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13篇(整本书说课稿)

时间:2022-10-16 14:28:00 说课稿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13篇(整本书说课稿),供大家赏析。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13篇(整本书说课稿)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1

【基础练习】

  1、下列加黑字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酷似(kù) 盈眶(kuàn溃 马鬃(zhōn溃 塾师(shú)

  B、晾晒(shài) 磨蹭(cen溃 苦楚(chǔ) 背熟(shú)

  C、红薯(sǔ) 驮灯(tuó) 奥秘(mì) 愣了(lèn溃

  D、掺和(chān) 愁苦(cóu) 崇敬(chón溃 沙哑(shā)

  2、下列句子中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我以为父亲要凑我了,可是没有。

  B、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C、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D、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

  3、下列各句中,说明父亲回家次数最少的一句是()。

  A、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B、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极少回家。

  C、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少有回家。

  D、我父亲在离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很少回家。

  4、下列词语中词性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A、愁苦 崇敬 赞美 晾晒

  B、掺和 奥秘 凄惨 酷似

  C、温厚 欣慰 荒寒 幽默

  D、昏黄 磨蹭 金黄 稀奇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B、通过一晚上的修修补补,让书成了完完整整的两本。

  C、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写的这个在稿纸上的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

  D、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麻袋书和一箱红薯。

  6、元贞“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造成他这种境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练习】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①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②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③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关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④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他_____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_____,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7、①、②两处描写了父亲的哪些方面?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过③、④两处的描写,可以看出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小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元贞比你有出息”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填入文中空格处恰当的一组词是()。

  A、竟然 缝缝补补

  B、居然 缝缝补补

  C、竟然 修修补补

  D、居然 修修补补

【热点考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祖母的呼唤(节选)

  童年时,每当黄昏,特别是冬天,天昏黑得很突然,随着田野上冷峭的风,从我们村许多家门口响起呼唤儿孙回家吃饭的声音。男人的声音极少,总是母亲和祖母的声音。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祖母身体病弱,在许多呼唤声中,她的声音最细最弱,但不论在河边,在树林里,还是在村里哪个角落,我一下于就能在几十个声调不同的呼唤声中分辨出来。她的声音发颤,发抖,但并不沙哑,听起来很清晰。

  有时候,我在很远很远的田野上和一群孩子逮田鼠,追兔子,用锹挖甜根苗(甘草),祖母喊出第一声,只凭感觉,我就能听见,立刻回一声:“奶奶,我听见了。”挖甜根苗,常常挖到一米深,挖完后还要填起来,否则大人要追查,因为甜根苗多半长在地边上。时间耽误一会,祖母又喊了起来:“狼下山了,狼过河了,成汉,快回来!”偶然有几次,听到祖母急促而愤怒的呼吼:“你再不回来,不准进门!”①祖母的声音拉得很长,充满韧性,就像她擀的杂面条那么细,那么有弹力。有时全村的呼唤声都停息了,只我还没回去,②祖母焦急地一声接一声喊我,声音格外高,像扩大了几十倍,小河、树林、小草都帮着她喊。

  12、解释下列词语。

  冷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韧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祖母呼唤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与标题相呼应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①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祖母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②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现了祖母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B

  2、C

  提示:

  A、揍

  B、“马鬃”

  D、篮

  3、B

  4、C

  5、A

  提示:

  B、缺主语;

  C、语序不当;

  D、定中搭配不当,应为“一箱子书和一麻袋红薯”。

  6、

⑴、在他成长的第一阶段,就失学了;

⑵、当地文化、经济极度贫困落后。

  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和写作背景来理解。

  7、行动、情态、语言等方面。爱孩子、关心孩子的思想感情。

  提示:此题可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分析描写角度,再结合人物形象来品析说话人的感情。

  8、温和、善良,理解并尊重孩子的友情。

  提示:此题要结合上下文意来理解分析。

  9、如“夜补课本”、“巧补课本”。

  提示:此题要综合概括文意,并抓住关键词作答。

  10、元贞家境不如“我”,成绩却比“我”好。

  11、D

  提示:此题要认真辨析各组词的词义差别并结合文意来选择。

  12、形容冷气逼人。指顽强持久,不易变化的特性。

  13、祖母的呼唤声最细最弱,发颤发抖而富有弹性,但不沙哑。

  提示:此题要抓住文中关键句子来分析。

  14、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

  15、比喻。通过描写声音的特色,传达出呼唤声中的真情。

  16、夸张和拟人。

  与15题相近。

  提示:此两题要结合修辞知识,抓住关键词辨析所使用的修辞,然后综合文意理解人物的感情。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2

  在我读四年级的时候,我看过一本令我爱不释手的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刘备三顾茅庐》,里面的人物有刘备、关羽、张飞。刘备聪明机灵,而张飞非常鲁莽。关羽没有张飞霸道,比较温和。

  一开始刘备被曹操打的节节败退,刘备非常想自己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间奇才。然后,一天他坐在茶馆喝茶,他听人说:“山上隐居一位聪明绝顶,预知上五百年,下知五百年的人。”刘备马上走过去问:“那位奇人隐居在哪。”人们说:“我们也不知道他隐居在哪。”刘备并不放弃,继续打听那位人的下落。一天他听说以为农夫说:“山上隐居着一个人,叫诸葛亮。他算命十分准确。”刘备立刻叫关云长、张翼德和他一起去拜访这位旷世奇才。他们走在路上,看着那些小路曲折蜿蜒,那些草儿、花儿散发着阵阵芳香,刘备骑在马上说:“这里鸟语花香,如世外桃源。怪不得连人间奇才也愿意隐居在这么幽静的地方。”距诸葛亮的茅屋还有半里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诸葛亮的草屋外,刘备就上前敲门,从里面走出一个小童说:“我家师父不在家,出门采药去了。”刘备忙问:“他几时回来”小童说:“有时一两天,有时三四天,有时十多天,反正说不准。”刘备说:“请你转告他说刘玄德找过他。”小童说:“好。”刘备说:“不要忘记一定要转告他”到了第二天刘备说:“二弟、三弟,我们今天再去拜访他吧”张飞说:“大哥咱们都去了两次了,他都不肯来,干脆让我拿一条大绳把他抬来不就省事了吗?何必让您来回的走呢?”刘备说:“三弟,你又太鲁莽了。你就算把他抬回来又有什么用呢?他还不是不会听从于我,那又有什么用呢?”张飞说:“大哥你说的太对了”下次我一定会听你的话,然后他们又骑在马向诸葛亮的草屋走去了。来到屋外,刘备又来敲门,然后小童又从里面走出来说:“师父正在草堂睡午觉,我去把他叫醒来接待你们。”刘备赶忙拉住小童说:“不要打扰他了”小童说:“那好吧。”过两个时辰,刘备准备离去的时候,诸葛亮从草堂走出来说:“找我有什么事?”刘备立刻走过去说:“诸葛先生,我找你想你帮我统一天下”诸葛亮说:“好吧,我看你找了我三次都不放弃,我就帮你出谋划策……”

  我觉得刘备不想让才白白浪费掉。我长大后也一定向刘备学习不会轻易失掉信心,在学习的道路中我会向刘备学习,知难而进,当我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我就想起了这个故事,让我充满了信心,而这一切都是书赐与我的。记得有位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智商高尚的人谈话。”书中的人物,做事就是激励我们的良药。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3

  书,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牢牢地占满了我的生活空间:书桌上摞着书,三个书架上全是书,床上摆着书,地上放了好几箱书。看着这么多的书,我真记不起来哪本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一定在这里!可是,他在哪个书架上哪个书箱里呢?我到陈列着旧书的角落里寻找。最终,一本装帧精美、略显陈旧的书吸引了我的目光。它不是很厚,开本较大,棕色封面,中间有一个卡通的米奇头像。头像上方的一行字告诉读者,这是为纪念迪士尼在中国畅销十周年而发行的漫画书。是爸爸从深圳给我买的。

  轻轻地翻开书页,我仿佛看到一个三四岁的儿童欣喜若狂地从刚出差回家的父亲手里接过一本漫画书,兴奋地跳到床上,兴致勃勃地开始看。那个小孩儿边看边笑,一口气就把它看完了。那个小孩儿,就是我。

  第二天,我就把这本漫画书带到了幼儿园,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漫画中的快乐。但是,回家后我却挨了妈妈的一顿责骂。因为原本崭新的书已经有多处损坏。书角层层卷起,书脊也有破损。

  虽然这本书已经不再崭新,但是我还是很喜欢它。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放弃下楼和小伙伴玩的时间来看这本书,以至于我把每一个情节都记得清清楚楚。我最喜欢庇兄弟盗鸭堡的故事了。愚笨的庇兄弟在贪吃、心急、无知等的驱使下最终以失败被捕告终。还有唐老鸭开万能搬运公司的故事,最后它由于吓破了胆,不得不到医院治疗。这些小故事虽然情节简单,却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幽默的种子。

  这本书给童年的我带来无穷的快乐,也让我养成了喜欢阅读的好习惯。每当父母给我买了新书、新杂志,我总是把其他事放到一边,迫不及待地、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旅游时也必定逛当地的书店。我的这第一本书的书名是《让笑声飞翔》。我的悦读生活告诉我要“在书香中飞翔”!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4

  我们想忆起自己读过或接触过的第一本书,是很难的。而我年幼时某些受到的鼓励和引导,却如我的第一本书般,启迪了我。

  在我出生前,爸爸就是出版社的编辑了。由于爸爸曾是英语的教师,所以他也经常编辑一些英语书籍和教材。教材一般都是十分简单的小学英语教材。

  家中经常堆着爸爸负责编辑的书。至今我还不知道把书堆在家里是干什么的;因为编辑书稿应该是在出版社里才对。但也许会是出版后多余的书,或是待编辑的,也或许是爸爸特意留下来的。

  大概是我6岁时的一天,偶尔从书堆中抽出了一本五颜六色教材,翻开一看,就被书内的彩图以及奇异的文字吸引了。那是我还没有上小学,是不懂英语的。所以形态各异的字母颇能引起我的兴趣。

  聚精会神间,爸爸走了过来。见我我正坐在地上看书,也感兴趣似地走来问道:“在看什么呢?”

  他笑着,也许我这姿态并不多见。我将书的封面翻出示意,他便笑道:“哦,是这个啊。”于是他将我手上的书抽取,然后走到旁边的沙发上做下,说道:“过来,教你点东西。”

  我倒也感兴趣地走到他身旁。他坐着将书放在腿上,我站着趴在书上。他拿起书翻到了最后的一个字母图表,似乎对书十分熟悉。

  接着他便叫我英语字母。图上有26个字母,每个上面都有着图画。他耐心地边指边讲,说:“这个是‘A’……”,“这个是‘B’……”。我耐心地听着,同时也跟着他读。

  如此讲完26个字母,爸爸说:“自己把他们学会。”然后就因事出门走了。

  他走后,我将字母反复读几遍,然后记几下,竟然学会了。第二天,我向爸爸背诵。虽然部分音发的还不够准,但是也得到了他的称赞。

  这是爸爸第一次对我学习的教导,我至今难忘。我也领悟到,与其去寻找那本初次阅读的书,毋宁铭记下这些对我就像阅读的第一本书般的得到的教导。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5

  有一次,我在开心书店看中了一本书。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千零一夜》,我特别喜欢可是却得用十六元五角才能买到。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爸爸,爸爸倒好,把我训斥了一顿:“你在家有课本,在学校有老师,要什么课外书,还要花那么多钱。”听了爸爸的话,我难过极了,我大声的哭了起来。“爸爸呀!你根本不懂女儿的心,我并不是在乱花钱,我实在学习呀!”

  从那以后,我就想:我要用自己的钱买书。我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存钱之路。我把爸爸每周给的两元钱存起来、妈妈让我卖盐的钱我存起来、爸爸让我买烟的钱我存起来。

  有一次,我为了能够存下2元钱,中午,我饿着肚子。当我看到其他孩子热乎乎、香喷喷地吃着可口的饭菜时,我悄悄地来到了操场上。我就这样饥肠辘辘的在教室呆了一个下午。这件事我没有对妈妈说起过,我要用自己的努力,买下我心爱的书。过了一段时间,我居然存够了十六元五角钱。我要买回自己的书……

  周日,我来到书店,郑重地递上那十六元五角钱,买下了那本自己生命中的第一本书。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集合13篇)】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6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亲爱的同学们也将步入紧张而充实的初三最后一学期的生活。初三是一个神秘的名词,它又是三年学习中终期的一个代名词。人生的道路虽然很长,但关键的往往却只有几步,而初三就是这关键几步中的第一步。我们只有迈好这一步,才能顺利通往人生的顶点。同学们,初三是机遇,初三是挑战,初三这座大山就横在我们面前。为此,我们只能选择拼搏,不能后退!寒窗九载,只剩最后一搏,同学们,再加一把劲,每天进步一点点,那就是成功,只要不放弃追求,就永远不会被打败!

  在我们身边中有许多书,请问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本书吗?也许,这篇文章能带你回到当时的情境......

  文中的“我”有很多很多书,但却每一本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每一本书有每一本书存在的价值,而文中“我”的父亲会把他从书中得到的启示化作自己的经验讲诉给我听,让我明白书的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顾名思义是第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也许,在某些人眼里他的第一本书没有任何意义。但我第一本书对我的意义是代表一个长辈的教导......

  记得那年生日,父母跟哥哥们都在一旁忙碌准备我的生日,而我在一旁偷吃着蛋糕,忽然,一双手触碰我的肩膀,我回过头发现,原来是住在我们家隔壁的黄奶奶。黄奶奶笑着对我说:“被我发现咯”我尴尬的笑了几声。

  黄奶奶她待人友好,邻居们都很喜欢她,只可惜她的儿女都因为工作而对她不理不睬,只知道给她一定的生活费,对她的生活一点都不关心,甚至连她摔跤受伤也没来慰问一句。妈妈得知她的经历后,就常常对我们说,要经常陪隔壁的奶奶讲讲话。因此我只要一有空就跑去她们家玩,相处久了自然就变得很熟,所以我的生日当然不能缺少她的存在。

  大家都在热热闹闹的讨论以前的种种,而黄奶奶在一旁静静地听着我们家的一切一切。妈妈察觉她有点不对劲就对我使眼色让我过去陪她,我笑着看着她,她看了看我便在身旁拿出一本书。放在我手上,我拿着那厚厚的书问:“这是什么东西啊?\'她微笑着说:“这是我们的秘密,希望你能好好珍惜它”那本书,我从未看过,只是一次大扫除当中无意发现它的存在,我翻了2页,就有N个字我看不懂。我想去问黄奶奶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但却得知奶奶早在1个月前因病去世,我们家从此也没有人再提“黄奶奶”这个人。

  5年后,我再次翻开那本书。我终于知道这是什么书了,原来这是高尔基的——《母亲》,我一页接一页看,直到看到最后一页,我依稀还能看见奶奶当年给我留下的【秘密】。

  不要在乎金钱的多少。

  而要在乎你付出了多少关心。

  请好好的孝顺你的父母。

  因为他们是最关心你的人。

————我们的秘密

  因为它的这句话,让我重新理解生命的意义。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7

  暑假终于开始了,作业也随之而来,但是这一次有一个奇怪的作业。

  修业典礼时,丁老师说:“我们在暑假里出一本书!”当时我就很惊讶!什么?让我们出一本书?当我们是神童呀!我们也不是作家,开玩笑吧?但是这一次看丁老师是认真的,我只好带着这份沉重的作业回到家里。我天天想着这本书应该怎样编,手写?不行,太慢了。打印?太单调了。我千思万想,最终选择了打印,不过打印出来之后在上面搞几副插图,这样就不单调了!最终我打开电脑一看,哈!有8篇作文保存着,于是我把这些作文打印出来。要设计封面了,那应该怎样设计呢?我挠了挠头,突然我脑袋里闪过一丝灵光,对了,我可以在封面上设计一个足球呀!......比如说我有一篇作文是描写我家的鱼,我就可以在上面画一些鱼冒泡泡。终于可以大功告成了。

  暑假结束我们又返校了,一到教室我就向钱存炫耀了一番,我问他:“你看我的作文书编的怎么样?”他说很不错,说着说着,他愁眉苦脸小声说:“我没编”。“啊!你没编?怪不得我看你愁眉苦脸的。”说完,他就只好埋头看书了。老师开始评讲了,说我的作文书缺点是没有涂上颜色,显得特别单调。

  这本书是我平生编的第一本书,虽然不是很好,但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也很珍贵,我还是会好好保存的。

【我的第一本书作文精选13篇】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8

  诗人蔡其矫来访,看见我在稿纸上写的这个题目,以为是写我出版的第一本诗集,我说:“不是,是六十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他笑着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我向他解释说:“可是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它酷似德国卜劳恩的《父与子》中的一组画,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幻梦。

  我们家有不少的书,那是父亲的,不属于我。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箱子书和一大的麻袋红薯。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稀奇东西。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还有《新青年》、《语丝》、《北新》、《新月》等杂志。我常常好奇地翻看,不认字,认画。祖母嘲笑我,说:“你这叫做瞎狗看星星。”那些本头大的杂志里面,夹着我们全家人的“鞋样子”和花花绿绿的窗花。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我父亲在离我家十几里地的崔家庄教小学,不常回家。

  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得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难不住我,我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他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我垂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没有。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老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砍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父亲深深叹着气。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脸又黑又皱,脊背躬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父亲的手真巧,居然把两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还用牛皮纸包了皮,写上名字。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对于元贞来说,恐怕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父亲这次回家给我带回一个书包,还买了石板石笔。临到开学时,父亲跟我妈妈商量,觉得我们村里的书房不是个念书的地方,父亲让我随他到崔家庄小学念书。我把这本完整的不同寻常的课本带了去。到崔家庄之后,才知道除了《国语》之外,本来还应该有《算术》和《常识》,因为弄不到这两本书,我们就只念一本《国语》。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颂。

  我们那里管“上学”叫“上书房”。每天上书房,我家的两条狗都跟着我。课本上的第一个字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经把狗调教好了,当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当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我们是四个年级十几个学生在同一教室上课,引得哄堂大笑。课没法上了。下课后,老师把我叫去,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他罚我立在院当中背书,我大声地从头到尾地背书。两只狗蹲在我的身边,陪我背书,汪汪地叫着……抗日战争期间,二黄毛打仗不怕死,负了几回伤。他其实并不真傻,只是心眼有点死,前几年去世了。他的一生受到乡里几代人的尊敬。听说乔元贞现在还活着,他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小西。

  诗人蔡其矫再来我这里时,一定请他看看这篇小文。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

  人,不能忘本。

  字词解释

《父与子》:德国漫画家卜劳恩(埃·奥·卜劳恩( E.O·Plauen,1903—1944),原名埃里西·西塞尔(Erich Ohser)德国著名的连环漫画大师。)的著名漫画作品。

  大革命:1924~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的国民革命运动。

《语丝》:现代著名文学周刊。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

《北新》:现代综合性刊物。上海北新书局编辑发行,1926年8月创刊,初为周刊,后改为半月刊。

《新月》:现代著名文学月刊。由现代文学社团新月社成员创办,创办于1928年,1933年6月停刊。

  国语:汉语,即1949年后称作“语文”。

  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

  欣慰:喜欢而心安。

  磨磨蹭蹭:缓慢地向前行进,比喻做事动作迟缓。

  凄惨:凄凉悲惨。

  温厚:温和宽厚。

  翻来覆去:原文是指一次又一次,多次重复的意思。

  苦楚:痛苦(多指生活上受折磨)。

  装订:把零散的书页或纸加工成本子。

  居然:出乎意料,竟然。

  忠厚:忠实厚道。

  哄堂大笑:形容满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知书识礼:有知识,有礼貌,指人有文化教养。

  枉:白白的。

  奥秘:指深奥与神秘。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9

  初中八年级上册《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1、知识目标

  A、识记重点字词,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B、通过文本,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2、能力目标

  A、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内涵;

  B、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叙述中感悟生活的苦难,感受人情友善,领会主旨。

  3、情感目标

  A、感受作品中蕴含的父子之情、同学之情以及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培养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和互助友爱的精神,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理由】

①《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好好读课文,读出作者的思路,读出全篇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理解。

②《我的第一本书》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所选的五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它们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因此,我们在学习这些课文的时候,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要理解本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蕴含,并不太容易。

③八年级的学生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因此,多注重课前预习指导,课堂引导得当,他们就会迸射出智慧的火花。

  基于以上课标明示、单元指导和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将教学目标确立为知识、能力和情感三维目标。

  二、教学重点的确立

  1、抓住重点,有条理的复述故事,感受生活的辛酸与甘甜。

【理由】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是初中语文阶段阅读的一个目标。

  三、教学难点的确立

  1、深入理解苦难生活中的甘苦和蕴含的意义。

【理由】

  联系二十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到感悟,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是亲身体验,难度要大点儿,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深入理解苦难生活中的甘苦和蕴含的意义。

  四、教学内容的确立

  结合单元主题与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漫画导入,概括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

  中围绕“我的第一本书”写了哪些事?

  3、探究课文

  文中写了这么多事,哪些事能触动你的心灵,为什么?

  4、体察情感

  找出能够直接表达作者对这一本书难以忘怀的情感的语句。就其中一个句子来谈谈自己的理解。

  5、拓展延伸

  请开启记忆的天窗,回顾难忘的时光,谈一谈你的第一,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理由】

  1、本课教学重在调动学生的情感,由于年代相隔比较久远,学生理解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注重从第二段的分析中使学生能够整体感知的创作背景,在与学生合作探究本文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注重从本文的感情特色入手,注意以情感人。

  2、要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对话。

  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我们的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存在用教师的解读来代替学生自我的解读这样的弊病。因此,我设计了思考题:“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触最深?请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直接与文本对话,产生个性化的自我阅读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方法的确立

  自主、合作、探究法;讲授法;诵读法

【理由】在语文学习中,老师怎样精辟的见解也不能替代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思考。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只能起到引导、点拨启发的作用。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10

  初中语文《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联系二十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到感悟,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是亲身体验,难度要大点儿,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好课文,处理好字词问题。理解语句则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理解词语:

  幽默凄秘翻来覆去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问题。

(三)整体感知: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2、在朗读感知课文和听复述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A、“我的第一本书”仅仅只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涵。

(四)问题研讨: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有疑问的句子或不懂或乡考察同学的句子提出来,请同学解答。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畅所欲言:

  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这是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考考你:

  本题是就课文最基本的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拓展提高: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五分钟后交流。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通过写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八)布置作业:

  A、把课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题)

  B、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选做题)

  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和“畅所欲言”两个环节中,欣喜的感觉盈满心间。真的没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时,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发问”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当问题报完,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开始探究起来。那一刻,我在课堂中,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

  本课有两点收获:

  1、我体会到了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任务分析”的重要。

  因为事先让学生写写读课文后的感受、听听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确定课堂设计方案。平时牵着学生上课,所有对学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师从经验出发的判断,这种“一厢情愿”其实是一种武断的行为。

  2、要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对话。

  但是,目前这些做法还只是个尝试,如果能带给学生一点阳光的话,也只是从指缝间流下的几缕而已。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让自主学习的阳光直射无影!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11

  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书,你还记得你的第一本书吗?也许,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我永远忘记不了我读的第一本书《世界儿童周刊》。

  回想到学前班的时候,我妈妈看见其他的小朋友在订书,就帮我订了一学期的书,那时我非常讨厌看书看报,就这事我和妈妈就闹了很长的矛盾。那几天里我心情非常不好,连碰都不碰书一下。但后来我看见我们班大部分的同学都在中午睡午觉前拿出一种每月一份的《世界儿童周刊》,看着小朋友们在看。我心中对看书的欲望越来越高,也忍不住想看一下这本《世界儿童周刊》这本书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我为了想知到答案,便翻开了书一看,大叫一声,我立刻被书中的题目和图片、内容深深的迷住了。仿佛进入了仙境,里边有许多知识要教我们。里面有科学博士“豆博士”,有让我们笑掉大牙的漫画,还有一些世界名著的介绍、还有精彩的图片,里面的人物和场面。简直就是一本汇集了全面知识的老师!看完了一期就把它轻轻的放到书架上。每当自己一个人在家时,总是情不自禁地摸一摸那厚厚周刊,摸着它就想起我的童年。

  我的书柜中,现在已经放满了书,它们一本本静静地立在那里,等待我去一一品读。但最令我不能忘记的,却是我的第一本书。它是我阅读之路的起点,也是我读书之旅的引路人。后来我知道阅读是生活的一部分,书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本文的作者以朴实的文笔叙述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关于它的温情回忆以及由它开始的阅读历程,使读者情不自禁地想起属于自己的“第一本书”,它可能早已丢失,但却难以忘怀。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12

  第一本书作文

  从古自今,许多美德一直传诵着,那一本《三字经》就是记载着我们中国炎黄子孙该有的美德。可如今又有多少人记得,大家都会那么一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可你们知道吗?理解里面的字句含义吗?都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也许你读一遍的时候,你不知道它具体讲的是什么,你只知道它朗朗上口,却悟不出其中一二;但如果你读很多遍,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里面的意思的精华,你就会感叹,会永远记得《三字经》那本书。也许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那《三字经》泛滥着旧时代的气息,你不会要想到读它。久而久之,若人人都不读它,不学它,它就会被遗忘。它那些可爱的字句,最富有的教诲,以及最深得人心的东西都会被现代种种电子产品给埋没。

  我人生的第一本书就是《三字经》,那时候还小,起初我还不喜欢看书,总觉得字数太多晃眼,后来父亲知道了便给我买来了一本书----《三字经》。书面挺好看的大大的三个字印在书面上,那时候我小学五年级,会识很多字,但在我那个年龄都很皮,像个男孩子似的,整天玩,也不喜欢看书,然而那本《三字经》就被我扔进书柜里了。我也不太清楚我是从什么时候又把那本书拿起,大概是我升小初的时候,那时候14岁懂的东西很多了,那个时候的我挺喜欢看书的,尤其是鲁迅和老舍朱自清他们的散文,还喜欢高尔基的散文,托尔斯泰写的小说和现代各种青春励志的小说。上中学那会初二那会总觉得读书没啥用,我也特犟,直接跟我父亲犟起,被父亲狠狠的训斥,被父亲第一次的扇耳光,让我对父亲很怕,后来我叛逆的心理慢慢改好,于是开始努力学习。有一天夜里,父亲从书柜里翻出那本《三字经》,上面略微有些尘土,父亲把它递给我,要我把它背熟,理解其中的字义。我才知道那是一本好书,于是我一页页的翻看着,慢慢的吸允着其中的一行一句,我才发现我以前是多么的愚钝、竟不知天底下还会有如此亲切的字语。那一晚,我第一次忽然领会到以前那些看不懂的字句含义。我像海绵吸水那样,拼命吸取面前这本书的精髓,慢慢悟出了其中,才知道每本书都有它的灵魂。虽然那简简单单三字式的语句,读起朗朗上口,却意在其中,许多教诲人的道理,都让我受益匪浅。

  也就是这样,我人生的第一本书----《三字经》,伴随着我至今,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出到社会上,我都时时刻刻牢记着它教诲人的话,是它教唆这我该如何做人做事,是它带我走到一个满是黄金的住处,影响着我的`一生。无论是该感谢我的父亲,还是感谢那本启蒙我的第一本书----《三字经》,要不是父亲找出这本书就不会有现在这般的我,《三字经》是父亲所带领我找到的,我的父亲是我的第一导师,也是父亲的教导领我走到一个满是鸟语花香我所想的世界。

  每每捧起我的第一本书《三字经》,总会想起我的父亲我的第一导师。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13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由于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此我尽量介绍一些关于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的苦难生活,课前也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或访问老人等形式查找那个时代的情况,以加深对本课所展示的生活景况的理解,借以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另外,本课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因此学生读起来比较有兴趣。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联系二十世纪初的文化背景理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到感悟,对今天的学生来说,由于不是亲身体验,难度要大点儿,因此,我把难点定为: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教法和学法:

  由于本课语言浅显易懂,因此课前让学生自学,预习好课文,处理好字词问题。理解语句则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读的第一本书是什么样的书?可能有些同学已经记不清了。可是诗人牛汉却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因为那本书承载了一段感人的故事。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征途,饱尝了人生甘苦,回首往事,发现那挥之不去的记忆,是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检查预习:

  走近作者:

  牛汉,原名史成汉,1923年生,山西定襄县人,蒙古族。40年开始诗歌创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及《牛汉诗选》等。牛汉在'文革'期间,诗从悲愤的心灵里突然升起,写下了不少诗作。

  理解词语:

  幽默凄秘翻来覆去

  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很轻松的完成问题。

(三)整体感知:

  1、用五分钟的时间朗读课文,然后复述课文主要情节,复述时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

  2、在朗读感知课文和听复述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A、“我的第一本书”仅仅只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B、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本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涵。

(四)问题研讨:

  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有疑问的句子或不懂或乡考察同学的句子提出来,请同学解答。

  设置本题是希望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畅所欲言:

  读了本文,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难道仅仅是第一本书的故事吗?

  这是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六)考考你:

  本题是就课文最基本的知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

(七)拓展提高:

  课文中的人物,除了“我”和“父亲”外,还有同学二黄毛、乔元贞和老师“弄不成”。这三个人的言行写得不多,却让人难忘。试从中人选一个,在课文提供的材料的基础上,发挥想象,虚构一个小故事。(如《二黄毛的故事》)

  五分钟后交流。

  设置本题是希望学生阅读课文有所感,有所悟,能调动、激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象,并通过写作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八)布置作业:

  A、把课堂小作文整理好抄写在小作文本上。(必做题)

  B、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有一本书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书名、作者、主要内容写下来,并且谈谈这本书对你的影响。(选做题)

  本题是进一步加强能力强的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九)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很远,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难度,但同时在对于文章的感情的把握上,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教学中,更应该注重适当在文章的写作背景上多介绍一些,并注重对学生感情的引导,以此为突破口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问题探究”和“畅所欲言”两个环节中,欣喜的感觉盈满心间。真的没想到,在我眼里一向缺乏自主阅读体验的学生,一旦给他们机会唤醒与文本主动对话的欲望,他们的表现是多么出色!当学生的问题一个个报出时,我看到了提问题同学的骄傲和尚未习惯于“发问”的那部分学生脸上的惊羡!当问题报完,请学生自主探寻问题答案时,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发自内心地开始探究起来。那一刻,我在课堂中,仿佛听到了田间禾苗在阳光下生长的声音

  本课有两点收获:

  1、我体会到了认知心理学中所说的“任务分析”的重要。

  因为事先让学生写写读课文后的感受、听听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我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需要,并根据他们的需要来确定课堂设计方案。平时牵着学生上课,所有对学生的需要的揣摩只是老师从经验出发的判断,这种“一厢情愿”其实是一种武断的行为。

  2、要设法唤醒学生的阅读体验,让他们与文本产生对话。

  但是,目前这些做法还只是个尝试,如果能带给学生一点阳光的话,也只是从指缝间流下的几缕而已。我期盼着能有一天完全放手,让自主学习的阳光直射无影!

我的第一本书 说课稿13篇(整本书说课稿)相关文章:

八年级语文下册《我的第一本书》教学反思推荐14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