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教案3篇 结合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教案

时间:2022-10-07 10:53:24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诗歌意象教案3篇 结合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教案,以供参考。

诗歌意象教案3篇 结合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教案

诗歌意象教案1

  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一)草木类:

  梅花——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先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

A、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如张九龄的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

B、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放花木深。”

  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

A、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陆游“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 B、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

《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

  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扬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

  苏轼《水龙吟》“细看不四杨柳花,点点是离人泪。”

  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

《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直失意者

  白居易《长恨歌》的“秋雨梧桐叶落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寂哀愁。

  孤蓬一名飞蓬,枯后根断,蓬草遇风吹散,飞转不定。诗人常用来比喻游子或比喻漂泊无依。李白《送友人》“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峤《感恩多》)

  桑梓旧风俗习惯在家门口种上桑树、梓树。后就用来代指家乡,表达思乡之情

  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来往——壮士、游子、怀人。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诗人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北宋晏殊《清平乐》“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鸿雁传书。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或者用秋蝉的叫声营造秋天的凄凉。

  虞世南《蝉》“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鸣蝉成了具有高标逸韵人格的象征,成了诗人自己是因为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在的力量才被重用的表白。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燕子

  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鸦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鹧鸪鸟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

  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象,借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

  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登高、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激情。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王之涣的《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冯延巳《抛球乐》:“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柳——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树,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建筑类:

  关山月、楼兰指边塞。多表达思乡或建功立业的豪壮之情。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浦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楚辞·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象“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

  长亭送别之意。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外,骤雨初歇。”

  小楼思念之楼,勾起人无限的思念之情,以及因思念而产生的孤寂、凄凉、愁苦之情。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蝶翻轻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有时小楼也可变形为“朱楼、红楼、高楼、危楼、画楼、青楼(古指富贵人家的住处。)、歌楼、楼台”等。闲适之楼,陆游《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辛弃疾《临江仙》“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

  气象地理类: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王维《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情谊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复返,故常以流水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流水喻感情的绵远、悠长、无尽。雨——喜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安静详和,企望幸福

——苦雨:历时弥久,造成阻隔;急遽迅猛,造成破坏——孤独愁苦,漂泊沦落

  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万物细无声。”

  陆游《书怀》:“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

  秋: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

  秋——满目苍凉——思乡怀人——游子、思妇

  秋——天高云淡——心胸壮阔——壮士、良臣

  徐再思《水仙子》:“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秋日的意象来诉说离情。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借秋天描写开阔壮观之景。

  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

  月——连接古今,连接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黄昏、夕照

  感伤的心情意绪: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黄昏如此冷清,词人自然孤寂难耐,愁结柔肠。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南山代表隐居的地方。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饮酒》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歌意象教案2

  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54条)

  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

  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市井(城市)常表现繁荣热闹、富贵美好。

  渔舟

  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

  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青鸟、鱼、鹧鸪

  多表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例如李商隐的《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桃花

  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山

  表现赏心悦目的绚丽景色。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蝴蝶

  表现一种宁静安谧的生活环境。杜甫《江畔独步寻花》: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早莺

  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黄叶

  凋零、成熟、美人迟暮。

  绿叶

  生命力、希望、活力。

  草木

  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飞蓬、枯草

  随风飘飞、居无定所。

  烂柯

  喻离家时间之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

  借代远方来信。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

  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或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李璟《山花子》: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东风

  旷达、欢愉、希望。

  狂风

  作乱、摧毁旧世界的力量。

  夕阳(斜阳、落日)

  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或表达清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彩袖

  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锦瑟

  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草莺

  融合骀荡的春意。

  蝉

  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的《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寒蝉

  悲凉、哀怨。

  燕子

  因结伴而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雁

  候鸟,故有思乡之情,乡愁的代表。

  蝴蝶

  夫妻梦幻、空虚惆怅、理想幻灭、宁静安谧生活环境。

  凤凰

  生命、重生、吉祥。

  鹰

  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梅花

  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

  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兰

  高洁。

  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郑思肖《画菊》: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珍珠

  洁净、美丽、无瑕。

  玉

  高洁、脱俗、尊贵美好。

  杨花

  飘零之意。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松

  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德。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莲花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清如水”象征爱情的纯洁。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海

  辽阔、力量、深邃、气势。

  江水

  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愁苦。

  露

  人生短促、生命的易逝。

  霜

  人生易老、环境恶劣、路途坎坷。

  天阴

  压抑、愁苦、寂寞。

  天晴

  欢愉、光明。

  黄昏

  孤寂、感伤、悲愁、落寞、惆怅。

  烟雾

  情感朦胧、前途渺茫、理想幻灭。

  春秋季节

  对生命的困惑和悲哀、内心的不宁、感伤和新鲜感。

  二、伤春、作别诗常用意象

(25条)

  水晶帘

  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辽西

  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金昌绪《春怨》:打起黄莺儿,莫叫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能到辽西。

  玉阶

  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李白《菩萨蛮》: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屏风

  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娥眉

  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温庭筠《菩萨蛮》:赖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相辉映。

  罗幕

  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乱红

  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欧阳修《蝶恋花》: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危楼

  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柳永《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落花(落红、残红)“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和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南浦

  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芳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班马

  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舟、湖、长汀、霸陵(桥)、镜、灯(烛、蜡、炬)

  多表达离愁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欧阳修“古屋醉吟灯艳艳,画廊愁听雨潇潇。”

  孤帆

  伶仃、漂泊。

  孤舟

  孤寂、飘零。

  三、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

(33条)

  绿树

  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鹂

  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空山

  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

  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杨柳(垂柳、柳枝、柳)

  表怨别、伤感、怀远等情思。《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江枫

  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枫叶

  愁思、悲凉。

  青苔

  田园之景、寂寥之情、沧桑之变。

  柳绿

  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

  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荷

  高洁、雅致、宁静等。

  残荷

  衰败、对逝去光阴的叹惋,生活环境破败。

  杏花

  梦幻理想、热烈奔放、春残留恋、追求爱情。

  桃花

  明净喜悦、清新明朗。

  春山

  渲染静寂的环境。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竹

  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云

  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白云

  望云思友。

  孤云

  孤独、游子、漂泊。

  浮云

  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海棠

  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鸥

  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

  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鸡狗

  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鱼

  自由、惬意。

  稻香

  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细雨

  写环境的宁静、恬淡。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小雨

  春景、希望、生机勃勃、潜移默化式教化。

  暴雨

  残酷、热情、政治斗争、扫荡污秽的力量。

  梅雨

  悠悠愁绪。

  春雨

  春景、希望、生机、活力。

  蛙

  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山村(渔村)归隐、厌俗、田野风光、淳朴美好,安逸。

  酒

  欢悦、得意、失意、愁苦。

  四、羁旅、行役诗常用意象

(33条)

  月亮(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嫦娥)对月思亲思乡,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丁香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李煜《浣溪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芭蕉

  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李商隐《代赠》: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杜鹃(子规)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鹧鸪

  鹧鸪的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一般而言,古代诗歌中的鹧鸪已不是纯粹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了。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乌鸦

  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猿啼

  在诗歌中常象征一种悲伤的感情。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蟋蟀

  惆怅。

  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流水

  多表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风、烟、霜

  多表达哀怨、惆怅、凄苦、苍凉,人生易老、环境恶劣、人生坎坷等。《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赵嘏《长安秋望》: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也用来指代书信、音讯。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孤雁

  孤独、思亲、思乡、音信消息。

  红豆

  又名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枫

  游子思乡、羁旅之思。

  日暮

  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落日

  表现迟暮的老年。或优美、恬淡、雄壮、失落、消沉、珍惜美好而短暂的人生或事物。杜甫《江汉》: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高楼

  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范仲淹《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茅店

  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意与思乡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青鸟

  青鸟是传书的信使。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莼羹鲈脍

  指家乡风味,借指思乡之情。辛弃疾《泌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沙鸥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白云

  见月怀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诗词中常表现的情感。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白云也往往同隐者联系在一起,白云自由不羁,洁白无瑕,是隐者品格的最好象征。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吹笛、吹箫、吹笙

  多表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月楼”。

  饮酒

  多表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折柳

  多传达惜别怀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含烟一株柳,拂地摇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捣衣

  捣衣有时是为了给远行之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风送砧声,凄冷的砧声又称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李煜《捣练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築声催”。

  五、咏史诗与边塞诗常用意象

(10条)

  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乌衣巷

  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淮水

  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山河

  指国家或祖国。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折戟

  指战争的惨烈。杜牧《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柳营

  指军营。温庭筠《经五丈原》: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登楼、凭栏

  多表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和激情。《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后庭花

  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芦荻

  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刘禹锡《西塞山怀古》: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诗歌意象教案3

  诗歌意象课堂实录

  长沙实验中学

  李治文

  目标:通过意象理解诗歌

  突破高考诗歌鉴赏难点

  通过意象尝试写诗

  培养学生的“完全人格” 步骤: 一 导入

  1、老师提问,你会读诗吗?(以迎客松图片导入)(暗含迎客和意象)

  学生正答或反答

(老师开怀大笑,气氛陡起)

  2、导入主题,诗歌意象

(配以小荷尖角画面显清新悦目)二开宗明义,解读意象

  1、老师提问,什么叫意象?

  学生:答案五花八门。(鼓励各抒己见,为老师解读铺垫)

  2、展示“象”(配向日葵团花簇锦,鲜艳夺目图片)

  展示“意”梵高 《向日葵》

  3、老师提问:梵高的《向日葵》为什么和生活里的向日葵会有如此大的反差?

  学生答:苦难人生的反照 ;梵高有精神抑郁症;梵高有色盲,视觉有严重缺陷等

  4、老师总结:意象是表达感情的载体

  万物皆因我而着色

  展示古典精美图片

  三、老师问,你会读诗吗?完成鉴赏目标。

  齐声朗读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船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邮票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导入:把握意象

  体味情感

  1、把握意象的本身特征

(1)古典诗歌常见意象

  学生抢答

  老师归纳

  松、梅、兰、竹、菊、兰、莲、柳、桃、叶、日、月、雨、冰、雪、江水、浮云、草木、杨花、牡丹、红豆、梧桐、芭蕉、丁香

  猿、鸦、蝉、燕、雁、鱼、虫、鸥、鹰、杜鹃、鹧鸪、鸳鸯、青鸟

  长亭、南浦、古道、阳关、关山、楼兰

  笛、琴、酒、灯

(2)依据诗中“月”的意象特征,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学生讨论题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学生回答

  冷清:今昔的感伤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学生回答

  残冷:离别的凄苦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远怀》 学生回答

  雄阔:思念的深远

(3)老师:如何把握意象固定寓意体味情感?

  学生探究:相似联想

  相关联想

  2、注意意象的整体组合

(1)师生有感情朗读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老师问,词中选择了多少个意象? 学生答,十个。

  老师问,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答,冷色;悲凉;凄苦。老师收,游子的孤苦

(2)老师问,如何把握意象的整体组合体味情感? 学生归纳,意境协调与发散(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碛(qì):沙漠。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老师问,诗歌写什么人?

  学生答,边塞诗,征人,戍边将士

  老师问,选择了哪些意象,承载了哪些感情?

  学生答,大雁:征人的乡思;日出:凯旋的喜悦;

  寒光:戍边的艰辛;铁衣:军容的整肃

  老师收,组合起来就构成整诗的意境。

  老师点,2012年湖南高考诗歌试题。(学生愉悦感顿生)

  3、注意意象的修饰词语

(1)老师出示幻灯片

  杜甫草堂图

  第一幅:明媚翠丽 鸟语花香

  显示字幕

  映阶碧草春色

  隔叶黄鹂好音 第二幅:添加“自”、“空”二字 同一幅画面陡然变得黯淡阴沉

  老师问:为什么画面有这样变化的? 学生答:因为炼了两个字。

  自:兀自 自顾自地

  空:白白地 徒劳地 老师问:“自”和“空”表达了什么含义?

  学生1答:繁茂翠绿的春,婉转动人的莺声无人欣赏

  学生2答:连草木禽鸟不通人事 学生3答:英雄长逝,遗迹荒落

  学生4答:对一代名相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感伤 老师收:炼字,让原诗句风格、感情、主题陡变。(2)老师问:如何把握意象的修饰词语体味情感?

  学生答:炼字:活用字、动词、形容词、副词

  老师收:炼字,炼的是感情(3)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老师问:藏、透字面什么意思?

  学生答:掩藏 覆盖 ;穿透

  透过 老师问:诗中什么含义?

  学生答:人行之迹被大雪覆盖

  大雪纷飞

  道路莫辨

  行人稀少

  林间北风寒冷刺骨,风急

  天寒

  衣单

  等等

  老师表扬,很到位,有想象力。点明2012湖北高考试题

(满足学生愉悦感)

  老师设疑,如果你来作答,你觉得此题答案还可以补充什么内容?(激发学生探究欲)

  学生答,思想感情。

  老师问,为什么?

  学生答,您刚才不是说,炼字,其实炼的就是感情吗?

  师生相视会心一笑,掌声自然而起。

  老师问,怎么才算完善了这道高考试题的答案?

  学生答,藏、透,反映了邹明府的清正廉洁,两袖清风。

  四、老师问,你会写诗吗?完成创作目标

  1、意象的继承与创新

  今夕 今生

  缘了红尘四十年 一朝鉴碎九重天 沉浮禄海曾圆梦 踉跄食途今自怜

  醉后无诗无解意 醒来有泪有馀牵 人生总觉如朝露 笑落杨花两无言

  老师问,选择了哪些意象? 学生答,朝露

  杨花

  老师问,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生好奇:工作生活的苦痛 老师问,哪个字炼得好? 学生答,笑

  老师问,为什么/ 学生答,轻松中寓沉重

  豁达中露无奈

  含泪的微笑

  日出

  1012班 王蓉同学

  天空是一只大鸟 有丰满的翅膀

  缀满白色羽毛般的浮云 白云之际藏着神秘的渊薮 身着金黄盔甲的战神从中涅槃

  老师:请作者有感情的朗读自己的作品

  老师问,王同学习作选了什么意象?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把天空比作大鸟,把白云比作羽毛,把太阳比作战神 学生答,雄浑壮阔 气势恢宏

  学生答,想象神奇瑰丽,有超庄子鲲鹏之势

  学生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师生大笑昂扬中收束

  2、意象的组合与修饰

  踏沙行

  星城第三场雪

  暮色渐浓,西风凄切,萧萧一夜雨未歇。

  依稀窗外影重重,向红茗绿懒回帖。

  迟睡惜暖,起视冥灭,梧桐巢空泣残叶。

  叮咛早起女玩童,何人不惜枝头雪?

  老师问,写了什么季节的雪? 学生答,春雪

  老师问,春雪什么特征?

  学生答,南方春雪入地即化 稍纵即逝

  老师问,词中抓住这个特征,表现了什么感情?(诗眼)学生答,珍惜

  雨·夜

  1008班 吴佳蔚 雨

  淅淅沥沥

  落下

  湿润了泥土

  模糊了视线 落下

  如针 扎入心田 似线 缠绕心尖

  雨的喧嚣中

  针线穿起思念 夜

  冷冷寂寂

  望着你我黯淡了天地 灵魂 对白

  已无声 黑白

  电影

  被暂停 夜的沉默里 故事定格心底

  老师:有请作者朗读自己作品

  老师问:诗歌创新了哪些意象?炼了哪些字? 学生答:针线

  对白 电影 故事 学生答:针扎入

  线缠绕

  针线穿起 学生答:对白无声

  电影暂停 故事定格

  五、课堂作业

  明确感情,选择意象,注意意象的组合修饰,写一首现代小诗。

  老师板书,叶圣陶先生《创造宣言》,激励学生写作诗歌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谢谢分享

  附录完整课件

  学生入选诗歌习作23首

诗歌意象教案3篇 结合诗歌意象,体会诗歌情感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