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课教案3篇 三上语文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23-02-12 16:1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语文第一课教案3篇 三上语文第一课时教案,供大家参阅。

语文第一课教案3篇 三上语文第一课时教案

语文第一课教案1

  1、草原

  教材简说

  《草原》是作者老舍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草原。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本文作为"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二是在阅读中体会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积累语言;三是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课文中新词"渲染、襟飘带舞"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摘录课文中写得美的句子,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4、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难点:联系课文,说说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的.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蒙语演唱);下载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搜集并了解有关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文章。

  板书预设:

  风光美

  欢迎远客蒙汉情深何忍别

  草原人情美亲切相见

  热情款待天涯碧草话斜阳

  联欢话别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重点品读课文第1自然段,感受草原风光美,并能背诵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那辽阔的草原是个景色迷人,令人神往的地方,想去欣赏吗?(想)请让我带大家去领略草原那美丽的风光。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让学生欣赏。

  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走进西部,走进大草原。

  2、板书课题:草原有感情地读题

  3、你印象中的草原是怎样的呢?学生交流

  4、老舍笔下的大草原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老舍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认读难读的词语:渲染、迂回、翠色育流、襟飘带舞、羞涩、拘束、陈巴尔虎旗

  3、学生交流草原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景色美丽、人们热情。(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快速找出课文中描写"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分别是哪些段落?

  2、学生交流:风光美(第1自然段)人情美(第2--5自然段)

  3.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

  在"景色美丽"和"热情好客"两部分内容中,喜欢"景色美丽"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右手,喜欢"热情好客"这部分内容的同学请举左手。(看来呀,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现在,大家最想去感受哪部分内容呢?(景色美丽)为什么呢?我尊重大家的意愿,带大家去感受这部分内容。

  四、品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美

  1.自读自找(不理解词、句、其它问题)合作、探究(不懂的问题)相互评价。(以小组为单位)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师生共议疑问,教案《五下语文第一单元教案--1.草原》。

  ①先让其中一个小组汇报情况。小组中的同学找出哪些不懂的问题?解决了哪些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不能解决问题吗?其它组的哪位同学能帮助解决?谁能评一评回答的问题?

  ②除这组的同学所提出问题外,其它组同学还有问题吗?谁来帮忙解决?谁能评价同学回答的问题?

  未能解决或解决不理想时,教师启发、解疑,学生对"翠色域流、勾勒、渲染"等词理解不深刻,教学中采用"实物感悟法"(翠色域流),操作演示法(勾勒、泻染)加深对词意思理解。

  学生提不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如:A.一些难理解句子,弄清其意思。B.草原景色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表达作者什么感情?C.…,刚才大家自主、合作、探究精神很好,解决了很多问题,面对景色如此美丽的草原,如果不进行细细品读一番,去受到美的熏陶,实在遗憾!

  3.品读佳句,体悟情感,培养语感

  ①自由读"景色美丽"部分,划出认为最美句子品读。A.自己练读。B.两个同学互读,看谁读得最棒。

  ②各小组推一名读得最好同学朗读,学生评价,赏析。

  ③出示认为最美句子,师生品读,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景色之美,从中受到美的感染。

  ★预设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预设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1)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理解"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

  (2)指导朗读: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袤无垠的美。

  ★预设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1)读句子,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丽景色。

  (2)体会比喻句的妙处,并结合课件图片来理解。

  (3)你觉得哪个字作者用得最为巧妙?(绣)

  ★预设四: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域流,轻轻流入云际。

  (1)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草原什么特点?图片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2)其中那个词写得特别好?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积累:说说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域流"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翠色域流、轻轻流入云际"给人们带来的饱满、润泽、柔美的感觉。

  ④引读"感受部分":面对如此美境,难怪作者陶醉了,在这种境界…,在这境界…(教师引读)。

  ⑤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着优美乐曲,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情景。

  ⑥贴出"景色美丽"这部分的思路,在音乐的渲染下,美美地读一读或背一背这部分内容,再次感受草原美丽的风光。

  五、知识拓宽

  1.展示搜集到有关草原的图片、诗歌、歌曲…小组中交流、欣赏。

  2.设计广告语。假如你是个导游,请设计出介绍内蒙古草原情况的广告语。可借鉴课文中好词、句,也可用具有磁性语言来介绍,看哪组同学最有创意,小组合作解决,选代表发言、评论。

  六、总结,再现草原美景

  同学们,虽然很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美丽的草原,但今天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再回过头美美地聆听那草原的赞歌,再次受到美的陶冶,来结束今天愉快的学习,好吗?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录像,学生边听边欣赏。

  七、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熟背课文第1自然段。

语文第一课教案2

  语文教案《翠鸟》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14个生字的读音,认清“巧”、“绣“、“纹”、“腹”、“衬衫”等字的字形,理解“苇秆”、“小巧玲珑”、“鲜艳”等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

  3、读懂课文第2自然段是怎样围绕总起句把翠鸟的颜色写具体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外形的语言,讲解句段关系,弄清总分结构

  难点:讲解句段关系,弄清总分结构,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三)课前准备:录象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过翠鸟吗?(出示挂图或标本)这种漂亮的水鸟就是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你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你现在见到的翠鸟吗?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学,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3)想一想,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翠鸟?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词语。正音:衬衫、锐利.

  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a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zhǎngcháng)着一张细长(zhǎngcháng)的嘴。

  b尽(jìnjǐn)管小鱼只(zhǐzhī)把头露出水面来吹个小泡泡,可还(háihuán)是难(nánnàn)以逃脱翠鸟的眼睛。

  (2)指名分段读课文,评议。(每位学生读课文总数在2遍以上)

  (3)交流: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翠鸟的?

  (讨论得出结论,并找出相应段落:外形——1、2自然段;行动——3、4自然段;住处——第5自然段。)

  三、学习1、2两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翠鸟外形一个什么特点?找出概括性的一个词。(小巧玲珑)

  (1)理解“小巧玲珑”一词。

  (2)文中哪些地方写出它的小巧玲珑?(一双红色爪、透亮灵活的眼睛,一张细长的嘴。看投影理解“透亮”。)

  (3)用喜欢的语气读这一段。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翠鸟的外形不但小巧玲珑,而且十分美丽。

  2.范读第2段,边听边标句序,思考: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用划出。(1)自学。

  (2)反馈:这句话是: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小结:像“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这句话既概括了一段话的意思,又放在一段话开头,我们把它叫总起句,“鲜艳”是这句话中的中心词。

  (3)读2—4句:

  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翠鸟羽毛的鲜艳?

  ②作者是怎样描写各部分的羽毛的呢?投影句子,与原文比较:哪一处写得好?为什么?

  ③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好2——4句。

  ④这3句话与第1句是什么关系?(点明这样的段式叫总分段式。)

  3.齐读这两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段意思。

  四、指导书写:巧、绣、纹、腹、衬衫。

  五、作业。

  (1)抄写字词。

  (2)熟读1—2两段。

  (3)比一比,组词。

  逃()隐()疾()衬()

  桃()稳()病()村()

  (4)给带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疾飞()

  ①病②恨③快,迅速④疼痛。

  锐利()

  ①快或尖②感觉灵敏③勇往直前的气势。

  板书:

  总起分述的方法找出总起句主要写什么

  读分述部分从哪几方面写的

语文第一课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2、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自主正音,积累叠词。

  3、引导学生从课题想开去,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4、落实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借助资料,丰富自己的理解。

  教学准备:

  《冬去春来》的乐曲、学生的相片、学习资料、读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自主读书。

  1、重视体验,激发兴趣。教师:(音乐声起。)同学们,你们现在听到的是一首名为《冬去春来》的轻音乐。(出示学生的照片)你们看到的是咱们班几位同学在儿时留下的美好瞬间。在一次又一次冬去春来之后,他们长成什么样子呢?请看(请这几位同学站起来。)——他们真是越变越可爱。那么,他们,不,还有你们,包括老师在内的未来会怎样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朱自请先生写的散文《匆匆》想一想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现在,开创未来。

  2、感知课题,激发联想。由课题想开去,贴近作者的情感。板书课题)请看文题,由此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主发言)

  3、感知资料,激发情感。你们在课前收集到哪些关于这篇文章和作者的资料呢?请同学交流、汇报收集到的资料。(出示教师整理过的资料)

  从这个表中不难看出作者学业有成,事业有进,24岁时就写下了《匆匆》这篇文章,真可谓是年轻有为。希望这些资料能帮助同学深入学习。(附资料)

  二、整体感受,自主积累。

  1、学生自读全文,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找出读得不准确或不流利的词语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自主汇报。(引导学生从内容、作者的感情等方面自主积累。)

  2、小组内轮读课文,学生互相听读,要求读得既准确又流利。

  (落实本课时读的要求,为有感情地朗读做准备。)

  3、同学汇报朗读各段。其他同学认真听读,可以随时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是自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整体感悟,自主交流:

  请同学说一说喜欢某句话的原因以及对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还可以进行质疑。

  自主汇报。质疑有可能集中在第四自然段,作者连续自问,意在表现当时的彷徨以及受到新思想影响后的觉醒。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借助经过整理的资料了解当时的背景,1919年2月《睡罢,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

  同年,他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这是新诗诞生时期最早的诗刊。他还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1922年4月写下了《匆匆》一文。朱自清当时被人称为年轻而卓然的诗人。

  一方面变换读的形式,如自读,指名读,师生问答读(例如,生读“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师读“没有。”生读“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师读“不行啊!”生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师读“绝对不能!”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要抓紧时间,有所作为的感情。

  四、课堂反馈。(附读写练习)

  五、作业: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着整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语文第一课教案3篇 三上语文第一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精选教案3篇(6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3篇(一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12篇 完整的小学语文教案范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苏教版听课案例3篇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

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年解析3篇(三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教案)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海上日出》教学设计10篇 小学语文五年级海上日出试讲教案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参考样本3篇 人教版4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语文二年级上新编整理教案设计模板3篇 统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最新初中语文八年级教案5篇 初中8年级语文教案

初中七年级教师语文教案样本3篇 七年级上语文教案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