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的奇偶性教案3篇 质数的奇偶性教案

时间:2022-11-06 00:00: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数的奇偶性教案3篇 质数的奇偶性教案,欢迎参阅。

数的奇偶性教案3篇 质数的奇偶性教案

数的奇偶性教案1

  数的奇偶性(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数的奇偶性

  教学目标: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性变化的过程,在活动中发现加法中数的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在活动中体验研究的方法,提高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发现奇偶性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

  2、判断下面的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并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45 48 234 564 98 109

  二、新知

  活动1:利用数的奇偶性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利用解决问题的策略发现规律,教师适当进行“列表”“画示意图”等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

  试一试:

  本题是让学生应用上述活动中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自己解决问题,最后的结果是:翻动10次,杯口朝上;翻动19次,杯口朝下。解决问题后,让学生以“硬币”为题材,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开展游戏活动。

  活动

  2、奇偶数相加的规律

  让学生观观察下面两组数,各有什么特点?

  (1)80 12 20 6 18 34 16 52 (2)11 21 37 87 101 25 3 49

  试一试

  偶数加偶数 奇数加奇数 偶数加奇数

  判断:让学生交流判断的思路

  三、总结

  例子: 结论:

  12 + 34 = 48 偶数+偶数=偶数

  11 + 37 =48 奇数+奇数=偶数

  12 + 11 =23 奇数+偶数=奇数

  四、作业布置

数的奇偶性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示图(右图)

  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

  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⑴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⑵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 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 岸。

  试一试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 ,反动19次后杯口朝 。

  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

  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活动二:

  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中的数都是奇数

  试一试:(投影)

  三、巩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1、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

  2、优化作业

数的奇偶性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本单元最后一个专题活动——数的奇偶性,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运算,在本单元中又认识了倍数和因数,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奇数和偶数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这一单元的概念较多,前后联系又很紧密,自然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这一专题探究活动显得十分重要,它既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与方法的机会,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互补互助,提高了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在探究活动中观察、研究、讨论、验证,渗透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试探—验证”,在这一训练过程中反复强调数字检验的重要性,做到大胆猜想,科学论证,使通过活动大多数小组通过集体的努力,得出“偶数+偶数=偶数”的结论。

  四、教学设计

  ㈠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教学

  师:我们前面研究了自然数的特性,认识了奇数和偶数。(出示:1,2,409,89,24,362,10389)在这些数中,哪些是奇数哪些是偶数?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师:下面,我们共同做一个关于奇数和偶数的游戏。(板书:奇数和偶数,并出示圆盘指针)。

  师:游戏规则是这样的,转动指针,停转后指针指几,就从下一格起数几个格,数到哪一格,就得到哪一格的奖品(教师边说边演示)。

  师:谁想第一个来试一试?

  师:在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刚才这几位同学得到的都是糖,为什么得不到学习用品呢?

  师:问题提的真好,有思考价值。为什么他们拿到的奖品都是糖,得不到有实用价值的奖品?真有意思,研究完今天的问题你们就知道了。

  (在课题前补充板书:有趣的)

  师:下面,我们就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研究有关奇数和偶数在计算中存在的规律。

  ㈡ 参与实践活动,归纳规律

  师:请每个小组都拿出实验报告单(学生拿出课前的实验报告单,见如下)。

  师:观察加法算式中的数,你发现什么?

  师:从图中任意取两个数相加,你又发现什么?

  师:如果任意写出两个偶数相加,那么是否能验证你们发现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通过举例、观察讨论、验证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偶数+偶数=偶数。在研究中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或联想到了什么?

  生:奇数+奇数有没有规律?奇数+偶数呢?

  师:请同学们大胆地推想一下,然后再举例验证。

  师:现在你们知道自己为什么得不到有价值的学习用品了吗?

  生:因为糖所在的位置都是偶数,第一次转后指针如果指2,从3开始再数2格是4,偶数+偶数=偶数。第一次转后指针如果只3,从4开始再数3格是6,奇数+奇数=偶数。偶数位置上只有糖,所以我们得不到学习用品。

  师:通过研究讨论我们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 奇数)

  ㈢ 解释与应用。

  师:我们运用研究、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到关于奇数和偶数在计算中的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试一试。

  1、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29+15 368+134262+1025 11387+13110389+2004

  2、试一试,填一填。

  你发现了什么?在空格内填上适当的数

  方格中共有( )个数。这些数中奇数多还是偶数多?

  ㈢小结

  师: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者,发现并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五、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在于上课时创设一种学生探索的氛围,以激发兴趣,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小学生对实物、色彩、游戏更感兴趣的特点。我设计了游戏活动引入教学。在学生试一试时,教师先问:“你想得到什么?”几个学生试过之后,同学们的学习情绪逐步高涨。这时,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疑问,教师抓住学生好奇的时机,既充分肯定学生的提问,表扬他们问题提的好,有思考价值,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又提出“为什么他们拿到的奖品都是糖,而得不到有实用价值的奖品呢?”的问题,这一提问适时地把学生引入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2、重视学生活动,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

  教师提供探究问题的情境,目的是促进学生形成探究的意识,因此,当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时,我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研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观察、研究、讨论、验证。因为人的思维是不能代替的,所以,学生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才能形成与发展。

数的奇偶性教案3篇 质数的奇偶性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数学奇偶性教案3篇 小学数学奇偶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