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案5篇

时间:2023-02-23 09:37: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水教案5篇,供大家参阅。

水教案5篇

水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植物的生活离不开水的原因。

  2、举例说出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

  3、尝试解读数据的方法。

  能力目标

  通过解读实验数据的尝试,学会数据的解读、坐标图形的识别甚至自己制作坐标图形。

  情感目标

  1、通过植物体内含有水分的实验,养成尊重事实、尊重自然、尊重科学的真情实感。

  2、通过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依赖于环境,进而认识到我们美丽的地球大家园必须依靠包括自己在内的全人类来共同呵护和建设,才会更美丽。

  教学重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教学难点

  1、植物生活需要水的原因的教学。

  2、解读实验数据的教学。

  教学方法:

  分析法、启发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多种新鲜的蔬菜水果、计算器、水彩笔、多种图片资料。课前查阅水与植物生活和分布有关的资料,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准备:测干小麦种子含水实验装置、多种图片资料、制作CAI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讲生物圈时,大家收集过各大星球的资料,那么除地球外其他的星球有生命吗?

  生:讨论的非常热烈,各抒己见。

  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直接证据证明其他星球上有生命。科学家一直在探寻别的星球上是否有水,来作为判断是否有生命的依据,这是因为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而我们所居住的星球,不仅有碧波浩淼的大海,奔流不息的江河,还有来自大气的降水和蕴藏在地下的地下水,地球上丰富的水资源,孕育了无数的生命。水在海洋、大气和陆地之间循环流转,它进入一粒粒种子,使大地上出现点点新绿,流入片片农田,使农民脸上流露出对丰收的期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讲授新课]

  (一)植物的生活为什么需要水

  引导学生举出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出:水是植物生存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生命的源泉。水对植物到底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师:现在我们做一个小实验,这是干燥的试管和干燥的小麦,我们用试管夹夹住装有干燥种子的试管在酒精灯上烘烤,注意,开始时,试管在酒精灯火焰上要不断移动,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炸裂。试管要水平烘烤,注意试管上半部有什么现象出现。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种子是干燥的,怎么还有水呢?

  生:水已成为种子的组成成分。

  出示课件:水在植物不同部位的含量。通过对这组数据的解读,质疑水与植物的构成有什么关系?生从中感悟到:水在植物体内无处不在,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拿出缺水的和水分充足的芹菜,让生对比观察,得出结论,水能使植物体变得挺拔。进而启发,这对植物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主要是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农民为什么要在雨后土壤湿润时施肥?通过前面知识的回顾得知:无机盐只有溶于水才能被植物体吸收。

  回忆小学自然课的知识,想一想,植物吸收水分还用来干什么?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水在生物圈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地区终年少雨,气候干燥,有的地区雨量充沛,江河纵横,因而气候湿润。这对植物的分布有没有影响呢?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分析讨论课本的图片资料并完成讨论题1、2,总结得出水分布的不均匀会影响到植物的分布,哪里有水,哪里就有植物,哪里的雨量充沛,哪里的植物种类多,数量也多。

  课件呈现表1,设计问题:年降水量与绿色植物的分布有什么关系?

  可见,水对植物的分布有重要影响,那么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惟一因素吗?

  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维,明确影响植物分布还有阳光、温度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三)解读实验数据

  师:水对植物是非常重要的。不同植物的需水量是不同的。同一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的需水量也不同,这样我们就要测定它们的需水量。下面我们就来看小麦不同时期需水量的数据,为了更好地解读实验数据,还可以改变数据的表现形式。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表和图,并动手动脑计算表中各时期每天需水量,以直方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全班交流讨论,让生从自己做的图中找出平均每天需水量最大的时期,找出小麦需水量的规律,谈谈从题中所受的启发。如果你是一名灌溉人员,你将怎样合理安排小麦灌溉,既节约用水又能获得较高产量?

  小结:

  你从本节课中获得哪些收获?又得到哪些启发?

  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从生物圈水循环的角度,让学生对课本P51练习中李白的诗句进行分析是否符合科学道理,使学生对水在生物圈中的循环流动、永不停止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既然水在生物圈中是可循环的,这是否意味着水对人类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领悟水对生命的可贵,从而发出节水倡议。

  作业:

  写一篇向人们发出节约用水呼吁的论文。

  板书设计

  第三章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第一节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一、植物的生活离不水

  1、水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

  2、水可使植物保持姿态

  3、水有利于光合作用

  4、水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

  二、水影响植物分布

  三、解读实验数据

  表1:年降水量与植被分布的关系

  地点

  植被情况

  年降水量(mm/年)

  年均温(℃)

  安徽

  阔叶

  1140

  15、8

  海南

  热带雨林

  2410

  23、3

  陕西

  森林

  820

  13、5

  甘肃

  草地

  510

  7、0

  都兰

  草地

  250

  2、1

  民丰(新疆)

  沙漠

  40

  11、2

  且末(西藏)

  戈壁

  40

  10、6

  教后记: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少,但后面有绘制条型图和分析,这些问题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应给他们详细讲解,所以把这节课的重心放在后面的条型图分析和绘制上。前面的内容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和生活经验也能得到,需要补充的是学生对生物圈中的水资源如何保护,水和植物,动物和人类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试着让学生自己谈谈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发自内心珍惜水资源。

水教案2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图像,知道我国降水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特点,记住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的分布。

  2、知道季风的概念、特点,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布以及我国的干湿地区。

  3、理解季风与我国降水空间和时间分布的关系,培养学生空间想像力和分析能力。

  4、渗透热爱祖国的教育和辩证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

  1、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理解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成因。

  教学难点

  理解我国降水时间分布的成因。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中国年降水量”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温差别很大。不仅如此,我国降水的分布也相差悬殊。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特征。

  【板书】第三节降水和干湿地区

  【出示投影片】①“新疆民居”,②“黄土高原民居”,③“江南民居”。

  【提问】为什么这些民居有如此大差异,这与当地降水有何关系?

  【讲授】要了解这些,离不了“中国年降水量图”(出示地图)。

  【提问】同学们注意观察800mm、400mm、50mm等降水量线的位置。然后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这三条等降水量线所在地区的居民,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当地的降水特点以及降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准备表演。

  【提问】(1)请三位同学分别表演。

  (2)请同学总结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

  【板书】一、降水的特征

  1、降水量地区分布不均:东多西少,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减少

  【讲授】我国降水量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

  【出示投影片】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启发提问】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特点?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回答。

  【总结】我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板书】2、降水时间分布不均匀(季节不均,集中于夏秋季节

  【讲授】这是一年内降水的分布特点,那么不同的年份间又怎样呢?

  【出示投影片】“北京1950~1994年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图”(见教参)。

  【总结板书】年际不均

  【启发提问】为什么降水会形成这样的时空分布规律呢?

  【讲授】在我国东部地区,各地雨季开始和结束的迟早,主要是由夏季风的进退所决定的。

  因此说,降水的分布与季风有很大的关系。

  【板书】二、季风活动及其对降水的影响

  【讲授】什么是季风?顾名思义,与什么有关?(季节)联系生活实际冬、夏各刮什么风?

  【板书】1、季风的概念

  【讲授】冬天盛行的风叫冬季风,夏天盛行的风叫夏季风。

  【计算机显示】冬、夏季风的动态演示。

  【总结板书】2、

  【提问】从刚才的演示中可以看出夏季风并没有影响到整个中国,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计算机演示】夏季风被一系列山脉阻挡。

  【讲授】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后,又被重重高山阻挡,只好望山兴叹,就此止步了。所以夏季风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我国东部、东南部地区。人们根据夏季风活动的范围,把它能到达的地区叫做季风区;无法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屏幕显示季风区界线,并指出玉门】

  【讲授】唐代诗人王之涣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实际就是夏季风。

  【板书】3、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提问】请同学能否尝试解释降水空间分布的成因?

  【学生回答】沿海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充足;越往西北内陆,降水越少;非季风区降水最稀少。

  【讲授】降水的季节变化与年际变比特点又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我国东部降水集中于夏季?与季风的活动有关系吗?同学们讨论一下,最后看看是不是与计算机演示的一致。

  学生讨论。

  下面我们将通过演示雨带的移动和雨季的形成来解释上述问题。

  【板书】4、雨带移动与雨季

  【讲授】(屏幕演示)整个冬季,我国大陆被寒冷的冬季风控制,一般到4月份,夏季风开始形成并逐渐强大,在我国南部沿海登陆。冬季风抵抗不了,向北退去,在此过程中,冷暖气流交锋,形成降水。

  【屏幕演示云图】这是4月的云图,云带下方地区进入了雨季。5月,雨带将扩展到南岭地区,人们称之为“华南雨带”。

  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季风势力日渐强大,它已不满足困守在华南地区,又要北伐了。6月初,夏季风的先头部队来到长江流域,冬季风势力较弱,摇着小白旗又向北逃命去了。请看6月的云图,云雨带到达长江流域,江南进入雨季。因为时逢黄梅成熟季节,所以这个雨带被称为“江南梅雨”。有一句古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当地谚语还说“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阴雨连绵常使衣物、食品等发霉,人们又抱怨地称之为“霉雨”。

  【讲授】(屏幕继续显示)7月中、上旬,盛夏来临,海洋上的暖湿气流被源源不断地送来,夏季风雄纠纠、气昂昂地跨过了长江和淮河,继续北上。冬季风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于是,夏季风进入了华北地区,8月又占领了东北地区,控制了整个季风区。请看7月、8月的云图,这就是“华北、东北雨带”。

  9月份,夏去秋来,夏季风也要走下坡路了。而冬季风是天一冷就活动起来,局势迅速逆转,夏季风南移,华北、东北雨带结束。请看云图,云雨带又回了江淮流域。冬季风南下,势如破竹,江淮雨季很快结束。10月份,华南地区的雨季也结束了。前后不过一个月,到此为止每年一次的冬、夏季风争霸赛告一段落。

  让我们来总结全年的季风活动。

  【投影片】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时间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时间短。

  【讲授】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也有了。一般说来,季风活动是有规律的,但不同的年份势力强弱不同,登陆有早有晚,这样就造成了降水年际不均。

  【提问】我国降水量的地区差异很大,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仅仅取决于当地的降水多少吗?

  学生讨论、回答:干湿程度与蒸发量也有关。

  【讲授】所以科学家根据各地的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将我国划分了四类干湿地区。

  【板书】三、干湿地区

  【屏幕显示】“中国干湿状况”图。

  【讲授】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湿润的地区,根据年降水量的多少,又划分了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属于较干旱的地区,根据干旱程度的不同,又分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不同的干湿地区,地表的植被差别很大。东部湿润区,水分充足,可生长高大茂密的乔木。过去这里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后来,人类的足迹来到这片土地,大片的森林被砍伐,只剩东北地区和武夷山区还有大片原始林。

  【屏幕显示】湿润地区景观。

  【讲授】半湿润区水分条件较差,植被由高大的乔木向低矮的草本植物过渡,典型的自然植被是森林草原。但事实上,这片地区被开发利用的很难找到原始植被了。这里是历史悠久的农耕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半干旱区气候偏干,地表植被为草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屏幕显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景观。

  【讲授】干旱区水分严重不足,也制约了植被的生长,有些地区几年不降一滴水,地表景观十分单调、荒凉,是典型的荒漠景观。

  【屏幕显示】干旱地区景观。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分析了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成因,季风的活动与降水的关系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我们知道,由于季风活动的一些异常,有时会给我国带来一定的自然灾害,使人们的生命财产遭受损失,带来不利之处。尽管这样,它对我们的影响仍然是利大于弊。为什么这么说?让我们把我国东部季风区与同一纬度的其它国家、地区做比较,例如北非。

水教案3

  教学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学会本课1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⒊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让学生体验缺水之艰难,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重点难点

  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⒉体验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盼水、用水的心情,体会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育学生珍惜水资源。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设计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紧紧扣住"水的珍贵"展开,通过品词析句,朗读感悟,让学生感悟到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体验,做到生活中节约用水。在品读课文时,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水(板书)是很有意思的精灵。在古代大圣人孔子的眼中,水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是有情义、有德性的;在南唐后主李煜的眼中,水正如他心中的愁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在现代著名作家马朝虎的眼中,水又是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快速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句子。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紧扣文章的这句中心句展开的。教学伊始,让学生未入文境先有情,继而深入文本体会。)

  2.怎么样的东西称得上珍贵?(珍珠、钻石…)水,在我们眼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何以会是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因为我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我的家乡到底是怎样一番缺水的情景呢?(板书:缺水)

  4.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相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⑴"十分里以外"村里人要吃水,要到十公里以外去挑,而后返回,来回奔波二十公里,目的就是要挑回一担水,多辛苦啊!

  ⑵"排上一个小时"为了一担水,要等待一个小时,甚至还要更多时间,可见水弥足珍贵。

  ⑶"一处很小的泉眼"只有一处泉眼,而且很小,看来这里确实是一个水源稀水的地方,所以水特别珍贵。

  5.师小结:因为我的家乡缺水,而村民的生活又时时刻刻离不开水。所以(出示句子)"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难怪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是"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看来,在这里,在这个严重缺水的地方,水比酒更珍贵,更受村民青睐。

  6.假如你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村子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7.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整体感知。

  1.过渡:生活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人们对水自然会有一种渴望,会有一种期盼,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回忆,去真切地感受那里的人们渴望水的情景吧!

  2.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在读书的过程中,有困难吗?检查初读情况。

  ⑴课件出示三句带有生字的句子。

  "那时侯,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而挂在她腰间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然后,母亲一手从水窖中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

  ⑵读生字词:"储水","钥匙","一勺水"

  ⑶自由读这些带有生字的句子。

  ⑷指名读三句句子,教师相机询问。

  ①什么叫储水?为什么要储水?(这里需要储水,是因为这是一个缺水的地方。储水是为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使用。)

  ②平平常常的一把钥匙,象征着什么?为什么说它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因为这把钥匙锁住的是水窑,只要水窑打开了,我们就能用水,那该是何等痛快、幸福的事。)

  ③用一勺水给我们洗澡,说明什么?(因为缺水,所以要节约用水,用一勺水,就给四兄弟洗了一回澡。)

  ⑸齐读三句句子,教案《《水》教学设计》。

  (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能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又能通过对三个生字的简单理解,再次引领学生感悟到这里缺水,水是很珍贵的东西。)

  四、自读感悟,品读交流。

  1.除了第一自然段和上面几句句子,你还能从文章的其他地方体会到这个地方缺水,体会到水特别珍贵吗?

  2.默读课文,划有关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点滴感受。

  (高年级学生要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既要让学生学会快速浏览课文,又要学会静下心来细细地品读每一句话,而且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师生交流,相机出示重点的句子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利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来带动整个教学环节的有序进行,做到"教学无痕"。)

  ⑴"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①为什么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下雨?(在雨中洗澡,可以喝到水,可以储水)

  ②因为缺水,所以洗澡对于村民来说是一件奢耻的事情,只有在下雨天,才能痛痛快快地洗个澡,那是怎样的一种痛痛快快呢?出示:"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③自由地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的感受。(主要从两个地方谈感受:一方面是"张大嘴巴,去吃来自空中的水",让我们体会到孩子们多渴望水;另一方面是"奔跑跳跃,大呼小叫",体会到人们洗澡时的痛快,在谈这两点时,都要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比较。我们洗澡会如此痛快吗?我们会去吃来自空中的雨水吗?从而感受到水的珍贵。)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你能把这种痛快读出来吗?)

  ⑤师小结:就在这样的下雨天,小孩子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大人虽然拘谨,但内心也充满着快乐。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水的降临的一种感激,对水的一种由衷的珍爱,所以说(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

  ⑥师引读:这样的下雨天就像--过节一样,但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

  ⑵母亲锁上水窑,笑着对我们说:"你们真的饿坏了。"

  ①你觉得哪个字最能吸引你的眼球?(饿)

  ②母亲之所以会这样说,完全是因为她看见了她用水为我们冲凉的那一幕。

  ③课件出示:"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指名读一读这段话,其他同学闭眼想象,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一方面是我们淋到水后的一种快乐,另一方面是母亲对水的珍惜,做到"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④这是一种久旱逢甘淋的感觉,又是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会用哪个词语?(爽)(痛快)(舒服)

  ⑤就带着这份"爽",这份"痛快",这份"舒服"来读一读这段话。

  ⑥师补充:在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倾注下来的同时,母亲还用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这样的感觉就更爽了,让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

  ⑦现在你明白了吗,何以母亲要用"饿"而不用"渴"字?(因为天气炎热,因为缺水,我们的身体就是处于饥饿状态。好不容易才有了这样一次与水亲密接触的机会,真是太幸福了。)

  ⑧当一勺水给我们淋浴结束后,母亲又锁住了水窖,这又激起了我们的期盼之心,我们期盼什么?

  ⑨同学们,想想我们自己,处在江南水乡,用水毫无困难,我们是多么幸福啊!跟他们相比,你们有话要说吗?

  (此时,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出来了,他们肯定有话要说。可能是反省自己以前用水的毫无节制,可能是因为用水的毫无困难,所以感受到的一种幸福,也可能是一些具体的节约用水方面的行为,不管是什么。只要同文本进行了交流,就都是一种学习后的收获。)

  4.师小结:不管是下雨天痛痛快快地淋雨,还是无雨时母亲用水窖中的一勺水给我们洗澡,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村里人与水接触时的一种快乐。(板书:乐)

  5.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了"苦"。可作者却具体生动地描述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一种强烈的对比,更让我们感受到水对村民来说是异常珍贵,更让我们要珍惜水资源,这就是一种反衬的写作方法。)

  (教给学生写作的一些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也是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五、总结延伸。

  1.这篇文章是编者改动后选入课本中的,题目也做了相应的改动,你能猜猜原文的题目吗?(《饿水》)有机会,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原文,再来体会作家马朝虎质朴的文字,真挚的情感。

  (虽然《水》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已结束,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被激发出来了,这也是课外阅读的开始。)

  2.师总结:生活在缺水的地方的人,他们对水是如饥似渴。我们生活在不缺水的地方是如此幸运,但如果我们毫不节制地用水,不珍惜水资源,你觉得我们对得起那些缺水地方的村民吗?在你用水的时候,想一想缺水的村民那渴望期盼的眼神吧!想一想这句话吧!(出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将文章的这句中心句贯穿教学的始终,同时,又体现了教学的前后呼应。)

  六、布置作业。

  搜集有关水资源的资料,探讨如何节约用水。

  板书设计

  饿水

  缺水洗澡

  苦乐

水教案4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每、湖、团、浓、雾、露、珠、层、霜、聪10个生字,认识雨字头,积累词语10个。

  2.要求正确朗读课文和课后读句子中的两句话,指导轻声及其读法。

  3.通过阅读和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部分词语的及句子的意思。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和冰山的形成都离不开水。

  5.大胆说说自己喜欢水妈妈的哪一个孩子,同时能合理地对他人的说话作出评价。

  重点和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10个,认识雨字头,积累词语10个。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懂得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和冰山的形成都离不开水。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题,揭示课题,练习说话

  师:我请大家来听一个有趣的故事。

  1.出示听的要求

  认真听故事边看短文内容,做到边听边记:水妈妈还有哪些孩子呢?

  2.请同桌一起把水妈妈的孩子在课文中圈出来,不重复圈。

  3.交流所圈的词语:教师出示

  乌云彩虹浓雾露珠白霜雪花冰山

  4.(对!这些都是水妈妈的孩子)揭示课题:板书:9 水妈妈的孩子

  5.学习出示的词语中的生字、词语

  (1)齐读词语

  (2)学习湖、浓、雾、露、霜、聪小组交流学习

  (3)集体交流,教学雨字头,书空雨字头的笔顺。

  (4)你们能不能给他们分一分类?(按部首分类)

  (5)小组讨论

  (6)集体交流

  (7)你能看出其中的规律吗?(我发现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雨字头的`字大多与天气有关)并指导学生学生学会看书:方方说的话。

  二、学习生字、课文,练习说话,质疑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语,读好句子

  (1)我们来试试,能不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好,读完后为课文分分小节,作好小节记号。

  要求:字音准确、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唱读、不顿读。

  (2)集体交流小节的划分。(特别注意2-8小节都只有一句话,第一字空两格了,因为凑巧对齐,很容易看错的。)

  (3)集中识字团、层。

  ①学会用一齐造句。

  ②读读第2~8节:进行一团、一层、一条、一颗、一片、一座的选词填空的练习。

  ③小结:他们都是可以用来数某种东西的,但要使用恰当才行。请大家动动脑筋,想想你还能用其中的哪些词语来数其他东西?小组讨论。

  (4)读句子:(边读边想:带点的字有什么特点)轻声的练习。

  大娃回来了,抱着一朵乌云。

  二娃回来了,围着一条彩虹。

  (5)找找课文中还有哪些字也是轻声的,读的时候特别注意,现在我们把这两句句子放到课文中读读吧!

  ①自读

  ②同桌读,互评

  ③个别读,指名读,(注意最后一节,风伯伯表扬他们聪明时的语气)

  (6)朗读思考,并请小朋友提出问题,你可以在读后请大家帮你解答。

  2.谈话式练习说话

  (1)水妈妈的这些孩子中,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同桌交流,指名说)

  (2)娃娃们也和你们一样,可喜欢这些孩子啦,他们是怎样把水妈妈的孩子们带到风伯伯这二来的呢?

  ①读课文,圈出表示动作的词。(抱、围、捧、采、报、摘、背)注意摘是翘舌音。

  ②做做动作,读读2-8节。

  三、复习巩固

  1.采露珠:读生字。

  2.摘雪花:读词语。

  3.过小桥:读句子。

  四、写字指导

  1.我们刚刚书空了雨字头,现在将它和另一部分组合,成为上下结构的字。大家回忆一下,它的笔顺规则会是什么呢?出示:雾、霜、露、雪

  2.照样子,描描写写,注意利用好横中线、竖中线将字写在田字格中。(可以配上轻柔的乐曲)

水教案5

  第一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会认“凤”等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重点难点

  认读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牙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大家都沉溺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今天,我们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他到底特殊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读通课文

  1、采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和同桌一起读,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自身的伙伴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

  2、指名读。

  (其他同学做文明听众,注意他的字音读准没有,若你听到有不准的,你起来教一教他)

  三、再读、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边读边想,为什么这次泼水节是一次难忘的泼水节?

  2、同学讨论交流。

  (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3、学习第三段,带着问题朗读:

  ⑴ 自由读第三段。

  ⑵ 你能用自身的话向大家描述一下人们欢迎周总理的情景吗?

  ⑶ 理解“四面八方”“从四面八方赶来”说明了什么?

  ⑷ 指导朗读,你能把这热闹的局面读出来吗?

  4、看图,理解第四段:

  傣族人民都因为能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而笑容满面。也鼓励同学笑容满面的来读这一段。

  5、朗读体会第五段。

  6、启发想象,进行说话训练:

  周总理把水泼到老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青年人身上,祝愿他们──

  周总理把水泼到小朋友们身上,祝愿他们──

  四、教师小结,安排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有感情的朗读6~8段,下一节课我们进行朗读擂台赛。

  五、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高兴

  (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

  准备工作

  周总理的样貌、神态

  泼水的过程

  第二课时

  〖教法学法

  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引导。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2个生字。

  2、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重点难点

  正确书写生字,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开火车、抽读、猜谜等游戏方式复习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向你的同桌说说为什么1961年的泼水节是令人难忘的。

  二、课文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民族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

  2、同学介绍。

  (同学知道的可能不多,教师可以引导着介绍几种)

  3、交流阅读体会。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⑴ 出示要求认识的和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同学想方法记住字型。

  ⑵ 指名同学向大家介绍记字方法。

  ⑶ 用组词的方法,协助理解字义。

  2、写字:

  ⑴ 让同学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并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不容易写好。

  ⑵ 老师有重点的进行范写指导。

  ⑶ 同学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我会填”,鼓励同学积累自身喜欢的词句

  五、小结、作业设置

  把学会的生字组上词写一写。

  六、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我会读(出示生字词)

  我会写(重点指导容易出错的)

水教案5篇相关文章:

关于最新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7篇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

舞蹈教案范文4篇(舞蹈舞蹈教案)

关于猫教案模板4篇(关于猫教案模板怎么写)

《快乐的夏天》语言教案3篇 幼儿园教案《快乐的夏天》

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方案_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案3篇 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庆祝旧历元旦》教案3篇 八年级下册语文庆祝旧历元旦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及原文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

精选小班教案4篇 小班教案大全

《母鸡下蛋》教案10篇(母鸡下蛋教案设计意图)

小班春天来了教案模板6篇(幼儿小班春天来了教案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