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3篇(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怎么写)

时间:2023-02-15 06:06: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3篇(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怎么写),供大家参阅。

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3篇(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怎么写)

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含有“或”、“且”、“非”复合命题的概念及其构成形式;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3)能用逻辑联结词和简单命题构成不同形式的复合命题;

(4)能识别复合命题中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及其联结的简单命题;

(5)会用真值表判断相应的复合命题的真假;

(6)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判断复合命题真假的方法;难点是对“或”的含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在当今社会中,人们从事任何工作、学习,都离不开逻辑.具有一定逻辑知识是构成一个公民的文化素质的重要方面.数学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特别是进入高中以后,所学的教学比初中更强调逻辑性.如果不学习一定的逻辑知识,将会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经常犯逻辑性的错误.其实,同学们在初中已经开始接触一些简易逻辑的知识.

  初一平面几何中曾学过命题,请同学们举一个命题的例子.(板书:命题.)

(从初中接触过的“命题”入手,提出问题,进而学习逻辑的有关知识.)

  学生举例: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

  教师提问:“……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是不是命题?……(3)

(同学议论结果,答案是肯定的.)

  教师提问:什么是命题?

(学生进行回忆、思考.)

  概念总结: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教师肯定了同学的回答,并作板书.)

  由于判断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所以命题有真假之分,命题(1)、(2)是真命题,而(3)是假命题.

(教师利用投-,和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例1判断以下各语句是不是命题,若是,判断其真假:

  命题一定要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3)、(4)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所以它们不是命题.

  初中所学的命题概念涉及逻辑知识,我们今天开始要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介绍简易逻辑的知识.

  2.讲授新课

  大家看课本(人教版,试验修订本,第一册(上))从第25页至26页例1前,并归纳一下这段内容主要讲了哪些问题?

(片刻后请同学举手回答,一共讲了四个问题.师生一道归纳如下.)

(1)什么叫做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关键看这语句有没有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疑问句、祈使句都不是命题.有些语句中含有变量,如中含有变量,在不给定变量的值之前,我们无法确定这语句的真假(这种含有变量的语句叫做“开语句”).

(2)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逻辑联结词除这三种形式外,还有“若…则…”和“当且仅当”两种形式.

  对“或”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并集”的概念.中的“或”,它是指“”、“”中至少一个是成立的,即且;也可以且;也可以且.这与生活中“或”的含义不同,例如“你去或我去”,理解上是排斥你我都去这种可能.

  对“且”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交集”的概念.中的“且”,是指“”、“这两个条件都要满足的意思.

  对“非”的理解,可联想到集合中的“补集”概念,若命题对应于集合,则命题非就对应着集合在全集中的补集.

  命题可分为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

  不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叫做简单命题.简单命题是不含其他命题作为其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能再分解成其他命题)的命题.

  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叫做复合命题,如“6是自然数且是偶数”就是由简单命题“6是自然数”和“6是偶数”由逻辑联结词“且”构成的复合命题.

(4)命题的表示:用,,,,……来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作补充和强调,特别是对复合命题的概念作出分析和展开.)

  我们接触的复合命题一般有“或”、“且”、“非”、“若则”等形式.

  给出一个含有“或”、“且”、“非”的复合命题,应能说出构成它的简单命题和弄清它所用的逻辑联结词;应能根据所给出的两个简单命题,写出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复合命题.

  对于给出“若则”形式的复合命题,应能找到条件和结论.

  在判断一个命题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时,不能只从字面上来看有没有“或”、“且”、“非”.例如命题“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此命题字面上无“且”;命题“5的倍数的末位数字不是0就是5”的字面上无“或”,但它们都是复合命题.

  3.巩固新课

  例2判断下列命题,哪些是简单命题,哪些是复合命题.如果是复合命题,指出它的构成形式以及构成它的简单命题.

(1);

(2)0.5非整数;

(3)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5)平行线不相交;

(6)若,则.

(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辨析.教材中对“若…则…”不作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作些补充.)

  例3写出下表中各给定语的否定语(用课件打出来).

  若给定语为

  等于

  大于

  是

  都是

  至多有一个

  至少有一个

  至多有#FormatImgID_0#个

  其否定语分别为

  分析:“等于”的否定语是“不等于”;

“大于”的否定语是“小于或者等于”;

“是”的否定语是“不是”;

“都是”的否定语是“不都是”;

“至多有一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两个”;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语是“一个都没有”;

“至多有个”的否定语是“至少有个”.

(如果时间宽裕,可让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置疑:“或”、“且”的否定是什么?(视学生的情况、课堂时间作适当的辨析与展开.)

  4.课堂练习:第26页练习1,2.

  5.课外作业:第29页习题1.61,2.

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2

  教学目标:

(1)理解子集、真子集、补集、两个集合相等概念;

(2)了解全集、空集的意义,

(3)掌握有关子集、全集、补集的符号及表示方法,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培养学生的符号表示的能力;

(4)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会求全集中子集在全集中的补集;

(5)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及图形(文氏图)准确地表示出来,培养学生的数学结合的数学思想;

(6)培养学生用集合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子集、补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

  教学用具:幻灯机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集合、元素、集合中元素的三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等知识.

【提出问题】(投影打出)

  已知,,,问:

  1.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列举法.

  2.哪些集合表示方法是描述法.

  3.将集M、集从集P用图示法表示.

  4.分别说出各集合中的元素.

  5.将每个集合中的元素与该集合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将集N中元素3与集M的关系用符号表示出来.

  6.集M中元素与集N有何关系.集M中元素与集P有何关系.

【找学生回答】

  1.集合M和集合N;(口答)

  2.集合P;(口答)

  3.(笔练结合板演)

  4.集M中元素有-1,1;集N中元素有-1,1,3;集P中元素有-1,1.(口答)

  5.,,,,,,,(笔练结合板演)

  6.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N的元素.集M中任何元素都是集P的元素.(口答)

【引入】在上面见到的集M与集N;集M与集P通过元素建立了某种关系,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集合在今后学习中会经常出现,本节将研究有关两个集合间关系的问题.

(二)新授知识

  1.子集

(1)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

  记作: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时,则记作:AB或BA.

  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置疑】能否把子集说成是由原来集合中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

【解疑】不能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中部分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因为B的子集也包括它本身,而这个子集是由B的全体元素组成的.空集也是B的子集,而这个集合中并不含有B中的元素.由此也可看到,把A是B的子集解释成A是由B的部分元素组成的集合是不确切的.

(2)集合相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A=B。

  例:,可见,集合,是指A、B的所有元素完全相同.

(3)真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并且,我们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或),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思考】能否这样定义真子集:“如果A是B的子集,并且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的真子集.”

  集合B同它的真子集A之间的关系,可用文氏图表示,其中两个圆的内部分别表示集合A,B.

【提问】

(1)写出数集N,Z,Q,R的包含关系,并用文氏图表示。

(2)判断下列写法是否正确

①A②A③④AA

  性质:

(1)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若A,且A≠,则A;

(2)如果,,则.

  例1写出集合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集合的所有的子集是,,,,其中,,是的真子集.

【注意】(

)子集与真子集符号的方向。

(2)易混符号

①“”与“”:元素与集合之间是属于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是包含关系。如R,{1}{1,2,3}

②{0}与:{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是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如:{0}。不能写成={0},∈{0}

  例2见教材P8(解略)

  例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表示空集;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3)不是;

(4)的所有子集是;

(5)如果且,那么B必是A的真子集;

(6)与不能同时成立.

  解:(1)不表示空集,它表示以空集为元素的集合,所以(1)不正确;

(2)不正确.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不正确.与表示同一集合;

(4)不正确.的所有子集是;

(5)正确

(6)不正确.当时,与能同时成立.

  例4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

(2);;

(3);

(4)设,,,则ABC.

  解:(1)00;

(2)=,;

(3),∴;

(4)A,B,C均表示所有奇数组成的集合,∴A=B=C.

【练习】教材P9

  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1);(5);

(2);(6);

(3);(7);

(4);(8).

  解:(1);(2);(3);(4);(5)=;(6);(7);(8).

  提问:见教材P9例子

(二)全集与补集

  1.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即

.

  A在S中的补集可用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

  性质:S(SA)=A

  如:(1)若S={1,2,3,4,5,6},A={1,3,5},则SA={2,4,6};

(2)若A={0},则NA=N-;

(3)RQ是无理数集。

  2.全集:

  如果集合S中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表示.

  注:是对于给定的全集而言的,当全集不同时,补集也会不同.

  例如:若,当时,;当时,则.

  例5设全集,,,判断与之间的关系.

  解:∵

  练习:见教材P10练习

  1.填空:

,,,那么,.

  解:,

  2.填空:

(1)如果全集,那么N的补集;

(2)如果全集,,那么的补集()=.

  解:(1);(2).

(三)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以下内容:

  1.五个概念(子集、集合相等、真子集、补集、全集,其中子集、补集为重点)

  2.五条性质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ΦA

(2)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ΦA(A≠Φ)

(3)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4)如果,,则.

(5)S(SA)=A

  3.两组易混符号:(1)“”与“”:(2){0}与

(四)课后作业:见教材P10习题1.2

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画出简单几何体、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指导: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展示庐山的风景图——“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

(二)讲授新课

  1、中心投影与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光由一点向外散射形成的投影;

  平行投影:在一束平行光线照射下形成的投影。

  正投影:在平行投影中,投影线正对着投影面。

  2、三视图:

  正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前面向后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侧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左面向右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俯视图:光线从几何体的上面向下面正投影,得到的投影图。

  三视图:几何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统称为几何体的三视图。

  三视图的画法规则: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长对正:正视图与俯视图的长相等,且相互对正;

  高平齐:正视图与侧视图的高度相等,且相互对齐;

  宽相等:俯视图与侧视图的宽度相等。

  3、画长方体的三视图:

  正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和正上方观察到有几何体的正投影图,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长方体的三视图都是长方形,正视图和侧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俯视图和正视图都各有一条边长相等。

  4、画圆柱、圆锥的三视图:

  5、探究: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的三视图。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5练习1、2;P20习题1.2[A组]2。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布置作业

  课本P20习题1.2[A组]1。

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3篇(高一数学教案模板最新例文怎么写)相关文章:

三年级数学几分之一教案9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案《小数的性质》5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沪教版高一年级语文重点课文必修部分教案3篇(高一沪教版语文背目)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教案3篇 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寄书教案最新模板3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寄书教学反思

教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例文3篇(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例文3篇(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计划)

年上海高一语文教案3篇(高一语文课教案)

高一数学教学计划12篇(高一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一年级下数学的教案3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