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教学计划指导3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时间:2023-01-31 00:22:00 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也是应用写作的一个重头戏。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都要制定工作计划。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数学老师教学计划指导3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以供参考。

数学老师教学计划指导3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

数学老师教学计划指导1

  初中数学总复习备考教学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备考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初中毕业班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就结合我县学校近几年来初中数学总复习备考教学,谈谈本届初中毕业班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学计划。

  1.1、第一轮复习(4月初至4月底).

⑴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①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ⅰ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ⅱ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ⅲ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②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训练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ⅰ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与概率等;ⅱ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 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ⅲ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⑵第一轮复习应该留意的几个问题。

①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50分)的7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纯熟、准确和迅速。

②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③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关键的强化练习。

④留意气候。第一轮复习在四月份,大家都知道,四月份是学习的黄金季节,四月份天气渐热,会一定程度影响学习。

⑤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⑥从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⑦注重思想教育,不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⑧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爱好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1.2、第二轮复习(5月上旬至5月中旬).

⑴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①假如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②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认识、适应这类题型。

⑵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②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③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④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⑤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非凡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⑥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狠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⑦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

⑧注重资源共享。

  1.3、第三轮复习(5月下旬至6月中考).

⑴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①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仿中考的综合训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

②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婪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备用的练习《中考模仿试题》。

⑵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②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③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考后不批阅就讲评。

④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让苛刻的评分教育学生,既然会就不要失分。

⑤给非凡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⑥具体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要害的环节。

⑦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⑧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4节课的时间。

⑨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狠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 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⑩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数学老师教学计划指导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即它们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从而概括出正比例关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答(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二、新授教学

(一)导入新课

  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

(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1.一列火车1小时行驶90千米,2小时行驶180千米,3小时行驶270千米,4小时行驶360千米,5小时行驶450千米,6小时行驶540千米,7小时行驶630千米,8小时行驶720千米……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

……

  路程(千米)

……

  3.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1)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2)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90千米,

  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80千米……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

  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3)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板书:

(4)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上数的比值一定

  4.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通过填表、交流,我们知道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即

  教师板书:

(三)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鞋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千米)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1.观察上表

(1)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教师板书:

  2.师生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为什么?

  怎样变化?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 (一定).

(四)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1.比较例1、例2,思考并讨论,这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点?

(1)例1中有路程和时间两种量;例2中有米数和总价两种量.即它们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

(2)例1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例2中米数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教师板书: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教师板书: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2.小结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3.字母关系式

  教师提问:如果字母 和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比值,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

  教师板书: (一定)

  4.教师质疑: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以及表示正比例关系的式子想一想: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五)教学例3(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1.根据正比例的意义,由学生讨论解答.

  2.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

(六)反馈练习.

  出示图片:做一做1

  数学教案-成正比例的量

数学老师教学计划指导3

  目标预设

  1、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能找出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在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求索精神。

【重点、难点】

  探索有序的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设计理念】

“因数与倍数”这节课的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节课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设计思路】

  例1通过用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拼出不同的长方形的操作,让学生写出不同的乘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教学倍数和因数的意义。例2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接着通过“试一试”让学生再找出两个数的倍数,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例子,发现一个数的倍数中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例3教学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过程和例2基本相同。“想想做做”利用倍数和因数的概念阐述两个数的关系。最后的游戏既检验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感受并认识因数和倍数

  1、拼长方形导入

(课件演示12个小正方形)

  这里有12个大小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请你用它们摆出一个长方形,行吗?提出要求:能想象的就想象着在脑子里摆一下,不能想象的就在本子上画一画。

  2、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来表示你的摆法?(学生回答)

  3、根据学生回答,提问:请大家想象一下他可能是怎样摆的?还可能是怎么摆的?

  4、还可以怎么摆?同样用一道乘法算式表示出来。(学生回答)

  他有可能是怎样摆的?能想象出他的摆法吗?

(依次让学生回答,教师课件演示,并在屏幕上显示这三种摆法)

  5、讲述: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用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摆出三种不同的长方形,由此,我们还得出三道不一样的乘法算式。以3×4=12为例,3×4=12,从数学的角度看,我们还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倒过来,我们还可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板书:因数和倍数)

  6、结合另外两道乘法算式,你能分别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请同座两个学生相互说一说。)

  7、说明:为了研究的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说的数专指不是零的自然数。

[设计意图:“因数与倍数”这节内容,传统教材是按数学知识的逻辑系统安排的,在除法和整除的基础上,由整除直接演绎推理出来的。这种概念的揭示从抽象到抽象,没有学生经历的过程,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刻板的、冰冷的。而本环节设计旨在让学生借助表象进行操作和想像活动,自主体验数与形的结合以及其中的“因倍关系”,进而生成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这种意义的建构是基于学生原有经验之上的,是学生自主操作、积极思考的结果。]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从刚才交流的过程中,我们知道12是3的倍数,那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呢?你还能找出一个来吗?

  把3的倍数用你认为合理的方式写在纸上(师巡视)

  2、展示一个学生的作业纸让其说出找3的倍数的方法,在取得学生统一的意见之后师归纳小结方法。

  总结:我们可以根据想3×()=()的方法来有顺序的找3的倍数。

  3、试一试:2的倍数、5的倍数

  4、引导学生观察3、2、5的倍数的共同特点,并归纳出书上的结论。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

  2、试一试,看谁能挑战成功。(学生独立找36的因数)

  3、交流找的方法。交流时注意:(1)你是怎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

(2)你怎样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3)找到什么时候结束?

  4、怎样找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想到的方法可能是:从小到大找;一对一对找

  提问:你喜欢用哪一种方法?

  5、完成试一试:找出15、16所有的因数。

  6、观察上面的例子,说说有什么发现吗?(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得出书上的结论。)

  强调:找一个数的因数要按顺序成对地找。

  三、巩固、提升练习

  1、想想做做2

  学生填表。

  提问:“应付元数”分别是怎么算出来的呢?其实都是4的倍数,你能还能举出一些4的倍数吗?写的完么?

  2、想想做做3

  学生填表

  排数都是24的因数吗?每排的人数呢?

  3、提高练习

(课件显示:下面哪些数一定是□□的因数。

  1、2、3、4、5、6、7、8、9、10)

(1)方框后面藏着—个两位数,看谁能很快说出下面10个数中,哪些是它的因数?

(课件单击一下,出示“21”。)

(2)接着出示“□4”,哪些是它的因数呢?说说你的想法?

  要使这个数一定有因数2,那么个位上还可以是哪些数字?

(3)出示“□0”。你知道除了1和2外,还有哪些数也是它的因数?

(4)最后出示“□□”。这一次,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都看不清了,你还能找到答案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组变式练习,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另一方面又巧妙渗透了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体现了数学学习的综合性、连贯性。]

  四、“对号入座”游戏

  游戏规则:

  1、每个人记住自己的学号。

  2、教师喊一个数字(例如:18),被叫到号码的同学则出列到讲台前。

  3、老师喊“所有因数集合”,此时只要是讲台前同学学号数的因数的同学,就必须马上出列排成一排。

  4、排错者(非18的因数者却出列,或者是18的因数者却没出列)该组扣一分。

  5、以此类推重复步骤2~4。

  五、组织学生下课

  1、结束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关于“因数和倍数”,还有许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去研究,去探索……

  2、组织学生分批下课。

(1)请学号数不少于三个因数的同学先下课;

(2)请学号数只有两个因数的同学下课;

(3)请学号数只有一个因数的同学跟我一起下课。

数学老师教学计划指导3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指导思想)相关文章:

最新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3篇 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地理课堂老师教学计划指导2022【3篇】(年初一上学期地理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计划范文参考示例2022【3篇】(数学老师教学工作计划示例)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计划模板3篇(小学数学教师设计方案的模板)

学校数学老师教学计划3篇 中学数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老师年度教学计划格式3篇 教师数学教学计划

二年级数学老师教学计划范文3篇(小学数学二年级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初中数学老师教学计划9篇(初中数学老师新学期工作计划)

学校数学老师教学计划5篇 数学教师教学计划表

六年级数学老师上册教学计划3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