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7篇(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时间:2022-10-16 07:34: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7篇(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欢迎参阅。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7篇(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备考建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崭新课程,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鉴于其特点,政治考研辅导专家们建议的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备考:

  第一, 学习科学理论打下扎实理论基础

  科学理论,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大家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比较和分析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二,从宏观上把握课程的知识体系

  本课程分八章,涵盖三部分内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其中,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到第三章的内容,主要讲述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的全部内容及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主要讲述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第四章讲述道德的起源、作用、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第五、第六章讲述公共生活领域、职业领域和婚姻家庭三大领域的道德素质。第三部分包括第五、第六章的部分内容、第七和第八章的全部内容,主要讲述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法律素质。

  第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本课程内容广泛,现实性和针对性较强,因此命题时也常常从现实问题入手,考生在复习时要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鲜活的现实事例有机结合起来。如低碳生活、环境问题与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公德等内容联系,典型先进人物事迹与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相联系,大学生就业难现象与择业观创业观内容相联系,部分大学生诚信缺失与诚信道德建设相联系,网络问题与大学生网络道德相联系等。

  第四,增加人文知识

  名人名言、经典故事和成语典故等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过程中,需要继承的'精华。因此,命题者常常以名人名言、经典故事和成语等作为题干,对此,考生要不断增加自己的人文知识,读懂题干,然后准确定位题干考查的知识点,才能选出正确选项。如考研真题单选第12题: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中,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动人的传说,其中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 )

  A.勤劳勇敢

  B.团结统一

  C.自强不息

  D.爱好和平

  第五,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

  易混淆概念,如“法制与法治”,“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刑法中的“刑罚”与刑事诉讼法中的“刑事强制措施”(拘役与拘传、拘留)等,各位考生要注意区分。命题者对此非常“青睐”,各位考生要足够重视。

  总之,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复习,提醒考生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了解命题规律,注意总结答题技巧与答题方法,以提升答题能力。

中国大学网 考研频道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2

  三、简答题

  1.简述法律的特征。(法律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

①法律是概括、普遍、严谨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法律是国家确认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④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行为规范。

  2.简述法律的本质。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根源于社会物质生活关系。

③上层建筑中政治、哲学、文学、艺术、宗教、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理环境等对法律产生影响。

  3.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概念和特点。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特点:①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

②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

①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②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③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

④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

⑤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5.简述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概念和方式。

①社会主义法律实施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②社会主义法律实施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社会主义法的遵守;另一种是社会主义法的适用。

  6.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

(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和原则;

(2)公民的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原则;

(3)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4)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原则;

(5)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和国家赔偿的原则。

  7. 简述违法的含义和构成条件。

  违法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或公民,因违反法律的规定,致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受到破坏,依法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违法由下列条件构成:

①必须是人们违反法律规定的一种行为;

②必须是在不同程度上侵犯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必须是对社会造成一定危害的行为;

③必须是行为人出于故意或过失;

④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的人。

  8.什么是法律责任?法律责任可分为哪几类?

  法律责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法律责任与法律义务同义。狭义的法律责任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法律责任可以分为:

(1) 违宪责任 (2) 民事责任 (3) 行政责任 (4) 刑事责任

  9.什么是法律制裁?法律制裁可分为哪几类?

  法律制裁是国家为保护和恢复法律秩序而对于违法行为者实施的措施。

  法律制裁可以分为:

(1) 违宪制裁 (2) 民事制裁 (3) 行政制裁 (4) 刑事制裁

  10.简述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的含义和意义。

  法律实施的监督,是指社会主体按照法律规定的权利和程序对于法制的各个环节的贯彻和执行情况予以监察和督促,从而保障法律得以实施的活动。我国法律实施的监督的意义是:

①法律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

②法律监督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措施和有效环节。

③法律监督是保障公民权利的需要,是公民保护自己的最后的法律武器。

  11.我国广义的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①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②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③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④社会性的监督,包括民主党派、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等;

⑤中国****的监督,这是监督体系的关键。

  12.简述宪法的概念和特征。

  宪法是集中表现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规定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国家根本法。宪法的特征:

①在规定的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最基本原则,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运作的原则等。

②在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或法律效力。

③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都要经过特别的程序。

  1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①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宗教信仰自由;

③人身自由权利;

④社会经济权利;

⑤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

⑥特定人的权利;

⑦监督权利。

  1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③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复兴。

④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⑤依法纳税。

  15.简述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构成。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③国务院;

④中央军事委员会;

⑤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⑥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⑦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16.简述行政法的概念和分类

①行政法是指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具体来说,它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称。

②行政法有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之分

  17.简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①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必须有一个是国家行政机关。

②行政法律关系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

③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权利义务都是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的。

④行政法律关系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过程中产生的。

  18.简述诉讼法的概念及其种类。

  诉讼法是调整和规范国家司法机关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发生的诉讼活动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现行的诉讼法可分为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

  19.简述诉讼证据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诉讼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客观事实。它有三个基本特征:

  客观性,指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任何主观臆断和虚假材料都不能成为诉讼证据;

  关联性,指必须与特定的案件有内在必然联系,与案件无关的事实不能作为证据;

  合法性,指必须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并按法定程序收集、提供和运用证据。

  20.简述税法的概念和分类。

  税法是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过程中和国家进行税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根据税法调整的具体的经济关系的不同,可把税法分为税收征收法和税收管理法。

  21.简述劳动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劳动法是调整关于劳动关系及由劳动关系产生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①公民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的原则;

②按劳分配原则;

③男女平等原则;

④劳动者民主管理原则。

  22.简述环境法的概念和分类

  环境法是指调整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方面关系的法律的总称。

  环境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法和环境保护法。

  23.简述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意义。

①在保护和改善生活与生态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防治污染和其他社会公害,保障人体健康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有利于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树立科学发展观。

  24.简述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民法基本原则有:

①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

②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③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原则。

④禁止滥用民事权利原则。

  25.简述法人的概念和法人成立的条件。

  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

  法人必须具备的条件:依法成立;有独立的财产和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6.简述财产所有权的概念、法律特征和取得方式。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财产所有权的法律特征在于其权利主体(所有人)总是特定的,而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

  财产所有权的取得有两种方式:一是原始取得,二是继受取得。

  27.简述合同一般具备的条款。

  合同一般应具备的条款:

①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②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

③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④违约责任;

⑤解决争议的方法。

  28.简述承担违反合同责任的要件。

①行为人有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的行为;

②要有损害事实,并且损害后果确因违反合同的行为所造成的;

③违反合同的当事人有过错。

  29.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构成要件。

①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犯他人权益行为,对受害人承担的民事责任。

②侵权行为民事责任构成要件:第一、损害事实的发生;第二、致害行为的违法性;第三、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第四、侵害人有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

  30.简述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种类。

①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

②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特殊诉讼时效为1年。

  31.简述刑法的概念和我国刑法的任务。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的总称。 我国刑法的任务是:

①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②保卫国家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

③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④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2.简述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①罪刑法定原则。是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均须由法律明文规定。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要求对于所有的犯罪人,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

③罪刑相适应原则。指根据行为人犯罪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性大小,决定所处刑罚的轻重。

  33.简述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犯罪是指国家以法律规定的具有社会危害性并且应当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备的特征:

①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②犯罪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③犯罪是具有应受刑事罚处罚性的行为。

  34.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有哪些要素?

  犯罪构成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应当具备的一切客观和主观要件的总和。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

①犯罪客体,

②犯罪的客观方面,

③犯罪主体,

④犯罪的主观方面。

  35.什么是犯罪客体和犯罪的客观方面?

①犯罪客体是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

②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行为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外在表现或客观事实,包括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以及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心得

王老师,你好,我是您的学生路顺利。以下是我通过上了您的课程后的心得体会。

  我们所生活的社会是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持的。而道德法律就是限制人们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维护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创造出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平等的和谐环境。

  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被教导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虽然那个时候心里还没有道德法律观念,但是种子已经在我们心中萌发。我对于道德的理解就是人们通过长久的生活经验总结下来的对人对己都有益的行为。我知道我这种认识很肤浅,但是我却觉得他很朴实。人生下来没有好坏,好人坏人都是一点一点的改变的。关键是他们受到了怎样的教育,有过怎样的经历,处在什么样的环境。这些也就成就了一个人的道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老师就是我们的舵,他们掌控着我们的成长方向,因为他们要培养我们的道德观,他影响着一个人对于家庭社会的态度。他们都是从点滴积累出来,平时我们不在意不重视的事,可能就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自己。到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我们的道德观也已经树立起来,知道了有些事情不能做和为什么不能做,不单单是理解道德的含义,而变成开始思考什么是道德,这样我们更加的明白了道德其中所包含的更多的内容。

  凡是法律所制止的都是道德所谴责的,但道德所谴责的不一定都是法律所制止的。这句话我一直记忆忧新。他说明了道德有其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具有很高尚的道德,而且某些时候有着很好道德观的人也会做出违法的事情。这时候法律就显示出了它的作用。法律成为了道德的具有强制力的有效武器。他担任起了更多道德所不能办到的`事情,而且他更加有效的约束了人们,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法律很道德是不能分割的,老师上课讲的事例中,很都都是由道德上的缺陷,最终走上违法的道路。思修这门课程,不仅通过事例来阐述道德和法律的重要性,而且还告诉我们这些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如何面对今后更加复杂更加多样化的生活。让我们心里做好了应对个种事件的准备,也为今后可能会发生的事件敲了警钟,在关键时刻不能迷失自我,做出违法乱纪的行为。但是不得不说,通过课上一个个鲜活的事例,真的令人心中感慨万千。如果自己是事件中的主人公,面对那样的情况,自己又该如何做,这也是一个思考的问题。培养道德和学习法律,不应该知识我明白我知道,而是应该如何做才能体现出道德的高尚和法律意识的健全,这会是今后我们生活中要不断锻炼的事。但是只要有良好的心态,对未来充满希望,遵纪守法,这些事情就不会发生我们的身上,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美好。

  这学期的这门课虽然已经结束,但是在生活中他会一直教育着我们如何才能正确的面对自己,面对生活。做为一个大学生,我会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学习法律常识武装自己,做个合格的大学生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4

  我们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随之的,我们的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满怀希望与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学生活,在大学里开拓新的境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我们大一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了思想道德修养后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绝对的要求,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在她的引导下,我们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迈着坚定的步子,朝着心中的方向,沿着既定的道路奋勇向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5

  考点: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

  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任何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都不得让司法机关做违反法定职责、有碍司法公正的事情,任何司法机关都不得执行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违法干预司法活动的要求。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考点: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完善司法体制,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改革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对人民法院依法应该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保障当事人诉权。

  考点:推进严格司法

  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

  考点: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

  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生效法律文书,杜绝暗箱操作。

  考点:加强****司法保障

  强化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知情权、陈述权、辩护辩论权、申请权、申诉权的制度保障。健全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的法律制度。完善对限制人身自由司法措施和侦?耸侄蔚乃痉?监督,加强对刑讯逼供和非法取证的源头预防,健全冤假错案有效防范、及时纠正机制。切实解决执行难的问题,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实行诉访分离,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6

  通过老师讲解、视频播放、学生演讲等多样化教学,让我深刻认识到大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所必备的素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属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结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因此,它在当今高校育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

  在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和现实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为主线,以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综合素质为切入点,针对在校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和心理、恋爱、法律诸问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较好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当代的我们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把社会共同生活作为青年学生形成思想和理论认识的土壤,以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为主线,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与统一,勾画了我国社会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秩序的方向、内涵和样式,也反映了我国社会在秩序领域的基本构造和性格特点。它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思想道德觉悟与法制观念结合、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结合,以达到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人“、”道德人“、”法律人“的要求。

  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理论认识、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根源。

  对于法律修养部分而言,更重要的是理清法律条文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内涵,要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现代社会在其构成上的特点是追求自由自主的个体和强大的国家机器并存,认识主体、主体的行为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认识遵守法律规范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要能使青年大学生形成对于法律的总体认知--法律规范是为了维护人(不仅是单一的个体,而且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平等、正义而出现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出现的。因此,它既实现人的需要,又约束人的行为;它通过国家的强大力量促使主体在满足和实现自身各方面需要和利益的同时,又不去损害和妨碍他人、社会、国家的需要和利益的实现。法律所调整和规范的行为,都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交互行为,法律规范主体行为的目的就在于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从我们自身发展状况看,此时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我们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在成才问题上,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成才愿望,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勇攀科技高峰、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在学校教育和引导下,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在我们的思想、认识、观念逐步成熟和成型的大学时期,科学的理论武装可以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可以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科学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让我们学会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现象。

  从社会规范的层面上来看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的融合,体现的是在建设目标上追求人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的统一,思想道德修养更关注人的思想动机,法律基础更关注人的行为结果,而内在的思想动机又是影响外在的行为结果的重要主观因素。把思想道德觉悟与法制观念的增强相结合、把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高相结合。对青年学生提出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要求,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及其相互关系的内在要求在行为评价标准上的反映。

  在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讲述中,在生动搞笑的动画中,在真实新鲜的新闻中,在血淋淋的法盲案例中,在”大家之风“的激励中,我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避免空洞的道德说教,循序渐进、由浅及深的原则,避免空洞说教的最好办法就是追求科学性,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本质,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7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法治理念,充分认识提高法律意识,培养良好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方式、法律权威。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案例分析点评、学生参与讨论和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有利于促进正确法治观念的形成

  有利于理解法律的内在精神

  有利于养成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国

  执法为民

  公平正义

  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三、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关系

  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服务大局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

  一、 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

  法律至上

  权力制约

  人权保障

  正当程序

  二、 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权利与权力的关系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自由与平等的关系

  实体与程序的关系

  三、 培养法治思维方式的途径

  学习法律知识

  掌握法律方法

  参与法律实践

  第三节 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一、 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

  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 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推进依法执政

  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提升司法公信力

  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三、 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树立法律信仰

  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8

  一、课程的性质与要求

  自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首先要了解和把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自学考试大纲”中明确的课程性质和目的要求。其内容主要有:

  1.课程性质和目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两部分的内容,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个专业的公共必考课,是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自学应考的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重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对参加高等教育自学应考的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人生价值、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方面的教育,使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自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求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应考者把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贯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线,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树立科学而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了解和明确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掌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懂得为什么要立志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了解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了解和掌握道德的基本知识,明确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要求,以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和掌握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的具体规范,懂得如何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本课程的学习,要了解和把握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容和意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训练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念;掌握法的概念、作用、法律规范的概念、法律关系的构成,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和体系,懂得要自觉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的精神、了解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掌握我国主要的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学习法律制度的基本知识,全面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二、学习方法

  自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正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自学考试大纲”中所指出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自学方法,首先,要认真阅读和钻研大纲和教材。应根据大纲规定的考核内容和目标,认真学习教材,全面系统掌握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其次,要把系统学习和重点深入结合起来。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对重点章节进行深入的学习,掌握对课程具有关键意义的重要概念和原理。切忌在没有全面学习教材的情况下,单独孤立地去抓重点、背词句,甚至猜题押题。第三,要理论联系实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社会实践的总结和概括,对社会实践有指导意义,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须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最后,要保证必要的学习时间。自学者应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对于自学应考者来说,还强调注意以下几点:

  1.基本概念要清楚明确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含混不清、界限不明。这是掌握基本知识、明白基本道理的前提。如,理想概念的定义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掌握这个概念时,就需要明白:首先,理想作为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是高于现实的,总是指向未来的,是现实生活中尚未实现的东西。其次,理想作为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像和设想,是来源于现实的,与无法实现的臆想和空想有根本的区别。这就决定了理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较长期的努力可以实现的。理想与空想是有区别的。如,身份权概念的定义为:“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因具有某种特定身份而依法享有的权利,包括自然人的亲权、配偶权、荣誉权和法人的荣誉权等。”把握这个概念时,就需要弄清楚民事主体具有的某种特定身份,是包括自然人的亲权、配偶权、荣誉权和法人的荣誉权等,而“生命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法人的名称权、名誉权等”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为维护自己的生存和尊严所必须享有的人身权利,是人格权而不是身份权。

  2.知识内容要全面准确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无论是对思想道德修养部分还是法律基础部分知识掌握,对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的掌握都要求全面准确,切忌片面和不完整。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应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这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如,对于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的把握,在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反映行政法本质和具体制度规则内在联系的共同性规则,是贯穿于国家行政机关活动的所有环节,并由全部行政法规范所反映出来的共同原则的基础上,要准确了解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有: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程序正当原则。而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是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民事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和约束功能的基本行为准则,其效力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之中。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3.理论学习要联系实际

  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自学应考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值得注意的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一定是在认真学习理论,弄懂理论时主动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再好的理论,也是无用的。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也一定不能离开理论,只罗列一堆实际问题,就事论事。只讲理论,不讲实际,是理论脱离实际的一种表现;只讲实际,不讲理论,则是理论脱离实际的另一种表现。学习过程中,这两种倾向都要防止和反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还包括既要联系社会实际,在联系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对理论本身的理解力,真正掌握理论,也要联系自身实际,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三、试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根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自学考试大纲”中关于考试命题的若干规定,“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命题是根据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的。考试命题有较大的覆盖面。试卷对能力层次的要求一般为:识记20%,领会30%,简单应用30%,综合应用20%。试卷对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四种难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以2:3:3: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试试卷的题型,主要有四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如下:

  1.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为客观性试题,由题干和四个选项(即备选答案)构成,四个选项中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选对给分,错选或多选都不给分。解答单项选择题主要应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1)认真审读题干,准确掌握题干的题意要求,明确题干的题意要求究竟是什么,选择答案时,要把选项与题干的题意联系起来思考,选择符合题干的题意要求的选项。必须注意的是,到底选择哪个选项是根据题干的题意要求来确定,而不是根据选项的含义是否正确来确定,因为选项本身含义正确并不一定符合题干的题意要求。

(2)根据题干的题意要求,认真审读各个选项,找出干扰项予以排除。任何选择题都有干扰项,设干扰项的目的在于考核考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否准确、扎实。干扰项的特点是似是而非,具有一定的迷惑性,要防止受其误导而错选。

(3)认真审读完各个选项后,排除干扰项,根据题于的题意要求,确定选择项。自学应考者一定要把各个选项都看完以后再确定答案。因为单项选择要求选择的是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如果刚看到一两个选项,似乎符合题意就确定,而还有最符合题意的选项都没有看到,就会错选。

  1.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解题技巧

  2.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试题类型和解题技巧

  3.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基础练习及答案

  4.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简答题练习题

  5.《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自考试题

  6.20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复习题及答案

  7.年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模拟练习

  8.2017年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练习题及答案

  9.2017年自考《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仿真试题及答案

  10.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前习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9

  考点: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加强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建设。把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考点: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提高律师队伍业务素质,完善执业保障机制。加强律师事务所管理,发挥律师协会自律作用,规范律师执业行为,监督律师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强化准入、退出管理,严格执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制度。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推动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建立激励法律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考点: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

  考点:坚持依法执政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各级领导干部要对法律怀有敬畏之心,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自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考点讲解]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0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是

  A.民法 b.刑法 c.宪法 d.行政法

  2. 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A、基本法律 b、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 c、行政法规 d、行政规章

  3. 在我国,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是

  A. 国务院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国务院各部、委、局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 法律规范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一规定中的法律后果是

  A.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b.严禁故意伤人致人死亡

  C.以特别残忍的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 d.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5. 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模式、标准、样式和方向。这体现的是法律的

  A. 概括性特征 b. 普遍性特征 c. 规范性特征 d. 严谨性特征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此规定属于法律规范中的

  A. 委托性法律规范 b. 命令性法律规范 c. 禁止性法律规范 d. 授权性法律规范

  7.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是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学理解释

  8. 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或情况是

  A. 法律权利 b. 法律义务 c. 法律后果 d. 法律事实

  9. 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A. 社会性的监督 b.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c.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d.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10.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二者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A.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

  B.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

  C.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D. 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11. 违法犯罪行为应依法受到制裁和惩罚。这体现了法律的

  A. 指引作用 b. 强制作用 c. 教育作用 d. 预测作用

  12. 依照适用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划分为一般法和特别法。下列属于特别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

  13. 法律按照不同的标准有着不同分类,按照制定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划分为

  A、一般法和特别法 b、国内法和国家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成文法和习惯法

  14. 法律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点之一在于

  A、法律是由国家制订或认可的 b、法律可以调整市场经济关系

  C、法律具有强制力 d、法律为人们提供了行为模式

  15. 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的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探索

  课的实践教学对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重要的意义,但传统意义的实践教学实施起来有很多的困难.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实践方式,加强课堂实践教学环节,不仅可以避免上述困难,更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作 者:路子靖 ?作者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科系,郑州,450015?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7)?分类号:G40?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践教学 ??探索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2

  用“心”教好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首先,用“心”研究“学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针对我校实际,把握课程的“学情”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就学生而言,长期应试教育下的学生缺乏对社会生活的深刻了解和切身体会,对很多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只能停留在浅层认识水平上,而且随着我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不同院系、专业、班级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日益突出。

  第二,就教学内容而言,该门课程以往的教学过多地强调对国家和社会价值的评价,政治化倾向严重,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学政治课教学内容重复,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学校有关部门和部分任课老师对该门课程重视程度不足,责任心不强,考核评价体系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以上问题的存在都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难度,任课老师只有在用“心”研究“学情”的基础上,才能使该门课程真正走进学生的头脑,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用“心”钻研教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第一,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的思想现实,使学生想听、爱听;贴近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使学生产生共鸣,使其能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高的心理素质。

  第二,坚持客观辩证的原则,力求理顺学生的心。对那些“老事”、“老理”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断求新,争取做到“意新理透”,帮助学生消除不健康的情绪,把学生的心理顺,以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三,语言表达要生动得体,打动学生的心。要采用更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切忌苍白无力,照本宣科。总的来说,我认为教学语言要根据当代学生的特点,做到朴实无华、生动形象、言简意赅,以达到启发良知、提高觉悟的目的,增加教学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再次,用“心”改革考核方式,突出实际道德水准的考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该门课程的考核应从实际出发,知行考核相结合。第一堂课,我就把考核方式、考核重点、考核要求详细告诉学生,强调考核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日常评价、阶段性评价与期末评价的有机结合。在考核评定方式上,变以期末为主的单一卷面考试为贯穿在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多项考核。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使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临场发挥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社会在发展变化,教育对象也在不断变化,只量要我们有“心”、留“心”、用“心”,紧紧抓住学生变化的“心”,有针对性地教学,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听之有趣,学之有味,就能不断提高教学质,取得良好的效果。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3

  我们告别中学时代,迈进大学校门,随之的,我们的人生的历程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满怀希望与憧憬:人生理想将在这里确立,未来的发展将在这里奠基,美好的生活将在这里开始。所以我们要珍惜大学生活,在大学里开拓新的境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我们大一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在《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第一章,就为我们详细而系统地介绍了大学生活,使我们对自己的大学环境有了全面的理性认识,在一些突入其来的问题,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思想道德修养》课中从不同角度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及其大学生活,迅速调整方位,积极适应大学生活。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了《思想道德修养》后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绝对的要求,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思想道德修养的学习重点,在适应转变、健康成长部分,是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特征、历史使命与成才目标;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决心;树立科学的世界现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在她的引导下,我们确定了自己的方向,并迈着坚定的步子,朝着心中的方向,沿着既定的道路奋勇向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活动总结

  经过法律小组在周末参与的实践活动中,我感慨颇多,我们见到了法律在社会中真实一面,实践生活中每一天遇到的情况还在我脑海里回旋,它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了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在学习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后,我觉得我真的成长了。它让我真正明白了人生的意义。通过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有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素质,增加应对现实中各种挑战的能力,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完成大学期间的各项发展任务,成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我们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人,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同时,我也成功地开展了思修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法律小组选取了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中的“大学生与诚信道德”这一内容作为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我之所以选择诚信这一主题主要是因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流传下来,亘古不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济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社会中的诚信确成为了稀有资源,商业中的欺诈,各种考试的作弊,假币充斥,骗人的行为随处可见,扰乱了社会的市场经济秩序,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原则。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也一度出现危机,受到极大关注,这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加强道德修养,养成诚信的品质,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次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逐步了解了社会,开阔了视野,增长了才干,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认清了自己的位置,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对自身价值能够进行客观评价。这在无形中使我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了自身努力学习知识并将之与社会相结合的信心和毅力。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们,更应该提早走进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在这里我们真正的锻炼了自己,为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以后如果有机会,我会更加积极的参加这样的活动。

  这次实践活动,丰富了我们的实践经验,提高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我们通过这次实践更加了解社会,这次实践活动意义深远,对我们的帮助享用一生。作为一个21世纪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并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我们要抓住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机会;提升我们的修身,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与意识。同时,我们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的目标,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当代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思想道德品质如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与命运,更关系的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大学生诚信度不断下滑的严峻形势下,我觉得作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必要。活动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到基层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的发展联系起来,才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也更体味到了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5

  四、论述题

  1.试论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1)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产物,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都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体现,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的。

(2)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又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范性文件,后者是由社会舆论确立的一般社会意志;前者着重要求人们的外部行为及其后果,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后者是要求人们内心世界的境界,由人们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来保证其存在和发生作用。

(3)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紧密相连,互相作用的。一方面,前者在培养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中起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法律贯穿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精神;另一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也是健全法制、厉行法治的重要因素。

(4)总之,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既有一致性又有区别点,既要重视法律的作用,又要重视道德的作用。既要增强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遵纪守法,又要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水平。

  2.试述法律的作用。

①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社会的影响。它包括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

②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的指引、教育、评价、预测、强制作用;

③法律的社会作用:一是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作用;二是执行社会公共事务作用。

  3.试述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①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②有法必依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③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

④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

  4. 试述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的关系。

①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缺一不可,不可分割的。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

③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

④必须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机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就不可能是社会主义法制,就可能是 专制;离开法制讲民主,决不是社会主义民主,就可能是无政府主义。

  5. 根据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试述我国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①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②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③公民权利和自由的现实性。

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2)我国公民应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要享有权利就要承担义务。

②不容许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③要自觉履行义务。公民应该自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6. 为什么要确立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怎样才能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1)我们之所以提倡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因为它是科学。所谓社会主义信念,是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解和真诚信仰。

(2)无产阶级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是基于对科学预见。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提出了最终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3)确立社会主义信念,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在前进中的曲折和困难。

(4)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必须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的根本途径。

  7.试述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道德是以 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

  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2)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3)人是要有道德的。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要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4)要能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就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而且,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也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

(1)为人民服务是科学的人生观。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这种群众史观反映到人生观上必然是为人民服务。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为人民服务包含着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的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结合。

(3)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的先决条件。由于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一些地方、环节和一些人身上出现了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社会利益的倾向,这就需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

  9.试述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内容和意义。

(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五爱”,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规范。其内容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道德基本要求的意义:

①“五爱”是我国人民根本道德要求和价值取向,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有价值的道德标准。

②“五爱”是我国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和素质,

③“五爱”为执行具体道德规范创造了条件。

  10.试述社会公德的含义、内容与要求及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1)社会公德是人类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须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

(2)社会公德的内容与要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3)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

①它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②它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③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11.试述职业道德的含义、内容与要求及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1)职业道德是在一定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规范。

(2)职业道德的内容与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的意义:

①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②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要手段;

③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④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6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和价值观的引导,从而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意识,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和未来进步创造有效的条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教学来说,必须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强化对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在对他们进行知识渗透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思维方式、人格修养和道德素质提升,从而来不断地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将重点对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教学中的现状进行有效探索,并为之提供有效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高职;价值观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其终极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全面进步。价值观对于学生个人人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导航作用,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将之引入到健康成功的人生道路上,并指导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更好地做出选择和取得进步。特别是对于南疆的高职学生来说,恰逢新疆经济座谈会的召开,给新疆经济发展带来了难得发展的机遇,在这大好形势下,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也势必提上日程。因此,在南疆高职思政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提升,通过改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等多种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此来保证南疆高职思政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实现。

  一、价值观教育的特点及对思政教学的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点研究

  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价值取向,从而体现出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而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每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都表现出较大的不同,从而导致价值观表现出较强的主体性、兼容性、多样性、矛盾性不稳定性等特点。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社会状态的变化,导致每一个个体价值观表现出较大的个体性,也从客观上说明了时代教育的开放性特征。研究价值观教育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核心,也是思政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

(二)价值观教育对南疆高职思政教学的意义

  南疆特殊的地理位置、民族特点以及该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现状,使得价值观教育在该地区高职思政教学的地位凸显出来,并且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应该成为教学的使命和立足点,从而更加有效的帮助学生成功和成长,将他们培养成为有个性、有理想的个体。但是,从目前南疆的社会现实及其高职思政教学现状来看,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明冲击和文化碰撞,传统价值观和一些优秀的道德思想有所流失,使得南疆高职学生丧失了价值观培育的土壤,这就不利于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价值观教育工作是否凸显成效将直接影响到思政教学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二、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课程教学实践效果来看,传统价值观教育与时代主流价值体系不契合,成为了日益凸显的.重要问题。目前在《基础》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更多强调的是对适应大学生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发展和创造有价值的人生;弘扬中国精神;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和树立法治精神等知识点的学习。而要真正掌握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必须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引导,也从根本上把控了时代文化和思想发展的脉搏,为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正能量。但是,具体到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践中,一部分学生会被社会中现存的各类思潮所影响。比如受到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潮的冲击,会在现实与理想、奉献与索取、传统价值观与功利主义的抉择中徘徊,甚至做出与正确的主流价值观思想相违背的选择,这就从根本上降低了《基础》教学的有效性。

(二)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

  从目前南疆高职思政教学来说,价值观教育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课堂教学氛围的呆板,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基础》教学应该提升涉及面,丰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课堂上过多地强调传统文化的主流意识,对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文化要素进行高度重视和教育,从而让学生丧失了理性思考,生活中会出现盲目爱国等现象。由此可看出,南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并不能充分的为学生的生活实践发挥引导作用。过于强调统一性和一元化的价值观教育不利于高职学生个性的顺利实现,在根本上也会影响思政教学的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单向度

  从南疆高职价值观教育方式上来看,不少思政课堂价值观引导方式单一,理论教学占据主要的方式,同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无法真正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对于学生个人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目前,虽然在思政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比如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了一些实践教学,但多数实践教学都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实现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只有广泛地开辟教学路径,实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和科学性,才能够进一步地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从整体上达到个人价值观的培养。

  三、加强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基础》课中的实践

(一)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教育创造环境

  情境教学,为学生价值观培养创造有效的环境。对于南疆高职学生价值观教学来说,应该通过有效的情境设置,来将他们引入到教学实践情境中去,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兴趣。第一,可以广泛地借助于新闻时事和社会热点话题等素材来进行理论教学引入,通过问题设置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提升教学环节的针对性,更好地来保证教学实践效果;第二,应该善于借助于多媒体手段来进行教学,比如微信、微博、网站教学等诸多媒体形式,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来提升自我价值培养意识,不断开发他们的心智、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来不断提升自身综合思想素质,形成符合时代主流价值体系的正确价值观。在《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除强调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之外,还应结合南疆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学生对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的正确认识,有效防止西方文化、价值取向的渗透。同时,还可设计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将理论教育与实践呈现相结合,比如开展相关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主动去查究错误的价值观对自身发展的抑制影响,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

(二)优化设计,制造精彩高效的教学环节

  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应该注重理论性和实用性的兼顾,从个人理想、中国精神、人生价值、道德实践、法律精神、人格培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几个教学环节中持续融入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比如,可以积极组织教学活动,以某一话题为核心来展开演讲活动、学生讲课、学者讲座等活动,这种相对来说比较活化的教学环节能够在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引导他们能够自觉地实现个人价值感和人格的塑造和提升。还可以组织小组探究式教学讨论,不断地延伸学生思维,提升他们的辨识能力和分析能力,以此来从根本上保证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整合制定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专题来进行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探究和讨论,来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这个过程就是不断强化他们自我认识的过程,也进一步地提升他们的品德素质和价值观塑造,对于自我成长和发展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实践,并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

  重视实践,制定科学化的价值观评价标准,为学生价值观养成奠定有效基础。第一,积极地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地引导他们走进社会,充分地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文化主流思想意识形态,从而来更好地将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现实接轨,促进学生个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成熟发展。第二,应该从根本上保证学生价值观教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时候,应该注重从实践层面来对他们的价值观树立进行有效评价,同时也给予他们一定的机会来进行教师教学评价,满足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结语对于南疆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不仅仅要提升学生个人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还要善于实现他们的人格塑造、情感培养、心灵成长,从而来不断地实现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于《基础》教学来说,必须要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来推进教学效果,通过实现有效的情境教学、优化教学设计、重视实践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等几个方面来提高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性,从根本上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为他们价值观的树立创造有效的条件和基础。

〔参考文献〕

〔1〕祖嘉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S2:79-85.

〔2〕陈捷.论“由博返约”思想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改革中的运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1):82-85.

〔3〕张敏,陶传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05):137-139.

〔4〕徐曼.关于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05):92-94.

〔5〕白蕊.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科技信息,,(07):549-55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7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备考录

  试题剖析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自开考以来,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考试风格,现通过对历年试卷归纳、整理,可以看到这门考试呈现出以下特点:

  1、考试题型稳定

  每份试卷都分为两部分,即客观题和主观题。其中,客观题又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观题又分为简答题和论述题,所以,每份试卷总共有四种题型。

  2、考试分值稳定

  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5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30分,多项选择题20分,简答题26分,论述题24分。所以,考试内容面广、量大,考生不可掉以轻心。

  3、考试内容稳定

  法律部分和道德部分各占50分。其中,法律部分有18题单项选择题、4题多项选择题、2-3题简答题、1题论述题;道德部分有12题单项选择题、6题多项选择题、2-3题简答题、1题论述题。所以,法律部分和道德部分在复习时,两者不可偏废。

  4、考试范围稳定

  历次考题从不超纲,不超出教材。所以,考生应当立足于教材,扎扎实实地自学和复习,不要热衷于做大量的习题,更不可心存侥幸,猜题押题。

  5、评分标准稳定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有2-5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都不得分。

  简答题,每题4-6分。评分要求是:问什么答什么,要点准确,层次清楚即可,不需要展开。如“简答民法的概念和原则”,共5分,其中概念1分,原则4个,各1分。

  论述题,每题12-14分。评分要求是:回答概念、论述理由、阐明意义等层次。

  例如:春季试卷中的论述题――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总结我国现行宪法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联系实际阐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该如何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评分标准:

(1)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4分),即平等性、广泛性、一致性、现实性。

(2)将特点予以总结和解释(2分)。

(3)如何正确行使

  第一,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分);第二,不容许滥用权利(2分);第三,要自觉履行义务(2分)。

  每一要点均要有适当的展开,两三句话即可。

(4)举例,如依法纳税,依法服兵役等(2分)。

  自学途径

  通过《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考试具有一定难度。自考学生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本课程的内容,并非易事,但是如果能够找到一条本课程的自学路径,那么,就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自学效果。

  这里,笔者以多年自考考前辅导经验,为更多的自考学生指点一条行之有效的自学路径,即通读、精读、熟读三级自学路径。在距离考试仅有一个月的时间里,考生们都已经经过了通读阶段,接下来就需要在某些章节进行精读与熟读。

(一)精读――边读边写(学会做笔记)

  精读,是自学的关键,故精读应当用整块的时间来做。这里,笔者要特别强调的是,考生要学会做精读笔记。笔记应当能够提炼出教材中的知识点精华,以助于把知识点串连起来或对照起来看,以达到融会贯通的作用。那么,如何做精读笔记呢?

  首先,态度要认真。既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做精读笔记的重要性,又要在行动上做到不怕吃苦。因为做精读笔记要归纳、提炼和记录,自然要比通读费神费力,所以,态度要认真。

  其次,方法要对头。坚决反对抄书。做精读笔记的目的,是要提炼和归纳教材中的知识点,达到将“厚”书读“薄”的境界。学生自学能够将“厚”书读“薄”,就是水平,就是能力。具体做法是,先把某一章的章、节、目列出来,再把知识点分别填写在各自的节、目之中,最后,看看各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范例(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自我修养和人生境界

  1、自我修养的内容:思想、道德、文化、审美、心理共五方面修养。

  2、自我修养的'途径:学习、实践、完善共三个步骤。

  3、自我修养的境界: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共四层境界。

  4、自我修养的目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即做“四有”新人。

  最后,前后要贯通。把这一章的笔记与“思想道德修养” 部分的“引言” 对照起来看,就能看出首尾相应。即“思想道德修养”部分,是围绕“如何做人及做什么样的人” 这一主题展开的。编书者大都是从宏观到微观,一一展开主题。如,前三章是宏观探讨,即人生的目的、价值、信念等;后三章从微观探讨,即应当如何做人,有什么样的修养,最后,指明要做一个“四有”新人。

  通过以上笔记范例,考生若能掌握做精读笔记的能力,就能够将书本读得融会贯通,读得能够与编者对话,也就读出了高水平。当然,做精读笔记的能力,需要慢慢磨练,才能逐步提高。

(二)熟读――边读边记(学会记关键词)

  要考出理想的自考成绩,还必须在考前两周内,将自己做的精读笔记熟记熟背。法律部分也好,道德部分也好,概念、原理都是要记要背的。当然,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提炼出关键词,记忆就会容易得多。记忆的诀窍有:把关键词串成一个顺口溜或编成一个故事,或者边背边划划写写,手脑并用,防止走神,或在记忆的基础上做一些练习题,检测自己的笔记对知识点的覆盖程度,以及自己对知识点的记忆程度。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只有通过反复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在考试时顺利地答卷。

  应试技巧

  考生考试要过关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一)关于答题顺序

  应当先做主观题,后做客观题。具体建议答题顺序为:简答题――论述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这是因为,主观题要求考生答题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故先答主观题,可使考生在最佳状态下完成,考分会高一些。

(二)关于答题技巧

  1、对于简答题来说,由于分值不大,大多为4-6分,所以,一般问什么答什么即可,要点清楚,层次分明,无须展开。

  2、对于问答题来说,由于分值很大,大多为12一14分,故建议考生先打草稿,分要点,分层次。注意段落划分,切不可一逗到底。至少要论述“什么是”、“为什么是”、“怎么是”三个以上的层次,即概念、理由、意义等。同时,还应当注意行距适当,字体端正。只要考生做到要点正确,层次清楚,清晰整洁,就一定能够得高分。

  3、对于单项选择题来说,因为答案是唯一的,所以,当考生对备选答案模棱两可、拿不定主张时,应当选择最有把握的、最正确的答案,实在不行的话,也可以用排除法筛选出最佳答案。

  4、对于多项选择题来说,得分最难,因此,应当放在最后做。建议将答案与题目连在一起读,凡是读得通的都选上。切忌只选一个答案,因为那等于不选。

(三)关于复习计划

  在自学当中,考生应当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事先制定一份切实可行、周密细致的学习时间计划表,并严格执行。建议考生先从宏观上把握每一遍复习所需的时间,再从微观上细分到每一章、每一周、每一天的任务,切忌不按计划进行,否则,复习计划就是一纸空文。建议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互相鼓励,愉快学习。

  综上所述,考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和应试技巧,学习就能苦中有乐,乐中有趣,趣中有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共17篇(年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相关文章:

考研政治思修知识点 道德教育4篇(考研政治思想道德修养)

学习法律基础的体会整理3篇 关于法律基础的心得体会

公安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课件教案士兵教育之六加强道德修养3篇(消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笔记)

学生道德模范精彩演讲稿3篇 中学生道德修养演讲稿

大学生道德修养演讲稿13篇(关于大学生道德修养的文章)

大学生道德先进事迹材料共5篇(道德修养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大学生有道德先进事迹共3篇 道德修养先进个人主要事迹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工作总结共4篇 请回顾总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