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国庆主题征文3篇(庆中秋迎国庆为主题的征文)

时间:2023-02-07 01:14:13 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喜迎国庆主题征文3篇(庆中秋迎国庆为主题的征文),以供借鉴。

喜迎国庆主题征文3篇(庆中秋迎国庆为主题的征文)

喜迎国庆主题征文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开了车去老家将老父亲接进城住。记得那是个秋天的日子,仲秋临近月将圆,想起老家只有父母两人留守,寂然相处,多有几分牵念。我们四兄妹商定干脆接两位老人来城里享受天伦之乐。整个一大家子能在城里聚首,也是那个时代让人称羡的美事。

  父母亲也很释怀,儿女的出息是父母赖以骄傲的本钱,跟着儿女吃碗城里饭,父母脸上有光。虽说儿女不曾在城里混个一官半职、出人头地,总算还能混得过去。尽管故土难离,说走还是走啊!母亲的高兴是我意料之中的,父亲虽是高兴,我却从他的眼神中分辨出几分惆怅。在整理家里的物什时,他就象魂不守舍的摸摸这,搓搓那。最后他咬咬牙,似乎下了个大决心,做了个重大决断,将家中那些不能带走的坛坛罐罐等全都送给了叔伯兄弟邻舍。不过,在他的大方施舍后面,我仿仿佛佛看见他将一件用旧布包了的弯形小物什放进了他的小木箱中。我好奇地注意着父亲的动作,却也不好贸然去凿穿他心底的秘密。我想那物什不用猜,也是件家中的老古董之类。

  父亲是在细雨朦胧中,混混沌沌随车驶进儿女们居住的县城。两个来小时的路程(当时的砾石路,坑坑洼洼不好走),却把一脸的风霜挂在了老父亲的脸上。他默默地、木讷地随了我们将那个小木箱搬下车。

  小弟是个好奇心很强的人,终于他还是按捺不住,趁着搬箱子进房的机会,有意的将箱盖打开了。破布条缠着的竟是一把亮闪闪的禾镰。老父亲认真了。他说:这是我的老伙计,它可是窑头街上最有名的胡定全铁匠铺打的,钢火淬得好,割禾不费力。我笑了:你也太认真了,城里那有禾割啊!父亲可不理会我们的戏谑,他还是小心翼翼将这把禾镰收进了箱子中。

  也真亏了老父亲。在乡中,这禾镰实是种田人的最好帮手。记得我回乡几年中,生产队开春后,便要派出队里最有能赖、会耍嘴皮和善结交的人前往窑头街守镰。每个炉口,一天也就出十来把镰,周围十村八队的人都来这些铁匠铺守着买镰,十几个铁匠铺,也无法应酬得了众多的抢镰人。尤其是最吃价的胡定全铁匠铺,那可是人们的首选目标,他打的禾镰钢火好,齿口斫得匀,淬火到位,用起来顺手,每天能得到他炉口上一把镰,那算你幸运。看到禾镰镌刻的定全二字,谁得到了都兴高采烈。老家是鄱阳湖西汊的水边村落,周遭村子大多田稠人稀,没有顺心顺意的工具,作田种地还真是大难题。

  自从土改开始到如今,乡间的禾镰每年都是抢手货,为得一张好镰,每年都会引起不少口舌和**。胡定全这个待人厚实打了一辈子铁的老铁匠,总是炉前战事的调停人。当然,他有时也会使出杀手锏,偷偷塞给那败阵的一方一把禾镰,以此息事宁人。父亲对胡定全的禾镰也是情有独钟,他爱护这镰就比爱护我们这些儿女们还用心。那年月,吃菜都见不到个油星子,他却用菜油抹镰口,让它更滑腻,护住钢火不会褪软。

  想父亲留下这镰,也就可见其用心良苦了。他是在保留他对那份逝去岁月的记忆,保留着他一个农民的印记啊!

  也是在去年,父亲对禾镰的认识似乎又深化了一层。

  去年的夏秋之际,我陪着他去老家,顺便他也带上了他那快当成“古董”的禾镰。他对我说:我要将这把禾镰送给老家堂侄,让他们感受这禾镰的宝刀不老、锋利无比。我笑了。

  当车行至乡下,出其不意的镜头和场景出现在他的视野中,他目瞪口呆大跌眼镜,老脸开始挂不住了。意料中他的表现让我得意万分。沿途如蝗般的收割机一台台展现在忙碌的稻田中,金黄的稻浪在收割机的巨量吞噬中转眼便成了谷子进袋。世事难料人难料,父亲感慨万千,他手中的禾镰相形见绌,没有了用武之地,父亲明显的感到懊恼和沮丧。

  不过,很快他似乎也悟出了什么,走到田塍上,仔细地看着收割机飞快的收割。他看神了,我分明地看得出他的眼里溢出了泪花。他晃着手中那把真正成了古董的禾镰,喃喃自语又像是说给我们听:以前种田人做梦都想着,点灯不用油、种田不用牛、栽割不用手……,世道真的变了………现代化………好啊!

喜迎国庆主题征文2

  暑假,带着女儿回了趟乡下老家。二年没回老家了,顺便让她看看农村的变化,体验下农村的生活。

  刚下车,女儿就迫不及待地从怀中挣脱下来。怪了,在家时,老是吵着要抱,不愿走路。怎么到乡下就不一样了。没走大路,我带她走了我经常走的小路。她一路上一会儿逮蝴蝶,采小花。玩得不亦乐乎。

  远远地看到,侄女骑着摩托车来接我。抱着女儿坐上车子,问她:“车子哪来的!”。她说:“我打工挣的。大学没考上,不想考了。就出来打工了。在县里一家外商办的厂子里学习电脑绣花。等我学好了,能挣更多的钱呢!”看着宽广的水泥马路。来回行驶的车辆感觉真不像是在农村呀!

  侄女说:“现在马路都修到家门口了,好多人家都用上了电动车、摩托车,再过几年,私家车都有了”。是呀!农村变化大了。摩托车行驶在宽敞的水泥马路上就是快,不一会儿,就到家了。

“姨夫呢?”。我对着迎接我们的姨娘说。“他呀!知道你们要来,去自家池塘里弄鱼去了”。“那我们去看看”。带着女儿,跟在侄女后面去找姨夫。远远看见姨夫在水塘里拿网捕鱼。

“姨夫!在做什么呀!”。“呵呵,你们来了,前段时间放的几条小黑鱼现在差不多长大了。今天正好捞条出来,做个酸菜鱼”。姨夫是个捕鱼高手。不一会儿,就有收获了。“接着”。随着一声喊叫。一条又大又肥的黑鱼被甩到岸上。侄女利落地将其按住放进鱼篓里。女儿高兴得又蹦又跳。

  回到家,姨夫擦擦脸上的汗。高兴地说:“今天,姨夫要露一手,做一顿正宗乡土农家饭,包你们满意”。姨娘递过来毛巾笑着说:“知道你们要来,你姨夫昨晚就到河里逮了黄鳝、泥鳅、田螺。并到村里杀猪人家称了几斤猪肉。放心,我们这猪肉没有什么“猪流感”。放心吃”。

  休息了一会,姨娘让侄女去不远处的菜园里弄些辣椒、大葱、茄子等蔬菜。女儿要跟着去。只好带着她一道前往。菜园里各种蔬菜瓜果都有。煞是好看。黄瓜和缸豆都累弯了腰,望着直想摘。侄女摘了个西红柿让我尝尝。我说:“没水洗呀!”。她说:“不用洗,擦擦就行了,不打农药。我们都是这样吃的”。我闻了闻,一般淡淡西红柿味。我也学着擦了擦。尝了一口,这才叫西红柿,菜市场买来的根本不能比。

  侄女摘了一大篮子蔬菜,来到边上的井边洗了起来。原来,家家都打了井。侄女说:“这叫压井,用时,倒点水进去,使劲压压杆。一会儿,水就被压上来了,方便地很”。按着她说的方法,我也试着操作了一回,水一会儿就被抽上来了。用手摸了摸井水。凉凉地、甜甜地。

  休息了不到一个钟头,饭就烧好了。我们坐在宽敞的餐厅里。桌上摆满了烧好的菜。“真丰盛呀!红烧肉、辣子鸡、五香排骨、大蒜蟮丝、酸菜鱼……这些都是我爱吃的菜。满满一桌子全都是土家菜。看得我直流口水。吃着可口的农家菜,喝着井水冰冻的啤酒。真是太惬意。

  女儿吃得正欢,索性筷子不用了用手抓。还不时地跟我说:“爸爸、姥爷家的饭菜怎么这么好吃,怎么和咱家的不一样呀!”。姨娘摸着她的头笑着说:“婷儿、那以后你就留在这儿不走了,好不好”。女儿说“好,下次我还来”。听姨娘介绍才知道,原来,这饭是用农村大灶的大铁锅烧的。当然好吃了。现在农村都用上了电饭锅,电磁炉等现代化厨房工具。但总感觉不好吃,都是急火。所以,特意保留了大灶。不然,你怎么能吃上那带着焦糊味美的锅巴呀!。

  吃完饭,我参观了姨夫家。二屋小洋楼,面积有二百多平方。家里现代化家具和电器一应俱全。还装上了太阳能。这下洗澡不用愁了。听姨夫说:“这些彩电、空调都是才买的,因为现在农村有电器下乡优惠不少。等过段时间,还准备买台电脑、说不定,下次你来,我都用上小汽车了。这些年,农村政策好,我们农民的收入也增加了不少,你瞧我吧,在镇上民企里上班有着一份固定的收入,闲时还能逮鱼摸虾,一年也能弄个四五千块。你姨娘做些小生意。女儿大了也快工作了。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呀!”。

喜迎国庆主题征文3

  偶尔与读一年级的女儿讲谈到自己小时侯的故事,女儿听得哈哈大笑。她是很难想像一大群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的酸甜苦辣的。

  四十多年前,我们的一家七口人,这还是一个常见的大家庭。姐妹兄弟多,冬天的晚上挤在一张大床上。 睡觉时孩子们常常被挤得掉到地上,在半夜里伸手一摸,竞然会摸到一只鞋子,有时一晚上掉下床数次。冬天,大家在被窝里打斗踢脚,厚厚的棉被常常被踢出大窟窿。只好重新拿给弹棉花的工匠弹,有时连工匠都不愿接受,因为那棉被实在太烂了!妈妈没法子,只得万分千分地恳求人家工匠答应重弹。然后回头总要苦口婆心地劝导我们这些孩子:“别死命地踢脚了,安安份份地睡吧!”但这样一大伙子孩子,却怎禁得住。

  夏夜,父亲巧手订做了许多竹片子床,放在宿舍门口,看着天上的星星,一家人露天而睡,那时家家户户小孩较多,又没风扇、空调,在外面露天睡很时行。晚上听大人讲故事或讲笑话、互相打趣儿、拉家常,也挺有味儿的。遇到半夜下暴雨,大家伙鬼哭狼嚎般冲进屋去,偶尔也有一长条蛇出来睡在人家的竹椅子下面乘凉,有胆小的`看见了吓得连蹦带跳地逃回家,大胆子的就去找棍子什么的来打蛇,但那蛇却也受惊而先逃走了。总之这样一吵,这一晚上许多人就难以入眠了。

  吃饭时,父亲常常威严地瞪着我们夹菜,他总是教导我们:“别夹那么多,给别人留一些!”或是“你夹菜要不要瞻前顾后?!”小时的我们是多么害怕和仇恨那样的目光,我们几个孩子与父亲的感情也一直很僵,直到长大了成了家,有了孩子才理解父亲的苦心,才明白他当家的难处,但已经晚了,父亲早年过世,留下我们无法报恩的痛苦之心。那时候物资溃乏,孩子又多,工资又低的父亲母亲们该是多么的尽力费力啊!

  衣服鞋袜等大都是由母亲亲手缝制或用毛线编织的,母亲无师自通,制作出来的衣服不那么美观,但为了省钱,她不得不长长熬夜,为孩子们四季的服装煞费苦心,但却常常不被领情,母亲有时只得祈求:“老二,你穿上这衣服真的好看!你穿上去上学吧,别人还没有新衣穿,人家怎会笑你!”“五儿,你不穿就会冷到的,没人笑,真的,妈就看得你好漂亮!”最后,我们穿上妈妈千针万线缝的衣服却低着头走在路上。现在大多数孩子的衣服只有多得穿不了,我的孩子刚出生就有数不清的新衣服由亲朋好友送来,有穿不了的直到她长大了几岁才穿上,每个夏天就有三四套新裙子新套装。而我的父亲,有一套军色的中山装每年过年初一才拿出来穿一次,初二就收进了箱子,穿了几十年,直到父亲过世这套中山装还是和新的一样,还由母亲收藏着。

  电视电影是不可多得的消遣,那时看露天电影常常到附近的大厂或乡村去看。来回要走数里路,某次夏天夜里突下大雨,父亲夹着一大把伞给看电影的孩子们送来,但已经在半路上奔跑的我们已经全部湿透了。说到看电视更有许多辛酸,那时家里穷,一时买不起电视,只好到邻居家去借看,有小气鬼关上门的,有满座没地方站的,那时站在别人屋子外面、看不到精采电视的我们常常掉下眼泪。后来父亲母亲借来钱,买回黑白电视,为此家里人有好几个月都没吃肉。而今的小孩们,有电脑、彩电、dvd等,信息可灵通了,学习和接受知识也很快捷。也根本不用受我们那个时候的罪,因为大多数独生子女是可以占用资源无数的。

  还有那时侯的婚丧酒席是有许多笑话的,赴宴的人回来都能讲几个段子。大家酒桌上都极少动筷子,下席后用竹筷分肉带回家给孩子或家人吃,有时为了肉片大小厚薄而吵闹起来的。也有带上霉豆腐去吃酒席的,就是为了能多带些荤菜回去给一大家人尝尝。现在,说这些很辛酸的笑话,几乎没人相信。记得父亲回老家喝喜酒,我们这些孩子很想跟着去看看,父亲不得不严厉地斥责我们不懂礼数,当时难理解,也有怨恨父母亲的,想人们日常过日子都紧巴巴的,酒席也好不到哪里去,能吃上酒席就是难得的开荤了,如果带上一大家子人跑去喝酒席,那是特无理,特被人指责的事儿。现在老家人办喜宴,我们一大汽车人去都有乡亲乡里的说叫道:怎么人来得还不齐全呢?现在的酒宴的丰富、酒宴的规模都是从前不敢想像的。

  小时的事,那时是苦的,现在想起来却很温馨。

喜迎国庆主题征文3篇(庆中秋迎国庆为主题的征文)相关文章:

喜迎十一国庆节主题作文范文5篇(迎国庆主题的作文)

国庆节主题活动策划方案设计5篇(以国庆节为主题的活动设计)

有关国庆节主题的活动策划方案内容5篇 国庆节活动方案策划活动内容

迎接国庆主题活动方案范文3篇(喜迎国庆主题活动方案)

我的国庆假期主题作文3篇(以国庆假期为题的作文)

2022开展迎国庆主题活动方案3篇 迎国庆活动方案

2022迎国庆主题活动方案5篇 迎国庆活动方案

2022国庆节主题发言稿3篇(国庆节讲话稿)

2022国庆节主题活动策划5篇(庆国庆节活动策划)

庆祝国庆节主题的活动方案3篇 国庆节主题活动设计方案