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3篇(有机化学课程总结)

时间:2022-12-26 21:22:15 工作总结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3篇(有机化学课程总结),供大家品鉴。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3篇(有机化学课程总结)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1

  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

  辘轳小学

  2012年9月

  辘轳小学2012年课程实施水平自评报告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学校课程实施行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确保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实施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体局下发关于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学校工作,进行全面自查,现将自查情况进行汇报。

  一、自评过程:

  1、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方案(试行)〉的通知》明确自评的指标,掌握自评的方法及途径,以此来提高广大教职工的认识,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2、分工细致,责任到人,学校按照《山东省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指标》细致的分工,逐条落实到各部门,落实到人,使每一位自评小组成员都能明确任务,做到项项有人抓、条条有人管,并随时逐条核实其落实情况,确保我校的办学行为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3、对照评估方案,认真组织自查,查漏补缺,排查存在的问题,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时纠正、改进,确保自评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进行。

  4、自评领导小组的成员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要以较高的立足点总结工作中的成绩与经验,通过总结,进一步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

  5、对于自查自评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汇报,边查边改,不断提高办学水平。自评小组深入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获得一手资料后,在自评领导小组的协调下,一起汇总情况,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改进,最后形成自评报告。同时,对于自评结果有办学实际差距较大的一些指标要进行整改,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再检查、自评,使评估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二、总体评价及取得成绩自评总分310分

(一)课程理念

  1、理念学习自评得分19分

  为使活动开展的有成效,我校成立了以校长马文为组长的自查自评领导小组,以侯贺珍、郭长城两位副校长具体负责自查自评工作的检查、整改工作,从而保证了自查自评工作健康有序的进行,并使这项工作进行的富有效果。

、学习制度自评得分5分

、学习记录自评得分5分

、学习效果 自评得分4分

  2、理念体现自评得分19分

  新课程的推进需要学校、家长、教师与其他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在学校里,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文件,领会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相关的政策措施等;在校外我们通过向家长发放公开信、家访、召开家长会、填写家校联系本等渠道,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能够紧紧围绕先进的教学理念,使校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尽最大努力地体现教育理念和学校特色。在新课程实施中,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了符合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总结都体现了新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宣传理念自评得分8分

、校园文化自评得分3分(因新校还未统一布置)

、办学思想自评得分8分

(二)课程开设自评得分83分

、国家课程自评得分40分

  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设置课程。开设国家课程科目,从不随意增减每周的课时数,一、二年级周总课时26课时,三至六年级30课时,做到三表统一,教师个人课程表与学校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完全一致,严格遵守统一的作息时间,学生的在校时间不超过六小时。

、地方课程自评得分25分

  严格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些课程都能够符合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这些课程均设有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同时为了丰富学生生活,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了阅读、信息技术、体育、音乐等兴趣小组活动。

、学校课程自评得分18分

  严格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这些课程都能够符合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要求。把写字作为学校课程。

(三)课程资源自评得分25分

、教师队伍自评得分6分

  加强教师的管理和配备。按照课程方案要求配齐、配足了各门课程兼职教师,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均为专职教师,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品生、品社、等各科均为兼职教师,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教师年龄职称结构基本合理,具有中级职称4人,小学一级教师8人。科学4合理搭配学科教师,做到老中青结合,职称结构结合,并建立了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从事一线教学,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办学条件自评得分6分

  加大教学设置的配备,充分利用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各室齐全,按照配备标准配各项设施和设备,达到配备标准,学校具有图书室一处,达到生均20册的配备标准,建有实验室、体育器材室、音美器材室、仪器室、微机教室、音乐教室等各项教学场所和功能用室。同时,学校加大各室的管理和运用,最大限度满足师生的需要,各室建有完整的规章制度,使用记录,评比制度,定期检查和反馈,充分发挥设备设施的作用。

、其他资源自评得分13分

  合理开发和利用家庭和校外资源。成立了家校学校,负责协调组织家校活动,充分宣传,深入了解。建立学生家庭档案,教育教学工作家校互补,按需求引领家长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读书活动,探究研究等各项工作,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学校根据需要,合理开发校外资源,针对学生实际,在周边社区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活动。

(四)课程实施自评得分89分

、教学研究自评得分4分

  扎实开展教学研究。做到了教研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计划具有针对性,便于操作;定期开展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发挥教研组长作用,抓好教研活动。建立教研组长负责制,扩大教研组长的管理权限,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制定好教研活动计划,拟订好教研专题,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本学科教师学习教育理论,传递教学信息及开展组内的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活动。抓好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做到内容具体、发言充分、记录详实、注重实效。加大网上教研的探索力度,利用新课程研修网,借鉴远程教育研修的有效方式,建成学科教学团队。教研效果显著,部分老师参与了公开课、基本功、优质课的评选,并获得了优异成绩。

、教学活动自评得分15分

  教师能否上好课,关键在于上课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准备,即是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各学科强化集体备课,建立“个人精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一般按照这种基本程序: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修正教案→重点跟踪→课后交流。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准确地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重点、难点分析准确,能准确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师上课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对重难点的分析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目标;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练习安排适当,绝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学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能力为中心,运用灵活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并分层次培养,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效果明显,目标明确,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和发展。作业设置合理,批改及时,有记录分析,并及时进行反馈和矫正。

、教育活动自评得分20分

  教育活动丰富多样。开展了常规教育和主题教育,有升国旗制度,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各种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爱家乡、安全、道德法制等活动,学校充分利用体育节、艺术节和兴趣小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参与率和积极性高,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课业情况自评得分50分

  严格执行规定安排学生课业。学生课业完全依照省标准执行,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双休日与其他法定节假日从不安排上课,每天保证学生9小时睡眠时间,作业布置,讲巩固也求实践,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每天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1小时,严格遵循不同年级的不同要求布置作业,一切教材和教辅资料,均由上级主管部门做主,学校从未私自给学生订买任何资料,教师更无向学生摊派或强迫性地推销教辅资料。学校按规定安排体育课、大课间和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五)课程评价自评得分94分

、学科课程自评得分70分

  积极改进学科课程的评价。围绕课程标准,我校在对学生评价上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内容上分成过程评价和期末终结评价两种。过程评价主要有单元考查、课堂表现、作业、写字、学习态度等构成平时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期末以书面考查、口语表达构成期末综合成绩,记录以等级进行。学校不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排列名次。学生的成绩只是作为调整和改进教学的依据,不做他用。

、综合实践活动自评得分12分

  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评价。学校制定了相应得评价方法和标准,为每个学生建立了评价档案,评价结果都以等级形式表达。各学科的评价以激励性评价为核心,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发挥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

、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自评得分12分

  为每个学生建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评价档案;评价结果用描述性评语或等级形式表达,有与所开设的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特点相适应的评价标准和办法。

(六)学校特色: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创办有特色的一流学校,培养有特长的一流学生”的办学宗旨,形成“以艺术教育而育人启真,凭综合素质而唱响人生”的办学特色。

  1、开发了校本课程《写字》,还专门为教师配置了教学的辅助资料。学校从计划、教案、上课、抽测等方面加强写字课程的常规管理。学校成立教研小组,定期开展课题研究。开展配套的系列教育活动。校本课程的设置适应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学生使用校本教材情况良好。校本课程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2、我校本学期成立了剪纸、嫁接、等特长培养,不仅能使学生拥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高雅健康的生活情趣,使学生体验成功和快乐,树立自信心,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转变较慢,难以秉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把课改理念灵活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对策是多组织培训、学习、研讨,特别是集体备课、听课,使教师人人参与,在学习交流中,学校建立教师学习制度,把教师学习纳入教师量化考核,严格把关,督促教师进不断学习提高。

  2、在综合课程开设方面还存在认识不到位的现象,学校会加强管理力度,积极学习上级的文件精神。

  3、在教师结构方面,学校在学科教师安排上存在不合理现象。如有些学科的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

  4、学校的特色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要组织一个团队继续研究开发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使之成为系列。

  5、学校计算机严重不足,目前无法开展课堂教学。

  总之,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分析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改进,不断发展.我们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切实做好校本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进一步细化教师量化考核方案,完善教师评价机制,加大教科研力度,以教科研促教学及科学的管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使我们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2

  根据《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辽教办发【2014】64号)文件精神,对照《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评估细则(试行)》,结合我校课改工作实际和收获的成果,我校通过认真自查自检,认为符合创建朝阳市义务教育课改示范学校标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喀左县第四初级中学建于2008年9月,是一所寄宿制封闭式管理学校,校园占地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3365人,68个教学班,教职工371人。办学条件达到“普九”提高标准,省市验收成绩为分。建校六年来,四中在初中城镇化探索过程中,学校领导和教师付出了艰辛和努力,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课改工作扎实推进,成果在县内得到认可和推广,教育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增长,在接受省委副书记夏德仁、副省长陈超英检查调研中,得到了高度评价和认可。近三年先后获得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先进单位;辽宁省农村中小学控辍保学工作先进单位;朝阳市中小学教育改革工作先进集体;朝阳市教师校本培训工作先进学校等省、市、县荣誉38项。得到社会、家长、领导的一致赞誉。

  二、课改工作实施过程:

  学校建校伊始,教师来自全县十几所农村初中,这些教师虽然经过多年课改,也在学习“洋思”和“杜郎口”经验,但多数教师课改都停留在表面上,学生来自十个乡镇,素质教育参差不齐,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尽快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四中人迎难而上,决定先以“夯实常规教学,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采取“走出去、引进来”模式培训教师,锤炼队伍,注重学生养成教育,立下“科研兴校、课改强校,质量立校”的基本策略。

(一)学习借鉴总结融合课改理论构建阶段(——)

  借鉴乡镇中学学习“杜郎口”和“洋思”课改经验,继承传统教学的部分优势,学习凤城六中“分组联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把学案和课上板块展示结合起来,形成四中“学案”加“分组联动”有机融合,形成具有四中特色的教学模式。

(二)实验探索、逐步推进阶段;(——)

  在教育局和师校研训员的指导下,我校在数学和英语两个薄弱的学科先行先试,曾经创造出升学率提高28个百分点的奇迹。

(三)全面普及、不断提高阶段(——)

  把数学、英语课改成功经验在全校推广,要求课堂教学全面开放,人人都可以听推门课,节节都是成功课改课,学生在快乐中学,教师在愉快中教,课堂学生做主、教师功在课外,在教学反思中归纳提炼科研论文、在科研课题方面收获颇丰。

(四)收获成功,全县推广阶段(至今)从2012年至今,升入重点、普通高中人数稳居全县首位,八年级质量监控考试达到全县初中第一名,全县运动会男女队已连续三年获得冠军,篮球队代表喀左县在朝阳市获得冠军等等,教育局决定把我校课改经验在全县推广,并承担教学管理先进经验交流会。

  课改工作特色:课改兼容性

  学校确定统一教学模式,但不做硬性规定(如每节课讲解不超过10分钟,节节课有讨论、合作探究、课前主持、课堂环节齐全等)。对传统教学优点和教学模式外成功经验不排斥、允许教师发挥执教强项,实施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只要有利学生成长,教师提高的改革,学校鼎力支持,为打造辽西名校奠定坚实基础。

  三、自检自查结果

(一)办学思想(标准分12分,自评分12分)

  1、教育教学中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明确办学目标为把第四初级中学打造为教育设施先进,教师队伍精良、教育质量一流,人民群众满意的辽西名校。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制定五年课程改革规划,课改各项工作措施到位,并与教师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条件,形成了团结、进取、文明、向上的校风;爱生、乐教、协作、严谨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学、创新的学风。

  2、坚持德育为先,组成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领导小组,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彻德育工作,建设德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德育活动年级主题:七年级——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八年级——在四中读书是我的骄傲;九年级——四中我爱你。各年级月月有主题,有活动,有记录,有奖惩等相关资料。

  3、严格按照辽宁省《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意见》的要求,均衡分班,既无重点班,也无大班额(超50人),课外作业量不超过一小时,每天保证学生体育活动一小时,严格控制考试次数,作息时间科学规范。实施综合素质评价,评价内容多样化,方式多样化,过程与结果并重。

(二)课程建设(标准分8分,自评分8分)

  学校严格按照《辽宁省义务教育实施方案》开齐开全国家规定课时(周课时:体育课3节;音乐、美术、综合、信息各1节;民防、心理、、双周一节;生命教育、生活教育、辽宁地理、4周一节。校本课程《美丽喀左,我的家》介绍喀左县基本信息,风景名胜旅游资源,历史故事,地方特色,名人传记等。双周一课时)。

(三)课堂教学改革(标准分26分,自评分26分)

  1、学校课堂教学改革首先从教学设计入手,实行集体备课,做到“六备”(即教材、教法、作业、试题、考试方式、复习资料)、“三定”(固定时间,有集中备课地点,有确定的主讲人)、“三统一”(即进度统一、资料试题统一、作业基本统一)。三维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在导学稿(学案)中让学生清楚明确,为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指明方向。使学生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2、课堂教学在研究导学稿(学案)基础上,学习丹东凤城六中课改成功经验,对 “分组联动、和谐高效”课堂、“三大理想”、“五大板块”充分理解、消化。在教师中形成“改革光荣,守旧可悲”,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互助学习。使“我展示,我收获,我合作,我双赢”等观念深入人心,合作探究学习体现在每节课中,学生在和谐、快乐气氛中获得知识、增强能力。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社会家长一致认可。省市领导高度肯定。3.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达到了规范化、科学性、精细化,教师考核制度成为全县初级中学典型,并在五所中学得到推广。

(四)校本教研(标准分16分,自评分16分)

  校本教研制度健全,教研工作有规划。每学年任课教师最低承担一节组内公开课。每学期各教研组最少承担一节校内公开课。每学年多次承担县级公开课。在喀左县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六名教师获第一名。在市级、省级教师大赛上多人多次获奖。数学教师付国宏在东三省教师大赛中获第三名。

(五)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分16分,自评分16分)

  1、教学功能教室、实验室。实验室(物理6个、化学5个、生物4个)准备室,设备仪器药品库完全达到标准。音乐教室3个、美术2个、语音室4个,多功能会议室(664座),体质测试室3个,综合实践室1个。音体美器材配备符合标准。图书室、阅览室(630平方米)藏书室(230平方米)。现代教学手段,校园网班班通多媒体。7个微机室,1个电子备课室。各学科教学资源库与教育局联网,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2、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校园环境优美,达到绿化、美化、香化、艺术化。美术作品展室,荣誉展室,宣传栏,文化长廊等校园文化展示学校蓬勃向上的面貌。

  4、学校每年秋季举行田径运动会、参加喀左县春季田径运动会连续三年获得男女队冠军。每年举办一次艺术节、连续三年承办喀左县科技大赛。

(六)教师队伍建设

  我校教师371人,全部达到本科学历,平均年龄42岁,高级教师308人,任课教师209人,全部是本专业毕业。是一支特别能吃苦、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近三年先后有8人被评为校级、县级、市级师德标兵。学校非常重视师资培训工作,保证时间、保障经费、并把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纳入学校五年规划中。

(七)示范作用及办学特色(标准分9分,自评分分)学校每年都保证承担两次以上全县不同学科课改观摩课,得到了县级研训员和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教育质量进步用教育主管领导评价说“感到惊讶、奇迹”。学校每年所有任课教师都上一节公开课,平时课堂开放,听课者可听“推门课”“分段课”,课改在学凤城六中基础上引进导学稿(学案),学生合作探究中获得知识。同时培养自主学习习惯。利用班级多媒体和教室内分组展示板,让学生充分展示,在竞争中锤炼能力。课改工作经验虽然在全县得到推广,但在全市影响力有限。

  四、自评综合结论

  在我校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进行自评自查的基础上,校领导班子按照《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4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通知》(辽教办发2014年64号)和(2013年2号)文件要求,对我校课改工作进行认真细致的复核,同时虚心接受了教育局和县师校专家的指导。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学校评估细则标准分99分,自评得分分。初步认定我校具备争创朝阳市课改示范校资格。敬请领导检查督导。

  创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示范校

  自评报告

  喀左县第四初级中学

  2014年5月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3

《国际金融》课程自评报告

《国际金融》课程组

《国际金融》一直是由我系承担的一门课程,原为我校金融专业的专业课程。为适应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更多的了解和熟悉国际金融惯例的人才,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自1990年以来,我们便开始逐步面向全校经济类专业开设这门课程。目前《国际金融》不仅是我校金融、财政、国际贸易、国际经济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会计学、注册会计、统计学、市场营销、工商企业管理、经济学、国民经济管理等专业的限选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层次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金融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了搞好《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课程组在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师资队伍

  目前《国际金融》课程组的任课教师有11人,这不仅是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而且是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

  1.师资结构

——职称结构。现任《国际金融》课程主讲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91%;具有高级职称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36%。

——学历结构。现任主讲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的有2人,拥有硕士学位的有7人,两者占课程组教师总数的82%。此外,在读博士有2人,在读硕士有1人。

——年龄结构。《国际金融》课程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现任主讲教师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有2人,占18%;35~45岁的有3人,占27%;35岁以下的有6人,占55%。

  2.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课程组全体教师能认真钻研教材和有关的专业理论,在不断充实自身的专业理论修养的同时,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促进了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教书育人。能结合教学普遍开展教书育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1人参加了1999年学校“三育人”经验交流会,并在大会上作了主题发言。

——开课能力。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教学层次多、教学任务重,开设该门课程的教师已达11人。在这些教师中,独立开设2门课程以上的教师比例达100%,开3门课以上的教师比例也高达100%。

——教学研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自2000年以来公开发表或完成的与课程教学有关的研究论文及课题共达58项(详见附页3),人均项,其中有2篇论文获校级以上优秀论文奖;有一项课题获省级优秀课题二等奖;有两项教学研究成果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教学奖励。近三年内本课程组取得了可喜的教学成绩,课程组教师中有3人获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2人获2002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有1人获“高克成优秀教师奖”。

  二、教学条件

  1.教材建设

——教材组织和教材质量。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教材的建设工作,一方面坚持3~4年更换一次新教材,以保证教材的适用性和新颖性,另一方面致力于组织任课教师编写教材,以便把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动态以及我们自己的教学体会反映到教材中去,编写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教材。如2000~2002年在本科教学中所用的《国际金融》教材,就是由我们任课教师自己编写、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公开出版发行的。该教材共计40多万字,具有体例安排新颖、体系结构合理、内容全面充实的特点。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将当代国际金融的最新理论及其发展特点、国际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反映出来。《国际金融》一书目前已被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列入再版计划。2002~2003学年我们采用教育部推荐的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学》(裴平主编)。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将改用面向21世纪系列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国际金融》(陈雨露主编),该教材荣获2002年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教学大纲。在《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组织课程组教师积极编写新教材,而且还组织大家编写了符合学科要求的教学大纲,并且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内容来进行教学。

——教辅资料。教学中,我们给学生指定了一些必读的教学参考书目和课外阅读文献,并在教学大纲中根据每一章的内容编写了各种类型的习题。此外,我们还根据函授教学的特点,专门编写了适用于函授教学的《国际金融》学习指导书。

  2.教学手段

——自2000年上半年学校在全校范围内推广使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以来,《国际金融》课程教学便充分利用了这一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课程组教师积极要求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至今课程组的全体教师都运用过多媒体教学系统进行授课,熟练掌握了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操作技术。为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系统,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的大部分教师都精心制作了教学课件。

  三、教学环节及效果

  1.教学要求

——《国际金融》课程有着明确的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和熟悉基本的国际金融原理和知识,而且还要掌握一些有关的国际金融实务操作技术。教学过程中,我们确定了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详细的教学进度表,并要求课程组教师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准备

——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不管是“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能认真对待教学工作,认真备写教案。在备课环节上,课程组也采取了一定的管理办法,一是检查新上课教师的教案,以了解他们的备课情况,也借以督促他们备好课,并及时解答他们在备课过程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在上课之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二是定期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教学研讨或集体备课,以协调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3.课堂教学

——教学态度与水平。课程组的每一位教师都能本着“教书育人”的思想来开展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都能做到态度认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同时,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都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熟练讲授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与技巧。由于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尽可能多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

  主动性。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大量运用“讲”“问”结合法、“问”“答”结合法、课堂讨论法、比较教学法、角色易位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外情况

——课外作业。课程组要求任课教师在每一章内容讲解完后,都要给学生布置作业,并及时对作业情况进行讲评,全课程共布置和批改、讲评作业不少于5次。由于《国际金融》是一门核心课程,所以选课的学生比较多,教学班基本上是在100人左右的大班,这使得作业批改任务非常繁重,但老师们基本上都出色地完成了这一任务。

——课外辅导。由于《国际金融》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操作,而且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新问题、新现象层出不穷,而我们的教学课时非常有限,在课堂上无法向学生们面面俱到地介绍所有的问题和内容,为此我们采用了课外辅导方法,给学生们指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参考读物,辅导学生们去阅读这些材料,并要求学生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此外,根据近年来报考国际金融专业研究生的学生不断增多的情况,任课老师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对考研学生提出的问题也给予了专门的辅导和热心的解答。

——课外活动与实践。为配合学校的学术节活动,促进国际金融教学的改革,我系自1996年以来一直坚持每年定期组织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开办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活动。在这一模拟实务教学活动中,除要求国际金融专业学生必须参加以外,我们还要求学习《国际金融》课程的外专业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以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交易活动的感性认识,并借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一活动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5.教学效果

——学业考评。

(1)考试命题。《国际金融》课程的命题建立有试题库,试题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题型科学规范,难易程度适当,考核基本原理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70%左右,测试综合分析能力的试题的比例一般在30%左右。试题重复率一般不超过5%。

(2)阅卷、成绩评定。《国际金融》课程的总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两部分来评定。平时成绩一般要求任课教师根据作业、考勤、课堂测试、笔记等项目打分,而且要求任课教师在最后一次上课时要向学生宣布平时成绩。对于期末考试卷面成绩的评定,我们一直是严格按照学校的要求,在课程考试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任课教师实行密封流水阅卷。阅卷前,指定教师做出一份标准答案,然后要求阅卷教师根据标准答案来评分。可以说,我们的评分是客观、公正的,而且量分基本准确,没有出现过重大差错。

(3)通常情况下,在每次阅卷任务完成后,我们会对考试结果进行相应的总结,对优秀率和不及格率作出统计,以分析命题是否适当、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对哪些问题加以注意。

  四、教学改革与研究

  1.教学改革

  在《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致力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国际金融》是研究国际间货币运动以及国际金融关系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十分广泛,而且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金融活动也越来越频繁,遇到的国际金融问题也越来越多,如国际储备的管理问题、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问题、外债规模的管理问题、货币一体化问题、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问题等,这些都已成为《国际金融》

  学科研究的新课题。教学中,我们积极研究《国际金融》学科发展的新动向,并尽可能地将国际金融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到教学中去,这集中体现在对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更新上。如在最初的《国际金融》教学中并无国际储备的内容,后根据国际金融发展的新特点,我们及时增补了国际储备的内容,并将之作为重点章节进行讲解。又如,随着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的发展,欧盟国家如期推出了统一货币——欧元,因此对于欧元的起源、稳定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也就成为了国际金融学科的新课题,同样我们也在教学中及时增加了这部分内容。

——教学环节及方法的改革。在教学环节上,课程组重点抓了三个环节的管理,即上课前抓备课情况、上课时抓教学效果、下课后抓学生练习,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同时,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我们也花了不少功夫,如前所述,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合理地运用一些国际金融领域真实的案例进行讲学,以便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讲解了“泰国金融危机始末”、“香港联系汇率制保卫战”等案例,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训练了学生们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和实务能力,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成绩评定方法的改革。在2001~2002学年第1学期,课程组对《国际金融》课程成绩的评定方法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将平时成绩由原来占总成绩的20%提高到30%,而将期末考试卷面成绩占比由原来的80%降到70%。进行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在于更好地鼓励平时上课认真、学习用功的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

  2. 教学研究

  在认真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课程组还积极组织任课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至少每学期要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和一次公开教学活动,以促进任课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近年来,课程组的任课教师取得了较丰硕的教学研究成果,基本上每年都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艾弗外汇交易实务模拟》获得了1998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江西省教委教学研究立项项目,并在1999年4月顺利结题;在1999年学校召开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经验交流会上,课程组提交了关于《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经验的交流材料;在2000年全校教学工作会议上课程组有1人向大会提交了有关多媒体教学的经验交流材料;《艾弗模拟外汇交易所——网络交易系统》获得了2000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谈多媒体技术在<国际金融>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2002年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有机化学》课程自评报告3篇(有机化学课程总结)相关文章:

图书管理系统含源代码c语言_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3篇 c语言程序设计图书管理系统报告

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工作计划报告3篇(小学音乐教师教学工作计划)

课程实践教学工作总结报告3篇(教育教学实践课程个人总结)

综合实践课程整合报告3篇(关于综合实践课程)

信息课程教学述职工作报告材料3篇(教学信息员述职报告)

2022课程教学工作总结报告最新9篇(学校教学总结)

关于劳动教育教学课程总结报告5篇(学校劳动教育课总结)

关于课程实习报告4篇 课程实训报告

课程体系构建调研论证报告3篇 课程建设调研报告

课程顾问主管述职报告6篇(课程顾问竞聘主管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