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教案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及反思)

时间:2022-12-26 15:56:35 教案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森林狂想曲》教案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品鉴。

《森林狂想曲》教案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及反思)

《森林狂想曲》教案1

  森林狂想曲教案

  执教年级:五年级

  教学目标:

  1、通过赏析,能对《森林狂想曲》有整体的感受认识,并能用陶笛吹奏该乐曲的主题乐段。

  2、学习并初步掌握陶笛的波音吹奏技巧,能较好的运用到乐曲主题乐段的艺术表现中。

  3、大胆参与表现,并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活动中,分享合奏的愉悦。

  教学重点:用陶笛吹奏《森林狂想曲》主题乐段

  教学难点:用陶笛吹奏波音

  教学准备:陶笛,课件,蛙鸣筒、沙球、铃鼓、三角铁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台湾音乐制作人吴金黛和他的团队为台湾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创作。乐曲融入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而和谐的鸣叫声。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A段是乐曲的主部,B、C段是插部,演奏顺序为A-B-A-B-C-A,这是个回旋曲式。乐曲中陶笛独奏部分是由台湾演奏家游学志吹奏的,作品配器现代感十足。

  学情分析:该教学班是“器乐进课堂”的试验班。从三年级起开始进行六孔陶笛的学习,四年级开始十二孔陶笛的学习。进入四年级后有部分同学感觉比较吃力,难以快速接受新的技巧练习,我鼓励他们使用打击乐器参与,保持兴趣,加强感受。整体来说,这部分五年级学生的乐理基础比较好,能独立唱、奏简单的曲谱。该教学班有63人,本次参加课堂录制的是其中40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天空之城》,现在合着伴奏音乐复习一遍吧。

  请调整呼吸,背挺直了!

  师指挥,生合伴奏吹奏《天空之城》

  二、新授《森林狂想曲》

  1、听赏《森林狂想曲》,谈感受。

  过渡语:你们的演奏,仿佛把我带入了那个梦幻的天空之城。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风格不同的乐曲,听完后请说说,这首乐曲给你带来了哪些不同的感受?

  生谈

  师:这是首乐曲是以竹笛、小提琴为主要乐器的。它是几位台湾音乐家历时五年,跋山涉水深入热带森林,收集了鸟叫、蛙鸣、清风、流水等等100多种大自然声音,再配以悠扬的旋律,创作的轻音乐—《森林狂想曲》。

  2、听赏陶笛版本,唱歌谱

  师:喜欢这首乐曲吗?

  当然,陶笛也能把它演奏得很美妙!不信?你们就来听听由陶笛演奏的《森林狂想曲》,它又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如果你愿意,可以跟着旋律轻轻哼唱。

  生谈

  师:同学们都谈得很好,陶笛这件小小乐器把乐曲表达得非常空灵、纯净,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用陶笛来吹奏这首乐曲。请看乐谱。

  3、给乐曲分段

  师:整首乐曲里有一段旋律在反复演奏,能把它找出来吗?(唱)

  好,我们把这个反复出现的乐段标注为A乐段。

  师:除了A乐段,其余两段分别标注为B乐段和C乐段(课件出示字母标注段落。)

  仔细观察,这首乐曲的演奏顺序是:(课件出示)A B A B C A,发现了吗?哪段出现的次数最多?(A段),对了,它周而复始的循环往复,我们把它称之为“主题乐段”,而B段和C段穿插其中,这是一个回旋曲式。

  注意,这个记号,是表示从头反复,到圈圈的地方跳过去接结束句。

  4、吹奏主题乐段(课件出示分句乐谱)

  师:现在就让我们来尝试着吹奏主题A乐段。(停顿,换一种语气在开始)夜晚的森林非常迷人,月光柔柔的照着树木和小溪,有只小青蛙按捺不住一蹦一跳的出来了。

①听老师演奏一遍。

  请仔细地听老师吹奏,找一找小青蛙是在哪个音符上跳起来的?边听边用弹跳手势来告诉我。(腿上弹跳)

  生谈

②练习单吐音

  老师刚才运用了我们学过的哪种吹奏方法,来表现这只调皮的小青蛙?

  生谈

  师:好,我们就运用单吐音来吹出小青蛙跳的感觉。气息像拍小皮球,舌尖轻吐。老师吹4只小青蛙,请大家接4只。

  师:心里稳定速度,你们来(AC),你们再来(SC)

③练习A乐段。

  请试着慢速把A段练习一遍,让人感觉小青蛙们正悠闲地聊着天呢!

(自主练习)

  谁愿意单独来试试?(两名学生单独尝试独奏)

  生评

④师:我们试着不吹出声音,手指在陶笛上做指法,气息还是一样推动,但想象着你正听到了吹奏的声音。

  把你刚刚“幻听”到的声音吹出来吧!齐奏A段

⑤学习波音。

  师:同学们吹得很不错了!现在老师把乐曲中的个别音赋予变化,请你们听听这样的吹奏有什么不同?

  生谈

  师:是的,因为这几个音符多了个波音记号,使得旋律更加活泼了。

(课件展示)

  波音是从主音开始与相邻的音符进行快速均匀的交替,又回到主音。你认为“3”的波音可以怎么唱呢?(出示课件)依次“3”(波)“2”(波)“5”(波)(师提示控制速度,唱的感觉,主音站稳)

  吹奏时,气息和吐音是一样的,手指的快速运动使得音符灵动起来了。听!(老师示范)

  请自主练习这三个波音的吹奏(师走入学生中,个别指导)

  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练习成果?

⑥复习巩固

  用蛙鸣筒和沙球做互动

  师:根据大小陶笛不同的音色特点,我们来段大小青蛙的对话吧!“呱”“呱”两拍之后,请你按照蛙鸣筒的节奏依次吹奏“3”

“2”

“5”的波音。AC先吹,SC你们好像是他们的回声一样。

(有意思!我好像是到了个热闹的山谷!)

  师:各队出一个小指挥,老师把蛙鸣筒交给你们,像我刚才一样,来指挥对方的队伍,谁愿意试试。

⑦运用波音艺术表现乐曲主题乐段

  师:我们已经初步尝试了波音的吹奏,试着把波音运用到A乐段中。(自主练习)

⑧通过听自己的录音片段能自我评价。

  师:来,齐奏一遍吧!

  师:你们觉得这种连续的波音吹奏还有什么困难吗?

  生谈

  师:老师把你们刚刚吹奏的声音录了下来,听完后请说说刚刚做得好的和还要改进的地方。

  生谈

  师:好的,再来一遍。(吹完马上放录音)

  生谈

⑨自主排练A段

  师:我们分成4个小组,在指挥的带领下,一起讨论怎么解决难点,并把A段表现得更丰富。每组可以自己选一个打击乐器。(自主排练)

  哪组愿意先来展示?

  三、师生合作,完整吹奏乐曲

  1、师生初步合作,感受整曲

  师:乐曲的A乐段出现了三次。三个组分别吹奏A段第一遍,第二遍和第三遍。

  穿插的B段和C段由老师演奏。衔接的地方请指挥给提示手势。

  2、师生合伴奏合作整曲

  师:我们合作得真够带劲!想随着伴奏来一遍吗?好的!从头到尾吹两遍,第一遍用AC陶笛,第二遍用SC陶笛。同学们请起立。

  师生合作,合伴奏一起演奏。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许老师又一次和大家一起感受了陶笛的魅力,通过波音的学习,把《森林狂想曲》的主题乐段吹奏得更加灵动了。下节课再进行B段和C段的学习,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了,谢谢同学们!

《森林狂想曲》教案2

  欣赏《森林狂想曲》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中

  A B C 三个音乐主题的变化,听辨各段主题曲调的出现顺序,提高音乐记忆能力。

2、听辨每段旋律的主奏乐器,区别三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方法, 启发学生想象各自代表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1.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2.感受三种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不同的音色 教学难点:乐曲中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依次出现的顺序

  教具准备:钢琴、课件、吉他、小提琴、笛子、录音机、卡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反复播放乐曲)

  师生音乐问好(播放森林图片)

  在美丽的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中,树木茂盛,气候湿润,森林中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树蛙、飞鼠、猫头鹰等,更有经常出现的风声、雨声和终年不断的流水声。如果能让我们亲身感受大森林的神奇,亲身聆听来自大自然的音响的话,那该有多好啊!可是我想我们当中大多数人包括老师在内这样的机会都不多,那今天为了弥补这个小小的遗憾呢,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首乐曲,希望这首乐曲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深处大森林的神奇感受!

  1、师问: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美妙的大森林。(播放音乐)

  有谁能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 生:青蛙、蟋蟀、蝉、鸟、猫头鹰等

  师:同学们的小耳朵非常的灵敏,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乐曲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器乐合奏曲《森林的歌声》。(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李老师这里有三段乐谱,让我们一起来开一场森林音乐会吧!(出示A段)

① 第一次用“啦”唱

② 第二次用“咕”唱,尾声加上“呱呱”

  男女生分组练习,女生用布谷鸟的声音唱,男生模仿青蛙。

  师生接龙唱谱。

  2、下面我们来听一首乐曲,刚才的那三段旋律在乐曲中反复出现,请你仔细听, 它们是按什么顺序出现的?

  请你来填一填

3、全班分成三个组,分别代表A B C 三个旋律, 当旋律A

  出现的时候,请 A组的同学把纸板高高的举起来, 依次进行。

  4、学生活动

  请学生听辨三段旋律出现的顺序, 当每个旋律出现的时候, 组派一名同学拿着纸板上台展示.5、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各种动物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在愉快的歌唱,在举行森林音乐会呢!你听到乐曲中有哪些乐器在演奏呢? 生:笛子、钢琴……

  师:看来大家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你们听出来这么多乐器,其实这个乐曲只有三个主奏乐器,笛子、小提琴、吉他。(课件出示乐器音色)

  乐器

  乐器音色

  请各小

  代表形象

  笛子

  明亮活泼、清脆悦耳

  小鸟

  小提琴

  柔和优美

  小鹿、小羊、燕子

  吉他

  低沉、浑厚

  爬行的小动物

  6、学生活动

  A.听辨A B C三段旋律的主奏乐器,请学生模仿其演奏姿势。b.再次欣赏乐曲,每组发一小提板,请学生边听辨边依次贴出每段旋律的乐器名称。7.完整欣赏最后一遍

  请学生欣赏乐曲,创编表演,随音乐自由表现。

  三、总结,同学们,你们都是热爱生活,热爱音乐的孩子们,我们还可以自己想办法运用各种简单的小乐器(铃鼓、串铃、响板)加入到乐曲当中,为乐曲伴奏,丰富乐曲。

  四、伴随音乐下课

《森林狂想曲》教案3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小乐队合奏《森林狂想曲》 教学目标:

  1、初步熟悉《森林狂想曲》的音乐,能轻快活泼哼唱主题旋律。

  2、能分辨出主题A,并能完成课本练习。

  3、感受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乐曲活泼愉快的情绪,感受真实的音效。难点:对主旋律的哼唱与情感体会。教学准备:钢琴、视频、课件、卡片、音响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师:(课件播放热带雨林图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什么地方?(学生观看幻灯片并回答)

  师:这是宝岛台湾南部的热带雨林,这样的地方给你什么感觉?(用词语表示)生:(美丽、神秘、向往)

  师: 美丽的大森林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宝库,充满着无穷的神秘感,在大森林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今天我们要欣赏的乐曲就是关于这美丽而神奇的大森林的,这首作品曾被誉为“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它就是选自《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专辑》中的——“森林狂想曲”。(板书课题)

  师:接下来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一次心灵的森林之旅,走进大森林,亲近大森林,听一听这纯美动听的自然之声!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

  1、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一站“听森林”。静心聆听乐曲,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生听音乐)生:许多动物的叫声 师:都有哪些动物的叫声? 生:鸟类、蛙类蝉类、虫类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真实声音的重现,在音乐中被称之为“音效”,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一种真实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图片和声音让学生简单模仿一下,教师给予恰当的鼓励性的评价。

  2、师:一首好听的乐曲最能吸引人的就是动听的旋律了,这首乐曲的旋律非常好听,也很容易哼唱,下面同学们听着乐曲伴奏,用LA哼唱旋律(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二站“唱森林”。)老师弹琴,学生模唱。

  我们还可以用什么音来模唱?(可以用森林中小动物的叫声)分组:青蛙的叫声呱呱,小鸟咕咕的叫声,师:真棒!就像一场动听的森林音乐会。

  师:除了可以唱出旋律,我们还可以用自己的身体为音乐伴奏,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伴奏呢?(拍手、拍腿、捻指等)

  下面就让我们分组来配合一下,三组同学表演不同的主题音乐,分别用不同的身势加以伴奏(请同学们自己选择伴奏形式)例如:

  A组即A段旋律身势表演,伴奏形式拍手,B组即B段旋律,伴奏形式拍腿,C组即C段旋律,伴奏形式捻指

  3、师:听着同学们哼唱的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还真有种置身于大森林里的感觉,但是在森林里行走探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不留神就会遇到一些想不到的困难,(比如说凶猛的动物,迷路),在我们的前方就遇到了一个小困难,同学们能不能闯一闯度过难关呢?

(课件展示森林之旅第三站“闯森林”)看看到底是什么障碍挡住了咱们的去路呢?

(乐曲中的主题旋律重复出现多次,你能填写完整下面的空缺之处吗?)听乐曲,各小组共同合作完成空缺。(课件播放完整听赏全曲)

  三、拓展活动

  歌颂森林

  同学们真棒,经过大家的努力咱们终于走出了美丽的大森林,心情真是高兴啊,内心有了一种想赞美的冲动。(进入森林之旅第四站“诵森林”)咱们同学们能不能用自己话写成歌颂森林的诗句呀?(四个人一组)

  同学们写得真好,保护美丽的大森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同学应该怎么做? 有了同学们和全人类的努力,相信森林不会消失,它会更加美丽,更加富饶。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期望再次聆听这首好听的乐曲。(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为乐曲伴奏,也可按之前的排练顺序)

  在乐曲《森林狂想曲》中结束本课。

《森林狂想曲》教案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及反思)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