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两首》词句11篇 《古诗两首》词句怎么读

时间:2023-02-03 14:29:34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古诗两首》词句11篇 《古诗两首》词句怎么读,供大家参阅。

《古诗两首》词句11篇 《古诗两首》词句怎么读

《古诗两首》词句1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古诗两首》词句2

  【多音字组词】

  sù(宿舍、宿愿)

  宿:xiǔ(住了一宿)        处:chǔ(处分、处世)

  xiù(星宿)            chù(人事处、深处)

  尽:jìn(尽头、尽力、尽情)     

  jǐn(尽量、尽管)       

  【同音字组词】

  未:(未来)   枯:(枯了)   店:(小店)   荣:(光荣)

  为:(为了)   哭:(好哭)   电:(电灯)   融:(融化)

  【形近字组词】

  徐(徐徐、徐缓)  未(未来、未必)

  除(除法、开除)  末(末日、末代)

  【近义词】

  树头——枝头  儿童——小孩儿、孩子

  疏疏——稀稀   尽——完   岁——年

  【反义词】

  疏疏——密密  无处——到处 

  生——死    深——浅    枯——荣

  【离离】草长得很茂盛的样子。

  【枯荣】干枯和茂盛。

  【篱落】篱笆。

  【疏疏】间隔很宽、稀疏的样子。

  【径】小路。

  【急走】奔跑。

  【岁】年的意思。一岁:一年。

  【尽】完。

  【野火】  荒山野地燃烧起来的火。

《古诗两首》词句3

  《草》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2个生字,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让学生观察路边、田边、河边等处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图,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面刚刚学过的几首古诗吗?

  谁能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

  (学生背,略。)

  几位同学都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草》。这首诗摘选于《赋得古草原送别》的前四行诗句。

  出示灯片1:

  草

  唐 白居易

  离 离/原(yuán)上/草,

  一 岁(suì)/一 枯/荣。

  野 火/烧/不 尽 ,

  春 风/吹(chuī)/又(yòu)生。

  2、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

  (领读题目和作者)

  这首诗有4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

  (学生拼读,指明读)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

  师:在灯片标出读法。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

  (这首诗是写草的,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2、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

  原因  原来  高原  草原  原人  原子弹  

  小结:同学们知道的不少!请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

  草原。

  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草原。

  “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

  3、问: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

  出示一幅“草原图”。

  (指名回答)

  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茂盛,一棵挨一棵。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小结: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就是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老师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指名回答)

  刚才有同学说的句中都有“岁”字。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8岁是8年,1岁就是1年。

  问:一年有几个季节?

  春 夏 秋 冬

  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

  出示四季草图。

  (指名说说)

  小结: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绿一次,黄一次。春夏长得茂盛,秋冬就枯黄了。“一岁一枯荣”就是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5、再看“野火烧不尽”这一句。“烧不尽”就是烧不完!

  问:“尽”就是完的意思。这可奇怪了!到了冬天草叶都冻死了,枯黄了,大火一烧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学生看图疑思。

  出示一幅“火烧图”。

  地下的草根没烧着,所以说没烧尽。

  出示一幅“草根图”。

  6、学到这儿,我想同学们一定明白了第四句的意思了。谁能把第四句的意思在老师画的画上画出来?

  (春天来了,春风一吹,小草长出来了)

  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现在请同学们跟老师朗读这首诗。

  总结: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的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们觉得小草顽强吗?正因为小草的生命力很顽强,白居易才写诗赞美它。

  2、全班用赞美的语气读全诗(配乐):

  分角色读:找一名学生读一、二行,女生读第三行,男生读第四行。

  自由读;

  会背的站起背。

  3、以组为单位进行比赛,看谁背的好,各组评出两名优胜者;参班里赛,评出“之星”和“小标兵”。

  4、同学们,放学回家谁愿意背给妈妈听?现在请“朗诵小标兵”表演,我当你妈妈,你背给我听听好吗?想想,到了家里该怎么说。

  师:我女儿真行,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

  5、愿意背给奶奶听吗?

  (指一名学生到前边来。)

  现在,我当奶奶。你奶奶没有文化,耳朵有点聋,请你注意。

  师:后面两句我听懂了。你看俺孙女多有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奶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有钱上学啊!

  6、请同学们跟着录音唱“小草”的歌曲。

  结束语: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同学们,放学回家后请把《草》这首古诗背给家里的人听。

  《宿新市徐公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3、初步体味创作诗文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借助诗中意象,感受春天的美景,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语境导入:

  同学们,这些日子老师看到许多小朋友在操场上放风筝,不禁使我想起了一首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喜悦的,此时你脑海中有哪些关于春天的诗?

  生吟诵古诗。

  2、让我们带着春天的气息,一起走进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生齐读)《宿新市徐公店》。

  3、释题:

  齐读课题,在这儿新市是地名,现今湖南省攸县北;徐公店,姓徐的人开的店。那么“宿”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古诗,读通诗句

  1、出示诗文内容。

  2、自由大声地朗读古诗,把诗读准了。

  3、同桌比一比,看谁读得准确。

  4、指名读(读得怎样?)

  师范读──齐读。

  三、借助意象,入情入境

  1、我们常说诗情画意,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真想把这幅美景画下来,可又不知道该画哪些景物,怎么画?你愿意帮帮老师吗?

  (愿意)

  这可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你们还得认认真真读上几遍古诗,一边读一边想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四人小组讨论画什么景物,怎么画,呆会儿我们在黑板上一起画,能做到吗?

  2、四人一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

  3、集体交流:

  你想画下什么,什么样的,从诗中哪儿知道的?

  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画菜花,师画一朵,问:你满意吗?

  黄蝶,什么颜色?为什么?

  急走,你能表演一下吗?走,在古代就是跑的意思。

  师:面对着这样一望无垠的油菜花,面对着急切追蝶的孩子,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⑵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过渡:一心只忙着追赶蝴蝶的孩子,并没有留心周围的迷人春景,你看到了吗?你会留下什么景物?

  篱落疏疏:(篱笆,什么样的篱笆?你从哪里看出来?)

  一径深:组词理解:径,路径(在篱笆的旁边还有什么呢?),你看到了什么样的小路?

  树头花落,树上的花会形成浓密的树阴?

  未成阴?(引导: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阴,未成阴就是还没有树阴的新叶已长出来了……)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想说什么?

  4、想把美丽的春天和活泼的孩子放在一幅画中吗?

  5、齐声配乐朗读。

  6、说诗意:这样的诗,这样的画,如果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就更精彩了!

  7、春天是一幅画,春天是一首诗,春天更是一首歌。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8、我把同学们描绘的春天即兴创作了一首诗歌,愿意听一听吗?

  三月,是美妙的

  一剪剪嫩芽的叶子

  一丛丛微笑的迎春

  一只只跳跃的飞雀

  都是

  美丽的音符

  三月

  是柔软的风

  是细腻的雨

  是含羞的花

  是新绿的草

  ……

  四、拓展延伸,创作诗文

  1、学生尝试创作诗文:

  其实,春天就像我们同学,相信你们的笔描绘出来的春天会更美,可以学着老师的样子来试一试?也可以像杨万里那样写一首四言绝句。

  2、全班交流,读诗。

  【板书设计】

  枯 野火烧不尽            景 美丽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荣 春风吹又生            人 可爱

  【课后反思】

  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赏读,不在解释词句的意思。第一首古诗首先以问题带学生入境,通过看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再在学生的自读自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中入情。朗读从读通──读懂──读美──背诵体现层次的递进性,特别是背诵这一环节,用口语交际情景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然是一举多得。

  绘画是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第二则古诗意境优美,画面生动,让学生给诗配画,把古诗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了。在赏读环节上设计了让学生给课件配乐朗诵,让学生对诗歌的节奏、韵律、快慢、语调、情趣等有了充分的练习,学生喜欢,好。

《古诗两首》词句4

  一、教学内容:

  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但《天门山》主要写所见,抒发了赞美之情;《体西林壁》侧重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2课时)

  二、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其中一首。

  三、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 熟读、简析、体情、自主学习。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作为我国悠久文化的宝贵遗产,深受同学们的喜欢。最近的课外时间你又背诵了哪些古诗?背给大家听。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大家说可能怎样来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的建议,归纳出台下顺序(如果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没有这样的练习,有可能总结不出来,教师可以进行引导):

  3、解古诗的作者及背景;

  (1)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意;

  (2)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情诵读。

  二、学习古诗。

  第一步:

  1、根据搜集到的资料,谈谈你对作者李白的了解。

  2、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第二步:

  1、组合作,利用字典、课后注释和文中的插图(投影出示插图)自学古诗,互相交流。

  2、通过自学,你明白了什么?全班交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弄明白下面几个重点的词语的意思:天门、楚江、中断(中间断开)、开(通)、至此回(在这里拐弯),通过理解这些重点的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意图:运用小组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诗句的意思,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

  3、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直解决。

  4、再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也可以把自己想像到的画面简单画出来,在交流时结合画面叙述。(建议教师在交流中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不要强求学生叙述得太一致,将大概诗意叙述好即可。)

  第三步:

  1、读这首诗,想想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交流。

  第四步:

  1、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这首诗歌所描写的雄伟的景象,体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让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先自由读,再请学生读给全班同学听。

  2、背诵这首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三、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李白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意图:将课前的搜集与课内的相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望天门山》,谁来背诵一下?先个人背诵,再集体背诵。

  2、把你搜集到的李白的作品背诵给大家听。

  3、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另一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

  [意图:检查学生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给学生一个展示背诵搜集到的古诗的机会,体会成功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学古诗,明白大意。

  1、自由朗读古诗,然后把你搜集到的有关作者的资料以及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小组交流。(可以利用字典、课后注释、课文插图来理解这首诗歌。)

  2、请各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在交流中主要引导学生弄明白以下几项内容:

  (1)对作者苏轼的了解:

  (2)对题目的理解;

  (3)对重点词句的理解:题(书写)、西林、壁(墙壁)、横看(从下面看)、缘(因为);

  (4)对这首古诗诗意的理解。(教师不要强求学生装的理解完全一致,大体把握诗意即可。)

  [意图:由于这首诗的词句比较易懂,教师可以更大程度地放手学生自主学习,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利用学生间相互交流,体会古诗的意思。]

  3、大家对这首诗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估计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作者在这座山中会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可以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白古诗的意思。)

  4、出示庐山不同角度的画面,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然后再解决疑问。[意图: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电教手段的运用,可以帮助学生很直观地弄明白。]

  三、体会诗境,感悟道理。

  1、刚才大家通过自学。明白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下面大家一边听老师诵读这首诗,一边闭上眼睛想象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教师配乐诵读,学生想象。

  2、交流,估计学生可能想象到庐山雄伟的景象,比如连绵不断、高低起伏的山峰等,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有创意的想象。

  3、讨论,然后交流。

  (1)大家想想看: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2)从《题西林壁》一诗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比较浅显地感悟这首诗中蕴含的道理,在讨论中明白这首诗蕴含的道理,受到启发。]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师可以适时地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拓展阅读。

  交流课前搜集的苏轼的其他作品,全班诵读。

  ▲教学小结:

  这两首古诗或绘画或悟理意境深远,是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的好诗篇,课后我们通过背诵来更好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古诗两首》词句5

  教学目标:

  1.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交待学习方法。

  2.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3.讲读第一首诗《早发白帝城》。

  4.朗读、背诵《早发白帝城》。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24.古诗两首

  二、故事导入,简介诗人

  1、运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介绍诗作背景。

  唐朝中期,安禄山、史思明叛乱,使得人民流离失所,苦不堪言,这时有一位诗人出于平乱的志愿,参加了当时永王李璘的幕府(解释幕府)。后来,唐李肃宗李恒与李璘争夺王位,李璘失败了,帮助他的诗人因此获罪,被流放至夜郡。在行至白帝城时,忽然听到皇帝传来的赦书,惊喜交加,随即乘船东下江陵。在从白帝城前往江陵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早发白帝城》,表达了当时诗人获罪初赦的喜悦心情。

  2、介绍诗人

  李白是我国唐朝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释提、介绍学习方法

  1、解释题目意思。

  1)、早:早晨。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

  2)、早发白帝城: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2、介绍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要用一种新的方法来学习五读法。

  出示投影片五读法:A.读通、 B.读懂、 C.读精、 D.读会、 E.会读。

  四、学习古诗

  (一)、读通词语。

  1、指名朗读、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出示投影片)

  朝(zhaochao)辞

  一日还(huanhai)

  万重(chongzhong)山

  白帝(tidi)城

  啼(tidi)不住

  2、齐读

  (二)、读懂每一句诗的意思

  A、朝辞白帝彩云间

  1、第一句写了诗人出发的时间、地点,从那些字词中可以看出?

  2、理解词义:辞:辞别,离开。

  3、作者早晨离开白帝城,看到的白帝城是怎样的?

  练说:______________的白帝城

  诗中怎样说的?(彩云间)

  4、独立练说这句诗的意思

  a.指名说:早晨离开仿佛在彩云间的白帝城。

  b.练读、练说:同桌一个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B、千里江陵一日还

  1、这句话讲了诗人行船的路程、目的地、时间,分别从哪些词语中看出?

  2、这里用了一个还字,什么意思?(返回)

  3、练说句意

  1)互相说

  2)指名说

  4、白帝城到江陵路途遥远,约有千里,可那么短的时间就到了,这是什么原因?

  5、小结

  这两句诗,第一句突出白帝城的高与壮丽,第二句反映了行船速度快,诗人心情愉快。

  6、有感情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练说

  C、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出示投影片:作者在返回途中,在船上听到、看到_______?

  2、为什么作者会有啼不住的感觉?

  3、两岸的猿声还没停,乘的船就怎样了呢?

  表达出船的什么?因此称之为轻舟。

  4、合起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指导朗读

  1)指名朗读

  2)一个有感情地读诗句,一个说诗意

  D、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三)、领会意境、体会感情。

  1、老师范读、讲解

  当年李白获罪被流放至夜郎,在行至白帝城时被赦免。在回江陵的途中心情喜悦,看到长江山峡壮丽奇特的景色。

  2、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1)这首诗描写了哪里的景色?

  2)抒发了作者历经艰难岁月被赦免后归乡途中怎样的心情?

  3、在读这首诗时,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进行想象,更好地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背诵:

  1、有表情朗读

  我们读这首诗时仿佛随着诗人的小船一起游览了长江山峡两岸的壮丽景色。把这些壮丽景色用你的声音表现出来!把大家一起带入诗的画之中。

  2、感情背诵:

  1)指名背(其他人默背)

  2)齐背

  五、指导五读学习方法

  1、刚才我们是用五读法学习这首诗的,那么我们是如何用五读法学习的?

  2、出示五法歌谣。

  六、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知道诗的意思,了解了诗人所表述的思想感情。另外,我们还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新方法五读法。同学们可要记牢,下次我们就用这种方法自学其他古诗。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册一、二部分。

《古诗两首》词句6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

  2、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

  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

  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

  5、学会一类生字豚。

  (设计理念:树立问题的探究观,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和启发学生善于以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勤于分析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爱动是他们的天性,老师要允许学生动一动、说一说、想一想。学生才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学会知识,也会从实践中得到创新。)

  【教学重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所含哲理,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风景画、录像、实物投影仪、实物三棱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⑴ 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⑵ 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⑴ 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

  ⑵ 全班交流。

  5、品读悟意境:

  ⑴ 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⑵ 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 生卒年代;

  ⑵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 著名作品;

  ⑷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第二教时

  一、复习第一首古诗

  1、指名背诵读诗。

  2、指名说诗。

  二、读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

  2、个别读。

  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

  4、完成课后练习1:

  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

  三、再读诗,感语交流

  1、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

  2、重点理解: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

  3、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

  4、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四、熟读成诵

  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

  五、合作,探究学习再次感悟诗的意境

  1、小组内讨论:

  《游山西村》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的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写出了山西村丰收之年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农家款待客人的热情和民风的淳朴。表达了作者对农家丰收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诗的次联描绘了山间水畔的美景,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不同感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所以留传几百年,是因为这不是诗人单纯描绘景物,而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独到体会,是面对困难,迷茫的另类人生体验。写景中寓含丰富哲理,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理解,不必求同。

  2、结合资料丰富对陆游的认识组内口头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⑴ 生卒年代;

  ⑵ 生活时代人品介绍;

  ⑶ 著名作品;

  ⑷ 自己的见解。

  3、班内交流提升对诗的认识:

  说说你找到的有关本课,作者的一切资料。要说得尽量流利,完整,不罗嗦。针对同一类话题,相互补充。训练归纳总结的能力。

  教师针对学生发言作适当说明,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差异,相机点拨即可。

  六、制作“陆游小档案”

  教师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不要拘泥课本中的形式。可配画,编目录,题写前言,后记,也可做成本周的综合学习资料。

《古诗两首》词句7

  教学目标:

  1.读懂二首古诗,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2.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诵这二首古诗。

  5.默写。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每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复习或收集一两首唐代诗人的诗,你们完成了吗?(检查二三人),今天,我们再学习两首,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讲读第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1.初读指导,理解诗句意思。

  (1)解题。板书题目:《泊船瓜洲》

  指名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教师范读。(注意生字、新词。)

  (3)指名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教师点拨。

  2.精读训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读。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个“间”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②体会“春风又绿”在这里的意思。

  ③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两个贴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的意境,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节奏和韵味。

  (三)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讲述每首诗的意思。

  2.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前边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二)讲读第二首古诗《游子吟》。

  1.初读指导,理解字、词意思和全诗大意。

  (1)解题。板书题目。

  指名读题,说说题目的意思。(赠送给好朋友汪伦的一首诗。)

  (2)教师范读。

  (3)学生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学生试讲,逐句理解。(注意书上的注解。)

  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②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③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

  (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

  (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轻声自读,想象诗中送别的情景,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这种亲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③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

  (三)巩固练习。

  1.读课文,先理解加粗的词,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2.欣赏二首古诗,有感情地朗读,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3.背诵二首古诗。

  4.默写。

  (四)总结。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泊船瓜洲 游子吟

  一水 数重山 慈母 游子

  春风 绿 密缝 恐迟

  还 报

《古诗两首》词句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2、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深层含义。

  4、在两首古诗的对比参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请学生回忆过去的古诗积累,检查古诗背诵。

  师:同学们刚才朗诵的这么多古诗,有的是写朋友送别,有的是写春日胜景,有的是感叹时光易逝我们理当珍惜今朝,内容丰富,包容万千。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感受古诗文的魅力。

  师:人们常说一幅精美的图画,就是一首清丽的小诗。看着这一幅幅图画,你想起了哪些古诗?(《山行》—杜牧,《赠汪伦》──李白,《回乡偶书》──贺知章,《乞巧》──林杰)。指名有感情地朗诵,要注意引导把诗的韵味读出来。生诵完后师说: “这真是画中有诗呀!”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是什么?(屏幕出示:学习古诗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析诗意;想画面、入诗境;悟诗情、吟诗文)

  二、学词学句,读懂诗句,想象意境

  1、自读诗句,要求读准读通,读出诗的节奏: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知诗人,解诗题: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

  这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古代由于雕版印刷能力有限,大量诗歌不能印刻出来,于是题壁就成了诗人“发表”作品的途径之一。一些名胜故意留出一块墙壁涂白,专供诗人们题诗发表。

  3、再读这首诗,联系课后注释,谁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⑴ 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谁再把前两句话的意思说说:

  若学生说:横着看是连绵不断的山岭,站在侧面看就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老师在学生说时插问: 岭和峰有什么不同?你能把看到的岭和峰画出来吗?(请学生上台板画。)你能把岭和峰的不同读出来吗?

  若学生说:因为站在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所站的位置不同,所以庐山的景象不同,教师引导:你用丰富的想象把我们带进了诗的意境中。是呀,位置不同看到的景象当然不同,能把你想象到的景象向大家描述一下吗?请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随机板书:横、侧、远、近、高、低、)

  ⑵ 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庐山到底是怎样的呢?播放(或幻灯片显示)庐山不同角度的有关图片。

  师:看了后,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什么?(带着赞美之情再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东坡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

  ⑶ 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谈谈你的感悟。(热爱:把对庐山的热爱读出来。)(感叹: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这个事物。)

  师: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就更好了。

  当受到挫折遇到失败时,我们可以不唉声叹气,说──失败是成功之母;当我们苦苦思索,仍理不出头绪时,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再思考,换一个方法去做事。

  三、整体诵读,品悟诗情,背诵积累

  师:这短短的28个字不仅描绘了一幅迷人的图画,还说明着一个深刻的哲理,真令人赞叹,令人敬佩。我们把它背诵积累下来,好吗?

  背诵,抄写,默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背诵《题西林壁》

  二、诵读诗句,讨论诗意

  1、指导诵读诗句:

  ⑴ 确定节奏:

  启发学生回忆《题西林壁》的节奏,迁移确定《游山西村》的节奏: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⑵ 学生个体独立朗诵。

  ⑶ 检测诵读,指名试背。

  2、师生协同一起理解诗意,学生可以借助课后注释及相关资料理解诗的意思:

  不要笑我们农家自酿的酒浑浊,

  在这丰收之年招待客人是杀鸡宰猪,我们热情款待。

  山一程,水一程,山山水水一程又一程,以为已走到路的尽头,没想到桃红柳绿,掩映着茅屋深深,却又是一个村庄。

  也可让学生先说3、4两句,再讲农家们的热情招待,因为本首诗本身就是以倒置的写法来表达的。

  三、想象诗境,编写故事

  1、介绍陆游,写诗背景,及山西村的位置。

  2、图片展示绍兴水乡景观,以及鉴湖的有关景致。

  (山西村在鉴湖旁)

  3、想象交流:

  诗人为何出游,沿途景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观,及诗人的欣喜之情。

  4、想象农家热情待客的所作所为,神态语言,主宾其乐融融的场景画面。尤其抓住“莫笑”、“足”,感受农人的豪爽、淳朴。

  5、想象古诗意境,编写故事。交流朗读故事。

  四、对比参读,提升认识

  1、对比读《题西林壁》、《游山西村》,交流:

  两首诗的共同点。

  (借景抒情)

  2、领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蕴含的哲理:

  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已无望,忽而绝处逢生,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3、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能举个例子吗?

  【教师小结】

  其实,在古诗文中,看似简简单单的诗句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多诵读古诗文,多积累,一定会发现更多精彩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古诗两首》词句9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学会“晓、眠、觉”三个字,知道这几个字在诗中的意思。

  3、初步理解诗意,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掌握晓的字形。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

  1、指名背《春雨》。

  2、默写:乃、随、润。

  二、揭题:

  板书:春晓

  。解题:晓:早晨  春晓:春天的早晨(老师告诉学生晓这个字的意思是通过查字典再结合诗句的意思才查到答案的,鼓励学生多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在晓的三种答案中找到正确答案。晓:1、天刚亮;2、晓得;3、使人知道清楚。)

  作者:唐代诗人孟浩然。(告诉学生他是李白的朋友,在以后我们将学到李白写给他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三、读古诗,学生字。

  1、指名读古诗,其余同学画出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让学生自学:

  春眠  不觉晓  啼

  3、检查自学情况。

  四、细读古诗:

  1、看图读古诗,试说古诗的意思。(请学生看书上插图,用优美的语句说说图上画了谁,她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举例: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一位女子起来后拉起竹窗帘,看到了杨柳依依,芭蕉油绿,桃花红艳,可是却有花瓣掉下来了,花瓣为什么会掉下来呢?我们学习诗的内容就知道了。)

  2、学习古诗:1、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先理解字义、词义,再理解句义,最后理解全诗的含义)

  2、理解字义:

  眠:睡觉。(同样出示字典里查到的意思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选择)

  不觉晓:晓指天亮。不知还、不觉天就亮了。

  间:听到。

  闻啼鸟:闻鸟啼,听到鸟的叫。(老师讲解:古诗为了整齐押韵,便于吟唱,会省略一些词语,有时还颠倒次序,使意思变得曲折、跳跃。)

  3、理解诗意:

  (1)指名读第一句。

  (2)讨论:联系单字的意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3)谁能补充一些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春天气候暖和了,夜里睡得香,不知不觉已经天亮了。醒来时只听到外边一片清脆的鸟叫声)

  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好。

  (4)齐读一、二两行诗。

  (5)指名读三、四两行。

  (6)这两句写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师:花儿落了,春天即将离去,这春光多么可贵,多么值得珍惜呀!老师补充:教育学生春光虽然美好,可是却很容易逝去,所以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读: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7)齐读这两句诗。4、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四、老师把《春雨》与《春晓》进行比较,进行课外拓展。(写春天的诗句有很多,老师这儿也找了一些,请学生朗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唐僧志安《绝句》。请学生回家再找找看还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找出来读一读。

  五、指导朗读:

  1、指导朗读节奏、韵律。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

  3、老师范读。

  4、学生自练。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五、指导背诵。

  1、自由练背。

  2、配音背诵。

  六、作业:1、完成《习字册》第一课生字;2、把书上插图的意思说给家长听。

《古诗两首》词句10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1) 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2) 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1) 自由记生字。

  2) 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 舍—古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 一首儿歌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六、指导写字

  1.书写生字“古、声、多”。

  2.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笔顺,并逐一指导。

  古:横要长而凸。

  声:上为“士”,上横长,下横短。

  多:上下两部分一样,但位置要注意必须写成“一上一下,上小下大”。

  3.生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

  二、朗读感悟、理解古诗

  1.看课文插图,听配乐朗诵。

  2.全班齐读《春晓》、《村居》。

  3.学生自由读,思考:我从中读懂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4.交流汇报自读情况,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5.分小组讨论疑难问题。

  6.反馈释疑,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背诵古诗

  1.指导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 师范读。

  2) 自愿读。

  3) 比赛读(同桌赛、小组赛)。

  2.背诵古诗。(指名背、小组背、齐背、师生对背等。)

  四、指导书写

  1.口头扩词:

  古声

  多处

  知忙

  2.书写生字“处、知、忙”。

  3.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书空生字的笔顺,并逐一指导。

  处:半包围结构,捺要拖长、“包住”。

  知:左右结构,“口”在右边偏下。

  忙;左右结构,“竖”要垂直且稍长。

  4.学生练习书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班里开展一次放风筝活动。

《古诗两首》词句11

  作者:佚名转贴自:乐余中心小学教育平台点击数:71

  《古诗两首》(望庐山瀑布、绝句)教学设计一

  文章出处:乐余中心小学教育平台

  教材分析:

  本文有两首古诗。一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一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前者抓住瀑布的动态,用夸张的比喻的手法写出了磅礴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后者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浣花溪的风物景色与幽雅的环境,表现了诗人重归草堂暂留蜀地的喜悦,同地也表现了他对重游故地的向往和盼望回乡的心情。

  学情分析:

  这两首古诗语言琅琅上口,便于记诵,也可能多数同学已会背,但诗意不一定理解,教师必须在教学时进行点拨,之后让学生去读悟,去体会,去感受,去理解,最后让他们串讲诗意。要求不宜过高,不搞字字落实,只要能说出诗即可。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指名拼读生字:庐(lú)、瀑(pù)。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遥、尺、疑”3个生字的音。

  2、通过读、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产生。

  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

  川:水道、河流。

  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你能把诗人心里想的话说一说吗?

  (这哪里是瀑布,只怕是银河从高高的天上直落下来)。

  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用得最好?(落)

  这个“落”字好像写出了天上突然发生了变化,天裂了,银河从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间。这是多么大胆、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5、总结全文,体会感情。(抓住:生、挂、飞、落)

  6、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五、指导书写

  “遥”、“瀑”写得左窄右宽。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厶”。

  练习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附故事:李白“上当”】

  唐代大诗人李白,一生喜欢游览名山大川,又嗜酒如命。

  李白路过泾川(今安徽省泾县),当地有个性格非常豪放的人,名字叫汪伦。汪伦闻讯,立即写了一封信给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信后非常高兴,很快就来到了汪伦的家里。汪伦十分热情地接待了这位久抑的诗人,随后对他说:“实不相瞒,我所说的‘十里桃花’,是指这里有个桃花潭;‘万家酒店’是因为有家姓万的人开的酒店。非真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啊!”李白听后哈哈大笑,虽觉“上当”,可对于汪伦的心意还是能理解的。

  汪伦对李白一见如故,十分友好。李白临走的时刻,特赋绝句一首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古诗两首》词句11篇 《古诗两首》词句怎么读相关文章:

《古诗两首》反思3篇 古诗二首的反思

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反思2篇 古诗三首三年级下册第二课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说课稿10篇 古代诗歌四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5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及设计意图

《古诗两首》说课稿10篇 六下古诗三首说课稿

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