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6篇 有理数的加减法优秀教案

时间:2022-10-06 07:0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6篇 有理数的加减法优秀教案,以供借鉴。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6篇 有理数的加减法优秀教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

  2.5 有理数的减法

  题 目

  有理数的减法

  课时1

  学校教者

  年级七年

  学科数学

  设计来源

  自我设计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重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难点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将有理数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昨天,国际频道的天气预报报道,南半球某一城市的最高气温是5℃,最低气温是-3℃,你能求出这天的日温差吗?(所谓日温差就是这一天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

  2.珠穆朗玛峰和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分别是8848米和-155米,问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

  探索新知:

(一)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探索

  1.我们不妨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8)-(-3)=?

  也就是求一个数“?”,使 (?)+(-3)=-8

  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有 (-5)+(-3)= -8

  所以 (-8)-(-3)= -5 ①

  2.这样做减法太繁了,让我们再想一想有其他方法吗?

  试一试

  做一个填空:(-8)+( )= -5

  容易得到 (-8)+(+3 )= -5 ②

  思考: 比较 ①、②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3.验证:

(1)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2)如果某天A地气温是-3℃,B地气温是5℃,A地比B地气温高多少?

(-3)-5=(-3)+ ;

(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归纳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2.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试一试: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由此可推出如下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

  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

【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说明:(1)被减数可以小于减数。如: 1-5 ;

(2)差可以大于被减数,如:(+3)C(-2) ;

(3)有理数相减,差仍为有理数;

(4)大数减去小数,差为正数;小数减大数,差为负数;

(三 )问题:

  问题1. 计算:

①15-(-7) ②(-8.5)-(-1.5) ③ 0-(-22)

④(+2)-(+8) ⑤(-4)-16 ⑥

  问题2.(1)-13.75比少多少??

(2)从-1中减去-与-的和,差是多少?

(四)课堂反馈:

  1.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归纳总结:

  1.有理数减法法则2.有理数减法运算实质是一个转化过程

  达标测评

【知识巩固】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两个相反数相减是零. D在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或差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数之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B减去一个负数,差一定大于被减数.

  C减去一个正数,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

  D零减去任何数,差都是负数.

  3.若两个数的差不为0的是正数,则一定是( )

  A被减数与减数均为正数,且被减数大于减数.

  B被减数与减数均为负数,且减数的绝对值大.

  C被减数为正数,减数为负数.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3)-(―3)= ―6 B 0-(―5)=5

  C(―10)-(+7)= ―3 D | 6-4 |= ―(6-4)

  5.(1)(―2)+________=5; (―5)-________=2.

(2)0-4-(―5)-(―6)=___________.

(3)月球表面的温度中午是1010C,半夜是-153oC,则中午的温度比半夜高____.

(4)已知一个数加―3.6和为―0.36,则这个数为_____________.

(5)已知b ,则a,a-b,a+b从大到小排列________________.

(6)0减去a的相反数的差为_______________.

(7)已知| a |=3,| b |=4,且a,则a-b的值为_________.

  6.计算

(1) (―2)-(―5) (2)(―9.8)-(+6)

(3)4.8-(―2.7) (4)(―0.5)-(+)

(5)(―6)-(―6) (6)(3-9)-(21-3)

(7)| ―1-(―2)| -(―1)

(8)(―3)-(―1)-(―1.75)-(―2)

  7.已知a=8,b=-5,c=-3,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2)a-(c+b)

  8.若a0, 则a, a+b, a-b, b中最大的是( )

  A. a B. a+b C. a-b D. b

  9.请你编写符合算式(-20)-8的实际生活问题。

  教与学反思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本节在引入有理数减法时花了较多的时间,目的是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空间与时间进行探索,法则的得出,是在经历从实际例子(温度计上的温差)到抽象的过程中形成种,减法法则的归纳得出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个过程中,设计了师生的交流对话,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也体现教师是学生教学的引导者、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

  2、在教学设计中,除了考虑学生探索新知的需要,还考虑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是建立在一定量的练习基础之上的,因此,在例题中增加了一道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间题过程中培养运算能力.另外教师引导(提倡)学生进行解题后的反思,意在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系统性.在反思的基础上又让学生(或教师启发引导)去寻找一些(如减正数即加负数;减负数即加正数)规律,目的。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以过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得出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合理性。

(2)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人归的数学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其应用。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应用符号的改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理数加法运算是怎样做的?(-5)+3= ―3+(―5)=

―3+(+5)=

  2、-(-2)= -[-(+23)]=,+[-(-2)]=

  3、20xx的某天,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是-20C,最低气温是-100C,这天北京市的温差是多少?

  导语: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出示课题)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2)-(-10)=8=(-2)+8

  2: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为8848米,与吐鲁番盆地海拔高度为-155米,珠穆朗玛峰比吐鲁番盆地高多少米?

  3、通过以上列式,你能发现减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吗?

(学生分组讨论,大胆发言,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师提问、启发:(1)法则中的“减去一个数”,这个数指的是哪个数?“减去”两字怎样理解?(2)法则中的“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加上”两字怎样理解?“这个数的相反数”又怎样理解?(3)你能用字母表示有理数减法法则吗?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P.24例1 计算:

(1) 0-(-3.18)(2)(-10)-(-6)(3)-

  解:(1)0-(-3.18)=0+3.18=3.18

(2)(-10)-(-6)=(-10)+6=-4

(3)-=+=1

  2、课内练习:P.241、2、3

  3、游戏:两人一组,用扑克牌做有理数减法运算游戏(每人27张牌,黑牌点数为正数,红牌点数为负数,王牌点数为0。每人每次出一张牌,两人轮流先出(先出者为被减数),先求出这两张牌点数之差者获胜,直至其中一人手中无牌为止)。

  四、总结反思

(1)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2) 有理数减法的步骤:先变为加法,再改变减数的符号,最后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五、作业

  P.27习题1.4A组1、2、5、6

  备选题

  填空:比2小-9的数是 。

а比а+2小 。

  若а小于0,е是非负数,则2а-3е 0。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3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测试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理解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推广的合理性,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2.能灵活、合理地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进行简化计算;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

  教学过程:

  一、1.回忆小学里学过的加法运算律有:(1);(2).

  2.阅读P33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1)(-15)+6=,6+(-15)=,(-15)+66+(-15);

(2)(-3.2)+(-5.8)=,(-5.8)+(-3.2)=,

(-3.2)+(-5.8)(-5.8)+(-3.2);

(3)[6+(―5)]+(―4)=,6+[(―5)+(―4)]=,

[6+(―5)]+(―4)6+[(―5)+(―4)].

  3.依据上述问题的解答,归纳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交换律:;

  结合律:.

  4.计算:

(1)(-5.15)+9.15;(2)9.15+(-5.15);

(3)[3+(—5)]+(—7);(4)3+[(—5)+(—7)].

  二、展示交流

  1.在下列“△”“○”“□”中各写一个有理数,比较(1)和(2),(3)和(4)的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与同伴交流.

(1)△+○=;(2)○+△=;

(3)(△+○)+□=(4)△+(○+□)=.

  2.计算:

(1)12+(-15)+(-6)+(-20)+18+25;(2)(-)+(-)+(+)+(+).

  三、课堂反馈

  1.计算:

(1)16+(-25)+24+(-32);(2)23+(-17)+6+(-22);

(3)(-2)+3+1+(-3)+2+(-4);(4)(-7)+(-6.5)+(-3)+6.5.

  2.飞机的飞行高度是1000米,上升300米,又下降500米,这时飞行高度是多少?

  3.小吃店一周中每天的盈亏情况如下(盈余为正):

  128.3元,-25.6元,-15元,+27元,-7元,-36.5元,+98元,则本周的盈亏情况如何?

  四、迁移创新

  一批食品罐头,标准质量为每听454克,现抽取10听样品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单位:克)

  听号12345

  质量444459454459454

  听号678910

  质量454449454459464

  这10听罐头的总质量是多少?

  五、课堂作业课本P39习题2.5第3题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4

  一、课题§2.5有理数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时符号的改变。

  电脑、投影仪

  习题: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1)(-2.6)+(-3.1);(2)(-2)+3;(3)8+(-3);(4)(-6.9)+0.

  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9);(6)-(+3).

  3.填空:(1)____+6=20; (2)20+____=17;(3)____+(-2)=-20; (4)(-20)+___=-6.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 数减法法则

  问题1 (1)4-(-3)=______ ;

(2)4+(+3)=______.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即4-(-3)= 4+(+3).

  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

  问题2 (1)(+10)-(-3)=______ ;(2)(+10)+(+3)=______.

  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

(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

  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强调运用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计算:(1)9 -(-5); (2)0-8.(3)(-3)-1;(4)(-5)-0(5)(-3)-[6-(-2)];(6)15-(6-9)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

  例3 P63例3

  例4 15℃比5℃高多少? 15℃比-5℃高多少?

  练一练: P63. 1题 P64-65数学理解1、问题解决1、联系拓广1、2题.

  补充:1.计算:(1)-8-8; (2)(-8)-(-8);(3)8-(-8);(4)8-8;

(5)0-6; (6)6-0; (7)0-(-6); (8)(-6)-0.

  2.计算:(1)16-47; (2)28-(-74); (3)(-37)-(-85); (4)(-54)-14;

(5)123-190; (6)(-112)-98; (7)(-131)-(-129); (8)341-249.

  3.计算:(1)(3-10)-2; (2)3-(10-2); (3)(2-7)-(3-9);

  4.当a=11,b=-5,c=-3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c; (2) b-c; (3)a-b-c ; (4)c-a-b.

  四、反思小结

  1.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习题2.6知识技能1、3、4题。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5

  一、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㈡过程与方法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感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3.关键:正确完成减法到加法的转化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五、教学过程

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

⑴;⑵-3+(-7)

⑶-10+3;⑷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21页中的画面,假设这是淮南冬季里的某个周六,白天的最高气温是3℃,夜晚的最低气温是-3℃,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引导学生观察:

  生:3℃比-3℃高6℃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3-(-3)

  师:如何计算呢?

  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㈡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减法是与加法相反的运算,计算3-(-3),就是要求出一个数χ,使χ与-3的和等于3,那什么数与-3的和等于3呢?

  生:6+(-3)=3

  师:很好!由此可知3-(-3)=6

  师:计算:3+(+3)得多少呢?

  生:3+(+3)=6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3-(-3)=3+(+3)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负数(-3),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3)

  2、换几个数再试一试,计算下列各式:

⑴0-(-3)=0+(+3)=

⑵-5-(-3)=-5+(+3)=

⑶9-8=9+(-8)=

  引导学生完成答题,并提问:通过上述的讨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得出: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相反数“是转化的桥梁。

(投影显示或板书)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用式子表示为:a-b=a+(-b)

  强调注意:减法在运算时有2个要素发生了变化

  1、减加

  2、数相反数

  3、例题讲解:(出示投影)

  例1、计算下列各题

⑴9-(-5)⑵(-3)-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6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能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灵活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综合运用有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1.重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为加法运算,掌握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2.难点: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加法算式的运算方法。

  3.关键:理解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以及正确理解省略加号的有理数加法形式。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叙述有理数的加法、减法法则。

  2.计算。

(1)(-8)+(-6); (2)(-8)-(-6); (3)8-(-6);

(4)(-8)-6; (5)5-14.

  五、新授

  我们已学习了有理数加、减法的运算,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例6:计算:(-20)+(+3)-(-5)-(+7)。

  分析: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以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到右逐一加以计算。也可以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则它改写为(-20)+(+3)+(+5)+(-7)使问题转化为几个有理数的加法。

  解:(-20)+(+3)-(-5)-(+7)

=(-20)+(+3)+(+5)+(-7)

=[(-20)+(-7)]+[(+3)+(+5)]

=-27+(+8)

=-19

  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式子(-20)+(+3)+(+5)+(-7)是-20,+3,+5,-7这四个数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

  这个式子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

  例6的运算过程也可简写为:

(-20)+(+3)-(-5)-(+7)

=(-20)+(+3)+(+5)+(-7) (加减法统一为加法)

=-20+3+5-7 (省略式子中的括号和括号前面的加号)

=-20-7+3+5 (加法交换律交换时,要连同符号一起交换)

=-19 (异号两数相减)

  六、巩固练习

  1.课本第24页练习。

(1)题是已写成省略加号的代数和,可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原式=1+3-4-0.5=0-0.5=-0.5

(2)题运用加减混合运算律,同号结合。

  原式=-2.4-4.6+3.5+3.5=-7+7=0

(3)题先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原式=(-7)+(-5)+(-4)+(+10)

=-7-5-4+10 (省略括号和加号)

=-16+10

=-6

  七、课堂小结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通常统一成加法运算,运算时常用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一般情况采用:(1)凡相加是整数的,可以先加;(2)分母相同或易于通分的分数相结合;(3)有互为相反数可以互相抵消的,先相加;(4)正、负数分别相加。总之要认真观察,灵活运用运算律。

  八、作业布置

  1.课本第25页第26页习题1.3第5、6、13题。

  九、板书设计:

  1.3.2 有理数的减法(2)

  第四课时

  1、把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加法后,常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归纳: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用式子表示为a+b-c=a+b+(-c)。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7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中的符号法则和绝对值运算法则;

  2.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弄清有理数加法与非负数加法的区别;

  3.三个或三个以上有理数相加时,能正确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过程;

  4.通过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算律在加法运算中的运用,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5.本节课通过行程问题说明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合理性,然后又通过实例说明如何运用法则和运算律,让学生感知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是依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1)加法法则本身是一种规定,教材通过行程问题让学生了解法则的合理性。

(2)具体运算时,应先判别题目属于运算法则中的哪个类型,是同号相加、异号相加、还是与0相加。

(3)如果是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如果是异号两数相加,应先判别绝对值的大小关系,如果绝对值相等,则和为0;如果绝对值不相等,则和的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和的绝对值就是较大的绝对值与较小的绝对值的差。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结构

  教法建议

  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同学,在学习新课以前可以适当复习小学中算术运算以及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等知识。

  2.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规定的,而教材开始部分的行程问题是为了说明加法法则的合理性。

  3.应强调加法交换律a+b=b+a中字母a、b的任意性。

  4.计算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加法算式,应建议学生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不要盲目动手,应该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深刻认识加数间的相互关系,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再适当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加法运算更为简化。

  5.可以给出一些类似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的判断题,以明确由于负数参与加法运算,一些算术加法中的正确结论在有理数加法运算中未必也成立。

  6.在探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行程问题时,可以尝试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用动画演示人或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8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2.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进行加减混合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教学重难点会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能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设计

  1.阅读P30页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下列问题:

(1)3-(-5)=3+;

(2)(-3)-(-5)=(-3)+;

(3)(-3)-5=(-3)+;

(4)3-5=3+.

  2.依据上述问题的解答,归纳: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运算,

  有理数减法法则:.

  3.仿照P31例3计算

【展示交流】

  活动一:

  10-(+3)=10+(-3)和(-10)-(-8)=(-10)+(+8)成立吗?若成立,回答下列问题:

(1)两个等式中运算有共同点吗?

(2)等号两边不变的.是什么?变的是什么?

(3)你还能举一些类似例子吗?

  活动二:

  1.说一说:两个有理数减法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形?

  2.议一议:在各种情形下,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计算?

  3.试一试:你能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

【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被减数小吗?

  活动三:

  例3:计算:

(1)0-(-22);(2)8.5-(-1.5);(3)(+4)-16(4)

【课堂反馈】

  1.课本32页练一练1、2、3、4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说明理由.

(1)(-5)-(-6)=(-5)+(-6)=-11;

(2)(-40)-(-10)=-(40+10)=-50;()

(3)两个有理数的差一定小于被减数;()

(4)0减去任何数都等于这个数的相反数;()

(5)两个有理数差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数绝对值的差。()

  3.计算:(请务必写出计算过程)

(1)(-37)-(+14);(2)(+42)-(-98);(3)8-20;(4)(-)-;

【迁移创新】

  1.已知a=8,b=-5,c=-3,求下列各式的值:

(1)a-b-c;(2)a-(c+b)

  2.已知|a|=3,|b|=4,且a

  3.若a0,则a,a+b,a-b,b中最大的是()

  A.aB.a+bC.a-bD.b

  4.请你编写符合算式(-20)-8的实际生活问题。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9

  加法与减法

  人一出生,年龄就开始一天天地增加,孩童总盼着快些长大,总在算着加法——再长大几岁就能怎样怎样了,加法在此时代表着希望与憧憬。-

  渐渐长大成人,尤其是工作以后,总巴望着时针能走的再慢些,开始计算生命剩下的岁月,开始害怕这一天天的老去,一天一天的减法让风华正茂变成花甲古稀,减法象征着凋零与失去。-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因而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物,人们便会趋之若骛,总想再加点再加点,从来就不会嫌多。譬如古时侯的帝王,疆土增加了还想再增加,寿命增加了还想长生不老,以至于最好“万寿无疆”,再有商人对赚钱的数目,也是想着多点再多点;官员对官衔也总想着再大再大点;名人对名气也总想着再红点再红点;再如快乐、健康、幸福、青春、美丽等等,那也是人人都想永远拥有的好东西。-

  至于疾病、贫穷、磨难、挫折、丑陋、老迈等不幸的事,绝对不会有人想沾它半点。-

  殊不知,人一出生赤条条两手空空,伸手就要开始抓身边的东西——亲情、友情、爱情、名誉、地位、财富,你得到的多了,别人就会得到的少了,别人抓住了,你便只能吹胡子瞪眼睛了。因为这世界不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得到同样的东西,为了尽可能大地扩大自己手中的利益,于是,尔虞我诈、坑蒙拐骗大行其道,一旦求之不得,便辗转反侧、暴跳如雷、痛不欲生。活一世斗一生的人也是不乏其人,到头来,两手一撒半张纸片也带不走。-

  若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生就要简单的多了,每每遇到苦恼之事,不妨用用加法、减法,给自己清楚地算算帐。比如饭局少吃一顿、官阶少升一级、金钱少捞一些、虚名闲位少占一点,痛苦就会少点生活也会清静自在。再比如,工作多干一会、助人多帮几个、有好处多让着点别人、责任多担待一些,快乐就会弥漫心间,和谐就会充满人间。身体自然会健康起来,寿命自然也就更长,该享受的自然也就能多享受两天,人生也就更有意义。-

  世上有运势颇佳多名多利的人,也有霉运缠身无权无势的人,上帝也不可能轻易让二者命运颠倒互换。怎么办才能让双方都不怨怼呢?有智者就建议——让前者常去火葬场看看,就知道人生苦短,该怎样度过才更有意义;让后者常去医院瞧瞧,让他明白世界上总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别老盼着幸运降临,因为它也不可能永远都陪伴在你左右。-

  加法、减法常存心间,人生可能更精彩!-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0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

  2.掌握有 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3.经历探究有理数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

  学习重点:和 的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学法指导:

  在探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问题时,利用物体在同一直线上两次运动的过程,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先仔细观察式子的特点,找到合理的运算步骤,使加法运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导引:

  1. 如果向东走5米记作+5米,那么向西走3米记作

  2. 比较 大小:2 -3,-5 - 7,4

  3. 已知a=-5,b=+ 3, 则︱a ︳+︱ b︱=

(二)课堂学习导引

  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 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 们的和叫做 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

(1)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

(2)蓝队的净胜球数为 1+(-1) 。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1+(-1)的结果呢?

  现在让我们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某人从一点出 发,经过下面两次运动,结果的方向怎样?离开出发点的距离是多少?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请同学们用数学式子表示

①先向东走了5米 ,再向东走3米 ,结果怎样?可以 表示为

②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如何?可以表示为:

③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④先向西走了5米,再向东走了3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⑤先向东走了5米,再向西走了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⑥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结果呢?可以表示为:

  从以上几个算式中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 的符号,并把 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 的加数 的 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 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

  例1 计算(能完成吗,先自己动动手吧!)

(-3)+( -9) (2)(-4.7)+3.9

  例2 足球循环赛中,

  红队胜黄队4: 1,黄队胜蓝队1 :0,蓝队胜红队1: 0,计算 各队的 净胜球数。

  解:每个队的进球总数记为正数,失球总数记为负数,这 两数的和为这队的净胜球数。

  三场比赛中,

  红队共进4球,失2球,净胜球数为(+4)+(2)=+(42 )= ;

  黄队共进2球,失4球,净胜球数为(+2)+(4)= (4

  蓝队共进( )球,失( )球, 净胜球数为 = 。

(三)课堂检测导引:

(1)(-3)+(-5)= ; (2)3+(-5)= ;

(3)5+(-3)= ; (4)7+(-7)= ;

(5)8+(-1)= ; (6)(-8)+1 = ;

(7)(-6)+0 = ; (8)0+(-2) = ;

(四)课堂学习小结

  1.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觉得有理数加法比较难掌握的是哪里?

(五)学后拓延导引

  1.计算:

(1)(-13)+(-18); (2)20+(-14);

(3)1.7 + 2.8 ; (4)2.3 + (-3.1);

(5) (- )+(- ); (6)1 +(-1.5 );

(7)(-3.04)+ 6 ; (8) +(- ).

  2.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 )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 )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 )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 )

  3.当a = -1.6,b = 2.4时,求a+b和a+(-b)的值.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

  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记清计算器中常用功能键的用法,多进行实际操作,逐步熟悉计算器的用法.

  难点:准确地用计算器进行加减运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观察体验 大家看这样一个算式:-15.13+4.85+(-7.69)-(-13.38)要计算出它的值,你能有什么方法吗?

  引导 使用计算器、电子计算器,简称计算器,具有运算快,操作简便,体积小,功能多等特点,既可帮助我们进行各种复杂的数学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数学概念,有时计算器还可以编程序或绘制各种图形.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它已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计算工具。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2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一、??? 教学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苏教版课程标准本数学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依据新课标的理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1、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意识,用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2、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数学问题的方法。3、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活动学习。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讨论,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发展。4、立足教材,发展课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原理的合理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的兴趣。二、???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一共四课时,第一课时内容是有理数的加法,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应结合具体情境和生活经验中的数学信息,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积极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体验在解决问题时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在这一节课中要求学生自主推导出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为以后整式运算打下基础,有理数的加法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同号相加,二是异号相加,三是与0相加,比较困难的是异号相加时的符号与绝对值的处理。同时让学生体会有理数加法的合理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分类”的数学思想,在前面3节学过了负数,绝对值与相反数,为本节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在教学过程中不宜在数字运算方面设置障碍,关键是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运算法则,随着知识的积累、技能的提高、数感的增加,再逐渐提高要求。还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其情感。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教学难点:让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认同。本节关键:是对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符号、绝对值之间关系的理解,学生自主推导可能有困难,教学中设计了足球比赛的净胜球的计算和学生在数轴上走动的实验,通过两次计算结果的比较归纳出其间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三、???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学习过正数与0(非负数)的加法,前面2小节学习使学生对负数,绝对值与相反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不是很深刻的,可能对负数心存畏惧。在这种情况下展开有理数的加法,学生对负数相加的理解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而且这种情形在实际生活中遇见的比较少,这就增加了教学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用了两个具体的情境,来降低难度,特别是其中的数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教学准备:1、制作相关的cai课件。2、在教室门前(操场上)用熟石灰画六条数轴。3、多准备几副扑克牌。4、为学生准备学案(其中包括三个表格)。????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表述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能利用法则熟练的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3、学生自主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二个步骤。(一是确定符号、二是求绝对值)。(二)能力目标:1、通过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的能力。2、通过具体情境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体会“分类”的数学思想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中的应用。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3、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注:教学过程附后???????五、教学过程?程序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创?????设(1)用cai展示世青赛,观看中国队在赛场上的比赛,摘录其中精彩的射门片段。?学生观看录像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2)在足球比赛中,要衡量一个球队的竞技水平可以计算比赛的净胜球数,只要把两场比赛结果加起来即可,下表中是世青赛中中国队的几场不俗战绩:(表一)赢球数净胜球数算式主场客场-3-2??-32??32??-3-2??30??0-3??友情提示:赢球记为“+”,输球记为“-”(3)问: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能否算出的每次的净胜球,算式该如何写出??????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参与某一组讨论,并填写左表(一),投影所填的结果,师生共同订正?????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解决问题,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更好进入探究阶段。?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符号,绝对值间有何关系。友情提示:有理数由两部份组成,一部份是符号,二部份是绝对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看哪组讨论热烈,教师参与另一组讨论,各组先保留各自见解。??培养学生自生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情?境?体?验??数学实验:将学生按自然组分成六组,交待需要注意的问题。(表二)组别第一次第二次结果算式第一组4-2??第二组-42??第三组42??第四组-4-2??第五组40??第六组-40??学生走出教室,来到事先画好数轴的地方。一学生站在原点,另一学生按左表中的数字所表示的意义走动,其余学生记录走动的哪位学生在数轴上的位置,填写左表中的空白位置。学生做完实验后回到教室。????让学生亲身经历,明确任务,协作完成,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也是具体的,可感的。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规定其中一个方向为正(视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参与其中一组活动。探?索?求?知(1)问:以上两表中有无相同类型的,找出相同类型的算式?友情提示:从加数的符号上寻找相同类型的算式。(2)把相同类型的式子写在一起。正数+正数:_______,_______ 负数+负数:_______,_______正数+负数:_______,_______负数+正数:_______,_______正数+0:_______,_______0+负数:_______,_______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符号和绝对值。(3)问:和的符号,绝对值与加数的符号,绝对问有何关系。教师参与一组讨论并巡回进行适当的点拨,师生共同总结法则并填写下表:(表三)类型符号绝对值同号??异号????与0相加??????学生举手回答??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推荐一名代表发言,说出自己的见解,填好左表(三),并用投影仪投影,找出最好的一份。????????挖掘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兴趣。????????????学???以???致???用(1)例题讲解例:计算①(-180)+(+20)②(-15)+(-3)③5+(-5)④0+(-2)解:(略)教师板书问:有理数的加法可分为几步进行?一是确定符号,二是求绝对值。(2)牛刀小试:计算:①(-13)+25②(-52)+(-7)③(-23)+0④5.2+(-5.2)教师对其中易出错进行重点强调(3)在玩中学:同位同学发半副扑克牌,并制定游戏规则红色数字为负:扑克牌的黑色数字为正,且j为11,q为12,k为13,a为1,j0ker为0奖惩:说不出两数的和或者反应比较慢的学生,下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去清除教室门前(操场上)所画的数轴。学生口述解题过程????学生口答????四生板演?最后由学生指出解题中的错误洗好牌,同位每人任抽一张,合在一起,由其中一位学生口答两数之和,然后再轮流回答?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规范???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在游戏活动中能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同时减少学生听课疲劳?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环境的教育点?拨?升?华(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2)发散思维:小学学习的加法,其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但引进负数以后是否还有这样的结论?如果没有可得到何结论?友情提醒:若不好研究能否考虑分成几种类型去研究。(3)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会不会遇见用有理数加法可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呢????自我评价本节学习的收获与不足?学习延伸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认识,同时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数学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用作业: 在课本上习题中自己选择4~6题作为作业.

  上一篇: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1)

  下一篇:案例: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3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的加法大有不同,小学的加法不涉及到符号的问题,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总是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确定结果的符号;二是求结果的绝对值。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有: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零。

  3、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5、交换律和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同样拥有交换律和结合律,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以及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4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态度。

  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提示:

  本节课是学习有理数减法的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通过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借助于已有知识,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如何省略加号,并且还要正确掌握省略加号后它们表示的是哪些数的和,强化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阅读教材23-24页。

(二)、导学练习 [活动1]:学生课前自主完成。 1.减法法则: ,用字母表示为:

  2.计算(1)1-5= (2)8-11= (3)6-9=

(4)9-(-9)= (5)(- )-(- )=

[活动2]:学生先课前自主,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和大家交流讨论。

  1、红星队在4场足球赛中的战绩是:第一场3:1胜,第二场2:3负,第三场0:0平,第四场2:5负。红星队在4场比赛中总的净胜球数是多少?

  2、一20十3十(十5)十(一7)(读作 , , , 的和 ) 3、 计算:(一20)十(十3)一(一5)一(十7). 注意: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该先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第一个数前面的一常用括号括起来,但熟练后,第一个数带负号时,通常可以不用括号手起来。 4、 计算在做有理数运算时,易出 符号错误。

  计算:(1)(一5)一(一4)一(十1)=(一5)十(一4)十(十1)

=(一9)十(十1) =一8

(2)(一7)一(十4) 十(一8)十(一3)一(一8) =一7十4一8一3一8 =一22. 以上两个小题均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 [学法指导:有理数混合运算,只有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才能省略加号,而减号不能省略。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我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时,为了书写简便,常常省略加号和括号。] 5、分别指出下列两个式子的读法,表示那些数的和,并计算: (1)8一7十4一6 (2)(一8)一(十4)十(一7)一(十9)。

(三)自学疑难摘要:

  自主学习小组长检查等级 等,组长签字

  二、合作探究

  计算:1、-5+3-2 +6+7-8-9; 2、-0.5-(-3 )+2.75-(+7 )

  3、 4、

[学法指导:在完成以上计算题时,一定要注意当把 减号变为加号时,减数必须变为原数的相反数,再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当减法转 化为加法后,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样可以使运算简便。]

[小组活动:1.在进行小组交流时,各位组长一定要注意每一位组员,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减法法则,特别是交流一下如何把减数变为原来的相反数。2.特别小心在省略加号时是否正确。3.组长注意自己小组到黑板上交流的任务,安排好展示的人员,督促大家掌握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习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 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计算:(1)(-41)-(-18)-(+39)-(-72) (2) 2.活动与探究:23. 1 D3 +5D7 +9D11++97D99= 。 [学法指导:这个环节的处理方式是第1题在课堂上完成,第2题在课外由组长主持,进行探究活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课后 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求温差的过程,探索有理数减法的法则,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2.经历减法化成加法的过程,体验、熟悉 的思想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4.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经历观察、比较、推断、归纳形成一般规律的过程,体验数学规律探索的过程,逐步形成数学探究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难点及突破: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个数量比另一个数量多多少的运算,这时用什么运算?

  生:减法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

  二、一起研究

  下表是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xx年1月28日天气预报中部分城市的和最低气温统计表

  城市/°C最低气温/°C

  昆明92

  杭州6-2

  北京-2-12

  温差怎么表示?(温差=-最低气温)

  1.那么怎么表示这一天的温差呢?学生填表回答

  城市表示温差的算式观察到的温差/°C

  昆明9-27

  杭州

  北京

  结论:昆明的温差可表示成9-2=7°C

  杭州的温差可表示成6-(-2)=8°C

  北京的温差可表示成-2-(-12)=10°C

  2.现在我们来看这样一组算式,填空:

  9+________=7; 6+______=8; -2+_______=10.

  3.比较:9-2=7 9+(-2)=7

  6-(-2)=8 6+2=8

-2-(-12)=10 -2+(+12)=10

  思考:比较上述式子,你有什么结论?两个算式一个加法,一个减法,结果却相同。

  怎样把加法转化为减法运算?

  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4.对于6-(-2)=8,我们可以这样成6°C比0°C高6°C,而0°C比-2°C又高2°C。你能解释第三个问题中各个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么?

  例1(略)

  注意:减法转化为加法时,减数一定要改变符号

  例2 (略)

  三、练习:

  P28 1、2

  四、小结

  1.理解有理数减法运算的法则。

  2.熟悉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两个步骤

  3.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及加减运算,都渗透着数学上重要的化归思想。

  五、板书设计

  1.6 有理数减法

  1.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2.例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6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并初步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会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3、能根据具体问题 ,培养抽 象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做有理数减法运算。

  教学难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得出。

  教具 学具

  多媒体、教材 、计算器

  教学方法

  研讨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师:下面列出的是连续四周的最高和最低气温:

  第1周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最高气温 +6℃ 0℃ +4℃ -2℃

  最低气温 +2℃ -5℃ -2℃ - 5℃

  周温差

  求每 周的温差时,应运用哪一种运算?你认为计算结果应是什么?请列出算式,并写出计算结果。

  生:温差分别是4℃、5℃、6℃、3℃,应使用减法运算。

  列式为;

(+6)-(+2)=4

  0 -(-5)=5

(+4)-(-2)=6

(-2)-(-5)=3

  教学过程

  二、 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倒:

  师:1、根据上面的计算和计算结果,让我们以求四周的温差为例子研究一下,是否可以用加法的知识类做减法的运算。

  2、是否能直接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求差?猜想一下,完成这个转化的法则是什么?

  3 、自己设计一些有理数的减法,用计算器检验一下你 归纳的减法法则是否正确。

  举例: (-5)+( )=-2

  得出 (-5)+(+3)=-2

  所以得到(-2)-(-5)=+3

  而 (-2)+(+5)=+3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三、 法则的应用:

  例1:先做笔算,再 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教学过程

  解:(1 )原式= -34+(-56)+(+28)

=-90+(+28)

= -62

(2)原式=+25+(+293)+(-472)

=+25+(-836)

= 676

  注意:强调计算过程不能跳步,体现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检 测 题

  五、 练习反馈:

  书P411、2、 3

  师:巡视个别指导,订正答案。

  六、小结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作业书P50、515、6(作业本上)

  板书

  25有理数的减法(一)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

  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先做笔算,再用计数器检验。

(1)(-34)-(+56)-(-28);

(2)(+25)-(-293)-(+472)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案16篇 有理数的加减法优秀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