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第一课时教案3篇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教案

时间:2022-11-03 01:12:48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水第一课时教案3篇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教案,供大家参考。

水第一课时教案3篇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教案

水第一课时教案1

  27、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水》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教材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全文笔调清新,作者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小时候因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下雨天,孩子们用雨水洗澡,炎热的夏天则盼望水窖被打开的瞬间,细腻刻画了四兄弟尽情享受母亲一勺清凉之水的舒服与痛快,字里行间透出了作者对水的渴望,对水的珍爱,对母亲如水一样亲情之爱的美好回忆。【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教学积极倡导自读、合作、探究、感悟的学习方式,把读书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思考、发现、评判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体验、感悟,在阅读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受到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熏陶感染,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自学本课“窖”、“储”、“勺”、“漆”等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并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

  初读课文,指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大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预习导航 2.学生:收集有关水资源和缺水情况的资料、完成《预习导航》。【教学过程】

  一、读关于“水”词语,导入课题。【课件出示】我朗读,我发现: 滴水穿石 水到渠成 水火无情 水涨船高 水天一色 山清水秀 饮水思源 细水长流 跋山涉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指名学生朗读,说说这些词语跟什么有关。【生:水】

  揭示课题,27、水 请一名男和女生上台板书课题,其他学生打开课本,读一读课后的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二、我的朗读很精彩

【课件出示】储备 膝盖 地窖 吸吮 钥匙

  光溜溜 狗尾草 一勺水 麦草秆

  尽情享受 无遮无挡 缕缕轻风

  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xuè)管里血(xiě)的流动在加快。

  1、指名4位学生分组朗读三组词语和一个句子。

  2、学生齐读词语。

  三、默读课文:快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

  2、教师指名交流,相机指导:概括主要内容要从宏观上思考,不要拘泥于细节。

  四、小组合作,理清课文脉络。

【课件出示】

  1、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2、小组内讨论每个小标题的意思,要结合课文内容思考;

  3、每组推选1人把小标题写在磁性软黑板上;

  4、每组推选1人向大家介绍小标题的创意。5、1号同学担任组长。

  1、学生小组合作5分钟。

  2、每组派人把合作成果贴在大黑板上。

  3、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小标题的创意。

  五、班级好声音 【课件出示】

  1、各小组选择最喜欢的内容,反复朗读,并结合具体的词句说说这样朗读的理由。

  2、设计朗读形式,提高表达效果。

  3、组内练习,推选代表,参加班级比赛。

  4、认真倾听,准确评判,推选班级好声音。5、2号同学担任组长。小组交流;

  学生上台朗读并说出理由(3组上台交流); 学生尝试评价(点名2位学生发言)

  教师结合学生评价,相机小结: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的人生经历、价值取向不同,对文本的理解自然不尽相同。

  六、精读第一节

【课件出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记得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水,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指名读第一节

  自由品读:边读边想象这一节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景象?哪些词句写出了村里缺水(学生描述)

【课件出示】:

  1、缺水的图片

  2、民谣:半夜起来去爬山,爬过一山又一山。鸡叫天亮找到水,回家太阳快落山。

  学生齐读。

  这首民谣写出了找水的艰辛,读到这里,我们深深地感到节约水资源是多么的重要。现在你有什么关于节约水资源的成语和话语跟大家交流的吗?(交流节水的成语和广告语)

  七、完成填空,总结课文。

《水》是一篇 文,作者是。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 困难,洗澡 ;下雨天用 洗澡;炎热时,母亲用 为四兄弟消暑纳凉,说明当时水的。

  教师小结:课文用什么方法写出了水的珍贵,以及缺水的苦涩,我们在第二节课共同探讨。

  八、布置作业。

  1、把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句子摘抄在《朝花夕拾》上。

  2、你能设计一条关于节约用水的公益广告,呼吁更多的人来保护水资源吗?

水第一课时教案2

  上午

  03号选手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材解读:

《三月桃花水》是刘湛秋的一篇散文,散文文字优美,富有意境美。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写作手法,将三月的春水描写得灵动、活泼。将此文作为教材,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以为读和写是关键,通过想象画面朗读,感受三月桃花水的迷人和作者对它的喜爱。作者的写作方法可以加以渗透,字词的教学必须扎实开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学会正确书写“琴、装、酒、醉”四个生字;

  2.展开想象朗读课文,感受三月桃花水的迷人。

  3.初步认识排比句。

  能力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自主认识、理解生字新词;

  2.初步学习语气助词在不同词语后面的不同读法。情感目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之情。本课时教学重点:

  1.通过逐层深入的朗读,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初步体会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

  2.识字、写字。本课时教学难点:

  练习读正确文中“呵”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读音,初步了解语气助词的发音在朗读时需根据前一个词的尾音而产生变化。

  教学准备:

  PPT课件、田字格 设计理念:

  1.朗读是学生理解文本,培养语感,走近作者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理解文本必须基于学生读透文本的前提之后,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了逐层深入的读书环节:一读,理解字词——二读,质疑问难——三读,整体感知。旨在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

  2.《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第一、二、三学段每节语文课都要安排十分钟给学生写字。”因此,本节课我从文本中提炼出四个适合三年级学生识写的四个生字,采用识写分离,随文识字,集中练写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识字写字。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播放“春天,冰雪消融,河水潺潺流淌”的视频短片(或图片),师配上一段解说。

  提问:看了这样一段视频(或一组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指名回答。

【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段赏心悦目的视频(或图片),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中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

  2.师:这一池春水满载着蓬勃的生机,流淌进我们的眼里,也流淌进作者的心间,他亲切地称呼这一池春水为——(师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指导读好课题。

【设计理念: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朗读时学生个性理解、表达的方式,抓住课题,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可温婉,可勃发,可细语,亦可铿锵。】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师:让我们跟随作者刘湛秋的文字,去品味这迷人的三月桃花水。师配乐朗读课文。2.出示初读提示: 不动笔墨不读书

(1)在你不认识的字上面打个小“?”;(2)在不理解的词语下面画“——”;

(3)把难读的句子和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

  3.生初读课文,师巡视,并将学生标注出来的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用PPT出示。

  交流:如果我们平时读书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怎样解决呢?

【设计理念:1.教师的教应从学生的学出发,学生已经会的不需要教,学生教了也不会的,没必要教。因本次比赛的特殊性,课前不能与学生接触,我无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和本课预习情况,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就是为了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学习能力,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字词指导。2.“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以上教学环节中的解决读书中遇到困难的问题设计旨在渗透给学生学习方法,学会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是中年级学生应该掌握和熟练运用的学习方法。】

  4.指名读词,相机理解词意,认识本课生字。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1.师:认识了这些词宝宝,现在把它们送进课文里,你一定可以比刚才读得好。赶紧试试吧!不过,老师还要考考大家的眼力。边读边找一找,文中有一个字和一个标点,作者用了好多次,这在平时的课文中可不常见。读完了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2.读书,交流:“呵”、“;”

  3.出示所有带“呵”的句子,指导学生读正确“呵”的不同发音。4.师:作者为什么使用了这么多“;”,这个疑问留待我们下一节课一起来讨论。

  四、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字词解决了,语气词“呵”读准了,老师来看看同学们课文是不是读得更流利了。

  2.分段出示课文: 第一段:(1-2);第二段:(3-4);第三段:(5-6);第四段:(7-9)3.指名学生读,着重指导朗读的停连、节奏。【设计理念:《朗读学》一书中讲到:停连、节奏、语气、韵律都体现着朗读的音韵美。这是一篇散文,指导学生读出散文不同于诗歌、小说、童话的语气和节奏感是培养学生语感,认识散文文体特点的必要手段。】

  五、戛然而止,留下期待。师: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看到的三月桃花水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呢?他的文字里还藏着哪些秘密有待我们去发掘?下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同去寻找文字里的宝藏。

  六、掌握方法,练习写字。1.出示生字:琴、装

  2.读一读,找出这两个生字在结构上的相同之处。3.写字方法口诀:上分下合,但上面也不能分得太开。

  4.师范写,提示:这两个字下半部的撇和捺都要写得舒展,才能撑起整个字。

  5.生各练写一个生字。6.出示:酒、醉

  7.读一读,找出它们的相同之处:都有一个“酉” 8.写字方法口诀:部件在左小偏上,部件在右大偏下。9.师范写,生各练写一个。师巡视指导。

  10.有时间用实物展示台展示学生写的字,评价,再练写。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刘湛秋

  琴

  装

  酒

  醉

水第一课时教案3

《水》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中三个场景的概括,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的学习,感受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水是生命之源,在缺水的地方,人们是怎样生活的?请同学们看一段画面。

  2、看了这些画面此刻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生:他们的生活很艰辛 他们那常年干旱

  3、他们那苦不堪言的生活都是由于缺水造成的,此时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水,板书课题)

  4、让我们大声地呼唤出这种内心的渴望,齐读课题。5作者马朝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缺水的地方。让我们打开课文,静下心来读读课文,把字词读准确句子读流利。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课文读完了,这些词语会读吗?

  出示:水窖 储藏 膝盖(1)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2)从窖字的字形结构,你看它像什么?(洞或坑)那水窖有什么作用呢?你能到课文中找出答案吗?(渗透学习方法:联系上下文)

(3)理解了水窖,再来看储藏,储藏是什么意思?(贮藏,储存,保存,找近义词)

(4)最后一个词膝盖的膝不仅在读音上要注意,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最后一部分写成水,而是竖钩加四点。自己写一写

(5)文中还有两句带多音字的句子,你会读吗?(出示,有错误相机指导)指名读句,齐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这是个缺水的地方,课文描写了哪几个场景,默读课文找一找,并用一句话概括。

  2、交流:第一个场景在哪里,谁来读?你会概括这个场景吗?谁能用小标题的形式再来概括一下呢? 第二个同上。第三个相机指导:水窖打开后,四兄弟干什么?谁把这个场景完整地读给大家听听。谁会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个场景。谁也能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来概括。

  板书: 小泉眼取水 下雨天洗澡 一勺水冲凉

  四、整体感知

  1、课文读完两遍,你觉得缺水给村里人带来什么?(用个词语来说说你的感受:艰辛、苦涩)

  2、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1)出示:记得那时侯我们一个村子的人吃水,都要到十公里之外的一处很小的泉眼里去挑,经常要排上一个小时的长队,才可以挑上一担回家。(3)默读这段文字,(除了艰辛你们还体会到什么?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苦)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生活的苦,默读抓住关键字词谈谈你的理解。

  一个村子:吃水的人之多;

  十公里之外:离取水处路程之远;一处很小:泉眼之小水流量是很有限的;

  一个小时:排队时间很长; 一担:取到的水数量很少;

(4)相机指导朗读句子,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刚才读的这部分除了十公里之外感受到生活的苦,还有哪个词也让你感受到生活的苦,你也来读读这部分。(5)透过这段文字,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能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吗?(周围的环境、长长的队伍、很小的泉眼、取水的人、人们肩上的那一担水。。。。)(6)教师渲染:炎炎的烈日,长长的山路,漫长的等待缺水让村里人的生活苦不堪言,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体现这份苦。(先自己练读,再指名读,再配乐齐读)(7)“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 这是村里人常说的一句话,他们为什么这么说呢?((缺水)喝酒是一种享受,但缺水让村里人对水的需求远远所超过了酒。这更能体现缺水之苦。)

  四、小结

  1、除了这两处文字,文中还有哪些句子也是描写缺水之苦的。找一找。读一读。(找出一句出示一句)这苦涩的生活成了作者挥之不去的记忆,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这些句子。(分组读四句话)

  2、缺水除了给村里人带来了苦,还带来了什么呢?下节课继续探讨。

  教学反思: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通过阅读,产生的感受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学生在文章中所感悟到的,是他自己以独特的感性和经验参与解读才能感悟的,是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是极富个性化的。要做到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把主体地位让给学生。在教学中,我能以引导者的身份,引领学生不断地研读文本。组织学生自由阅读文中关于水的三个场景,抓住能让我们真切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的字、词、句认真阅读,交流体会。

  2、以文为本,关注文本的深刻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始终紧扣文本,紧扣文本中的关键字句进行。从“排队挑水”场景中的“一个村子”、“十公里”等数量词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3、以读为本,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读为本,正是在读的重视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他们的发展。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读:快速读、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引读??而且指导学生读时也注意到了层次性:如让学生在交流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时,老师先让学生读给大家听,这时并不作具体的要求,但随着学生的独特体验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碰撞,迸发火花时,教师及时地说“请把你们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此时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在读时自然会更加地声情并茂。在读中品,在品中读,这才是真正的以读为本。这样一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也就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但是,在教学中,由于本人比较拘泥于教案,课堂上和学生的情感交流还没能做到零距离,所以课堂氛围还不够活跃;指导学生的朗读还有些流于形式,没有将指导真正落到实处。

水第一课时教案3篇 水的组成第一课时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课件教案12篇(小学数学课教案)

活动教案模板免费下载11篇 活动教案模板免费下载课件

学校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活动教案大全6篇(疫情防控主题班会活动设计)

实用的开学第一课教案模板5篇 开学第一课教案百度文库

有关小班安全教案模板6篇 小班安全教案详细教案

有关舞蹈教案3篇(舞蹈教育的教案)

劳动课教学设计4篇 小学劳动课教案设计

端午节教案3篇 过端午节教案

秋季开学主题班会教案3篇 班会主题开学第一课教案

实用的环保教案范文5篇 实用的环保教案范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