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12篇(《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时间:2022-08-25 15:1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12篇(《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欢迎参阅。

济南的冬天教案12篇(《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

济南的冬天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会读“髻、镶、藻、贮”等生字。

  ②理解和运用“响晴、空灵、澄清”等词语。

  2.能力目标

  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3.情感目标

  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 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述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冬,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天寒地栗的萧条画面。但在北中国的济南冬天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今天让我们步入老舍先生的《 济南的冬天》,去品味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二、展示教学目标

  ①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②学习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的方法。

  ③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方法。

  ④体会作者对济南、对 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

济南的冬天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 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的细致描绘,情景交融的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 美之情。

  2、 理清本文的层次 结构。

  3、 培养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被誉为“语言艺术大师”。他所写的小说《骆驼样子》和话剧《茶馆》等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坛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其散文也写得清新优美,《济南的冬天》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自己、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济(jī)南一髻(jì)儿 薄(báo)雪 伦敦(dūn) 贮蓄(zhù xù)水藻(zǎo 狭窄(zhǎi 镶(xiānɡ)

  三、初步领会课文的大概内容和脉络。

  1、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出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下面三个问题:①济南的冬天总的特点是什 么?

  ②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

  ③作者怎样展开对景物的描写?

  2、组织学生就上面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明确:

  全文围绕济南的冬天“温晴”这个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先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括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三幅画图:阳光下济南全景、雪后 山景的秀美、济南冬天的水。

  3、根据下面的结构示意表,理解文章结构。并把每部分的要点,概 括的写在文旁的空白处。

  无风声 有山——小雪点染的山(秀气)

  宝地——晌 晴——像摇篮(温暖、舒适)

  温 晴 有水——贮满绿藻的水(绿清亮)

  四、细读、分析课文。

  引导学生逐段细读课文,要求他们在自读的同时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指导他们就文章各段的内容、描述方法和语言,在课文一旁的空白处写些简要的批注。各段问题和提示如下:

  1、第1自然段

  ①课文从什么角度写出济南冬天“温 晴”的特点?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段与 下文有什么关系?

  明确:课文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作者把济南与住惯了的“北平”比较,又与他刚刚离开的伦敦比较,再与热带比较,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很自然地发出“济南真的算个宝地”的由衷赞叹。这段课文总写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了铺垫。因此,这段与下文是总分关系。

  ②课文中的“响亮”是什么意思?“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一句,如果把“声”字去掉,可不可以?为什么?

  明确:“响亮”一词,一般用来指声音宏大。但根据上下文意思来判断 ,在这里是指“晴朗得刺眼”。“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声”字去掉,就说成了“没有风”,不切合实际。

  ③旁批内容明确:

  没有风声——与 北平比(奇迹)

  晌晴——与伦敦比(怪事)

  温晴 ——与热带比(日光毒)

  第2自然段 作者怎样描写济南古城的地理环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济南的可爱的?

  明确:“小山把济南围了个圈儿”,这是济南地理环境的特征,也是济南“温晴”的原因。作者从人的感受和对人们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济南的可爱。指导学生画出拟人、比喻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即表现了济南人对这“慈善”冬天的真 切留恋,也洋溢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无限喜爱之情。

  2、第3自然段

  这段也是写山,是小雪点染了山之后的景色 。那么,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了哪些景物?议论后在全班交流。

  3、第4自然段

  ①作者在写了冬天济南“温晴”、“秀气”之后,把视线放到城外的景色。作者以城内的“狭窄”与城 外的“宽敞”对照,用“小村庄”来点缀山坡,以小雪点染屋顶,这样,读者就看到了济南的全貌。

  ②体会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句中两个“卧”字的作用。

  4、第5自然段

  ①作者是怎样写水的“温晴”的?

  明确:课文紧扣“暖”字,写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写水中的水藻“把终年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所以它“不忍得冻上”。水还多情地让“长枝的垂柳在水里照个影儿”。读到这里,让我们感受到济南的冬天真是风情万种,使人留恋不舍。

  ②作者是如何收束全文的?

  作者紧扣“亮”字,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从河水的清亮引出整个空间的清亮,并把红屋顶、黄草山、灰树影都溶人其中,在天水一色的广阔背景下,描绘了冬天济南瑰丽的色彩。

  在此铺垫下,以高度概括而充满激情的句子“这就是冬 天的济南”自然而然地收了尾。

  三、总结全文。

  1、学生默读全文,找出作者的各个观察点。

  2、归纳课文的各种表现手法。

  ①运用对比手法。

  ②作者不仅细致观察和描写冬天济南的景色,而且把自己的主观感受,以此来感染读者,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后小结】

济南的冬天教案3

  教学目标

  1.识记课文字词的音、形、义。

  2.了解济南冬天的景物特点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type="#_x0000_t75">。

  3.学习老舍的写景方法,抓住特点写写家乡的景物。

  4.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

  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景物描写方法和作者感情的抒发。

  教具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

  课后

  小结本文重在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思路,而后再掌握描写济南的天气和山水的方法,最后归纳总结写景的技巧以指导学生写好家乡冬景,实现由阅读到写作能力的转化。

  备注教学环节的用时随学生的课堂反应作灵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type="#_x0000_t75">活处理。

  第二课时

  本节课主要品读课文,学习写景的方法以及练习写作。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显示题目)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冬天的济南真是一个__,作者在文中重点写了济南的__和__(景物)

  济南的山__、__、__(特征)济南的水__、__、__。(特征)

  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几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二、齐读课文(给学生配乐朗读)

  走进课文,包围你的是满含温情的优美而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你对这位语言大师的语言表达技巧的感知表达出来吧!

  三、自由探究

  学生自由讨论探究,提示学生思考:作者如何描绘山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你认为语段中哪些语句用得最妙?妙在何处?

  四、品读课文(多媒体显示景物图片及课文分析要点)

  思考讨论: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如何娇美秀气?雪后山景“妙”在何处?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城外的小山如何像一幅小水墨画?按什么顺序写的?

  作者是怎样写济南冬天的水的?

  本文写景抒情有何特点?

  (学生找出课文语句品评分析,多媒体显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归纳要点。)

  五、总结写法

  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语言如此优美。在写法上有何值得借鉴?

  明确: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运用修辞情景交融

  六、布置作业

  拓展延伸: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要求仔细观察、用心揣摩、投入真情实感。)

  板书设计:

  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运用修辞

  情景交融

济南的冬天教案4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的朗读,掌握重音和停顿的要求

  2、学习课文抓信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抓信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体会景物描写中融入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朗读,掌握重音和停顿的要求

  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舍曾这样说过:“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全赐给了济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见证老舍先生的评判。

  一、老舍及其创作

  1.看课文解释①后补充: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写该文时,作者就在山东济南任教。

  二、检查预习

  (一)、读准下列字音

  济南jǐ:地名。jì周济奇迹(jì):圈:quān圆圈;juàn猪圈;

  暖和:nuǎn huo:着落:(zhuó)发髻(jì):两鬓(bìn)

  看(kān)护妇镶(xiāng)边:狭窄:(xiá)

  宽敞:(chǎng)水藻(zǎo)贮(zhù)蓄:澄清:(chéng)

  (二)、解题

  从题目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或信息(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三、整体感悟课文

  (一)、学生自由诵读课文

  1、读法指导:字正、有感情、重音

  2、学生个人读,学生评价老师示范学生再读

  (二)、师生共同探导文本

  1、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突出了什么样的特点?文中是如何来表现的?

  (“温晴”作者是通过色调对比,烘托形象

  北京:冷衬托济南“暖”色(以寒衬暖)

  伦敦:阴郁衬托济南“明”色。(以暗衬明)

  热带地区:热衬托济南“温”色。(以热衬温)

  它是个“宝地”。)

  2、作者通过这些对比,目的是为了什么?

  (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突出济南独有的“温晴”美景,赏它是个“宝地”。)

  3、济南的冬天是“温晴”是个“宝地”,作者在文中是通过什么来具体描述这一内容的?(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诵读课文

  2、作者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济南冬天的山,请学生能根据文中的描述,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合适的名字。(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绿)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是突出它们的什么特点?

  4、文中是如何来写这些景物的特点的?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睛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山上(矮松青黑)山尖(全白)

  山坡(白暗黄)山腰(粉色)比喻、拟人

  城外远山:美水墨画比喻

  水:澄清暖蓝水晶冒热气比喻

  5、文章的结尾直到什么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照应标题写出济南冬天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与喜爱)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济南的冬天教案5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的方法。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语言。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对于冬季这个季节来说同学们应很熟悉,现在也即将进入初冬,请你用一句话来描绘你眼中的冬天,(凛冽的寒风、白雪飘飞……)是的,在许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词,但是作家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却别有一番情趣,今天我们就来体会他笔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悟把握内容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

  2、带着以下问题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把握语气、语速、语调等)(投影,指导学生把问题带入课文,四人小组讨论。)

  ⑴ 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是个宝地?

  ⑵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⑶ 请划出你喜欢的句子。

  明确:

  ⑴ “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征,济南的冬天与北京、伦敦、热带相比无风声,有日光,日光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水,像在小摇篮里。

  ⑵ 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里的山水,阳光下的山,薄雪覆盖的小山,城外的远山,泛绿的水。

  课堂小结:文章与北平、伦敦、热带作比,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细致的描绘济南冬天的山水,处处渗透了对济南的冬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赏析、探究(四人一组讨论)

  指导读2~5节(投影出问题)

  1、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

  2、细读第3节作者的写景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把你刚才划出的喜欢的句子读几遍,说说好在哪里?

  明确:

  1、阳光照耀下的山—温静或暖和、安适;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水墨画或淡雅;水—绿。

  2、自上而下、山上、山尖、山坡山腰…,为了突出对济南冬天的喜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细致的描绘薄雪下的山之美,依山写景从上到下的描绘,如把山坡上的斑驳色彩说成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使山活了起来;把夕阳照耀下的粉色薄雪比喻为害羞的少女:“像少女一样”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我们带入想象联想的境界,使事物具体形象可感。

  3、示例:

  ⑴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字写村庄写雪写其形态活灵活现。

  ⑵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水有了灵气,更为了突出写绿。

  课堂小结:济南的冬天如此的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写出了山水。

  四、拓展延伸

  请用你的笔勾勒出你对家乡冬天的感受。(多角度)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读写一体,一篇小作文。)

  五、作业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在冬天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提示:简要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介绍老舍及其笔下的冬天,查阅一下资料)

  【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老舍

  山

  温晴

  水

济南的冬天教案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1)、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2)、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2)、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动质疑

  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

  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

  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

  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

  六.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拓展延伸(机动)

  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

  八.布置作业

  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两文的异同。

济南的冬天教案7

  一、设疑导入

  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那咱们济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2~4自然段。

  二、师生诵读,感知冬天

  1、聆听2~4段录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总观冬天。带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2-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山)

  三、合作探究,品析山景

  1、齐读2-4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段具体写了什么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

  总结:阳光下——温静;雪后——秀气;城外——淡雅

  (2)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

  总结:重点体会“晒”、“睡”、“小摇篮”等词句,体悟运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4)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体会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段。

  四、拓展活动,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回忆济南的山的景象,在这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景色,为什么?

  2、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讨论二者的在写景上的异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乘兴练笔,来描绘喜爱中的夏天。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阳光下——温静

  山雪后——秀气

  城外——淡雅

济南的冬天教案8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抓住景物的特点,对自然景物倾注着真情实感,情景交融,生动细致的描写景物。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1、我们刚刚送走了朱自清的《春》,直接跳过“秋”进入了“冬”。说到冬,古代的文人墨客写了不少的有关冬的诗句,大家能相机来哪几句呢?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济南的冬天》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以及美妙之处?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参考:作者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济南是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的冬天的哪些景物?

  参考:济南的冬天的总体特征是:无风,响晴,温晴。阳光朗照下的山慈善,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城外远处的山如诗似画,冬天的水色——水藻之绿,衬托水之清澈、透明

  (3)你读后喜欢济南的冬天吗?说说为什么吧。

  言之有理即可。

  (4)古语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作者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以山.水为主要描写对象,用准确.优美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济南冬天读有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济南的无限热爱之情!

  (5)读过许多遍之后,你一定对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吧?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一段):总写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二到第五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第六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

  (6)再次齐读第三节。

  要求:纠正开始时的错误,有感情的朗读文章,体会济南冬天之美。

  三、结语: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察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

  四、布置作业。

济南的冬天教案9

  [教学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意会导入。

  1、欣赏狗尾巴草的图片,请教学生一个问题:你关注过路边的狗尾巴草吗?你对它们有怎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抒发感想,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平凡亦出神奇,美在于发现。引用:“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

  3、冬天万物萧条,风雪凛冽,没有其他季节那种勃发的生命力,但是,在老舍眼中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可爱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人们曾经对中国现当代的一些著名作家进行排位,用六个字来概括: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

  当然,这种排名并不是绝对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等闲之辈,在艺术上各有千秋。老舍曾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一往情深。下面,请随着老舍一起去发现洋溢着的特殊的美丽。看看他是怎样发现美,又是怎样来表现美的。(出示“发现美表现”)

  二、整体感知,集体赏析。

  1、思考:济南的冬天最特别之处在于什么?参考:温晴。

  2、听课文录音,学生在语言的熏陶中(可闭眼倾听)感受一下温晴的济南的美丽景色。

  3、冬天的特色是雪,我们平时对雪的印象是如何的?你的笔下的雪景如何?老舍笔下的雪又是如何的呢?设问并引出品读第三节: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过渡:我们共同来分析一下,老舍是从什么角度来发现美、表现美的)

  4、配乐(班瑞德的《初雪》)朗读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采用读、品、议相结合的方法来赏析第三节。

  预设:

  (1)请同学来朗读这一段。

  (2)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薄雪覆盖下的小山”。参考:秀气。

  (3)作者如何表现这种秀气?请学生找出欣赏的句子读读,或讲自己的认识。

  要点:一髻儿白花,一道银边,带水纹的花衣,山的肌肤,害了羞……以及一些关键的字词。(这一过程中学生或许会质疑,可以穿插在品读中。)

  (4)从文中的景物描写我们可以感觉出作者对于济南的山水有什么的感情?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它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5)再次配乐齐读第三节。

  三、适度模仿,自由点评。

  1、下了小雪的济南的山无比美妙,济南的水也富有情趣;由此过渡到最后一节的自由品析阶段。

  2、要求模仿第三节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交流,在书的边上作好点评,自由谈最后一节的学习体验。

  四、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1、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B、展开联想C、巧用修辞

  2、投影一组不起眼的花草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想象并发现美,用几句话来描写,表现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3、用名家之言作结,如“情动而辞发”等,以求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美文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由此延伸。

  观看美丽的.画面,想别人之未想,发别人之未发,把你眼中的美景用恰当的语言表现出来吧。播放《钱塘潮大潮》的视频图像,在钱塘潮壮阔的景象和雄壮的声音中发现美,并运用今天学过的方法表现美。

  六、结语。

  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用你热情的心去感受生活,用你的慧眼去观察生活,愿你发现生活中的美,愿你的生活如花一样灿烂。

  2、作者通过这些对比,目的是为了什么?

  (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突出济南独有的“温晴”美景,赏它是个“宝地”。)

  3、济南的冬天是“温晴”是个“宝地”,作者在文中是通过什么来具体描述这一内容的?(冬天的山景和水色)

  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生诵读课文

  2、作者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济南冬天的山,请学生能根据文中的描述,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合适的名字。(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水清绿)

  3、作者在写这些景物时,是突出它们的什么特点?

  4、文中是如何来写这些景物的特点的?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睛小摇篮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山上(矮松青黑)山尖(全白)

  山坡(白暗黄)山腰(粉色)比喻、拟人

  城外远山:美水墨画比喻

  水:澄清暖蓝水晶冒热气比喻

  5、文章的结尾直到什么作用?(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照应标题写出济南冬天的美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赞美与喜爱)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济南的冬天教案10

  教材分析:

  本文是语言大师老舍的一篇写景散文。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学习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语言,以达到提高语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优美的语言。

  学情分析:

  前一课学习了《春》,学生对描写景物运用生动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有所体会,阅读这篇课文,宜引导学生自己理解。

  课前准备:

  ① 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查阅有关济南的资料,深入了解济南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文化背景,以开阔视野。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夏天是热情奔放的,秋天是收获幸福的,谈到冬天,大家常会联想到那凛冽的北风、刺骨的寒流以及那肃杀的气象;又会想起“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远,想起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到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可是在老舍先生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却是一个温暖的宝地。那么,今天我们就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去感知济南冬天的温馨,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好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3、思考问题:

  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

  (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

  三、板书:

  济南的冬天

  (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无重雾 (响晴) 宝地

  与热带相比——无毒日 (温晴)

  (2)景物: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

  山景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淡雅;

  水色 绿、清、亮

  3、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

  4、作业布置:

  (1)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

  (2)复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下一堂课准备听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巩固词语。

  二、质疑问难,合作探究。

  1、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问题]:

  (1)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不同之处?

  (2)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3)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1)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2)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3)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过渡):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1)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2)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三、体验反思。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五、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请你仔细观察你家乡冬天的景物,倾注你对家乡无限热爱之情,借鉴课文中的某些写法,将最有特点的景物写出来,自拟题目,字数不限。

济南的冬天教案11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重点字词及有关文学常识。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学会用心感受自然。

  重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语言。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当你对一个地方有感觉时,你就会喜欢上这个地方的一切。”换个词语来说,那叫“爱屋及乌”。温暖的冬天很多地方都有,不仅济南,雷州也有;而作家老舍却偏爱济南的冬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一起去看一下济南的冬天到底有什么特点,对老舍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二、走近作者

  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日本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其中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可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他说的这位中国作家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

  老舍,(1899。2。3~1966。8。24),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姓氏一拆为二)。1913年考入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30年回到祖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之久,对济南产生了浓厚的感情,并称其为第二故乡。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三、教师泛读课文

  要求:边听边给生字词注音;划出文中认为写得好的句子。

  四、字词积累:

  济南(jǐ)镶(xiāng)水藻(zǎo)贮蓄(zhù)发髻(jì)澄清(chéng)着落(zhuó)看护(kān)

  五、内容讲解(提问的方式)

  1、齐读第一段

  2、。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特征)(天气)温晴

  2。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突出这个特征的?(对比:和北京比,“无风”;和伦敦比,“响晴”;和热带比,“日光不毒”。)

  3。作者对于冬天的济南怀着怎样的情感呢?第一段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喜欢珍爱“宝地”,北京和伦敦都是古都名城,而且北京还是老舍先生的故乡,可先生却把这个词给了济南,喜爱之情由此可见。)

  4、齐读后面部分

  5、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

  山景:(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晴(阳光朗照图)

  (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雪后初晴图)

  (3)城外的远山——淡雅(雪后远山图)

  水:绿、清、亮(空灵水晶图)

  5、小结:这样的冬天你们喜欢吗?文中渗透了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喜爱、赞美)

  文章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并给我们具体的描绘了济南冬天的特有景致,城、山、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济南有这样的冬天,我们不能再去责怪他的偏心了。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好的句子,现在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课文,然后请同学们把你们认为好的句子读出来,并说明为什么觉得它好。

  二、研读欣赏

  1、全体朗读课文。

  2、学生讲读优美的句子,教师做适当的补充。(修辞手法对比、比喻、拟人的作用)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

  “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4、请学生用一段话来介绍自己的家乡

  5、写作借鉴:

  (1)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①直接抒发感情。通过对比突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②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遐想……”③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虚写传神的佳句,加上文章写实物的形象,既模状又传神。

  6、《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都通过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景物的特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总结:冬季是一个比较寒冷的季节,但老舍笔下的冬天,却让我们感觉不到寒冷。这除了有赖于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还需融入感情。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都带着感情去仔细观察身边的事物,也会让你有意想不到发现。

  四、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

  2、摘抄文章精彩的语句。

  五、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北平(有大风)无风声

  伦敦(有浓雾)响晴“宝地”

  热带(日光毒)温晴

  对比:突出济南冬天的独特(温晴)

  山景:(1)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晴(阳光朗照图)

  (2)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雪后初晴图)

  (3)城外的远山——淡雅(雪后远山图)

  水:绿、清、亮(空灵水晶图)

济南的冬天教案12

  教学目的: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中要体现抓住景物特征和景的变化进行描写这个重点,同时也要注意有关词语,特别是形容词的学习;模仿本文写法,练写短文《家乡的冬天》。

  课型:自读课。启发式,讲练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济南的冬天(写景散文)老舍

  2.简介作者。

  (二)学生默读课文,同时板书重点词。

  (三)学生查字典。查好的同学上黑板注音。

  (四)讲析第1自然段。采取由一般到特殊的提问方式。

  1.你对冬天的景色进行过观察吗?冬天的气候特点有哪些?

  2.济南冬天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3.写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讲到北平、伦敦的冬天和热带地方呢?

  教师小结:经过一番比较,令人信服地得出“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个结论。点出“气候温晴”这一特点。板书:气候温晴

  (五)讲析第2自然段。

  1.提出下刻问题。

  (1)济南的冬天为什么是温晴的?(特殊地形引出“有山有水”这一特点,并板书。)

  (2)为什么要写济南人的感觉:“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使学生理解作者通过比较映衬来突出济南冬天的暖和)

  2学生齐读一、二自然段。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背诵1、2启然段。

  2.写出“慈善”“宽敞”“澄清”三个词的反义词,并造句。

  3.预习第3自然段,画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的形容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课外作业。

  (二)讲析3、4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朗读3、4自然段。

  2.提问:济南的冬天除了天气温晴、有山有水这两个特点外,作者说,这还算不上济南冬天的最大特色,你可以总结出这个特色吗?(小雪胜景)板书。这个胜景的独特之处表现在哪些方面?(幻灯打出表格,学生可在书中找答案。答案写于另片上,或把答案盖住。待学生回答后再亮出答案。)

  描写对象

  特征

  是否用了修辞格

  静态写动

  抒情句及表达的感情

  树

  矮松

  越发青黑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受不住大雪,那些小山太秀气。

  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山的关爱,情和景融在一起了。

  树尖上

  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比喻

  山

  山尖

  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山坡

  一道白一道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比喻

  花衣好象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到更美的山的肌肤

  山腰

  日落时,微黄的阳光斜射山腰,薄雪好象忽然害了羞,露出点粉色

  拟人

  3.讲述答案时应侧重意境的领会,让学生仿佛看见那种美景,不要止于文字上的答案。

  4.学生朗读第3、4自然段。

  (三)讲析第5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5自然段。

  2.提问:济南有山有水,上面写了山的美,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用四个字概括这里水的特点。(水藻真绿)板书。绿到什么程度?(“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这里用了“拿”和“不忍”,你认为有什么妙处?(使物都带上了人的感情,用了拟人修辞格)。以上作者写出济南冬天的四个特点,把他对济南冬天的爱传递给了我们。

  3.接话竞赛:合上课本,请接话,看谁接得最快、最准。

  ①济南的冬天四大特点是——②强调气候温晴用的方法是——③济南四周的小山像——④小雪胜景像——⑤水藻真绿,绿的程度——

  4.结语:作者写尽济南冬天的特点之后,由分到合,发挥奇特想象,将冬天的济南包在空灵的蓝水晶里,构成一个美的整体。文章到此收笔,让读者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5.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四)课堂练习。

  1.板书习作题:家乡的冬天。

  2.教师引导:老舍先生写济南的冬天抓住了景物特点,你写《家乡的冬天》准备抓住什么特点?

  3.学生写简要发言提纲,然后口述。

  4.教师作综合评价。

  (五)布置课外作业:背诵3、4、5自然段,完成习作《家乡的冬天》。

济南的冬天教案12篇(《济南的冬天》优秀教案)相关文章:

《济南的冬天》教案14篇 济南的冬天教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