慎独的国旗下演讲3

  一朵花开在幽深的山谷里,默默散发着奇异的香味,伸展着饱满的花蕊。

  这里人迹罕至,没有谁知道它是一朵奇葩。可是,它却毫不倦怠。

  慎独就是这深山中的一朵奇葩,不求为人所知,但求问心无愧,但求做出完美的自我。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开于中庭的梅花,一经绽放便为人们争相赞叹,享尽荣耀;而开于寂寞的墙脚,无人过问,无人呵护,无人欣赏,又有几株梅花依旧愿意凌寒绽放呢?

  人也如此,在人前,就如一只系了线的风筝,在风的帮助下努力的在天空飞翔,享受在天上徜徉的快乐;而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候,还能不能继续在蔚蓝的天宇留下自己无声的痕迹呢?

  慎独,是一种境界,如同开在深谷里的花,绽于墙角的梅,无论它们作出些什么都不会有别人的关注和赞美。但是它们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用绽放来证明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但求自知而已,这便是慎独。

  有了慎独,才有了四知堂的千古佳话,才有了同仁堂百年不倒的奇迹。那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反问中有的是对于原则的坚守,并不因无人所知而暂时抛却;那个响亮的同仁堂名号背后是对于顾客不变的承诺,并不因为大众的不知情而有丝毫的弄虚作假。

  慎独,是对自己的负责,是对灵魂的开诚布公。你的周围没有其他人,你面对的只是自己。选择绽放或者暗自放弃暗然凋落,这都取决于你。而慎独,就是要你毫不犹豫的选择绽放,不为别人的鲜花和掌声,只为自己能够会心的自语一声:“你很棒!”

  有了慎独,才有了孔子周游列国不求显达职位推广自己的学说,从而成就一代圣人;有了慎独,才有了“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的美誉。他们并不求什么,只是默默地选择绽放,在任何情况下都坚守住自己的准则,向这个世界献出自己微薄的气息。

  当人们都在你身边时,坚守自我也许很容易,可是有一天,没有人跟你在一起,你会怎样呢?

  现在,你可以大声地说:“我会选择慎独,不需要别人知晓,只是要对自己负责。”

关于慎独的国旗下演讲4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這句话告诉我们:环境会影响人的品性,人应在好的环境中生活。而我却要说,对人的影响更大的是自我的修炼,在无人监督时,尤其需要坚守本心,不失自我。君子慎独,就是这个道理。

  慎独者往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即便在无人监督时也会用道德、法律约束自己。现在有许多人在人前是一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的德行,背后却干着君子不齿的丑事,实在可憎。真正的君子是不会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他们在独处的时候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丝毫也不懈怠。

  慎独者会在独处时不断反省自己,以严格的道德标准来对照自己的言行。曾文正公有写日记的习惯,他几乎每天都会在日记中写一段自省的话,即使到了去世的前几天,他的日记中仍有着关于自省的话语。正是因为在独处时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所以他赢得了官位高于他的李鸿章的尊重。不要觉得独处时便可以肆无忌惮,而要知道那恰恰是一个人修炼品性的关键时刻。

  其实,慎独者在独处时从来都不觉得自己是独处的,而是觉得时刻都有无数双眼睛在看着自己。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杨震拒收王密送给他的黄金,还教育王密说:“以前正因为我了解你的真才实学,所以才举荐你为孝廉,希望你做一个廉洁奉公的好官。你对我最好的回报是为国效力,而不是送给我个人什么东西。”虽然王密赠金之时只有天知地知、他们二人知,但是杨震也没有做出有违道德与自己人生信条的事。杨震若是收了那三十两黄金,难道不应该用孟子的“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来反问自己吗?于我们也是一样,当我们因独处而肆无忌惮时,不妨也用孟子的这句话来为自己敲一敲警钟。

  当今有些公众人物很不慎独,人前人后两张脸。人们不知情时,将他们捧上天;人们知情后,便将他们狠狠地抛弃。试想,如果那些公众人物独处时也能够像大众注视时那样善良、正直的话,也许就不会把事情搞得那么糟糕了。在反腐倡廉行动中被打的“老虎”,往往也是因为不能做到慎独,不懂得“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道理,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冲破道德底线,最终锒铛入狱,沦为人民的罪人。

  要做到慎独,就必须严于律己,不断提升自己的内在道德修养。有些人做错了事情,却怪身边的人把自己染黑了,可如果你道德高尚、谨慎独处的话,又怎会轻易受他人影响呢?相反,你还能以自己高洁的品行将别人染白呢!

  慎独,需要他律,更需要自律。

关于慎独的国旗下演讲5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传承千年,后人对慎独的研究也不曾停歇。

----题记

  慎独?慎独是什么意思?这是我拿到作文纸后的第一感受。我想多数人会感到陌生,似乎这个词语太抽象了。

  慎独,始出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就是小心谨慎、随时戒备;“独”就是独处,独自行事。

“慎独”,按字词典上的解释: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辞源》中解释到: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往外沿引伸,可视为“对自己行为负责”。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时也能谨守道德、原则,不苟言行,维护好自身的形象。”

  故,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就是强调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始终不渝地、更加小心地坚持自己的道德信念,自觉按道德要求行事,不会由于无人监督而肆意妄行。

  几千年来,慎独在人们的修身养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东汉安帝时,昌邑县令王密为了感谢荆州刺史杨震当年的提携之恩,深夜携重金拜访杨震,并说暮夜无知者。而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杨震面对诱惑,自觉地克制自己的欲望,不因无人监督、他人不知道而收受贿赂,这就是慎独的力量。

  当你屡遭失败打击,一蹶不振的时候,你是否因此沉沦,颓唐呢?你是否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眼前的困境?如果你的回答是正确的,那么你就做到了慎独。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司马迁忍辱负重完成《史记》。他们都是在困境中崛起,在失败中成功,他们难道不可以称的上典范?

  做到慎独,主要的还有勤奋和专注。因为专注才可以排除一切杂念,专心于某一个方向,而不被外界因素干扰诱惑。因为勤奋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做到尽可能多的事情,才能严格地要求自己,约束自己鞭策自己。

  慎独,即是自律,曾经是封建士大夫的道德至高道德标准,而现在是我们道德修养的方法,道德修养像宝石一样的珍贵,那么慎独就是宝石中的宝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任能严格要求自己,才是真正的“钻石”。

关于慎独的国旗下演讲5篇 慎独自律演讲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