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古诗湖上赏析及翻译)

时间:2023-02-05 17:12:5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古诗湖上赏析及翻译),欢迎参阅。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古诗湖上赏析及翻译)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

  清代:厉鹗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译文: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

  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注释: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rǎn)冉,小山三四点。

  冉冉:袅袅升动貌。

  艇(tǐng)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jiàn)。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临鉴:对镜。绿盘:喻荷叶。

  赏析:

  厉鹗词以典丽见长,此词“秋浓人淡”、“绿盘疏粉艳”两句,尤为颖异尖新。上片是人看景,清远空灵之极;下片是景中人,遐想绮旎。全词清雅婉丽,意境幽美。风味在清真、白石之间。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2

  春题湖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译文:

  西湖的春天,像一幅醉人的风景画,三面群山环抱中的湖面,汪汪一碧,水平如镜。群峰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早稻初生,似一块巨大的绿色地毯,上面铺满厚厚的丝绒线头;蒲叶披风,像少女身上飘曳的罗带群幅。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眼前,诗人不由发出对西湖风光的赞美。春色如此秀丽,作者不愿离开杭州回京,有一半因素就是舍不得这风景如画的西湖。

  注释:

①乱峰:参差不齐的山峰。②松排山面:指山上有许多松树。③月点波心:月亮倒映在水中。④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田野里早稻拔节抽穗,好像碧绿的毯子上的线头;河边菖蒲新长出的嫩叶,犹如罗裙上的飘带。⑤勾留:留恋。

  赏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杭州西湖春景诗。作者于唐穆宗李恒长庆二年(公元822)七月,出任杭州刺史,十月到任,至长庆四年五月底离杭赴洛阳任所。此诗即作于作者卸杭州刺史任之前夕,大约是唐代长庆四年(公元824)春,作者在杭州住期将满,就要离开之前所作。白居易为了逃避当时朝廷激烈党争的政治漩涡,自求出守杭州。其后的诗作不免流露出离开了是非之地的轻松愉快心情。这首诗则因届满将归,而滋生怅惘的依依惜别情。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3

  这组诗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

  共二首,但许多选本只看中第二首,因而第一首已鲜为人知。其实第二首虽好,却是第一首的注脚。第一首所说的“此意自佳君不会”的“此意”,正是指第二首所写的西湖晴雨咸宜,如美人之淡妆浓抹各尽其态。不选第一首,题中的“饮”字也无着落。

  苏轼的意思是说,多数人游湖都喜欢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处。湖上有水仙王庙,庙中的神灵是整天守在湖边,看遍了西湖的风风雨雨、晴波丽日的,一定会同意自己的审美观点,因而作者要请水仙王共同举杯了。这一首的首句“艳”字下得十分精到,把晨曦的绚丽多姿形容得美不胜收。若只看第二首,则“浓抹”一层意思便失之抽象。

  参考资料:

  1、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4

  原文:

  建炎庚戌题吴江

  平生太湖上,短棹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已蹉跎。

  脍新鲈,斟美酒,起悲歌。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欲泻三江雪浪,净洗胡尘千里,不用挽天河。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

  译文

  建炎四年庚戌年题于吴江

  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我准备把匣中的长剑,换成一叶扁舟,归隐江上。做官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寄情山水的隐居生活都被耽误了。

  切上鲈鱼,斟起美酒,放声悲歌。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要饱尝兵戈之苦。我想要倾泻三江的水浪,消灭尽金人侵略者,决不要休战求和。但回头来看看朝廷,朝廷无意收复失地,让人伤心垂泪。

  注释

  吴江:即吴淞江,太湖的支流。

“平生太湖上”二句:我以前曾几次乘舟经过太湖。平生:从来。太湖:古名震泽,又名具区,位于江苏、浙江之间。短棹:此指小船。经过:曾经经过。

“如今重到”二句:如今我重来此地,为什么总觉得愁恨像湖上的云、湖中的水那样多呢?

  拟把:意为准备把、想把。长剑:古人佩剑,表示要争取功名。

“换取扁舟”二句:以剑换舟,暗示报国无门。只好终老江湖。老:终老。

  渔蓑:渔人穿的蓑衣。此指渔钓之事,即隐居江上。

“银艾非吾事”二句:掌管印信本不是我要做的事情,即无意仕途,想寄情山水,也因被琐事耽误而未能成行。

  银:银印,即官印。艾:像艾草殷绿色的拴印用的丝带。

  丘壑:山丘沟壑,泛指山水。

  蹉跎:虚度光阴。此指失时。

  脍(kuài)新鲈:烧煮新鲜的鲈鱼吃。脍:把鱼肉切细。鲈鱼是吴江、松江、太湖一带的名产。

“太平生长”二句:意谓自己生长在太平盛世,万万没有料到今天要饱尝兵戈之苦。

  岂渭:哪料到。

  干戈:古代兵器,这里代指战争。

  三江:指流人太湖的吴淞江、娄江、东江三条支流。

  雪浪:白浪。

  净洗胡尘:指消灭一切入侵的敌人。胡尘,指金人侵略者。

  挽天河:卷起天河之水(用以洗净甲兵),暗指休战。此句意谓北方失地未收复,决不能休战求和。

“回首望霄汉”二句:意谓作者满怀报国志向,可是朝廷无意北伐收复失地,空使志士伤心垂泪。霄汉:本义是指天空,这里暗指朝廷。

  赏析:

  这首词抒发了收复祖国山河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心情。

  上片先写江山破碎的悲怆心情。“平生太湖上”四句,面对浩瀚无际的太湖,作者想到自己曾多次泛舟湖上,它是那样令人陶醉,那样令人感到亲切,这次重游,自己心头却笼罩着茫茫无际的愁云。从前游太湖,北宋还没有灭亡,而现在却是国土沦丧,南宋朝廷偏安一隅,胡骑南窥,所余的半壁河山也危在旦夕。作者用“何事”发问,却没有正面回答,因为在那个时代,家国之恨,使人愁生是不言而喻的。作者愁情满怀,却无计消除,南宋朝廷苟安求和,醉生梦死,纵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路,在无可奈何之中,他情绪陡转。“拟把匣中长剑”以下五句,写他忍痛放弃报国之志,把准备驰骋疆场的长剑换成一叶垂钓的扁舟,归隐江湖,去作渔翁。他消沉地说,做官就不是我的事,我为此耽误了隐居的山水,让它们白白地等我。作者以超脱的口吻诉说自己悲愤的心情,以归隐的行动表示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下片以“脍新鲈”三句承上启下,当他吃着脍制好的新鲜鲈鱼、喝着美酒、唱起悲壮的歌曲时,他的情绪从隐居一下又跌落到现实中了,他不能忘记灾难深重的国土。“太平生长,岂谓今日识干戈”,在太平时代生长的人,没想到今天也见到战争,而“干戈”给作者带来的是如大海一样汹涌的激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憎恶,使他顿生扭转乾坤之力,他要倾泻三江洪涛巨浪,涤荡千里中原的胡尘,用不着壮志挽天河洗兵马,要把敌人彻底消灭干净。这种钢铁誓言,如雷震耳,激荡在国人心中,所以当这首词被题在吴江长桥下时,竟不胫而走,甚至引起了朝廷的注意。现实和理想总是有矛盾的,作者虽然雄心勃勃,壮志凌云,但想到黑暗的现实,心头又愁云惨淡,最后以“回首望霄汉,双泪堕清波”作结,表现了他对朝廷的失望。

  全篇悲怆、激愤,波澜起伏,首尾呼应,唱出了爱国志士的心声,风格沉雄、豪放。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5

  原文: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春。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

  原序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编巯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译文

  我用公田产出的粮食来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好像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座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注释

  漫叟:元结自号。

  休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引臂:伸臂,举臂。唐白居易《三游洞序》:“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

  长:放声歌唱。

  沼(zhǎo):水池。

  历历:分明可数。清晰貌。洲岛:水中陆地

  废:阻挡,阻止。酒舫(fǎng):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

  长瓢:饮酒器。

  酌(zhuó)饮:挹取流质食物而饮。此指饮酒。四坐: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赏析:

【评析】:

  元结在代宗时,曾任道州刺史,其时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他的《石鱼湖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及命湖曰石鱼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诗以歌之。”有诗云:“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仕途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刘建勋)

【简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已动归隐之心,借酒浇愁和向往无拘无束的闲散生活,其中醉后狂言,写得直率自然,具有民歌色彩。

  序文主要叙述作者与其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该诗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诗的末句说:“酌饮四坐以散愁。”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在诗中表现哪一句是在写愁,以及字里行间有什么愁,所以“散愁”一句是无病呻吟。该诗以酒为戏,借饮取乐,抒写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说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举杯消愁却是假的。从内容看,该诗无可取之处。

  该诗为七言诗,但它的句型与语气,实取之于民歌,既显得顺口,又使人易记。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6

  湖上

  宋代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译文

  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暖风晴和的天气,人的心情也很好,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

  注释

  湖:指杭州西湖。

  红树:指开满红花的树。

  乱莺啼:指到处都是黄莺的啼叫。

  长:茂盛。

  人意:游人的心情。

  箫鼓:吹箫击鼓,指游船上奏着音乐。

  几船归:意为有许多船归去。

  赏析

  这是一首春游西湖的诗。开头两句着力写出了湖上的风光,乱莺红树,白鹭青草,相映成趣,生意盎然。在风和日丽的艳阳天里,人们欣赏湖上风光,心情该是多么舒畅;趁着夕阳余晖,伴着阵阵的鼓声箫韵,人们划着一只只船儿尽兴而归,这气氛又是多么热烈。全诗语言清新流利,景物绚烂多姿,用音响和色彩绘出了一幅欢乐的湖上春游图。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7

  好事近·湖上

  宋代苏轼

  湖上雨晴时,秋水半篙初没。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

  醉中吹坠白纶巾,溪风漾流月。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

  译文

  雨过天晴,湖水荡漾,秋高气爽,泛舟度闲,最为适宜,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从船上的红色栏杆看湖面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

  喝醉了,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独自划船离去,任由烟雾笼罩的湖面飘摇不稳定。

  注释

  好事近:词牌名,又名《钓船笛》。

  半篙初没:谓湖水刚刚漫过半根竹杆的深浅。篙(gāo):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棍。

  朱槛(jiàn):船上的红色栏杆。鉴:镜子。这里指寒冷的湖水。

  白纶(guān)巾:古时一种白色头巾,用青丝绦带制成。

  漾(yàng):水面动荡,摇漾。

  棹(zhào):划船的长桨。

  飘兀(wù):飘摇不稳定。

  创作背景

  此词是词人夜中泛舟西湖感叹老无所成的郁闷心境而作,创作时间为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九月。

  赏析

  上片先从游兴大发写起:“湖上雨晴时,秋天半篙初没。”雨过天晴,泛舟度闲,而当撑船的竹竿被湖水刚刚漫过半截的当儿,词人不禁把目光投向了平静如镜的湖面。然而,本拟忘掉个人得失的他,却骤然有一股忧思涌上心头:“朱槛俯窥寒鉴,照衰颜华发。”词人身体尚健壮,遇到高兴事儿时,常常忘记了自己的年龄,然而“日过当午”的心理阴影却时在脑海中闪动,一旦景物触发,会立刻强烈涌现。此时此地的词人,在游兴正浓的当口,从游船的朱红栏杆往水下俯看,发现了平静如镜的湖面映照出了自己的衰颜华发,不禁一阵悲凉从心底升起。

  下片则极力表现词人萧疏冲淡,纯任自然的心境和情感。“醉中吹堕白纶巾,溪风漾流月。”在湖水荡漾、月光流波的恬适环境中,词人喝醉了,但不小心,一阵山溪秋风吹来,把头上的白纶巾吹落到湖中去了。写景如画,即景即情,景情合一,铺排自如。但是,昔日的京都翰林,今日外任幽独,其愁其苦,没有人能够知晓或领悟。于是,末二句推出了“独棹小舟归去,任烟波飘兀”的委婉心曲。表面旷达,一任浮生,而实际上,在“烟波飘兀”的感受中却涌动着忧思时事,感叹衰老无成的悲哀心绪。词人在溪风拂面、月光如水中深夜归舟,勾勒出了他彷徨孤独无所适从的自画像,给人以委抒心曲、意蕴流动的艺术感受,令人低回徘徊不已。

  总起来说,此词以白描写意手法铺排全篇,表面平静疏淡,而内里起伏沸腾。在恬淡中含有忧思,在旷达中寓有执着,表现了词品与人品的统一,真善美的合谐与完整。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8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显示全部

  创作背景

  佚名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至七年(1071—1074)任杭州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这组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年)正、二月间。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2、陈邦炎 等.宋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48-349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扬州慢·十里春风

  宋代:赵以夫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送人赴安西

  唐代:岑参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

  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

  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

  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陌上桑

  唐代:李白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

  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

  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

  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

  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9

  古苔苍,题痕旧。

  疏花照水,老叶沉沟。

  蜂黄点绣屏,蝶粉沾罗袖。

  困倚东风垂杨瘦,翠眉攒似带春愁。

  寻村问酒,无人倚楼,有树维舟。

  译文

  多年的苔藓已显得黝黑,往日题诗的痕迹还能辨别。

  近岸有稀疏的野花临水,沟底沉铺着枯黄的树叶。

  绣屏上残留着蜜蜂分泌的黄色液印,蝴蝶飞过,在屏画仕女的衣袖上沾上了粉屑。

  垂杨伶仃,懒洋洋地随着东风倾侧,翠叶像愁眉攒聚,带着春恨千叠。

  我寻找村庄买酒,无人在楼上倚立,只有空荡荡的小船在树桩上系结。

  赏析

  小令在“废圃”的“废”字上做足文章。要表现出废园的光景,当然得让事实来说话。于是作者以八句的大篇幅,来列举出种种例子。这些例示并无一定的排列规则,隐示了“触目皆是”、“信手拈出”的含义。而在具体的表现方式上,又时出变化,避免了獭祭的单调。

  起首两句,以断语的形式出现。一是地上的苔藓,厚厚地铺了一层,颜色已现苍黑;一是壁上的题诗,墨迹隐约可辨,显示了陈年的特征。苔上着一“古”字,而题作则重于其“痕”,一苍一旧,呈现着荒凉残败的气象。前者反映自然,后者关合人事,这一起笔就定下了全曲的基调。

  三、四两句是另一种写法,出现了动作的形象。花卉无人照料,自开自谢,所余者稀,故曰“疏花”;落叶本已枯凋,飘坠日久,用上一个“老”字,妥帖传神,几无他字可易。“照水”、“沉沟”虽含有动词,到头来却归于静止。这又在荒败的景象上增添了几分沉寂。

“蜂黄”两句是互文见义,作者有意运用“蜂黄”和“蝶粉”的近义词,也可说是一句分作两句表达。“罗袖”在诗歌中多属女性的服饰,在该曲中显然是指绣屏上残存的仕女图像。“绣屏”是室内的布置,而蜂蝶竟纷纷登堂入室,“废圃”的残破不堪,就更不在话下了。

  七、八两句为垂杨写照,则用了拟人化的移情手法。前述种种都是作者的观察,虽是着意细绘,却未有直接表达情感的机会。而此两句则表现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推近了作者的主体。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谓的“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这就为下文诗人的直接出场安排了过渡。

  结尾作者出了场,却已是在离开废圃之后。他甚而没有就此行发表进一步的感想,因为列示的景象本身已经说明了一切。他只是以“寻村问酒”的举动来坐实自己的感伤,而“湖上”竟也是一片无人的死寂。这一结笔更加重了废圃的悲剧气氛。值得一提的是,诗人在作品中有意识地选择了足与废圃前身引起联想的景物,如花叶蜂蝶、绣屏题痕、东风垂杨等。作者虽未言明它们变化衰残的成因,但作品感慨盛衰无常的主题,却在字里行间中表现了出来。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0

【越调】小桃红

  杨果

  碧湖湖上柳阴阴,人影澄波浸,常记年时欢花饮。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

[注释]

  回文锦:东晋前秦才女苏惠被丈夫窦涛遗弃,织锦为“璇玑图”寄涛,锦上织入八百余字,回旋诵读,可成诗数千首。窦涛感动,终于和好如初。后人因以“回文锦”代指思妇寄给远方夫君的述情之物。

[参考译文]

  碧绿的湖面上笼罩着柳荫,人的倒影在明净的水波中映浸。经常浮现在记忆里的是年时节下花前的畅饮。到如今,夫妻离散无音信。羡慕那成双成对的鸳鸯,比翼齐飞到蓼花深处,人却是鸳梦已残,无计重温。

  赏析

  这支小令写思妇思念丈夫。曲子首句“碧湖湖上柳阴阴”是说:想起绿树成荫的湖畔,折柳送别的场所,能想起多少故事。

“人影澄波浸”的意思是:很多惜别的人影,倒映在湖面上,水波又打乱了影像。“常记年时对饮”是想象,意思是说:想起我们一块对坐饮酒,好不惬意。“到如今,西风吹断回文锦”意谓:念目前,夫妻离散,心中无限悲痛。最后三句“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的大意是:羡慕身旁飞过的鸳鸯,看别人成双成对,只觉得一场残梦般,蓼花深深。这直白的悲痛,非常感人,可以说这是全诗最美的三句。

  这首小令从写景领起,写湖水清碧,岸柳阴阴,是典型的江南水乡风光。“碧湖”与“湖上”是两个词组,作者有意重用一个“湖”字,而不说“碧湖岸上”,与其后“阴阴”的叠词同集一句,便形成了一种婉转低回的情味。“人影澄波浸”是表现湖水的清纯,回应“碧湖”,但更主要的是从湖景带出“人影”,由写景向写人过渡。“人影”至少能给读者提供另外两种意象:一是指曲中主人公本人,“柳阴阴”衬托出其人的孤独,而碧湖澄波的宁静气氛则反现出下文心情的不平静;二是指湖中的采莲女,因为这首《小桃红》是从江南采莲的意境生发的。若取此解释,那么主人公所忆的“对花饮”的对象,也是一名采莲女子。而“语译”释“人影”为游人之影,则是与下句“常记”相承,所谓触景生情。

  设想柳荫下游人笑语欢饮,且男女相杂,于是激起了主人公“年时对花饮”的回忆。“对花饮”通常意义就是对花饮酒,但“花”在诗歌中又有借喻女子的习常用法。这才使我们意识到曲中主人公为一名男子。这是作者有意安排的效果,这里不妨看他的另一首《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一曲琵琶数行泪。望人归,芙蓉开尽无消息。晚凉多少,红鸳白鹭,何处不双飞。”立意乃至布局都与本篇惊人地相似,而主人公的女性身份则同样是一目了然的。中国的词曲作家都善于用简略的暗示来节省介绍人物的笔墨。

  回忆只有短短的一句,迅即接上了“到如今”,显示了现实的无情。“如今”与“年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回文锦”表现出了主人公与“年时对花饮”的对方的恋爱相思关系,而这三字本身已寓离散之意,何况“西风吹断”,两人的音书联系也中断了。作者不直说情人远去,恩爱断绝,而以“西风吹断回文锦”为暗喻,是艺术语言的需要,也表现出一种讳言伤痛的惆怅情味。于是,由触景生情,又进一步引出了末三句的见景生感。

“羡他一对,鸳鸯飞去,残梦蓼花深”,这“残梦蓼花深”又非一种断言可以括尽。我们取“残梦”为鸳鸯之梦,似较得诗人之旨。这三句全述“鸳鸯”,以一个“羡”字统领,一方面说明了主人公渴望爱情幸福的强烈,连鸳鸯的“残梦”也在被羡之列;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主人公对命运现实的绝望。一对鸳鸯飞入蓼花深处并头酣眠,是连贯的一意,作品分作三句,虽是服从曲律句式的需要,却也表现出主人公在克制伤痛、倾诉愿望时的一种挣扎感。

  这首小令由景及人,又由人及景,借湖上的美景作为人物悲剧命运和悲剧心理的强烈反衬,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乐”(清王夫之《诗律》)。曲中处处表现出对悲哀的克制,含痛于喉,同时也因此表现出一种悱恻低回的风调。这种风调及其表现的手法都近于婉约词,而“到如今”、“羡他一对,鸳鸯飞去”等使用的又是曲的平直语言。以曲为载体,以词为笔法,这正是词曲嬗变时期的常见现象。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1

  译文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注释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⑵朝曦:早晨的阳光。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译文

  天色朦胧就去迎候远道而来的客人,晨曦渐渐地染红了群山。傍晚泛舟西湖,天上飘来了一阵阵雨,客人不胜酒力已渐入醉乡。

  西湖晴雨皆宜,如此迷人,但客人并没有完全领略到。如要感受人间天堂的神奇美丽,还是应酌酒和西湖的守护神“水仙王”一同鉴赏。

  注释

⑴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⑵朝曦:早晨的阳光。

⑶水仙王:宋代西湖旁有水仙王庙,祭祀钱塘龙君,故称钱塘龙君为水仙王。

  参考资料:

  1、陈迩冬.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78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2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翻译

  出城天色刚破晓微明,站立水边让我心意稍微宁静。

  水面泛起的薄雾弥漫开来仿佛与天相连。

  水中的苇草弯曲下来发出声响,遥远的青山如黛仿佛连淡淡的影子也若有似无。

  一会儿过后晨日初起,远处三三两两的小舟泛在水上。

  怎么能够学得野鸭一般,能去追逐那远方的清影呢。

  注释

  折:弯曲。

  赏析

《晓至湖上》载于《清诗选》,是清代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厉鹗的作品。

  这首诗情感丰富。此诗用清凉的晨雾,清淡的远山,清澈的湖水,清灵的野凫,构成一幅清新宜人的晓湖之景。表现了诗人平静闲适的心态,愿象野凫一样回归自然的情怀。从“人意静”、“寒雾生”等语可以看出作者喜爱幽静;“临水”、“稍见初日开”等词句则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之意;而从“安得学野凫”、“逐清景”又可看出作者向往自由以及对自由暂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是写景名句。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看,此联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近写听觉,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近和景致的深阔;同时采用了对偶的手法,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对淡无影,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形象丰满,层次分明,构建了开阔、淡雅、幽静、清新的意境。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3

  原文:

  石鱼湖上醉歌

  唐代:元结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译文:

  漫叟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我用公田产出的粮食来酿酒,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暂且博取一醉。在酒酣欢快之中,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好像靠着巴陵山,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像绕洞庭湖而坐。酒舫漫漫地触动波涛,来来往往添酒。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像洞庭,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管他连日狂风大作,掀起大浪,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巴丘山,为四座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

  注释:

  漫叟(sǒu)以公田米酿酒,因休暇,则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漫叟:元结自号。休暇:休假。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引臂:伸臂,举臂。唐白居易《三游洞序》:“初见石如叠如削,其怪者,如引臂,如垂幢。”长:放声歌唱。

  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zhǎo),酒徒历历坐洲岛。

  沼:水池。历历:分明可数。清晰貌。洲岛:水中陆地。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fǎng)。

  废:阻挡,阻止。酒舫:供客人饮酒游乐的船。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zhuó)饮四坐以散愁。

  长瓢:饮酒器。酌饮:挹取流质食物而饮。此指饮酒。四坐:指四周座位上的人。

  赏析:

  序文主要叙述作者与其友属在石鱼湖上饮酒的事及作者对此事的感受。该诗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以酒为戏,借饮取乐的生活情趣。诗的末句说:“酌饮四坐以散愁。”实际上,作者并没有在诗中表现哪一句是在写愁,以及字里行间有什么愁,所以“散愁”一句是无病呻吟。该诗以酒为戏,借饮取乐,抒写了作者的情趣是真的,说作者及其四坐有愁而举杯消愁却是假的。从内容看,该诗无可取之处。

  该诗为七言诗,但它的句型与语气,实取之于民歌,既显得顺口,又使人易记。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4

  河传·湖上

  湖上。闲望。雨萧萧。烟浦花桥路遥。谢娘翠蛾愁不销。终朝。梦魂迷晚潮。

  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空肠断。若耶溪,溪水西。柳堤。不闻郎马嘶。

  翻译

  闲望湖上,雨丝凄凄迷迷。那长堤花桥,远远地隐入烟浦雾里。美人相思生愁怨,愁思在翠眉间凝聚。终日盼着爱人归来,梦里还听那雨中晚潮阵阵,似乎在传递他的消息。

  浪子的归舟遥遥万千里,春光却又将逝去。听莺语声声,唱不尽断肠的心曲。若耶溪啊相思的溪,溪水西岸那洗纱女,天天看溪水空流,日日在柳堤寻觅,总不见郎君归来的踪迹。

  注释

  萧萧:或写作“潇潇”,形容刮风下雨的状态。

  烟浦:云烟笼罩的水滨。

  谢娘:此指游春女。

  翠蛾:翠眉。

  蛾:一作“娥”。

  终朝:一整天。

  晚:一作“晓”。

  荡子:古代女子称自己远行不归或流荡忘返的丈夫。

  归棹:归舟,以棹代船。

  空肠断:一本作“肠空断”。

  若耶溪:水名,今浙江绍兴市若耶山下,传说西施曾在此处浣纱。此借指思妇住所。

  赏析

  此词以湖上迷离雨景为背景,写荡子春晚不归、思妇惆怅之情。

  上片一开始就指明地点,是在湖上;“闲望”是一篇之主。关于“闲望”的内容,预先并未说破,而是逐步透露。她极目远眺,但见春雨潇潇,烟浦花桥隐约可见,那儿曾是两人游宴之处。如今远远望去,却是濛濛一片,什么都望不见,看不清,这些就是“闲望”时所见的景色。“翠蛾”句描绘思妇愁眉不展,相思难解,这是她“闲望”时所怀的愁情;这种愁情使她从早到晚心事重重,梦魂犹牵系于水上,盼行人客舟归来。一“迷”字很形象地描绘出这种心情。潮声本易使人联想起客舟和舟中之人,由潮及人,又直接勾起下片首句。

  下片叙述思妇闺怨。荡子漂泊天涯,归棹杳无音讯,思妇在湖上望断云山,也盼不到归舟远客,这里方始点出“闲望”的用意所在。春意阑珊,莺语如簧,只令人愁肠欲断,此是念及客舟去远时的失望之情。“若耶溪”本是西施浣纱之处,用来借指思妇住所;那儿长堤垂柳,依依拂水,昔日郎骑马来访,如今柳色依旧,伫立长堤,却听不到旧侣重来的马嘶之声。虽然内容已从湖上转到柳堤,但仍然归结到荡子迟迟未回。而且又与上面的“闲望”相互关联。湖、堤两处都无踪影,其失望为何如。

  此词情致缠绵,含意婉转,极尽低佪留连之致,思妇的身份、所处的环境以及盼望之心、失望之情,融合在景物描绘之中,通过逐步透露,间接道出,亦即以“含蓄”、“暗示”的方式来反映。

  在音律方面,此词也很有特色,可以说促节繁音,变化多端,与内容起伏很为一致,句法也随之长短参差不齐,有二、三、四、五、七字句,错杂用之,并且换韵频繁,曲折尽情,显得结构复杂而富于变化,想来演奏时悲管清瑟,抑扬婉转,必能丝丝入扣地表达出思妇内心的无限哀怨。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5

  原文:

  湘妃怨·采莲湖上画船儿

  元代:马致远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译文: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鸶。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差。薰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西湖上漂荡着采莲的画船儿,滩头上立着正在捕鱼的白鹭鸶。那烟雨中的古寺阁楼,真可以讥笑王维画师都画不出这种美景。蓬莱仙境在湖中落下参差的倒影。和暖的风吹来,带来阵阵荷花清香。夏天的西湖,真是清洁宁静让人心净的美丽地方!

  注释:

  采莲湖上画船儿,垂钓滩头白鹭(lù)鸶(sī)。雨中楼阁烟中寺,笑王维作画师。蓬莱倒影参(cēn)差(cī)。薰(xūn)风来至,荷香净时。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白鹭鸶:即白鹭。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薰风:和暖的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

  赏析:

“采莲湖上画船儿”一曲写西湖夏景。与第一首春景写法不同,它以描写自然风光为主。盛暑已不是游赏的最佳时节,不写游人,正是注意到了景物的季候特点,同时也使这首小令在全组曲中显出自己特殊的艺术风貌。

  第一、二、三、五句都是眼前景物的形象描绘,它是作者从不同视角观察到的形态不同、风趣各异的西湖景物之侧面。这里形成四幅远近高低、结构成立体的空间图景,加上六、七句所写看不见而可触到嗅到的凉爽的熏风和纯净的荷香弥漫其中,给人心醉神迷之感。这四句,描绘的画面是各异其趣的,但它们又统一在一个基调上,那就是优美宁静,与春景的热闹喧腾迥乎不同。画中其实并非无人,然而都隐在自然景物之中了。宁静即生凉爽,虽在盛夏,亦觉不出炎气的熏蒸,有的只是清洁和和谐。因此说西湖是“清洁煞避暑的西施”。

  而第四句“笑王维作画师”,插在前后都是写景的句子中,似乎不够协调,但正因为前后都是一般的写景,显得有些平板,加进这一句,便使曲中有如异峰突起,产生了奇特的审美效应。这正是最见作者匠心处。

《湖上》原文及翻译赏析15篇(古诗湖上赏析及翻译)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