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教学计划共16篇 小学成语教学计划

时间:2022-08-13 00:52:02 教学计划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成语教学计划共16篇 小学成语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

成语教学计划共16篇 小学成语教学计划

成语教学计划共1

  成语演绎社团教学计划 陈菁琳 朱艳利 谢丽丹 闫磊

一、活动的目的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凝练简洁、形象生动和寓意深厚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弘扬母语文化,提高同学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文化底蕴,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同时调节学校氛围,我校特申请举办此次活动。我们国家的的历史渊远流长文字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一步一步的展完善成我们今天用的汉字。不光是汉字特别有意思像象形字会意字等等。此次活动的重点就是一种词语,它们大多有四个汉字构成,那就是成语!成语短小,但寓意深刻,大部分成语还都有很有意思的来源和故事。用成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华夏历史文明,提高表达能力与交际水平。

二、指导思想

“一校多品”是特色发展的新思路,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必然之路,本学期学校社团活动要以“一校多品”为发展目标,用丰富的活动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多种特长和才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热情、勇敢、顽强、乐观、豁达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而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受益。成语拓展社团以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文学新人为工作目标,为营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作贡献。

三、实施措施

1、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语文活动中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语文。

四、活动内容

  兴趣小组教学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学生以活泼、轻松、愉快的形式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趣味游戏讲究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相结合。

五、社团的发展目标

  社团不同于兴趣小组,兴趣小组重在学习,而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了共同的目标与理想,经学校同意成立的学生团体。社团的活动空间广阔,充分发挥起社团这一阵地作用,社员可以大有作为。要培养社团社员尤其是社团干部在社团工作上,学校任务中,能自己安排时间,组织会议,相关学习和开展活动,这些全凭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对社团的组织责任感去自觉处理。

六、活动安排

  第一周、看图猜成语

  第二周、学习关于秋天的成语及运用

  第三周、讲成语故事

  第四周、观看成语故事视频

  第五周、词语接龙: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轻松掌握必备常识。

  第六周、脑筋急转弯: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

  第七周、读歇后语、儿歌。

  第八周、对对子

  第九周、名人名言知识我知道

  第十周、搜集含颜色的古诗词,比比谁记得多

  第十一周、填数字的四字词语。

  成语演绎社团教案 陈菁琳 朱艳利 谢丽丹 闫磊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2、教会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阅读。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阅读成语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每天阅读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简单解释成语的由来。

2、简要说明成语的定义(举例)。

二、引导学生自由反馈,进入“成语王国”

1、在我们的课本当中也有很多成语,你们记得吗?谁来说说看。

2、那么,除了这些大家都学过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呢?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收集的最多?指名反馈。

3、老师这里也有很多成语要跟大家分享呢!下面跟老师一起去“成语王国”看看吧。(多媒体显示)

(1)首先,介绍给大家的朋友是“数字宝贝”(出示与数字有关的成语)指名读,齐读,学生补充。

(2)成语王国里还有一群可爱的动物们呢!让我们去“动物世界”看看吧。(出示与动物有关的成语)指名读,齐读,学生补充。

(3)接下来,我们再去认识一些朋友吧!它们在“植物天地”等着我们去做客呢!(出示与植物有关的成语)指名读,齐读,学生补充。

三、引出成语故事

1、看来,在这段时间,同学们都长了不少学问。我们刚刚在“成语王国”又认识了那么多“朋友”,你们知道它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吗?你都看过哪些成语故事呢?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吗?指名反馈。

2、说出你最喜欢的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完整清楚地表达,相机补充。(在讲故事之前,先简单解释一下成语的意思。)

3、集体评议,(让学生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的看法)小结。

4、有很多同学都准备了自己拿手的成语故事想和同学们分享,那么,就请你们课后把好听的故事讲给你的同桌听吧!

5、听了同学们那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老师也想跟你们一起读一则成语故事。所以,今天,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多媒体显示:滥竽充数) 指名读题。

6、(出示该成语故事)自读故事内容,指名读。

7、说说你的体会。生自由反馈。

8、总结发言。(出示故事蕴含的道理)

9、小游戏:趣味谜语。

四、交流读成语的益处

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很多成语故事了,能说说成语故事都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吗?指名反馈,评议补充。

2、总结多读成语的好处。(可适当延伸至读书的作用)

成语教学计划共2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之“成语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系列活动之“成语世界” 课型:活动课 教学模式:“交流、合作、延伸”活动课模式

一、教材与课型

  本专题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梳理探究部分,是一系列成语学习活动,而本课则属于此系列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检测、巩固所积累的成语。教学这一课,应该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有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用“1课时+课余时间”进行“课前汇报交流+小组合作活动+课后延伸”式的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兴趣、培养爱好、发展特长为目的的课型。它在形式与内容上灵活创新,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17)班作为普通班,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误用成语的情况经常发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积累成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②锻炼学生的逆反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复习、巩固、积累成语。

2、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做好提前预习,了解成语的定义、来源与结构。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积累成语,并做成幻灯片在班内课前交流。

八、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个成语世界。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

  1 秀,叫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叫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请大家说说看,我刚才这段话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二)、预习成果展示及评价

(三)学生活动——成语擂台赛

1、比赛规则介绍

2、独当一面——必答题 (1)巧填同义词,组成成语。 (2)巧填反义词,组成成语。 (3)巧填成语,组成城市名。 (4)说出三个以上带“牛”的成语

(5)巧填成语,组成有关学习的事物名称。 (6)辨言语,填成语。 (7)俗语换成语。

(8)你知道下面成语的正确读音吗?

3、一马当先——抢答题 (1)方格成语游戏。 (2)填成语,猜谜语。 (3)看图猜谜语。 (4)判断正误。 (5)成语接龙。

4、众志成城——共答题 (1)为广告成语消毒

(2)谈一谈: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作具体分析。(2002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

(3)写一写:反弹琵琶——用出新意

(四)师生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请用一句带成语的话来概括。

(五)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容易误读、误写、误用的成语,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成册,为成语的高考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谢谢指导!

成语教学计划共3

  积累成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计划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一般由四字构成,结构匀整 ,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通过成语教学,可以使学生了解成语的一般常识,开阔眼界,增加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阅读、写作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将逐步施行如下计划:

一、成语故事秀:沿用上学期的形式,在课前让学生轮流讲成语故事。每天两个成语,要求把每天的成语记在语文课本的扉页上,以便于积累。学生在讲故事的时候最好能脱稿,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成语素养,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

二、阅读点滴搜:在日常阅读中,如书本上的和其他阅读资料上,可能会遇到很多成语。要求学生把成语找出来,抄在练习本上,并作解释,这样也有利于对成语的积累和使用。这样,日积月累,小溪汇大河,跬步至千里,最终,形成学生良好的知识建构。

三、班报专栏谈:在本学期,我在所任的班,均组织学生创办班报活动,在班报中专设一个专栏——“成语天地”,在这里,学生可以随心所欲的写对学习成语的心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介绍有意思的成语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成语,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有机地同课文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成语教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材的实际出发,与其他语文知识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千上万的成语中隐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语文知识资源,只要我们善于指导学生去开采,学生就能够从中获得宝贵的语文知识财富。

积累成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总结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和富有表现力。

一、激发兴趣 表演成语 :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因此,在成语教学中,我在备课时更多地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语文课上学到知识。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他们在愉快的表演中熟练记住了这些成语,增加了学生的成语积累。

二、巧用谜语 乐学成语:谜语和成语是有密切联系的,很多谜语的谜底就是成语。教学时,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谜语入手,激活学生的情绪。在学生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再反过来让学生编谜面,老师和其他同学说出谜底。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编谜语的形式触及了学生的情感,因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就能编出许多有趣的谜语。通过编谜语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品尝到了学习成语的乐趣。

三、编写故事 理解成语:在成语教学中,教师既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教材的优势,又要创造性地是有教材。教材中练习中的很多成语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组成语实际上就隐含了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故事帮助学生获得对成语的印象,获得感悟。

四、创设情景 运用成语:熟记成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虽说教材未作运用的具体要求,但教师时时处处要有渗透运用的意识。成语教学中,在学生大体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特定的语境,激活学生刚刚存入的成语,让学生产生顿悟,脱口说出刚记的成语。

《小学语文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更要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多样的、充分的参与,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我愿意在课堂实践中,和所有的同行们一起思考、开拓创新。

  成语教学反思

  蔺晓燕

  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部分。给学生灌输一些成语不但能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会学生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而且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为学生今后驾驭语言文字和具体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教学新发现——创编成语操

  有时候为了帮助幼儿记忆,如:“龙腾虎跃”在教学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会做出其动作来诠释其意、记忆其词,这样会更形象的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喜欢边说成语边用动作来表达,并且气氛相当活跃,利用这一点,我也跟着学生的感觉走,给成语创编比较形象的动作,这种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知识要巩固——现学要现用

  教师在不断的教学生成语后,要让所学的成语在生活中发生作用,那就需要做到及时的巩固运用,这也叫成语活用。在教学中我出示大灰狼,他们会想到:穷凶极恶、狼吞虎咽,看到猴子他们会想到:上窜下跳、精灵古怪,甚至看到漂亮的女孩他们会形容为: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出水芙蓉、小巧玲珑等等。教学活动完后,发现孩子们也会用一些成语来形容周围的事物。在教学中我不放过每一个教孩子的机会,生活中一个小小的动作也会引发出一个成语,如我做一个讲悄悄话的动作,可以让幼儿用“窃窃私语”来形容。

三、渗透在生活中——正确引导学生

  通过这次成语教学,学生对成语越来越感兴趣。但是学生在运用成语中也会出现一些因成语运用不当而出现的笑话,需要老师和家长朋友及时帮助学生纠正。有一次家长对我说他的孩子现在可以认识好多的成语了,有一次这位家长在做黄花菜,她的女儿看到说道:“妈妈!你在做?黄花晚节?是不是啊?”。还会经常听到小朋友之间要是闹得不愉快,就会听到某某小朋友很气愤的说:“我不跟你玩了,我要跟你一刀两断!”

  总之,通过成语的教学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真的似乎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成语的王国,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谈谈成语教学

蔺晓燕

一、联系课文内容教成语

  为了给儿童学习成语提供方便,单元练习里成语歌的内容大都与该单元的课文内容有一些联系。我们教学成语歌就要充分地利用这一有利条件。

  如本册第8单元有《司马光》一课,该单元练习中的成语歌便是:“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乱”。我们一看便知,这就是对司马光临危不惧、从容应变的赞颂。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成语,只要联系《司马光》这课的故事情节说一说就可以了。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小朋友掉进了大水缸,情况危急,别的小朋友吓坏了,司马光却不害怕,这就叫“临危不惧”。他急中生智,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主意,并立即行动,这就叫“多谋善断”。他不慌不忙,很能沉得住气,这就叫“从容不迫”。“方寸不乱”,“方寸”就是“心”,“方寸不乱”是说他遇事心里不乱,跟“从容不迫”的意思差不多。

  又如,“练习7”的成语歌:“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有备无患/防患未然”。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打算,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愁。《蚂蚁和蝈蝈》中的蝈蝈就是这个样子的。夏天,蝈蝈只顾乘凉、唱歌、睡觉,根本不去想冬天到了怎么办,结果到了冬天,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这就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蚂蚁就不是这样,还在夏天天气很热的时候,就已经储备过冬的粮食了。由于事先有了准备,所以到了冬天,就不会挨饿受冻。这就是“有备无患”,“防患未然”。帮助学生理解这首成语歌,只要联系《蚂蚁和蝈蝈》一课的有关情节说一说,让学生大体上知道意思就可以了。

二、借助生活经验教成语

  启发儿童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是理解成语的好办法。如“练习1”的成语歌:“欢声雷动/欣喜若狂/载歌载舞/灯火辉煌”。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欢庆、热闹场面的。“申奥”成功那天夜里人们狂欢的场面,儿童仍记忆犹新。教师便可启发学生回忆回忆当时的情景,相机出示成语,解说意思。教师可以问学生:当“申奥”成功的消息传来时,是什么情景?(生答:广场上沸腾了,人们伸出两个指头欢呼着,跳跃着,一次又一次地把鲜花抛向空中。)这就叫“欢声雷动 欣喜若狂”。还有的人又是唱歌,又是跳舞,这叫做什么呢?(生答:载歌载舞。)广场上的灯都亮了起来,照得广场就跟白天一样,这就叫──(生答:灯火辉煌。)

三、观察相关事物教成语

  将儿童带至现场,一边观察,一边讲解,让成语与该成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儿童的头脑里挂起钩来。如教学“练习2”的成语歌“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教师就可以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把儿童带到公园里,让儿童观察一下园子里的景物,说说看到了什么。教师相机出示成语,让学生结合眼前的景物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师可以现场进行教学:春天来了,小朋友观察一下,大自然有哪些变化?(生:风变得暖和了,花儿开了。)天变暖和了,花儿开了,这就叫“春暖花开”。(生:柳树发芽了,地里长出了小草,杏花开了,蜜蜂忙着采蜜??)你看,公园里到处都可能看到春天的景色,这就叫“春色满园”。春天的景色好看不好看?(生:非常好看。)春天的景色很好看,非常美,这就叫“春光明媚”。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热闹呀!春天的气氛多浓呀!这就叫“春意盎然”。

四、凭借语言环境教成语

  有一些成语歌,几个成语意思连贯,很像一首四言小诗。教学这样的成语歌,不要孤零零地解释四条成语,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首小诗来教。要让学生一边读成语歌,一边借助生活经验展开想像,力求进入成语歌所描绘的境界中去。读的时候,也不要觉得是干巴巴地念四个成语,而是要把它当成一首小诗来读,要一边诵读一边在头脑里“过电影”,力求读出感情来,读出韵味来,有一种美的感受。这么一来,儿童凭借语言环境,就能意会到这四个成语的意思。

如第3单元的成语歌“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百折不回/勇往直前”就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教。四个成语,语意连贯,一气呵成,表达了一个中心:抱定一个宗旨,只要坚持不懈,顽强不息地干下去,就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教学时,教师可联系《精卫填海》的故事内容,帮助儿童理解成语歌的大致意思。(关于“愚公移山”,教师可以简单地讲讲这个故事。)然后,让学生把它当作一首四言小诗来诵读。要读得铿锵有力,要把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读出来。成语歌的意思明白了,四个成语也就自然理解了。 积累成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总结

  成语的独特性让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作为智力能力发展、认知水平提高、道德水平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阶段,成语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因为成语教学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具有其他教学内容和形式无法代替的作用:

一、成语教学与思想教育。成语是经过千百年积累起来的约定俗成的固定短语,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各方面,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二、成语教学与创造能力。创造力是选择、吸收、重新组合或改造知识的能力,从成果来看,也可以说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敏觉力、流畅力、变通力和独创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阶段,而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简练,内涵丰富,对启迪智慧、培养创造力有特殊效果。

1.教成语释义时,培养学生的敏觉力。人们在使用成语时,大多用其比喻义或引申义,而少用本义。但我们在成语释义教学中,应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成语的字义、来源上,从而引导学生敏锐地觉察到其中蕴含着许多古代语言文化知识。

  2.用成语联想法,培养学生的流畅力。联想是一种活跃的发散思想,用成语联想去教学,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流畅力。

  3.对成语进行归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变通力。从成语的内容上归类,可以采取将相近的类放在一起进行教学的策略,让学生区别他们不同的意义重心,培养其变通力。

  4.设计成语作文练习,培养学生的独创力。作文教学容易落入俗套,特别是命题作文,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即使是材料作文,也有很多限制,而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成语作文技巧练习,就能构成变化万千的新颖作文,从而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三、成语教学与汉字认知。成语典故有的来自古代文献。像“夸父追日”,表现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办事,不但无益,反而有害;“闻鸡起舞”,则是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概括;有的是由古书中的名言警句节缩而成,如“水落石出”;有的来自群众口语;有的来自宗教经典或中外寓言??成语为儿童识字提供一个广阔的、可以使儿童产生联想、尽情发挥想象、超越历史时空的语言环境。

  成语教学计划

  众所周知,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具有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和富有表现力等特点。一个成语往往就是一个鲜明的场景,或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学习成语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词汇,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学习成语,可以受到熏陶和感染。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厚了,领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也自然会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

一、二年级的学生要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其目的就是趁儿童记忆力强的时期多积累些常用成语,为将来的说话、习作、与人交往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

一、扩词练习,找成语。

“扩词练习”是语文学习过程中最基础的练习形式之一,它被大多数学生、老师所接受。教师在教学课文中的生字时,巧妙地运用扩词练习,恰到好处地引入成语,会激发起学生强烈地学习成语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生字教学中,教师看到学生无意中能说出自己喜欢的成语,就及时地鼓励和引导,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对学习成语的兴趣。

二、品读句子,成语水到渠成。

  课堂上,教师往往一个小小的引导,会激起学生多角度的思考,教师自己也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佩服得五体投地,真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学的魅力就在于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巧妙地让学生在非常快乐中多角度地学习,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养成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好习惯。

三、交流成语的运用。

  教师巧妙地引导学生阅读成语,积累成语,自主运用成语的能力。实践表明:

一、二年级的学生完全有能力对自己所积累的成语进行灵活地运用,教师适时指导学生自主运用成语的能力,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机勃勃的学习场面,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就会发生质的飞跃。

四、生活中,时时处处学成语。

  教师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大体理解成语的意思。在具体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体验,渗透成语的用法。比如看插图说成语、听故事说成语,看表演猜成语,教师时时处处要有渗透运用成语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成语仓库,让学生养成对成语产生顿悟,脱口而出的习惯。

  小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学到了一个新成语后,就会爱不释手,想方设法地运用到自己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中,以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称赞。教师因势利导,及时大张旗鼓地表扬学生中运用成语后的妙处,这样会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运用成语的积极性会明显高涨,以点带面,使整个班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运用成语的热情。

  成语教学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和学生的一个姿势或一个动作,有可能是成语教学的活教材,我们要善于捕捉。教师要因势利导,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成语、用成语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能力。

积累成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总结

  著名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教育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都变成一种游戏。”因此,我把游戏作为小学低年级成语教学的载体,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们创设情境,引导孩子通过游戏、同伴学习等方式积累成语,扩展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借助游戏化的故事情节,引导孩子感受并理解成语的含义,激发学习兴趣

1、听故事学成语

  不少成语都包含着一个妙趣横生的故事,如自作聪明的“画蛇添足”,不知变通、不肯努力的“守株待兔”,见识短浅的“井底之蛙”,自己欺骗自己的“掩耳盗铃”等等。我为这些成语故事设计相关的教学流程,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孩子们在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优美的语言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自然悟出其中的道理。为了增强孩子们听故事学成语的情趣,我还辅之以音乐表演等游戏形式,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降低了理解的难度,使听故事学成语成为孩子们生活中的一大乐事。

2、看图画配成语

  中国语言文化一直追求“诗、音、画”一体的艺术境界,很多成语就是这样“词中有画、画中有词”,读着文字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生动的画面。如“眉开眼笑”“愁眉苦脸”“横眉竖眼”等。由此,我设计了画图猜成语的活动,用简笔画的方式,让孩子和老师一起边画边说,或者边说边画:眉眼弯弯,嘴角上扬,很高兴的样子,是“眉开眼笑”;眉毛紧皱,嘴角下弯,一副愁苦相,是“愁眉苦脸”;眉毛竖起来,眼睛瞪起来,是“横眉竖眼”。这样一组图画,情趣横生,孩子们一下子就被深深吸引,在比较中学会了这组成语。

3、看表演猜成语

  有的成语故事情节丰富,于是在课堂上我就请爱好表演的幼儿将故事表演出来,请大家猜成语、说意思。记得在一次“狐假虎威”的课堂教学中,我让两名孩子进行了表演。只见一位孩子弯着腰走路,说话尖声尖气,另一位孩子昂首挺胸,大摇大摆。下面的孩子很快就猜出他们演的是狐狸和老虎。接着“狐狸”带“老虎”来到了森林,小动物们都吓跑了,当“老虎”恭恭敬敬地拜“狐狸”为大王时,下面笑声、掌声不断,大家也都猜出了他们表演的是“狐假虎威”。

二、运用情境性的游戏,引导孩子内化成语故事,丰富词汇

1、成语故事会

  小小故事会是孩子们学习、交流成语故事的乐园。有时是三五成群在阳光下席地而坐,有时则是全班孩子围成圆圈,“故事大王”们惟妙惟肖的讲述打动了所有的听众,一个个成语伴着美丽动听的故事深深地烙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之中。

2、成语“漫话”

  孩子的语言特点就是简单易懂,那些节奏明快、形象生动的儿歌成为孩子们学习成语的有效方式。

  除此之外,我还设计了成语接龙、成语抢答等游戏,让孩子们在区域活动时间,边玩边积累成语。

三、运用生活化的语言游戏,帮助孩子积累、运用成语

  我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巧设情境,妙用游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成语教学变得情趣横生,而孩子们学习成语、运用成语的能力也在日常生活的积累过程中不断提高。

积累成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教学计划

  成语是汉语词汇的瑰宝,它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富有表现力。成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我们在学生年龄小、记性好的最佳时期,让他们多读、熟记这些成语,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无疑是很有意义的。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成语积累,要求学生熟练地记住,达到积累词汇的目的。但如果教师只注重练习中的这些成语,又怎能满足语文教学的要求呢?所以,我觉得语文教师要做有心人,要有捕捉成语的慧眼,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成语教学。下面谈谈自己在几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紧扣课本,集中积累

  练习中的每首成语歌都洋溢着动人的美感,学习它们是一种惬意的审美享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领略成语的意境美,体会成语的形式美和感悟成语的哲学美,从而熟记成语。教材中不少成语符合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统一在于发展和丰富记忆的识记心理。如:第七册教材练习4中有这样一首成语歌:“混沌不分、昏天黑地、大刀阔斧、开天辟地、与日俱增、顶天立地、变化万端、改天换地”。这首成语歌实际上描述的是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它行行押韵,回荡着美的旋律,一幕幕人物神情举止变幻的画面生动地浮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熟读它,不仅再现了课文《开天辟地》的画面,而且盘古的英雄形象栩栩如生地烙在学生的脑海之中。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熟读,然后让学生说说这组成语是描写什么的?然后再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再用上这些成语按顺序说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这样学生不仅牢记了这八个成语,而且再现了人物形象。

二、抓住课堂,即时积累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抓住锲机进行成语教学,课文中的成语要让学生画出,熟读,理解;再者,有关内容要求学生能用成语来概括,交流,有可能,就让学生学着练习上的安排,自己编排成语歌。学生往往马上会找到规律,如:有的是形式上的相似,有的是行行压韵的特点,找到规律学生很容易就熟读成诵,这样做不仅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走出课堂,运用积累

  成语的教学应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结合。比如,为了能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成语,积累成语,我利用节假日让学生走出家门,让学生去大自然走一走,看一看。通过看、闻、比,让视觉、嗅觉、动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多渠道的共鸣,增强直观体验。如近两周的双休日我让学生去外面感受秋天、寻找秋天,体会秋天的景物特点。回校后,组织学生讨论,此时让学生尝试运用学过的成语来描绘秋天,大多数学生能够用上“果实累累”、“秋高气爽”、“金光灿灿”、“低头弯腰”等成语来形容。这样加深了印象,达到“厚积而薄发”的教学目的。

  总之,我认为成语积累要坚持,形式要多样,如集中积累、分散积累等,久而久之,积累的成语会分门别类积累在学生脑海中,成为学生的一种宝贵的语言财富。

《画龙点睛》教学设计

  蔺晓燕

  教学要求:

1、理解词语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明白成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1、理解词语含义。

2、明白成语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动画导入

1、播放龙的动画片,(三条上下飞舞的龙,形象逼真,活灵活现)让学生对龙有一个整体感知。

2、谈一谈:动画片中的动物你见过吗?在什么地方见过?你喜欢它吗?

3、古时候有位画家也很喜欢龙,就他画龙这件事还引发了一则成语,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4、板书——画龙。认识龙字,你看一看他和那个字很像?你可以怎样记住它。

二、师生共同参与探究

三、共同探究深入学习

  1 轻声读第一段,找出画家在哪里画的龙。(出示词语:墙壁。你来指一指教室的墙壁在哪里,观察一下这两个字都有什么?你会认了吗?)

  2 现在请你来当小评委,评一评画家的画.(课件演示)生即可以评论画家的画,也可以评论画家的技术。(你真是个合格的评委,即评论了龙的样子,又评论了色彩,看来你也可以当一位小画家啦)

  3 当时围观的人们是怎样评论的?(课件出示词语:赞不绝口。板书赞不绝口)谁能站在这幅画前来表演一下这个词语的意思。通过表演理解词语的含义。(你真是一位表演家,这么容易就让我们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谢谢你)你能试着读一读这句话吗? 4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画家的画技很高,请你再仔细的观察这几条龙有没有缺点?(观看课件,没画眼睛)这时你想对画家说些什么?

  5是呀,眼睛是最重要的部位,难道是他真的忘画了吗?你觉得奇怪吗?你认为应用什么语气来读这几句话,自己试着读一读。 6全班齐读第二段,要读出夸赞和惊奇的语气。

  7 面对大家的质问,画家是怎样回答的?你相信他的话吗?为什么?(板书:点睛)

  8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画上眼睛后龙有什么变化? 说一说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9 汇报合作学习结果:

  a 读一读,画上眼睛后的有关句子。(动画演示龙腾空而起。理解词语:张牙舞爪。看了动画你能表演一下什么叫张牙舞爪吗?告诉学生根据词语表演也是理解词义的一种好发方法。提示:爪是多音字,在这里读zhǎo)(板书:腾空而去) b 能用你甜美的嗓音读出人们的反映吗?(读的太棒了,你真是位小小播音员。) c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认为是画龙重要还是点睛重要?(理解两个都重要,如果没有形象逼真的龙,即使点上眼睛也不会飞。点睛是很重要的一笔,它给了龙生命。) 10 填一填

——————————,墙上的龙腾空而去。

  11从此有了画龙点睛的成语。现在的生活中也常用到它,你想知道人们用它表达什么意思吗?请你先来读几个句子就知道了。 12出示练习:

  读句子比较有什么不同: 这里很美,赛过天堂。

  这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美丽的景色赛过天堂。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使句子意思表达的更具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3 总结:画龙点睛常用来形容在说话或做事的关键处加上一笔,使句子或事情更加出色。 “闻鸡起舞”教学设计

  蔺晓燕

  教学目标:

1、读通这个故事。

2、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并会用这个成语造句。

3、通过学习成语,学习其中人物的勤奋好学,坚持不懈的精神。

4、培养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故事,结合故事情节理解成语的含义;

2、体会人物的品格、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类似的成语故事。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汉语这个丰富的世界中,有一个成语的神秘王国,那里风和日丽,青山绿水使人留恋忘返;那里万紫千红,奇花异草使人心旷神怡。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入这神奇而又美丽的成语世界吧。

二、读故事,理解含义。

1、从字面上来看是什么意思?

2、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想想讲的是有关谁的故事?

3、结合故事情节说说成语的含义。

三、体会情感,深入理解。

1、再读故事,说说你的感受,

2、试用“闻鸡其舞”说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还有哪些成语是形容人勤奋好学,积极上进,坚持不懈的?

2、生汇报,并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故事的大致情节。

五、教师小结:

  多么有趣的成语故事,多么神奇的成语世界,就让我们继续徜徉于这份乐土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吧!

从小学习成语

  蔺晓燕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的瑰宝,它语言精练,结构严谨,含义深刻和富有表现力。从小学习成语有着极大的益处。

一、激发兴趣 表演成语。爱尔兰诗人叶芝说过:“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因此,在成语教学中,我在备课时更多地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充满欢声笑语的语文课上学到知识。如苏教版国标本第十册练习三的成语:心花怒放、捧腹大笑、哄堂大笑、前仰后合……这些成语都是表现人物神态和心情的。上课时,我先领着学生把成语读正确,然后直接告诉他们:“这些成语都是表现人物神态和心情的,你们想把这些成语演出来吗?”一石激起千层浪,稍作准备后,一个同学跃跃欲试,要表演“捧腹大笑”,他到位、夸张的表演逗得同学们“哄堂大笑”。我趁热打铁:“刚才课堂上的情景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同学们异口同声:“哄堂大笑”。这样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他们在愉快的表演中熟练记住了这些成语,增加了学生的成语积累。

二、巧用谜语 乐学成语。谜语和成语是有密切联系的,很多谜语的谜底就是成语。教学时,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个谜语入手,激活学生的情绪。在学生理解成语的基础上,再反过来让学生编谜面,老师和其他同学说出谜底。如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练习二的成语: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上课伊始,师:老师今天准备了一个谜语想让大家猜一猜。生:什么谜语呀?师:航空公司开业,打一成语。学生不解。师提示:是和乘飞机有关的。接着师出示第二单元八个成语。(有利可图、有机可乘、有根有底、有始有终、有口难言、有恃无恐、有求必应、有志竟成)同学们,老师出的谜语,谜底就在这八个成语之中。生:谜底是“有机可乘”。师:你是怎么想的?生:因为航空公司开业,就有飞机可以乘坐了。(学生豁然开朗,显得特别兴奋)师:对!祝贺你。(师和生握手)但老师要向你问一个问题:“?有机可乘?的意思是有飞机可以乘坐吗?”生:不是的。师:那它的意思是什么呢?生:它的意思是,有机会可以利用。师:你说得很对!“有机可乘”的意思是有机会可以利用,有空子钻。理解成语不能光看字面,要深入到成语的内部,从整体上去把握,还要联系有关句子进行理解。(熟读八个成语)师:现在我们来说说其余七个成语的意思。(学生互相补充,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大致说出成语的意思,并通过朗读,熟读成诵)师:请同学们编谜语,老师猜谜语,好不好?生:好。师:你们从其余七个成语中选择一个,(水平高的可以二个、三个)编谜语。老师来看看哪位同学设计的谜语最有意思。(给学生十分钟的准备时间)师: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们说谜面,我来试着猜谜底。如果老师猜不出,你们就来帮忙。生:哑巴。师:有口难言。生: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师:有志竞成。(学生的答案还有:头尾都不缺——有始有终;有便宜可占——有利可图;树根长到了底——有根有底;有嘴巴,没有舌头——有口难言;画家卖画——有利可图;树为什么能长得这么高——有根有底;胆大包天——有恃无恐;就怕你不开口——有求必应。)师:刚才我们进行了有趣的猜谜语活动,不少谜语编得非常精彩,不记下来很是可惜。现在把你认为有意思的谜语记在书上,回去考考爸爸妈妈,好不好?生:好!(学生整理谜语)

  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编谜语的形式触及了学生的情感,因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就能编出许多有趣的谜语。通过编谜语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让学生品尝到了学习成语的乐趣。

三、编写故事 理解成语。在成语教学中,教师既要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挥教材的优势,又要创造性地是有教材。教材中练习中的很多成语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一组成语实际上就隐含了一个故事,而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具体的语言环境,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故事帮助学生获得对成语的印象,获得感悟。如苏教版国标本第四册练习一的成语: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我编了这样一个故事:春节到了,小明家门前挂上了大红灯笼,门上悬挂着彩球、彩带(张灯结彩)。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有说有笑,充满了欢乐气氛(欢聚一堂)。小明从电视上看到,不光是我们中国,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在欢度春节(普天同庆)。他们有的跑旱船,有的舞狮子,高兴的合不拢嘴(喜气洋洋)。

四、创设情景 运用成语。熟记成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运用,虽说教材未作运用的具体要求,但教师时时处处要有渗透运用的意识。成语教学中,在学生大体理解成语意思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特定的语境,激活学生刚刚存入的成语,让学生产生顿悟,脱口说出刚记的成语。如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练习八的四个成语:火树银花、数不胜数、灯火通明、观者如堵。师:这些成语向我们展示了节日的奇妙景象,它们可是一个大家族!在平时读书的时候,你还看到过哪些类似的成语呢?老师这里还有一些,送给你们作为新年礼物:人流如潮、人流如织、万人空巷、灯火辉煌、张灯结彩、川流不息、水泄不通、车水马龙。老师领读以后,问:“你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感受过这种气氛呢?”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畅说。师:在我国的传统佳节,到处火树银花,张灯结彩。在一些特殊的时刻,人们也爱放烟花、爆竹,在大街上聚会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与喜悦。(大屏幕出示北京申奥成功,人们热烈庆祝的场面)师:2001年7月13日晚上,北京申奥成功的消息刚刚传来,天安门广场就沸腾了。广场上灯火辉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人们挥舞着红旗,呼喊着,奔跑着。人们尽情歌唱、纵声欢呼,一束束礼花在空中尽情绽放,一声声礼炮在耳边奏响。天安门广场成了欢乐的海洋。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写一些吗?试试看,看谁用得好,用的多。学生练习写

《小学语文标准》指出:“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场所,要重视教师的指导,更要强调学生自主的、积极的、多样的、充分的参与,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我愿意在课堂实践中,和所有的同行们一起思考、开拓创新。

  个人工作总结

  蔺晓燕

  对于我来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都是充实的;在工作的每一天都是平凡又快乐的。我怀着对教育的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到我所喜爱的这份事业。过去的一年中,我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师并兼班主任工作。现将我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的班务工作主旨是:让每一位学生都快乐的地度过在学校的每一天,既教书又育人!关爱每一个孩子,使他们因为有我这样的班主任,每天能快乐充实;同时他们在获取书本知识的同时还学会了做人。同时注意规范学生的行为,不断地掀起学习的热潮,完美自我形象;学习中互相帮助,做好一帮一活动。对于后进生,我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们的每一次过失;用期待的心态去等待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目光去关注他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他们的每一份成功。

1、积极配合大队部的工作,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多次获得流动红旗。

2、从教室的布置到每一期的板报都精心设计,为学生营造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所带班级有着极强的凝聚力。

3、精心组织的“忆先烈,铸国魂”主题中队会“庆六一”文艺表演中编排的舞蹈《农家小女孩》、教师节表演的大合唱《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都受到嘉奖。

  在教学上,我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原则,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带班级学生成绩优秀。一年来,完成了好几节公开课:《比一比》、《能书妙用悬针竖》、《识字4》,每一次公开课都是对自己的考验与提升。在今年我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擂台赛中荣获“擂主”称号。 一年来,我遵守校纪,做到有事请假、服从安排,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我订阅了大量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资料,取其精华,付之实践;积极参加各类各级教学观摩活动课,课改示范课等,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并利用业余时间撰写多篇论文。

  当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有缺陷,新课改的今天,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2011年7月12日

成语教学计划共4

成语教学纵横谈

  成语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汉语言花园里的一朵奇葩。是世界上最具创意的语文结构。

  成语在汉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我们谈话或作文时,适时、适量地加入成语,就如在菜肴中加入佐料一般,可以使原本平淡无奇的内容变得更有味道、更具内涵。学习祖国语言,弘扬民族文化,可以从成语入手。说话妙语连珠,写作妙笔生花,可以从成语开始。为什么要加强成语学习呢? 首先,成语具有几大优势。

(1)言简意赅。成语一般都能把人们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用十分简练、非常概括的几个字说出来,适当地运用这些成语,会使语句显得格外精炼。例如:色厉内荏(rěn):意思是外貌看起来庄矜、威严,而内心里却很怯懦。这个意思,如果改用一般的话来说,即使多用很多的字,也未必能表达得这样丰富和透彻。

(2)易学易记。成语在结构形式和组织方法上,基本上有规律可循,所以学起来都比较容易,例如:翻天覆地、横征暴敛、醉生梦死。这些成语,从语法的角度上来分析是有它的共同之处的。所以学和记都很容易。

(3)形象具体。有许多成语,含有显著的修辞因素,看了或听了以后,就会在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具体的印象。如:中流砥柱,画蛇添足、车水马龙、口是心非、体无完肤等许多成语都具有浓厚的修辞色彩,使人一看就觉得形象具体。 (4)语势有力。成语是历史的产物,具有群众基础,表达的效果比用意思相同的一般说法为强。例如\\\"群起而攻之\\\",就比\\\"大家一齐起来反对他\\\"或者\\\"批评他\\\"\\\"斥责他\\\"更有力些。所以在文章中适当地使用成语,不仅能增强表达效果,而且可以使文章的语汇丰富多彩。 其次,成语是学习文言的“活化石”。

  成语大多来源于古代文献典籍,保留了许多文言词的读音、写法、意义、用法以及文言语法、修辞等,是语言中的\\\"活化石\\\"。学习成语可以让我们熟悉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词的活用等,借助成语来学习文言,可说是一箭双雕,事半功倍。

  如通过成语熟悉文言的一些修辞手法。 光阴似箭(比喻 )、怒发冲冠(夸张)、披坚执锐(借代)、莺歌燕舞(拟人)、悲欢离合(排比)、前居后恭(对比)、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对偶)、破釜沉舟(用典)

  不少成语与古代文化常识有关,这些成语,就是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口。 如:寅吃卯粮(纪时)、金榜题名(科举)、蓬筚生辉(建筑)。 再次,学习成语还可训练思维。 (1)、培养辨证思维

  刻舟求剑--不能以静止的观点来对待运动的事物。 掩耳盗铃--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纸上谈兵一一理论不能脱离实际。 (2)、提高思维灵活性 A.成语接龙。

  从某个成语开头,以其尾字为下一成语的首字,如此承接下去,相邻的两个成语头尾蝉联,环环相扣。

  B.成语对对。①正对。如:守株待兔--缘木求鱼;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看风使舵--顺水推舟 ②反对。如: 流芳百世--遗臭万年;井然有序--杂乱无章;精雕细刻--粗制滥造;固若金汤--危如累卵。 C.用成语作歇后语的后半部分。如:

  愚公的居处--开门见山;王羲之写字--入木三分;孔明借东风--神机妙算;叶公好龙--口是心非

  成语如此重要,所以应该加强成语的学习。 那么,如何加强成语学习呢? 第

一、要激发学习成语的兴趣。

  教师应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成语的的欲望,才能掀起学习成语的热潮。怎样才能让学生愿学并且乐学呢?我认为可从这些方面入手。

(1)从笑话或故事入手。如某期《故事会》刊登过这样一则笑话,标题是《乱用成语》。

  某学生写我的一家:“我的家有三口人:爸爸、妈妈、我。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爸爸是工程师,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在教室里呆若木鸡。我们三个人臭味相投,家中总是一团和气。但爸爸妈妈偶尔也会同室操戈。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打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学生一听这样的故事,兴趣一下就来了。哈哈!居然有人这样乱用成语,太笑人了!为什么会犯这种错误呢?成语没学好呗,帮他改一改吧,自己得先把这几个成语学懂才行呀。(教师趁热打铁,赶紧出示这几个成语的学习资料) (2)从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入手,激发兴趣。

  学生的语文课本中,有一些寓言、传说、成语故事,可从课文入手,发动学生收集。然后让学生轮流介绍。天长日久,学生掌握、理解的成语数量就明显增多了,口头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收集成语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第二,要阐明学习成语的必要。。

  成语是我国几千年来语言文化的积淀,它精炼,言简意赅,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语言,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而且可以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从中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从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来看,成语掌握得普遍不佳。对于成语,学生或是不会写、或是乱理解、或是读错音。基础一般的学生,大多不理解成语的含义,更谈不上使用。基础稍好的学生,虽然大体能理解,能正确运用的也是凤毛麟角。试想一下,写一篇文章,如果连几个好的词语也找不出来,能称得上是“佳作”吗?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搞不懂,又怎能理解得深入、透彻?所以,成语掌握的多少及熟练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水平。成语的学习不容忽视。通过学习成语,学生不但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且能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教师可结合成语的几大优势及作用,让学生明白学成语不但有趣而且有用。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第三、要讲究学习成语的方法。

  虽然从小学开始,学生就一直在学习成语。但是,由于没有对成语进行专门的复习或归纳。学生的成语知识比较零散、杂乱。尽管他们学过的成语也不少,写作时能够信手拈来的却不多。本来掌握得就不多,再加上遗忘,学生头脑中的成语可以说是廖廖无几。我认为有必要对成语知识进行梳理,对初中生的成语知识加以强化,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趣味中进行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以下是我在成语学习方面的一些尝试,但愿能抛砖引玉,得到各位同行的指点。 (1)分类学习法

  将与学生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成语进行分类后分批掌握。分类方式灵活多变,以好记好用为原则。如:出自初中古诗文的成语;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从头到脚”的成语(即含有人体某部位名称的成语)、容易写错的成语(形近而误或同音而误)、容易读错的成语(多音字、古读字而误读)、与学习有关的成语等。 这种方式可由学生自由选定学习内容后分头收集。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2)小组竞争法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布置任务。要求展示各组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简单评比。如所收集成语的数量多少、是否常用、造句的准确性如何等。 (3)限时记忆法

  教师出示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记忆后及时听写、解释、或用某些成语造句。也可准备相关答题资料,限时记忆后立即完成练习。 (4)日积月累法

  成语数量庞大,要想让学生一口吃成个大胖子,即使不撑死,至少也会落个消化不良。所以绝不能急于求成,囫囵吞枣。教师和学生宜互相督促,坚持天天学成语。三个两个不嫌少,十个八个不嫌多。允许个体差异,提倡“能者多劳”。“保底不封顶”,学生根据自身能力能多记则多记,记得少的也应鼓励。让学成语变成一种习惯。 (5)游戏巩固法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就需创造机会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采用各种方式巩固学习成果。书面检测不可少,口头练习免不了,游戏参与更是妙。 如制作一些成语卡片,让学生一人描述,一人猜测是什么词。描述者可以直接解释该词含义,也可运用动作或表情、声音等,只要不说出该词的任何一个字即不算违规。

  有条件的学校可制作一些多媒体课件,效果会更好。如学习“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a看图片猜成语: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要求学生用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为图片命名。

(游戏名称:“争分夺秒”。此游戏适合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看图片来猜测比较直观、形象。)可抽学生个别回答,也可由某几个或某组学生合作完成。 B 你说我猜: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寻找搭档参与游戏。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观察者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猜测者不看屏幕,根据对方提示说出对应的成语。(此游戏宜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分层要求,视学生基础而定是一对一参与还是多对多参与)

(游戏名称:“心有灵犀”。此游戏对学生的观察、理解、语言表达、合作能力要求较高,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也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用表演的方式让大家熟悉成语。 第

四、要重视成语的运用。

  成语中包含着生动的比喻、深刻的哲理。成语学得好,可以让我们说起话来妙趣横生,写起文章来得心应手。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带头使用成语,形成使用成语的氛围。通过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就能自觉地学以致用。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生回答问题或是写文章时,如果某句话用上成语效果会好得多,教师一定要及时点拨和提醒,让学生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总之,中学生学习成语,对阅读和写作都大有裨益。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成语,不仅能锻炼他们的能力,也能显出他们渊博的学识,还能训练他们的思维。真可以说是一举多得。所以加强成语学习,提高语文素

  推荐 从一年级开始,每册教材都有意识地给孩子呈现一些平时常见的成语,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是与教材的呈现目的背道而驰的。学习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教学这4个成语,我采用了环环链接的方式,几乎花了我大半课时间,想想是很值得的。

一、在朗读中初步理解意思

  学习成语首先得会读,我引导孩子借助拼音尝试朗读成语,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孩子们逐步熟悉了成语。在此基础上,让孩子分解成语,依据字,凭借自己的感悟猜猜成语的大概意思。这四个成语还是比较浅显的,孩子们通过字面意思就能知道整体大概意思。这一环节是简单且顺利的。

二、在情境中巩固理解意思

  创设良好的情境是提高孩子学习积极性、帮助孩子学习的一种方法。我主要创设了两个情境:

1.依托生活,想象成语所表达的场面。

  即以生活为源头,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努力回忆生活中的场景,找寻成语所表达的意思的情景。比如我问孩子:“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在什么情况下是欣喜若狂的?”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说自己考试拿了一百分的时候,有的说爸爸中了彩票的时候,有的说妈妈看到孩子比赛得奖的时候,等等。孩子的正确回答是对成语意思的最好诠释,也向运用迈进了一步。

2.凭借图画,感悟成语所表达的场面。

  即以教材提供的图画为媒介,和孩子一起描述图中的场景,再次理解和感悟成语所表达的意思。当和孩子以衔接的方式展开对图画的描述时,孩子们的情绪是激动的,因为图中的场景他们曾在电视画面中见过,尽管他们还小不是很熟悉,不是太理解奥运,但是最起码印象不是模糊的。在图中,他们能体会人群中的欢声雷动,他们能看到人们的欣喜若狂与载歌载舞,能想象到**广场上的灯火辉煌。

  此时,成语的意思他们完全明白了,也基本能运用了。

三、在写话中学会运用成语

  为了让孩子们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几个成语,我又临时多加了时间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说话训练。还是以教材提供的图为素材,对刚才创设的情境润色,将图上的内容完整地串联起来,形成一篇小作文。说的时候,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我鼓励孩子们边说边表演,采用“你说我接”的方式慢慢引领,这样互动了

三、四遍,孩子们不需要我的提醒就能完整地说下来了。我想这样的一次说话,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知道这几个成语该如何运用。

  我的成语教学法

  在书本中,每单元都有熟记成语这一栏目,教学要求是不要在理解上多花时间,只要大体懂得,应多花精力知道学生读记,在朗读中加深感悟,通过熟记,丰富词汇。

  对成语的教学,我一直认为:成语意思的不应该像教参上所讲的是大体懂得,应该做到扎扎实实做到熟悉——理解——感悟——运用这个规律。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巧记,在感悟的基础上才是巧用。假如你让学生学成语时浅知一点皮毛,连意思都是懵懵懂懂,那谈何理解和感悟,那谈何真正掌握?又怎么能随心所欲地学以致用呢?

  为了努力让学生学得快乐掌握扎实,我想了个办法,是个土办法,一点不花俏,不过效果还真不错。

一、作好充分的预习工作,通过查阅字典或其他方法了解这些成语的意思,并抄写在书上。因为眼过千遍不如手到一遍,还有就是学生的长久记忆性不怎么管用,写上了,随时翻阅,温故而知新嘛!

二、读。传统教学中的精华部分,我们应该沿袭。虽说小孩子不能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境界,但能读到“脱口而出”是不成问题的。我让他们前后左右交叉着读,读的遍数不少,却没有生厌。有时“死记硬背”也是要得的。

三、抄。“好记心不如烂笔头、看书就要动笔墨”。看着抄,默着抄,叫着抄,每天换着法子抄,虽说有时抄两遍,甚至一遍,学生也觉新鲜,乐意。

四、课堂的展示,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最佳时机,是学生“主体”魅力的全力凸现,是师生共同演绎思想创新的舞台。

1、自读成语,看看有什么规律?

  生答:(左右刚好一对反义词,左边都是“不”开头的成语)

2、你们看看这些成语,想想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哪些事情可以用以下成语来表示?

(思考片刻,学生有了答案)

  生

1、“守株待兔”中的那个人想“不劳而获”,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我马上接:)是啊,任何事情都必须“自食其力”。

  我表扬:哈哈,你能连用两个成语,真不错,绝对夸张的神情和语调。 不好,就这么一句话,连用成语成了是“时尚”。

  生2:鹬蚌相争中的鹬和蚌,一个啄住了蚌肉,一个夹住了鹬嘴,两个不甘示弱,谁也不让谁-----(马上有学生接了)那个渔翁来了,轻轻松松来了个“不劳而获”。

  师:那谁能说说我们篮球比赛的事呢?

  生3:我们和其他班级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第一次,我们输了,但我们“不甘示弱”,(师接)奋起直追,终于获得了第三名。(师问:同学们表现怎样?用成语)同学们兴奋的手舞足蹈。(学生在下面喊:欢呼雀跃、振臂高呼------)

  生4:我们在学习中碰到难题,要“寻根究底”,不能“不求甚解”----我马上接:这样才能和优异的成绩怎么样?——“不期而遇”。 生5:星期天,我和***在东新公园“不期而遇”。

  生6:在这次竞选班长的过程中,有的同学和“班长”这个职务“失之交臂”。

-------- 这是学生对语言积累的精彩运用,这是对生活语言活生生的诠释,这是身心愉悦中的尽情迸发,这是和谐氛围中灵感的交汇。学生的语言就像风中舞动的树叶,不是给我带来清鲜而有热烈的气息,让我不禁为学生的精彩发言而鼓掌。 通过五年级练习1中的这段成语教学,我最大的直觉就是语文课堂中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应该注入一个“巧”字,只要老师问得精致,问得环环相扣,学生的回答就像林间的山泉,汩汩流淌;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融会贯通。 假如描写景物的,可让学生写一段美丽景色的文字,会用则多用,反之少用。

  从想到写,随后说,既是思想的过程,也是训练表达的机会。

  假如成语中有不同类的,你可以分门别类,注重于课文的联系。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了解了成语的运用。

成语教学计划共5

  教学过程:

一、导语:中国是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又宝贵的文化遗产,丰富而又韵味的语言就是其中之一,成语是这个语言宝库中的瑰宝。那么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些什么样的瑰宝。

二、赏宝——鉴别赏析

1、回忆一下,六年级积累与运用中所学过的成语。你知道它们都有哪些特点吗? l 估计学生回答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含有叠音词的成语,含有方位词语的?? 师:大家很善于观察,这些成语结构形式很有趣,把它们放在一起便于记忆。(板书——结构形式)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宝贝,大家看看都有些什么特点呢?

2、读一读,想一想。看看这些成语有些什么特点?

  如雷贯耳 暴跳如雷 挥汗如雨 掌上明珠

  唇枪舌剑 酒囊饭袋 口若悬河 鼠目寸光 l 指名说。 l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比喻手法。师:也还是来举例说明一下,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特点又有什么好处呢?

  师:其它的词语你们也都用了比喻的手法吗?说一说,它们分别是把什么比作什么?如鼠目寸光 掌上明珠 暴跳如雷 挥汗如雨

3、看看这些成语表达意思的方式上又有什么特点?

  千钧一发 怒发冲冠 响彻云霄 万无一失 l 默读,小组讨论,请两位同学说一说 l 估计学生能体会到这些词语运用了夸张手法。师:能不能举例说明一下,它们是怎么把意思夸大来说的 l 若学生说的是“怒发冲冠”;师:看气得头发都竖起来了,顶起了帽子,这怒气是大到极点了!多么形象啊!

  若学生说的是“千钧一发”;师:对呀,那么重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丝上,还不马

  上要掉下来,这样来表达情况危急的意思别具一格。?? 齐读下列在词语的构成上都使用了夸张手法的成语。

  千方百计 九牛一毛 立锥之地

  入木三分 披星戴月 平步青云

  小结:成语使用了夸张的手法,确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还非常形象。像这样使用了夸张的成语还有很多很多。(板书:表意方式 ——夸张) l 小结过渡:当然,也有些成语中既用了夸张,也用了比喻的手法;如:弹丸之地、九牛一毛等。(板书:表意方式——比喻)成语的确十分有趣,无论是它的词语的构成,还是它的意义,以及它的语言形式,都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成语经过了千年的积淀,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看下面的成语就是来源于千年前的历史故事和寓言故事,你能试着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4、读一读,说一说。

  它们来自历史故事:

  画龙点睛 纸上谈兵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它们来自寓言故事:

  拔苗助长 亡羊补牢 惊弓之鸟 狐假虎威 l 齐读

  l 师:谁能给我们说一说,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请一到两名同学说一说) l 师:知道现在用这些成语表达什么意思吗?(板书:来源——历史故事、寓言故事) l 小结过渡:我们中华民族真是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他们把自己积累下来的经验教训都浓缩在一个个耐人寻味的小故事中。不仅如此,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已经直接告诉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就让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板书:内容——说理) 读一读(齐读)

  百闻不如一见 骄兵必败 防患未然 良药苦口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宁可玉碎,不可瓦全。

  师:看看,听了一百次不如亲眼看一次。这告诉我们听到的不如看到的可*。再比如“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宁可玉碎,不可瓦全”我们都是在积累与运用中学过的,它们的意思还记得吧?

  过渡:成语的确是丰富,要想学好用好它们,我们还得把它们整理一下,给它分分类,就让我们进行第二项活动——寻宝。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画一张寻宝图吧!

三、寻宝——头脑扫描

1、整理分类

  师:通过赏宝,我们已经将一些成语分了类,不过,这张寻宝图,还不完善,大家也可根据自己对成语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画一张属于自己的成语寻宝图。

  历史故事 寓言故事 夸张、比喻 说理 \ ︳ ︳ /

  来源 表意方式 内容

\ ︳ /

  成语寻宝图

3、学生活动:自由画自己的寻宝图。小组合作交流,并尝试用寻宝图找到更多的成语。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4、小结展示学生的寻宝图。通过你的这种寻宝方法,你能找到哪些宝贝?(展示两三个学生的寻宝图)

  若学生提到教材中学过的词语,师:这是教材中出现过,大家掌握得不错。

5、讨论:通过刚才我们画寻宝图,你对成语这个中华民族的瑰宝又有了什么理解?(引导学生对整个赏宝寻宝建立完整印象,感受到成语的确丰富而又充满内涵的,激发学生

  对成语的热爱。)

  小结:成语不仅有几千年的历史,而且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创新,如许多口头俗语中有大量的生动形象富有意味的语言,也进入到成语宝库中,成语也就越来越丰富,可以说是生生不息,富有生命力。

四、用宝——回归生活 l 过渡:有一张寻宝图,掌握了这么好的寻宝方法,你们找到这么多宝贝,而且我们还知道尽管这些成语源远流长,但今天依然有着无比鲜活的生命力。几千年的锤炼,让这些成语非常完美,而且让我们常用常新。我们不能光觉得好,还要能用好它。老师这里准备了三级阶梯的练习,看看大家运用得怎样?(发练习题)

  第一阶梯:你能用吗?

  师:大家刚才在制作寻宝图的时候,找到这么好的成语,如写人的动作的,写风景呀。这一阶梯,我们重点检查大家头脑中有没有这样一些成语,能不能在具体的要求下用一用。

(要求学生先独立练习,提前练习完的学生可以与同学交流,然后集体看屏幕指导。)

1、描写“说”的成语很多,下列成语侧重于表现说话时的情态。你能写出几个来吗?

  不想说:

  悄悄地说: 想说而说不出:

  诚恳地说:

2、找有关于内容方面的课本上的意思接近的成语,然后根据释义写成语。

3、近毕业考试,同学们都在认真复习迎考。看到大家勤奋学习的情景,你会想到哪些成语。

  先小组议论,指名说。

  第二阶梯:你会用吗?

  师:我们有那么多成语在头脑中“随时待命”,在生活中应用,在运用中还要考虑

  用得准不准,用得合不合适,所以第二阶梯,就要看看你会不会用?

(仍然要求学生先独立练习,提前练习完的学生可以与同学交流,然后集体看屏幕指导。)

1、下列句子划线成语有一处用得不恰当,请把它找出来。 (1)文章已写好了,作者又加上了几句口号,这岂不是画龙点睛吗?

(2)不管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如何为自己的虐囚事件辨解,都只不过是掩耳盗铃的鬼把戏。

(3)这篇故事我只是囫囵吞枣地读过一遍,只记得一些情节,至于课文所包含的道理呀,就不知道了。

  小结:只有理解成语深刻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加准确地运用。 使用不当,再好的宝贝都会失去价值,成语也是这样。

  过渡:成语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只有学以致用才能让我们祖国的文化发扬光大.下面这些人物就是我们本册出现的。你能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他们吗?

2、运用一个恰当的成语,评价下列人物。

(1)通过学习,在本册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人物,有 的詹天佑, 的宋庆龄, 的诸葛亮, 的周瑜, 蔺相如, 的廉颇。

(2)你能用一个成语来评价一下你的老师和同学(或者是你的父母)吗? 第三阶梯:你善用吗?

  师:大家不仅对成语积累很丰富,而且用的也很准确,不仅如此,我们还应有意识地去使用成语,提高运用成语的主动性自觉性,这就是第三阶梯:你善用吗?下面请看一个小学生写的片断。他就缺乏使用成语的意识。大家还是先独立完成。

1、读下面一段话,看看什么地方能换上成语,并读一读句子,看看句子有什么变化? 昨天天气不错,爸爸说要带我去江滩公园放风筝,这个意外的消息让我高兴的快要发狂了。爸爸总是天未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工作很辛苦,常常累得一点劲都没了,哪有时间陪我出去玩。人未出门,可我恨不得立刻就到公园。来到公园,这里的人可真多啊!看看满天的各种颜色的风筝,我一下子都等不得了,拉着爸爸的手直奔江边。篇2:成语故事教学设计 篇3:高考成语复习专题教案

  高三成语复习

  盐城中学 季明春

  复习目标

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掌握辨析成语的几个主要方法。

  考点说明

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复习重点

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教学过程

一、题型设误类型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

  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1997年)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

  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

  其冲”(1995年)、“指手画脚”(2001年春季)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

  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

  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例

2、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

  凤毛麟角。(2003年高考北京题)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高考考过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2000年)、“车水马龙”(2001年)等。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

  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

  非常丰富”。“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

  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

  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

  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 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

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

  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002年) “雨后春笋般地、”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

  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

  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此处可以考虑改用“源源不断”之类的修饰语。

  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趋之若鹜”(1997年)、“处心积虑”(1998 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

  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4、忽视语境,不分范围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分不清范围的大小。而命题者设置干扰项

  时常常故意忽视语境,不分范围,造成错误判断。 例

4、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题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

  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2006全国卷2) 不足为训的意思是:不值得当做典范或法则。成语意思与语境不符,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望其项背”(1998年)、“有口皆碑”(2002年)。

5、逆情背理,自相矛盾

  有一些成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它的意义,在使用过程当中有些成语的意义与

  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语意自相矛盾。

  例

4、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

  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2003年)

“如数家珍”的释义为“好象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与本句中前文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矛盾,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莘莘学子”(1997年)、“安步当车”(2001年)。

6、颠倒尊卑,不知谦恭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

  位。 例

6、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

  续貂。” (2005年广东卷)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见解。用在这里尊

  卑颠倒

  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谦辞“蓬荜生辉”(2001年)

  这点涉及语言得体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尤显重要。常见的谦辞有:狗尾续貂、班门弄斧、姑

  妄言之、信笔涂鸦、一孔之见、不情之请等。敬辞有:鼎力相助、高抬贵手、卓尔不群、高

  朋满座、大材小用等。

7、不合语法,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

  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

  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例

7、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2004天津)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

  渐下降”之意。

  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汗牛充栋”(2000年)等

8、不知本义,不明来源。

  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都被引申了,但它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当一个成语重新回到本义时,

  我们不能轻易认为它用错了。

  例

8、关于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的种种天真的、想入非非的神话和传说,说明古埃及人有着

  极为丰富的想象力。(1995年题)

“非非”,佛家用语,指一般人认识所达不到的境界。“想入非非”现比喻脱离实际,幻想不

  能实现的事情,含贬义。在此句中,使用的是本义,更有利于表现古埃及人想象力的丰富。

  类似的成语高考考过的还有:“灯红酒绿”(1992年)、“淋漓尽致”(2000年)、“指手画脚”

“不三不四”(2001年春季)、光怪陆离(2002年)等。

  另外,诸如此类的两用成语,还有很多,如:“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

  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左右逢源”本指做学问功夫到家后自然用

  之不尽,取之不竭,后用它泛指做事得心应手,顺利无碍,有时也用于贬义,讽刺为人圆滑,

  善于投机。这些词还有“按图索骥” “如虎添翼”“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指手画脚”“秀

  色可餐”“粗枝大叶”“不绝如缕”“不见经传”“暗送秋波”等。

  明了高考成语题的设误类型,考生才能准确无误地判断出成语运用的正误,才能提高语言的 运用能力,使自己表述的语言增添亮色。可见,要做到正确使用成语,这就需要在平时的学

  习中多留心、多积累、多归纳,而在高考来临之际,抓住一些具有特殊性的成语加强训练,

  多注意近义成语的选用,多注意有历史渊源特殊意义的成语及典故,也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二、报刊上的误用成语

1、对象用错

(1)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时,我总会把眼神转向他,一种非常温柔、期待的眼神。我的问

  题不难,又在提问时加了许多暗示,答案几乎是呼之欲出。(《读者》2004年第8期第19页)

[解析] “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似乎叫他一声就会从画里走出来,也形容文艺作

  品中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显然,“呼之欲出”只适用于文学、绘画方面,“答案”是不能“呼

  之欲出”的。

(2)中国男篮以大比分输给西班牙队后,姚明怨声载道,指责队员缺乏战斗力。(《体育竞

  技报》2004年8月17日) [解析] “怨声载道”意即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形容人们的强烈不满。由释义可知,“怨 声载道”一般用于形容很多人怨恨的声音。而句中是指姚明个人,所以不能用“怨声载道”。

(3)在这首长调词中,对秋天的礼赞更是达到了如火如荼的地步。(《名作欣赏》2004年第

  8期第35页) [解析] “如火如荼”原指军容盛大,现在用来比喻气势旺盛或热烈,也可用来比喻形势发

  展很快。由此可知,“如火如荼”只适用于比喻气势、场面、形势、活动等,“对秋天的礼赞”

  显然不能用“如火如荼”。 (4)关于郑贵妃欲废太子由自己的儿子取而代之的政治谣言,早已不翼而飞,传遍街头巷

  尾,但那毕竟是私下的窃窃私语,如今竟然堂而皇之地以书面形式公开散发,可见事态的严

  重性。(《文史知识》2004年第7期第32页) [解析]“不翼而飞”应改为“不胫而走”。这两个成语的适用对象不一样:“不翼而飞”现多

  用于比喻东西突然无故丢失;“不胫而走”本意是没有腿却走得很快,多用来比喻消息、谣

  言、文章等流传或传播迅速。

2、褒贬失当

(5)后世合称的“高岑”,此时也登上了边塞的舞台。高适有着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气派, 整个唐代大诗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做得最大的就数他了。(《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8 期第15页) [解析]“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不可一世”意即在当今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比得

  上他。这两个成语都是贬义成语。 (6)如果不是因为他必须得唱,并一唱而不可收拾,终于成为美国一位家喻户晓的表演艺

  术家的话,他可能会在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吧里当一辈子默默无闻的琴师。(《意林》2004 年第11期第53页)

[解析] “不可收拾”指场面、形势等往坏的方面发展而难以控制,为贬义成语。

3、重复累赘

(7)只有那个突然不期而遇的另一个郁霆,依旧留在心里,成为永远活在心里的梦想,关于爱情,关于生活。(《作品与争鸣》2004年第5期第77页) [解析]“不期而遇”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含有“意外”的意思;而“突然”是指在很短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也含有“意外”的意思,因此句中“不期而遇”和“突然”重复,“突然”应去掉。

(8)也许是因为诗人在这首诗里所采用的意象十分丰富多彩,因此也多少显得有些驳杂,所以给读者一种一会儿天上,一会儿地下的感觉,缺少一条比较鲜明的抒情主线。(《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34页) [解析] 已经“丰富多彩”,怎么还“十分”?“十分”实是蛇足,应斩掉。 (9)把这样的诗歌拿给中文系讲授现代文学史和文艺理论的教授去分析,不见得一定就能讲出更多到位的真知灼见。(《名作欣赏》2004年第8期第6页) [解析] “真知灼见”意即正确透彻的认识,用“到位”来修饰它,有重复之嫌,“到位”应去掉。

(10)据《中国商报》9月21日报道,各地交通厅长接二连三地出事,已经让人们觉得习以为常了。(《报刊文摘》2004年9月27日) [解析]“习以为常”是经常做某件事,就会习惯地把它当作最平常的事情来看待,“觉得”多余。

4、词义误解

(11)他的词是最强烈的伤心之人的言语,满腔血泪,迸涌而出,通篇1气盘旋,曲折回荡,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令人不堪卒读。(《名作欣赏》2004年第6期第106 页) [解析]“不堪卒读”应为“不忍卒读”。“不堪卒读”多指文章写得不好,使人读不下去。“不忍卒读”多形容文章写得凄凉感人,使人不忍心读完。

(12)萧红对翠姨很少做直接心理描述,但她的追求、向往、痛苦、幻灭的心理历程,我们都感同身受、历历在目。(《名作欣赏》2004年第6期第26页)

(13)它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日常生活”的艺术观念与“身体修辞”融为一体,消解既往的英雄戏剧化的理想型写作,把感同身受的世俗体验推向前台??(《名作欣赏》2004年第9期第4页)

[解析] “感同身受”的意思是心里感激得就像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而这两句中,显然把“感同身受”错误地理解为有相同的感受了。

(14)伴随着穆沙拉夫的强硬态度,巴方的军事行动也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环球时报》2004年3月29日) [解析] “紧锣密鼓”用来比喻公开活动前的紧张的舆论准备。它只能用于准备工作,而句中“巴方的军事行动”已经“进行”,又怎能用“紧锣密鼓”呢?

(15)在这个浮躁鄙俗风气充斥文坛的时代,先生知人论世的高度真真是高山仰止、不可企及了。(《作品与争鸣》2004年第5期第77页) [解析] “高山仰止”出自《诗经》:“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喻道德高尚;景行:喻行为光明正大。“高山仰止”用来比喻非常仰慕一个人高尚的道德。而句中把“高山仰止”错误地理解为像山一样的高度。

(16)平心而论,在于2003年泥沙俱下的众多名人自传中,杨绛先生的《我们仨》和王蒙先生的《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是不可与那些“伪名人自传”同日而语的。(《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8期第22页) [解析]“同日而语”应改为“相提并论”。“同日而语”“相提并论”都可以表示把不同的两种事物或两个人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但如果有时间上的差别,就要用“同日而语”。

(17)??向人们坦白波澜壮阔、心系朝廷的人生艰辛,讲述着他对诗的至纯至美、至真至善境界的不悔追求。(《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9期第21页) [解析] “波澜壮阔”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显然不能用来修饰“人生艰辛”。

(18)1300多年后,废科举,兴学校,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西方的教育体系登堂入室,私塾成为布满历史尘蠹的老朽,而科学成了新宠。(《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9期第26页) [解析]“登堂入室”也作“升堂入室”,语出《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说,子路学习虽然有成就,但还须更进一步。后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了高深的境界。而句中把“登堂入室”简单地理解为“进入”的意思了。

5、不合语法

(19)据介绍,这位盲人并非走后门照顾来的,她在美国女子1500米奥运选拔赛中名列第三,许多明眼运动员只能望其项背。(《意林》2004年第11期第60页) [解析]“望其项背”指能够望得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其用法是多用于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意思是许多明眼运动员比不上她,所以应改为“许多明眼运动员难以(或“不能”)望其项背”。

(20)但历史依然对命途坎坷的人儿不弃不离,似乎乐此不疲这份伤感。(《资料卡片杂志》2004年第9期第22页) [解析]“乐此不疲”意即乐于做某件事,沉浸其中,不知疲倦。一般作谓语、定语,但作谓语时不能带宾语。应改为“似乎对这份伤感乐此不疲”。

三、高考典型题例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2004福建)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答案:b 解析:a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犯了顾名思义的错误,错误的理解成一种纸张。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c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这里写大学生不正确。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这里写文字不恰当。就该句而言,“文字优美”与“金玉其外”可以呼应,但“败絮其中”与“言之有物”则显然不能衔接。

  另解:a选项,属于适用对象的误用或说是修饰不当、,“纸醉金迷”一般用于形容骄奢淫逸的生活,多用于指人的行为。而在该句中,它用作“晋商大院”的定语,修饰建筑物的富丽堂皇,是不妥帖的。 c选项,也是属于适用对象的误用。“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之时。豆蔻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初夏开淡黄色花。常用以比喻少女。如:这些豆蔻年华中的姑娘们对未来充满着梦一般的幻想。在c项语句中它作为“大学生”的定语,显然是不妥当的。 d选项,属于前后照应不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是指外表像金玉,里面却是烂棉絮。篇4:成语教学设计

《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之“成语世界”》教学设计

  课题:《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系列活动之“成语世界” 课型:活动课

  教学模式:“交流、合作、延伸”活动课模式

一、教材与课型

  本专题属于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必修2中梳理探究部分,是一系列成语学习活动,而本课则属于此系列学习活动中重要的一环——检测、巩固所积累的成语。教学这一课,应该构建一个动态、开放、系统、有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用“1课时+课余时间”进行“课前汇报交流+小组合作活动+课后延伸”式的学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课堂上获得的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兴趣、培养爱好、发展特长为目的的课型。它在形式与内容上灵活创新,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高一(17)班作为普通班,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误用成语的情况经常发生。在高考的巨大压力下,学生对成语的积累与学习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根据这一专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积累成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成语积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②锻炼学生的逆反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复习、巩固、积累成语。

2、正确理解、使用所学的常用成语。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课前准备:

1、学生做好提前预习,了解成语的定义、来源与结构。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积累成语,并做成幻灯片在班内课前交流。

八、活动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在汉语的广阔天地里,有—个成语世界。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

  秀,叫人流连忘返;那里姹紫嫣红,生机勃勃,叫人目不暇接;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请大家说说看,我刚才这段话在遣词造句上有什么特点?

(二)、预习成果展示及评价

(三)学生活动——成语擂台赛

1、比赛规则介绍

2、独当一面——必答题

(1)巧填同义词,组成成语。

(2)巧填反义词,组成成语。

(3)巧填成语,组成城市名。

(4)说出三个以上带“牛”的成语

(5)巧填成语,组成有关学习的事物名称。

(6)辨言语,填成语。

(7)俗语换成语。

(8)你知道下面成语的正确读音吗?

3、一马当先——抢答题

(1)方格成语游戏。

(2)填成语,猜谜语。

(3)看图猜谜语。

(4)判断正误。

(5)成语接龙。

4、众志成城——共答题

(1)为广告成语消毒

(2)谈一谈:现实生活中经常看见“乐在骑中”、“默默无蚊”、“食全食美”等广告语。请你从成语运用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作具体分析。(2002年上海语文高考试题)

(3)写一写:反弹琵琶——用出新意

(四)师生小结:今天,你收获了什么?请用一句带成语的话来概括。

(五)布置作业:收集自己容易误读、误写、误用的成语,教师指导学生整理成册,为成语的高考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谢谢指导!篇5:成语故事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实验版语文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成语故事

一、积累成语: 1.成语过关

  师生对口令:成语串串烧——我的成语妙

  教师计时,小组评比。

  各组每人任意说出一个成语均可过关,表现高效组加分。若重复了别人说过的成语,则

  必须稍后过第二关方可坐下。 2.教师导语

  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健康成长。” 3.见字猜成语

(出示课件/见字猜成语)

  学生见字猜成语

4.听声猜成语

“易读宝”读故事,学生听声猜成语。

二、学习课文

1.朗读课文 “易读宝”读出《狐假虎威》的故事,内容是概述式的,课文是描写式的,让学生读出课文描写生动、形象的精妙之处。特别强调读出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疑惑。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读完后,抓紧修改预习记录。 2.积累好词

  学生有感情读词,大家快速找到该句读句子。

  教师出示该课精彩词语,学生起立比划读词。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 摇头摆尾 半信半疑 东张西望 撒腿就跑 骨碌一转

  茂密的森林 狡猾的狐狸 多大的胆子 老虎的威风 3.体会语感

  体会文中描写狐狸和老虎动作、语言、神态和心理的词句。读出滋味。 4.明白寓意

  寓意:比喻借助他人的势力威吓人。 5.成语造句

  联系生活,用成语“狐假虎威”造句。

三、创编游戏 1.成语变变变

  师生对口令:成语变变变——成语变句段

  教师:“成语世界丰富、浩瀚,我们前两天走进了数字成语,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成语吧。” 2.成语变句子

  各组长将成语卡(印有5个成语)领回小组,组员任选其中一个动物成语,联系生活,创编句子。 1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鸡鸣狗盗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2 狐假虎威 老马识途 对牛弹琴 盲人摸象 守株待兔 3 蛛丝马迹 门可罗雀 狼狈为奸 蚕食鲸吞 莺歌燕舞 4 狼子野心 鱼目混珠 狼吞虎咽 心猿意马 兔死狐悲 5 虎头蛇尾 凤毛麟角 鹏程万里 蝇头小利 杯弓蛇影 6 鹤立鸡群 抱头鼠窜 狗急跳墙 翁中捉鳖 鹬蚌相争 7 鹤发童颜 爱屋及乌 骑虎难下 顺手牵羊 蜂拥而至 8 一箭双雕 门可罗雀 蜻蜓点水 生龙活虎 虎口拔牙 9 骑虎难下 虎背熊腰 虎口脱险 调虎离山 羊入虎口 10 放虎归山 龙腾虎跃 狼吞虎咽 谈虎色变 指鹿为马

  各组代表汇报用成语创编的句子。 3.成语变片段

  要求:运用成语 联系生活 想象丰富 有点意思

  学生任选至少五个动物成语,联系生活,创编精彩片段。

  附:动物成语

  鸡犬升天 闻鸡起舞 鸡鸣狗盗 亡羊补牢 井底之蛙 狐假虎威 老马识途 对牛弹琴 盲人摸象 守株待兔 蛛丝马迹 门可罗雀 狼狈为奸 鹬蚌相争 蚕食鲸吞 指鹿为马

  莺歌燕舞 鸟尽弓藏 狼子野心 风声鹤唳 獐头鼠目 飞蛾扑火 鱼目混珠 管中窥豹 狼吞虎咽 心猿意马 兔死狐悲 噤若寒蝉 白驹过隙 虎头蛇尾 凤毛麟角 鹏程万里 鸟飞鱼跃 黔驴技穷 螳臂当车 沉鱼落雁 蝇头小利 瓮中捉鳖 鹤立鸡群 声名狼藉 杯弓蛇影 鹤立鸡群 抱头鼠窜 狗急跳墙 翁中捉鳖 鸡鸣狗盗 黔驴技穷 鹏程万里 鹤发童颜 管中窥豹 爱屋及乌 骑虎难下 顺手牵羊 螳臂挡车 蜂拥而至 一箭双雕 噤若寒蝉 门可罗雀 蜻蜓点水 狐群狗党 生龙活虎 虎口拔牙 龙争虎斗 龙盘虎踞

  骑虎难下 龙潭虎穴 降龙伏虎 虎背熊腰 虎口脱险 调虎离山 羊入虎口 放虎归山 龙腾虎跃 养虎遗患 狼吞虎咽 谈虎色变 虎视眈眈 如狼似虎 为虎作伥 鸡犬升天

四、提炼主题 1.布置作业

  课后准备: a 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成语故事,加入自己的理解和联系生活的感悟,完成一篇网络习作。 b 练习讲述,准备参加“成语故事会”。

成语教学计划共6

  朗读中理解 理解中积累 积累中运用

——《语文园地》成语教学反思

  刘海美

  今天在组内上了一节研讨课,由于时间关系----第三节课只上了24分钟,没有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并非是执教者的原因。其次,由于时间紧张,课件制作不够精美;再者,在学生自主答问时,孩子们争相恐后地抢答,导致短暂的混乱。因此留下了些许遗憾。不管怎么样,我还是简单地说说这节课的感受:

  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学习12个关于读书、治学的成语和趣味语文中的看图猜成语。如果说汉字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那么,成语就是最闪亮的钻石。成语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结构严谨。人教版教材从一年级的教材开始,每册教材都有意识地给孩子呈现一些平时常见的成语,如果我们的孩子只会读成语、背成语,那是有缺憾的,是与教材的呈现目的背道而驰的。于是,我便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环节设计。

  成语在语言交际中的使用率很高,我们在学生年龄小、记性好的最佳学习时期,让他们多读、多记些成语,使学生们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成语,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无疑是有意义的。然而以往的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成语的教学缺少明确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这一语言“精品”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长期以来,成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由于对成语教学任务不够明确,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成语的死记硬背,忽视了对成语的意义理解和使用的引导,成语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在使用成语时出现褒贬不分、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自相矛盾、画蛇添足等乱用成语现象。让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中接触成语、了解成语、理解成语和运用成语,是目前成语教学的一个首要任务。

  朗读中理解

  学习成语首先得会读,在本节课中,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充分地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形式也多样,自由读、领读、男女赛读,小组开火车,然后再根据镂空式巩固熟读,达到熟读成诵。其次就是理解成语,这里的理解不是要求学生深入理解每一个成语的意思。于是我又设计了:看意思猜成语,读句子体会成语的含义,引导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几个环节下来,孩子对这些成语有了深刻的印象。

  理解中积累

  本次教学的任务是“日积月累”,这四个字已经明示了学习方法和目的,教学时,需要精心构思每一次积累的训练方式。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不择细流无以成江海”。它重视的是长期坚持的积累过程。从二年级开始,我在鼓励学生看书的同时,也鼓励孩子们准备一个专用本做成语(佳句)积累,这是我一直比较注重的方面。平时教学中我也有意识的把包含生字的成语,抄在黑板的“词语百花园”里,让学生摘抄,在摘抄中积累。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也有意安排积累的环节。孩子们通过读、看、说大致了解成语的意思后,我便出示了与读书、治学相关的名言佳句,通过多形式的朗读、理解,再加镂空式的背诵,不知不觉孩子在课堂中便积累下来了。

  附一: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唐 杜甫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明末清初 顾炎武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积累中运用

  用学习积累成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要现学现用,能将所学的成语在一个特定的语境中很自然地表现出来,那才是成功地学会了成语。教学这12个成语,我采用了“选词填空”,“联系生活用成语”,“读成语故事谈学习收获和体会”,丰富积累,学以致用。

  短的二十四分钟分钟,孩子们的学习状态一直处于兴趣盎然,在学以致用的环节中,时时碰发出了令人惊喜的灵感火花,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了积聚、理解、运用成语的目的,更体验到了成语的无限魅力。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关系,“联系生活用成语”,“读成语故事谈学习收获和体会”,都没有完成。

  新课标特别重视积累和实践。要学好语文,平时多积累最重要。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都要重视学生“字词句”的积聚。采用多种方法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篇2: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正确使用成语导学案及教学反思

  正确使用成语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学习积累成语的方法

②做到能正确运用成语

③把握语境,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2、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试题,了解易设误的成语的几种类型(望文生义、褒贬失当、用错对象、谦敬错位),掌握成语题的解题技巧

②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成语中浓缩的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学会积累并正确使用成语,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例题训练——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展示成果——教师总结

一、考纲中关于成语的考查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d级,表达应用。考查方式为选择题

二、方法探究,分析把握成语的解题技巧

【示例1】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暖花开,冰雪融化,江河日下,涓涓细流滋润万物,历经严寒考验的北方大地,告别了千里冰封的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 b、当我们深刻反思整个三鹿奶粉事件时,有必要好好思考,三鹿集团究竟鹿死谁手,它是为谁而亡,这也许正是现在我们反思三鹿奶粉事件的最大意义之所在。 d、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情况下,我们中国的出口企业一定要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切不可目无全牛,只看到出口欧美这一条路,而应试图打开国内市场。 温馨小贴士:鹿死谁手?谁死鹿手?

  三鹿奶粉事件,造成不少婴幼儿身体出现问题,民众对食品安全事件再度紧张。传统成语的“鹿死谁手”被网友改成“谁死鹿手”,说成大白话就是谁会死在三鹿以及三鹿的同辈们的手上,该词用以表达对食品安全的无奈以及焦虑,隐约表达的还有个体在无良商业面前的一种脆弱感。

  探究归纳:

1、

【示例2】下列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我想,爸爸妈妈真的越来越老了,我很不想面对这样的现实,在我心里爸爸妈妈似乎永远都是记忆力三十多岁的样子,真不敢想象他们老气横秋是什么样子。 b、“南海i号”第一阶段试掘工作取得了非常重要的成果。通过高科技手段绘制了古沉船的三维激光扫描动画图,让考古人员可以按图索骥寻找文物,节省下一阶段的考古发掘时间。

  c、以达赖为首的“藏独”分子为了达到分裂中国的目的,暴动骚乱,造谣诽谤,媚欧哈美,假装慈悲,穷形尽相,令人不齿。 d、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降,公开做了日寇的走狗。

  探究归纳:2.

【示例3】下列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一挥而就。(湖南卷) b、他的演讲深入浅出、居高临下地阐述了青年的前途与国家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反响十分强烈。(江西卷) c、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d、在生活上,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真是无所不至,我们一定要用心学习,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探究归纳:

3、

【示例4】

①刚一起跑,高三(7)班的刘鹏滑倒了,他爬起来奋力追赶,离终点20米时终于成为后起之秀,夺得3000米跑的第一名。

②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哀鸿遍野。

  探究归纳

4、

【示例5】下列成语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南太平洋岛萨摩亚附近海域发生里氏级地震并引发海啸。萨摩亚红十字会官员罗斯玛丽?诺斯说,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确保灾民有洁净的饮水和令人满意的卫生设施。 b、张桂春一边热情地给我们倒茶,一边七手八脚地收拾别人留下的茶杯。 c、有消息称,“达芬”是目前预防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效药。目前政府有关部门购买储备了大量“达芬”,以备不时之需。 d、在9月22日举行的民盟2010中国城市文化论坛上,梁晓声、陈忱等专家、学者纷纷抛出真知灼见的建议。

  探究归纳:

5、

  总结

(一)、

1、

2、

3、

4、

5、 【示例6】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演播室里于丹老师口若悬河,坐而论道三个小时,在她面前,“大哥”成龙倒像个小学生,单手托腮仔细聆听,完全折服了。 b、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c、没有人仅因富甲一方而被长久纪念,相反,人们念念不忘的,大都是超脱于物质利益的人。

  d、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探究归纳:6 【示例7】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我们要铸就辉煌的人生,就必须砸碎精神枷锁,丢掉思想包袱,走出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B、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学习。 c、刘厂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d、如何使运动员在赛场上创造佳绩,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使运动员能够轻装上阵。

  温馨小贴士:“美芹”不美

《列子?杨朱》:“昔人有美戎菽(胡豆),甘苔茎(藾蒿)、芹萍子(水芹)者,对乡豪称之。乡豪取而尝之,蜇于口,惨于腹。众哂而怨之,其人大惭。”由是,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例如辛弃疾不顾自己官职低微,就宋金双方和与战的前途作具体分析,写成十篇论文,即名之为《美芹十论》。

  探究归纳:

7、

  总结:

(二)、

6、

7、

【示例8】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求学期间,他春风得意,事事顺心,没料到踏入社会后,几桩生意下来,就被骗得血本无归,于是他总是感叹遇人不淑,命途多舛。 b、湛蓝色的密歇根湖,一望无垠,浩如烟海。据说她的面积有两个半台湾那么大。 c、春天来了,草长莺飞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更具迷人的魅力。每年吸引了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摄影家超过500万人次。 d、呼和浩特市近日对全市驾校教练员进行了考试,考试的结果让人大跌眼镜:有40%的教练员不合格。

  温馨小贴士:“草长莺飞”的魅力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是丘迟写给陈伯之的一封书信。陈伯之本为梁将,后起兵反梁,投奔北魏。丘迟写信劝其投降。这句动以乡关之情,娓娓动听,具有摇曳心灵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伯之得书,乃于寿阳拥兵八千归降。”

  探究归纳:8 【示例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最近这些年,像张承志、史铁生这样一些作家,以前都写过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小说,算是得心应手,但都突然金盆洗手,改弦易辙,纷纷转向散文。 b、你这样做可能会被贻笑大方的。 c、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探究归纳:(回想探究5)

9、

  总结:

(三)、

8、

9、

【示例10】下列各句,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b、他对工作从不拈轻怕重,勇挑重担。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不合身,很是捉襟见肘。 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的,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四)、

10、

三、课堂小结:

(一)学生代表总结课堂收获

(二)教师总结考点落实要求: 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累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具体说,要做到以下两点:

1、立足教材,重视积累。 留心课外,广识成语。

2、确切掌握意义,仔细辨析差异, 巧扣语境选用。

四、作业:

1、整理笔记

2、运用成语恰当表达自己今天的真实感受,或写一段欢迎词(欢送词),若能字字玑珠,妙笔生花更好!篇3:成语教学反思

  六年级的教学工作已开始转入复习中去,但是复习课往往是僵硬死板、死气沉沉,学生常常抱怨枯燥——教师的精心备课常常为学生的不耐烦所取代。特别是成语复习,一堂复习课不可能让学生牢牢掌握住成语知识,与其一味强求量的落实,不如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成语的一般规律,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复习,才可能有量上的实质提高。

  于是,上课时我选学生喜欢的类型来讲解:只选典型容易的,只做生动形象地。如学过的“aabb” 型、“abac”型、“aabc” abcc型、带数字的、带反义词的成语??。 在整个练习安排上又刻意重复出现,确认学生对典型题例的掌握以及对基本方法的内化。

  成语是是我们祖国珍贵的文学瑰宝,特别是四字成语,有着深厚的文学、历史的底蕴。从本学期开始,我的学生都有一本“学习笔记”。我要求学生每天积累四个成语。每节课前5分钟,让一个同学上台大声朗读自己搜集的成语,其余的同学则用成语说一句或一段话,然后写在学习笔记里。

  近两个星期开始,我让他们换一个方式积累——成语接龙。每天,黑板左边的边上总会有十个成语,首尾相接。晨读课或者语文课,同学们就大声读那十个成语,读三遍基本上就能背下来,课后再把它写在本子里。

  怕学生久了产生腻烦心理,我决定暂时把成语学段告一段落,我让学生演成语故事,一个小组准备一个。同学们表现出异常的热情。他们分工明确,有的找资料,有的搞服装设计??这样不仅理解了成语,灵活运用成语,而而且让学生放松了头脑,以便更好得投入到接下来的复习当中去。

  到最后让学生在感受成语的诸多优点中引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这样层层深入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得扎扎实实篇4:成语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自己看的时间越久,学习的效率越低,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老师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看的内容有明显的要求。但学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我看了, 当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如果能让学生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我曾经让学生自己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篇5:成语复习课教学反思

  成语复习课教学反思

  新课上完后,都是比较长的一段复习时间,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系统地又有重点地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毕竟年龄小,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或者已模糊不清,复习能有效地梳理和巩固所学知识。 《成语》是我尝试的一堂成语复习课。成语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逐步形成的非常精练、非常有表现力的一种固定词组。成语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意义深刻,被人们所喜爱。孩子们从平常交谈和课文中接触到许多成语,他们平时积累的成语多,但是都很凌乱,因此我想把成语进行归类,因此我有了上一堂成语复习课的想法。在上完这堂复习课之后,我对这节课认真做了反思。

  首先努力做到的地方:

1、注重复习方法的渗透和归纳

  一堂复习课不可能让学生牢牢掌握住成语知识,与其一味强求量的落实,不如讲求方法的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成语的一般规律,才可能在课外时间开展有效的复习,才可能有量上的实质提高。因此,我在这堂复习课中,着重教学生学会进行成语归类,引导学生从归纳总结出含有近、反义词的成语、数字成语、动物成语,并由动物成语扩展延伸到来自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这些成语,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框架,知道成语的大致分类。

2、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比做对十道题更为重要。我也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哪些同学知道这些成语呢?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不过在说之前老师有要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做到三到:眼到,要认真看;耳到,认真听别人说;手到,把成语补充完整。明白了没有?也就是边看,边听,边写。”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

3、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上,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因为老师激励的话语,热切的目光,课堂的生命,滋润着孩子的心灵,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我就运用巧妙的、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既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还能使学生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比如:“你的脑筋动的可真快,要是再说具体清楚些,那该多好呀!”“你很会观察,很会动脑筋。现在老师想奖励你??”课堂上,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就是一种启动思维的“催化剂”,会激活学生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闪现出“我要学习,我要思考”的火花。

4、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语文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语文应该是生活中的语文,而不能脱离生活。这节复习课中,我也特别注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我告诉学生:“我们的成语是前人智慧凝结而成的,它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定型的词语或短句,不能随便乱改,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滥用、乱用成语的现象比比皆是,使我们特别是青少年对成语的理解有误,因此我们要捍卫成语,要当成语小卫士。”设计了给成语改错这一环节,就是要告诉学生我们的成语滥用、乱用的现象在生活中很普遍,希望他们能当生活的有心人。 其次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出题不够严谨

  出题过程中由于对第二阶梯第一小题出题欠严密,于是导致学生在此题上耽误了过多的时间,没有按计划完成本节课的任务。

2、运用成语还存在问题 在这节成语复习课中我注重对成语的类型进行归纳,但是忽略的对成语意思的讲解,因此,学生并不是很清楚有些成语的意思,造成了运用不恰当的后果。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理解成语的意思,让学生能利用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查找成语的意思,并正确使用。

成语教学计划共7

  成语复习教学设计

  课堂活动:成语运用错误常见角度 教学目标: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①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 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

  教学过程:学生小组探讨交流,最后总结

  成语运用错误常见有如下角度:

  角度一 望文生义

熟语意义具有整体性,而且意蕴是约定俗成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导致理解不确切而造成的运用错误,就属于望文生义。如把“泼冷水”的意思理解成“把冷水泼出去”就是典型的望文生义,这个熟语的意思是“挫伤别人的积极性或让他人清醒”;把“万人空巷”理解成“人们都离开街巷回到家里”也是望文生义,实际上正确的意思是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聚集在一起,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成语很多,如“不名一文”“不足为训”“不经之谈”“不刊之论”“屡试不爽”“吊民伐罪”“细大不捐”“危言危行”“首当其冲”“明日黄花”等。 角度二 褒贬误用

有些成语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已经附带上一定的感情色彩,或褒义,或中性,或贬义。具有褒义色彩的成语通常表达肯定、赞扬的情感态度,如“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殚精竭虑”(形容用尽心思)、“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等;具有贬义色彩的成语则表达否定或批判的情感态度,如“处心积虑”(形容蓄谋已久)、“始作俑者”(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弹冠相庆”(指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等;具有中性色彩的成语则无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如“四通八达”(形容交通极便利)、“筋疲力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等;还有一些成语,既能用在褒义方面,又能用在贬义方面,如“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暗送秋波”(本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现也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绵里藏针”(既比喻外貌柔和,内心刻毒,也形容柔中有刚)等。运用时,不顾感情色彩,易造成误用现象。如“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比喻成群的人追逐某种事物,含有贬义。有人却把它误用作褒义。当然,有时为了讥讽、自嘲、开玩笑,故意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是可以的,这种现象应看作是一种反语修辞的运用。 角度三 用错对象

  有些熟语因词义有所侧重,其适用的对象也有限制。词义不同,其特定的适用对象也有别:比如有的只适用于人,有的只适用于物;有的只能用于群体,有的只能用于个体;有的专用于特定的情景(如只能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有的专用于特定的范围(如只能用于写文章或文学艺术)等等。如“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有人却用它形容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男孩子,范围不对,用错了对象。其他相关熟语还有“相敬如宾”(用于夫妻)、“两小无猜”(用于男女小时候)、“鬼斧神工”(用于建筑、雕塑)等。

[解析] 本题重点辨析熟语运用用错对象。A项,“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相见,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方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

  1 抗衡。原句语境中有“剩下五六家”,使用对象错误。B项,“汗牛充栋”指运输书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意为藏书非常多,使用的对象应该是书籍。此处用于橙子,用错对象。C项,“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成语运用正确。D项,“活灵活现”形容描述或模仿的人或事物生动逼真,指一种非现实呈现的情况。句子前面说野兔在追逐嬉戏,是真实的现状,用错对象。

角度四 重复矛盾

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使用某个熟语时,熟语的语意可能与句子语境中的某些词语意义重复,造成语言表达中的重复或赘余;还有一些熟语,由于我们没有准确而全面地掌握其意义,在使用过程中造成熟语的意义与其他部分语意相矛盾。如:“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与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语意重复。

  角度五 谦敬错位

谦辞,就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中国人喜欢谦逊,所以谦辞在人们日常交际和书信往来中是不可或缺的;敬辞,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的言辞中。由于熟语约定俗成,某些熟语的使用有一定的场合,有的还需要区别尊卑、长幼、主客、男女等,这就要求我们在使用时注意场合,做到自谦或者敬人,得体适度,不能错位。如:“我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到了海纳百川、虚怀若谷。”句中的“虚怀若谷”是敬辞,形容非常谦虚,表示对人的敬意,不能用于自己,故这里运用错误。

  角度六 不合语境

  熟语运用是否正确,标准是看是否符合语境。熟语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等,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会导致用词不当。如:“只要你设身处地,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你就不能不为我们子弟兵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所感动。”句中“设身处地”的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而句子的语境是“到抗洪抢险第一线去”,不是设想,因此此处“设身处地”用得不合语境,应该用“身临其境”。再如:“在足球赛中,传球技术再高,控球能力再强,若缺乏临门一脚的射门技术,也会功败垂成。”句中“功败垂成”是指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而语境中并没有“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的意思,成语意义与语境不一致。 角度七 功能紊乱

熟语除了有较为固定的词义,也有较为固定的词性。辨析熟语,除了必须清楚它在语境中形成的语意关系外,还必须关注和推敲它构成的语法关系。有些成语在实际的运用中,会有约定俗成的种种特殊搭配关系,如只能构成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词的搭配关系等。如果脱离了固定语法功能的搭配关系,就会造成搭配失当或功能紊乱。如:“著名的象牙雕刻家张民辉栩栩如生地创作了猛犸牙雕《吉星高照》、骨雕《福如东海》、骨雕《福寿双全》三件珍贵的作品。”“栩栩如生”从其语法功能来看,一般可以做谓语,如“叶子和葫芦上刻画的各种昆虫栩栩如生”;也可以做定语,如“窗棂、门板上

  栩栩如生的雕花历经百年未曾变更”;还可以做补语,如“衣袖线条及莲花座的云字花边雕刻得栩栩如生”。但很少用来做状语,即使有,也要求整个句子的主语必须是事物,而不是人,例如:“文件夹是孩子学习中常用的工具,用文件夹反复开合的动作,加之芭蕾这一载体,栩栩如生地表现蝴蝶的飞舞,体现了孩子对未来的向往。”上面那个句子,其主语是人——“著名的象牙雕刻家张民辉”,

  2 因此,“栩栩如生”用在状语的位置上,就违反了“栩栩如生”一词的语法功能。

成语教学计划共8

《成语擂台赛》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⒈巩固学过的成语,提高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⒊培养学生整理复习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活动准备:

⒈准备好投影仪、投影片。VCD及光碟。

⒉准备答题纸若干张。

⒊让学生给自己的队起名并设计口号。

  收集各类成语。

  活动过程:

一、⒈导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我们在说话和写文章时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增色添彩。今天我们来进行一次成语擂台赛,大家有没有信心夺取擂主的宝座?

⒉邀请班中的“小博士”一起作裁判。

⒊各小队自我介绍。

(挑战队、智慧队、开心队、开拓队、创新队)

二、竞赛:

  第一关:比谁接得长

  出示遮盖的5个字,每小队选一个,以上面的字为开头,开火车每人说一个成语,看哪个队的火车接的又长又好。(一个得10分,时间1分钟,)

  投影出示:千、无、不、大、天

  第二关:比谁写得多

  数字王国的成员不计其数,它们争先恐后来到成语王国安家落户,形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成语小天地。请每个小队在答题卡上写出带有数字的成语。(写出1个10分,时间两分钟)

  第三关:比谁找得准

  大家都喜欢小动物,成语王国的动物千姿百态,瞧,十二生肖都来了,可他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请大家帮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家。看哪个队找的又快又准,在答题卡上写出。

  投影出示十二生肖图及成语填空。

()目寸光亡()补牢九()一毛杀鸡吓()生龙活()鹤立()群

  守株待()()急跳墙()腾虎跃打草惊()()到成功人怕出名()怕壮

  第四关:比谁演得像

  每队派一人上台抽两张卡片,然后用动作或哑语表演,其他队员猜一猜他演的是什么成语。每个词可在20秒内猜两次,猜不出,其他队可帮着猜。猜对一个50分。

  猜对后出示成语:

  自言自语愁眉苦脸一刀两断井底之蛙

  拔苗助长掩耳盗铃东张西望爱不释手

  目瞪口呆手舞足蹈

  第五关:比谁说的多

  抽卡片按要求说成语。时间两分钟,说不出,其他队可以说,每个10分。

⒈走进植物世界,那里郁郁葱葱、硕果累累,令人赏心悦目,请说出你知道的带有植物名称的成语。

⒉中华上下五千年,名人典故真不少,请说出含有寓言、历史故事的成语。

⒊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景色各异,风光迷人,请说出以四季景色为内容的成语。

⒋有些成语结构比较特殊,如:日日夜夜,请说出这种结构的词。

⒌这是一段风景如画、险峰林立的画面,请说出与画面景色有关的成语。(看录像说成语)

三、总结:

⒈每队用

一、两句话说说今天的感受,必须用上一个成语。

⒉统计得分,为擂主小队发奖,其他队发纪念品。

⒊教师小结:

  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的出色表现真为你们高兴!这次活动由于大家踊跃参与、团结协作,不但巩固了一些已经学过的成语,还新学了不少成语。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时时处处积累运用成语,让成语伴我们一起成长。

  齐读儿歌:

  同学们,携起手,成语擂台显身手,

  你也说,我也说,成语魅力真不小,

  学成语,演成语,综合能力得提高,

  积成语,用成语,成语永伴你成长。

成语教学计划共9

  成语拓展社团教学计划

  张纪芹

  孙 霞

一、活动的目的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凝练简洁、形象生动和寓意深厚而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弘扬母语文化,提高同学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文化底蕴,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同时调节学校氛围,我校特申请举办此次活动。我们国家的的历史渊远流长文字也是其中的一种表现,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一步一步的展完善成我们今天用的汉字。不光是汉字特别有意思像象形字会意字等等。此次活动的重点就是一种词语,它们大多有四个汉字构成,那就是成语!成语短小,但寓意深刻,大部分成语还都有很有意思的来源和故事。用成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华夏历史文明,提高表达能力与交际水平。

二、指导思想

“一校多品”是特色发展的新思路,是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必然之路,本学期学校社团活动要以“一校多品”为发展目标,用丰富的活动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多种特长和才能,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热情、勇敢、顽强、乐观、豁达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而全面发展,让学生真正受益。成语拓展社团以活跃校园文化,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培养文学新人为工作目标,为营造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作贡献。

三、实施措施

1、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语文活动中来。

2、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语文。

四、活动内容

  兴趣小组教学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调动学生以活泼、轻松、愉快的形式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趣味游戏讲究趣味性、知识性、人文性相结合。

五、社团的发展目标

  社团不同于兴趣小组,兴趣小组重在学习,而社团是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为了共同的

  目标与理想,经学校同意成立的学生团体。社团的活动空间广阔,充分发挥起社团这一阵地作用,社员可以大有作为。要培养社团社员尤其是社团干部在社团工作上,学校任务中,能自己安排时间,组织会议,相关学习和开展活动,这些全凭着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对社团的组织责任感去自觉处理。

六、活动安排

  第一周、看图猜成语

  第二周、学习关于秋天的成语及运用 第三周、讲成语故事 第四周、观看成语故事视频

  第五周、词语接龙:让学生在趣味游戏中轻松掌握必备常识。 第六周、脑筋急转弯:让学生学会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的科学理念。 第七周、读歇后语、儿歌。 第八周、对对子

  第九周、名人名言知识我知道

  第十周、搜集含颜色的古诗词,比比谁记得多 第十一周、填数字的四字词语。 第十二周、汉字双胞胎的对话。 第十三周、了解对联的类型 第十四周、学习谚语、俗语。 第十五周、活动总结,表彰优秀

成语教学计划共10

  成语故事

一、千字文

  女慕贞洁 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 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 靡恃己长信使可复 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 诗赞羔羊

二、巧记成语

  最瘦的人——瘦骨嶙峋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最大的声响——惊天动地

  最有学问的人——学富五年最好的年份——风调雨顺

  最年轻的老人——鹤发童颜最结实的墙——铜墙铁壁

  谚语

三、怎样对成语故事进行分类呢?

  内容上分类:

1、寓言故事成语:画蛇添足、滥竽充数等。

2、历史故事成语:望梅止渴、纸上谈兵等。

3、神话故事成语: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

  字数上分类:

  四字成语故事居多。如:三顾茅庐、惊弓之鸟等。

  三字成语故事。如:下马威、东道主等。

  五字成语故事。如:庐山真面目、十八般武艺等。

  六字成语故事:如:上气不接下气等。

四、例文

  八仙过海

1、这个成语故事是个(神话 )故事。

2、八仙过海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望梅止渴

1、这个成语故事是个(历史)故事。

2、望梅止渴这个成语说明(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买椟还珠

1、这个成语故事是个(寓言)故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做目光短浅,取舍不当的人

五、读写链接

1.选择两个或者三个成语,让学生了解掌握其意义。

2.创编一个成语故事,可以是现代社会发生的或者身边发生的事。

3.要求不改变成语原意,大胆想象,故事完整。注意有细节描写。

成语教学计划共11

  成语教学

  课程改革和新教育实验提倡让我们的孩子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并尽可能多地吸收民族的文化和智慧,而作为民族文化几千年来不断积淀和发展的精华----成语的教学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与时俱进、符合时代发展和改革要求的新契机。苏教版教材非常重视成语这一文化瑰宝,在每个练习中安排了成语这一训练项目,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把握成语的教学和运用呢?以下是我们一段时期以来打破“惟一正确、从众心态、经验主义”等创新思维的枷锁,摒弃陈旧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巧妙结合苏教版小语教材编写程序,运用新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成语教学的点滴做法与体会。

一、把握好成语的朗读停顿。

  成语绝大多数十四字的,在朗读时一般都是两个字做一次停顿,如:迥然/不同、平分/秋色、披肝/沥胆等。但并非所有的成语都是这样停顿的,我们教材中没有列出的少部分少于或多于四字的成语,如:莫须有、快刀斩乱麻、树欲静而风不止等,在朗读这些成语时则要根据它们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意思选择停顿。

二、把握成语和本单元课文的联系。

  教材中每个练习安排的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教者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成语。在学习苏教版小语第十册练习2上的成语之前,孩子们已经学过了《卢沟桥烽火》一课,我结合练习中包含的十二个成语,联系《卢沟桥烽火》,设计了下面一段填空题。

  1937年7月8日凌晨,日寇拉来大炮。向我军发起了进攻,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疯狂地向宛平县城扑来,面对_____的敌人,_____的炮火,我军官兵怒火冲天,因为他们想到了“九一八”事变后,三千万被日寇欺凌的东北同胞仍在_____、_____中;因为他们想到了日本鬼子大屠杀时,自己_____、_____的亲人。于是,他们_____,用子弹回敬了敌人的进攻。

  战斗胜利了,宛平县城内的军民_____、_____,在这场战斗中,涌现了许多算得上_____、_____的英雄。也是这个时候起,所有中华儿女从此走上了_____的伟大历程。

(参考答案:漫山遍野→铺天盖地→十冬腊月→冰天雪地→痛不欲生→呼天喊地→众志成城→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叱咤风云→顶天立地→开天辟地)

  上个世纪那场战争对国人来说,是永远无法抹去的痛。教育孩子记住这段历史是我们进行这次成语教学的目的之一,现在看来,效果不错。不少孩子对课文的认识又得到了加深。整个教学中于永正老师提出的“重感悟重运用”等教学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不要求孩子能够完全理解或说出成语的意思,而是通过文字的串连、课文的延续,再现历史,为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个不觉得陌生的情境,让他们在顿悟的基础上,选择填空。课堂上虽然少了说教,少了灌输,也好像少掉了一些“热闹”,但孩子们真正做到了学有所得。

三、整体把握全册成语,融会贯通

  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成语和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那么教者在教学时应能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时,就可以复习第二册中的有关春天和夏天的成语。同样,在教学练习5中的四个有关冬天的成语时,可把四季的成语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朗读和理解。

四、把握成语之间的联系,适当补充

  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安排的成语,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这就给教者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如第九册第二个练习,安排了十二个出自寓言的成语:刻舟求剑、守株待兔、鱼目混珠、滥竽充数、多此一举、画蛇添足、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掩耳盗铃、买椟还珠、螳臂当车、蚍蜉撼树。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认读,再想一想十二个成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先让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这十二个成语都是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接着,我再逐一讲解,配合每个成语的小故事,在学生的脑中留下了直观的形象,从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接着,我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从寓言中得来的成语?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课外知识,积极回答:“百步穿杨”、“杞人忧天”、“自相矛盾”??同时,我又补充学习了“愚公移山”、“指鹿为马”、“惊弓之鸟”“井底之蛙”等词语,在此基础上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成语教学似轻实重、似易实难,它重在运用和积累。然而,*教材中这仅有的成语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们还应要求学生在课外多看课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中国的成语文化,并融之在自己的写作中。这样,中国的成语文化才得以流传。

成语教学计划共12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滥竽充数》在结课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学了这个故事,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回答,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觉得南郭先生很聪明,他知道齐宣王爱听众人一起吹竽,他就混进吹竽队里,骗过了一次又一次,后来他听说齐泯王爱听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吹,他就溜走了,说明他会见机行事。”其他学生听了,有的点头说对,也有的窃窃私语。很显然,文中的南郭先生是个**,他在乐队里滥竽充数,骗吃骗喝,我们当然不能以赞赏的眼光去看待他的这种行为,学生的这种理解是不恰当的。于是,我把问题抛给了学生:“你们认为南郭先生是聪明的吗?”学生们经过了考虑,最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但他的聪明用错了地方,他用来骗人,那就是坏人。聪明是用来赞扬一个人有智慧、有头脑的,不能用来形容南郭先生这样的人。”我又紧接着问:“那你觉得用什么词来形容他比较好呢?”学生找出了狡猾、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等词语。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同时也强调要注重学生阅读体验的价值取向。但是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这两者又经常会发生抵触。如这个优秀教学设计中,学生用“聪明”这个词来形容南郭先生,这肯定是与社会价值观相违背的。这种时候,教师就要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的价值轨道。在这里,我并没有强压给学生我的观点,而是引导学生自身去讨论,去发现,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南郭先生是有点小聪明,又强调了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是狡猾、投机取巧,这种聪明要不得。

成语教学计划共13

  成语实践园地七

1、成语盘点

  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羊肠小道 顺手牵羊 惊弓之鸟 井底之蛙 对牛弹琴 画龙点睛 叶公好龙 龙飞凤舞 鼠目寸光 胆小如鼠 照猫画虎 狐假虎威 车水马龙 天马行空 狼心狗肺 狼吞虎咽 狗急跳墙 鸡毛蒜皮 鸡犬不宁 呆若木鸡 画蛇添足 打草惊蛇 杯弓蛇影 万象更新 如鱼得水 指鹿为马 千军万马 鹤立鸡群

2、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

[成语故事]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说:“请陛下看清楚了,这的的确确是一匹千里好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看时机到了,转过身,用手指着众大臣们,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地轮流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释义]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语出]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用法] 含贬义。指故意颠倒黑白。

[例句] 坏人常常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真是不应该。

3、趣味成语

  在括号里填出动物名称,组成成语:

  守株待( ) 亡( )补牢 惊弓之( ) 井底之( ) 对( )弹琴 画( )点睛 叶公好( ) 胆小如( ) 照( )画( ) ( )假( )威 车水( )( ) 天( )行空 ( )心( )肺 ( )吞( )咽 ( )急跳墙 ( )毛蒜皮 呆若木( ) 画( )添足 杯弓( )影 万( )更新 如( )得水

  指( )为( ) 千军万( ) ( )立( )群

成语教学计划共14

  成语教学教学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画龙点睛》。

  2.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总是”、“不是……而是……”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时间:二课时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完了《金蝉脱壳》这篇课文,知道课题“金蝉脱壳”就是一个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成语,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

  板书课题:8 成语故事

3、什么样的成语称为成语?

  过渡: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三则成语故事了?请大家自己读课文。

  轻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生字。

  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指导生字、正音。

  chuō sāi fèng lù bì yùn hǔ

  戳 腮 俸 禄 壁 韵 唬

  指导词语,注意正确书写。

  腾空 俸禄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戳穿 墙壁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4、质疑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

  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让学生通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1、再读课文,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2、指导书写习字册。

1、课堂作业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每则故事的意思。

  请同学上黑板板书三个成语。

1、“矛”和“盾”,你们能分得清吗?请同学看图指一指。“矛” 上象其锋,中象其身,下端有銎,所以纳柲。

“盾”” ,瞂也,所以扞身蔽目。“厂”象盾之侧是形,“十”象盾之握,“目”象盾之用。

2、“矛”很“锐利”,锐利就是锋利的意思,矛“锐不可当”。

“鲁迅的文笔很锐利”,这里的“锐利”是尖锐的意思。

“盾”很“坚固”,坚固是牢固的意思,盾“坚不可摧”、“牢不可破”。

3、讨论:“夸口”的意思。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

“张口结舌”的意思。刚刚还“夸夸其谈”的楚国人,为何“张口结舌”说不出话的呢?

4、联系实际说说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

⑴张僧繇画的龙点睛前是什么样子的?

⑵“点睛”的结果怎样?“点睛”的作用?

“点睛”在现实中的运用

成语教学计划共15

  一元复始:《左传》

  始终不易:【出处】:《周书·苏湛传》:“臣自惟言辞不如伍被远矣,然始终不易,窃谓过之。”

  易地而处:【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杂说上》:“若使(司)马迁易地而处 ,撰成《汉书》,将恐多言费辞,有逾班氏。”

  处高临深:【出处】:汉·扬雄《酒箴》:“处高临深,动常近危。”

  深根蒂固:【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六回:“乔道清法败奔走,若放他进城,便深根固蒂。”

  固若金汤:《汉书·蒯通传》:“必将婴城固守,皆为金城汤池,不可攻也。”

  汤池铁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虽思虑通长,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若汤池铁城,无可攻之势。”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出处】北齐·杜弼《檄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鱼与熊掌【出处】:语本《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掌上明珠

【出处】晋·傅玄《短歌行》:“昔君视我,如掌中珠,何意一朝,弃我沟渠。”

  珠连璧合

【出处】:语本《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颜师古注引孟康曰:“谓太初上元甲子夜半朔旦冬至时,七曜皆会聚斗、牵牛分度,夜尽如合璧连珠也。”

  合从连衡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横七竖八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一片瓦砾场上,横七竖八,杀死的男子妇人,不计其数。”

  八仙过海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回:“正是八仙同过海,独自显神通。”

  八仙:汉钟离、李铁拐、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

  海纳百川

【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形器不存,方寸海纳。”李周翰注:“方寸之心,如海之纳百川也,言其包含广也。”

  川壅必溃

《国语·周语上》:“邵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必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

  溃不成军(列)

  出处:

  军临城下:【出处】《战国策·齐策二》:“齐必举兵伐梁,梁、齐之兵连于城下不能去,王以其间伐韩。”

  下坂走丸

【出处】: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一》:“君计莫若以黄屋朱轮以迎范阳令,使驰骛乎燕赵之郊,则边城皆喜,相率而降,此由(犹)以下坂而走丸也。”

  丸泥封关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元请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

  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出处】《晋书·姚兴载记》:“古人有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三秦饶儁佚异,汝异多奇士。”

  将遇良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四回:“两个就清风山下厮杀,真乃是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材好用功。”

  材轻德薄

【出处】宋·朱熹《论臧否所部守臣状》:“熹委是材轻德薄,不足取信,岂复更敢臧

  否人物。”

  薄暮冥冥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冥思苦索:

【出处】:明·胡应鳞《诗薮·外编二》:“灵运诸佳句,多出深思苦索。”

  索隐行怪

【出处】:《汉书·艺文志》:“孔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不为之矣。”

  怪力乱神

【出处】《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神采飞扬

  扬汤止沸:【出处】: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沸反盈天:

【出处】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刚刚到门,听见里面哭的沸反盈天。”

  天各一方

【出处】汉·苏武《古诗四首》:“良友远离别,各在天一方。”

  方面大耳: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耳目一新:

【出处】:唐·白居易《修香山寺记》:“关塞之气色,龙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楼之风月,与往来者耳目一时而新。”

  新婚燕尔

【出处】:《诗经·邶风·谷风》:“燕尔新婚,如兄如弟。”

  尔虞我诈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诈败佯输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

  输财助边

【出处】:《汉书·卜式传》:“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边尘不惊

【出处】:《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五年》:“上曰:?隋炀帝劳百姓,筑长城以备突厥,卒无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晋阳而边尘不惊,其为长城,岂不壮哉!”

  惊心动魄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魄散魂飞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飞熊入梦

【出处】:《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梦见周公:

《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公门桃李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则天顺圣皇后久视元年》:“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李广难封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封金挂印:

【出处】:《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曹操]因谓张辽曰:?云长封金挂印,财贿不以动其心,爵禄不以移其志,此等人吾深敬之。?”

  印累绶若

【出处】:《汉书·石显传》:“牢邪!石邪!五鹿客邪!印何累累,绶若若邪!”

  若出一軌

  同“ 若出一轍 ”。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序》:“ 嘉靖 之季,以詩鳴者有後七子, 李 王 爲之冠,與前七子隔絶數十年,而此唱彼和,聲應氣求,若出一軌。”

  轨物范世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吾今所以复为此者,非敢轨物范世也。”

  世外桃源

  晋·陶潜《桃花源记》

  源源不断:【出处】:《孟子·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断脰决腹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有断脰决腹,壹瞑而万世不视,不知所益,以忧社稷者。” 腹中兵甲:【出处】《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甲第入云:

【出处】:唐·崔颢《长安道》:“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

  云霓之望

【出处】: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赵岐注:“霓,虹也。雨则虹见,故大旱而思见之。”

  望文生意

【出处】:清·张之洞《輶轩语·语学》:“空谈臆说,望文生意。”

成语教学计划共16

  大班组成语特色教学计划

  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字宝库中一朵美丽的奇葩,它结构匀整,含义丰富,风格高雅,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表现力,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蕴涵着深刻的含义,真乃是文之精髓,国之瑰宝,而且绝大多数成语都有相应的故事背景或典故。几乎每个孩子都爱听故事,为了寻找成语和幼儿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我们大班将以成语故事为切入点,尝试成语特色教学。大班孩子具有接受能力强、记忆力好、可塑性大的特点,思维能力、理解能力也有了较大发展,并且有一定的识字基础,因此充分利用进小学前一年时间,让孩子在聆听成语故事中,在表演成语故事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理解该成语所包含的意思,丰富孩子的词汇,促进幼儿语言发展,从小打下传统文化根基,为幼小衔接奠定基础。

一、关键经验

  1.知道汉语成语是中华民族瑰宝,能关注生活中使用的成语,激发喜爱成语的积极情感。

  2.了解汉语成语的种类、作用,体验其精炼明快、言简意赅的特点。 3.愿意运用多种方式(讲、画、制作、表演)创造性地表现喜欢的成语。 4.能运用调查、查阅、交流等方法进行探索学习。

二、具体内容与措施

(一)成语故事教学的选材

  成语故事宝库浩瀚无边,那如何从中选择适合大班幼儿教学的成语故事,是教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选材不当,不但起不到教育作用,还会适得其反。

  1.教育性

  成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让孩子记住成语,理解成语,还要考虑到让孩子从中领悟什么,懂得什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幼儿教育既要教学习,还要教做人,所以成语教学选材时要关注成语的教育意义,要取之精华,弃之糟粕。如:“三心二意、一心一意”让孩子明白做事情要专心,要认真才能成功,否则就象那只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捉蜻蜓的小猫一样,一条鱼也钓不到。“悬梁刺股、凿壁偷光”为孩子们树立了刻苦学习的好榜样。“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提醒孩子要扩大视野、增长见识。诸如此类蕴涵深刻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还有很多,都是我们供选择的好题材。

  2.理解性 孩子们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毕竟有限,超过他们理解水平的成语故事,孩子难以产生兴趣,甚至还会影响幼儿学习成语的积极性,因此选材时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成语的内容是否能被幼儿所理解。例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原指寸比尺短,但用于不同场合又显其长,比喻人或物各有自己的长处,虽然该成语有很好的寓意,但对孩子来说过于深奥,难以理解,因此不适合幼儿园成语教学。“一言为定、无话不说、千辛万苦??”等成语都是幼儿容易理解并会在日常生活中所能运用的,相比之下更适合幼儿园教学。

(二)成语教学形式多种多样

  为了避免教师在教学成语时的枯燥无味,成语教学的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幼儿的思维带有具体性、形象性的特点,因此用具体而形象的刺激物作为理解成语意思的中介物。

  1.故事表演。例如:学习成语“三心二意、一心一意”,孩子们进行分角色故事表演,让孩子们在表演和笑声中明白,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

  2.观看课件。现在书店里大量出售成语故事书和配套光碟,其中制作考究、形象生动、画面丰富的光碟不在少数,这是一个非常好又方便的利用资源,省去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辛苦,又能给孩子们带来视听完美结合的感官体验。一段动画录像就让孩子轻松地理解了词语中蕴涵的意义,孩子们如临其境,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3.借助图画、实物。如出示一幅美丽的图片,图中花园里的花都开了,小鸟在高兴地歌唱,小朋友很轻松的学习成语“鸟语花香”,同时也理解了其中的含义。

  4.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成语教学。如:在学习“倾盆大雨、山清水秀、一尘不染”时,让孩子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在教授“助人为乐、半途而废”时,可结合幼儿身上所发生的事,让他们懂得道理;上绘画课时通过色彩的对比让幼儿知道“五颜六色、五光十色”等,孩子从感性知识转化成理性知识,以后就能在生活中积累、运用。

  5.课堂成语教学时,安排这样一个环节:让幼儿跟身旁的同伴,两人一组互相讲一讲新学的成语故事,老师巡回听故事,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然后请出两名幼儿在集体面前讲一讲新学的成语故事,其他幼儿点评他们讲的好不好?为什么?因为成语故事篇幅较短小,孩子们一般都能很快学会,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幼儿学会了本领,就更加自信,更加愿意表现自己,即使个性比较内向、害羞的孩子,因为在同伴间互讲故事时,证明了自己“能行”,也敢于在集体面前讲。

(三)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幼儿学习成语故事的热情和积极性。

  成语故事教学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开展特色成语教学的意义还在于:培养孩子的兴趣,并在生活中练习运用。

  1.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家园携手推进成语教学的开展,营造学习成语的良好氛围。每次成语故事教学之后,教师把相应的成语字条张贴在家园互动栏中,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成语教学内容,并检验孩子的学习、掌握情况。

  2.当幼儿在生活中正确的运用了成语,成人应该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每个幼儿都渴望得到表扬和奖励,我们就运用幼儿的这一心理,激发幼儿学习成语的兴趣,提高幼儿运用成语的积极性。幼儿得到的表扬奖励越多,他们就对这一活动越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就越高。

  3.开展成语故事比赛活动:如成语串串秀、成语表情对对碰、成语猜猜猜、成语故事大王、成语故事表演等,为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激起幼儿开开心心学成语的热潮。

  4.给幼儿布置家庭任务——找成语,比比谁知道的成语多,这些活泼、有趣的形式大大提升了孩子们对成语的热情。

三、主要活动形式:

  晨间情趣活动 小记者:有关成语的调查

小博士:学成语 小作家:有趣的成语 小演员:成语比赛: 盖高楼

  集体情趣活动 谈话:我喜欢的成语

  计算:我给成语分类 美工:制作提线木偶 社会:向他们学习

  区域情趣活动 语言区:动物成语棋

计算区:成语接龙

  美工区:我喜欢的成语

  生活区:量体裁衣

  游戏活动 欢乐舞台:我会表演成语故事

  乐乐邮局:我制作的成语邮票

  家园情趣活动 1.将调查表带回家查阅资料,与幼儿共同填写。

  2.有意识地与幼儿共同收集电视、广告、书中的成语。 3.当幼儿询问有关成语问题时,家长及时解答,进一步引发幼儿对成语的关注。

  4.家长向幼儿介绍相关成语的典故,和幼儿一起收看有关成语的动画片,木偶戏。

  精彩成语秀: 成语猜猜猜、成语串串烧、成语故事大王、成语月月秀

成语教学计划共16篇 小学成语教学计划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