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1-08-08 18:26:14 说课稿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集合6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考官:

  大家好!我是号__号考生,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现如今,孩子们的吃穿住行,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他们是否感受到了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呢?冀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倾斜的伞》这篇课文适时地呈现在我们学生面前。

  《倾斜的伞》是第三单元“感受真情”中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以“雨中倾斜的伞”为线索,主要写了小时候外公为“我”撑伞,把伞倾斜于我,他自己却淋湿了;长大后“我”为外公撑伞,“我”自己也淋湿了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我”与外公之间的温馨亲情,学会关爱感恩亲人。

  二、说学情

  通过以上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谈一谈我所面对的学生:

  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对于生活中的很多细节,是他们司空见惯却不曾认真思考过的。但孩子们都有着一颗易于被感动的心,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感受文章中浓浓的亲情,明白“爱”不仅仅是接纳和享受,同时还要懂得付出和感恩。

  三、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眯、惑、”等5个生字,会写“歪、淋、丹”等13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段落,以读为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同时也是我本课的教学重点所在。

  3、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我”和外公之间的至爱亲情,进而感受人间真情。这也是我本课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施教之功,贵在导学。”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品读法,引导学生通过读悟法、练习法和自主探究法来学习本课。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我精心设计了我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爱

  这时我会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下雨天校门外有许多撑着伞等待孩子的爸爸妈妈,当爸爸妈妈为你们撑上伞时,你们有没有观察过伞倾斜的方向呢?(让学生自由回答),然后我通过课件出示家长接送孩子的图片,引出“倾斜的伞”。(板书:倾斜的伞)。

  这样的导入,既触动孩子对生活细节的回忆,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营造了一种“课伊始,情已生”的境界。

  (二)整体把握,体会爱

  在温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我带领学生一起走进文章,开始我们新的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情感,我设计了这样两个步骤:

  第一、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在充分朗读字词后,课件出示:淅淅沥沥 惊讶 灰蒙蒙 困惑等词语,然后我会以“淅淅沥沥”这个词语作为示范,从词的结构和笔顺来指导学生进行规范书写。同时,为了及时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把握,我将采用个别读—开火车读—小组读的形式来做相应检查。(板书:淅淅沥沥)

  第二、让学生再次朗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主人公是谁?

  根据学生的回答,我会在关键处加以引导,让学生初步掌握:文章以“倾斜的伞”为线索,以“我”和外公为主人公,分别写了“我”小时候和成人后与外公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板书:“我”、 外公)

  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们进入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三)深入理解,再现爱

  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仔细阅读外公为我撑伞的情节,感受外公对“我”的爱。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从“困惑”一词入手,引导学生分析使“我”感到困惑的几个原因,再结合文中对外公进行细节描写的词语,如“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笑眯眯”、“笑而不语”、“开心地笑了起来”等词语来感受外公给予我温暖的爱、无私的爱。从而使学生的理解层层深入,情感步步升华。

  第二个环节:阅读“我”为外公撑伞的情节,感受“我”对外公的爱。我用课件出示第12自然段内容: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带领学生抓住这一段中的三个“仍然”进行品读。启发学生做这样一个思考:“一切和以前一样”,是什么让一切和以前一样?在学生交流讨论后,总结出:对,是爱,是外公给予的爱,是“我”读懂了爱,是“我”回报的爱,是倾斜的雨伞蕴含的爱。(板书:爱→←)

  最后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这一部分内容,一起感受这人间的真爱。

  (四)激情延伸,感恩爱

  这雨中,这伞下,笼罩着浓浓的亲情。课文学到这里,学生一定有了初读课文时不曾有过的情感体验,这时我会询问学生:文章中的伞,仅仅是一把伞吗?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进行适时总结归纳:不,这伞里有爱心,有温情,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把爱的雨伞下。(顺势完善我的板书)

  在情感升华之际,我会为学生播放一段手语视频《感恩的心》作为我本节课的课堂小结。在欣赏视频,感悟旋律的同时,引领学生和我一起学习“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这句话的手语表达,再次调动学生的情绪,把情感推向一个高潮,使关爱他人、感恩他人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稳稳的扎下根。

  课堂的最后,我会布置这样一个小任务:让同学们回家以后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制作一个爱心卡片。

  六、板书设计

  接下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的板书主要是以一个形象的伞字贯穿文章脉络,直观形象,更方便学生理解。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考官的聆听“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精彩的马戏》是小学语文第三册教材中的最后一篇有趣的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是在看图学词学旬的基础上布置的,它是让同学在学习观察简单的图画和事物,理解词语和旬子的基础上,增加初步理解自然段的能力,同时为基础训练:,初步说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这个说话要求作准备,更为以后学习复杂的看图学文打下基础。

  课文讲述了一场精彩的马戏,文章着重讲了猴子、黑熊和山苹的精彩扮演,最后点明动物能扮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说明了还是人有方法这个道理。从题目来看就已经突出了课文的重难点,文中四幅图展现了节目的精彩,课文又围绕如何精彩展开叙述。

  根据教材的目的和同学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①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精彩”、“好奇”’等词语。

  ②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动物扮演的节目精彩以和这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会用“精彩”、”扮演”说话,同时感受精彩,陶冶情趣。

  ③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计划用三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在第一课时,同学已理解了课题,整体感知了图画和课文内容,学会了生字,并理解了局部词语,完成了第一个教学目标。第三课时让同学完成练习,并指导他们背诵课文第四段。

  现在,我重点讲第二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准备突破第二和第三个目标。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只有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才干使同学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能力。由于课文中的二、三、四自然段的结构相似,假如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同学原有的知识结构得到扩充和改变。为此,根据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同学的认知规律,我准备用情境导入法导入新课,首先,激起同学的学习兴趣,然后用”导、扶、放”教学法进行的教学,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分为四步:

  第一步: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针对儿童好奇的特点,导入时激发同学的兴趣:小朋友,你们喜欢看马戏吗?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看一场精彩的马戏,注意,马戏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小朋友边看边想都有哪些动物扮演节目,你觉得这场马戏扮演得怎么样?同学带着问题看录像,看完之后,在同学回答问题的同时,我在黑板上帖出“猴子爬竿,’“黑熊踩木球”和“山羊走钢丝,,这三幅图片,并引导同学结合课文理解“精彩”这个词语的意思。这样,同学在欣赏中整体感知了课文,愉快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过程。在这步教学过程中,之所以采用情境导入和配像录音,是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七八岁的小朋友,他们的好奇心强,缺乏的地方是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我希望通过情境和生动形象的画面,激发同学的兴趣,直观地感受马戏的精彩。

  第二步,选耿例段,重点导读,揭示规律,李洁迂移

  由于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浅显易懂,加上二年级的同学在以前的字,词、句训练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同学朗读这一段的过程中理解该段内容。

  我主要精讲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这一段我准备采用抓住关键词,直奔中心的方法,让同学在反复朗读中体味猴于的顽皮,感受节目的精彩。教学时,先让同学依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明白谁扮演节目,怎样扮演,给大家留下什么印象。接着让同学齐读课文,弄清这一段共有几句话,然后抓住第四旬话中的“顽皮”这个关键词语,引导同学理解二、三、四句话的内容,并让他们勾画和朗读最能表示猴于扮演精彩的旬于,“它爬到高竿顶上,在上面倒竖靖蚊,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好奇地瞅着观众”。在找出重点词语“倒竖靖蜓”和“大笑”后,我进行板书。最后,在同学反复朗读后,指定同学依照体现这一段层次的问题,用自身的话说说猴子爬竿这个节目是怎样扮演的。为后阶段教学中的说话练习打下基础。

  在同学理解了第二自然段的基础上,我指导同学回想出学习这一段的学习方法并逐步提示他们让同学在我的辅助下试着学习第三自然段。之后的第四自然段在我口头,总结学习方法:①看图②读文③勾画④说话后,要求同学根据问题自学,我作适当点拨,并指导他们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在第二步教学过程中,我结合每段的最后一句话,引导同学考虑为什么观众对猴子,黑熊和山羊的扮演反映不同,启发同学抓住关键词,理解句意,进一步拓展他们的思维,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是想让同学在逐步适应并掌握学习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步迁移运用,积累语言

  爱因斯但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这充沛说明了想象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教第五自然段时,我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想象培养同学的说话能力,从而达到这堂课的高潮。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三个动物扮演的节目,要求同学带着“谁扮演?”“怎样扮演?”“观众有什么反应?”这几个问题观察自身最喜欢的一种动物扮演的节目。观察后,同桌仿照前三段说话,接着推选出代表在课堂上说话,最后指定同学用“精彩”和“扮演”来说说这场马戏扮演得怎么样。

  以上这步教学过程,我结合直观生动的画面,让同学仿照前三段进行说话练习,希望使他们在想象、思维和表达的过程中,切实锻炼运用语言的能力,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最后一步,总结全文

  我根据板书进行总结,让同学知道动物们之所以能扮演精彩的节目是演员们训练的结果,明白还是人有方法这个道理,突破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精彩的马戏》这篇课文所作的这一系列优秀教案,主要是为了体现以同学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通过为同学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发展的情境和活动,使同学的思维潜能和发明精神得到充沛释放和发扬。在对课文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诱使同学发生新的联想,进行发明性的学习和考虑。促使他们在考虑、表达等活动中理解、巩固知识,使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一幅板书要在体现文章的思路的同时,体现教师教学的思路,以便同学根据板书,掌握中心,加深理解。我根据本课的教学重点和二年级同学的年龄特征、接收能力,设计了这幅板书,是希望过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达到生动直观的“效果,进一步深化《精彩马戏》这篇课文的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讲的课文是《小柳树和小枣树》。

  一、说教材:

  《小柳树和小枣树》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蕴涵了深刻而丰富的生活哲理。对于这组课文的教学,要特别关注人文精神的挖掘与落实,在让学生不离开对语言文字感悟的同时进行自然的思想教育,使生动的教材显得更加鲜活。授以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逐渐引导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这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形式出现,借助小柳树和小枣树生长情况的不同,赋予它们不同的性格特点。并通过它们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使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这一深刻的道理。

  二、说学情:

  刚刚读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强,但缺乏一定的鉴别能力。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识字的方法,喜欢读书和表演,但语言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欠佳,有意注意的时间还比较短,好动、好玩。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教学重点:用不同语气表现人物的不同性格。

  教学难点:懂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会欣赏别人。

  四、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特色,教学中,以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对比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我运用了谈话法、讲故事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说学法:

  1、学习方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一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二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思考别人说的话的意思,能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

  2、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别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培养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主人公。

  上课伊时,我请学生说说印象中的柳树是长什么样的。语文学习不是零起点。大部分学生在生活中都对柳树有所了解,因此也能说出一些描写柳树的词句。而枣树生长在北方,学生相对比较陌生,我就出示枣树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的枣树怎么样,感受枣树从光秃秃到果实累累的生长过程。由学生对主人公的了解走进文本,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弥补了他们原有的认知空白,同时也抓住了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契机。然后,我告诉学生:小柳树和小枣树之间还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读读吧,引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下面的学习打好了铺垫。

  (二)、感知全文,初探故事大概。

  记得有位教学专家说:阅读教学,要加强初读,延时开讲。此环节,我安排了两次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读书。第一次,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个句子,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想想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第二次,我请学生分小节轮读课文,相机进行字音的纠正和强化。如:前鼻音的“忍”、后鼻音的“乘”、既是第三声,又是前鼻音的“浅”,将初读反馈和字音教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规律: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也利于更好地了解学情,并且立足具体的学情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我们的阅读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初读以后,我引导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大意,利于培养学生一种整体把握的能力,同时这种将厚书读薄的'能力必将让学生受益终生。

  (三)、研读文本,对比人物特点。

  在了解了故事大概的内容之后,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去体悟主人公的性格特点。这里,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两个层次的对比进行品读。

  对比一:春天,小柳树是怎样的,而小枣树又是怎么样的。

  我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春天里描写小柳树的语句,让学生用朗读表现出小柳树的美丽。这里主要有三个重点的语句:

  1、小柳树的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真好看。

  我先出示插图一中的小柳树,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夸夸小柳树,感受小柳树那柔软、纤细的腰肢和嫩绿、充满生命活力的树枝。然后出示文中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细细的”、“绿绿的”两个叠词的妙用,读出叠词的韵律感和小柳树的美丽。

  2、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她穿上一身浅绿色的衣服,真美!

  我让学生将文中这句话和”春天,小柳树发芽儿了。过了几天,小柳树的芽儿变成小叶子,真美!”进行比较,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语句更好一些呢?引导学生体会文中的句子是将小柳树当成人来写了,她像人一样穿上了美丽的外衣,好漂亮啊!

  3这时候,小柳树的叶子已经长得又细又长了。她在微风中得意地跳起舞来。

  这里,我出示插图二中的小柳树,让学生想象柳树在风儿的吹动下,她会是怎样的。在学生的想象说话中,在大家的交流讨论中,学生仿佛看到到了小柳树轻盈地舞动着动人的身姿,此情此景,的确像极了一个骄傲的小公主,漂亮而自得,迷人又傲慢。朗读时,引导学生特别要突出“得意地跳起舞来”这几个重点的词。

  在小柳树如此漂亮的同时,文中对于小枣树的描写有这样的几个重点的句子:

  1、小柳树看着小枣树,树枝弯弯曲曲的,一点儿也不好看。

  结合图片,让学生说说小枣树的样子,学生会说: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就像一个光头,可难看呢!……朗读时,特别要注意“弯弯曲曲”、“一点儿也不好看”这几个重点词语。

  2、她看看小枣树,小枣树还是光秃秃的。

  朗读时,引导学生抓住“还是光秃秃的”几个词,突出小枣树的难看。

  如此强烈的对比,小柳树的确在外表上有着如此大的优势,难怪她会对小枣树说:“喂,小枣树,你的树枝多难看哪!你看我,多漂亮!”“喂,小枣树,你怎么不长叶子呀?你看我,多漂亮!”那种奚落,那种傲慢,学生自然而然地就能体会。

  对比二:秋天,小柳树和小枣树的变化。

  到了秋天,两个主人公的外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枣树结了很多又大又红的果子,给大家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而小柳树什么也没结。这里有几处关于小柳树的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非常传神,也留给了读者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小柳树“实在忍不住”?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想象说话:小柳树听了,她想:……不好意思地笑了。抓住文中这个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填补,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会小柳树当时惭愧、后悔、感动、顿悟等多种情感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情,为寓意的体悟打好了铺垫。

  (四)、拓展延伸,体会寓意。

  文中,小枣树的一段话发人深省,平朴间蕴涵着一个深刻而厚重的哲理。我让学生反复地读,用自己的语言谈谈自己对这段话的看法和认识,然后联系本单元《识字四》中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旧知的回顾拉进了学生和抽象的寓意间的距离,打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接着,我又让学生小组讨论,联系我们的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个寓言故事的看法和想法,进一步体会其中的寓意。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藏戏》之后又一篇展示壮丽多彩的民风风情的阐明性散文。内里先容了客家民居和傣族的竹楼。文章分两部门,有各自的标题,独立成文,用词正确,语言柔美,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形貌了独具特色的民居。

  二、说目标

  1.学习并积累“奇葩、安然无恙、和睦”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说明方法.

  其中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为教学重难点。

  三、说策略

  本文是一篇非常故意见意义的阐明性散文,在先容客家人的住宅时,用了数字、打比喻等阐明要领。以是在讲授时,可以接纳门生自主探究、小组互助的要领,老师点拨引导。计划公道的表格,让门生在阅读中完成表格。

  四、说过程

  (一)、民居展示,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艺术形式上百花盛开,在民居上也是各有特色。看图片,猜猜这是哪个地方的民居?(播放课件:如上海石库门、西藏民居、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等)这些五花八门的房子,真有点令人眼花缭乱了,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去参观领略一番。(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准

  1.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有着怎样的特点,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自由通读全文,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在书上标记一下。

  2.出示词语认读:

  (三)、了解民居特点

  1.默读课文,按表格要求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2完成填空后小组交流,共同完成表格填空。3.全班交流,了解客家民居的特点。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我知道的民居

  位置

  作用

  材料

  结构

  文化特征

  (四)、深读探究,感知表达特点

  1.自由读《客家民居》部分,思考是围绕哪段话来写的?(画出中心段落:第一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客家民居“奇”在何处?指名说,互相补充。(用料奇特;造型奇特;异常坚固。)

  3.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对民居的特点进行说明的,有什么好处?(列数字-通过厚1米、高15米以上,三至六层,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两三百年甚至五六百年,这些具体的数字,使人准确地了解客家民居的基本特点;打比方-房屋如橘瓣状排列,生动地写出了民居独特的造型。)

  (五)、客家民居中,体现了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勤俭持家、和睦相处、平等互助等)

  (六)、自读《傣家竹楼》部分,根据前面课文的学习,自己完成表格后半部分。

  创设情境,运用方法,介绍傣家竹楼。(傣家竹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优美的风景,成为人们旅游观光的景点。如果由你来当导游,该如何向游客介绍?请各小组推选选手,共同设计导游词,参加评比。)

  五、说拓展阅读:

  下面这篇文章在先容永定土楼的特点时用了哪些阐明要领。

  近五六年来,天下上有30多个国度和地域数以千计的专家、学者慕名前去闽西永定县,观光观察被称赞为“中国古修建奇葩”的闽西土楼。团结国教科文构造照料史蒂汉斯安德烈老师观光了土楼后称赞道:“这是天下上唯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修建模式。”永定土楼,分外是圆形住宅(土楼),以久长的汗青,弘大的,精良的布局,奇特的气势派头扬名于世。柔美而壮观的永定圆楼,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如从地下冒出来的天然生长的巨大的“蘑菇”,又如自天而降的玄色“飞碟”,环形的屋顶飘浮在烟雾中。仅以永定县苦竹乡井头村的深远楼为例,楼里三圈,直径80米,周长250米。外圈四层,屋子260间;中圈二层,屋子60 间;里圈一层,屋子8间。共有屋子328间,里头住迫害80户500人。尤其令人不行思议的是,偌大一座城堡式的高峻修建,不消一根钢筋,一包水泥,一块砖石,全以一担担黄土聚集而成,自明清迄今,始终齐备如新。永定圆楼由于土墙环拱,又能保暖隔热,冬暖夏凉,,易于防卫,便于办理。

  闽西土楼为什么能长期不毁,成为我国古修建艺术的一个奇葩呢?控其秘密,原来它以黄土为重要质料,佐以沙、石灰,拌掺少量红糖、糯米和木屑、竹条等,颠末重复揉打、研舂、碾压,然后夯打土墙,并以木柴为梁呆,瓦片为顶盖,因而非常坚固牢固。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

  《穷人》一课所处的位置是第十一册的第五单元,本组课文都是外国文学名篇,课文虽然不同,但都表达了作者真挚强烈的感情。因此,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一点外国文化,感受这些作品中蕴涵的那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还要继续落实上一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穷人》是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真实的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统治下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桑娜和渔夫勤劳、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课文用朴实、准确的语言,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真情实感。文章的特色在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美好心灵。文章多处出现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及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是练习朗读的佳作。

  2、素质教育目标的确立: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已有认知水平确定如下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教学点

  a.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顾惜、勉强、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

  b.理解下列重点句

  ①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②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 ……揍我一顿也好!

  ③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能力训练点

  a.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培养学生理解重点语句的能力。

  c.培养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

  通过学习,了解穷人的美好品质,向学生进行关心他人、奉献爱心的教育。

  3、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难点

  重点是从人物的行动、语言、思想活动中体会穷人的美好心灵;启发学生在弄清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思想品质及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合理想象是难点。

  (2)解决办法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我采用抓重点词句进行品析,指导朗读来解决。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结合教材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立足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采用以下教法与学法。

  教法:运用反馈教学法的理论,以信息反馈为主线,把自读、自悟贯穿始终,教师主要采用点拔、诱导、激趣等方法指导学生读文,尽量做到该讲则讲,力求达到自读、自悟、自得。

  学法:主要采用批注、朗读、演读等方式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让学生字字入目,句句入心,声声入情。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解决生字新词,读通读顺课文,弄清人物的关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第二课时,以读代讲,通过揣摩、品味描写人物心理活动、行为、语言的句段来体会作者表达上的高明之处,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穷人苦难的生活,高尚的品格;第三课时,续写《穷人》,展示并评议学生的作品。

  接下来向老师们展示的是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触发探究

  教师出示列夫. 托尔斯泰的肖像,问:同学们,认识他吗?他就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虽然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写出了许多传世之作,如《战争与和平》《复活》等,被誉为“世界文豪”,这足以说明他文字功夫了得。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看看你能发现他文笔的高明之处吗?生自读全文并思索。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的源泉藏在深处,你得去挖掘,才能发现它。本环节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对列夫. 托尔斯泰产生敬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强烈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有助于学生再次感知课文的“语表层”,为学生深入探究课文打下基础。

  (二)呈现专题,潜心探究

  过渡语:你们发现了作者在表达上的高明之处了吗?估计学生会说出作者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对话等方面描写得十分细腻、成功,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感受作者细腻的文笔吧!

  设计意图:这样做是“先入为主”,让学生在还没有细品文章时就对文章产生了好印象,就会形成良好的心理期盼,为学生潜心探究课文打下情感的基础。

  专题探究一:感受穷人生活的艰难

  1、出示第一个探究专题及其学习建议:⑴自由小声地读,用横线画出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或疑问,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⑵为了使你的回答清楚明了,建议这样汇报:我

  从 体会到(想到了) 。

  设计意图:在探究中,教师给出建议不仅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潜心探究,更好地解决探究专题,更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与表达习惯。

  2、生汇报交流,师随机指导朗读。这个环节主要采用个别朗读指导,辅以重点语句的齐读指导,其间穿插朗读方法的介绍,如抓重点词体会后再细读,读书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等等。

  3、让生提出探究中不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学生探究完这部分后会发现文中一处看似矛盾的地方:桑娜家那么穷,为什么文中写到“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通过释疑自然引出第二个探究专题。

  专题探究二:感受穷人美好的品质

  此探究过程与专题探究一类似,教师出示专题探究内容及学习建议后让学生自读、勾画、批注、交流。由于这个专题内容涉及整篇课文,因此这一环节的朗读指导主要抓住描写最为精彩的第九自然段与第二十四自然段进行品味赏读,在微观上探究。如何进行微观探究呢?下面以第九自然段为例来谈谈我的做法。

  出示第九自然段: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然后分三步进行教学:⑴指名读,学生思考桑娜的内心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体会桑娜由“担忧─害怕─后悔─坚定”的心理变化历程。⑵抓住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文中没有表达出来的桑娜此时的一些内心活动。⑶再通过个别读、范读等形式加深理解,丰富情感,使读有目的、有层次、有收获。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微观探究主要是以点代面,把这两处的心理活动与人物语言揣摩透了,文中其它自然段的心理活动与语言描写学生领悟起来就容易多了,同时,这样的指导也会真正起到提高学生朗读能力的作用。

  最后,抓住渔夫回家后与桑娜的对话进行角色朗读。并引导学生看课文插图发挥想象,进一步体会渔夫与桑娜的善良。

  设计意图:分角色朗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前面所获得的读书方法,实现读的迁移,通过看图想象,进一步体会桑娜与渔夫的美好品质,为续写故事作好铺垫。

  第二个教学环节总的设计意图: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培养?只有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才能形成。此环节的两个探究专题是根据课文内容确定的,避免了探究的盲目性,同时这两个探究专题具有集中性(因为它们涵盖了课文的最大内容)、开放性(因为它们答案多维),为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的平台。在探究中,教师指导学生心入其境地读书,更能让学生与文中人物产生情感上的和谐共振。

  (三)课外延伸,拓展探究

  教师总结:通篇课文,除了课题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在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穷与困苦;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通篇文章却赞美了穷人美好的品质。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同学们可以试着用今天的学习方法(多读多体会),去自学本组剩下的两篇课文,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找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它名著,去感受他文笔的精妙。

  设计意图:此环节可以延续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课余自己读,自觉地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板书设计:

  穷人

  勤 劳

  善 良

  桑娜 抱 担忧 后悔 决定

  渔夫 熬 忧虑 思考 决定

  宁可……也不……

  设计意图:此板书力求做到紧扣教材,选词精当,从整体看线索分明,重点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6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识字1”中的第一篇课文。本课是一首古诗,这首古诗将从一到十表示数目的10个汉字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巧妙地编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美丽、恬静的山村风景画。这首小诗描绘景物错落有致,10个数字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自然和谐地融于小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儿童学习这首古诗不仅可以激发其热爱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发识字的兴趣。

  识字、写字、诵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结合识字教学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我确定了第一课时的4个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及一种笔画“一”。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

  4、初步认识田字格,学会写“一”。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他们置身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通过自己的研读、教师的导读、同伴的评读来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读好诗句。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田字格,学写汉字。为此在写字前应让学生认识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称。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认识汉字的基本笔画,初步掌握运笔方法,并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动手尝试以及教师的示范指导来写好第一个汉字“一”。因此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年龄特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如导入新课时我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好奇来做文章,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般的世界,让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开始学习。但由于本人语言功底薄弱,又没有其他让学生直观感知的多媒体设备,只有课本上一副图,所以教学效果没有预想的那么好。

  二、自主研读,自读自悟

  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不断地在自读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我先让学生圈出诗中的生字宝宝读读拼拼,并借助所学的拼音拼读古诗,会读了读给同桌听一听。但是可能因为是第一次学习课文,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还不是很能掌握,有个别学生不会圈生字。有人说想象是创新的翅膀,在诵读古诗时,我让学生在试试、学学、比比等活动中,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通过一次又一次的诵读来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体验,享受审美的乐趣。在研读时,引导学生进入如诗如画的小山村,说说看到了什么景物,进行美读。这样既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让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但实际教学中,由于本人经验不足,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感受到小山村的美,只停留在表面层次。

  三、复习巩固,指导写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生字时,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设置引人入胜的游戏情境,如摘果子,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来认字。本课时先写一个“一”,让学生初步认识田字格,充分地说横笔的写法,分散写字的难点,使学生在玩中学习写字,巩固生字。但由于时间紧张,写字这一步完成地有些匆忙。

  我今年是第一次任教一年级,没有经验,而且上的又是新课程。有些地方还是不太会把握,比如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作出及时评价,课堂生成没有好好抓住,教学机智不够成熟等。课后我也虚心听取了前辈老师的意见,看到了自己不足的地方,也反思了这堂课失败的地方,总结了成功的地方,以后要继续向老师们多学习,多探讨,努力使自己的课堂生动、活泼、有实效。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相关热词搜索:小学语文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