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篇(二年级下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时间:2022-10-12 16:30:03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篇(二年级下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篇(二年级下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1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教案

  详细介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

  第 1 页 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第 2 页(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

  第 3 页 书:6).

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

(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第 4 页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12□=□(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___________ 第1题.要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实际动手分一分.提示:第(1)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把除法算式写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分法是否正确.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1)84=2102=5 把8平均分成□份,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竖着看,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 5 页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探究活动 分花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2朵纸花 活动过程

  1.教师贴出12朵花.

  2.把全班学生分成3大组,要求第一组选派学生分花(无

  第 6 页 论用哪一种分法),第二组选派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派学生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参赛的学生不能重复出现.

  4.每做对一次得10分,做错一次扣10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最多. 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第 7 页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礼貌待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三、教具、学具

  教具:课件、纸条、磁铁

  学具:数字卡片、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激趣

  同学们,你们分过东西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分东西,通过分东西学习新本领,好吗?

  动手实践一:

①、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随便分成2份,也就是2堆;

②、学生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③、学生汇报

  提问:谁愿意说说他是怎样分的?(学生说,教师板书,在学生说的时候注意鼓励有创新的)8

④、教师指着上面四种分法提问:这四种方法中有一种比较特别,你们发现了没有?

⑤、请学生说,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⑥、教师归纳指出:最后一种分法中每份的数字卡片数同样多,都是4张。(教师板书:同样多)

  2、引入

  动手实践二:

①、教师明确要求:请同学们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4份,也就是4堆,每份要分得同样多;

②、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检查、指导;

③、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把8个磁铁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样多;

④、学生分完,教师提问:每份分得同样多吗?是几个?教师指着学生分的磁铁说: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平均分。(教师在磁铁下贴出纸条,学生齐读一次)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1)、创设情境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境:一天,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来到老马家作客(课件出示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三只小动物),老马非常热情的招待他们,拿出6个又大又红的桃子(课件出示6个桃子),小象、小白兔和小蜜蜂看见了都馋得直流口水,老马心里非常清楚,要是分的不公平,这三个小鬼一定会吵翻天,所以老马想请我们206班的小朋友帮帮忙,把桃子分好,不过在动手之前有两个问题考考大家:①、是要大家把6个桃子分成几份?(当学生说3份时,教师出示3只盘子)②、该怎样分?

(2)、动手实践三: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用数字卡片代替桃子动手分。

(3)、观看动画演示分桃子的过程

  教师:在同学们分的时候,老马也在分,下面看看老马是怎样分的。(课件演示第一次分的过程)提问:每盘放了几个?分完了吗?继续分。(课件演示第二次分的过程)提问:老马分了几次才分完?第一次每盘放几个?还剩几个?第二次每盘又放几个?

(4)、动手实践四:

  现在请同学们学老马的样子分一次?

(5)、学生上台演示分的过程

  教师:谁愿意上台分给大家看?(用磁铁演示)

(6)、教师归纳小结:把6个桃子放在3个盘子里,每盘放的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做。

  2、学习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①、除号

  表示除法的运算符号叫除号(板书:÷),先写横,横要写平,然后上下各一点,两个圆点对齐。

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把要分的东西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份数3写在除号的后面,除号表示平均分,每份分得2个,2写在等号的后面。(教师边讲解边板书)

  整道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全班齐读一遍),学生读“8÷4=2”进行巩固。

  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板书,学生齐读),学生说“8÷4=2”的意义。

<三>、形成练习

(1)、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

①、读题,理解题意

  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②、动手实践五:

  学生根据题意进行操作并填出算式。

③、观看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演示分小棒的过程。提问:总共分几此?第一次每堆放几根?

④、指导列式

  要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几根该用12除以几?等于几?

  为什么除以3?

  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意思?除号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2)、做“做一做”第一题的第二小题

①、学生独立做

②、集体订正

  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根该如何列式?12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③、比较一、二两题

  为什么第一小题是除以3,而第二小题除以4?

(3)、做补充练习

  教师把10本作业本平均分给2名同学,每名同学分得几本?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说说如何列式和算式中各数所表示的意义。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分东西学习了什么新知识?(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知道了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用除法做。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的第一题

<六>、板书设计(略)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

  课 时 教 案

  主备教师: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除法,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材分析: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例5的设计形式与例4相同。先呈现熊猫分竹笋的情境图,熊猫的盘子里放着4个竹笋,小精灵明明提出“能放几盘”的问题。再由“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引出除法算式20÷4=5。然后,给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分析:

  利用学生初步认识除法计算的基础,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借助平均分的结果,说一说20÷4=5的实际含义,然后指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学习过程,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教学具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总课时:1课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预设: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二、新知探究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三、实践应用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教学反思:

  期: 日

小学二年级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3篇(二年级下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