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教学方法结构范文3篇(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时间:2023-02-03 21:11:00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中国地理教学方法结构范文3篇(地理教学方法体系),以供参考。

中国地理教学方法结构范文3篇(地理教学方法体系)

中国地理教学方法结构范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尝试运用地图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领土面积,运用地图查阅我国领土的四至点。

  3.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又是海洋大国。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读图、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观察和读图的能力。

  2.学会分析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2.通过对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民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濒临海洋,主要岛屿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理解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教学难点

  能够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判读和与其他国家位置的比较,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教学方法以图释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巩固练习,当堂达标。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大中国》,多媒体展示__、长白山天池、乐山大佛、桂林山水等的图片。

(引导)伴随着一首慷慨激昂的祖国赞歌,我们饱览了祖国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优美的景观。作为华夏儿女,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祖国,都热爱这个和谐幸福的大家庭————中国。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中国。学习第一节《疆域》。

  二、展示学习目标

  多媒体展示本课学习目标,提示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带着目标学习,能使学习更有针对性。

  三 、我找我家——中国的地理位置

(过渡)同学们,初一我们学过可以从哪几个主要方面描述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呢?读图结合课本第三页,完成下列问题。

  1.从半球位置看,我国位于____半球(南、北),____半球(东、西)。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领土_______跨纬度广,北回归线穿过我国____部,我国陆地大部分位于_______带,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带。

  3.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东临_______洋,西靠______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我夸我家——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知道(过渡)那我国的位置好不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下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四页图文,完成合作探究题。

  1.比较我国与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的纬度位置,说说我国纬度位置的特点。第1组解决

  2.比较我国与日本、蒙古的海陆位置,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特点。第2组解决

  3.议一议,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填表)

  中国位置的优越性

(提升)通过对我国地理位置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分析一个地区位置的方法?回忆前面的知识,讨论得出:从所在半球、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三方面进行分析。进行小结。

(过渡)学习完中国的地理位置,我们下列了解我国辽阔的疆域

  我赞我家——辽阔的国土

  每天,当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晨曦初露的时候,西部的帕米尔高原还是星斗满天的夜晚。__

  每年农历立春前后,我国北方的松嫩平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春意盎然。

  请同学们议一议为什么会出现那么的差异。

  展示我国疆域和领土四至点.

  分成两个小组:

  小组1填写最南端(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和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计算相隔纬度(大约49°)

  小组2填写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和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计算相隔经度(大约62°)

(过渡)我国辽阔的疆域周围有许多陆地邻国和海洋,下面就一起认识我国的邻国和海洋

  我赞我家——填我国土

  1..我国幅员辽阔陆地面积约_____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____位。我国陆上国界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接壤。我国大陆海岸线长____万多千米,与____个国家隔海相望。

  2. 我国大陆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所环抱的______海,以及海南岛和雷州半岛之间的______海峡是我国的内海。

  3.我国面积的岛屿是______岛,其东面直接濒临______洋;我国第二大岛是______岛。

  我赞我家——欢乐旅行

  开展祖国边境游的活动进行比赛。小组1沿着陆地边界走,小组2沿海海岸线走,都从中国和朝鲜的交界处开始,分别汇报沿途的见闻。

  小组1:沿途能够见到的国家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等14个国家。

  小组2:沿途经过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洋,看到了隔海相望的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还看到了我国的台湾岛和第二大岛屿——海南岛

  采用分组比赛的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材料分析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__用侦察机向我国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军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领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允许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国机场。

  1.从材料中议一议美机的行为。

  2.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作为中学生的我们现在怎么做?

  以“我的收获”为题,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回忆和总结。教师适当补充。给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和总结,然后采用个人发言的形式进行“我的收获”活动让学生总结内容,能使学生养成回忆整理知识的习惯

  课后小结

  本课内容相对比较简单,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难度不是很大,其关键是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分析一个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方法和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利于后面内容的学习。还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也是一个重点,要通过图片展示和讲解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捍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观念。

中国地理教学方法结构范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示意图、图表,记住当前世界人口总数,了解当前世界人口有不断加快的趋势,掌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主要形式;学会计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掌握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

  2.通过读《世界个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口分布图》和《世界地形图》等地图培养学生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初步学会从图表上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3.通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4.提高对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人地观。

  教学建议

  1、“人口密度”和“世界人口的分布”的教材分析

  关于人口的密度问题,首先,教材给出一道计算题,甲、乙两城市,面积2000平方千米。甲城市人口500万,乙市人口250万,要学生算出甲、乙两市平均每平方千米各多少人?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即算出两城市的人口密度。配上甲乙两城市的人口密度比较图,有助于学生深刻、直观的理解人口密度的概念。通过列表计算中国和加拿大两国的人口密度,使学生对人口密度分布的差异之大有了更深的认识。为学习世界人口分布图,理解图例上的人口密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世界的人口的分布的情况,主要是通过阅读世界的人口分布图获得。从图中可以看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东部地区人口最稠密,进一步参考“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口集中分布在这些地方,这些地区从自然条件上和社会经济发展上有什么特点?从而得出,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开发时间长短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不能用迁移人口的办法使世界人口平均分布。

  2、“世界人口的迁移”的教材分析

  人口的迁移,主要从三方面讲述,一、人口为什么会迁移?(为了生存和发展)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的主要人口迁移方向?(美洲大陆发现之前,古希腊和古罗马征服并移民欧洲和地中海;阿拉伯人移民北非;美洲大陆发现后,主要从欧洲向美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移民;非洲向美洲移民和亚洲向外移民)三、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技术移民、劳动力输出、国际难民移动。通过“想一想” 提出问题,(大批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原因?会对人才输出国产生什么影响?劳动力输出对发展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各有什么特点?

  3、“世界的人口”的教法建议

  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引导学生积极活动,读课文转载的一篇报道,了解什么时候地球上的人口突破60亿。通过读图计算,“世界人口从1830年的10亿到1999年的60亿,每增加10亿用了多少年?用读出的数据,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如何?量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引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读世界各大洲口增长率图,哪个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哪个洲的自然增长率最低。通过以上的读图计算,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人口增长和分布现状。

  人口的迁移,可用通过提问、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形式讲授。对于科技移民和劳动力输出对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这部分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最后,通过计算题,算出甲乙两城市的每平方千米的人数,引出人口密度的概念。阅读“世界人口分布图”读出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最大?哪些地方人口的密度小,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结合世界地形图,做对比,展开讨论,找到影响他们分布的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历史等因素。

  4、“世界人口的数量和人口的增长”的教材分析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人是自然的产物,人类活动不断改造自然;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的制约,同时它对社会发展起促进和延缓的作用。本节中讲述了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人口的增长、人口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人口增长是认识人口数量动态的重要指标,人口增长的快慢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塑造着人口分布的面貌;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密度是为了定量说明热口增长状况和人口分布情况。

  人口的增长,教材先用1999年10月13日《某报》的一段报道,点明世界的'人口数量。用“世界人口的增长示意图”显示,每增加10亿人所用的时间。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个示意图明确,世界人口每增加10 亿人,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也就是说,人口的增长速度是逐渐加快的。然后提出人口增长是如何算出来的,提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出生率减去死亡率,最后用 “世界各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各大洲的柱状图,说明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的差异,非洲最高,拉丁美洲次之,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用“读一读”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极限。

  教学设计示例1

【教学重点】

  1)世界人口的地区差异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教学手段】

  幻灯片:〈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图〉、

〈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上刊登的报道,请回答:1999年几月几日,世界人口达到多少亿?(1999年10月12日,60亿)

(板书)人口的数量

  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从50亿增加到60 亿用了多少年?(12年)

(展示)《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请同学们计算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

  根据计算结果,提问: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用的时间是怎样变化的?说明了什么问题?(每增加10 亿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说明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的。)

(板书并总结)人口的增长1)缓慢---加快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18世纪以后,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1930年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

(过渡)人口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应如何量化呢?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千分之多少)

(展示)《世界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柱状图》请大家把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由高到低排列起来,(非洲、拉丁美洲、亚洲、大洋州、北美洲、欧洲)说明世界人口的增长地区差异存在

(板书)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快?哪个大洲人口增长的最慢?

(非洲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欧洲是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大洲)

(讲述)目前许多大家熟悉的明星是混血人种,比如球星萨尔瓦多、影星金城武等。混血人种是不同种族融合的结果,他的前提是不同种族之间存在着迁移。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教材“世界人口的迁移”部分内容中的第二、三自然段,思考

  1、人口为什么会迁移?

  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世界有哪些主要的人口迁移?

  3、第二次大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各有什么特点?

(总结)科技移民、劳动力输出

  输出的特点: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学生讨论)课本 “想一想”,由学生回答,再由其它学生评判。(原因:科技移民较好的工作条件,较高的工资,较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劳动力输出更高的工资)

(教师总结)人口迁移现象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表现,也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结果。

【板书设计】

  第六章 世界的居民

  第一节 世界的人口

  一、人口的数量和增长

  1、人口的数量:6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缓慢→加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3、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非洲最快、欧洲最慢

  二、世界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的定义

  2、二战前的人口迁移:

  3、战后人口迁移的三种形式: 技术移民

  劳动力输出

  国际难民移动

中国地理教学方法结构范文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了解我国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理解我国的少数民族政策和民族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课上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树立各少数民族一律平等、互相尊重、共同维护祖国统一的正确观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和分布特点及民族政策。

  难点: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引入(视频内容为多民族舞蹈《大地春晖》),请大家看一段录。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人口数量、人口分布的特点,刚才大家也看了视频,我们知道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不仅生活着汉族同胞,还有不少兄弟民族和我们汉族一起生活在这个大家庭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民族的大家庭

  板书: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二、民族构成与数量

【承转】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到底有多少个民族呢?生(56个)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回答屏幕上的问题.请生回答。出示答案教师总结:相对于汉族而言,其他的55个民族在人口数量上处于少数,因此,称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

  3人口超过四百万的少数民族有哪些?4人口数量最多的少数民族是?(珞巴族)

  出示图片归纳知识。

  三、民族文化

【承转】师:同学们请你观察一下手上的人民币,除了汉字,还有其他文字吗?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对照一下屏幕上的各族文字,看看人民币上是哪些民族的文字。

  学生活动:对照文字。蒙古 维吾尔 藏族 壮族。

【承转】由于地理环境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的不同各民族在衣食住行节日风俗等生产和生活方面独具特色。让我走进民族村去领略他们的风采。

  播放图片

  思考:为什么有的民族喜爱__,有的喜欢赛龙舟?师:出示答案。骑马是北方草原牧区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所需,当地具有良好的__条件,同时,通过__活动能锻炼提高骑马的技能因此盛行__。南方地区气候暖湿,多河湖海湾水域,舟船是当地重要的传统交通工具,因而人们喜欢赛龙舟。

  四、民族分布

【承转】了解完我国56个民族的人口构成和部分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后,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国民族的分布情况又如何呢?

  请大家读课本19页中国民族分布示意图.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我国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是: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在这些地区,汉族与各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这充分印证了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板书)

  五、中国的民族政策

【承转】我国的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地区,那么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我国是如何管理的呢?这就涉及到民族政策问题。请学生读课本,回答我的民族政策。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个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另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被称为少数民族。,他们虽然人数较少,但同样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为祖国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力量56个民族,犹如56枝花盛开在祖国大地上,___的统一领导下,平等互助,亲密团结,为祖国的强盛,为中华民族的统一不断努力,奋发进取。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

中国地理教学方法结构范文3篇(地理教学方法体系)相关文章:

高三地理教学总结7篇(教学总结高中地理)

地理教学计划模板3篇 初中地理教学计划范文

《中国地理百科》优秀的读书心得3篇(读中国地理百科读后感)

最新地理教学个人工作计划5篇 地理教师工作计划 个人

初一地理教学设计单元大全3篇(人教版初一地理教学设计)

关于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3篇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进度计划

地理教学工作总结体会模板5篇(地理教师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地理教学工作目标计划3篇(新学期地理教学工作目标)

2022年地理科任教师工作总结_地理教学个人总结7篇 地理教师学期工作总结

初一地理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3篇 期末地理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