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用房建设项目建议书3篇(给社区的建议书)

时间:2022-10-06 13:03:34 建议书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社区用房建设项目建议书3篇(给社区的建议书),供大家赏析。

社区用房建设项目建议书3篇(给社区的建议书)

社区用房建设项目建议书1

  社区2008年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要

  项目名称:BB市CC区2008年社区服务设施建设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CC区中街办事处辖区内

  主管单位:AA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AA省民政厅

  建设单位:CC区民政局

  责 任 人:XXX(CC区民政局局长)

  建设内容及规模:在CC区中街办事处辖区内建成1个示范性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和新民路、南河道、宝塔、二天门4个社区服务站。具体建设内容为:

  1、中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在CC中路138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33间、二层砖混结构楼房20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办公服务设施。

  2、新民路社区服务站:在西兰中路2号新建四层砖混结构社区办公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办公设施。

  3、宝塔社区服务站:在宝塔路5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电脑、桌椅等办公设施。

  4、南河道社区服务站:在南河道66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设施。

  5、二天门社区服务站:在CC中路235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设施。

  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中街社区服务中心150万元,四个社区服务站各万元。分项目投资额及比例为:基本设施建设投资330万元,占%;设备购置投资万元,占%。

  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220万元,地方配套万元。

  二、项目建设的背景

(一)CC区基本情况

  1、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BB市CC区地处AA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的陇东黄土高原腹部,位于东经106°25′-107°27′,北纬35°12′-35°45′之间。东临泾川、镇原,南依华亭、崇信,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固原接壤,北与彭阳和AA镇原毗邻。

(2)行政区划:2002年8月撤销原BB市(县级),设立CC区。全区辖17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1个工业园区、3个街道办事处、252个行政村。全区东西长75 km,南北最宽处43 km,总面积1936 km2,有汉、回、蒙、满等18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73%,回族约占%,其它少数民族约占%。2006年底总人口万人,其中城市人口万人。

  2、社会经济状况

  据统计资料,2006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实现工农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亿元,农业总产值亿元;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850元。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2006年底全区

  肉牛饲养量达到万头。

  3、交通道路状况

BB市CC区为陕甘宁三省区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旱码头”之称。亚欧大陆桥复线宝(鸡)中(卫)铁路纵贯全境,312国道横穿东西,平定高速公路全线开工,宝中铁路最大货运站位于区域中央,天平铁路(天水—BB)、西平铁路(西安—BB)正在建设之中。境内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西接兰州,北上银川,东连西安,南下宝鸡,跨三省而连六县。全区共有车辆7208辆,其中客车2770辆,货车4438辆,货运量641万吨,年货物周转量吨,客运量896万人(次),周转量万人。城乡交通营运路线31条,公共汽车93辆,出租车1300多辆。

  4、社区建设概况

CC区城市规划面积255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6平方公里。城区共辖东关、中街和西郊3个街道办事处,其中东关办事处辖兴合庄、解放中路、解放北路3个社区居委会;中街办事处辖东大街、万安门、新民路、南河道、二天门、宝塔6个社区居委会;西郊办事处辖广场、西门口、三天门3个社区居委会。共有社区干部90名,建立社区服务网点166个,创建省级文明社区2个、市级示范社区3个、市级文明小区11个、区级文明小区62个。2006年8月,CC区被省民政厅命名为全省城市社区建设示范城。

(二)社区服务设施现状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情况

  近年来,CC区积极探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条块结合、共驻共建”的社区建设路子,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新的社区自治组织格局基本形成。一是社区工作基础巩固发展。根据“财政支持、费随事转、社区自筹、社会资助”的筹资原则,解决了社区工作经费。每个社区每月办公经费确定为400元,社区干部生活补贴为350—400元,投资240余万元,解决了5个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地址和办公用房。二是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延伸。社区服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方针,已建立服务网点166个,从业人员846人,其中下岗职工占52%。服务项目由理发缝纫、百货副食、自行车停放发展到家政服务、物业管理、装璜修理、法律咨询、信息交流、中介服务等。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生活,扩大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三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文化建设稳步发展。在城区已规划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个和卫生服务站7个,目前,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建成3个卫生服务中心和3个卫生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已达77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位一体”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谐社会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而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础,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就必须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二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的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居民对社区的服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和要求,建设配套齐全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已成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求,有利于加强社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拓宽社区服务领域,推进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等基层服务工作全方位开展。三是促进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不断加大。社区服务设施工程的建设,能

  够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服务,引导他们参与各种健康、文明的活动,使聚众赌博,打架、斗殴等不良社会风气明显下降,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有力地促进城市“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是有利于拓展社区服务领域。社区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的热情很高,社区已成为凝聚民心的重要基层组织,建成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将进一步拓展社区服务领域,使社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二是有利于加强社区居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对于繁荣和发展社区文化,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居民群众建立新的生活方式,形成和谐的邻里关系和文明社区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三是有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社区工作人员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组织城市居民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竞争、顽强拼搏的意识和团结向上、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从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四是具备开展社区服务项目的条件。中街办事处位于BB城区中心地段,各社区都具备建设项目所需要的土地、水电配套设施等基本条件,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切实可行。

  四、拟建设街道和社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涉及中街办事处和其下辖的4个社区,具体情况如下:

  1、中街街道办事处基本情况

BB市CC区中街街道办事处是区政府于1986年在原城关镇的基础上撤镇设处成立的,区域总面积平方公里,居民人口万人。下设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其中省级文明社区1个。辖区内有行政事业单位89个,企业单位87个,商贸经营网点128个,中小学校7所,医疗卫生机构48个,宗教活动场所6处,有一定规模和档次的住宅开发小区15个。原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地处CC中路138号,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八十年代修建的三层楼房1幢,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服务设施陈旧,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服务的需要。

  2、新民路社区基本情况

  新民路社区位于中街办事处北部,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社区下设16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人,其中少数民族9205人,占总人口52%。辖区驻有行政、企事业单位43个,有医疗服务网点15个,经营门店1250个,宗教活动场所3处。社区服务站现租用新世纪集团四层楼房1幢,建筑面积410平方米。

  3、南河道社区基本情况

  南河道社区位于中街办事处南部,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有9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9359人,其中回族3559人。社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22个,学校2所,宗教活动场所1处,部队2个,企业单位9个。有医疗卫生单位2个,各类商贸服务网点73个,幼儿园1所。社区现有土木结构平房7间100平方米,由于年久失修,已成危房,且服务设施陈旧,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服务的需要。

  4、宝塔社区基本情况

  宝塔社区位于CC区中街办事处东部,因境内有明代宝塔而冠名。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有居民小组16个,常住人口9436人。社区内有行政企事业单位35个,其中各类学校6所,是BB文化教育集中地。社区设民调小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夕阳红老年活动队、秦腔自乐班、社区服务中心、治安巡逻队等组织,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服务体系。社区

  服务站现租用新世纪集团三层楼房1幢,建筑面积510平方米。

  5、二天门社区基本情况

  二天门社区位于中街办事处西部,总面积为平方公里。辖1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人,其中少数民族626人,占总人口%。辖区驻有行政企事业单位59个,驻军单位3个。社区设有民调小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夕阳红老年活动队、秦腔自乐班、社区服务中心、治安巡逻队等服务体系。现有旧办公楼1幢,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服务设施陈旧,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社区服务的需要。

  五、建设内容与规模

(一)建设目标

  在中街街道办事处辖区内建成1个示范性街道服务中心和新民路、南河道、宝塔、二天门4个社区服务站,初步形成功能齐全、服务一流的社区服务网络。

(二)建设内容和标准

  1、中街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在CC中路138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楼房33间、二层砖混结构楼房20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办公服务设施。

  2、新民路社区服务站:在西兰中路2号新建四层砖混结构社区办公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办公设施。

  3、宝塔社区服务站:在宝塔路5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电脑、桌椅等办公设施。

  4、南河道社区服务站:在南河道66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设施。

  5、二天门社区服务站:在CC中路235号新建三层砖混结构办公楼服务楼,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购置办公桌椅、资料柜、文体器材、电脑等设施。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中街社区服务中心150万元,四个社区服务站各万元。分项目投资额及比例为:基本设施建设投资330万元,占%;设备购置投资万元,占%。

(二)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国家投资220万元(中街社区服务中心100万元,四个社区服务站各30万元),地方配套万元(中街社区服务中心50万元,四个社区服务站各万元)。

  七、建设期限

  项目从摸底调查、实施方案编制、批准立项开始至全面建成通过验收,建设期限一年,2008年底完成。

  八、效益分析

  一是项目建成后,将在辖区内形成一批管理有序、服务到位的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CC发挥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二是项目建成后,将惠及中街办事处辖区的万人民群众,为广大居民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各方面的服务需要。三是项目建成后,将更好地开展对一残疾人、孤寡老人、五保户、贫困下岗职工、单亲家庭等弱势群体的服务,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每一个居民身上,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工作上台阶。

  九、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区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发改、民政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财政、审计、建设、国土等部门和中街街道办事处负责人为成员的CC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社区服务设施工程项目的规划、建设和协调等工作。各成员单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把该工程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

  2、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要明确任务,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责任制度,全力抓好社区服务设施工程建设工作。区发改局负责项目的申报、审批、投资计划的下达等前期工作和项目管理工作;区财政局负责资金的管理和配套资金的筹措,确保建设资金及时拨付和专户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区审计局负责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检查和跟踪审计,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区民政局负责项目的选点和实施,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发挥效益;中街办事处负责做好社区服务设施工程实施的配合工作,将社区服务纳入辖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确保社区服务活动全面开展。

  3、切实加强项目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国债项目和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项目建设程序,确保工程质量。工程建设结束后,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行检查验收,并对项目建设、工程结算和检查验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

  4、积极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区民政局和中街街道办事处在建设社区服务设施工程的同时,要加强和培养以社区服务人员为主体的城市社区服务骨干队伍,发挥其组织、带动和指导作用。积极组织社区居民开展多形式的社区服务活动,切实发挥城市社区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附件:

  1、2008年BB市CC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建议方案表2、2008年BB市CC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投资估算表

  3、BB市CC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简介

  4、BB市CC区人民政府配套资金承诺函

社区用房建设项目建议书2

  珠江源头第一村综合服务楼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第1章 总 论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珠源第一村综合服务楼

  项目承办单位:沾益县西平镇红星社区第一村(第一居民小组)

  居民小组组长:任吉林

  项目主管部门:西平镇红星社区

  项目建设地点:红星一村(沾益县交通局旁)沾益县西平镇红星社区一村即第一居民小组,占地平方公里;地处沾益县西平镇红星社区东部,东至文艺社区,西至大营村委会。南至望海社区,北接玉龙社区,以沾益客运站为中心。居民总户数497户,有总人口1494人。居民小组设党支部,共有党员24名。村民小组领导班子团结,思想开拓进取,能带领全村居民实现建设小康村的目标任务和搞好村民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工作。

  红星社区一村地处珠江源头第一县第一村的沾益县城中心地带,社会稳定,经济繁荣。20多年来,沾益县国民经 1 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社会和经济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项目建设地址位于沾益县城中心,距云南第二大城市曲靖城区13公里,距省会昆明146公里。距贵昆、昆柏复线铁路、曲胜高速公路均为公里。320国道线从建设地北边边缘经过。交通极为便捷。

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主要任务是论证红星社区一村“珠源第一村综合服务楼”投资的必要性、可能性、有效性和合理性。按照国家有关规范,根据本项目特点,从技术及经济角度,对本项目进行规范的可行性研究。

  第2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必要性

项目建设的背景

  红星一村所在地的沾益县西平镇红星社区,与曲靖城区相连接,地处云南东部曲靖市,珠江源头的沾益县。沾益素有“入滇锁钥”、“滇东旱码头”之称,是川、黔、桂入滇的“咽喉”要道。海拔1898米,总面积平方公里。由山地、丘陵、盆地、河谷相间分布,组成波状起伏的高源地貌。沾益县城:北与宣威市接壤,西与会泽县交界,南连曲靖市区(麒麟区)、马龙县,东与富源县相望。县城距昆明市区146公里,离曲靖市区8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便捷的 交通优势,是云南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

  沾益县于2003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47个发展县域经济试点县之一。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年均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年均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58:16,社会经济持续繁荣。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各级政府历来努力推动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动员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的探索。

  珠江源头第一村综合服务楼集社区教育、文化娱乐、健康服务、信息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而特设的多功能综合服务楼。

  使红星社区第一居民小组居民区不出社区便能享受到更为便利的“一站式”服务,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成后,将用用热诚服务为社区居民打造一个温馨的“精神家园”。

  坚持以人为本,活跃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满足居民群 众日益增长的对文化设施的需求,为推进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进一步发挥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

  红星社区第一村,至今没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村民没在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村民不能直接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为此,村民小组急需建设一个固定办公场所,也使村民能够有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中心。同时居民能有自己的经济实惠公益服务场所和设施设备。为方便居民生活和繁荣村民小组经济,实现村民致富奔小康目标,应筹备建设一个珠源第一村综合服务楼,为村民服务。

  第3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

  拟建珠江源头第一村综合服务楼项目地址四至界线:东至沾益县交通局围墙,南至沾益玉林山水小区,西至经三路,北至320国道。

项目用地及地块现状

位天沾益沉积边缘地带,南侧为沾益玉林山水小区三期场地,西侧为沾益县玉林广场人工湖,场地地形平坦。

本项目用地,于2006年8月28日,经沾益县土地收购储备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纪要:会议对县城望海东片区一号地块出让方案进行了讨论:其中:“预留8亩土地按成本 价划拨给红星社区作为办公公益事业用地”。

  2009年5月6日,红星社区《关于第一村民小组在一号地块中集体用地的面积和范围》中明确:“由红星社区党总支委员会、居民委员会从划拨面积中,在交通局旁划拨亩的土地面积给红星一组集体使用地块四至界线:东至交通局围墙,南至玉林山水,西至经三路,北至320国道”。

  2009年7月15日,经沾益县规划管理局对珠源第一村综合服务楼项目,以《初选址意见》(沾建规初址[2009]007号):“西平镇红星村民委员会第一村民小组综合楼项目,拟选址地点为县交通局旁,用地面积亩,我局支持该项目建设”。

用地选择无任何争议,符合相关法规和城市规划要求,能建成为村民小组综合服务楼,便捷的为村民小组村民服务。

建设条件

  该地块已经达到“三通一平”要求 拟建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情况(初勘) 地块岩、土层特征

地块上部土层为填土和第四系冲积物,下部基岩为泥盆系海口组细砂岩(D2H)。地质特征从上至下分布形态如下: 第①⑧层:素填土:灰黄色,松散,湿,主要成份为粘土和少量矿石。厚度~,平均厚米。

  第②层:粘土:灰红色,可塑,湿,岩芯切面光滑,韧性好,干强度高。顶板埋深~米,层厚~米,平均厚米.第③层:粘土:灰红、灰黑色,可塑,湿,岩芯切面光滑,韧性好,干强度高。顶板埋深~米,层厚~米,平均厚米。

  第④层:粘土:灰、灰黑色,软塑,湿,岩芯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顶板埋深~米,层厚~米,平均厚米.第⑤层:角砾:灰色,稍密-中密状,砾石成份主要为砂岩,次棱角状,充填有粉砂、粉质粘土,局部胶结密实呈片状、块状,顶板埋深~米,层厚~米,平均厚米。

  第⑥层:强风化细砂石:灰色、灰绿色,坚硬,岩石矿物已变色,偶见原岩层理,岩芯破碎呈碎粒、碎块状,重型圆锥动力触探试验时跳锤。顶板埋深~米,层厚~米,平均厚米。

  第⑦层:中等风化细砂石:灰色、灰绿色,坚硬,中厚层状,岩芯一般呈短柱状,少量中等柱状和碎石状,节理裂 隙发育,岩石坚硬程度分类为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顶板埋深~米,最大揭露厚度米。

  电源、水源情况

  供电的容量、电压等级

  现有一条曲靖电力供电公司沾益分公司的10千伏城区高压输电线路,直接供至拟建项目边缘,已由250 KVI变压器变送,直接接入即可。供电充足,可满足用电负荷和电压等级要求。电价便宜。能保证正常供用电。

  供水水源

  本建设项目用水,由沾益县创鑫供排水公司已经接通至地块边缘的自来水管网,并联管网即可满足用水各消防用水需要。

  第4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建设项目占地面积:亩,合平方米 建筑总用地:913平方米,占总用地% 道路用地:617平方米 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4615平方米, 容积率: 层数:5层,其中:

  第一、二层:为居民福利餐厅,用于红星社区及一村居民办理生日聚会、拜寿等红、白喜事的公益服务;

  第三层:用于红星社区一村办公用楼; 第四、五层:用于村民文化娱乐活动中心。

  第5章 专业设计方案

结构设计

综合楼为全框架结构。项目的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设计线条以协调,体现简洁鲜明,力求建筑形式上美观大方,又体现独特的风格。

  主要材料采用 a.混凝土

  地下室顶板(室外)、底板及外墙:强度等级C30,抗渗等级S6;

  竖向承重构件:强度等级C40~C30; 楼层梁板:强度等级C40~C30。b.钢筋

  HRB400级: fy=360N/mm2,主要用于上部结构的梁、板、剪力墙的分布钢筋及框架柱。

  HRB335级: fy=300N/mm2,主要用于剪力墙的暗柱主筋 HPB235级: fy=210N/mm2,主要用于梁、柱的箍筋 给排水设计 设计范围

红线内总水表与红线以外的城市给水管的连接;建筑红线以内最后一个接合部以外的雨、污水管道,均按有关设计标准设计。

消防设计 强弱电设计

  弱电系统,通过通信、计算机和自控等信息传输网络、设立系统配臵,向楼层各间提供信息连接功能。

  各类弱电管线、监控信号实行统一配臵。每个楼层间建筑单体均设臵一个弱电进户点。

拟建项目所在地震烈度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及《云建抗[1993]第44号》文件查定,沾益县及厂址区抗震基本设防烈度为Ⅶ度。本项目按抗震烈度Ⅶ度设防。

防雷保护

  建筑物按二类防雷建筑考虑,在大楼屋顶设臵避雷带,利用建筑物结构柱内主钢筋作为引下线,避雷带和主钢筋可 靠焊接,引下线和基础底板、桩钢筋焊接为一整体作为接地装臵,并且在一层四周外墙适当位臵埋设热镀锌扁钢,以备接地极用。

  第6章 节能、节水、消防

节能措施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国家极为重视对能源的开发与节约并重的方针.为贯彻节能这一基本国策,本项目节能设计按以下原则进行. 建筑节能:建筑的规划布臵、建筑物的平面布臵利于自然通风。建筑的朝向大部为南北向,尽可能采用最大采光度设计。

  建筑体型力求简单,减少凹凸和变化以达到降低体型系数的目的。

  照明用电:尽可能采用高效节能型荧光灯取代白炽灯。

节水措施 采取有效的节水设计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流失。

消防措施

项目建设配套安装消防栓3个。并且项目四周环通,能满足消防车道设臵要求。 根据《建筑灭火器配臵设计规范》规定,在各个构筑物内分别设臵手提式1211灭火器.第7章 项目实施进度与招投标

项目实施进度

  2009年8月:完成项目报批手续、勘察设计及施工图设计。2009年9月上旬:完成项目施工招投标工作。2009年9月15日起 四个月内完成土建施工工作。2010年1月15日正式投入运行。 项目招投标

  本项目施工按相关建筑施工招投标管理法规进行招投标。村民小组有自己的建筑公司可参加招投标,完成项目建设任务。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开展工作。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目标,项目的法人对建设工作负总责,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

建议建议单位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制,严把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关。

  第8章 环境保护 环境对项目的影响

  项目周围附近,无其他工业污染源,环境良好.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为了加强城市城市环境保护,本项目计划在建设用地中,采取环境绿化措施,绿化用地1638平方米,绿化率:%。

绿化设计为步行系统绿化。主题绿化带,采用红花紫荆形成共同的绿化主题,在突出主题植物的基础上寻求环境的共性。运用植物树种的特色,直接或辅助塑造出步行系统的特征。

本项目为非生产性项目,废水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的排放,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因子是CODCr、NH3-N和动植物油类。按设计规划排水系统实行清、雨、污分流系统。

本项目环保采取以上有效措施后,使环保可以达到要求。

  第9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估算

经概算,本项目预计投资总额:600万元,其中:建筑:508万元;建设期利息:6万元;居民服务的设施设备56万元;其它:10万元;不可预见费:20万元。 资金筹措

  资金筹措来源:建设项目资金全部由村民自筹解决。

  第10章 社会评价及建议

项目社会效益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生活、风俗习惯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本项目即为适应于这种改变而适时进行投资建设。而且,本项目就地处红星社区中心,可满足社区居民办理生日聚会、拜寿等红、白喜事的公益服务,服务效益良好。

建议

  建议建设单位在方便和服务于居民的同时,采取收取一定的成本费用运作方式,以使项目能持续发挥服务于居民的良好功能。

  该综合楼建设项目是可行的,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给予支持,尽快批准该项目的建设。

  2009年8月

社区用房建设项目建议书3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方案建议书

  2013年5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凸现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等社会问题,2009年党、国家将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并列成为三项政府重点工作,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旨在通过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近年来,街道为了更好地发挥街道在事务基层管理与为民服务方面地作用,面传统百姓服务手段匮乏、政府信息收集存在盲区、国际化与现代化建设缺乏有利信息化手段支撑的问题,街道积极开展研究“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智慧社区”“课题,拟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工作模式的探索,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结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受理、一网协同、信息共享、规范作业、条块结合、扁平高效的“街道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

  二、项目需求

  街道、社区是居民生活的聚居区,是城市居民赖依存在生活圈,居民对于街道、社区具有与生俱来信赖感。但随着社会发展,扁平化、集中化成为全球的一个趋势,街道、社区与居民之间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社区不再仅仅是居民的一个生活空间,更多的逐步演化成为一个居民服务的信息综合体,并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 资源的整合

  全面整合和打通的各类办事渠道,使得办事、沟通更加顺畅,实现“一站式”服务和“平台式”服务。? 精确的服务

  针对社区不同人群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服务(如老人、残障人士等),能够精确的发现需求,准确的定位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 互动的交流

  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圈子,利用新的通信手段和组织手段建立民声收集、反馈桥梁,将社区的居民与社区联系起来,使他们沟通交流更加紧密,真正让社区的每个人成为一员,融入社区大环境中,实现社区的自组织和自我约束和管理。? 全面的保障

  打破部门壁垒与条块分割现状,规范行政行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通过健全基层党建群团一体化、落实排查登记、民生医疗保健、平安创建职责,保障社区内居民的各种必要需求,包括安全需求、政治需求等。

  图 平台构建理念

  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政府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投放基层社区,夯实基层为民服务组织、壮大基层服务力量、强化基层服务工作规范、实践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将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是成为街道智慧社区即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建设的出发点。

  三、项目目标

  通过街道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街道工作中的党建群团、民生服务、社区医疗、计生监管进行发现、立案、派遣、办结、考核的工作流程规划,实现信息采集、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反馈5类信息化功能,达到街道基层管理服务工作在团队管理力、服务响应力、多元服务力三个能力上全面提升,即: ? 提升团队管理能力,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目前社区服务团队工作的“量”与“质”化,夯实社区为民服务的基础; ?

  提升服务响应力,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建设社区为民服务快速响应工作体系,提升居民对社区为民服务“速”与“质”的感知;

? 提升多元化服务力,依托优秀的服务团队,高效的工作体系,多元化、精确化提供服务(居家养老),提升街道整体综合服务水平。

  四、项目建设原则

? 信息便捷化:通过对数据地集中存储与统筹规划,建立统一数据中心,并通过应用业务分析构建统计与分析模型,实现针对不同应用需求、不同覆盖对象便捷获取所需信息; ? 系统简单化:通过操作流程与操作界面地人性化设计,提升系统的操作简便化;

? 服务可达化:通过对业务流程的细致调研分析与服务基层网络构建实际情况,将信息化手段潜入工作流,实现信息流的顺畅流转,实现工作任务的高效到达与办理;

? 资源整合化:通过硬件整合、服务整合、数据整合,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信息互通,规避信息孤岛; ? 绩效追踪化:通过对流程的优化,实现各环节的督导督办,同时形成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

  五、项目建设内容 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概述

  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是网格化社区基层综合管理与服务的技术载体工具,有效强化了街道、社区基层管理服务的新、全、实、好的效用。它运用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手段,围绕街道、社区基层管理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在统筹街道级职能部门、社区基层服务单位的各方服务力量资源前提下,构建具有两层联动三级服务平台架构的数据共享、信息共用、资源整合、动态跟踪、全面覆盖的全区域统一的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平台提供了信息采集、快速诉求、高效管理、便捷服务、回访追踪等系统功能。

  平台逻辑结构

  图 平台逻辑结构

  结合街道在居家养老工作信息化实际水平与工作需求,整合构建统一、规范的街道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共享数据库,实现对于街道基础信息、日常工作、服务事务的电子化管理,并在共享数据基础上搭建含便民呼叫热线系统、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的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满足工作应用层面的需要。

  平台模块组成

  图 平台模块组成

  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 便民呼叫服务热线系统

  基于 JavaEE 技术的 Web 管理系统程序,主要实现辖区百姓诉求的电话呼入上报、呼入电话居民信息的自动弹屏、工单派发、跟踪回访、电话录音管理、IVR 语音导航服务、TTS 文本转换、统计分析等功能。

? 三维实景基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基于 GIS 可实现对街道、社区、道路、楼宇、单元、房屋、家庭(尤其困难家庭)、居民(尤其老年人)、责任社工、楼道组长的基本信息的增、删、查、改管理维护功能;实现对于街道工作人员、社区社工等工作人员的服务条线或责任片的增、删、查、改管理维护;实现针对民政居家养老管理服务线的日常工作走访、事务办理、任务上报、工作转交等功能;实现居家养老工作的跟踪、抽查、回访与提示预警功能;实现科学、人性的服务工作的统计与绩效考核功能;实现街道信息的综合查询功能;实现对街道常用政策(尤其居家养老政策)的管理与查询功能;实现通讯录管理与通知通告下发功能; ? 系统接口

  包括系统与第三方系统(第三方家政服务、移动公司老人机定位平台)的接口、短信接口、彩信接口、硬件设备接口等。

  平台技术架构

  遵循先进性、实用性、开放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思路,结合街道实际应用状况,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总体技术路线将围绕着应用集成化、管理透视化、业务协同化、流程柔性化,它保证最终平台和系统具有高度的可用性、先进性、集成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采用 成熟的技术、工具平台,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向下兼容性以及已扩展性,因此整个平台将采用层次技术体系,以保护平台投入的软硬件资源。

  平台的技术构架包括如下层次: ? 接入层(1)用户界面

  为用户提供访问系统界面,不同权限用户会看到不同功能。(2)访问权限控制

  对不同街道的社工、管理员通过不同域权限划分,实现访问控 制。(3)终端接入

  整合 Web 门户和终端接入,使用统一的访问控制渠道。? 业务层

  在不进行代码更改的情况下,通过规则配置实现部分业务逻辑 的灵活扩展。? 集成层

  根据外部系统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技术集成外部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接口。? 数据层

  实现业务数据的隔离,保证各个社区工作互不影响;同时保证对高层管理者需求的数据共享;? 硬件层

  通过服务器集群、共享存储等方式实现对上层应用的支撑。平台建设内容

  便民服务热线部分

  便民服务热线400XXXXX为街道辖区百姓尤其老年人提供了一站式、便捷的咨询解答、投诉与服务受理的语音门户,满足数字平台在信息采集、信息查询与信息反馈三个方面作用。

  热线提供主要功能包括:(1)基本信息弹屏

  便民服务热线可根据来电居民呼入电话号码,自动匹配居民基本信息,以及以往请求服务处理情况,使台席服务人员可以清晰掌握请求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的沟通与提供服务,同时提高服务对象的服务感知;(2)政策咨询解答

  便民服务热线台席工作人员可根据来电人员请求内容通过系统提供的综合政策库(居家养老政策)快速便捷的检索到相应的答案,直接向服务对象提供专业解答。(3)服务投诉受理与派发

  便民服务热线系统可登记来电居民的投诉与服务请求,并根据服务内容与服务机制完成事务工单生成与职能任务分流派发,并对工单完成情况形成长效跟踪、督办督导;(4)工作抽查与满意度回访

  便民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可根据为民服务(尤其居家养老)工作人员反馈服务工作或事务的完成情况,形成统一的电话居民抽查回访与满意度调查,以保证服务工作的落地真实性与把控服务质量;(5)居家商铺服务推荐

  百姓可拨打呼叫热线咨询周边商铺信息,台席工作人员可根据居民请求服务类型、内容在街道商铺信息库中快速检索到满足要求的商铺信息,告知服务对象商铺联系方式等信息,并以短信形式发送给服务对象商家联系方式、地址、活动优惠券等信息。(6)紧急定位救援(集成移动现有老年机定位平台)

  老年人当突发问题时,可通过该热线请求紧急定位救援服务;

(7)第三方服务公司服务(与第三方平台无缝对接)

  实现居民(尤其老年人)请求有偿专业第三方服务公司服务的登记、转派、跟进督导、完成情况反馈; 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

  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是一个基于三维(维地图)地图操作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的面向工作人员的办公与居民服务的管理综合系统。该系统主要围绕为民服务条线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实现信息采集、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反馈的功效,达到一网协同的目的。平台主要功能包括:

  智慧社区综合为民服务子系统

  实现基于民政为民服务工作(尤其居家养老)为街道民政科、社区基层工作人员提供基础信息管理查询、日常电子化办公、工作督导督办、绩效追踪考核、居民诉求服务的电子化、信息化平台。? 通讯录管理

  按照街道、社区、居民三个管理维度建立各条线工作公共通讯录,方便彼此之间的联系,并可根据自己需要自建通讯录组; ? 通知管理

  工作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工作需要利用短信群发的形式向服务对象或工作同事发送最新政策、活动告知、温馨提醒等信息(如老年人活动告知;社区活动告知等); ? 基础信息管理

  对街道、社区、道路、楼宇、单元、房屋、家庭(尤其困难家庭)、居民(尤其老年人)、责任社工、楼道组长等的基本信息的增、删、查、改管理维护功能;

? 工作人员信息管理

  实现对于街道工作人员、社区社工的姓名、年龄、参加工作时间、专业技能、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的增、删、查、改管理维护;? 工作分配管理

  根据社工的分工原则,实现街道工作人员、社区社工与责任片或服务对象的匹配关系,以便事务工单的智能分流与信息分权限查看; ? 民情走访

  分责任片与专业线提供社区社工日常服务对象(老年人)的走访中民情的即时登记与提交; ? 事务办理

  完成通过服务热线、民情走访所受理的服务对象服务诉求内容的电子化登记、受理、办结、转派、上报操作; ? 满意度回访

  完成对于已完成的事务办理热线回访,以保证服务质量; ? 走访抽查

  对于工作人员走访工作进行抽查,以保证服务的落实; ? 工作量统计

  按月、按年形成对于工作人员、社区、街道的所需或街道整体管理所需的工作量统计分析报表;

? 绩效考核

  根据管理工作要求,设置考核维度权重,根据电子工作台帐自动形成各条线所需工作人员的月度、绩效考核分数;并形成人性化绩效审核与工作激励; ? 政策库管理与查看

  实现对市级、区级、街道级民政相关政策与文件(尤其居家养老)的电子化、规范化管理入库,以及分条件检索查看; ? 周边商铺管理与推荐

  实现对于街道周遍商铺基本信息的管理与维护功能;以及周期短信推荐服务;

  智慧社区居家养老一卡通子系统

  通过老人佩戴RFID老人卡或老人机(集RFID芯片)实现老年人进出门刷卡识别、老年人服务中心刷卡消费、食堂刷卡消费的记录与管理;

? 老年卡基本信息管理

  通过与智慧社区综合为民服务子系统中居民中老年人基础数据的共享,实现老年人基本信息与发放老年卡或老年机的基本信息的增、删、查、改操作; ? 老年进出门刷卡识别

  通过在楼宇单元门口安装无线读卡器与定向天线,实现佩戴具有RFID的老年卡或老年手机的老年人,进出单元的行为记录、出入时间记录等信息的监测,并将数据实时的后台回传; ? 老年卡或老年手机的虚拟货币与现金货币管理

  实现依托老年卡或老年手机的消费使用的虚拟积分货币与实体现金的充值管理、实时消费行为管理、充值或消费金额统计分析; ? 老年人服务中心刷卡消费管理

  依托老年卡或老年手机实现老年人在服务中心购物的消费,并形成消费记录与消费金额的实时后台回传,并对消费记录进行即时短信提醒;

? 老年人食堂刷卡消费管理

  依托老年卡或老年手机实现老年人在食堂餐饮的消费,并形成消费记录与消费金额的实时后台回传,并对消费记录进行即时短信提醒;

? 老年人活动消费管理

  依托老年卡或老年手机实现老年人在棋牌、活动、等娱乐设施的消费,并形成消费记录与虚拟货币消费额的实时后台回传,并对消费记录进行即时短信提醒; ? 消费产品基本信息管理 实现服务中心、活动设施、食堂内的消费产品基本信息(产品名、单价、数量、库存等)的增、删、查、改操作;

三维(维地图)实景展示服务子系统

  利用三维实景建模技术(维地图),真实在现街道辖区全景,并做到街道基础信息、特殊设施、社区简介、街道工作数据、部分统计数据的的直观可查、可看、可操作。

  六、项目建设意义

? 一站受理、一网协同、全程监督

  一个呼叫热线平台、一个智慧社区基层管理服务平台建立了街道基层综合管理服务信息化体系,使得百姓的任何咨询诉求、投诉诉求、需求诉求只需要一个电话便可在街道形成服务便捷受理立案,工作人员可根据权限可高效完成服务协作办理反馈,街道依托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中规范的电子化基础数据形成对工作督导督办与绩效追踪考核。? 信息共享、规范作业、闭环流转

  利用平台形成对于街道基础信息与工作日常数据的电子化、规范化管理,使工作信息数据充分共享,并建立从发现、立案、派遣、办结到督导、考核的闭环式电子化作业流程,使社区社会综合管理工作规范化、电子化。

? 力量整合、条块结合、扁平高效

  利用信息化手段打破以往职能部门条线间的壁垒,充分整合各部门在物力、人力、信息方面资源,实现部门服务项目、服务职能向街道基层延伸,最终形成条线职能部门服务工作与社区区域服务工作在基层的结合,使得服务受理一站化,服务办理高效化。

  总体来说,本项目建设目标即为打造信息技术与社会服务融合的典范。

  七、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预计整体实施周期4个月,具体情况需根据实际调研确认内容另行确认。

社区用房建设项目建议书3篇(给社区的建议书)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