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德育、美育安全工作总结3篇 小学德育安全工作总结

时间:2022-12-22 06:03:00 工作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学科德育、美育安全工作总结3篇 小学德育安全工作总结,供大家参阅。

学科德育、美育安全工作总结3篇 小学德育安全工作总结

学科德育、美育安全工作总结1

  浅论美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 摘要: 美育是培养学生美的修养,发展审美能力,使青少年身心更加完美。

  德 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人才,使受教育者树立马克思主义 的世界观,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正确方向。智育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科 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具有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业务本领。所以,德、智、美教育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不可缺少的几个方面.长期以来,一些学校普遍忽视 德育,更不重视智育和美育。认为美育是“空任务”, 德育是“软任务” ,智育是“硬任 务” ,这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培养高素 质人才的目标,本文从教育工作角度谈谈美育、德育、智育之间的关系。

  一、揭开美育的面纱 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们完善品格, 荡涤心胸,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美育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 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审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人们对美的 感受能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正如马克思所说: “如果低到艺术的 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

”同样人们如果要欣赏瑰丽的大自然 的美,欣赏、追求社会生活的美,探求人们心灵美的奥秘,就需要有相应的感受 能力。美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审美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对自然美、社会 美和艺术美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和提高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力。

  美存在于自然、社会、艺术和科学等客观事物和客观的活动过程之中。浩瀚 的大海,高峻的山脉,无垠的草原,一泻千里的江水,都蕴含着美意,这是大自 然的美;刘胡兰的慷慨就义, “八一”南昌起义的壮烈,抗洪抢险中人民子弟兵 的非凡表现,李四光的地质之光,这些都是社会美;贝多芬的交响曲,达·芬奇 的绘画, 更是被世界公认的艺术之至美; 我们学生的生活中同样无处不在存在美: “您好”“谢谢”“再见”“请”等的语言美;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待人 、 、 、 接物彬彬有礼的行为美, ;诚实热情、乐于助人的心灵美,都是需要我们引导学 生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线条、形体、色彩、表现方法的 知识、技巧,必须训练他们的视觉器官,提高其视觉感受力;引导学生接触英模 人物的事迹, 领略名山大川的奇异风光,参观科技成果的展览??都能使学生深 刻感受到人类生产劳动的伟大美。

  二、德育蕴美育 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道德教育,主要是使人对善恶的原则界限加深理解,它偏重于说理,并要求人们 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 品德教育富于美育之中, 心美引善,使人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道德教 育,使人乐善好为,美育在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历来重视美育 的人也都重视其德育的效果,实施美育就是使人在对于美的追求中,明确善恶, 振奋精神,使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归心”向善,从而乐于接受道 德教育。

  三、智育之花常开 启示人们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性的智育,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一个全面 发展的人,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美育对于智育的实施, 也有着不可忽略的独特作。通过美育,能够心美导真,人们通过对于自然,社会 美,艺术美的欣赏,可以在愉悦精神的同时,了解历史,自然,社会,获得各种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的知识。

  同时, 审美需要和审美修养可以推动人的科学研究, 这是为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整合所证明了的。

  世界著名科学家, 相对论的发现者, 他的研究方法称为在本质上是“美善的,直觉的”,深信大自然定是合乎规律的, 而事物的美和大自然的和谐是相一致的;因而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真。以美导 真,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奥秘,能够大大开拓人们的视野,充分调动人们学 习,钻研的积极性。就在日常学校教育中,运用以美导真的原理,调动学生学习 的兴趣,更便于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存规律,例如:对称、均衡,文艺作品的、 美术写生、参观、浏览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辨 视事物的异同,发现特征,掌握变化,提高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敏感等。从而引 导学生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提高驾驭客观变化的能力。

  结语: 总之,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 人们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有很大益处。美、德、智、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又 是不可相互代替的。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因此,要培养优秀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人,就不能不从教育出发培养学生的美育、德育、智育。

学科德育、美育安全工作总结2

  东城区首届“美研杯”美育论文征集评选活动《浅谈美育与德育的关系》作者姓名:张媛 工作单位:一零九中学 联系电话:13426239580 通讯地址:幸福大街 43 号 邮政编码:100061 电子邮箱:13426239580@163.com 浅谈美育与德育的关系内容摘要:教书育人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只教给知识,不塑造其心 灵,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 特点, 它具有形象性, 利于认识和理解; 具有情感性, 容易以情动情, 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陶治和教育; 具有愉悦性, 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 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愉快,在享受中受到教育。

  关键词:形象性;情感性。

  蔡元培先生在 20 世纪初就说过: “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 图德学校美育虽然不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是却是一种能力教育,它在 培养学生对美的认识感受能力, 表现和创造能力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 美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思 想家、美学家的言行都充分证明了。而近几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对重 知识而轻能力的教育观的否定也对我们该如何对待美育以极大的启 示, 特别是如今坚定地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更证明了学校美育不 仅仅只是一两节美术课、音乐课,也不是个别学科的简单渗透所能替 代的,而应该作为一门与德、智、体、劳既有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重 要课程。加强学校美育势在必行。

  当今学校学生思想状况和德育存在一定的困惑, 学校是教育的主 阵地, 教书育人是学校的主要任务。

  文革间的只强调 “红” 而忽视 “专” 固然是错误的。今天,如果我们只强调“专”而忽视“红”也是不恰 当的,因为教书育人是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只教给知识,不塑造其心 灵,培养不出合格的人才。然而,走进各种类型的学校,简单地进行 一下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想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学习差的学 生不思学习,不求上进,或沉湎于三室一厅,或结伙斗殴;而有些学 习好的学生不少是只顾学习,不问他事,以至于教室无人扫,垃圾没 人倒,自私和势利充斥着他们的心灵。一个学校的一位物理老师不幸 患病住院,诊断为肝癌晚期,当校长把这一噩耗告诉给学生时,这个 老师教了三年的班级的学生非常着急的是: 他们的物理课谁来上?却 没有一个学生询问老师的病情, 更无人提出要去看望老师, 这种冷漠、 自私的心态难道不是德育的失败吗!最近,报纸上登载了作家李钢不 久前与一个孩子(学生)关于柯受良飞越黄河等问题的谈话,读了令 人触目惊心。当李钢问孩子看电视(飞越黄河)时的感觉时,这个已 受过学校教育,本应是纯真无瑕的孩子竟希望柯爱良掉下去,理由是 那样更刺激;当李钢问及他的理想的时候,他的回答是“挣大钱” , 理由是有钱可以享受,当李钢问他会不会像柯受良那样去冒险,像警 察那样去助人为乐时,他是满口否定,认为人只有活着才能享受,助 人为乐太傻了??虽然像这样的孩子不会是多数, 但这也给我们教育 者敲响了一个警钟。

  学生的思想状况堪忧,其原因何在?一是由于应试教育的误导, 使有些学校淡化或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教育, 走上了一条片面追求升学 率的死胡同。但更主要的是因为学校德育的内容死板,方法单一,偏 重于苍白无力的说教,很难被学生接受,更难抵御社会、家庭中的一 些反面教育的影响。现今的小学、初中,大都开设了思想品德课,班 会、团队活动课,制定了一系列的学生守则、行为规范,但其内容大 多是学生要怎么样,而不许或严禁怎么样等等,这样学生往往无法接 受,不愿接受,或者表面接受而内心不接受。因为你在思想品德等课 上和守则、规范中的规定学去做的,对学生不一定有吸引力,而禁止 学生去做的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当然会产生令不行,禁不 止的教育后果。因此,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改变德育的内容和 方法。

  教育美育要求教育者充分创造教育活动的形式美,同时努力发掘 教育活动中所有美的要素作为美育的资源。这表现在: (1)教师努力 塑造美的讲台形象和人格形象, 努力将自身的师表之美作为教育手段。

(2)教育活动努力寻找自身的审美活动形式。创造合乎美的规律的 教育活动中介形式。比如有张有弛的授课节奏,课程内容呈现的审美 追求,一直到教学语言、板书的美化,等等。

(3)爱美,是一回事, 但在生活中,我们是否能够善于发现美,却又是另一回事。法国大雕 塑家罗丹说过: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努力发现学生个体和集体的对象美,并且努力促进 学生以自己和自己的活动为审美对象, 让学生的成长作为他们自身成 长的动力。

(4)科学美也是教育过程中广泛存在的美的形式之一。不 同的学科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美的成分。

  科学美可以使学生体会到人类 的智慧之美及其表现的伟大的人类主体的本质力量。

  发掘并展示科学 美不仅是美育的需要,而且对各科教学本身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美学的角度讲,德育的目的应该是通过说服、教育、管理、影 响、感化等多种方式去把学生塑造成为美的人,使他们既具有相貌、 体态、服饰、行为、风度等方面的外在美,也具有精神品质、心灵和 情操等方面的内在美,而且培养学生的内在美应是德育主要目标。由 此看来,学生爱美的本性和德育的主目标应该说是一致的,与美育的 目标也是一致的,关键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时,是否研究学 生的心理,是否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了。有的学生喜欢打架斗殴, 且屡禁不止, 不是因为这些学生会从打架斗殴中得到什么益处或愉快, 主要原因恐怕是他觉得敢于打架斗殴是一种勇敢无畏的表现, 可以让 别人觉得自己有面子、有风度。这说明这位学生错误地把打架斗殴看 作是一种美的行为去追求。再如有的学生学着大人偷偷地吸烟,这也 不是因为他会从中得到什么快感,而是他觉得吸烟有风度;有的学生 喜欢在大家面前搞恶作剧,引起大家轰堂大笑,也是因为他觉得这样 做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实现自己的价值。对于学生的这些错误行为, 过去的思想教育往往局限于谈心、批评、或制定守则、规范去要求学 生去做什么、禁止他们不做什么,这种做法,就好像是用脚踢汽车想 它发动一样, 效果不会好。

  最好的做法应该是让美育与思想教育联姻, 用美去引起学生心灵的沉醉于神往。高尔基说,按天性说来任何人都 是艺术家,都想把美带进自己的生活。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对美 的理想的追求是没有止境的。契诃夫说: “人的一切:面貌、衣裳、 心灵都应该是美的。

” 而美育正是培养人们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 的最佳途径。

  美育与德育、智育等相比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它具有形象性, 利于认识和理解;具有情感性,容易以情动情,使人们从审美中受到 陶治和教育;具有愉悦性,能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激起人们感情上的 共鸣,产生审美愉快,在享受中受到教育。要想把学生培养成为有外 表美更有内在美的人才,必须把德育与美育结合起来。例如:培养学 生注意礼貌语言,不说粗话、脏话,通常德育的手段往往是在学生守 则或日常行为规范中规定:要讲文明、讲礼貌,注意使用礼貌语言, 禁止说粗话、脏话等,用这些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有时学生就难以 接受或真正接受。而运用美育这一手段,让学生了解注意礼貌用语, 注意语言的纯洁、文明,是一个人美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风度,是一 种荣誉,这样能引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听说某个学校,曾下令把女明 星的玉照,男影星的头像全部驱逐出男女生寝室。其目的,当然是为 了使青少年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不要想入非非,这应该说是 德育的一种手段, 但效果呢?也许 “玉照” 、 “头像” 在寝室里不见了, 但会不会被驱逐出了青少年学生的心中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

  因为 在学生看来,那些影星是美的,那些照片上面隐含着他们的追求和神 往,这也是爱美之心的具体表现。要想消除其消极的影响,必须以美 育的手段,让学生明白妩媚并不等于美,停留在感官愉悦和形体美感 并不是或起码不是最高的审美享受。这样,学生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了 美,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当然,美育和德育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也不是相互代 替,所以,要想运用美育的手段以达到德育的效果。

学科德育、美育安全工作总结3

  美育和德育的关系浅谈 【摘要】美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德育的主体是道德教育。德育的实施以美 育的方式加以辅助会更加有效, 同时德育也是美育的灵魂。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 成、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美育 德育 审美观念 在学校的教育中,要始终贯彻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方针,在各门学科中如 何渗透德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作为五育之一, 美育在近年来被重新确立了它应有的地位,成为培养全面合 格人才,辅助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是一个时代人们的在共同生活中,在言行方面必 须遵循的准则和规范,它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并通过 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和会生活起的约束作用。美育是对有关自然的、艺术 的和社会的美的内容进行激发, 引导和提高受教育者审美能力的教育过程,它的 任务是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现实世界以及文化艺术作品的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能 力,陶冶入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生活情趣,在思想感情方面健康发展。

  德育主要借抽象思维的形式来进行,直接诉诸人们的理智,把道德的本原的 内容,经过条分缕析,形成一个理论体系。按照逻辑的顺序直接让人们接受某种 道德信念。掌握各种判定是非,善恶的标准;美育则主要借形象思维的形式来进 行,用一个个完整的美的形象,首先打动人们的情感,然后通过欣赏者自己的思 考,由感情上升到理智,从而获得各种情感的体验和道德教育,道德观念可以离 开具体事物抽象出来,而美尽管也要有“善”的道德内容,却离不开事物的具体形 象。

  美育和德育都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和阶级性,不同的民族,由于风俗习惯, 民族心理和民族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观,道德观的不同;不同阶级由于政治 地位、经济地位以及文化素质的不同,使他们各自的道德观、审美观也不相同; 而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 迥异,政治、宗教甚至法律手段 有别,又使审美观、道德 观出现了不同的发展和变化。

  当然,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历史时期, 也分别都有相同的道 德及审美观念。

  任何时代,任何阶级都无不把德育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各种手段,来 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故宫高深宏大的布局,巍峨辉煌的建筑,寺庙端庄肃穆的佛像,狰狞可怖的 金刚,这些艺术性的东西,从形式上就给人以至大中正,威严难犯的心理感受。

站在它们面前,无形中就对比出人的渺小,柔弱,从而使人对它们的主宰者自然 生出一种敬畏而从的心态。

  封建帝王和佛门弟子正是利用了建筑和雕塑这样的艺 术形式,间接地完成他们对人民进行“尊君礼佛”的道德教育的。

  这就给我们一个启示:通过美育达到德育的目的,是行之有效的。

  虽然从理论上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思想和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但是对于 青少年来说,那些具体的美的形象,往往比抽象的说教具有更强烈的感染力量, 因为美育具有的形象件和直观件适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他 们的道德观念。

  所以,正确地、科学地运用美育的手段,引导学生对审美对象 的理解、判断,并从中获得良好的教益,是会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的。

  比如爱国主义教育, 它一方面是德育内容, 一方面也是美育的社会美的范畴。

  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做为德育手段,首先是讲述什么叫爱国主义,然后是爱国主 义的内容、发展及实现意义等。而在美育过程中,这一内容却可以用多种多样的 可视形象:如教学生学习屈原、岳飞、文天祥等著名历史人物充满爱国主义精神 的诗词:讲爱国主义者感人肺腑的故事;举办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讲演;参观爱 国主义教育展览,看爱国主义影片等等。这样的方法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生动感 人。所以道德教育内容用美育方式来进行是容易被学生接受的。

  美育所具有的情感性和趣味性,可以寓教于乐,使青少年在获得美感享受的 同时,自觉自愿地接受道德教育。比如,人们看电影,看小说,欣赏音乐和美术 作品,开始并未想到受教育,而是抱着一种浓厚的审美情趣去欣赏, 以获得美 感享受。

  但是, 就在这不知不觉的欣赏过程中, 却会由感情到理智受到某种教育, 这种由美感而得来的教育,一旦留在心上,就不会轻易洗去。况且青少年都有模 仿他们所崇尚的榜样人物言行的特点,基于此,我们做一些积极的引导工作,不 就是事半功倍的教育方法吗? 单一的道德教育,即使有良好的愿望,也花了不少力气,很可能会成为纸上 空文,很难收到什么效果,审美过程和道德教育的统一,思想分析和艺术鉴赏的 结合,无疑会大大丰富德育的内容和形式。德育离开了美育就会显得枯燥乏味, 苍白无力,但通过美育就可以巧妙地用“迂回穿插”的方法间接地达到我们的目 的,让无形的理性内容变成可视可听的感性的东西。我们应该承认这样的现实: 青少年往往相信自己还很幼稚的眼睛?却可能不相信你成熟的头脑和嘴巴。

  需要强调的一点,美育不能完全代替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因为实施美育 时, 教师不可能抛开其主要讲述内容而成道德的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阐述,一些 深层的思想内容,也无法以直观的方法去展示。

  美育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德育是美育的中心和灵魂, 它能够比较系统、全 面而深入地提高学生有关的理性认识和思想水平,增强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 力,同时也可以帮助青少年提高审美能力,更好地分清是非,辨别美丑。

  这就是说,美育和德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辨证统一的。

学科德育、美育安全工作总结3篇 小学德育安全工作总结相关文章:

小学德育年度工作总结3篇(教师学期德育工作总结小学)

小学德育的工作总结3篇(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学校)

年度教师德育工作总结报告精选范文6篇(小学教师年度德育工作总结)

小学六年级班主任个人德育工作总结13篇(六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总结第一学期)

老师德育工作总结5篇(小学老师德育工作总结)

高中德育工作总结3篇(德育工作总结 高中)

学校学期德育工作总结范文3篇 小学期中德育工作总结

最新小学德育的工作总结3篇(小学德育工作汇报)

幼儿园大班德育工作总结范文3篇(大班班级德育工作总结)

2022小学德育工作总结12篇 小学生德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