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围城》的读书笔记上下3篇 围城读书笔记

时间:2023-02-01 13:55: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关于《围城》的读书笔记上下3篇 围城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

关于《围城》的读书笔记上下3篇 围城读书笔记

关于《围城》的读书笔记上下1

“围在城里的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大都如此。”怀着对这句话以及“围城”的好奇,我读了《围城》这本书。

  这本书丰富的文学色彩吸引着我。作者用幽默的笔墨使一个性格鲜明的小人物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的眼前。有人说,方渐鸿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无论是真是假,对于方渐鸿这个人物,作者的描确实非常到位。作者在人物的外貌描写中可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出其笔墨的幽默性。但更令我佩服的是作者以幽默的语言讽刺嘲弄一些社会现象,文字顺畅,使人读起来通俗易懂。在写作文笔方面,这本书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方鸿渐虽然善良,但又有些懦弱,缺乏原则,甚至还带有一丝玩世不恭的态度,正是因为这种性格,使他身陷“围城”。其实,“围城”都是自己创造的,他想成为大人物,这出发点是好的,但他只想去改变环境,并没有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在那个时代,作个大人物不容易,必须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操,要具备很多优点,而方鸿渐,他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面对自己的欲望,他有些亦正亦邪,正是这种性格,使他身陷自己为自己创造的“围城”。

  我认为,做人应该有原则,应该用正当的手段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如果这个目标现在实现不了,就只能说明你自身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多看看自身的因素。如果目标很大,可能自己无法实现,那也不要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要做事,先学做人,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做人原则都没有,是不可能成功的。我觉得,一个人一生最大的成就莫过于学会做人,当自己已是不惑之年时,回想自己的一生,或顺利,或坎坷,但自己问心无愧,这便是一生最大的成就。

《围城》看完,生活却还是要继续的,不要轻易的把自己困在围城里,选择就在自己的手中,这样才不会被束缚住,才可以追求自己的梦。

关于《围城》的读书笔记上下2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此句或许便是该书书名的由来,寥寥数字,勾画出了一副若在眼前的画面。

  爱情,或许是文学最为钟爱的主题,自《诗经》之“关雎”到民国的张爱玲,再至当下,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这是一个不曾中断的话题,道尽了人们在爱情里的喜乐悲欢。

  如同钱老先生所言,城外的人,总是想冲进去的,但疑问之处在于,为何城内的人在冲进去之后,又想着如何逃离呢?更有甚者,如“扬州八怪”的金农所言“伤人手,不可治”,此君对于围城,大有远离才安全之意。

  但也有如金岳霖者,在“围城”里独自游走一生,或许在精神里,林徽因是始终伴他左右的。金老先生或许是围城之内与金农隔墙而望的两类人的典型代表。

  一个人,或者说,两个人,在城外与城内是为何会出现如此的差异?当两人爱之切切、急欲携手进入城内之时,这段路途上何事影响了原本的计划?

  当两人携手欲共度今生之时,此时,便出现了一个问题,原本独立的两个人,从此便被牵连在了一起,由一个人的生活变成了两个人一起的生活,从某种意义而言,两个人将要融合成另外的“一个人”。有爱情到婚姻的过程,对每一个人而言,都将是一种转化。

“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当张爱玲如此的姿态面对着胡兰成之时,便已可预示他们的结局。

  爱情里的两个人,或许应当是独立而自由的,这种独立和自由,并不是说两个人得是相隔万里、平行而前,只留下相互眺望。而是应当保留着各自独立的本性,意识之中,总有一些区域是你自己的,而不能“低到了尘埃里”没有了自己。倘若更甚的,“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除了一朵花来”,那作为一个旁观者的我,很希望她是一直欢喜的。

关于《围城》的读书笔记上下3

《围城》对人物的刻画也堪称典范,往往三言两语就把人物性格描绘得活灵活现。哲学家褚慎明自称与英国哲学家罗素熟识,吹嘘“承他瞧得起,请我帮他解答许多问题”,事实上罗素确问过他“什么时候到英国”,“有什么计划”,“茶里要搁几块糖”这一类非他自己不能解答的问题,读来令人捧腹之余,又深深感到对此类人丝毫不觉陌生,也许还能回想起自己在某一阶段曾做过这样的人。

  历史系主任韩学愈的假的文凭被方鸿渐当场揭穿后,仍不动声色,把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煞有介事地称作“很认真严格的学校,虽然知道的人很少——普通学生不容易进”,当场忽悠住了同为克莱登大学“毕业”的方鸿渐。联想到此前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学历打假事件,可见中国人对学历证书这一镀金法宝的不懈追捧,也是数十年如一日的。

  而对于中国的大学,钱先生也有一番辛辣的见解:“中国是世界上最提倡科学的国家,没有旁的国家肯这样给科学家大官做的。外国科学进步,中国科学家进爵”,“从前大学之道在治国平天下,现在治国平天下在大学之道,还是条坦道大道”。今天总有评论家在振臂高呼,抨击现行教育制度,教育改革的力度一轮大过一轮,最终却沦为形式。问题的根源,钱先生早已一针见血地摆在公众面前,只是如此“大学之道”“治学之道”已根深蒂固,难以动摇。大众总在感叹中国整体科研水平落后,并不是找不到原因,而是要改变这种现状,殊非易事。

  读《围城》常常可以找到生活中熟悉的影子,偶尔甚至也能从中照出自己。钱钟书先生以犀利的笔触,游刃有余地描摹着那个年代知识分子的群像,戏谑地旁观着由这群人上演的剧目。在阅读时,我们也就能够暂时上升到作者的高度,冷眼观察身边的人,周遭的事,以致灵魂出窍般地审视自我,带着一种全新的认识,再度回到自己城内或城外的生活。

关于《围城》的读书笔记上下3篇 围城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围城》读书笔记心得书评3篇(围城的读书评论)

2022《围城》读书笔记3篇(《围城》阅读笔记)

2022《围城》读书笔记大全3篇 围城读书笔记

《围城》读书笔记心得感受3篇(围城的读书心得)

2022《围城》读书笔记范文3篇 围城的读书笔记

2022《围城》读书笔记作文3篇 围城读后感20

小说《围城》读书笔记左右3篇 《围城》阅读笔记

《围城》读书笔记领悟收获4篇(读书笔记围城读书心得)

2022《围城》读书笔记作文3篇(围城读后感20)

名著《围城》读书笔记作文3篇 《围城》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