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3篇(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时间:2022-12-13 20:12:00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3篇(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供大家赏析。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3篇(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2、理解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和相关的性质。

  3、弄清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4、掌握直线的平移法则简单应用。

  5、能应用本章的基础知识熟练地解决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构建比较系统的函数知识体系。

  难点:对直线的平移法则的理解,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三、教学过程:

  1、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定义:

  一次函数:一般地,若y=kx+b(其中k,b为常数且k≠0),那么y是一次函数。

  正比例函数:对于 y=kx+b,当b=0, k≠0时,有y=kx,此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k为正比例系数。

  2、 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区别与联系:

(1)从解析式看:y=kx+b(k≠0,b是常数)是一次函数;而y=kx(k≠0,b=0)是正比例函数,显然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一次函数是正比例函数的推广。

(2)从图象看: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而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过点(0,b)且与y=kx平行的一条直线。

  基础训练:

  1、 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 3)的函数解析式为?

  2、直线y = — 2X — 2 不经过第 象限,y随x的增大而。

  3、如果P(2,k)在直线y=2x+2上,那么点P到x轴的距离是?

  4、已知正比例函数 y =(3k—1)x,若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是?

  5、过点(0,2)且与直线y=3x平行的直线是?

  6、若正比例函数y =(1—2m)x 的图像过点A(x1,y1)和点B(x2,y2)当x1<x2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7、若y—2与x—2成正比例,当x=—2时,y=4,则x= 时,y = —4。

  8、直线y=— 5x+b与直线y=x—3都交y轴上同一点,则b的值为?

  9、已知圆O的半径为1,过点A(2,0)的直线切圆O于点B,交y轴于点C。

(1)求线段AB的长。

(2)求直线AC的解析式。

  四、教学反思:

  教师认真备课,查阅资料,搜集有针对性的训练题,学生只要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去做就很高效了。课堂训练以竞赛的形式进行,似乎有一定的刺激性,但缺少后续的刺激活动,学生没有保持住持久的紧张状态。

  课前先把所有的复习任务都交给学生完成,教师指导学生浏览教材、查阅资料归纳本章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基本方法,并收集与每个知识点相关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也可以自己编题,同时要把每一个问题的答案做出来,尽量要一题多解。再由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汇编,在汇编过程中要去粗取精。课堂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可以成果共享,在这个舞台上学生收获着自己的收获。台上他们是主角,台下他们也是主角。

  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了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刻含义,不单指减少学生课后学习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效率,我的这节课失败之处就是过分的注重了前者,而忽略了实效性。那么在今后的复习课教学中我要多思多想、多问多听(问问老师、听听学生的想法),力求在真正减轻学生负担的基础上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2

  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4页例1、例2。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结合负数的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和数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负数的意义。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谈话:同学们,刚才一上课大家就做了一组相反的动作,是什么?(起立、坐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就从这个话题聊起。(板书:相反。)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都存在着相反的情况,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车的站点有人上车和下车;繁华的街市上有买也有卖;激烈的赛场上有输也有赢……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现象吗?

(二)教学新知

  1.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1)引入实例

  谈话:如果沿着刚才的话题继续“聊”下去的话,就很自然地走进数学,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课件出示)。

①六年级上学期转来6人,本学期转走6人。

②张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亏损200元。

③与标准体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华轻了1.8千克。

④一个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这些相反的词语和具体的数量结合起来,就成了一组组“相反意义的量”。(补充板书:相反意义的量。)

(2)尝试

  怎样用数学方式来表示这些相反意义的量呢?

  请同学们选择一例,试着写出表示方法。

(3)展示交流

  2.认识正、负数

(1)引入正、负数

  谈话:刚才,有同学在6的前面写上“+”表示转来6人,添上“-”表示转走6人(板书:+6-6),这种表示方法和数学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绍:像“-6”这样的数叫负数(板书:负数);这个数读作:负六。

“-”,在这里有了新的意义和作用,叫“负号”。“+”是正号。

  像“+6”是一个正数,读作:正六。我们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写(板书:6)。其实,过去我们认识的很多数都是正数。

(2)试一试

  请你用正、负数来表示出其它几组相反意义的量。

  写完后,交流、检查。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

(1)说一说存折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教学例2。)

(2)联系生活实际举出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并用正、负数来表示。

①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这样的正、负数能写完吗?(板书:……)

  强调指出:像过去我们熟悉的这些整数、小数、分数等都是正数,也叫正整数、正小数、正分数;在它们的前面添上负号,就成了负整数、负小数、负分数,统称负数。

  4.进一步认识“0”

(1)看一看、读一读

  谈话: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屏幕:这是去年12月份某天,部分城市的气温情况(课件出示)。

  哈尔滨:-18℃~-5℃

  北京:-6℃~6℃

  深圳:15℃~25℃

  温度中有正数也有负数,请把负数读出来。

(2)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来看首都北京当天的温度,“-5℃”读作:“负五摄氏度”或“负五度”,表示零下5度;5℃又表示什么?

  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课件出示温度计,没有刻度数)为什么?

  现在你能很快找出来吗?(给出温度计的刻度数,生到前面指。)

  说一说,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到了?

(课件配合演示:先找0℃,在它的下面找-5℃,在它的上面找5℃。)

  你能很快找到12℃、-3℃吗?

(3)提升认识

  请学生观察温度计,说一说有什么发现?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以0℃为分界点,零上温度都用正数来表示,零下温度都用负数来表示。(或负数都表示零下温度,正数都表示零上温度。)

“0”是正数,还是负数呢?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强调:“0”作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总结归纳

  如果过去我们所认识的数只分为正数和0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可以对“数”进行重新分类:

  5.练一练

  读一读,填一填。

  6.出示课题

  同学们,想一想,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新知识?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能为今天的数学课定一个课题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选择板书课题:认识负数。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能利用乘法法则正确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

  2、 能力与过程目标

  经历探索、归纳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学生自己探索出法则,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有理数乘法法则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符号法则及对法则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导入新课。

  教师:由于长期干旱,水库放水抗旱。每天放水2米,已经放了3天,现在水深20米,问放水抗旱前水库水深多少米?

  学生:26米。

  教师:能写出算式吗?学生:……

  教师:这涉及有理数乘法运算法则,正是我们今天需要讨论的问题

  2、 小组探索、归纳法则

(1)教师出示以下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探索。

  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东的方向为正方向,向西的方向为负方向。

①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②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原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③ 2 ×(—3)

  2看作向东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④ (—2) ×(—3)

—2看作向西运动2米,×(—3)看作向反方向运动3次。

  结果:向 运动 米

(—2) ×(—3)=

(2)学生归纳法则

①符号:在上述4个式子中,我们只看符号,有什么规律?

(+)×(+)=( ) 同号得

(—)×(+)=( ) 异号得

(+)×(—)=( ) 异号得

(—)×(—)=( ) 同号得

②积的绝对值等于 。

③任何数与零相乘,积仍为 。

(3)师生共同用文字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3、 运用法则计算,巩固法则。

(1)教师按课本P75 例1板书,要求学生述说每一步理由。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子中两因数的关系,得出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它们的积为 。

(3)学生做练习,教师评析。

(4)教师引导学生做例题,让学生说出每步法则,使之进一步熟悉法则,同时让学生总结出多因数相乘的符号法则。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教案3篇(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中职数学教学工作期末总结3篇 初三数学教学工作学期总结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4篇(一年级下学期数学个人教学工作总结)

最新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3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总结工作总结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总结范文3篇(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总结)

高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篇(教学工作总结高一数学)

初中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例6篇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理念心得体会5篇 小学数学理念心得体会

最新2022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篇(小学数学课课练六年级下册答案苏教版)

小学教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6篇(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安排表)

三年级下册数学冀教版教案3篇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