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7篇(课文《假如》)

时间:2022-10-15 09:3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7篇(课文《假如》),供大家参阅。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7篇(课文《假如》)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

《坐井观天》第一课时教案

【课时】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坐井观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本课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是以对话的形式编排的。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

【学生分析】

《坐井观天》这篇寓意深刻的故事,对于二年级的孩子一说,既有很强的吸引力,又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学习《坐井观天》这一课的寓意,对他们来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设计理念】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我认为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的1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其中的4个,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独立阅读能力。

(2)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青蛙和小鸟的对话,体会青蛙鼠目寸、自以为是的错误,使学生明白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的全面。

【教学重、难点】

  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1、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4分)

  1、你们喜欢读成语故事吗?那么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2、教师讲故事,学生为这个故事加题目。

  3、板书:坐井观天。理解 “观”、 “坐井观天”各是什么意思?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请你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读生字。

  1)、加拼音读。

  井沿 不信 青蛙 回答 弄错 还用 无边无际 抬头

  2)、去拼音读。

  3)、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指名接读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和谁的什么事?(板书:青蛙、小鸟)

(设计意图:读通是读好课文的基础,只有读通了,才能读懂,读懂了才能进一步读好。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品读课文,理解寓意

  1、那青蛙认为天有多大呢?课文是怎么写的,谁找到了那段话读给大家听听。

  2、那小鸟认为天有多大?指名读第五段(板书:无边无际)

  A、“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B、那小鸟都飞过哪些地方呢?多媒体出示。

  3、结合板书小结。

  4、分角色朗读二到七自然段。

(设计意图: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注意引导学生在读在体会,在读中感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寓意。)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多媒体出示本课八个生字:信、抬、际、沿、蛙、错、答、还。

  1)、指名读。

  2)、说说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了哪个字?

  3)、出示本课的四个生字:信、抬、际、沿,

  认真观察这四个生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呢?请仔细观察每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重点指导“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1、摘苹果方式生字扩词、造句。

  2、故事结尾:小鸟把小青蛙带到了井沿上,此时小青蛙会看到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回家说给爸爸妈妈听。

  3、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即打开、内化、外化的过程,这一想象说话,就是学生在整个文本的内化基础上外化的结果,这一设计同时能检验学生在这一课时是否已初步了解了寓意。)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2

《冰花》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生字只识不写。

  3、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是啊,冬爷爷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关于冬天的故事,大家想看吗?(出示课件)

  二、引入课题:

  1、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冰花)

  2、教师简介冰花的形成原因,提问:你觉得冰花怎么样啊?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0

  冰花》(指名读、齐读)

  三、初读课文:

  1、学生自渎课文,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练读词语,个别读、领读、齐读,找出这组词语的规律。

  清晨

  醒来

  晶亮的

  冰花

  惊奇

  丰满

  送给

  柔嫩

  3、请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4、出示词语、句子,指名读、跟老师读、比赛读、齐读,找出这一组词语的特点。

(1)看见玻璃窗上结了

  真漂亮牡丹笑了笑

  冬爷爷时候

(2)这花是从哪儿来的?

  你从哪里来?(课文《4

  我叫神舟号》)

  都到哪儿去了?(课文《7

  秋姑娘的信》)

(3)一朵朵一束束

  5、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解有几个自然段。

  6、学生试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老师和学生合作划出停顿,学生练读。

  7、试读第二自然段:

(1)找出难读的句子,教师范读,学生同桌互相练读,再指名读、比赛读。

(2)齐读第二自然段。

  8、试读第三自然段:练读小童的问话,妈妈说的话,注意停顿。

  9、齐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他它时说

  五、布置作业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3

  打赌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下决心,说话算数,就一定能改掉坏习惯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不足,有时身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坏习惯和坏毛病。当然包括我们大人在内。要想改掉这些缺点,可采取的方法很多,其中与别人打赌,互相约束来改掉毛病也是个好办法。我们来学习30课《打赌》,看看文中的父子是如何改掉坏习惯的。

  二、学习新课

  1、齐读课题。

  2、学生读阅读提示。

  3、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4、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小组读课文,讨论)

  为了改掉坏习惯,爸爸和“我”打赌,结果怎样?

  这次打赌值在哪?

  真正的男子汉是什么意思?

  5、分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6、全班讨论各抒己见。

  7、教师.总结:对,改掉不良行为习惯必须有决心,有毅力,才能有效果。

  三、结合课文,开展延伸活动

  提问:

  1、学习了课文,想想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结果怎样?

  2、有不成功的例子吗?找找原因。

  小组讨论,找同学在课上说说。

  四、教师.总结

  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懂得了不良习惯会害人,下决心改掉靠恒心,说话算数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说话算数、承诺兑现。

  板书设计:

  30、打赌

  说话算数、承诺兑现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4

  课时教案模板5

  安次小学课时教案

  课题

  会动的线条

  课型

  新授

  案序

  5

  教 学 目 标

  1、显性目标:通过观察、体验、感受、了解哪类线条能表现出动感,感悟线 的表现力. 2、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 3、隐性目标: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 究意识。

  德 育 通过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以及对线条活动的兴趣。 目 标 重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哪些线条能表现出动感,学习如何运 用纤小表现动感 难点 教学重难点:线的动感的表现及疏密的组织 教具 教学准备: 画纸、水彩笔,彩带等 二 次 修 改

  教学过程(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完成)

  一、组织教学

  同学们今天我们 来学习: 会动的线条

  二、揭题导入

  1、欣赏敦煌壁画《飞天》 。你们看了这幅壁画,有什么感觉? 什么原因让我们感觉他们在飞,在动呢?仔细观察一下里面的`线条变 化? (学生讨论总结,画中含有多处波浪线,让人感觉里面的神仙在飞, 里面的东西在动。 )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会动的线条。

  三、教师点拨、升华

  1、请几位小朋友到上面来跟着音乐起舞,让其他同学把他们的舞蹈用 线条表示出来。 2、 分析用线条的方法 (波浪型的线条具有动感, 平直的线条比较呆板。 ) 3、欣赏观察另两张图片分析其线条的动感和添加其他线条的表现作 用。 (1) 分别说说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 (2) 线条的排列以及疏密关系哪张处理得比较好? (3) 你认为哪一张动感最强?为什么? 4、小结: 艺术品中的线条是富于变化的,是会动的。

  四、布置作业 。

  1.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在纸上用线条绘画出你认为具有动感的风景或 人物以及动作等,注意疏密关系的处理。 2.作业展评 (画面上的东西在动吗?是怎么动的?你觉得好看吗?)

  五、小结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基本元素,也是作者用来表达感情的重要要素,而 线条的波动能带给人不同的运动感受,线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本课 旨在让学生理解感受具有动感的线条的表现方式和视觉冲击,体验线 条造型的美感。学生基本能够掌握线条运动的规律,画面上的事物能 够用会动的线条来表现。但由于养成的绘画习惯,动感还不够强,今 后在这方面还要多强调,多练.

  板 书 设 计

  会动的线条 (1) 分别说说作品中都表现了什么。 (2) 线条的排列以及疏密关系哪张处理得比较好? (3) 你认为哪一张动感最强?为什么?

  反 思 与 重 建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5

《鸟语》第一课时教案

  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 齐读课题。

  2、 读了课题后,想问什么问题?(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二、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并思考鸟儿怎么会说话呢?鸟儿会说些什么?人怎么能听懂鸟儿说的'话?

(请在书上把有关内容画出来)谁能把自学要求读一下?(指名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要求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刚才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要检查字词学习情况。(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谁能读得又准又响亮?

  通晓 矫健 催促 无拘无束 疏忽 预报 应验 呆楞楞

(1)指名读,老师随时正音

(2)这些词中的哪些字音还要特别注意呢?

“冶”和“治”

(3)谁能把这些词读一读呢?(指名读)

(4)齐读两遍,好,最后我们连起来把这些词读两遍。

(5)大家读的真好,现在我把拼音去掉,谁能读好它?(指名)

(6)生字词学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讨论学习课文时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重新出示自学要求)指名读

  三、 指导分段。

  1、 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

  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 分组交流。指导学生畅所欲言。

  3、 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语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 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造句:

  疏忽……

  顽强……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钢笔描红。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6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沙俄时代穷人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的美好心灵。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3.展开合理的想象,续编《穷人》的故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从桑娜的行动和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

  2.续编故事,展开想象。

  三、教具准备

  幻灯片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词,理清课文顺序,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 :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7

《雷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点: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描写。

  一 . 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

  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老师提示雷雨一般是在什么季节下的?(夏天午后)

[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雷雨可以说是学生记忆中的一个影象。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切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教学过程中,学生回答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时,描述的语言比较苍白,学生在接下去的课文阅读中与自己对雷雨的表达形成对比,可以感受到课文语言描述的魅力。]

  3.有一位小朋友把他观察到的雷雨景象写成了一篇文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和这位小朋友一起看看这场雷雨吧

  4.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八十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之前,老师有要求:

(1)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的同桌,可以问问我这个新朋友,也可以请这里的小鹦鹉们帮助你。(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压,乱,垂,虹)

(2)标段落序号。

[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这里采用命令式的要求,不如借鉴梁老师的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你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更乐意去读。]

  二.学习生字

  1 读准生字音:

  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谁来当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这儿的生字。

  小老师带读(提示垂是翘舌音)——同桌检查读(请同桌互相检查着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开火车读

  2.读准了字音,那么,它们的样子你们都记住了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小朋友记字的方法可真多。

[这里四个生字的读音对学生来说相对较容易,可以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学生的识字方法很多,教师要适当总结,以便学生在今后的识字中有“法”可依,进而丰富识字经验,提高识字能力。]

  3.书写一个生字:

(1)这四个字中,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提醒小朋友注意?

  是啊,“垂”不但难读,而且特难写,

(2)师范写生跟着书空——生观察说(你会提醒小朋友注意哪个笔画?)——师再范写(边写边提醒:老师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垂的笔顺,先写千(用彩色笔写),一横比一横长,最后一横却要最短。)

(3)生练写(把这个字写两次。)

[“垂”字教学是生字教学中的重难点,“垂”的书写的笔画长短在不同的参考书中不一致,教学时,我尊重教科书中的书写,采用第三横最长这种写法。它的笔顺和结构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出入,仍掌握得不够好,在平时的生字教学中,要更多地强调提醒学生去观察写字。]

  三.学习1—3自然段雷雨前景象

  小朋友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之前,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

  请同学拿起书看课文,谁来读1-3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色。

(1)指名读(要求:其他同学仔细听,他有没有把生字音都读准了。)

  读得真流利,字也读准了,谁也能像他一样把雷雨前的景色读流利,读正确。

(2)自由练读。--(你们也喜欢这样读吗)齐读

(3)默读。

  师:很好,都会读了,接着,老师请你们默读,边读边想象雷雨前的景色。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掌握字词的同时,充分接触熟悉文本内容。]

  3.读出感情。

  你读了这雷雨前的景象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很可怕,很恐怖……

  你是从那句话中读出这种感受的?(随生回答出示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你能带着这种(要根据学生说的心情)的心情,读好这句话吗?

  A.如果该学生读的好,你可以让学生评评,他读出这种感受了吗?

  B.也可以自己说:“黑沉沉”你读的特别好,让我们仿佛感受到乌云的象我们压下来,大地一下子变暗了。

  谁也能向他一样读读。

  c 师问:“谁能做个压的动作,”学生做动作后,

  师问:(出示图乌云图)现在有满天的乌云向你压下来,压的你透不过气来,你有什么感觉?

  谁能再读读?---齐读

[这句话的朗读指导是重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压”,图文结合增强学生的想象感受,这里老师的语言渲染直接影响学生的回忆感受,老师必须入情入境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齐读后,师说:是呀,雷雨前,乌云密布,大地变暗,小朋友门都感到害怕,就连树叶和蝉好象也和我们一样。

  引读:----“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出示句子)

  你感觉到什么?(雷雨前没有一丝风,闷热,很静,)

  雷雨前没有一丝风,真闷真热,范读——真安静啊——齐读

(3)“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怎样是“乱摆”?做动作。(你们看过风吹树枝乱摆的情况吗?)

  学生说后读——大家一起做动作读。

(4)“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是啊,蜘蛛也知道雷雨快要来了,很害怕,赶紧拉一条丝,垂下来,逃走了。

(播放蛛蛛垂下来逃走的动画)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学生读。

[学生对“垂“字的理解有困难,用文字解释也比较复杂,所以采用多媒体直观手段,让学生一看就明白了蜘蛛是怎样垂下来快速逃走的。这儿让学生来扮演角色朗读,学生很感兴趣,能够进入角色带着自己的.见解朗读句子。]

  你还从那句中感受到害怕?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评:你不光看到了闪电,还听到了雷声,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

(播放雷雨前闪电雷声的动画)再朗读。

(句式训练,出示句子)

  用“_____越来越______”说句子。(充分说)

[这个句式不是难点,是对知识的复习,学生在以前接触过这个知识点,相对较容易,学生发言积极,增强自信心。]

  过渡:同学们说得越来越好了

  4.说话训练。

  师动情的说: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热闹,多可怕的气氛呀。

  要下雨了,其他的小动物们都在干什么?

(出示:要下雨了,——)

[这里不但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还是一个知识点的拓展。激发学生对原有生活经验的回忆,学生的回答往往会有让你有惊喜,课外积累多的学生说出了小鱼浮出水面吐泡泡,小燕子飞得很低很低,蚂蚁忙着搬家等现象,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肯定其合理性,可以让其他学生明白更多的自然现象,懂得平时要去观察,去发现。]

  5.是啊,要下雨了,(出示)满天的乌云——齐读

  四.感受4-6雷雨中的情景。

  1.雷雨来了,你们看(出示文中图1,配上雷雨声音)

  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生充分说)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通过画面声音,激发学生想象。]

  2.雨下得真大。

  出示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谁想读读这句话。读的让大家好象看到了这么大的雨?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只要读好三个字,就能读好这句话。(点出“哗,哗,哗”)还可以怎么读?(哗,哗,哗)

  谁再来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他们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这里“哗,哗,哗”朗读时,提倡个性朗读,我在教学时,有一生读得与众不同,课后我想想那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表达方法,当时的我被自己脑中的几种读发所限制而没有提倡和鼓励他的方法,我应该更多关注学生的发现和见解。]

  3.引读。出示: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什么了?)树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房子啊,

  6.都看不

  7.清了。

  8.看着窗外雨在哗哗地下着。我也想跟你们一起读一读。(读上面两句)

  9.再出示:渐渐地,

  10.渐渐地,

  11.雷声小了,

  12.雨声也小了。

  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变小的吗?(生:不是的,是慢慢地)

  哪个词告诉我们了。(是啊,渐渐地就是慢慢地意思)

  你们读一读。齐读。(提示:轻轻地,慢慢地读)

  五.感受雨后美景

  1.雨很快就停了,雷雨后的景色是什么样的呢?你们赶快看课文默读7 8自然段雷雨后的景象。

  2.读完了,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一想雨后美丽的景色。

  生闭眼。师范读7 8。

  好了,可以睁开眼了。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生自由说。

  4.(播放雨后动画).

  5.配乐读。

  同学们,雨后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一起把雨后这么美丽的景色读一读。(出示7 8 文字,音乐)

[动画的演示是为了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撞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去感悟,去朗读,所以在观看图画或者动画后,应及时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8

《金子》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从中悟出要想获得财富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由梦想引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梦想。比如杨利伟叔叔从小梦想着能飞向太空,经过不懈的努力,现在杨利伟叔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你能谈谈你的梦想吗?

  许多人都有过寻找到金子发财致富的梦想。“金子”我想大家都知道,它是一种贵重的金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金子有关的生动有趣而又蕴涵道理的'故事。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来检查一下。

  指名朗读课文,及时评价。

  2、通过认真的聆听,相信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

(1)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2)他有什么样的梦想?

(3)他一开始有没有实现梦想?(一无所获)

(4)后来他有没有实现呢?(找到真金)

  3、再请你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哪里写了彼得一无所获?(1-2)哪里写了他找到真金?(7)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你听第二自然段录音,边听边思考老师的几个小问题:

(1)“落空”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不甘心”?

(3)你从哪些地方看出他不甘心落空?

  2、彼得付出了那么多的劳动,可结果却是——没有发现一丁点儿金子。他的希望落空了,他十分失望。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回老师要请你看看你有什么问题吗?

  2、学生自由提问:(可能会问)

(1)彼得是怎么实现梦想的?

(2)怎么理解“我是惟一找到真金的人。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

  3、同学们提得很好,我们要学会提问,因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谁给大家提个醒这两个问题到哪里去找答案?

  五、学习三----六自然段

  1、下面我们重点探究这两个问题。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己先读一读课文,然后独立思考一下,再把自己的想法与组内同学交流。

  2、大堂交流。

  3、看课文插图,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他是怎样用“全部精力”来种花的。练习说话:彼得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来培育花苗,他。

  4、这样,经过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再齐读第七自然段。现在你懂最后两句话的意思了吗?

  六、谈启发深化感悟

  故事学完了,老师很受启发,你有启发吗?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9

《除法》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方法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百数或整十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笔算。

  3、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1页例题,完成第2页“想想做做”中的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9÷3 6÷3 12÷4 30÷6

  90÷3 60÷3 120÷4

  选择60÷3 。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2、口答。

  600里面有几个百?900呢?1800,3000呢?

  3、笔算。

  86÷2 57÷3

  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笔算的过程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二、新知教学

  1、谈话: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养鸡场参观。

  老师提供图片及数据,“谁能依据老师提供的数据介绍一下养鸡场的状况。”

  学生叙述题意后列式:600÷3

“你认为得多少,把你的算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交流。”

  指名学生交流算法,同学们评价并选择得出正确的'算法。如:

(1)6个百除以3得2个百即200。

(2)先不看600后面的两个0,直接算6÷3=2,然后在后面添上两个0即可。

(3) 快速口算:900÷3 2500÷5 3000÷6 1200÷4 700÷7

(4)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对比没一竖行中的三道题,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哪一题是基础题?”

  2、谈话:咱们继续参观。

  出示数据,“怎样列式?”

“你估计尚大约是几百,并说一说估计的理由。”

  教师引导学生写竖式,完成第一步。提问:“4为什么写在商的百位上?”

“百位上的9除以2后有余数吗?余下的1 怎么办?请同学们继续完成。”

  让学生说说算法。

“你认为有哪些问题需要特别强调。(特别强调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的问题及每一次余下的数如何处理的问题。)

”你有哪些检验的方法。”

  3、回顾、小结算法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5、反思学习过程

  三、巩固、提高

  1、“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完整叙述题意,然后解答。

  2、“想想做做”第5题

“你有几种方法来求证是否够装?”

  学生会提到用乘法,把130×4的积与540比,或降540÷4的商与130比,指出两种都可。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估商,后笔算。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0

  一、学习目标,前置预习

  1.熟读课文,弄清字音,把握文章内容。

  1.归纳掌握“劝、中、疾、致、假、绝、兴”等词义。

  2.背诵课文前三段。

  3、学生诵读课文,给紧挨着括号前面的字注音并注释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

  须臾()之所学跂()而望矣假舆()马者假舟楫楫()者

  蛟()龙生焉不积跬()步骐()骥()一跃驽()马十驾,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

  4、速读课文,把握结构

  本文一共4段,是围绕那句话展开的?每段的内容各是什么?

(学法指导:本文是议论文,可以从文体结构特点角度引导学生思考。)

  5、把握概括主旨

  二、问题导思,合作展示

(一)研读课文第一、二段完成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紧挨着括号前词语

  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知明而()行无过()矣

  2.翻译重点句子

①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文段分析思考

①第一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②第二段运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分解比喻句的含义,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

③第二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

  4.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二)研读第三自然段,积累文言字词句式。

  1.解释紧挨着括号前面的词语

  终日而()思须臾之()所学

  跂而()望矣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假()舆马者

  而致()千里非能水()也

  而绝()江河生()非异也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3.文段分析思考

①本段是从那个角度说“学不可以已”的?作者用了哪些比喻来说明?

②本段哪句话回答了“学不可以已”?(用原话回答)

  4.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技巧总结

  四、当堂检测

  1.默写课文第二段。

  2.准确背诵前三自然段。

  五、问题反馈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指读课题,预习了课文,你知道课题中为什么有这个窟字?出示第一节文字和莫高窟地形图,朗读了解莫高窟地理位置。

【了解学生预习时对文本基本的信息获取情况。】

  二、初读

  1、预习了课文,检查词语朗读:

◎补充习题第一题――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四个多音字的朗读是学生易错的地方,教学中,特别是“银弦”一词,学生易错。教师借助习题来解决学生朗读的难点。】

◎出示词语:

  精妙绝伦 慈眉善目威风凛凛 惟妙惟肖

  宏伟瑰丽 轻拨银弦 漫天遨游 腐败无能

  2、自读课文,扫除拦路虎

  3、读课文时,你认为哪节最难读?指生说,随机出示指导读。

  预设:

◎第2节,指读

◎第3节:指读?D?D想象壁画的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鼓励学生 “过电影”式的朗读朗读,课件演示宏伟瑰丽的壁画内容,直观感受后进行再次朗读。

【想象中读,读中想象,培养高年级学生的朗读的方法,并在下面环节中加以巩固运用,通过这一课时,学生学会过电影式的朗读方法。】

  4、补充习题四,归并课文段落提纲,说说课文内容。

(1) 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自然段: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2)照样子,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节):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第二段(第2~4节):

  第三段(第5节) :

【鼓励学生正确收集、处理信息进行编写课文段落提纲。】

  三、感受精妙绝伦的彩塑

  1、默读,两千多尊彩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

◎慈眉善目的菩萨、威风凛凛的天王、强壮勇猛的力士、一尊卧佛――指导读。

◎出示句子朗读: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

◎两千多尊彩塑,为什么只写这四种?

◎补充图片,直观感受彩塑。

◎想象说说莫高窟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再次运用过电影式的朗读进行朗读。

◎说说对精妙绝伦的理解

  3、说说课前你对莫高窟的了解程度,

  教师出示: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

  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这里的每一尊彩塑、每一幅壁画,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结合前面的学习,读了这两句话,你是什么样的心情?朗读

(通过说说自己对莫高窟的了解以及结合前文的'学习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达成本课时情感目标。)

  四、课堂总结

  板书设计:

  莫高窟

  彩塑 精妙绝伦

  壁画 宏伟瑰丽

  藏经洞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精妙绝伦等词的意思。

  3、初步感受莫高窟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材料,感受莫高窟精妙绝伦的彩塑。

  教学准备:1、查找、了解莫高窟的资料;2、课件。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2

  青松第一课时教案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青松教案教学设计棒第一课时,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材分析:

  这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杂咏》,全诗借写大雪重压之下青松的毫不畏惧、苍翠挺拔,赞颂坚强高洁品质。以“青松”为题,隐含所抒之情。

  二、学习目标: 青松教案教学设计棒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吟读,借助插图在说话练习中理解此诗。

“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此诗。

  四、课前准备:课文录音,教学挂图。

  五、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初步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谈话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谁会背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的,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一首诗,这首诗是陈毅爷爷写的。

  2、板书课题:17青松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初读指导。

  老师范读。

  自由试读,画出生字词。

  出示第一、二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揭示生字:雪、压、挺、且

  联系上下文,结合看插图,初步理解“压、挺” 的意思。

  领读“雪”、“压”、“挺”,尤其注意“挺”是后鼻音。

  领读“且”,有“暂且、而且、又”等意思,在“挺且直”中的“且”是什么意思呢?(而且、又)

  指名读第一、二句。

  出示第三、四句:要知松高节洁,待到雪化时。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化”是“融化”的意思。

  待到的“待”,读第四声,读读句字,你想一想,待是什么意思呢?

  各自试读,指名朗读第三、四两句。

  三、精读训练

  指名读第一、二行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厚厚的大雪压着青松,青松仍然是直的)

  你已经基本了解了意思,谁能根据课文的插图,发挥自己的想象,来讲讲诗句的意思?

(鹅毛大雪下了整正一夜,早晨起来,高高的松树枝上,厚厚地压了许多雪。这时的松树仍然是笔直笔直的,一点也没有弯下来)

(下了整整齐齐一夜的.大雪,好象还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地上白了,房顶上白了,大地一片雪白。这时只有那高高的青松,不怕重压仍然昂着头,挺立在大地上,经受着大雪的考验)

  指名读第三、四行诗句: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高洁”是高尚、纯洁,要想知道青松是怎样的高尚纯洁,还得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2)这仅仅是指青松吗?(展开讨论)

  4、小结:通过写青松来赞颂跟青松一样的人,要经得起恶劣环境的锻炼和考验。

  朗读全文。/sjbwz/

  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

  指名说说,师生共同评议。

  四、课堂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3

《学棋》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书写生字:棋艺盘鹅弓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喜欢下棋,吗?你知道棋的种类有哪些?

  2、介绍围棋(图片出示围棋)

  围棋是我国传统的棋种。隋朝、唐朝时,传入日本、韩国。至今中日韩三国每年都要举行围棋大赛。

  想知道围棋是怎么下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板书:学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

  2、小组学生自查,并反馈自查情况。

  3、指名分段读

  难读的'句子:

  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边听/一边看老师在棋盘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上几句。

  他想,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来/该有多好哇!

  后来,那个专心听讲的学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那个老是走神儿的学生,棋艺一直没有多大的长进。

  4、小组读课文,读后评议

  5、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书写:棋艺盘鹅弓箭

  1、学生齐读生字

  2、记忆生字、书空默写

  3、教师范写:

  箭、盘、鹅

  4、学生完成习字册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4

《风筝》第一课时教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散文中的一篇。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塞在字里行间,这更是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间的情感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这种情感的真实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品质结合实际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亲情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及严厉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步骤】

  一、布置预习

  1、给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上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

⑴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

⑵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

  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

  3、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

  在大屏幕上展示课文“放风筝”的插图,同时播放《春之声》圆舞曲。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进行画面的细致描述,的大胆揣测。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自然导入。

  三、整体感知

  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

  四、合作探究

  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的理解。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

  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

⑴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

⑵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

⑶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

⑷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

⑸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

  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4、你对课文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

(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2题要让学生品味课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同时要求学生要能联系所查资料,联系自身实际加以回答,体现新课程目标中的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张扬个性进行表达、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历史唯物观。3题要让学生学习鲁迅知错就改,可贵的自责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人文教育观。4题体现新课标中关于阅读教学中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点,也是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中的个性化、创造性阅读特征。)

  五、加深感悟

  让学生自选文中最精彩的部分进行自由诵读,进一步深切感悟课文的思想。

  六、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课文与《漫天的风筝》一文的异同的讨论。

  2、课外阅读鲁迅《朝花夕拾》、《野草》、《呐喊》中的,写一篇读书心得,准备开讨论会或交流会。(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文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例子,要能引导他们走出课堂,去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5

  高考资源网 ??《奴性》第一课时教案

  课?? 题

  奴性

№2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纪伯伦和他的散文诗歌特点

  过程与方法

  思考作者对人生、社会、历史的深刻透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劣根性

  教学重点

  11种类型的奴性都分别代表了什么

  教学难点

“奴性”的最大危害

  教学关键

  自主—合作—探究,价值观教育

  课 型

  讲课

  教学方法

  反复朗读,师生讨论

  教 具

  课件

  教学过程

  教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总结

  练习

  作业

  导入,深入分析课文

  本文可以分三部分,你能概括出来吗?

  第一部分:描述奴性的随处可见,无时不在。

  第二部分:描述奴性的类型及特征。

  第三部分:假助“我”与“自由的幽灵”,表明自己对于打破奴性的前景的认识。

  怎样理解“奴性总是和荣誉、尊严并驾齐驱”和“在他面前下跪,奉他为金科语律”,你认为奴性最大的危害是什么?

  最大的危害也是最大的悲哀:人们生活在奴性的世界,自己却不知道,反而感到很幸福。

  你说说11种类型的奴性都分别代表了什么?

  盲奴性:白发的奴性:代表对孩子心灵的毒化和压制;

  有斑点的奴性:代表颠倒黑白的欺骗;

  罗圈腿的奴性:代表被歪曲的言论自由;

  驼背的奴性:代表以法律为名进行的社会压迫

  代表因循守旧;哑奴性:

  代表旧式婚姻;聋奴性:

  代表媚俗;跛脚的奴性:

  代表权术;生癣的奴性:

  代表权力的世袭制度;黑色的奴性:

  代表“唯出身论”的社会评价;

  为奴性而奴性:代表奴性变成了一种难以消除的痼疾

  作业:对比鲁迅,思考“奴性”在我们身上都体现在哪里

  导入

  疏导

  归纳

  引导

  布置

  了解

  识记

  理解

  巩固

  完成

  板

  书

  设

  计

  奴性

  奴性的随处可见,无时不在

  奴性的类型及特征

  课后记事

  对比鲁迅,思考“奴性”在我们身上都体现在哪里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6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情分析

  用1格代表2个数的统计方法是一年级是同学们已经认识的,因此本节在探究1格代表2个数的统计方法时,应让同学们运用已知经验,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自行探知1格代表2个数这一难点,并让他们了解表示更多数时,可以用1格代表3个数或5个数,甚至10个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7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94~98页的例1“做一做”以及练习二十二

  二?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理解单元格的含义。

  2、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能根据数据统 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

  1、掌握“以一当二”的表示方法,会画条统计图。

  2、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四?教学难点:掌握条形统计图(以一格表示两个单位)

  五?教学准备:装有若干平面图形的大袋子,大的统计表。

  六?学生准备:一张统计表,两张统计图。教学过程:

  1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创设情景,教师从袋子里一个一个的拿出图形。

  2、 提问:我们要给这些图形按名称分类,怎么在表格中体现出来呢?启发学生找出统计的方法。

  3、 引导哪种方法比较快,而且有很容易分辨出数量的多少呢?

  1、 看老师拿出的图形,并根据图像说名称。

  2、 自己记录图形的分类情况,交流自己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可以是小组讨论后的结果,也可以是自己独特的想法。

  2、动手操作,体验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当着学生的面再次一个一个的拿出图形。

  2、根据学生回答填写。

  1、选择比较快的方法记录,然后完成统计表。

  2、全班一起完成打的统计表。

  3、制作统计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让学生看教材上的条形统计图,先教会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

  2、 启发学生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刚才操作中的卡片分类,知道有困难的学生。

  3、 巡视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从而引出一格表示两个单位的统计图。

  4、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小结,并要求学生再做一张统计图(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

  1、 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条形统计图。

  2、 独立完成统计图。

  3、 上台展示。

  4、 独立制作统计图,用一格表示两个单位。

  4、根据统计图表提出并回答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 引导观察刚才制作的统计表。

  2、 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考考你的`小组同学。

  3、 提出要求观察教材上的统计图表完成教材上的问题。

  4、 本课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操作学习统计表和统计图毛病学会令人自己制作统计表的统计图。

  1、 独立思考并回答从统计图中知道的信息。

  2、 小组同学相互提问。

  3、 观察教材上的统计图表,独立完成教材上的问题。

  4、 听教师总结,回忆统计表的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假如》第一课时教案17篇(课文《假如》)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